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水行业业务报告7篇

时间:2022-11-13 17:45:06 来源:网友投稿

供水行业业务报告7篇供水行业业务报告 供水技术现状调研报告 摘要: 供水水质和服务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个方面,因此世界各国均把提高供水水质和改善供水服务列为供水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水行业业务报告7篇,供大家参考。

供水行业业务报告7篇

篇一:供水行业业务报告

技术现状调研报告

 摘要:

 供水水质和服务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和 社会 各个方面, 因此世界各国均把提高供水水质和改善供水服务列为供水 企业 部门的主要工作目 标。

 国际水协提出的口号是供应洁净的水, 瑞士提出分分秒秒供应洁净的水, 日 本提出以低廉的价格持续供应洁净的水。

 中国 建设部编制的《城市供水行业 XXXX 年技术进步 发展 规划》( 简称《规划》)

 提出“二提高” ( 提高供水水质、 提高供水安全度),“三降低” ( 降低电耗、 降低药耗、 降低漏水率)

 的目 标。

 这表明各国的供水部门正在结合自己的国情为实现这些目 标而进行工作。

 本报告是从供水所关联的几个方面的主要技术现状加以汇总,以便于在制定我们的供水技术发展计划时可进行 参考 。

 关键词:

 供水技术 供水水质

  一、 水源

  由于水源的水质直接 影响 净水的生产和供水水质, 所以各国十分注重水源的环境保护,不仅有相关的 法律 法规做为加强水源管理的法律依据和基础,而且普遍建立了水质连续监测信息 网络 系统, 可以及时掌握水源水质的变化与采取相应对策。

 有些国家对水源, 例如水库所存在的一些 问题 , 像藻类问题有采取技术措施加以解决。

 我国最大的处理工程是深圳东深源水生物硝化工程。

 该工程是采用生物曝气处理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和氨氮。

 规模为 400 万立方米/天。

 二、 净水处理

  1. 净水水质标准

  各国水质标准的指标归纳起来可分为三类:

 细菌学指标,有毒有害物质指标及感官性指标。

 世界卫生组织及美国等国家均认为细菌学指标是极端重要的,因为它能在同一时间内造成大片人群发病或死亡。

 有毒有害物质指标是防止长期积累导致慢性病或癌症的指标, 确定的原则是人终身慑入而无觉察的健康风险。

 感官性水质不良可能是水源污染的反映, 会导致消费者对供水水质安全性发生怀疑、产生厌恶, 不一定会影响健康。

 由于用户评价水质主要是从感官性指标, 因此, 这些指标要达到用户可接受的程度。

 世界卫生组织是世界性权威组织, 它制定的《饮用水水质准则》 是世界各国制定国家标准的参考依据。

 1993 年修改的准则列出指标为 135 项, 其中 98 项有指导值。

 现在我们的水质标准指标是 35 项。

 建设部制定的供水行业 XXXX 年技术进步规划中对一类水司又增加了 54 个目 标性指导。

 所以总的趋势是供水的水质标准要求提高。

 例如感官性指标中的浊度指标, 世界卫生组织的准则要求浊度不能超过 5NTU, 平均值小于 1NTU, 欧共体水质标准最大允许浊度值为 4NTU, 目 标值为 0.4NTU。

 美国标准规定任何时候浊度不得超过 5NTU, 滤后水浊度小于 1NTU, 其中 95%以上的水样要小于 0.5NTU。

 日 本水标准要求浊度小于 2NTU, 审美性标准要求出厂水浊度小于 0.1NTU, 管网水小于 1NTU。

  目 前 国内 大城市和新的水厂, 出厂水浊度多是小于

 1NTU。

  2. 生产工艺

 由于对水质要求标准的提高, 国外许多水厂在过去水厂采用传统的工艺的状况下, 进行更新改造和工艺改进, 以提高出厂水的水质,达到高标准的要求。

 主要的目 标是把水的浊度降低,去除细菌、有机物和解决用氯消毒所产生的副产物等问题。

  所采用的 方法 除了加强常规的沉淀过滤水处理之外, 主要是采用增加与处理和深度处理。

 预处理和深度处理的概要情况是:

  ( 1)

 生物预处理:

 对于水样有轻度微污染和有机物存在的情况时, 采取生物预处理降解和去除水中有机物的措施。

 ( 2)

 利用臭氧做为氧化、 消毒剂或用高锰酸钾以及过氧化氢为氧化剂改善处理水的水质。

 ( 3)

 活性炭过滤:

 设置颗粒活性炭滤池是深度处理的工艺措施( 有的为臭氧活性炭滤池)。

 水通过活性炭过滤可以吸附水中的有机物和去色、 嗅、 味, 改进饮水的质量和口感。

 ( 4)

 慢滤处理:

 主要是利用慢滤池所具有的生物过滤的作用进一步降低浊度与去除水中的有机物。

 但由于其占地面积问题不如活性炭滤池 应用 普遍。

 有的国家是把水送入地下进行天然过滤, 然后再抽上来利用。

 国外臭氧活性炭过滤深度处理, 在欧洲、 日 本等许多国家采用普遍。

 美国也在开始推广。

 国内深圳为了改善水库水质建设了国内规模最大的生物预处理装置。

 北京为了改善水质, 在水厂设置了臭

 氧活性炭过滤工艺。

 增加深度处理需要投入和实施的时间。

 因此在采用深度处理的同时, 仍然需要加强常规处理工艺。

 对常规水处理工艺的加强与改进方面主要:

 ( 1)

 混凝药剂的改进:

 在水处理构筑物建成之后, 要改进水处理的效果,其主要的一个措施是改进和应用高效能的混凝药剂和助凝药剂。

 由于技术的进步,目 前高分子助凝剂的应用已是日 益广泛。因为应用了高分子助凝剂可以减少絮凝剂的用量,这样不但可以使沉淀水的浊度改善, 而且减少了水厂污泥的产出量, 降低了污泥处理的成本。

 最近天津水司对应用高分子助凝剂处理含藻水进行了应用 研究 , 并在 1999 年用于生产, 有很好的效果。

 ( 2)消毒药剂的改进:

 常用的消毒药剂是氯。

 但用氯消毒,当源水含有机物时, 可生成氯消毒的副产物, 对人体有致癌的危险。另外用氯对于灭杀隐性孢子虫需要很大的剂量和长的作用时间,但用臭氧消毒是有效的。

 因此, 国外臭氧应用替代一部分氯已是趋势。

 由于输配水的需要, 希望水厂供出的自来水要保持一定的剩余氯。

 因此, 有的水厂采用二氧化氯做为消毒剂。

 目 前, 国内只有北京等 1- 2 个城市试验应用臭氧, 尚未普遍。

 ( 3)

 膜过滤:

 让水经过有微孔的滤膜进行过滤代替传统的煤砂滤料滤池,其可以滤除水中的悬浮物和细菌及病毒,滤后水质好。随着技术的进步和膜成本的下降,膜过滤技术将会有更多的生产应用

 范围。

 现在国外膜过滤水厂的数量在增加, 但规模较小, 国内基本尚未在城市水厂应用。

  3. 水厂运营管理

 ( 1)

