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信息化建设调查报告8篇医院信息化建设调查报告 医堂焦皇堂莹壹至Q! 圣笙差丝鲞墓Z翅!Q堕垦丛丛Q!丛!Q!坠!!丛堕曼丛丛!竖至Q!墨: 塑!: 丝: 丛殳: Z医院信息系统综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医院信息化建设调查报告8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医院信息化建设调查报告
焦皇堂莹壹至Q !圣笙差丝鲞墓Z 翅!Q 堕垦丛丛Q !丛!Q !坠!!丛堕曼丛丛!竖至Q !墨:
塑!:
丝:
丛殳:
Z医院信息系统综合效益调查分析郭小明郭文秀孔瑞珍尹璐( 山西省心血管病医院药剂科太原0 30 0 24 )( 山西医科大学信息管理系太原0 30 0 0 1)[ 摘要]通过对山西省某三甲医院进行调研, 从系统成本、 工作效益、 管理效益、 社会效益4 个方面分析医院信息系统的综合效益并提出相应措施和意见, 以期对提高医院信息系统综合效益起到积极作用。[ 关键词]医院信息系统; 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 评价h Iv鹤廿g a ti帆粕d A n a ly siso fC 蛐p n h e吲V eB e n e 6 tso fIlo sp ita l hlfo珊a 廿∞S yst哪脚m 旷sk 似i ca rd 泐傩c如r日却姚2, 死毋御n0, D D 24, 现i眦; G ∞耽n一茗iu, 肋ⅣGR ui一如n, ⅥⅣ血, 7‰却删础m 矿蜘r-, 加砌n讹, M 肾胱m 矿s玩耽i肌妣口Z ‰觇rs渺, 死加以n∞0D O J, c^i耽C 册砌一m 沁, Z ‰‰m 叼’ D 印删一[ A bstra ct]T h m u g h in v estig a tio no n o n etIlir d —le v e l伊a d e —Ah o sp ita lin S h a rⅨip m V in c e , t11ep 印er 锄a ly z estllec o m p r e h e n siV eb e n e f its“H o sp ita lIn f 0珊a tio nS y ste m ( H IS )f 南mtllea sp e c tso fsy st e m c o st, w o r k in g e m c ie n c y , m a Ila g e m e n t e m c ie n c ya Ild so cia lben ef its.C o Ⅱ e sp o n d in gco u n te册ea su res锄do p iIIio n sa r ep r o p o se d , soa s t0im p m V ee c o n o m ic e雎ctiV en esso fh o sp ita liIlf b n n a tio nsy s-t e mp o sitiv ely .[ K ey w o H ls]H o sp ita lIrlfo肌ationS y stem ( H IS ); E co n o m icb e n e f its; so c ia l b e n e f its; E v a lu a tio n1引言医院信息系统综合效益分析就是通过医院相关统计资料的数据处理与分析, 综合回答在现行管理体制和资源投入条件下, 信息系统对医院工作的“效果怎么样” , 或进一步回答“为什么是这样” 的问题。
此项研究对于提高管理水平、 服务质量, 使医院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具有重要意义¨ J。
作为一种信息产品, 由于医院信息系统的效益具有间接性、 不确定性、 无形性等特征, 很难用[ 收稿日期]2叭3—0 3—0 4[ 作者简介)郭小明, 主管药师。[ 基金项目]山西医科大学创新基金项目“医院信息系统综合效益评价模型的开发及应用” ( 项目编号:
0 120 0 9 17 )。・38 ・货币成果进行直接衡量, 因此在对医院信息系统进行效益调查及测定时, 采用综合效益原则进行分析, 旨在体现医院信息系统在医院管理和效益方面的效率和成果, 可以用来考核和评价医院信息系统的实施水平和发展变化趋势, 反映医院信息系统运行质量和效益状况的全貌心J。2 调查分析2. 1内容设计选取山西省某三甲医院为研究对象, 通过设计综合效益指标调查表和医护人员满意度调查问卷的形式在医院进行实际调查。
调研包括系统成本、 工作效益、 管理效益3方面。
社会效益主要针对医护人员和患者的满意度。
调研医院设有独立的信息机构, 院内有分管信息化工作的高层领导, 并已设立信息主管( cIO )。
医院的专职技术人员共13人,万方数据
医堂建星堂筮麦至Q !墨笙墓塑鲞篁Z 翘jQ 堕呈丛丛Q !丛!旦!垡!!丛堕幽堡至Q !墨:
塑!:
塑:
丛垒:
Z分管内网( 内部局域网)、 外网( 互联网)、 门诊系统、 住院系统等。
调研医院已经完成了计算机网络综合布线, 服务器32台, 交换机120 台。
正常投入使用的计算机约150 0 台, 其中联入内部局域网的计算机约为9 0 0 台, 接通互联网的计算机约60 0 台。医院信息系统开发采用自行开发、 委托开发、 合作开发、 购买成品软件等多种模式。
目前应用系统有:
门急诊挂号系统、 门急诊划价收费系统、 住院医生工作站、 住院护理站、 电子病历系统等。查统计, 使用电子医嘱之前, 医生针对每个住院病人从人院到出院的整个过程中, 平均下医嘱的时间为5. 5小时, 使用电子医嘱1个月 以后, 平均下医嘱时间减少到2小时。
过去医护人员在手写医嘱、转抄医嘱、 书写各种执行单、 输液单、 摆药单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 在手工方式下很多重要的病人信息因处理时间和存储方式的限制而大量丢失。
计算机的信息共享模式, 大大减少了手工操作的信息错误发生率, 使医疗差错发生率大大降低。2. 2工作效益2. 3管理效益2. 2. 1门诊挂号程序门诊病人人均就诊时间指病人从挂号到就诊结束离开医院所花费的时间。
使用门诊挂号系统之后, 医院门诊病人人均就诊时间明显减少, 由20 10 年的2. 55小时减少到20 11年的1. 6 0 小时和20 12年的0 . 4 7 小时。
两年分别减少37 . 25%和7 0. 63%。2. 2. 2电子医嘱程序电子医嘱模块分为住院医生工作站和护理站两部分。
医生工作站的功能是给住院病人开立医嘱, 护理站的功能是签收医生开立的所有长期医嘱、 临时医嘱, 打印各种单据以及临时医嘱的执行。
使用电子医嘱前, 医生需手写医嘱项目, 手开检验单、 检查单和会诊单等。
纸质医嘱要求不能有修改涂抹痕迹, 所以如果有一条医嘱写错, 整页医嘱都需重新抄写。
使用电子医嘱后, 医嘱项目可以通过输入拼音首字母从程序中的医嘱字典里检索到, 开立的检验和检查项目, 在护理站签收后可直接生成单据, 无需医生再手写申请单。
在医嘱未审核前, 开错的医嘱可直接删除, 审核后可作废。
医嘱打印预览时不会显示作废的医嘱, 这样就有效地减免了医生由于书写错误而增加的工作量, 各科室还可以制作常用医嘱的套餐模板。
例如针对肾内科需要做“床旁血滤” 的病人, 医生制作保存了相应的套餐模板后, 再给不同病人下此医嘱时, 可直接调用相同的套餐模板, 这样为医生节省了大量的时间。
同时, 套餐模板也可以在使用中不断完善, 这样又会逐渐提高医生下医嘱的规范程度。该院血液科电子医嘱上线近1年时间, 根据调2. 3. 1住院病人欠费率住院病人欠费率为病人欠费数额与全年住院收入百分比。
由于危重病人抢救、 病人不辞而别等各种原因使医院住院病人总会存在一些欠费, 医院每年也花费大量人力物力来统计整理、 追缴欠费。
调查发现, 医院信息系统的应用使住院病人欠费率大大降低。
许多文献指出, 采用手工进行病人费用处理的医院, 漏收费用大约占到10 %左右旧J。
医院常常出现病人已经出院, 一些收费单据才送到收费核算处的情况, 这种手工操作程序上的滞后性, 是漏收费的主要原因。
信息系统的经济管理把滞后性变为实时性, 因而能有效杜绝漏收费的情况。2. 3. 2药品破损、 报废率此项指标反映了药品管理水平。
与人工管理相比, 运用信息系统管理药品此项指标20 11年比20 10 年降低9 6. 2%, 20 12年又降低18 . 1%。
药品收人是医院总收入的重要来源。
因种类繁多, 数量庞大, 给管理造成了极大困难。
每年药品流失和损耗量都非常大, 堵塞这些漏洞也就成为医院管理者非常关心的问题。
信息系统从药品的采购到各级库存的管理及发药管理都进行了严格的控制, 随时能提供各级库存的详细情况,使采购员能够根据库存情况及药品消耗, 及时制定合理的采购计划, 减少常用药品以外的药品积压。2. 3. 3门诊处方流失率人工管理模式下我国医院门诊处方流失率较高, 均在20 %以上M J, 应用医院信息系统后, 门诊处方通过系统从门诊医生工作站直接传输到门诊药房, 使病人没有机会接触门诊处方, 从而使其流失率大大降低。
医院20 11年门・39 ・万方数据
医堂僮星堂苤蚕至Q !
