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报道2篇

时间:2022-11-03 17:45:05 来源:网友投稿

党建报道2篇党建报道 党建网宣文章范文2篇 一: “夜班夫人”不能“灯下黑” 局长爱人被指入职2年未见上班,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党建报道2篇,供大家参考。

党建报道2篇

篇一:党建报道

网宣文章范文 2 篇

 一:

 “夜班夫人” 不能“灯下黑”

  局长爱人被指入职 2 年未见上班, 官方称长期夜班。

 近日网友爆料, 陕西丹凤县园林绿化管理所 3 名职工入职两年多, 未见其上过班, 但工资照领。

 其中 1人为丹凤县林业局局长马某的爱人。

 对此, 丹凤园林绿化管理所回应称, 3 人是公益性岗位招聘的工作人员, 长期值夜班, 不用到单位报到。

 (12 月 10 日《华商报》 )

  局长的爱人长期值夜班, 如果不是出自涉事单位之口, 还真没几个人能想象得到。

 据说, 值夜班就是晚上“在城区街道巡查市政设施” , 可以说非常的辛苦,工资估计也不会太高。

 身为手握大权的局长, 没有给爱人安排个更体面、 更轻松的工作, 反倒让爱人从事最苦最累的一线工作, 乍一听还真是令人感动。

 可是, 知情人对此不仅没有感动得“热泪盈眶” , 反倒爆料质疑其吃空饷。原来, 局长爱人已经入职两年多了, 他们却未见其上过班。

 对此, 绿化管理所所长称“对于这些情况(指值夜班), 单位其他同事可能不知情, 所以存在误会” 。同一个单位的职工, 竟然不知道自己的同事所从事的工作, 这未免有悖常理; 假如他们甚至连存在这么个“巡查市政设施” 的岗位都不知情, 那就更是难免让人怀疑:

 该单位真的需要这么个“值夜班” 的岗位吗? 难道真的是巧立名目、 因人设岗, 目的就是为了解决某些特殊人物的“就业问题” ? 果如是, 则所谓“值夜班” 原本子虚乌有, 局长的“夜班夫人” 涉嫌吃空饷, 而当事单位则涉嫌违法违纪。

 事情曝光后, 当地纪委表示随后会进行调查。

 “夜班夫人” 和涉事单位自证清白并不难, 只需出示设立该岗位的依据、 招聘人员的相应手续以及出勤记录和工作考核情况就行了。

 如果连这些东西都拿不出来, 真相不言自明。

 可惜的是,从媒体披露的信息来看, 这些东西他们可能还真拿不出来。

 当记者询问值夜班人员的上班时间是如何规定的、 工作量应该如何考核时, 单位领导称, 值夜班的工作人员不用到单位报到, 每名值夜班人员负责各自片区夜间巡查, 一周来单位汇报一次, 平时如果发现问题可及时电话联系。“我们也对值夜班的人员进行抽查,但也不排除他们不上班的可能性。

 ” ——什么都是“弹性” 的, 也太儿戏了吧?

 莫非他们原本就没打算让这个值夜班的岗位发挥什么实际作用?

 “夜班夫人” 到底是身先士卒、 苦活累活抢着干, 还是干脆就是以权谋私吃空饷? 需要纪检部门介入调查后方有结论。

 不过, 即使是其他职工误会了“夜班夫人” , 也暴露出相关单位存在的信息不透明等方面的问题。

 “夜班夫人” 不能“灯下黑” , 如其确实在干活, 就应该将该岗位的情况公诸于众, 让单位职工都知道, 共同来监督, 必要时还可以来个竞聘上岗; 如其属于吃空饷, 则不仅要对相关人员进行清理, 也要追究操作此事的一干人等的责任。

 (作者:

 任之过 兼职代笔此类文章 2733740549 保证原创)

 二、 干部下基层的“特写镜头”

 你怎么看?