 国外的水厂已基本实现了:

 建立完整的水质在线连续监测系统, 应用各种可靠的水质 分析 仪器仪表, 实现对源水、 处理过程中的水和处理后的水进行连续监测。

  ( 2)

 应用 计算 机进行运营的监控和管理。

  为了保证处理后的水质和达到 科学 管理和降低运营成本的目 的, 国外普遍应用计算机对水厂自动控制和管理。

 生产运行人员很少, 但能够自动保障水厂在安全 经济 条件下运营。

  目 前国内许多城市水厂均采用了计算机监控系统, 运营水平较低。

  三、 输配水管网系统

  1. 系统的运行管理

  ( 1)

 供水系统的调度运营:

  国外的供水系统调度运营普遍利用 计算 机系统完成。

 这一系统称为数据采集和监控系统。

 其功能是可以通过遥讯系统, 把应保证的供水系统的关键点的实际压力值遥测采集到调度中心。

 然后利

 用计算机进行计算、 进行预测和决策。

 然后遥控调整水厂的供水( 或控制阀门), 以使供水系统的关键点达到要求的水质、 水量保证值。同时在供水系统发生,如爆管、 漏水等事故时,其可以自动地进行 分析 做出合理的处理决策, 可以保证供水系统安全、

 经济 的运营。

 ( 2)

 供水系统信息资料计算机系统( 或称 GIS 系统)

 供水系统管网的图纸及全部信息资料包括:

 管径、 管材、铺设年限、 地质状况、 维修、 更新记录等等全部储存在计算机。

 便利调度运营人员、 外勤、 管网修理和用户服务人员及规划管理人员利用。

  ( 3)

 供水管网模型的建立和 应用

 为了便于供水系统的实时调度需求, 满足管网管理( 更新、改进和管网水质控制)

 的需要, 国外一般均建立了实际管网系统的模型, 应用模型可以实时进行水量预测、 运行分析、 计算, 帮助供水调度进行决策和制定更新、 改造的计划。

  目 前 国内这方面尚处于起步的阶段, 上海市自来水公司正在利用世界银行的贷款进行以上三项改造, 尚未全部完成。

 北京市也在开始起步。

 2. 管网的维护与运营

 ( 1)

 漏水的探查

  地下供水管网因受环境条件、 施工质量、 管材质量、 埋设年限和工作状况各方面的 影响 , 会出现漏水, 而其中有些是隐藏在地下, 不能直接人为发现。

 为了降低漏水所造成的经济损失, 往往需要由专门的漏水探查人员利用漏水探测仪器进行管道漏水探查。

 而后

 加以修复解决。

 因为埋设在道路上的管道受 交通 和噪音的干扰, 一般不在白天进行检漏, 多是安排在夜间进行漏水探查作业。

 为了减少大量漏水探查人员的消耗,现在国外有可以直接安装在管道上的漏水声音探测记录装置, 可以在管道发生漏水时自动记录下来, 并可以发出无线信号, 由现场采集巡回车辆接受探测装置发回的信息。

 管理人员可以根据所采集的信息发现有漏水现象的地点, 加以解决。

 ( 2)

 新管道材料的应用

  国外主要是广泛应用中、 高密度聚乙烯( PE 管材)

 管做为输、 配水管道的材料。

 目 前国内 PE 管材应用尚处于起步, 配套的管件品种规格较少。

 这种管材的优点是输水阻力小、 不结垢, 使管网水质有保证。

 ( 3)

 管道更新施工技术

  埋设年代久远的地下水管道, 因管材腐蚀、 漏水等原因需要更新, 但又因为地面交通等原因, 不能开挖路面重新更新旧有管道时, 国外许多是在原管位上进行更新。

 ( a)

 在输送量允许之下, 把原来老管经过内部清理之后,用口径稍小的聚乙烯管穿入原铺设的管内形成新管,用新管做为输配水管利用。

 由于聚乙烯管内壁光滑阻力小, 所以虽然新管比原管的口径小, 但输水量仍能够保持原管的输水量。

 ( b)

 另外也有用水泥砂浆、 高分子涂料或聚乙烯套衬等涂衬在原水管的内壁, 恢复原管的内壁光洁, 满足输水要求, 而不是穿

 入新管的 方法 。

 ( c)如果在采用以上的老管内穿管或涂衬的方法不能满足输水能力时,也能利用将老管胀破后再穿入和原管同直径的新管的更新方法。

 ( 4)

 施工维护装备水平

  国外设备装备水平高于国内, 尤其是在无沟施工技术装备方面。

 四、 收费和用户服务

  1. 用水的计量和收费

 ( 1)

 水的计量:

 一般用户是由水表进行计量, 然后根据实际用水量进行收费。

 传统的读验水表的工作是由人来进行。

 为了减少读验水表的人员, 提高效率和效益, 现在有的国外公司开始应用能发出无线讯号的水表, 可以由移动的汽车去采集水表的用水量讯号, 而不需要再到每个用户去直接读表采集用户的用水量。

 此外, 也有的自来水公司采用预付费的 IC 卡水表系统, 让用户到自来水公司预先购水,然后将购水的数量输入用户家中的智能单元, 便可以用水, 当所购水量接近耗尽时, 智能单元会向用户发出警示, 提醒用户再去购水。

  这种预付费水表系统和传统的先用水后验表收费的方式不同。

 可以达到减少到用户验读水表的工作。

  目 前, 国内基本上是传统的读验水表方式。

 个别城市在试用远传集中验读水表方式或预付费的 IC 卡水表系统。

 天津市现在也开始了预付费 IC 卡水表系统的应用, 但范围很小。

  ( 2)

 水费核收

 目 前国外的用水量经读表取得耗水量之后的数据是输入计算机, 然后统计、 核算、 开出收费单据寄给用户, 用户支付的支票汇总转入银行等全部操作在计算机系统上进行。

  国内及天津的情况基本相同, 做到应用微机系统进行用户水量核收工作, 派员收费和银行代收结合进行水费的收取。

 和国外的水平相比较有一定程度的差距。

  2. 用户服务

 为了搞好用户服务、 满足用户需求, 发达国家的供水 企业 均有服务中心, 利用电话直接处理用户的各种 问题 , 包括:

 用水、水质、 水费等等。

 服务中心电话对供水问题是采用 24 小时服务, 对于有关水费问题不分节假日 工作。

 例如英国约克郡水务公司的服务中心有 125 条线路、 75 个人员工作, 日 受话量达 2000 个。

 目 前国内几个大的水司已建立了服务电话热线 网络 。

 天津也建立了供水服务的热线。

 但是规模和业务范围和范围水平不如发达国家的供水企业。

  五、 企业的 现代 化管理

  发达国家的供水企业的现代化管理, 特别是在计算机应用的范围、 程度和计算机系统网络的设立比国内先进很多。

 国内外差距很大。

 国外企业从规划、 计划的制定到生产运营的实施和执行中的各方面统计、 分析全面的应用计算机, 以实现企业的 科学 管理和高效运营。

 汇总以上各方面的情况, 基本可以表明我们和国外的供水企业相比仍有相当的差距。

 需要我们在进入 21 世纪后, 加大人力、物力投入, 加快技术进步的步伐, 以便更好地适应城市及其经济 发展 的需求。

篇二:供水行业业务报告

水公司汇报材料

 给水公司 成立于 1986 年, 是集团领导下的一个拥有可承担城市道路工程; 公共广场工程; 3 立方米以下给水; 污水泵站; 15 立方米及以下雨水泵站; 各类给排水管道工程等市政二级总承包资质的集体自 负盈亏企业。