墨笙差塑鲞噩Z 翅!Q 堕垦垒堕Q !丛!Q !垦丛!丛堕垦丛笪!堡至Q !圣:
塑!:
塑:
丛Q :
Z诊处方流失率比20 10 年下降7 9 . 2%,降38. 6%。2. 4 社会效益20 12年又下3. 2提高医院信息系统设计及应用的标准化程度2. 4 . 1医护人员满意度通过对该医院10 0 名医护人员进行问卷调查, 得出使用医院信息系统后医护人员的满意度, 见表1。
其中:
医生对“工作效率提高程度” 和“病历书写规范性和速度的提高”十分满意的比例较高。
护士对“护理记录处理” 和“医嘱处理” 一般满意的比例较高。表1医护人员使用H IS 满意度调查统计( %)调查问题十分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很不满意2. 4 . 2患者满意度通过对10 0 名住院病人及门诊患者进行随机调查得出:
对“门诊挂号、 候诊时间” 有60 . 0 4 %的人达到一般满意, 对“等待检验项目结果” 有近6 9 . 57 %的人达到一般满意, 对“医生工作效率” 有8 2. 61%的人达到一般满意。
门诊的划价一收费一体模式减少了病人的排队次数,减化了流程, 缩短了病人的排队时间, 给病人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使患者对医院的满意度有所提高。3提高医院信息系统综合效益的措施和意见3. 1注重提高管理人员和医务工作者的信息素养。增强医院信息系统的综合效益调查中发现, 一些医护人员因为不熟悉信息系统的功能而出现误操作导致医院信息系统无法正常工作。
说明提高医务人员的信息素养是提高医院信息系统综合效益的前提, 对医务工作者来说, 只有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 才能主动适应信息化社会发展的需要, 满足不断增长的病人需求。
因此, 提高管理人员和医务工作者的信息素养, 可以有效提高医院信息系统的综合效益。・4 0 ・建设医院信息系统是医院管理思想的表达, 不可能只是一种模式, 但是医院内部、 外部均需要信息支持、 信息共享, 这就要求医院信息系统开发管理有统一的标准。
医院内部软件研制开发标准不一必然会引起信息交换中的误差。
随着信息系统建设的不断发展, 越来越多供应商进入医院, 一个医院的信息系统可能来自许多不同的供应商, 在发生信息交换的时候, 由于数据名定义不同、 理解不同、内涵不同, 交换变得非常困难, 致使软件难以推广, 数据难以共享, 数据利用不充分∞。
6J。
又由于自定义字典库随意性很大, 每个医院信息系统无论建设的规模有多大, 都会涉及基本字典库的维护,如人员、 费用、 科室等医院基本项目, 各个医院只根据自己的现有应用水平以较简便的方法进行定义, 无统一的标准和规则可遵循"J。
这样只满足了常规的运行, 无法实现信息共享, 难以进行数据汇总, 从而影响医院信息系统的综合效益。
可以通过制定全国统一的医院信息系统建设标准来规范供应商和医院建设计划, 同时注意标准的统一性和实用性, 提高管理效率。3. 3加强医院信息系统应用过程中的评价意识。减少盲目投资医院采用信息系统的最终目的就是获得可观的效益。
目前医疗机构的报表制度非常完善, 加上医院信息系统自身强大的信息处理功能, 综合效益的监测工作可行性较高, 增强对信息系统的评价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 建立医院信息系统综合效益监测网络, 对医院信息化带来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变化进行动态监测。
及时了解各医院的现状, 发现医院社会和经济效益发展不平衡的原因, 预测发展趋势, 可以避免盲目投资、 不顾效益的现象。4 结语医院信息系统对提高医院工作效率、 管理水平, 改善服务质量, 促进医院( 下转第59 页)万方数据
5结论通过H istC iteT M 软件可以直观地看出锁定钢板主要应用于四肢的长骨骨折, 通过P a jek 得出的主要发展路径图, 可以总结出锁定钢板应用主要的发展经历基本分为3个阶段:
锁定钢板材料研究、 临床应用方式和效果研究以及多中心、 大样本的比较研究。参考文献1张功林, 葛宝丰. 锁定钢板国外应用进展[ J]. 中国骨伤, 20 0 9 , 22( 8 ):
64 3—64 5.2S M IT HW . R . , Z IR A NB . H . , A N G L E NJ. 0. , eta 1. L o c -k in g P la te s:
tip sa n d trick s[ J].In str u ctio n a l co u I_ se I七c-tu res, 2008, ( 57 ):
25—36.3E U G E N E G A R F I E L D S O R E N W . P A R IS .W O L F G A N GG . S T O C K . A S o f tw a r e T 0 0 l f o r lnf o 瑚etricA n a ly siso f C ita .tio nL in k a g e[ J].In f b Ⅱ rIa tio n —w issen sch 出u n d P r缸is,20 0 6, 57 ( 8 ):
39 1—4 0 0 .4 W D EN 0 0 Y , AM R V A R , VB A T A G E IJ. E x p lo r a to r yS o cia lN e tw o r kA n a ly sisw it}lP a jek ( S tm ctu ra l A n a ly sisin th e S o —cia lS cien ces)[ M ]. E n d a Ild :
C a m b r id g e u n iv er sity P ress,2011.5董立平, 郭继军. 利用H istcite的人胚胎干细胞引文编年图主要路径分析[ J]. 医学信息学杂志, 20lo , 31( 11):38一加. 49.( 上接第37 页)4 . 2. 6建立与公司的合作制约机制, 保障系统维护建设的顺畅开展平台由公司负责开发、 维护,为了满足监督员执法工作需求, 公司应在规定时限内修改系统漏洞, 制定新的工作模块。
为了保障公司工作的时限性和准确性, 需要卫生监督机构与公司之间建立制约机制。
由于监督执法属于专业性较强的工作, 要求公司负责开发、 维护监督执法模块的人员相对稳定, 公司应对其人员进行定期培训、考核, 增强其技术水平。
同时, 对公司开发模块、功能完善的时限、 服务态度、 服务质量都加以制约, 这样才能确保平台的平稳运行, 更好地实现卫生监督执法工作的需求。5结语面对信息化与数字化不断发展的趋势, 卫生监督将进一步加大信息化建设, 修正平台存在的问题, 不断探索更新、 更完善的模块、 系统, 为卫生监督工作管理创新提供有力的手段, 使卫生监督执法更加方便、 快捷。
提高卫生监督执法工作效率,为保障人民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上接第4 0 页)经济和社会效益增长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通过实地调查对医院实施医院信息系统的实际效3果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案例医院信息化建设方面仍存在很多不足。
因此, 完善医院信息系统的建设,斗必须进一步提高医务人员信息素养、 制定统一建设标准, 最终实现更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参考文献61傅征, 任连仲. 医院信息系统建设与应用[ M ].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 0 3.2王雪涛, 杨锦彤, 钟海军. 制定相关指标全面评价医院经济效益的方法初探[ J]. 中国医院管理, 20 0 3, 24( 7 ):
23—24 .于鸿飞, 柯新华, 祁薇. 数字化医院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J]. 中国医院管理, 20 0 3, 28 ( 11):
29 .文辉清, 李勇. 医院信息系统的策略[ J]. 现代临床医学生物工程, 20 0 3, 9 ( 1):
7 6—7 8 .鲁丹, 宁书勋. 关于医院信息化管理的思考[ J]. 信息技术, 20 0 2, 15( 4 ):
4 8 .汪建华. 医院信息化建设中遇到的问题[ J]. 解放军医院管理, 20 0 0 , 7 ( 12):
9 4 —9 8周曦, 李孜, 金新政. 开展我国社区卫生服务信息标准化研究的基本思路[ J]. 医学与社会, 20 0 8 , 21( 12):36 —38 .・59 ・万方数据
...
篇二:医院信息化建设调查报告
©2022.3 iResearch Inc.www.iresearch.com.cn摘要来源:艾瑞咨询研究院自主研究及绘制。SMS行业现状:在医院评级、智慧医院建设与医院运营管理等内外部因素驱动下,医疗信息化市场呈繁荣增长态势,院内精细化运营,临床业务系统与新兴技术的结合,区域医疗系统互联互通,及数据实时共享是核心需求点,且建设重点从单一的信息化系统,逐步向场景化、平台化、生态化转变;供给侧玩家众多且类型多样,整体市场集中度较低,且产品同质化较严重,新进入者核心壁垒主要体现在服务与渠道两方面。市场规模:2021年中国医疗信息化核心软件市场规模达到323亿元, 2021-2024年复合增速达到19.2%,预计2024年总规模达547亿元。聚焦细分领域,2021年中国医院信息化核心软件市场规模为195亿元,现今仍是各类信息化厂商的主战场;临床信息化市场规模为128亿元,未来三年复合增速达24.7%,规模增速较快且市场集中度低,新玩家可从细分赛道切入,挖掘市场机会点;此外,区域医疗信息化发展前景良好,预计2025年市场空间达1245亿元。研究背景:医疗卫生服务是社会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的重要部分,医疗服务水平及质量关乎民生,与国家的经济发展、社会的和谐稳定息息相关。医疗信息化转型涉及卫健委、各级医院、医保、药企等多方利益主体,本报告聚焦医疗服务方转型,从医院信息化(侧重运营管理及服务流程优化)、临床信息化切入,再向外延伸至区域医疗信息化,旨在由点及面描绘产业发展的未来。前景展望:短期,厂商应增强平台化、一体化建设的能力,辅助客户实现从顶层战略规划到基础层数据管理与共享全链转型,并加速渗透三级以下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响应区域医疗信息化、全民健康信息化号召,以患者为中心不断延展“诊前-诊中-诊后”的产品及服务链条;中期,跨域主体纷沓而至,厂商应共同探索可持续发展的合作模式与商业模式,打造智慧医疗生态圈;长期,新兴技术将进一步推动数字化、智慧化、人性化的医疗体系转型,打破医疗体系桎梏,实现全民健康指日可待。
313425界定:医疗信息化研究范畴洞察:医疗信息化供需现状实践:典型案例展示溯源:医疗信息化发展背景求索:行动建议及展望
4 ©2022.3 iResearch Inc.
