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小学小课题培训心得体会,菁选2篇

时间:2023-01-26 19:40:05 来源:网友投稿

小学小课题培训心得体会1  3月29日,我有幸参加了呼盟教育研究学院主办的,呼盟片区子课题结题会,更难得的是还担任了结题的评委工作。通过参加这次课题结题会,学到了很多,收获满满,受益匪浅。  一、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小学小课题培训心得体会,菁选2篇,供大家参考。

2023年小学小课题培训心得体会,菁选2篇

小学小课题培训心得体会1

  3月29日,我有幸参加了呼盟教育研究学院主办的,呼盟片区子课题结题会,更难得的是还担任了结题的评委工作。通过参加这次课题结题会,学到了很多,收获满满,受益匪浅。

  一、了解到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的现状不容乐观

  有人说,教育教学研究就是建构更为合理的教育意义和活动方式的过程(柳夕浪)。它是学校内涵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应然选择,是深化课程改革的必要条件,还是改善教师生活的重要途径。然而,在现实的中小学校里面,教师们往往既敬畏科研,又在敷衍科研,甚至反感科研;觉得科研很神秘,觉得科研离自己很远,觉得做不做科研没有什么关系,等等。具体说来,中小学教师科研或者说课题研究有如下几种令人堪忧的问题:

  1、重申报,轻研究。很多教师很重视申报课题,但不重视研究,甚至没有研究,只是挂个名而已,没有真正的“精力投入”。有的是有“两头”没“中间”(只有申报与结题),没有研究过程,结题的时候只是“匆忙间”整一篇文章;有的则是“有头无尾”,不了了之。究其原因,有的是因为他们申报课题原本就不是为了研究,只是为了职称评审或者应付任务,而非为了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有的是因为工作繁忙,没有时间和精力进行课题研究。

  2、课题又大又空。教师课题“假、大、空”的现象比较严重,与教师自己的工作实际联系不紧密,或者根本就没有什么联系,尤其缺乏对教育教学细小环节的研究。

  3、缺乏课题研究的动力。有些教师缺乏问题意识,没有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紧迫感;有些教师出现“职业倦怠”,缺乏专业发展的积极性,缺乏课题研究的内驱力;有些教师则缺乏课题研究的兴趣,没有尝过科研能够改进教学、发展自我及提升生活质量的甜头;还有些教师则缺乏与他人分享教育智慧的愿望和胸怀。

  4、很多教师没有机会做课题研究。这一点很多人还没有意识到。由于过分强调统一“规划”课题,过分强调“集体”研究,所以,课题研究变成只是少数人的事情,变成学校领导和部分骨干的“专利”。于是,一部分人始终拥有着话语的“霸权”,而更多的人则长期“被压迫”着、被“边缘化”。事实上,个别化的课题研究,才是人人*等参与的,才是深刻的、有实效的和可行的。

  5、课题研究要求过高。由于过分强调理论提升,过分强调课题研究过程的科学、规范,很多教师缺乏教科研能力,又得不到适时的、有力的指导,觉得课题研究有点“高不可攀”,望而生畏。

  6、课题研究的时效低。前面几种情况必然会导致一种结果,那就是课题研究的“成果”不能及时转化为“教育生产力”,课题研究不能实时、有效地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没有发展到能引起自我转变的层次,这往往会带来一种“恶性循环”。

  简而言之,现在的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大都是“假、大、空、高、难、远”。那么,我们应该从事什么样的课题研究呢?

  二、在具体操作时,要注意下列要求:

  1、课题的选择应具体、实在,研究范围宜小一些,适合教师个人(或同备课组的两到三人)开展研究。

  2、加强选题对教育教学实践指导的针对性,选择自己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需要解决又力所能及的问题进行研究。

  3、充分考虑选题的主客观条件,注意选择自己有较多经验积累,或自己在某些方面有一些成果而研究尚不深入的问题进行研究。

  4、课题名称的表述准确,注意使用科学概念和规范用语,不要使用夸张等修辞手法。

  5、课题选题要有创新意识,突出具体研究内容的特点,可以是将一种理论、一个观点应用到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去;可以借鉴他人的成果,结合自己的教学加以改进;也可以运用新的方法、新的视角,去探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途径。

  三、注重在研究过程中积累资料:

  每一个环节和步骤都要积累相关的过程材料,通过方案、计划、总结、教育叙事、案例、课例、研究日志、学习笔记、资料摘记、随笔和相关学生作品等多种形式翔实地记录研究过程。这些记录过程的资料也是撰写课题研究报告的依据和展现课题成果的主要内容。