  拍电影, 常常用到特写镜头。

 它通过突出某个人物局部或物品细部, 或展示内心, 或烘托氛围, 给人深刻印象。

 现实生活中, 也不乏一些干部佯装下基层,留下不该有的“特写镜头” , 让群众侧目甚至反感。

 (2014 年 12 月 1 日新华网)

  现在网络上流行一句话:

 “离开组织, 我们什么都不是; 离开群众, 我们什么都不能” 。

 这句话的意思是, 得到组织的认可, 官员才有地位和平台, 手中才有权力去实现人生价值; 得到群众的拥护, 官员才有基础和力量, 事业才能一帆风顺。

 在当前重视民意的选人用人导向下, 组织的认可与群众的拥护已经在很大程度上保持高度一致。

 如果某个官员能力很出众, 干事很得力, 但就是群众不拥护,举报信、 告状信满天飞, 这个官员定会像坐在火山口一样, 不知道哪天就会被掀翻下来。

 人都是有感情的动物, 要想得到群众认可, 树立亲民爱民的形象是一条捷径。于是, 干部下基层, 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 这些活动便应运而生。

 然而, 正如有的乞丐是因为真的遇到了困难不得不求助于社会的帮助, 而有的乞丐则是好逸恶劳、 虚构悲惨遭遇获得社会同情一样, 有的官员是真心到基层与群众交朋友, 了解群众疾苦, 问清群众需求, 以便在工作中做到对症下药、 按需服务, 而有的官员则完全是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 不得不“捏着鼻子” 到基层与群众握手寒暄, 让记者、 秘书在电视、 广播、 报纸、 网络上大肆宣传, 赢得一

 片不真实的叫好声。

 这些行骗伎俩在起初的时候, 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行骗的乞丐因为脸皮特别厚, 编的故事又特别感人, 所以乞讨来的钱比真正需要帮助的乞丐多得多; 佯装下基层的官员因为特别善于表演、 作秀, 又特别重视宣传, 他得到老百姓的赞扬比真心诚意下基层的官员还要更广泛。

 可是, 在若干次被骗的经历之后, 人们在大街上遇到乞丐乞讨, 就难以再动恻隐之心, 即便是真的需要帮助的乞丐, 人们也害怕是骗子; 随着官员表演、 作秀越来越高明, 老百姓看着官员亲民爱民的铺天盖地的宣传报道, 很难产生认同感, 因为他们辨别不出这是真的还是假的。

 这真是“假作真时真亦假” 啊!

 (作者:

 任之过 兼职代笔此类文章 2733740549 保证原创)