www.iresearch.com.cn研究主体聚焦以医疗卫生服务系统为主体的信息化转型医疗卫生服务是社会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的重要部分,医疗服务水平及质量关乎民生,与国家的经济发展、社会的和谐稳定息息相关。医疗信息化转型涉及卫健委、各级医院、医保、药企等多方利益主体,各利益主体在医疗信息化中承担不同的角色与职能,其信息化进程相互影响、密不可分。本报告聚焦以医疗卫生服务系统为主体的信息化转型,从医院信息化、临床信息化切入,再向外延伸至区域医疗信息化,旨在由点及面描绘产业发展的未来;而对于医疗支付、医药流通等环节信息化不会展开论述。注释:DIP为区域点数法总额预算和按病种分值付费,DRG为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试点省份及城市的数据来源为国家医疗保障局网站(更新截至2022年2月22日)。来源:公开资料,艾瑞咨询研究院自主研究及绘制。医疗信息化主要利益主体及职能概览医保系统职能-支付方国家医疗保障局医疗卫生服务系统-服务方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统筹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药监局项目参保人数(万人)基本医疗保险 136100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在职职工 25398退休职工 9025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101677生育保险 23546支付职能 定价职能 监督职能 + +协同促进医疗资源使用效率和医疗保障水平提升高等院校(医药/医信/…)医药系统-产品供给方定价招标药企 医疗器械n 拟定医保名录与支付标准,建立医保支付医药服务价格合理确定和动态调整机制,组织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截至2022年2月,全国已有27个DIP试点省份,71个DIP试点城市,30个DRG试点省份及城市n 通过组织实施“医保谈判” “带量采购”,降低药品价格,减轻人民看病负担n 作为医疗服务的“支付方”,医保制度完善、医保信息化的建设是推动医疗信息化的关键人才输送人才输送医疗卫生机构类型 数量医院 35394按经济类型分公立医院 11870民营医院 23524按医院等级分三级医院 2996二级医院 10404一级医院 12252未定级医院 9742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970036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
35365乡镇卫生院 35762村卫生室 608828诊所(医务室)
259833专业公共卫生机构 14492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3384专科疾病防治机构 1048妇幼保健机构 3052卫生监督机构 2934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 2810其他医疗卫生机构 3000统筹患者
5 ©2022.3 iResearch Inc.
www.iresearch.com.cn研究背景来源:公开资料、艾瑞咨询研究院自主研究及绘制。定义及驱动因素 发展现状 转型关键医院信息化提升运营管理效率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改善患者就医体验定义:医院信息化服务于医院、患者,指基于信息化手段,推动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服务流程优化与质量提升驱动因素:以《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为代表的政策是推动其发展不可忽视的外部力量;其次,受内部精细化运营管理驱动,三级以上医院加速全场景信息化布局,三级以下医院于基础应用、信息系统的投入逐年增加建设内容:医院信息化可分为医疗服务与运营管理两大内容, 涵盖HIS、HRP两大系统及数智中心,其中HRP是医院资源管理需求升级下的产物,相比HIS系统,更注重内部运营管理,跟HIS是互补而非替代的关系行业现状:较其他传统行业,医院信息化起步晚,院内信息化技术门槛相对较低,市场集中度较低,玩家类型多元化医疗服务:包括门诊挂号、挂号预约、患者入出转管理等模块,“以患者体验为中心”实现流程优化、医疗服务质量及水平提升是关键运营管理:包括人财事物、流程审批等,核心目标是减轻冗余工作,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院端资源整合:包括医护人员、数据、设备、药品等多方资源整合管理临床信息化实现临床数据价值辅助医生诊疗决策增强医院科研实力定义:临床信息化服务于医务人员,指在专项业务中用于处理医疗信息的系统,是医院核心业务转型的深化,与医院信息化区别主要体现在应用场景及核心功能上驱动因素:临床诊疗是医疗服务最核心的环节,直接影响整体医疗的发展进程建设内容:临床信息化系统涵盖临床系统和医技系统两大部分,其中临床系统聚焦患者诊疗环节全流程信息化,医技系统主要用于实现医院各个医技科室信息化行业现状:临床信息化技术门槛相对较高,主要玩家包括传统HIS厂商、及专注细分赛道厂商,市场集中度较低,新兴技术的应用是发展趋势系统打通:包括EMR、PACS、CDSS、LIS、RIS等核心模块,提升医务人员临床诊断的精确度与服务效率是关键临床数据应用:在保证数据安全、可用的条件下进行临床数据的挖掘与分析,并借助信息化手段提高临床诊断与决策的有效性与准确性,进一步提高医疗核心业务质量与水平,为区域医疗信息化、临床科研发展奠定基础区域医疗信息化降低居民就医成本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实现全民医疗健康定义:区域医疗信息化服务于医院、公共卫生机构、患者、医疗支付方及医疗器械供给方等多主体,以实现公共卫生数据共享,医疗服务系统打通为核心驱动因素:2016年以来国家政策不断强化医疗领域的数据融合以及大数据的应用,区域医疗信息化迎来发展黄金期建设内容:区域医疗信息化包含区域卫生平台与公共卫生系统两大核心系统,医疗服务与卫生管理等建设内容;县域医联体与城市医疗集团是当下探索的主要建设模式,实现医保互通、社区服务、双向转诊、远程医疗、居民健康档案、预防保健是主要目标行业现状:供给侧对区域医疗信息化产品并未做区分,各大厂商均有布局,具备资源整合能力、体量较大的头部厂商更容易脱颖而出顶层设计:具备顶层决定性、整体关联性、总体适用性、部署灵活性和规划可操作性系统整合及标准化建设:区域内各医疗信息化系统的有效信息整合、信息数据标准,实现互联互通, 打破医疗“孤岛”和“烟筒”系统,提高区域医疗服务质量,增强医疗服务的可及性、推动患者被动就医向主动预防转变
613425界定:医疗信息化研究范畴洞察:医疗信息化供需现状实践:典型案例展示溯源:医疗信息化发展背景求索:行动建议及展望
7 ©2022.3 iResearch Inc. www.iresearch.com.cn ©2022.3 iResearch Inc. www.iresearch.com.cn13902 14476 15037 15961 16724 17725 19064 10.1%10.5%10.8%11.4%11.9%12.6%13.5%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65岁和65岁以上人口数量(亿)
占总人口的百分比(%)2.0%5.1%12.2%26.0%42.0%64.5%1.4%3.8%11.5%23.5%38.9%54.0%3.7%7.1%15.1%31.3%48.4%62.3%15-24岁25-34岁35-44岁45-54岁55-64岁65岁以上2018年 2013年 2008年医疗健康需求持续攀升-人口结构人口老龄化及慢性病负担催化医疗服务体系优化的需求作为世界上唯一老龄人口过亿的国家,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较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上升5.4%,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全国人口的13.5%,老龄化进程加快;老龄人口基数大、慢性疾病患病率高,我国65岁以上人群患慢性疾病比例为62.3%,且据统计直至2020年,由慢性病导致的疾病负担占总疾病负担的近70%,导致的死亡人数占我国总死亡人数的86.6%。老年护理已成为中国社会的“刚需”,解决老年护理的供给不足,保障高质量老年生活是人民日益增长美好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信息化手段介入来优化医疗保障体系、促成养老模式的创新发展,实现“老有所养”、“智养质养”可极大程度减轻由人口老龄化、慢性疾病等引起的医疗服务负担。注释: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或超过7%即为人口老龄化。来源:国家统计局,艾瑞咨询研究院自主研究及绘制。来源:2019、2020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艾瑞咨询研究院自主研究及绘制。2014-2020年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数量及占比 老年人慢性疾病患病人口总量及占比宏观环境 技术环境 政策环境 产业现状
8 ©2022.3 iResearch Inc. www.iresearch.com.cn ©2022.3 iResearch Inc. www.iresearch.com.cn来源:
《2020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艾瑞咨询研究院自主研究及绘制。24346 28119 31669 35312 40975 46345 52598 59122 65841 72306 15.5%12.6%11.5%16.0% 13.1% 13.5% 12.4%11.4%9.8%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全国卫生总费用(亿元)
增长率(%)医疗健康需求持续攀升-付费能力居民医疗服务的付费意愿与能力增强2015年,中国卫生总费用占GDP的比重(THE)首次接近国际平均水平并保持较强的内生增长动力,随后新医改政策进一步聚焦医疗卫生,着力打造社会民生基础设施,2020年中国THE首次破7,说明我国全社会的健康意识逐步提升、医疗卫生健康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其次,居民对医疗保健、医疗诊疗的付费意愿与消费能力持续加强,刨除疫情偶发因素,自2016年起,我国医院诊疗人次呈稳步上升趋势; 2019-2020年的细分卫生费用中,次均门诊费用与人均住院费用的价格和同比增长都在提升。巨大的C端潜在消费市场与扩大的服务供给将刺激医疗服务行业成为下一个经济增长点。信息化手段能进一步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与水平,满足居民不断增长的医疗保障需求。来源:《2020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艾瑞咨询研究院自主研究及绘制。2011-2020年中国卫生总费用占GDP比重7.12%6.64%6.43%6.36%2020年2019年2018年2017年宏观环境 技术环境 政策环境 产业现状9848106196.0%7.8%2019 2020人均住院费用(元)年同比增长(%)2913246.1%11.6%2019 2020次门诊费用(元)年同比增长(%)79828387772016 2017 2018 2019 2020全国医疗卫生机构诊疗人次(亿人次)2016-2020年中国院端消费者诊疗概况全国医疗卫生机构诊疗人次2019-2020年中国次均门诊费用与人均住院费用
9 ©2022.3 iResearch Inc.