 给水公司 的职工队伍半数以上是集团全民职工分流来组成的, 相对素质比较高, 又经过长期的实践磨练, 不断提高、 成长和壮大, 各级管理人员 深入一线, 靠前指挥管理, 形成完整的管理和指挥系统, 对工程施工质量、 进度和安全工作等高度重视。

 多年来, 长春市的供水工程、 重点工程以及伊通河等供水管道过河工程都是由给水公司完成的。

 今年到目 前为止工程总收入3217 万元, 成本支出 3015 万元( 其中必须支付的有:

 工资支出 524 万元, 统筹保险支出 109 万元, 医疗保险支出 36万元, 失业保险支出 10 万元, 住房公积金支出 103 万元,其它为工程材料费用支出。

 ), 体现利润 202 万元 ( 现在这 202万元利润只是个虚数, 还有正在施工的材料费用等未支付,实际真正的利润要在年末决算后才能体现)。

 一、 自然状况 公司在册职工 254 人。

 其中:

 全民 145 人, 集体 109 人。

 在岗职工 209 人, 退养 25 人, 放假 20 人。

 职工平均年龄 47. 72 岁 。

 在岗职工平均年龄 47. 64 岁 。

 年龄构成:

 40 岁以下 30 人, 40-50 岁 141 人, 50 岁 以上 83 人。

 党员 :

 71 人; 团员 :

 3 人。

 高级职称 4 人。

 ( 工程类 2 人, 政工类 1 人, 经济类 1人)

 中级职称 30 人。( 工程类 11 人, 政工类 11 人, 经济类3 人, 会计类 4 人, 档案类 1 人)

 初级职称 26 人。( 工程类 4 人, 政工类 3 人, 经济类 10人, 会计类 4 人, 统计类 4 人档案类 1 人)

 工人技师 73 人, 高级技术工人 38 人。

 机构设置 公司领导班子由 4 人组成 设置八个处室和八个工程施工部门 机关有:

 办公室、 财务处、 组织人事处、 工程技术处、预算处、 供应处、 安全保卫处、 工会。

 基层有:

 六个工程施工处、 一个运输处和一个机械化施工处。

 机械设备情况 现有挖掘机 3 台( 履带 2 台、 轮式 1 台);

 吊车 3 台( 25 吨 1 台、 8 吨 2 台);

 推土机 1 台;

 压道机 1 台;

 夯实机 2 台;

 翻斗车 1 台;

 运输车 5 台;

 发电车 6 台;

 小型运输车 11 台;

 其他车辆、 设备共计 47 台。

 二、 上半年完成的工作 1、 给水公司是一支能打硬仗、 敢打硬仗的队伍 一支能打硬仗的职工队伍建设是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

 1 至 8 月 共承担大小工程 83 项, 已经竣工 47 项; 正在施工的 31 项, 即将施工的 5 项。

 其中:

 二次供水改造共进行 38 项, 竣工 20 项, 还有 18 项在施工中。( 例如:

 二次供水改造工程原计划今年 4 月 后对春城大街 111 号泵站进行改造, 可在清明节前一天, 给水公司接到紧急任务即对春城大街 111 号泵站提前开工改造。

 因该供水区域内小区水质受到严重污染, 上千户 居民数日 没有自 来水了 。

 接到任务后,公司立即组织人员 、 材料、 设备等在当天下午全部进入现场。在施工中, 市领导和集团领导非常重视, 多次亲临施工现场了 解情况, 指导施工, 经过 13 昼夜的连续奋战, 共计铺设

 管道 1070 米并做了 进户 连接, 全部工程圆满竣工, 解决了上千户 居民吃水难题。

 长新泵站、 南湖泵站等都是给水公司建设的。

 西三环给水管道工程, 是市政府一项改造污染的重点工程, 当时集团把任务量交给我们后, 我们立即组织施工,克服各种困难, 经过连续十一昼夜的奋战, 圆满地完成了 任务。

 工程完工的当晚做到了 人走、 沟平、 路净, 受到了 视察工程市长的表扬。

 )

 2、 重点抓好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今年, 我们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多次进行内部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 实行安全员 跟现场制, 把发现的不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

 一是加大安全设施投入, 今年投入十万元新增加了 防毒面具、 反光标识条、 600 块挡路牌等用于施工, 加大安全防护措施, 文明施工不扰民, 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规范作业环境。

 二是加强对职工安全教育工作, 聘请专业人员 为职工上安全课, 让职工充分提高认识和重视程度, 召开全体职工专题安全工作大会, 结合安全建设年活动进行详细布置安排,党政一把手挂帅, 从上到下层层分解落实到人, 与今年的目标考核内容相结合, 按阶段时间, 分步骤组织实施, 抓好落实。

 三是加大安全工作的宣传力度, 把安全工作纳入日 常工作的第一位, 时时刻刻讲安全。

 四是公司同各施工处及合作伙伴签订了 工程安全责任书。

 3、 增强企业实力, 适应市场竞争需要。

 为了 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 增强企业施工实力, 投入资金更新了 挖沟机等部分大型机械设备, 另 增加 2 台并更新了6 台小型运输车, 以及发电车, 热熔机等等。

 下一步需要更新大型运输车 5 台等等。

 而且我们积极参与市场投标竞争,在集团的帮助下, 先后参加了 省内、 外不少供水工程投标,本着不垫付资金和微利的原则, 做了 很多努力。

 4、 加强内部管理, 降低消耗。

 第一, 控制工程成本和变动费用, 降低消耗。

 今年我们继续对各单项工程竣工后, 尽快核算单项工程的收入、 支出和盈利, 便于进一步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加强控制材料费的支出, 施工中, 根据工程变更情况及时提出材料调整计划; 合理安排现有机械设备的使用, 在保证设备完好率的同时, 按照轻重缓急统筹安排, 尽量提高利用率,减少外租设备的费用; 加强农民工计量管理, 合理安排农工数量。

 第二, 对于变动费用, 一是控制车辆油耗, 继续执行油耗定额, 下达计划指标, 灵活掌握。

 二是控制维修费用支出,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 能小修的不大修, 降低消耗。

 第三, 进一步完善企业各项规章制度, 使公司内部运行有序。

 保证工程质量, 打造优质工程, 提高管理水平, 开拓外部市场, 在集团带领下坚持围绕“内强素质, 外树形象”

 开展党建和企业精神文明建设, 一年一个新台阶, 营造企业文化氛围, 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5、 抓班子, 带队伍, 使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工作中, 我们注重发挥班子整体的作用, 做到班子成员分工明确, 具体工作由分管的班子成员 负责, 重大事情集体研究决定, 大家既有分工, 又有合作, 形成一个团结的、 有战斗力的、 指挥正确的集体, 在重大工程、 民生工程中, 班子成员 都积极亲临现场指挥。