  主要采取行动研究的方式,同时,选择案例研究、个案研究、调查研究、叙事研究、文献研究等适合教师开展的方法开展研究。由于所取样本小,其结果一般不用数量统计处理,只作定性的分析、比较。

  四、反思自身存在问题及改进方向

  在这次结题会上,我看到了自己的课题存在的大量问题,主要表现在:

  1、课题的选题可行性有些欠缺,选题不要求大,只求能真真正正的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就行,研究的切入点要小,从小问题入手,研究过程要真实。

  2、研究方法不够具体。就目前而言,我仅用了个案法,没有充分利用各种研究方法,特别是直观、形象的问卷调查法和图表法汇总等。

  3、阅读的书籍不多不广。课题研究要看很多理论知识或资料,特别是在课题选题之前,这是必不可少的。

  4、反思不够。遇到问题要及时不断地进行反思。在研究过程中忠实记录下自己的做法。对于这次课题结题会,我感慨万分,真是不听不知道,一听吓一跳,听了汇报才知道自己的浮浅。我要借这次结题的`机会,提高自己进行课题研究的能力,重新审视自己的课题研究工作过程,使自己成为一名具有研究精神的教师。

小学小课题培训心得体会2

  20xx年5月18日,我带着对教好小学科学这门课程的渴望,满怀激动的参加了山东省小学科学“十二五”课题培训学习。首先我要感谢姜老师和校领导给了我这样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在这次培训过程中每一天都要面对不同风格的教师,都能听到不同类型的讲座,都能感受到不同的收获。下面我将以自己的亲身感受从可取之处和不足之处两方面谈谈自己的学习体会。

  一、学习之处:形式多样化,课堂更精彩。

  目前全方位的新课程改革很多时候让我无所适从,特别对于像“生命科学”、“地球与空间科学”这些难度较大的课更是让我束手无策,而这次培训学习犹如为我打开了一扇窗,特别是以下几节课使我提高了认识,理清了思路,找到了自身的差距和不足,学会了如何去选用合理的手段、方法去上好这样的有难度的课。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抓住学生的心理,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

  在讲《骨骼》一课的内容时,齐河县实验小学的庄震老师,在保持他原有幽默、风趣课堂风格上又加入了童趣、活波的游戏活动,让学生通过双手的触摸,去感知骨骼结构和作用,再通过游戏“我来说你来指”“快速拼拼图”看哪个小组拼的又快又准的活动,紧紧抓住学生好奇、好动、好强的性格特点和心理,通过以上两个活动,让本身比较枯燥乏味的课堂,变得生动形象起来。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学生既加深了对人体骨骼组成的认知,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积极性和相互合作的意识。

  又如:烟台海阳市新元小学的修俊丽老师在讲授《密切联系的生物界》一课时,紧紧抓住学生爱看动画片的心理,首先通过播放动画片“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以形象生动视频向学生展示了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再通过寻找我们周围的生物间存在的食物关系,让学生感知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让学生在玩中发现科学,找到科学的学习方式,本节课中最大的亮点是以《狮子和鹿的故事》引发的辩证会,在这个活动中,修老师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主持,以支持方与反对方进行辩证大胆分析故事中主人公的做法是否正确,会导致什么样的后果。在这个活动中学生积极发言大胆猜测,双方的辩论十分的激烈,这个环节的设计培养了学生能对事物作出自己的判断,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同时也让学生在辨证中去体会我们不能以人为的意识去破坏这种*衡,认识到生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最后修老师把课上学生存在不同的观点,用虚线标出留到课下继续研究,让这个小小的问题轻轻一点,一石激起千层浪,把课上的知识拓展延续到了课下。

  2、多媒体应用到位,帮助学生渡难关。

  “遗传和变异”虽然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但相对于小学生来说还是较为抽象一些,要想让学生在40分钟里自己发现并总结出这一部分的内容有很大的难度。济宁市霍家街小学的焦彤老师在讲授《我像谁》一课时,多媒体的使用恰到好处地帮助了学生渡过难关。首先焦老师出示了一些明星及其父母的照片,通过“为这些明星找父母”这样一个小活动,让学生通过对比外形上的相同之处,初步接触与遗传有关的相关内容。接着再出示图表,让学生拿出自家的“全家福”对照全家福,找出自己与父母的相同于不同之处,让学生从自身出发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个环节既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然后是焦老师这节课最大的亮点之处。伴随着优美的音乐,一张张各种各样可爱的小动物与父母的图片和不同颜色的植物花草的对比图片的出现,让学生在美得欣赏的过程中认识到生物界中遗传和变异是普遍存在的。