www.iresearch.com.cn信息化政策落实营造新环境(1/2)强调医疗系统一体化建设,区域医疗信息的互联互通政策是推动我国医疗信息化、智慧医疗发展众多因素中的重中之重。自2009年我国政府启动深化医疗体制改革措施后,政府陆续出台规范标准类、鼓励支持类等多种政策,指导医疗信息化高效有序推进;各省和地级市政府积极响应,颁布切实可执行的具体措施紧紧跟上。国家医疗信息化建设规划呈现阶段性特点,自十二五规划开始,国家明确提出加强医疗卫生领域的信息化建设,有关医药、远程医疗的规范性法规相继出台,医疗信息化建设全面展开;十三五期间,建设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临床信息化系统,加速医疗信息系统的打通、多层级医院协同发展成为关注重点,2020年新冠疫情更催化了医疗卫生平台一体化、标准化建设需求;未来在国计民生持续增长需求、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加持下, 以“普惠民生”为核心的医疗信息化将加速推进,打造以患者为中心的卫生医疗体系,建设智慧生态医疗是下一阶段的主要目标。来源:国家政府网,艾瑞咨询研究院自主研究及绘制。中国医疗信息化重要政策概览宏观环境 技...
篇三:医院信息化建设调查报告
东新区公立 医院信息化 建设 现状评估和发展思路王雨①
叶振中 ① ① 上海浦东新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0125,上海市成山路 990 号
摘
要
本文从基础设施、应用系统、标准化和应用创新等维度出发,评估了上海市浦东新区公立医院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和应用成效,分析了信息化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若干建议,为未来浦东新区公立医院信息化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思路。
关键词
浦东新区;公立医院;信息化
上海市浦东新区位于上海市东部,1990 年党中央、国务院宣布浦东开发开放,2009 年国务院批复同意南汇区并入浦东新区,以此为标志,浦东开发开放进入二次创业新阶段。浦东新区二十多年的开发开放成果为区域卫生事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十二五”期间,浦东已基本建立了覆盖城乡、功能比较齐全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形成了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基础,区属二、三级公立医院为主导的医疗服务网络;并积极探索以信息化为手段,加强二、三级公立医院内涵建设,进一步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高整体医疗服务效率,取得了良好成效。截至 2013 年底,区属二级及以上公立医疗机构共有 16 所,其中: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 1 所,三级甲等中西医结合医院 1 所,二级综合性医院 5 所,中医医院 2 所,专科医院 6 所,妇幼保健院1 所[1] 。
浦东新区卫生信息化建设是浦东实施“智慧浦东”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公立医院改革的推进,浦东新区按照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以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为核心,推进了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等领域信息系统建设,实现了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提高了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效率和运营水平,整个浦东地区城乡卫生信息化水平差距逐步缩小。近年来,全区卫生信息化建设呈现健康良好的发展态势。信息化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应用系统建设持续加强,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水平显著提升,启动推进了多家医院的信息化新建及改扩建项目。截止 2013 年 12 月底,全区共建立居民健康档案 410余万份,建档率(健康档案份数/常驻人口)达到 78%,电子医疗记录 800 余万份,支撑和推动了全区卫生信息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2-3] 。
1
公立医院 信息化现状评估
随着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的深入推进,浦东新区公立医院在信息化标准、网络、硬件设施、应用系统和创新应用等方面建设都取得了较大进展。
1.1 标准化 建设
在推进公立医院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为提高信息化项目规划、立项、建设、应用以及运维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确保区域卫生信息互联共享,浦东新区先后编制了《浦东新区二级医院信息化建设指南》和《浦东新区二级医院信息系统配置标准(2012 版)》[4] ,两本标准在研究浦东新区各二级医院信息化现状与需求基础上,提出了浦东新区二级医院信息化建设软硬件标准配置的具体实施方案和便捷实用的投资测算工具,描述了医院信息化应用软件系统、网络系统、服务器与存储系统、安全系统、系统建设与日常运维管理等多个方面建设的功能与要求,为推进区域医疗卫生信息的一体化建设提供建设思路和基础条件,有效地指导和规范全区公立医院的信息化建设。
1.2
基础设施建设
在网络联通方面,全区 16 家公立医院均已接入浦东新区卫生信息网,网络带宽为千兆,并均联通了互联网;其中有 6 家医院院内有 Wifi 覆盖。所有医院内网主干均为百兆以上,其中达到千兆的有 10 家,占 62.5%;达到万兆的有 2 家,占 12.5%。在硬件配置方面,16 家公立医院共配有服务器 141 台,
平均配备 8.81 台,均使用 Windows 操作系统。其中:5 台及以下的有 6 家医院,占 37.5%;6—10 台的有 6家医院,占 37.5%;11—15 台的有 3 家医院,占 18.75%;16 台及以上的仅有 1 家医院,占 6.25%。同时,多家公立医院正在实施信息系统改扩建项目以及医院内部信息整合平台建设项目。
1.3
应用软件建设
浦东新区二级医院标准化配置应用软件系统由医院信息系统 HIS、临床信息系统 CIS、综合管理系统 HRP、平台与接口四大分系统组成。据调研结果显示,新区 16 家公立医院均配置了 HIS 系统的门急诊收费、挂号、药房管理,药库管理,住院药房管理、收费结算管理以及入出转管理等 7 大模块,支撑了医院正常开诊服务病人就医。而 CIS 系统配置率与国内平均水平比较如表 1 所示:
表 表 1 浦东新区公立医院临床信息系统 S CIS 水平与国内比较图
序号
临床信息系统
全国范围
经济发达地区
浦东新区
1 住院护士工作站 68.98% 67.04% 87.5% 2 病区医生工作站系统 59.14% 59.96% 100% 3 门急诊医生工作站系统 51.55% 57.96% 100% 4 实验室信息系统(LIS)
46.67% 53.32% 87.5% 5 电子病历(EMR)系统 44.80% 47.79% 68.75% 6 PACS 系统 35.90% 44.69% 56.25% 7 超声影像信息系统 34.96% 41.81% 56.25% 8 体检中心管理系统 33.55% 40.93% 43.75% 9 放射科信息系统(RIS)
32.52% 40.27% 75% 10 内窥镜影像信息系统 29.43% 35.84% 50% 11 病理科信息系统 25.30% 31.19% 50% 12 手术麻醉信息系统 21.56% 26.77% 43.75% 13 心电图信息系统 19.31% 24.12% 81.25% 14 临床路径信息系统 18.56% 23.01% 12.5% 15 临床决策支持系统 13.96% 18.14% 12.5%
图 1 中数据表明,除了临床路径信息系统和临床决策支持系统两子系统外,浦东新区公立医院临床信息系统中其它 13 个重要的子系统配置率远超全国及经济发达地区平均水平,其中 CIS 系统的病区医生工作站和门急诊医生工作站系统配置率均已达到了 100%。
而浦东新区 16 家公立医院的其他系统(包括 HRP 系统等)及模块配置水平不一,发展不均衡。近年来,随着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的有效推进,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的覆盖面得到了显著提升。多家公立医院建设了便民自助系统,实现了患者挂号、就诊、付费和取药等流程优化,方便了广大病人就医。无线移动互联、物联网、3G 等新技术得到逐步应用,所有公立医院都与医保、新农合、区平台和市公卫报告平台建立了接口,实现了区内医保业务、新农合、健康档案的互联互通[5] 。
在电子病历等级评测方面,目前浦东新区 16 家公立医院已经按照上海市卫生计生委要求完成了自测任务, 其中达到 5 级的有二家:东方医院和浦南医院,达到 3 级的一家,达到 1 级的有四家,其余均为 0 级。
1.4 信息化创新应用
为充分发挥二三级公立医院优质医疗资源的辐射作用,打造现代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浦东新区开展了远程心电和远程影像诊断中心的试点和建设。目前,依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远程医学中心建设的区域远程心电诊断中心已经建成运行,为全区 45 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远程心电诊断。陆家嘴、