篇二:党建报道

与方法I cmAnd MeⅡ10d新闻事件及进展。在头条号和微信公众号运营过程中,我们的稿件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稿件的时效性和影响力明显加强,记者们传统的文字采写技术在成长,融媒体报道手段在不断学习中熟练运用,写稿编版编新媒体稿件之外,人人出得了镜,拍得了视频,做得了直播。头条号机器推荐,偏热词,偏社会,也有一些纸版认为比较好的稿件,头条号上并未获得好的推荐。操作过程中,有时候,我们也会有一种撕裂感。大众似乎也在回到感官刺激。以头条号“广州日报人物在线”为例,多篇阅读几百万+的稿件,是极端案件中的人物。这类稿件,我们在纸版上并没有做头条,而在头条号上,稿件一上线,阅读量蹭蹭地往上蹿,几个小时内就是l∞万+了。读者的搜索热词决定了机器的热词库,机器根据热词库的推荐量决定了阅读量。机器热词和读者的互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爆点”“吸睛度”,会影响记者的选题。读者潜意识爱看的和他们应该看的如何权衡?我们的对策:l党报在新媒体融合中,不是降低要求,党报上不做的转移到网络,而是以新闻专业主义精神提升网络新闻品质,具有社会意义,起到“成风化人”的作用。2.法治报道中的人物新闻,减少或抹平暴力与血腥,增加法律层面的健康度。正因为此,一些新媒体平台在力邀“广州日报人物在线”进驻,因为我们提供的是主流、权威、好看、健康的人物报道。@(作者是广州日报社机动记者部主任)编辑 梁益畅46266875@qq.com1 00 甲t妒;哮 2017.8 CHINESE JOURNA LIST用“工匠精神”打磨党建报道的细节内容提要本文从采写党建报道过程中的细节人手,探讨在网络“扒稿”成为流行,一些媒体在转型中只注重技术,忽略内容建设的背景下,用“工匠精神”精心打磨党建报道的技巧与心得;并提出在媒体创新融合的今天,要变订户为用户和粉丝,并由被动阅读到主动阅读, “工匠精神”是关键一环。关键词党建报道原创细节工匠精神创新融合口文/蒋鑫富一、细节是党建报道上的“珍珠”一篇好的报道除了必须有一根醒目的红线,同时还要有串在红线上的一颗颗珍珠。这红线就是报道的主题,而珍珠恰恰是构成主题的具体细节。“记得应征入伍第一次出远门,母亲曾哨悄地把一包用红纸裹着的东西塞在我的行李中,然后又避了人和我说,假如水土不服想家时就把这红纸裹着的东西打开来看一看,再倒入河塘里。我照着母亲的话做了,这才发现,红纸裹着的东西原来是一把土,~把绍兴故乡会稽山下普普通通的泥土。”“稽山何巍巍,浙江水汤汤。南宋大诗人陆游的诗句曾无数次走进我的心里。多年后,我似乎从父亲身上读懂了一本书,这书上有会稽山和以会稽山为源头的鉴湖水的故事⋯⋯。”⋯“一包用红纸裹着的东西⋯⋯原来是一把土⋯⋯一把绍兴故乡会稽山下普普通通的泥土”。记者将这个亲身经历的民间习俗通过母亲言行的归真,还原成细节并作为开场白,用意首先是为了体现文字的温度,其次是为了引申出慈母送子参军为国防的一种高度。细节,有宏观细节和微观细节之分——如“手上拿着一本《马海片区“一河一策”治理方案》,电话里问着水城办(治水办)全市上下至今共摸排治理了多少条河道的总体情况⋯⋯说起标准化公示,徐晓光点开自己手机屏上的程序,说‘我是河长,我也公示。’”【2】这里的“手上拿着”“电话里问着”是个微观的动作细节,而后面所指的东西却是宏观细节。通过细节传递一个积极信号:作为绍兴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每天除了会议,案头还有需要处理的大事杂事难事。那么,徐晓光部长如何有时间精力到现场“巡河问水找茬”呢?答案只有一个,就是有了他对“巡河问水找茬”如此认真的态度,他对党的事业负责的态度,这是一份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答卷。浙江是江南水乡,境内有大小河流8万多条,总长13万多公里。从长兴县在2008年8月最早推行“河长制“开万方数据

