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规矩严纪律转作风促落实教育心得体会(全文)

时间:2022-09-13 15:20:04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守规矩严纪律转作风促落实教育心得体会(全文),供大家参考。

守规矩严纪律转作风促落实教育心得体会(全文)

 

 守规矩严纪律转作风促落实教育心得体会 现在正是大地回暖、万物更新的春天,人们最需要防范的就是寒流突袭。改作风也要警惕‘倒春寒’现象。下面是小编收集的守规矩严纪律转作风促落实教育心得体会,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守规矩严纪律转作风促落实教育心得体会 1】

 人们评判“两学一做”教育实践活动,关键看什么?不看进行了多少表态、开了多少会议、撰写了多少总结,而要看活动在多大程度上解决了现实问题。正因为如此,中央强调要“以整风精神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着力解决突出问题”、“解决问题才能达到目的”。

 当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问题,在一些领导机关、领导班子和一些领导干部那里不同程度地存在,这些问题违背党的性质宗旨,严重损害党群关系,不断侵蚀党的肌体,其影响和危害不容小觑。更让人忧虑的是,面对这些问题,一些地方庸俗主义、好人主义盛行,一些干部麻木不仁、听之任之,甚至刻意回避矛盾、掩盖问题。概而言之,“不敢正视问题、不会解决问题”。

 当年的延安整风,在党内创造了批评与自我批评等一系列好做法,至今依然具有宝贵的现实意义。今天,对于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来说,要确保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不走过场、解决问题,必须坚持把整风精神贯穿活动始终,用好批

 评与自我批评这个武器,对作风之弊、行为之垢来一次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

 能不能以整风精神动真碰硬,敢不敢提出存在的问题,会不会深刻剖析问题,决定着教育实践活动开展的质量。不敢坚持原则、不能直面问题,讲面子、讲关系、讲私情,“是非面前不开口,遇到矛盾绕开走”,“自我批评谈感想,相互批评提希望”,谈何求真务实?又如何发现问题、纠正错误?在这个意义上,只有开展“正确的而不是歪曲的,认真的而不是敷衍的”批评,只有找回批评的“辣味”,敢于提出有实质性意义的问题,才能真正把思想亮出来、把问题摆出来,从而达到团结—批评—团结的目的。

 发现问题是前提,直面问题是必须,解决问题才是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的根本所在。“扫帚不到,灰尘不会自己跑掉。”切实解决问题,就要紧紧围绕“问题”这一核心,反对躲躲闪闪、遮遮掩掩,做到实打实,硬碰硬。只有真批评,才能冲破问题背后的人情壁垒;只有真红脸,才能面对问题不踢皮球不留尾巴;只有真出汗,才能把亟待解决的问题尽快解决。通过实实在在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分清是非、增强党性、强化落实,方能既解决思想上的问题,又革除作风上的顽疾。

 回溯历史,整风是我们党解决自身问题的一大创举,批评与自我批评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一大利器。以整

 风肃纪的精神开展活动,把教育实践活动做深、做细、做出成效,党的活力就会不断迸发,党的事业就能不断向前推进。

 【守规矩严纪律转作风促落实教育心得体会 2】

 转变作风,正在各地带来新变化。有的会议精简了,发言短了;有的调研陪同少了,内容实了;有的为群众办事快了,工作效率高了。这些值得欣喜的新气象,与“一把手”的带头倡导、率先垂范大有关系。

 一种不良风气的形成,往往是积癖甚久、渐演成习,最终成了“老大难”。但正如俗语所言“老大难,老大出马就不难”。作风的转变,风气的革新,“一把手”至关重要。主要负责同志、主要领导机关带头,作风就转得快,改得彻底,坚持得下去。“己身不正,焉能正人”,朴素的道理告诉我们,转变作风要善于释放“上行下效”的正能量,发挥“一把手”的表率作用。从自己做起,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先要做到;从自己改起,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领导带了头,再顽固的积弊,也能扭转。

 作风的转变,不只在形式的变化,关键在有真内容。是在形式上打转还是在内容上深化,是转作风还是作作秀,往往取决于“一把手”的态度。转作风有具体规定,也有明确要求,如果“一把手”不给力,把规定当成“手电筒”,只照别人;把要求变成“口头禅”,光说不练,又如何让其他人心服口服、真转实改?对不良作风,“一把手”不警觉,

 安之若素、见惯不怪,最终大家也会坦然受之,变成“温水煮青蛙”。

 转变作风,“一把手”责重山岳,必须时时、处处带好头。不动真格,不痛不痒,虚晃一枪,装模作样,还不如不做。如果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仅是“只此一回”;密切联系群众,光是“结一个穷亲”;解决实际问题,只是“搞一个典型示范”,那么各级干部也只会“照猫画虎”虚应,最终会让人心凉了、把民心伤了。“一把手”带了好头,改作风才有劲头,树新风才有干头。

推荐访问:守规矩严纪律转作风促落实教育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 纪律 规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