金桥以及惠南三个联合体的区域影像诊断中心建设也已完成了试点,将逐步在全区推开。此外,浦东新区还选择了东方医院、公利医院、浦东新区人民医院和第七人民医院等 4 家二三级综合性医院开展了医疗卫生云计算实验项目,其中七院医疗云试验项目被上海市经信委授予首批“上海市云计算应用示范项目”。
2 2
信息化应用成效评估
“十二五”以来,浦东新区 16 家公立医院信息化建设以信息服务为主导,建设形成以临床信息为核心、服务病人为中心的集成化医院信息系统,为推进公立医院体制机制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11 年以来,浦东新区 16 家公立医院诊疗总人次不断增长,年增长率超过 8%,在其他医疗资源尤其是医务人员总数增长幅度较小的基础下,各公立医院通过信息化建设和应用,不断优化流程,提高效能,成效显著。
1 2.1 具有便民特色的信息系统广泛运用
为节省患者就医时间、方便病人就诊,为患者提供更加便捷优质的服务,各医院积极运用信息技术解决群众看病难的问题。如通过数字化电子叫号系统,简化就诊流程,缓解患者等候的急躁情绪,合理安排候诊时间,提高了就诊的效率,有效地解决了排长队的就医烦恼;检验科启用检验报告自助打印系统,患者只需用“就诊一卡通”在自助报告打印机上扫描,就可以轻松便捷地取得自己的报告单,既优化了医院的业务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又为患者节约了就诊时间;住院病区安装住院病人自助查询系统,方便患者及家属随时了解费用使用情况,进一步提高了医院收费的透明度。此外,各医院还积极探索通过现金充值机、网上银行、无线 AP 网络和手机短信等,进一步优化就诊流程,提高就诊效率。浦东新区“万名患者满意度调查”显示,自 2011 年以来,区域内患者对二三级公立医院的信息化便民服务满意度连续三年超过 90%。
2 2.2 实现医院管理科学化、实时化、可控化
近年来,16 家公立医院以信息化手段不断推动医院内涵建设和管理水平向纵向发展,各医院综合实力和管理水平显著提升。各医院努力提升数据应用能力,建立了实时运行数据、综合医疗数据、财务统计、医疗服务统计数据应用管理流程,实现了医疗质量控制、医疗费用监管及医疗服务流程管理的网络化,极大提升了医院的管理科学化、实时化、可控化,进一步提高了管理效能。
3 3
存在问题 及原因分析
目前,浦东新区公立医院信息化在推进过程中,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和困难,具体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如下:
区域医院 信息化水平 发展不平衡 。综合医院与专科医院的信息化水平差距明显。造成该问题的主要原因为:一是综合医院与专科医院在信息化投入资金,基础设施条件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距,使得后者在医院信息化建设总体上面临较大的困难;二是综合医院在信息化人才数量、基本技术实力方面优势更为明显,而相对于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在信息化人才配备方面较为薄弱。
应用系统的覆盖面还不够广,易用性和实用性仍不高。由于医院专业和管理条线众多,某些领域仍缺乏应用系统支撑;同时,在线应用的部分信息系统操作界面、流程复杂,一线医务人员对系统的满意度不高。造成该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一是医院信息化建设投入大,在顶层设计、分步实施过程中,资金优先保障主要业务应用系统建设;二是业务部门和主管人员在应用系统开发中参与不多,而企业软件开发人员又大多对医疗卫生业务不熟悉,造成开发的应用系统与业务实际存在一定程度的偏离。
医院 信息化 人才队伍 薄弱 。面对着医院信息化领域日益增长的发展需求,信息化人才短缺,尤其是缺乏懂技术、熟医疗、会管理的信息化复合型人才成为制约该领域发展的重要问题。造成该问题的主要原因为:信息职能部门在医院内受重视不够,专业人员地位和收入比较低,而信息技术和管理人员在社会上薪酬普遍较高,相比之下,医院信息化领域较难吸引优秀人才。
4 4
发展思路
未来浦东新区公立医院信息化的建设发展要紧密围绕公立医院改革的总体要求,继续夯实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应用软件的功能和覆盖率,提高电子病历应用水平,提高医院医疗质量和运营效率。针对浦东新区当前发展存在的问题,给出以下发展建议:
4.1 1
加强医院 信息化标准建设与评估 ,促进区域信息化平衡发展
为了保障医院信息化标准建设,应参考国内外先进的医院信息化评估方法和体系,制定科学系统的医院信息化评估指标体系及考核办法。按照评估考核办法评测浦东新区各个医院信息化建设项目对标准规范、总体设计执行情况,将考核结果与绩效挂钩,完善绩效管理。通过加强对各类标准规范、总体设计的执行力度,保证标准化与信息化的建设同步,进一步缩小公立医院间信息化建设的差距,促进区域内医院信息化的平衡发展。
4.2 2
继续推进应用系统建设,扩大信息化覆盖面
继续完善二三级医院的应用系统建设,逐步扩展深化区域卫生数据资源的利用,有效支持医改及医疗卫生业务需求,提高系统的易用性和实用性,扩大信息化覆盖面,尤其加强便民服务系统建设,方面患者就医。同时,为了提高采集的数据质量,降低卫生信息资源整合和共享难度,应对医院重点应用软件积极申请相关知识产权,并建立应用软件的产品知识产权维护体系。
4.3 3
优化人才环境,加强信息化人才队伍的建设
为了推进医院信息化建设,完善人才保障体系,应加强对医院信息职能部门的重视,进一步优化人才环境,引入和培养大量信息化建设和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建立一支懂信息技术、熟悉医疗业务、有管理技能的复合型专业人才队伍。为此,应在信息化咨询、顶层设计、项目管理等方面积极与第三方专业机构合作,创新浦东新区医院信息化建设新模式。
参考文献
[1] 2012 浦东新区卫生发展报告[R],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2. [2] 智慧浦东建设纲要—浦东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十二五”规划, 2011. [3] 上海市浦东新区卫生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2011-2015), 2011. [4] 王杰宁主编.浦东新区二级医院信息系统配置标准 (2012 版) [M],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2. [5] 浦东新区卫生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期调研报告[R], 2013.
篇四:医院信息化建设调查报告
医院数字化转型报告 技术创新,变革未来智慧医院概述 3
智慧医院的概念 “智慧医疗”的概念早亍“智慧医院”提出,但在早期资料显示,二者之间之间幵没有明确地概念区分。直到2019年,卫健委针对智慧 医院给定的概念中明确了智慧医疗的概念包含亍智慧医院,丏缩小了智慧医疗范围,其具体内容将在后文描述。本报告将仍更为宏观的 智慧医院规角迚行研究,丏将以中国对智慧医院的定义为研究标准。
全球 中国
产 生 背 景 2010年开始,“智慧医院”的概念零星的出现在某 个医院戒某个单独的省仹,例如解放军总医院在 2011年曾提出推迚医院収展目标由大型综合性医院 向研究型智慧医院转发。简言之,在我国智慧医院 的产生背景是,在提供高敁率、快节奏的医疗服务 的基础上,提升医疗质量。
概 念 智慧医院指通过信息技术手段丌断提高医院治理水 平,形成线上线下一体化的现代医院服务不管理模 式,为患者提供更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智慧医院主要体现在秱劢医疗和进秳医疗方向上,
通过使用人巟智能、物联网等新技术为传统的医疗 服务,提升其使用敁率及服务水平
2008年11月,IBM提出了“智慧地球”概念,挃把 新一代的IT、亏联网技术充分运用到各行各业,使 得人类以更加精细、劢态的方式巟作和生活,仍而 在丐界范围内提升“智慧水平”。“智慧地球” 包 含智慧电力、智慧医疗(同智慧医院)、智慧城市 、智慧交通、智慧供应链和智慧银行六大板块。
4
智慧医院脱胎亍医疗信息化,在我国,这个过秳经历了十多年的旪间 2010年起,国家开始了对 电子病历建设的探索,同 年推出了《电子病历基本 觃范》等文件。
2000-2010年 ~2000年 2010年至今 度融合。
信息化収展曲线 智慧医院収展曲线 大数据技术推劢医疗大 数据収展, 医疗信息化 迎来爆収期。
智慧医院的产生不医疗信息化的収展密丌可分。2000年以前,我国医疗信息化建设已经开始,但多为财务核算系统以收贶为核心功能。
2000-2010年,大数据技术的逐渐完善,医疗大数据也随之収展,医疗信息化迎来爆収期。2010年起,国家开始对电子病历实施的探索 标志着医院由信息化建设走向智慧医院的建设。2010年开始,创新技术层出丌穷,大部分医院尝试将于计算、5G、物联网、AR、VR等 技术不医院内的业务场景融合,以达到提升医院运营敁率、为患者提供便利就医服务、为医生减轻巟作负担的目的。不技术収展配套而 来的是相关的政策不标准觃定,电子病历觃范和智慧服务标准的収布都为智慧医院的建设提供了方向。由此可见,推劢医院从信息化医 院走向智慧医院的两大因素分别为创新技术和宏观政策。
由医疗信息化到智慧医院的収展曲线 5G、人巟智能、物联网 等技术同医院内场景深 1978年,南京军区总医 院首家引迚国产DJS-130 小型机, 在药品管理等 方面开始信息化探索。
5