 始,到2013年11月,浙江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全面实施“河长制”进一步加强水环境治理工作的意见》,在全省范围内全面建立“河长制”,再到2016年12月中共中央公办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浙江省已建立完善全覆盖的“河长”网络。目前,全省共有6名省级河长、199名市级河长、2688名县级河长、16417名乡镇级河长,并进一步向村l社区)延伸,形成五级联动的“河长制”体系。记者为了将浙江省“五水共治”(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这个宏观背景浓缩在“纵深”栏目的“河长的代表”举动中,让主人翁以“河长巡河问水找茬”的名义,落在细节中,从而使一位地市常委、组织部长身份的河长走到基层群众中间。在报纸新闻中加强细节描写,可以有效地提高报纸新闻的可读性,提高报纸新闻的整体价值,更加直观地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对促进报纸新闻发展有着重要作用。【2】徐晓光的举动为无数“无名河长”做出了姿态。目前,浙江省在深入贯彻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同时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之际,新一届省委又接力并勾画出全民全域治水蓝图,推进全省誓师剿灭劣V类水攻坚战步伐。在党建报道表达方式亟待多途径转变的当下,做一名善写好细节的记者,事关党建报道“故事化”,故事“情感化”引领的大局。党建报道究竟应该用怎样的视角?应该在尊重新闻事实的基础上,与用户坐在一条板凳上“拉家常”,与用户一起坐在桌前互动聊天——“脚上穿着一双布鞋,走起路来不慢不快。目光坚定,又时而环顾四周,一副温和的面相,给人传递出一种特有的亲切感。”“其实,他在颁奖前的大半个钟头已经到了现场,只是他没有坐到第一排正中并放有他席签的位置上,而是悄悄坐在了台后最不显眼的地方⋯⋯”这是集中展现浙江省委利用夜学时间,分批召集县、市、区委书记进行工作交流的报道中,记者面对面访谈的对象之一。记者眼中的李志坚,一是温和,二是质朴。要写出主政全县工作的他这两点——眼睛,无疑是细节的重点。“总结的好!”2016年9月9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夏宝龙专门在这期杂志封面上作出批示。以《书记夜考》为专题的这期杂志发行的同时,将书记访谈通过后台技术制作,推上了浙江共产党员微信公众号,其中有的获得了一万+的阅读量和数以千计的点赞与留言。作为一个专题,因此获得2016年度“浙江省重大主题报道策划创新奖”。二、党建报道的细节要精心“打磨"鲁迅先生可以算得上对细节总要精心“打磨”的杰出代表之一, “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柱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3】鲁迅笔下的祥林嫂这个细节,和这个细节所用的“空的”“开了裂”的表述,其实是一种对细节的再强调。“lO年中,全村的办公开支与干部报酬,只零零碎碎支出过4000多元。村委用于通信联络的4架电话,唯一能cm ATId MeIIIod 1囊舅与方法打外线的一架计费电话,村里定为救急电话,一般不往外打;其余3架,便是他们自成一体的摇把子电话,每年只要12节千电池就够了,铅丝线路都是自己架设维修的,书记、村委主任与会计家里连通,一响都响。他们说,这样既省钱又方便。”这篇报道是记者进村入户在这个只有52户人家的深山小村采访挖掘的。报道中的“摇把子电话”是记者在村支书家现场听到“一响都响”后,定格提炼的一个核心细节,并以此印证村党支部一班人为全村群众谋幸福,艰苦创业的精神。把基层工作岗位当事业,为群众实心实意办实事,是笔者多年扎根浙江大地对全省38l万多名共产党员使命担当的总体印象——“从部队复员后,我两次回村当书记,如今在村书记岗位上40多年了,最深的感触是做人做事要实打实⋯⋯”地处越城区斗门镇袍江工业区板块的荷湖村党总支书记傅关田,靠“实打实”的实绩,先后争创“浙江省文明村”“全国文明村”。在20l 1年lO月3日上午,也正是这个傅关田与时任浙江省委书记赵洪祝、代省长夏宝龙等一行在荷湖村——“温总理一行边听边走。穿过风雨长廊,傅关田把客人们领到一条弄堂的台门里——这是76岁的村民傅百川二儿子傅国安家。总理进门后,与满头银发的傅百川坐在同一条长凳上,拉起了家常⋯⋯”“坐在同一条长凳上”的现场感,让细节凸现并升温。如今,记者看到傅关田已将傅百川家自愿提供的桌凳,收藏在“荷湖村农耕文化陈列馆”了。有时候,一个细节的命运,也是一户人家I掏命运——“小董尽量不去看2017.8 CHINESE JOURNALIST 中『∥i!老 101万方数据

