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工作
XX镇“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乡村振兴战略部署,做好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确保“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暨整村授信”工作有序开展,提升“三农”普惠金融服务质量,XX镇政府与淮河农商银行祁集支行密切合作,持续加大惠农、富民信贷投放,为助力XX镇乡村振兴发展助力。结合XX镇实际情况,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目标
坚持以乡村振兴战略和农村普惠金融体系建设为契机,以有效信贷投放支持农民干事创业为抓手,以授信、评级为手段,建立符合当地实际的“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农商服务、共赢收益”的工作模式,把更多的金融资源配置到农村重点领域,更好满足乡村振兴多样化、多层次的金融需求,让广大群众享受安全、快捷、便利的现代金融服务,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二、组织机构
为确保“整村授信”工作的顺利推进,改善农村信用环境,完善农户信用评价机制,切实做好“三农”普惠金融服务,成立以下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实施方案的组织领导、督促指导及协调相关工作。
组长:XX副组长:XX成员:XX各村(居)党组织书记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XX农商行XX支行,办公室主任由XX兼任,XX担任办公室副主任。办公室成员由XX组成,负责整村授信相关工作。
三、工作计划
(一)召开整村授信启动大会。做好前期政策宣传引导工作,对“整村授信”工作进行安排和动员;2022年3月25日前,在试点单位祁圩社区召开“整村授信”启动大会。
(二)召开村级动员会议。启动大会后,祁圩社区迅速召集两委成员协同祁集支行包片客户经理,组织召开社区动员会议,要认真学习传达贯彻关于“整村授信”启动会议的精神和要求,结合实际,采取有效措施,迅速组织开展,力争在短时间内取得明显成效。
(三)做好宣传发动工作。试点社区党员干部要充分发挥先锋作用,在社区内做好发动工作,试点单位会同祁集支行通过多种方式开展宣传,鼓励社区内威望高、信誉好的群众,特别是党员要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主动先行配合“整村授信”工作。
(四)做好信用户评议工作。XX农商银行于2022年4月1日后定期到祁圩社区委员会进行农户基本信息采集,并根据农户家庭资产、收入情况、信用状况、负债情况等信息进行授信额度评定。试点村完成后其他村(社区)配合淮河农商银行祁集支行开展入户信息采集,信用评议工作。通过“典型引路、试点带动”,快速在全镇掀起“整村授信”高潮,从而解决XX镇群众产业发展缺资金、农户融资难问题,全面助力乡村振兴建设发展。
(五)做好信用户授信工作。2022年4月1日至12月31日,将信息录入信贷系统,并完成授信评级工作。
(六)做好签约放款工作。2022年4月1日后,评级、授信的农户可以到祁集支行的柜面或通过手机银行放款和还款,支行指导农户通过手机银行、网上银行、自助设备放款和还款。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全力以赴。镇政府已成立“XX镇整村授信工作领导小组”,祁圩社区也要成立以支部书记为组长,祁集支行包片客户经理为副组长,两委其他人员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本社区“整村授信”工作的动员、宣传、发动和协调等。
(二)增强政治意识,全力推进。试点单位成员要本着高度负责的态度,把“整村授信”作为自身的本职工作和政治3任务,要树立“典型”,做出“模式”,形成经验在全镇推广。同时积极配合祁集支行包片客户经理,对于辖内的每一名群众都要秉持一把尺子、一个标准,公平、公正地会同祁集支行工作人员开展工作。
(三)积极宣传引导,全力打响。淮河农商银行祁集支行要定期向镇政府汇报工作进展情况,应进社区入户张贴宣传标语、发放宣传折页,通过社区广播和宣传栏,宣传“整村授信”政策,提高群众认识和参与的积极性。促进我镇农村信用环境提升。
(四)提高服务水平,全力对接。祁集支行相关人员要扛起担子,踏实认真做到宣传到户、服务到户,通过此项工作积极提供金融一揽子服务,以满足广大村民的不同金融需求,确保每个村(居)民明确自己的服务人员,认可银行的工作。同时,建立支部书记碰面制度,定于每月25日为包片客户经理和支部书记碰面日,主要总结“整村授信”工作取得的阶段成效,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研究下步工作重点,找到解决办法。
(五)严格信息保管,全力保密。对工作中涉及村(居)民及其家庭成员的信息等,要严格保密,不得用于与“整村授信”工作无关的其他任何事项,不得向其他无关人员透露,一经发现,严肃处理。
篇二: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工作
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
今年以来,我县坚持党建引领,聚焦机制建设、服务保障和产业发展,不断深化“信用+治理”“信用+金融”“信用+产业”等三种模式,全域推进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有效提高广大群众信用水平,充分发挥信用体系建设的正向激励作用,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一、聚焦机制建设,深化“信用+治理”工作模式。抓评议,举办全县乡风文明评议现场观摩会,制定工作流程规范,明确推进步骤,确保不走样。细化乡风文明评议内容,形成“26条评议清单”,归纳出“四和四美”评议法,形成“一户一档”,实现评议全程“可见、可查、可追踪”,让评议工作一目了然。重运用,做实乡风文明评议“后半篇文章”,研究拟定礼遇指导意见“十二条”,打造出信用积分超市22个,对接人保财险、人寿保险等4家保险公司,围绕人身、财产、信贷等方面初步制定6项保险业务,以利益杠杆带动乡村治理水平提升。强帮扶,广泛开展“组织诚信、群众守信、村民互信”宣传,营造了“人人争当信用户”的浓厚氛围,将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与文明村镇、文明家庭结合起来,加强对评议结果较差的农户帮扶教育,推动移风易俗、疫情防控、人居环境治理等工作效能提升,促其文明水平“水涨船高”。
二、聚焦要素保障,深化“信用+金融”服务模式。强化队伍建设。聘任乡镇金融专员23名,派驻到12个乡镇,按每月不少于10天开展驻村指导,向农户、新型经营主体、村集体经济组织提供市场、经营、风险研判等服务,确保“镇镇有专员、村村有专家”,为金融服务提供人才支撑。优化金融产品。加大产品创新力度。7家银行围绕信贷需求,开发利率优惠、使用方式灵活、期限合理的“信易
贷”“金农e贷”“惠农e贷”等10款信贷产品,最低利率3.6%,有效解决农户贷款难、贷款贵的问题。简化信贷流程。推动金融机构优化业务办理流程,为信用户开设绿色审批渠道,持续推进“整村授信”“批量开发”,设立镇、村金融服务站(室)26个,不断改善农村支付服务环境,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
三、聚焦发展活力,深化“信用+产业”振兴模式。宣传引导有力度。村银联合深入开展金融政策入户宣传活动,收集信贷需求,先后共发放问卷7万余份,收集用信需求1.64万条,发展产业意向需求2600余条,举办镇、村金融培训会23场,引导农户树立信用变“金”的金融意识。金融服务有特色。做好将普惠金融与产业发展相结合,将信用转化成项目、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对接中国工商银行为张山镇A级以上信用户发放“特色产业贷”,让产业发展有活力,带动乡村产业振兴。扶持政策有实招。坚持正向激励、风险防控,县财政每年安排不低于500万元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扶持资金,优先安排信用村。对有需求且符合条件的信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优先安排续贷过桥资金。同时,县财政设立300万元信用贷款风险补偿金。按照4321实行“银行、政府风险补偿基金、保险公司、担保公司”四方分担机制。
推荐访问: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工作 党建 引领 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