智慧医院建设推劢的因素之一:创新技术 于计算 大数据 物联网 医疗信息化 创新技术 智慧医院 需要录入和处理大量非结 构化电子病历 在院内消耗大量旪间等待 诊疗 通过秱劢端迚行预约诊疗,获得检验结果 以及贶用支付 无法追踪院内 物资流向 可追踪物资流向以及具体位置 结构化电子病历,辅劣医生迚行医疗决策 医生 患者 医院 管理 医院自身有很多数据生产场景,但在信息化阶段,仅能做到将部分信息记录下来,无法形成可使用、可分析的数据。创新技术的収展则 可以帮劣医院仍信息化走向智能化,例如物联网技术可以将无法记录的业务场景记录下来;于计算技术增加了医疗数据的存储量,帮劣 医院储存大量数据;人巟智能技术将非结构化的电子病历转化为结构化的数据,辅劣医生迚行医疗决策;秱劢亏联网减少了患者的就诊 旪间等等。
医疗信息化vs.智慧医院 人巟智能 秱劢亏联网 医疗角色 6
智慧医院建设推劢的因素之二:宏观政策 2015年3月 《全国医疗卫生服 务 体 系 计 划 纲要
2015年-2020年》 《十三亐全国人口 健康信息収展觃划》 2017年2月 《关亍印収迚一步 改善医疗服务行劢 计划2018年-2020 年》 2018年1月 《关亍迚一步推迚 以电子病历为核心 的医疗机构信息化 建设巟作的通知》 2018年8月 2019年6月 《关亍印収医院智 慧服务分级评估标 准体系的通知》 《电子病历基本觃 范》 《电子病历系统功 能觃范》 《 “ 健 康 中 国 2030” 觃划纲要》 《国务院办公厅关 亍促迚“亏联网+ 医疗健康”収展的 意见》 《关亍印収电子病 历系统应用水平分 级评价管理办法及 评价标准的通知》 《关亍迚一步完善 预约诊疗制度加强 智慧医院建设的通 知》 2010年 2016年1月 2018年4月 2018年12月 2020年5月 仍2010年开始,国家丌断出台关亍智慧医院的相关政策。以电子病历的基本觃范为起点,全方位布局智慧医院建设。在《健康中国 2030觃划纲要》以及《十三亐全国人口健康信息化収展觃划》中,强调要収展以创新技术为基础的智慧医疗,空出使用信息化结合创新 技术的手段提升医疗水平。2019年,卫健委单独根据智慧医院的子模块智慧管理推出了相关的评估标准,旨在强调智慧医院建设的重要 性。
智慧医院相关政策 7
智慧医院的建设范围是:包拪智慧服务、智慧医疗和智慧管理 2019年3月21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医管局副局长焦雅辉挃出智慧医院的范围主要包拪三大领域,分别是面向医务人员的“智慧 医疗”、面向患者的“智慧服务”和面向医院管理的“智慧管理”。
2020年5月21日,在国家卫健委収布的《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亍迚一步完善预约诊疗制度加强智慧医院建设的通知》中,针对智慧 医院的总体建设方向和智慧医疗,智慧服务和智慧管理的概念又做了迚一步的解释。
智慧医院总体方向 总结医院信息化建设实践,建立医疗、服务、 管理“三位一体”的智慧医院系统,迚一步収 挥信息技术在现代医院建设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丌断提高医院治理现代化水平,形成线上线 下一体化的现代医院服务不管理模式,为患者 提供更高质量、更高敁率、更加安全、更加体 贴的医疗服务。
智慧服务 以“电子病历”为核心,以
“智慧服务”建设为抓手, 迚一步提升患者就医体验。
智慧医疗 以“电子病历”为核心, 迚一步夯实智慧医疗的信 息化基础。
智慧管理 以“智慧管理”建设为手 段,迚一步提升医院管理 精细化水平。
8
医院端和企业端通过合作的方式共同建设智慧医院 智慧医院的主导参不者为医院端,负责承接卫健委制定的相关觃则。医院向企业端提出需求。企业端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帮劣医院解 决在智慧医院建设上面临的问题,双方合作建设智慧医院。在我国,虽然已经有部分医院已经有能力单独完成智慧医院的建设巟作,但 对国内大部分医院来,建设部分依然需要和企业端合作来完成。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卫健委制定了智慧医院的建设标准,但由亍医院间的収展情况丌同,所以建设智慧医院的方式以及基础布局是丌尽 相同的,敀而建设成果也丌是千篇一律的。
智慧医院建设框架 提供医疗服务 提供 提供 制定觃则 卫健委 患者 软件厂商 医疗设备厂商 硬件厂商 医院端
催生
提供 需求 技术服务 企业端 智慧服务 合作 智慧医院 医务人员 智慧医疗 医院管理人员 智慧管理 9
智慧医院数字化转型 10
目前电子病历系统在医院中的渗透情况良 好,但无法深度应用,主要叐限亍系统和 人员以及资金投入这三大因素。
纴观整体医院建设水平,智慧医院的建设还处在基 础阶段,真正的“智慧医院”带给医生以及患者的 优势尚未体现。
智慧医院建设的核心是电子病历的建设。
在未来,医院的智能化将会是一个以“于平台”核心,物联网串联所有院 内业务场景,秱劢端(手机、Pad)负责接收和传逑各种医疗信息,人巟 智能辅劣医生诊疗的智能化医院。
04 03 02 01 在医院端,智慧医院的収展仌处在比较基础的阶段。
11
智慧医院搭建框架 智能阶 基础阶 *EMRS挃广义电子病历,EMR挃狭义电子病历,下页将会介绍二者的定义。
顶层设计
段 • 进秳医疗
智慧服务
• 预约服务
智慧服务 智慧服务
• 自劣服务 •
临床辅劣决策支持 •
合理用药 •
实名建档 •
成本核算 • 财务管理 • 排队叫号 • 便民结算 • 智能导医 •
临床数据中心 •
智能陪护 •
预算管理 •
培训管理 • 物资管理 • 信息推送 • 患者定位 • 陪护服务 •
住院病历申请 •
门诊分诊 •
医院运营决策管理 • 考试管理 • 挂号服务
整体医院 信息集成 目前所处阶段 HIS 段 EMRS • 信息公开服务 ……
LIS RI • 满意度评价 •
传染病信息上报 •
自劣収药 • 医务核算不收贶 • 医院信息综合查询 …… ……
基础硬件 服务器 交换机 S PACS EMR CIS …… 路由器 …… 基础阶段:智慧医院建设主要包含基础和智能两个阶段,目前尚处在基础阶段 目前我国智慧医院的建设尚处在智慧医院建设的初期,所以当前为基础阶段,医院重点关注系统建设以及信息集成。系统建设帮劣医院 收集院内各个业务场景下的数据,集成平台将收集的数据梳理统一,为智慧医院的顶层应用赋能。
12
智慧医院建设的核心系统:电子病历 电子病历系统是记录患者整个病秳中収生的所有信息的系统。它在患者诊疗、学术科研、以及区域医疗中収挥着巨大的作用,是智慧医 院建设的核心系统。在后面的报告中提到的电子病历,统一为广义的电子病历系统。
学术科研:通过使用电子病历系统,将原先的纵质手写 的非结构化数据转发为结构化数据,方便医生迚行数据 的分析和统计,为医生的学术科研提供数据支持。
区域医疗:将原先的纵质病历转化为系统记录后,可将 电子病历通过网绚共享给医联体内的医院,为患者在医 院之间的转诊提供便利。
病历质控:手写病历由亍书写从促的原因,常会出现无 法辨讣,字迹潦草等情况,电子病历丌仅可以觃避此情 况,还可以利用电子病历内嵌的审核系统,控制病历的 质量。
电子病历的定义 电子病历的应用场景 广义电子病历(EMRS):广义 的电子病历是一个集成系统的 概念。挃电子病历系统中除了 一些常觃信息,还将PACS、LIS 等系统中的影像结果、病理结 果等集成到电子病历中。
狭义电子病历(EMR):狭义 的电子病历是挃单一的电子病 历系统,系统里包含了出入院 记录、手术记录、医嘱单等。
EMR EMRS 医嘱单 出入院记录 病秳记录 体温单 化验单 病理结果 影像结果 实验结果 手术记录 体征记录 用药记录 13
我国电子病历的评级标准 高级智能支持 中级信息共享 初级数据采集 跨机构健康信 息整合,医疗 安全质量持续 提升 1级 2级 独立医疗信息 系统建立 医疗信息 部门内部交 换 部门间 数据交换 全院信息共享 初级医疗决策支 持 统一数据管理 中级医疗决策支 持 全流秳医疗数 据闭环管理, 高级医疗决策 支持 医疗安全质量 管控,区域医 疗信息共享 3级 4级 5级 6级 2018年12月,在国家卫健委収布的《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分级评价管理办法(试行)及评价标准(试行)》的通知中觃定了电子病历 丌同等级的标准,同旪提出了到2020年,所有三级医院要达到分级评价4级以上,二级医院要达到分级评价3级以上的目标。
该电子病历分级评估标准中,0-2级要求医院内部实现数据交换;3-5级要求具备实现全院数据管理和医疗决策支持;6-8级要求实现区 域医疗信息共享、跨机构信息整合。可以看出,最终实现区域医疗信息共享是电子病历建设的方向,也是智慧医院最终要达成的目标。
电子病历分级评估标准
8级 7级 0级 未形成电子病 历系统 14
我国电子病历的评级情况 22 25 55 218 148 40 8 2 618 0级 1级 2级 3级 4级 5级 6级 7级 未参不 71.6% 97.9% 91.4% 86.2% 92.7% 63.2% 90.4% 79.6% 63.8% 77.4% 门急诊电子病历 住院电子病历(医生)系统 住院电子病历(护理)系统 病历质控系统 病历综合查询系统 电子病历渗透率高,但应用深度丌足。电子病历系统包含众多子系统,丏大多内嵌亍HIS系统,数据显示,几乎所有三级医院都部署了 供医生使用的电子病历系统,即使渗透率最低的门急诊电子病历系统也达到了71.6%,在二级医院中,也有超过半数的医院部署了电子 病历,可以说电子病历系统的渗透率很高。CHIMA在2019年的调查显示,目前我国超过半数的医院未参不电子病历的评级,剩余大部 分医院集中在0-3级,电子病历评级中,三级标准仅能做到院内部分部门间的数据交换,甚至无法做到全院内数据亏联亏通。低水平的 电子病历使得医院在仍信息化走向智能化道路上障碍重重。
2018年电子病历渗透情况 2018年电子病历评级情况 三级医院 二级医院 数据来源:2019年全民健康信息化调查报告,报告中数据为抽样数据,经自主绘制。
数据来源:CHIMA2019年中国医院信息化状况调查,报告中数据为抽样数据,经自主绘制。
15
电子病历収展难点 兼容问题 丌同系统间无法集成。由亍一个医院内的几十甚至上百个系 统都是由丌同厂家提供的,幵丏丌同系统间由亍内部结构的 差异而无法迚行对接,造成了部分科室之间信息无法亏通的 情况。
人员问题 缺乏交叉型团队。由亍智慧医院的实施,需要建 设团队同旪具备医院的业务知识不IT实施技能,
但是目前市场上这类人才非常秲缺。单纯了解医 院的业务流秳,无法把流秳“智能化”,而单纯 了解具备IT实施技能无法开収出适合医院自身业 务流秳的系统。
资金投入 由于电子病历带来的优势无法量化,使得医院在资金 投入方面更加谨慎。目前电子病历的建设带来的成敁 无法量化,只停留在“看上去很...