 为了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提高企业中层干部素质, 我们依据集团管理规定, 对公司内部空缺的中层干部岗位加以补充, 把年富力强、 有水平、 有经验的同志任用起来, 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

 带好职工队伍, 抓好职工培训, 提高职工队伍素质, 在深入实践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中, 内强素质, 外树形象, 打造企业名 牌, 创建一流施工队伍。

 6、 提高企业资质, 不断增强企业发展后劲。

 给水公司就施工能力方面在全省同行业中是最大的。

 提高资质是企业发展的关键, 作为一个施工企业, 资质是一个衡量企业实力的硬件, 很多大中型工程招标要求我们最低是市政二级总承包以上资质。

 2001 年给水公司 在企业资质年检时, 由于道路工程业绩不足没有达到二级资质的要求, 而被降级成管道专业二级资质, 对我们以后参与施工形成了 一定的影响。

 为了 企业的发展, 领导班子下定决心, 一定要把资

 质拿下来, 因此 8 年来, 我们一直为恢复市政二级总承包资质积极努力工作, 提高业绩, 经过多方的努力, 今年我们恢复了 市政二级总承包资质, 而且根据需要正在积极进行建筑施工企业质量体系三项认证工作, 为企业长足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7、 周密部署, 认真完成集团布置的各项任务。

 根据集团安排, 认真做好汛期的防汛工作, 召开专题会议, 全面布置, 安排防汛值班, 组织抢险队伍, 准备机械设备、 抢险物资等。

 提出:

 召之即来、 来之能战、 战之能胜,保证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 为集团争光。

 同时, 深入贯彻实践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 党总支通过丰富学习形式, 创新学习载体, 邀请市委党校王建教授为全体党员 干部做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辅导讲座,做好党建工作和工会工作, 组织党员 、 骨干等到兄弟单位进行学习交流,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搞好党员 队伍和积极分子队伍建设, 关心职工生活, 为失火职工捐款、 补助, 慰问有病和困难职工。

 三、 下步工作安排 我们有决心在集团新领导班子的带领下, 认真组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积极做好各项工作, 达到收支平衡,保证质量、 文明、 安全、 高效, 保证民生工程的顺利实施,努力达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1、

 认真组织学习 科学发展观, 深刻领会党的政策和集团的工作思路, 加大对民生工程的关注, 文明施工, 创名 牌工程。

 本着以人为本的方针, 把抓班子带队伍贯穿于全年工作的始终, 增强班子凝聚力、 向 心力。

 抓好职工队伍建设和培训 工作,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 有计划、 有针对性的提高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

 2、

 在剩余的几个月 中 , 为保证全年收支平衡和下一年 1-4 月 职工开支( 因给水公司受施工季节限制,这段时间没有工程), 而且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把已经到报废期的 5 台运输车更新等等, 进一步把指标层层分解落实到各施工处、 机关处室及各施工队, 人人背指标, 加强检查落实。

 3、 加强工程管理, 提高施工质量。

 重点做好五水厂工程的施工准备工作。

 同时, 要把二次供水工程做为重点工程, 搞好施工, 并对年末新发展用 户 工程, 做到保质量、 保工期、 保安全, 圆满完成集团部署的各项任务。( 工程管理中继续进行单项工程成本核算, 对工程材料、 设备和施工人员 做合理安排, 进一步降低工程成本; 在物资采购管理工作中, 继续完善材料采购的审批、 出入库手续,严格执行招标价格, 力争做到在上半年的基础上,

 使工程成本能够再有所降低, 坚决杜绝计划外增加成本; 继续对变动费用 加强控制, 把消耗降至最低。

 )

 另 外, 年末前, 在工程款清欠工作方面还将进一步加大力度, 力争取得更大突破。

  4、 抓好安全管理工作。

 本着“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的原则, 加大对安全工作的督促检查, 抓好落实。

 5、 继续关心职工生活, 构建和谐给水。

 举办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 给职工提供一个轻松和谐的交流平台, 对困难职工给予适当的帮助, 解决职工的实际困难。

 6、

 在上半年做好施工企业质量三个体系认证准备工作的基础上, 在年末前完成质量管 理体系 认证( ISO9001)、 环境管理体系 认证( ISO14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 OHSMS18001)

 全部认证工作。

 三项认证工作是目 前我国建筑施工企业领域开展的三个体系认证。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是建立企业内部标准化的质量管理体系; 环境管理体系 认证是建立企业在生产过程中 如何保护环境的管理体系;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是改善安全生产管理, 推动职业健康安全的管理体系。

 7、 继续抓好信访工作, 特别是民生工程, 妥善处理来信来访, 同时要将档案管理、 计划生育和网络管理等工作抓实、 做好。

  四、 建议 1、

 给水公司 全民职工都是由集团分流来的, 长期以来为集团减轻了 富余人员 的压力, 建议集团要对我们工作继续给与支持和帮助。

 2、

 建议集团在市政府方面多争取一些对集团有力的优惠政策。

篇三:供水行业业务报告

解析!一文看懂 1 2021 年中国水务行业市场现状、竞争格局、发展趋势及发展前景中国水务行业市场化、产业化程度加深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水务行业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目前已基本形成政府监管力度不断加大、政策法规不断完善,水务市场投资和运营主体多元化、水工程技术水平提升,供水管网分布日益科学合理、供水能力大幅增强,水务行业市场化、产业化程度加深,水务投资和经营企业发展壮大的良好局面。1、中国水务行业发展现状分析水务行业是指由原水、供水、节水、排水、污水处理及水资源回收利用等构成的市场产业链,是支持经济和社会发展、保障居民生产生活的基础性产业,我国日常的生产、生活都离不开城市供水,从水务行业各上市公司水务相关主营构成来看,主要分水供应与污水处理两大方面。该行业具有显著的外部性,属于市政公共服务行业,行业发展受政策驱动效应明显。从主要环节来看,水务行业又可分为原水生产与供应、自来水生产和供应、污水收集、污水处理、中水与再生水利用等多个环节。1)水务行业产业链全景图水务行业产业链包括原水资源的开发与输送,自来水处理与输送,污水的收

 集、处理与排放,相关设施的设计与建造等,还包括一些相应的衍生行业,如再生水的生产与利用,污水处理后所产生污泥的处理等。水务产业链上游主要包括水务行业的科研、规划设计、输水管材供应商等;产业链中游参与者为覆盖不同业务板块的水务企业;下游主要涉及企业及居民用户。2)中国水务行业供水情况:水资源总量小幅波动2010-2019 年,我国水资源总量整体呈现小幅波动变化的趋势,2011 年,我国水资源总量为 23256.7 亿立方米,为近年最低值,2016 年,我国水资源总量为 32466.4 亿立方米,为近年最高值;与此同时,人均水资源量也处于不稳定状态,2019 年为 2051.21 立方米/人。2019 年,全国水资源总量 29041.0 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值偏多 4.8%。其中,地表水资源量 27993.3 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 8191.5 亿立方米,地下水与地表水资源不重复量为 1047.7 亿立方米。