 素倒与方法I cm AfIdMctIlod他手中的棍子和双腿,但是,他直视人的目光,不躲闪不游移,并透出一股子劲儿,一股站得笔直的人身上散发出的那种劲儿。”细节,可以看出一个人和一个地方的精神气象,也能看出鲜明的地区差别。“对!”“4月9日上午,当精干实在的福全镇锦坞村党支部书记许关炎,在秋瑾小学考点做完共78道‘村(居、社区)党组织班子成员应知应会测试题’”后,特别对20道判断题中的第7题——“村级重大事项决策要经过党员群从建议⋯⋯五个步骤”印象深刻⋯⋯在考试现场,记者还听说有一名村干部,在测试当天早上5点钟就被家属叫醒,督促其再复习一遍,说“如果考得差,真当剥照煞哉(丢脸的意思)”!“S点钟就被家属叫醒”“真当剥照煞哉”可谓“细节+群众语言”巧妙融合的真实写照,往往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同理,如果试图呈现“转变传统观念,与落后告别”的细节,记者曾作过用“小故事破迷信劣习”的报道。在典型人物报道中,应用好细节描写是让人物鲜活起来、故事生动起来、感染力强烈起来的有效方法。¨|‘一我本来是坚决不离开自家老屋的,哪怕只剩下我一个孤老太,只要有晒场上的鸡呀鸭呀陪我就行了,我是被慧晶这小姑娘给说动的⋯⋯’今年已经80多岁的潘志强母亲一辈子没有离开过昊家兜。那天,闵慧晶一边与老人拉着家常,讲解着新农村建设的蓝图,一边给晒场上的鸡鸭喂着饲料,终于让老人点了头。”记者将湖州乡镇千部的“精气神”聚合在闵慧晶举动上,通过她与老102 中旧;:者 2017.8 CHINESE JOURNALIST人“拉家常”“讲蓝图”“给鸡鸭喂饲料”零距离亲『青交流的细节,打通了堵在老人心里“终老在老屋里”的旧思想的障碍。“接着的难事是,玉环县芦浦镇众多坟墓需要通过迁建公墓的办法落实,选址成为最大难题。消息一传出,周边村民强烈反对,原因是家家都想离公墓远一点。急难之际,井头村党支部书记黄德夫找到镇领导,主动要求将公墓建在自家后面的黄家山坪头。这样,村民们都没话说了⋯⋯”“将公墓建在自家后面”,这在众人看来,只有共产党员做得到。可见,细节的力量。三、典型细节是党建报道的“根脉"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芒。在“传统纸媒与端网融合”过程中,要让订户转化为用户并成粉丝,如何“变原料为精彩原创”至关重要。反之,细节不典型也谈不上精彩原创。从事新闻工作的同志,对焦裕禄这个榜样的形象几乎都深深印在脑海里。作为传递这个县委书记形象信息的新华社原社长穆青,正是靠着对细节的深挖深掘,才将本来不经意的东西,打磨成了典型细节——如“他用左手按着时时作痛的肝部,用一根硬东西顶在右边的椅靠上⋯⋯”15J榜样的力量,时刻引领着广大党员干部——“目光落在办公桌后一把扎实稳当的椅子上,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双手摸去凉飕飕叉滑又亮的竹牌坐垫。记者发现这把黑色椅子靠背上的皮面如鱼鳞一般,一片片在剥落⋯⋯’在老师和学生眼里,他是个不停地工作着并与时间赛跑的人”。杂志出版发行的同时,记者选择在3月24日“全省组织部长大会在杭州召开”前一天傍晚,将作为“月度人物”推出的郑志湖在浙江共产党员微信公众号上同步推出,仅两三个小时,浏览阅读数创下156∞的记录,点赞数超过4∞。让笔者欣慰的不仅仅是阅读点赞的量,而是报道中的关于郑志湖坐椅的细节,和发现并捕捉表述细节的过程。纸媒报道讲究“对比度”“亮度”和“色泽度”,力推报道“故事化”,故事“细节化”。如何才能把细节讲生动?杂志作为周期较长的平面媒体,其优势在做报道可向纵深推进;劣势在适应传统阅读的对象大多为中老年人。而年轻一代的注意力大多集中在有视觉冲击力的电视、微博、微信、客户端等载体上。有鉴于此,记者在做郑志湖报道前,专门设计了新的表达方法和表现形式——变过去冗长的篇幅为简洁明了且带着体温的文字。全文19∞多字,分“一二三”三块内容,特别是通过面对面采访,记者抓到了“实货”:构成报道架构的三个核心细节“一把破旧椅子”“两个新老校区”“校内外的三尺讲台”。有了这张作战图,行文就有主动权。尽管拥有丰富的材料和当地媒体的许多报道,但记者跳了出来,用细节说话,用耳目一新的文字说话。o(作者是浙江共产党员杂志社主任记者)【注释】⋯稽山鉴水总相依【NJ光明日报.2n14—11一1)2:1n【2】刘丽娜论细节描写在新闻报道中的重要性Ul中国报业,2m6(7)【3】鲁迅祝福//鲁迅全集I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4l李大同冰点故事IMl桂林:广西师范太学出版社【5】穆青,周原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lN】人民日报.1966—2—7万方数据

推荐访问:党建报道 党建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