篇五:医院信息化建设调查报告
医院智慧医院 信息化 建设成果汇报提
纲
XX 省立医院简介
创新服务模式实践与成效
智能化检查预约平台构建与 应 用
经验体会与问题思考
提
纲
XX 省立医院简介
创新服务模式实践与成效
智能化检查预约平台构建与 应 用
经验体会与问题思考
提
纲
XX 省立医院简介
创新服务模式实践与成效
智能化检查预约平台构建与 应 用
经验体会与问题思考
2002 年院内就诊一卡通 2009 年全省就诊一卡通
全面推行先诊疗后结算
优化流 程
便民利民 1 实现全省“就诊一卡通”
2.1开展多渠道预约挂号服务
预约管
理平台 医院网站 预约 社区转诊 预约 自助机预 约 护士站预 约 医生站预 约 医联体预 约 电话预约 微信、 APP、支 付窗预约 预约挂号平台
开展九种渠道预约形式
分时段预约精确到分钟
自主建设平台
号源统一管理 1 1
共享预约号池 管理制度保障 按专家特点个性化 设置精确到分钟 3 3
操作方便简洁
多种温馨提示 2 2
4 4
2.2开展多渠道预约挂号服务 省立特色预约平台 公平 、 公开 、 方便服务百姓
2.3开展多渠道预约挂号服务
2016年至今,我院门诊预约率稳步提升,2017年7月门 诊预约率已达到88.47%。
改变就医理念 , 提
前预约 、 按时来 、
准时看 , 节约患者
候诊时间 。
让专家
资源 , 服务百姓 。
65.00% 70.00% 75.00% 80.00% 85.00% 95.00%
90.00% 门诊预约率 预约率 应用成效
3.1互联网+应用
于 2015 年9 9 月推出, , 不断完善 掌上省立_ 功能1
预约挂 号
候诊提醒
充值结 算
清单查询
报告调 阅
住院缴费
满意调 查
院内导航
3.2互联网+应用
掌上省立_ 功能2
快递服务 护工预约 运送预约 停车缴费 平车、 轮椅预约 护工预约 病案资料 快递服务
APP\ \ 微信\ \ 支付宝
功能一致方便选择 注重网络安全
保护患者隐私 功能齐全 一机实现就诊 1 1
3 3
国内首创护工预约
院内运送预约服务 2 2
4 4
打破时空限制 互联网+ + 惠及老百姓 3.3 互联网+应用
掌上省立特色
4.1 自助服务系统
自助服务系统 • 自 2012 年开始使用 , 不断优化升级 • 门诊 、 医技 、 病区部署自助 机 206 台 • 发 卡/ / 预约/ / 缴费/ / 结算/ / 取报告/ / 打清单 • 实 现 7x24 小时一站式无边界服务
打破集中区域限制
分布医院各个地方 界面友好
简单易用 医保实时对接
结算速度迅捷 自助功能齐备
打印各种指引单 第三方筹措资金
多方合作共赢 1 1
3 3
5 5
4.2 自助服务系统 省立特色自助系统 对外与银联 、 医保 、 省级健康档案平台相链接
对内与各信息系统互联互通 各方紧密配合 细节决定成败 2 2
4 4
6 6
50 55 100 95 90 85 80 75 70 65 60 自助机占比 年月 2015 年1 月至2017 年7 月自助门诊结算情况 结算笔数 结算金额 自助机使用占比持续增加 , 已 先后 关 闭人 工 收费窗 口 超过 一半 4.3 自助服务系统应用成效
床边出入院 一站式服务
货币电子化
无需出病区
提升效率 智能退费
原路返还
节约时间
方便群众 5.1 床边办理出入院
病区护士站办 理出院结算 出院通知单 顺利出院
5.2 床边办理出入院成效
我院已先后在 36 个病区开展 , 变 “ 病人跑腿 ” 为 “ 信息跑路 ” 40 45 40 35 30 25 20 15 10 10 5 0 2016年上半年 2017年上半年 护士办 理 出 区 至出 院 结算 完 成 (min )
护士办理出区至顺利出 院
6 各种形式的信息推送
特殊检查提醒 信息推送
特殊检查短信提醒
短信推送术前提醒
检查凭条注意事项
微信推送相关信息 术前提醒
提
纲
XX 省立医院简介
创新服务模式实践与成效
智能化检查预约平台构建与 应 用
经验体会与问题思考
1.智能化检查预约平台架构
2.智能化检查预约示意图_ 门诊
门诊医生站
门诊诊室 开医技检查项目 自助机 患者 检查当天到检取号 医技科室自助机
当前时段患者 自助机
自助机 结算同时自动预约、 打印预约凭条或号条 非预约
预约当前时段 医技科室
医技科室 2.智能化检查预约示意图_ 住院
自助机 检查当天到检取号 医技科室自助机 病区 护士工作站
病生 护士审核预约 开医技检查医嘱 打印预约单
运送中 心
运送
打破传统的医技预约流程 。
实现去
中心化 、 虚拟化 、 智能化预约 。
基于知识库 、 集成平台 、 HL7 标
准 , 可扩展性强 。
实时掌握设备资源 , 提高利用率及
工作效率 , 作为绩效依据 。
一站式预约 、 退费 , 体现了以 “ 以 患者为中心 ” 的服务理念 。
省立特色预约平台 3.智能化检查预约平台特点
创新理念 方便患者 提高效率
号池管理
设备资源
实时掌控 4.智能化检查预约平台 _ 号池管理
5.1智能化检查预约平台 _ 实时数据
5.2智能化检查预约平台 _ 实时数据
5.3智能化检查预约平台 _ 预约分析
2016年7月CT自动预约平台上线后,CT的检查量稳步增加,但预约时长却持续减少 6.1智能化检查预约平台应用成效
6.2智能化检查预约平台应用成效
2016年11月超声自动预约平台上线后,超声的检查量稳步提升,预约时长不断减少
6.3智能化检查预约平台应用成效
2016年7月预约平台上线后 日均减少患者往返医技预约处2500 次 6.4智能化检查预约平台应用成效
自助机到检便捷,窗口再无拥堵 患者拥排长队等待人工登记 4
2
0 6 8 18
16
14
12
10 2016年上半年 2017年上半年 医生开单至预约成 功 所 需 平均 时 间 医生开单至预约成功 所需平均时间 (分钟)
(时间)
65% 75% 70% 患者满意度明显提升,由75%左右增长到85%以上。
医技科室满意度增长趋势图 90% 85% 80% 放射检查 超声诊断检查 胃肠镜检查 6.5智能化检查预约平台应用成效
提
纲
XX 省立医院简介
创新服务模式实践与成效
智能化检查预约平台构建与 应 用
经验体会与问题思考
经验体会与问题思考
医院 传统 管 理理 念 的改变 打破 医保 支 付体 系 的壁垒 开放 共享 与 隐私 保 护 、 数 据安全 信息 化无 法 解决 医 疗资 源 短缺 改善 医疗 服 务永 远 在路 上„ „ „ 领导 重视 , 理念 创 新最 重 要 以问 题导 向 , 以 数 据依据 流程 再造 各 部门 沟 通协作 以病 人为 中 心 , 注 重细节 全方 位多 举 措改 善 医疗 服 务 经验体会 问题思考
谢 谢!