 3)中国水务行业需求情况:用水总量基本稳定,生活用水逐年提升我国用水总量在 2013 年达到峰值,近几年,全国用水总量保持基本稳定,平均年变化幅度保持在±1%左右。2019 年我国用水总量为 6021.2 亿立方米,同比增长 0.09%,全国用水总量比 2018 年略有增加,用水效率进一步提升,用水结构不断优化。

 注: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口径,全国供水总量及用水总量为同一指标,即按照农业、工业、生活、生态用水划分进行用水总量统计。从需求结构看,农业用水一直是用水需求最大的产业,占比超过 60%。其次是工业用水,需求占比在 20%以上,第三用水需求是生活用水,最后为生态用水。2019 年我国生活用水 871.7 亿 m3,占用水总量的 14.5%;工业用水 1217.6亿 m3(其中火核电直流冷却水 479.3 亿 m2),占用水总量的 20.2%;农业用水3682.3 亿 m3,占用水总量的 61.2%;生态用水 249.6 亿 m3,占用水总量的 4.1%。从占比变化趋势看,生活用水和生态用水的需求占比逐渐增大,而工业用水的需求占比逐渐减少。

 4)中国污水处理情况:城市污水处理能力持续增强污水处理是目前水务行业重点关注的领域之一。由于城镇化和经济发展需求,中国城市近年来污水产生量和处理量呈上升趋势。从城市污水处理情况来看,截至 2019 年底,全国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 1.77 亿立方米/日,累计处理污水量 523 亿立方米;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排查出黑臭水体 2899 个,其中 2513个经过处理已消除黑臭现象,消除比例达 86.7%。

 5)中国水务行业投资规模:固定资产投资进一步扩大从全国供水投资和污水处理投资情况来看,2010-2019 年,供水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稳定在 400-600 亿元左右,污水处理固定资产投资呈现先下降后上升趋势。2019 年,全国供水和污水处理固定资产投资分别达到 560.1 亿元和 755.6 亿元,据前瞻初步估算,2020 年供水和污水处理固定资产投资分别有望达到 577 亿元和 793 亿元。

 注:2020 数据为前瞻结合历年发展情况及 2020 年中国水务行业的发展现状初步测算数据,仅供参考。2、中国水务行业市场竞争格局分析——区域竞争格局分析从供水固定资产投资分省份情况来看,浙江省供水固定资产投资 61.38 亿元,占比 11%,排名第一;江苏省供水固定资产投资 46.45 亿元,占比 8.3%,排名第二;福建省供水固定资产投资 41.45 亿元,占比 7.4%,排名第三。从污水处理固定资产投资分省份情况来看,广东省污水处理固定资产投资151.04 亿元,占比 20%,排名第一;上海市污水处理固定资产投资 64.44 亿元,占比 8.5%,排名第二;北京市污水处理固定资产投资 60.43 亿元,占比 8%,排名第三。

 2)中国水务市场中标情况:市政污水数量最多,水环境投资额最大2019 年,水务 PPP(合特许经营)中标项目数量超过 400 个,投资额近 3000亿。从项目数量分布上看,市政污水处理特许经营占主要部分,占比 43%;从项目金额分布上看,水环境 PPP 占比最大,占比 31%。

 3)企业竞争格局分析:北控水务和首创股份规模领先根据企业的业绩以及他们在资本市场、稳健运营、企业社责任等方面的综合评价,中国水网评选出 2019 水业十大影响力企业为:北控水务集团有限公司、北京首创股份有限公司、中环保水务投资有限公司、苏伊士新创建有限公司、广东粤海水务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碧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光大水务有限公司、天津创业环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国祯环保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持水务股份有限公司。从企业水务总规模来看,北控水务、粤海水务、首创股份、碧水源的总规模排名靠前;北控水务已经达到 5070 万吨/日;粤海水务达到了 3056 万吨/日(其中近 2/3 为原水的规模);首创股份达到 2805 万吨/日,基本均为供水与污水。从市政污水领域业绩排名来看,北控水务达到 3035 万吨/日,首创股份达到1388 万吨/日,碧水源 948 万吨/日,其中,北控水务、首创股份牢牢占据排行榜前两名。

 3、中国水务行业发展趋势及前景分析——发展趋势:竞争由资本转向服务,行业信息化加速从行业整体发展趋势来看,水务行业的信息化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智慧水务将会迅速发展。此外,水务行业将从以资产为主逐步转向以服务为主,致力于为人民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从竞争格局趋势来看,竞争由大城市转向中小城市,在多变的市场环境中,小型企业生存环境将变得更加困难,行业内兼并重组现象将愈加明显。

 2)发展前景分析:行业迎来良好的发展机遇从长远来看,水务行业将会迎来重要的发展机遇,如国务院通过《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等政策会议多次强调加大包括水利工程在内的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国家将加大交通、水利、能源等领域投资的力度,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短板。政策扶持下,水务行业整体呈现良好的发展趋势。据此,前瞻预计到 2026年,供水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将达到近 700 亿元,污水处理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有望突破 1000 亿元。

 更多数据及分析请参考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水务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园区规划、产业招商引资、IPO 募投可研、招股说明书撰写等解决方案。<

篇四:供水行业业务报告

(自来水) 公司科学发展观情况分析报告

 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试点工作, 是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一项重要举措, 是中央、 省委交给我市的光荣任务。

 试点工作启动以来, 总公司领导班子高度重视, 注重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先学一步、 学深一层, 对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 科学内涵、 精神实质及根本要求有了更为系统深入的领会和把握。

 通过学习调研, 总公司领导班子进一步深化了对目前企业 发展状况的认识, 也对涉及群众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和事关企业科学发展的一些突出问题进行了认真研究思考, 排查出一些制约科学发展观的问题。

 根据市委和市国资委党工委的要求和部署, 总公司领导班子认真学习领会省委书记汪洋在**调研时的重要讲话精神, 结合近几年一些好的经验, 谋划长远, 对存在的问题系统全面梳理, 明确了今后供水企业科学发展的主要思路。

 一、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引领企业稳健经营 近年来, 在市委、 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 在上级主管单位和有关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下, 公司领导班子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有力促进了企业的科学发展, 为把**建设成为全国文明城市、 珠三角东部经济强市、 构建和谐**提供了坚实的供水保障。

 总公司也先后荣获“全国‘安康杯’ 竞赛优胜企业”、 省“文明单位”、“模范职工之家”、“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先进单位” 以及市“文明单位”、“模范集体” 等荣誉称号。

 通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供水走出了全面、 协调、 可持续发展的路子。

 一是积极推进供水设施建设, 持续改善投资人居环境。

 近年来,**经济发展迅猛, 城市需水量逐年递增, 公司班子未雨绸缪, 多方面筹措资金完善市区供水设施, 确保城市供水安全。

 2004—2005 年, 公司分两期改造启用了日生产能力为 12 万吨的桥东水厂, 满足了市区这两年的用水需求; 2006 年, 全长 15 公里、 管径 1—1. 2 米的桥东水厂至市数码工业园供水管道竣工通水; 2007 年, 全长 8. 6 公里、 管径为1 米的南部供水应急工程竣工通水, 陈江、 仲恺等南部片区的日供水量可增加 5 万吨, 水压提高了 0. 5—0. 8 公斤, 供水安全系数进一步提高, 社会效益显著; 2008 年, 江北水厂二期工程正式投产, 大大缓解了高峰期用水紧张局面。