  当然还有《航海家的发现》、《生物的启示》等很多这样的好课,在这些优秀的课中,每位教师都在尽可能的使出浑身解数向科学探究靠拢。通过讲故事、做游戏、辩证会、动手做手工等不断变化的教学策略,始终让学生对新学习的内容存在新鲜感。在维护着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基础上,不断提高活动水*“由易入难”,让学生在快乐、愉悦的课堂中,不知不觉的完成学习探究知识的过程。

  二、不足之处:

  1、环节繁琐,重点不突出

  一节好的科学课,一定要符合、突出科学的教学规律。我们的科学课不是为了带领学生解决了多少问题,而是为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动手动脑的探究的能力。繁琐的环节让学生认识不到本节课的重点是要做什么,不如让我们的课堂环节大一点、少一点,内容深一点,老师讲得少一点,学生说的做的多一点,要比眉毛胡子一起抓、一问一答牵着学生往前走好得多。例如在《太阳家族》一课的设计就较为繁琐,本课设计了:认识恒星、认识行星、认识卫星、完善太阳系四个大环节。在前三个环节都是以:提出问题——总结概念——谈谈认识——知识拓展这种步骤进行的,让人感觉这节课非常的单调、呆板,你不用去想就知道他的下一步会做什么,就像一杯*淡的白开水品不出它的味道,只有单调。为什么不把前三个环节合成一个大环节呢,让学生在恒星、行星、卫星的对比中找出它们的不同之处总结出概念,既能锻炼了学生观察、总结能力,又减少了繁琐零碎的回答,这样效果不会更好些吗?

  2、对学生的问题和发言没有做出及时的回答及评价

  提出问题、对问题作出判断是对学生的一种训练,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和学生汇报的自己的观点,我们老师要给以处理的和做出及时的评价。在《生物的启示》一课中,有的同学曾说出这样的观点:人类是地球的统治者。对于学生出现这样的思想,这位执教老师却表现出置之不理的态度。还有一些教师在课堂中学生作出的回答和提出的问题没有给以明确的评价。孩子是单纯的,他们想得到老师的肯定,没有评价的答案只会导致两种后果:一是学生认为自己的观点是错的,不再敢回答问题或说出自己的想法,打消学生的积极性;另一种就是他的小手始终会高高举起,等待你的回答。面对这样的现象我们应该怎么办?

  也许学生提出的提出的这个问题并不是我们这节课所要探究的重点,所汇报的观点和认知并不科学、合理,甚至已经超出了我们老师所了解的知识范围,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对它置之不理。我们可以选择性的选取问题,对于本课不需处理的问题,我们应给予学生不处理原因的说明。你可以告诉学生:我们以后在哪一课或哪一册会遇到这些问题;或者告诉学生因为条件有限我们的仪器不全,所以你所提出的问题我们无法完成,但你的想法是值得鼓励的;你也可以告诉学生你提出的这个问题或观点太深奥了,老师也拿不准我们课下一起探究这个问题好吗……这样做并不有失我们教师的尊严,反而让学生在你身上学到了谦虚。对于学生不正确的观点,我们要委婉的告诉他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我们应该怎样去做。这样即对他给予了认同又保持了他们善于发现提出问题的好奇心,同时也促使学生课下自主的去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开拓学生的知识面。

  全国小学特级科学教师应飞老师,把学生与老师比做了一只蛋与温度的关系。学生好比一只*的鸡蛋,老师就是那42℃适宜的孵化温度。如果鸡蛋没*,温度在适宜,也不会孵出小鸡;同样鸡蛋*了,但老师这个温度不适宜低于42℃,同样也孵化不出小鸡来。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教师的外因刺激到位了,学生的主体才会发生变化,同样如果学生不发挥自己的作用,教师再引导也没有用,所以说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是相互的。因此我们要想上好一节课必须要注意教师自身的素质与修养,不断学习、发现、创新自己的教学手段,完善自己的教学设计。同时也要摸透学生的心理与爱好,掌握如何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他们对科学的新鲜度。只要做到这两点我们的科学课堂才会真正快乐起来。

推荐访问:心得体会 课题 小学 小学小课题培训心得体会 菁选2篇 小学小课题培训心得体会1 小学小课题培训心得体会100字 小学小课题培训心得体会1000字 小学小课题培训心得体会1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