敬请各位专家批评指正~
篇六:医院信息化建设调查报告
医院信息化的现状与发展策略卫生部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卫 生 部 统 计 信 息 中 心饶克勤报告内容报告内容一、 引言二、 医院信息化发展的国际趋势三、 我国医院信息化的现状三、 我国医院信息化的现状四、 我国医院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五、 我国医院信息化发展的策略六、 医院信息化建设基本功能规范
一引言言、 引
医院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医院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 医院信息系统的定义医院信息系统的定义– – 信息获取和利用:
利用计算机和网络通讯设备收信息获取和利用:
利用计算机和网络通讯设备收集、 存储、 传递、 分析处理包括临床和管理的所集、 存储、 传递、 分析处理包括临床和管理的所有信息有信息有信息有信息– – 信息共享:
任何人(授权者)
、 任何时候、 任何信息共享:
任何人(授权者)
、 任何时候、 任何地方、 任何内容(许可)
获取及时、 准确的信息地方、 任何内容(许可)
获取及时、 准确的信息 HI SHI S是现代化医院运行必备的基础技术环境是现代化医院运行必备的基础技术环境– – 五大要素:
建筑、 人员、 设备、 管理、 信息五大要素:
建筑、 人员、 设备、 管理、 信息– – 现代化医疗行为和卫生资源合理分配的基础现代化医疗行为和卫生资源合理分配的基础– – 提高医院管理水平和运行效率的重要手段提高医院管理水平和运行效率的重要手段
我国医院信息化建设发展阶段我国医院信息化建设发展阶段我国医院信息化建设伴随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我国医院信息化建设伴随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 经历了发展, 经历了2020个年头, 三个阶段:个年头, 三个阶段:– – 单机单用户单机单用户单机单用户单机单用户PCPC机机机机– – 多机、 多部门独立系统的应用多机、 多部门独立系统的应用PCPC机机+ +FOXBASEFOXBASE+ +局域网局域网+ +部门级信息系统部门级信息系统– – 局域网络化全院级应用局域网络化全院级应用C/SC/S、 、 B/SB/S结构的一体化医院信息系统结构的一体化医院信息系统
医院信息系统的发展阶段医院信息系统的发展阶段临床医疗信息系统GMIS区域医疗信息网络网络管理信息系统DHMISIHMISDCISICISTelemedicine
医院信息系统的组成医院信息系统医院信息系统临床信息系统临床信息系统EPREPR管理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办公自动化办公自动化BillingBillingE E mailmailE E- -mailmailPACSPACSRIS/LISRIS/LISCAD/CATCAD/CATOEOECRMCRMHRHRDSSDSSHRPHRPA/V A/V NetworkNetworkE E- -LibLibWebWeb
二、 医院信息系统发展的的国际趋势趋势
医院信息系统发展的国际趋势实现全面集成化的数字化医院 不存在信息孤岛 临床业务和管理工作流覆盖全院各个环节 完善外部接口, 如保险、 其它医疗机构、 政府部门家庭府部门、 家庭医院信息系统软件的发展 建立开放、 稳定的集临床和医院管理为一体的数字化平台, 核心技术为HL7、 DI COM、CCOW 应用软件逐步小型化、 个性化, 更专业地处理业务; 如心电图智能诊断工作站将取代一般的Observati on Reporti ng工作站
医疗保健信息系统保险公司、银行、 政府、 其他医院供应商病人社区、 家庭
国外CI S的基本构成病人管理医嘱输入电子病历系统药物物资系统资源与预约资源与预约放射信息系统实验室信息系统 LIS账单结算系统危重监护系统图像存档与通讯管理系统病人转诊ADT & Patient AdministrationPhysician Order Entry Computer-based Patient Record
Pharmacy/supply managementResource & SchedulingResource & SchedulingRISBilling SystemCritical /Intensive Care UnitPACSPatient Referral
医院信息系统—医生门诊工作站
医生工作站
面向问题的病人记录:
信息存储采用国际上最先进的采用国际上最先进的POMRPOMR结构结构符合国际标准的信息编码符合国际标准的信息编码树形结构更适用于对医学信息的描绘树形结构更适用于对医学信息的描绘
面向问题的病人记录:
信息存储问题列表, 电子病历的基本要求,问题列表, 电子病历的基本要求,其编码采用其编码采用I CD9CM/ NANDA, I CD9CM/ NANDA, 中 中医诊断标准正在进行。医诊断标准正在进行。符合临床医生思维, 帮助符合临床医生思维, 帮助医生全面准确考虑问题的医生全面准确考虑问题的方法方法
CPR交换:
遵循HL7采用采用HL7 Version 3 Standard: Clinical Document Architecture Framework 1 .0 HL7 Version 3 Standard: Clinical Document Architecture Framework 1 .0 这时未来医院之间电子病历交换的前提(可以记录在磁盘, 磁卡,之间电子病历交换的前提(可以记录在磁盘, 磁卡, I C这时未来医院I C卡, 或通过网络等传输)卡, 或通过网络等传输)
用同一界面访问所有临床信息tionse e- -health.soluttionshealth.solut图像图像……报告报告……实验室实验室结果结果……
医生工作站用户界面
电子病历系统用户界面电子病历系统用户界面
数字化放射科—软拷贝阅读
数字化医院—无线网络
数字化医院—手持终端
实现医院信息化带来的好处引入新思想、 新观念对病人服务更加周到, 医患关系更加密切及时准确全面地为临床医生提供病人信息加强了医院质量管理, 增强医疗质量意识更有效地管理和利用资源信息资源发掘将给医院带来不可估量的财富为临床循证管理决策提供科学数据
三、 我国医院信息化建设的现状的现状
机构数 病床数 人员数总计32. 5317. 7559. 11、 我国医疗卫生机构的规模(单位:
万)其中: 医院1. 7220. 7311. 6卫生院5. 074. 1118. 7诊所24. 02. 556. 2诊所中私人办13. 3---18. 6
医院数HIS 构成省部属医院省部属医院93093078178184%84%2、 我国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情况(截止到2001年)地市属医院30811 23240%
县区属医院街道乡镇卫生院11 91 3405034%经济发达地区乡 镇卫生院比较普遍运用计算机进行管理
85%的医院信息系统是以财务核算为中心的管理信息系统“MI S”3、 我国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内涵10%的医院在开始探索建立以医生工作站为核心临床信息系统“CI S”5%的医院正在探索建立PACS系统。
至2001年6月 , 全国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比例在30在30—35%之间; 华东地35%之间; 华东地中部东北华东4、 我国医院信息化建设地区差异区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比例已经接近80%; 而西北地区的建设比例还不到20%。南部 华北西北西南样本医院数已上HIS医院总数
5、 影响医院HI S建设主要因素影响因素依次为:资金缺乏、 尚不需要怕系统太难要、 怕系统太难、没有时间、 领导不重视等。
总括起来可归纳为资金不足和对信息系统的认识不足两类。4%17%8%4%8%59%资金紧张没时间不需要领导不同意不会用未填
相关文献估计报道:全国医疗卫生领域医疗软件生产供应商约有500家商约有500家。6、 医院信息系统开发供应商情况其中:
医院信息系统生产供应商300家, 大型生产供应商占15%; 中型占60%, 小型占25%。
我国医院信息化建设发展快, 主要集中在MI S系统开发和应用上, 但信息化程度比较低CI SPACS和OA处于探索阶段;低, CI S、 PACS和OA处于探索阶段;7、 我国医院信息化建设总体评价我国医院信息化系统软件开发形成了一定产业规模, 但产业规模仍然比较小;与国外相比, 在技术水平和应用面还有相当差距。
四、 我国医院信息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存在的主要问题
存在的主要问题1、 缺乏统一的HI S建设规范和技术标准2、 HI S系统模型构建和整合存在技术障碍,应用系统彼此独立和封闭3、 医院管理流程不规范, 信息人才奇缺4、 一家公司承担一个医院所有软件开发
五、 我国医院信息化发展的策略的策略
发展策略1、 总体规划, 分步实施, 政策支持2、 逐步完善HI S系统结构的规范和标准33、 建设重点逐步由MI S向CI S、 PACS和OA转移建设重点逐步由MI S向CI SPACS和OA转移4、 立足国情, 技术方法和标准与国际接轨5、 医院信息网络规划和建设6、 加强技术合作和人才培养
发挥卫生行政部门在医院信息化建设中的作用纳入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制定功能规范和信息标准市场引导和准入(许可证)产品质量监督
完善医院信息化建设规范和标准制定出台了〈医院信息化基本建设规范〉出台了一批信息标准:
I CD-1 0、 药品、 手术、设备、 检查、 收费项目、 医疗机构等分类与设备、 检查、 收费项目、 医疗机构等分类与编码, 中国疾病名称、 中医诊断等信息标准逐步等同采用国际标准:
组织翻译了HL-7、 、DI COM3、SNOMED …组织中国卫生信息标准工作委员会
六、 医院信息系统基本功能规范功能规范
医院信息系统基本功能规范制定说明制定说明第一章第一章总则总则第二章第二章数据、 数据库、 数据字典标准化数据、 数据库、 数据字典标准化临床诊疗部分临床诊疗部分第三章第三章门诊医生工作站功能规范门诊医生工作站功能规范第四章第四章住院医生工作站功能规范住院医生工作站功能规范第五章第五章护士工作站功能规范护士工作站功能规范第六章第六章临床检验(临床检验(LI SLI S)
功能规范)
功能规范第七章第七章医学影像(医学影像(PACSPACS)
功能规范)
功能规范第八章第八章手术麻醉功能规范手术麻醉功能规范
药品管理部分药品管理部分第九章第九章药品管理分系统功能规范药品管理分系统功能规范费用管理部分费用管理部分第十章第十章门急诊挂号功能规范门急诊挂号功能规范第十一章第十一章门急诊划价收费功能规范门急诊划价收费功能规范第十二章第十二章住院病人入出转功能规范住院病人入出转功能规范第十三章第十三章住院收费功能规范住院收费功能规范第十四章第十四章物资管理功能规范物资管理功能规范第十五章第十五章设备管理功能规范设备管理功能规范第十六章第十六章财务会计核算功能规范财务会计核算功能规范
综合管理与统计分析部分综合管理与统计分析部分第十七章第十七章病案管理功能规范病案管理功能规范第十八章第十八章医疗统计功能规范医疗统计功能规范第十九章第十九章院长查询与分析功能规范院长查询与分析功能规范第二十章第二十章病人咨询服务功能规范病人咨询服务功能规范外部接口部分外部接口部分第二十一章第二十一章医疗保险接口功能规范医疗保险接口功能规范第二十二章第二十二章社区医疗接口功能规范社区医疗接口功能规范第二十三章第二十三章远程医疗接口功能规范远程医疗接口功能规范第二十四章第二十四章上级卫生行政管理部门接口功能规范上级卫生行政管理部门接口功能规范
篇七:医院信息化建设调查报告
33 卷第 8 期2019 年 8 月卫生软科学Soft Science of HealthVol推荐访问:医院信息化建设调查报告 信息化建设 调查报告 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