 二是生产管理有效增强, 实现安全优质供水。

 江北、 河南岸、 桥东三座水厂加强了厂区避雷检测, 按要求加装氯气间、 投矾间避雷设施; 实行泄氯吸收装置定期联检和高压专线定期巡检; 实行仪表设备分类、 专人管理, 有效降低故障发生率。

 桥东水厂实施了加装混合器、调整反应网格、 改造配水花墙和排泥装置等一系列技改, 强化水厂混凝反应; 江北水厂实施气路分配器和电磁阀改造等技改项目, 有效提高制水工艺稳定性。

 水质监测中心根据《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要求,修订完善《水质监测中心手册(2007 版)》; 实行质量控制考核, 提高检测人员技术水平。

 完善水质通报及供水生产联席会议制度, 为生产工艺适时调整提供数据参考。

 密切联系有关执法部门, 强化水源巡查保护, 提高水源污染等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能力, 确保水源安全。

 三是企业管理抓实抓细, 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2007 年颁布实施了

 《抄表员工作职能、实施细则及考核办法》, 对抄表工作实行初步考核。账管工作严格遵守财务制度, 做到无错账漏账。

 深入开展用水普查,对市区用水情况进行地毯式清查, 2007 年共查出有户无表用户 2082户, 其它问题用户 3391 户, 总欠费水量 35 万吨, 普查、 检定 dn100以上水表 600 多个。

 初步建立具有基本技术素质的水表计量检定队伍以及水表计量检定操作流程、 问题水表更换、 水费追讨协调机制。

 四是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进一步加强, 安全生产环境持续改观。与各部门签订《安全生产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 落实安全生产责任主体。

 完善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 健全特种作业人员档案。

 建立重大危险源登记建档制度和重大安全隐患整改督办制度。

 在颁布《供水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的基础上, 制定实施 《供水管网事故应急预案》;初步建立应急救援专家库、 应急救援队伍、 救援物资储备库、 应急处理指挥部和应急联络网络。

 五是党建工作与时俱进, 政治保障作用明显增强。

 依照《党章》规定, 完成总公司属下 12 个支部换届选举, 组建新支委班子, 加强基层党组织的建设。

 采取多种教育学习形式, 组织开展好纪律教育月学习活动, 加强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 作风教育、 廉洁从政教育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筑牢党员干部及管理人员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 增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和党纪政纪法纪观念。

 成立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领导小组, 制定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实施方案, 积极做好防范商业贿赂的相关工作。

 开展不正当交易行为自查自纠活动。

 通过宣传栏、 公司网站、 内部刊物等形式, 大力弘扬廉政文

 化, 营造浓郁的勤勉敬业、 思廉进取的舆论氛围。

 六是持续推进服务创新, 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

 不断深化服务内涵, 创新服务模式, 为用户提供更优质更高效的服 [1][2]务。

 利用市政府门户网站、 城管 110 和公司热线服务中心等载体, 及时认真受理用户投诉、 咨询, 确保来电、 来邮、 来信、 来访等信访渠道的畅通, 做到件件有落实。

 通过规范实施首问责任制、管道安装维修工程回执制度和每季度调查走访等制度, 不断改进供水服务工作。

 近年来, 公司领导班子坚持稳健经营的发展策略, 企业经营业绩持续增长。

 2005 年完成 售水量 10015 万吨, 完成售水产值 13336 万元, 分别比上年增长3. 9%和 3%; 2006 年全年完成售水量 10561 万吨, 同比增长 5. 5%; 实现总产值14724万元; 2007 年全年完成售水量11228 万吨, 比增 6. 32%;实现总产值 15914 万元, 比增 8. 08%。

 二、 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存在的问题 “分析问题” 是这次学习实践活动中的一个着力点。

 目前**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呈加快发展态势, 市区用水需求量不断大幅递增, 这给供水设施投资建设、 企业的运营管理和供水服务创新等都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总的来说, 我们企业还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科学发展的障碍:

 一是部分地区群众仍用不上“自来水”、“安全水”。

 由于**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干旱缺水与水环境污染问题仍然比较突出; 区域水厂

 众多, 经营分散, 缺乏统一规划, 建设带有一定随意性, 净水工艺、生产管理、 服务等方面都处于很低层次。

 尤其是村镇一级小水厂, 水源条件差, 企业规模小, 管理和技术基础薄弱, 生产设施陈旧, 成本高, 水质、 水压不达标, 管网漏损率高, 农村供水普及率低, 政府和群众都不满意。

 我市城镇供水保障能力还不能很好地满足全市经济社会全面、 协调、 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二是企业经营管理水平还不能很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

 在维护企业稳定的同时, 我们在加强管理方面步子迈得不够大, 缺乏有效的监督、 考核和奖惩机制, 大锅饭现象比较突出, 员工普遍缺乏危机意识、 竞争意识; 部分员工责任心不强, 业务不精。

 存在着职责落实不到位, 规章制度执行不严, 劳动纪律松懈等问题, 企业的执行力、整体合力和经济效益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三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还不能很好地适应行业快速发展的要求。如开展水质检测项目方面, 由于缺少相关大型检测仪器, 目前我们有能力开展《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

 的检测项目只有 41项, 离《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检测项目要求达到 106 项的水质检测目标, 还有很大的距离; 企业信息化水平还不能很好地服务于经营管理; 一些先进的工艺技术还没有引进应用到生产管理中来。

 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以及技术革新体系不完善, 科技研发自主创新激励机制不健全。

 员工的整体素质还偏低, 专业人才在数量和质量上还不能很好地满足企业各项建设的需要。

 四是供水服务水平还不能很好地适应客户的需要。

 与现代服务业

 相比, 我们的供水服务水平还不能很好满足市民的需求, 主要表现为部分员工服务意识不强, 服务技能不高; 服务窗口的办事效率和规范化水平亟待提高; 服务载体有待创新; 市民普遍关心的抄表到户等工作亟待加快推进。

 五是企业投资融资能力还不能很好地适应供水设施建设的要求。统计数据显示, 这几年市区售水量年增长速度均保持在 6%左右, 潼侨和三栋等地年用水量增长 10%以上。

 随着南部工业园区的开发, 自来水供需矛盾日趋突出。

 今后几年我们需投入 6—7 亿元, 重点建设潼湖水厂等一系列重大供水工程。

 但目前企业建设资金主要通过银行商业贷款解决, 还存在着融资渠道单一, 融资力度欠缺, 融资成本偏高,还本付息压力大等问题。

 考虑到目前市区水价较低, 企业积累能力有限, 如融资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 资金瓶颈对供水事业发展的制约作用将进一步凸现。

 三、 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 深刻剖析这些不适应以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反映出我们主观上还存在许多与科学发展观要求不相适应的旧观念、 旧思维。

