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师学习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
教师学习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心得体会
“玉不琢不成器”,学生就像刚开采的玉石,如果不能管理好,就不能让之成才。学生的复杂性也决定了教学管理的难度之大。随着赏识教育、激励教育的提出,让教师有一种爱是万能的假象,一些教师开始无条件的鼓励甚至“讨好”学生,但在一线工作中有一些问题并未得到解决。随着近年来一些极端事件的报道,惩戒学生成为了一条高压线,谁都不敢也不想触碰。导致“佛系”老师的诞生,遇到违规违纪的学生时教师无计可施、手足无措,对部分学生的成长很不利,是这种教师不负责任的行为。国家教育部制定颁布的《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让老师有法可依,适度惩罚、奖罚并重是一种合理的教育方式。针对规则的颁布,我有以下几点认识:
认清惩戒实质 教育惩戒不是惩罚,而是一种教育方式,强调了教育惩戒的育人属性。家长爱护孩子的初心没有错,但是老师的批评合理有度,也希望家长能理解支持老师。教育惩戒,是指学校、教师基于教育目的,对违规违纪学生进行管理、训导或者以规定方式予以矫正,促使学生引以为戒、认识和改正错误的教育行为。惩戒是让一些犯了错的学生通过一定的方式主动认识并改正错误,教师惩戒的出发点是爱,是为了孩子更好的成长。而体罚是单纯的使学生身体痛苦并服从,体罚不但起不到教育效果,反而会起反作用,不仅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且是违法的行为。
注重“惩”后辅导
规则中明确教师对学生实施教育惩戒后,应当注重与学生的沟通和帮扶,对改正错误的学生及时予以表扬、鼓励。惩戒只是教育的手段,而不是教育的目的。教育是出自“爱”的,对于学生的惩戒一定要出于“爱”的目的。学生是在不断犯错中成长起来的,因此,要允许他们犯错误,要正确对待他们的错误。孩子终归是孩子,天真活泼,喜欢挑战,同时自控力不强,好奇心很强。现在的孩子见多识广,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见,犯错误是孩子们的权利也是孩子成长的过程。教育惩戒主要是对学生起警示作用,使学生有敬畏意识、规则意识、责任意识。即使和同学、老师有什么不愉快,他们也会很快忘的一干二净。所以教师不能用成人的思维方式和学生相处,更不能用有色眼镜看待被惩戒的学生,要做到不抛弃、不放弃学生,不吝啬自己的爱心,他们更需要老师的肯定和赞扬。
更新教育理念 学校应当有针对性地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完善校纪,明确学生的行为规范,建立学生教育保护辅导工作机制,组成专业辅导小组,对有需要的学生进行专门的心理辅导、行为矫治。教师要自觉参与培训,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改进教育方式方法,提高教师正确履行职责的意识和能力,做好家校合作工作。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学校教育,更离不开家庭教育。惩戒的对象是违规学生,实施惩戒是实现对学生的教育和转化,只有家长认同、理解惩戒行为,才能起到教育的最好效果。
04
探寻教育方法 一名合格的教师,一定会通过多种方式与学生和家长沟通交流。老师不要把惩戒当作尚方宝剑,应先积极引导,迫不得已时才使用惩戒,只要让每个学生都能看到其威严,却未必用它触及学生的身体。教的时候可以采用一切合理、合法的方法去达到教的目标和学的目的,因材施教。爱是教育道路上的主旋律,生活中不仅要热爱学生,还要善于跟学生斗智斗勇,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有目的的引导和帮助。虽然现在多了一个惩戒规则小助手,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根本上还得练就一身精湛的“武艺”。
每个老师的进步都关系着孩子的成长,哪怕是细微的改变也能影响到班级里的孩子,所以我们要躬身教育,不断学习,不断摸索,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推荐访问:教师学习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心得体会 惩戒 心得体会 中小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