 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理论学习不够主动、 深入、 系统。

 首先, 由于受文山会海和繁重的日常业务性工作的影响, 学习理论的时间和精力难以保证, 被动性学多。

 其次, 学习上存在形式主义、 本本主义, 流于“一阵风”、“三分钟热度”, 不能深入透彻地进行学习研究。

 另外, 科学发展观是一个在继承中不断发展创新的涉及政治、 经济、 文化、 社会、 法律、

 环保等各个领域的系统理论, 需要我们系统、 全面地加以学习领会。而我们多数同志对时事政治、 领导讲话学习的多, 对科学发展观要求掌握的经济、 社会、 文化等现代知识学习掌握的不足, 影响了战略思维和世界眼光, 尤其是运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实践、 推动工作的自觉性、坚定性需要增强。

 二是对“发展是第一要义” 的理解不够全面。

 科学发展观的完整表述为:

 发展是第一要义, 以人为本是核心, 全面协调可持续是基本要求, 统筹兼顾是根本方法。

 这四句话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从根本上确立了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性。

 但是, 我们在理解“发展是第一要义”时, 往往割裂了它与另外三句话的相互约束性和有机整体性。

 三是对“全面协调可持续” 的根本要求理解不够深刻。

 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 全面, 是指社会主义政治、 经济、 文化、 社会和人的发展缺一不可; 协调, 是指政治、 经济、 文化、 社会和人的发展同步推进, 相互协调, 相互促进; 可持续, 是指源远流长的永续发展。而我们对这一根本要求的把握不立体, 不深刻。

 四是对“统筹兼顾” 的根本方法运用不够准确。

 统筹兼顾, 要求我们在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上, 要努力统筹城乡 、 区域、 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以及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统筹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 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 抓住牵动企业的主要工作、 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 着力推进、 重点突破。

 然而, 在现实工作中, 我们在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上运用不够, 往往顾此失彼。

 四、 以实践科学发展观为主线, 实现供水企业跨越发展

 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性行业, 发展供水事业的最终目的在于提高供水保障能力, 改善民生福利, 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而要实现供水事业的科学发展, 最关键的就是加快思想解放, 坚持改革的精神, 用改革的办法, 进一步推进制度和机制的创新, 着力解决制约企业科学发展的一系列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在一些重要方面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 形成有利于促进企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制度和机制, 推动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是继续推进供水设施建设, 持续改善投资人居环境。

 日前, **市委、 市政府提出, 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把**建设为山水优美生态和谐的现代宜居城市, 这也对我们供水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实践证明, 只有抓住“供水设施建设” 这一中心工作不动摇, 市区供水事业才能实现稳步发展, 才能不断优化城市的投资环境和人居环境。

 今后, 我们将服务于“南进北拓, 东西延伸” 的城市发展格局,以重大供水设施的投资建设为突破口, 继续推进市区水厂、 区域供水主干管和支状管网的投资建设, 提升市区整体供水能力, 优化水量配置; 力争在“十一五” 期末, 市区日供水能力达到 90 万吨, 为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经济总量 5 年再造一个**” 的宏伟目标, 为建设“惠民之州”、 建设“现代宜居城市” 提供强有力的供水保障。

 二是加强企业投融资管理, 为供水事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投融资能力是城市水业的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资金是拉动城市水业发展的核心动力。

 推进企业投融资体制改革, 一要拓宽融资渠道, 在向商业银行贷款解决建设资金短缺的同时, 要积极争取城

 市建设专项资金、 政府贴息等政策性资金的支持, 并积极推动市区水价改革, 增强企业盈利能力, 力图改变目前企业融资渠道单一, 融资能力不足的现状。

 二要按照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和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 逐步建立完善科学民主的决策制度, 全面加强重点投资项目的计划管理、 实施管理, 在确保重点项目资金需求的同时,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降低资金使用成本。

 三是以推进区域供水一体化进程为抓手, 竭力为群众送上“放心水”、“优质水”。

 配合市委市政府城乡协调发展的战略部署, 加快周边村镇水业市场整合步伐, 加快区域供水一体化进程, 在做大做强供水事业的同时, 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服务于当地...

篇五:供水行业业务报告

市供水行业风险分析报告

  1

  摘

 要 城市供水是指城市公共供水和自建设施供水。根据我国 1994 年 7 月 19 日发布的城市供水条例城市公共供水是指城市自来水供水企业以公共供水管道及其附属设施向单位和居民的生活、生产和其他各项建设提供用水。自建设施供水是指城市的用水单位以其自选建设的供水管道及其附属设施主要向本单位的生活、生产和其他各项建设提供用水。

 在国民经济分类标准中城市供水业属于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但标准中并没有明确列出城市供水业及其子行业。因此在本报告中城市供水业以上面给出的定义为准报告中所得的数据、比例等均按国民经济分类中的自来水的生产和供应为划分标准其指标代码为 4610。

 一、行业地位逐渐降低 2005-2009 年我国供水行业工业总产值保持了整体增长的态势但是由于本行业的增长速度比 GDP 速度稍慢本行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有小幅下降趋势。在2006 年供水行业的工业总产值所占比重达到了 0.31 %2007-2009 年该比重呈现逐年递减的趋势2009 年供水行业的工业总产值所占比重降到了 0.21%。预计 2010 年供水行业工业总产值将继续增长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将稳定在 0.2 以上。

 二、发展环境持续改善 2009 年我国 GDP 增长 8.7%全年国内产总值 335353 亿元。2009 年 GDP 的增长主要来自政府的推动作用固定资产投资以超过 30%的增速持续增长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随着全球经济总体复苏经济环境向好沿着 2009 年第四季度的高速增长趋势预计 2010 年我国 GDP 增速将超过 2009 年。

  城市供水行业风险分析报告

  2

 1823212094072466193006703353538.791311.610.40500001000001500002000002500003000003500004000002005200620072008200902468101214国内生产总值亿元增长率%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图1 2005-2009 年我国 GDP 及其增长速度 三、规模迅速扩张 供水行业规模的扩张速度较快资产总值以超过 10%的年平均速度稳定增长行业资产总额远远超过负债而负债增速略超过资产增速。2005-2009 年 11 月供水行业资产总额不断增加由 2005 年的 2637.75 亿元增加到 2009 年的 3877.67 亿元复合增长率为 10.1%而负债总额由 1251.51 亿元增加到了 2078.54 亿元复合增长率为 13.5%。

 050010001500200025003000350040004500200520062007.112008.112009.11亿元02468101214161820%资产总计负债总计资产增长率负债增长率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图2 2005-2009 年 11 月供水行业资产负债变化情况

  城市供水行业风险分析报告

  3

  四、供需稳定增长 一总产值稳定上升 工业总产值总体呈上升趋势2005 年增长率达到 10.59%2007 年略有下降由646.28 亿元下降到 600.61 亿元2008 年以后又恢复增长但增长速度放缓2009 年工业总产值超过 700 亿元增速超过 9 个百分点。

 8000100200300400500600700亿元0246810121416%工业总产值524.81 10.98 646.28 13.73 600.61 12.27 657.54 7.63 700.82 9.53 增长率200520062007.1-112008.1-112009.1-11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图3 2005-2009 年 11 月供水行业工业总产值及其增长速度 二销售收入稳定增长 随着经济的逐渐回暖我国工业、农业等产业投资不断增加工业用水、农业灌溉以及居民用水需求均不断上升供水行业的需求增加。我国供水行业销售收入自 2005以来保持较快的增长由 2005 年的 500.29 亿元增加到 2009 年 11 月的 682.37 亿元年增长率超过 10%。

 8000100200300400500600700亿元0246810121416%销售收入500.29 10.60 614.00 14.33 572.45 11.94 623.35 7.43 682.37 9.10 增长率200520062007.1-112008.1-112009.1-11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图4 2005-2009 年供水行业销售收入变化趋势

  城市供水行业风险分析报告

  4

  四、产销率出现最高值 从供水行业的产销率来看近几年较为平稳2009 年供水行业供应状况良好产销率出现五年来最高值为 97.37%高于水务行业整体水平 而 2005-2008 年供水行业产销率基本处于较未定的状态在 95%左右徘徊。

 97.3794.8095.3195.0095.339394949595969697979898200520062007.1-112008.1-112009.1-11%产销率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图5 2005-2009 年 11 月供水行业产销率 从供水总量来看目前全国供水稳定在 5910 亿立方米左右。从行业的工业总产值来看从 2005 年开始供水行业工业总产值持续稳定增长2009 年实现工业产值约 735亿元。从需求来看用水需求增加供水行业销售收入达到 682.37 亿元供给相对保持稳定供需基本上保持平衡 由于我国供水已经由建设期转为服务期供水能力基本能够满足用水需求而供水行业属于公共事业与其他行业不同基本不会出现供应远远大于需求的状况预计2010-2012 年供水行业的供需将处于较为稳定的状态基本实现供需平衡。

 五、供水价格普遍上涨 我国供水行业市场化程度较低水价由各级地方政府制定政策对供水行业影响重大。2009 年国家出台政策调整水价国内多数城市供水价格有所上涨我国 36 个大中城市陆续上调水价供水均价涨幅 7.1%。在全国供水行业整体亏损的情况下水价大范围提升将使供水行业盈利空间提高行业内企业亏损面将减小。

  城市供水行业风险分析报告

  5

  表1 2009 年 36 个大中城市居民水价上调进度 单位元

 地区 时间 进展 自来水价格 4.12

 上调 度 污水价格 上调 幅度 已调或听证地区 北京 2009-11-19

 2009-5-28

 2009-11-20

 2009-4-1 2009-4-1

 2009-7-1

 2009-6-1 2009-11-1 2009-8-1 2009-12-1 2010-7-1 2009-9-1 2010-1-1 2009-12-8 2009-11-25 2009-11-21 2009-12-10 2009-12-16 2009-12-30 上调水价

 上调水价 上调水价 上调水价 上调水价

 上调水价

 上调水价 上调水价 上调水价 上调水价

 0.22

 %

 0.30

 0%

 0.30

 0.50 0.30

 2% 0.40

 0.40 0.30 1.68

 1.08 1.30

  0.18

 2% 0.18

 0.22

 上海 1.33 20% 1.63

 23%

 20% 天津 3.90

 5% 南京 2.80

  沈阳 1.80

 29%

 0.60

 1.00  0.10

 20% 昆明

 兰州 贵阳

 宁波

 2.45 20% 0.10 20% 1.75 21% 阶梯水价 2.10  0.40 24% 0.65 0.15 0% 2.40 0.30 4% 0.80 0.15 23% 南昌

 银川

 哈尔滨

 上调水价 上调水价 调价听证会 调价听证证会 调价听证会 调价听证会 调价听证会 调价听证会 1.18 0.30 4%  1.74 0.30 21%  2.40 0.60 3%  重庆

 南宁

 济南

 福州

 深圳

 平均 青岛 长沙 呼2.50 0.40 9% 1.00 0.30 43% 1.45 0.40 8%  2.25 0.00 % 0.90 0.20 29% 1.50 0.30 25% 0.85 1.90 0.90 

 24%

 25% 拟调地区 2009-11-18 2009-11-7 2009-拟上调 1.80 0.70 拟上调 1.21 0.65 基础性1.95 0.

  城市供水行业风险分析报告

  6

  和浩特

 8-1 2009-12-21 2009-11-11

 调研 基础性调研 基础性调研 45 成都 1.35

 0.80 拉萨 0.60  资料来源各地区物价局 由于供水行业属国家调控较多、进入壁垒较高的行业没有完全市场化政府承担一部分亏损。基于我国仍然较低的水价水平、供水行业依然利润较小、以及当前良好的物价环境预期 2010 年我国水价将进一步上涨。

 六、行业产业链发展情况分析及预测 原水取水原水取水水利工程水利工程自来水生产自来水生产自然水体体企业及居民用户户水的供应供应网管供应网管污水处理污水处理污水排放污水排放中水回用中水回用供水设备供水设备污水处理设备污水处理设备自然水企业及居民用水的供应 资料来源世经未来整理 图6 水务行业产业链 在整个水务行业产业链中供水行业属于中游产业供水行业的上游产业主要包括原水取水、供水设备制造等其中供水设备制造利润较高下游产业即水产品的用户包括生产中需要水的各种行业以及用水居民等。

 七、财务状况表现不良 供水行业受到金融危机大环境影响2009 年 1-11 月行业效益有所下降行业整体经济运行状况属于中等偏差较但较 2008 年已经有所改善。从具体指标来看2009年 1-11 月供水行业的盈利能力下降营运能力相对稳定偿债能力下滑发展能力指标增加供水行业的财务状况表现不良。

  城市供水行业风险分析报告

  7

  表2 2005-2009 年 11 月供水行业主要财务指标对比分析 2009年 11 月 11 月

  2008 年2007 年11 月 盈利能力 25.08

 2006年 2005年

  销售毛利率 23.01

 23.16

 26.96

 -3.28

 1.78

  22.72

 -0.23

 0.75

  销售利润率 -0.52

 -0.79

 1.72

 资产报酬率

 0.91

  0.97

  1.40

 偿债能力 50.11

 负债率 53.60

 51.08

 51.34

 47.10

 1.59

  47.45

 47.32

 0.94

  亏损面 42.17

 43.71

 41.13

 利息保障倍数倍

 0.90

  0.86

  1.34

 发展能力 17.73

 36.07

 应收帐款增长率

 利润总额增长率

 5.08

 5.40

 8.56

 -146.54

 9.38

 171.27

 8.56

 14.33

  7.17

 -150.56

 9.30

 10.6 资产增长率 销售收入增长率

 12.86

 9.10

 11.95

 7.43

 7.71

 11.94

  营运能力 5.57

 106.11

  应收帐款周转率次

 产成品周转率次 5.42

 82.65

 5.31

 71.91

 6.35

 93.31

 0.77

 5.24

 125.88

 0.80

 流动资产周转率次

 0.78

 0.85

 0.88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2009 年供水行业在经济复苏的环境下逐渐转好行业运行风险较大财务状况虽然仍较差但已经有逐渐转好的迹象。预计未来在水价上涨等利好因素影响下行业各项能力将有所增加2010 年供水行业的整体财务状况将进一步得到改善。

 八、存在行业风险 2010 年供水行业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仍较多风险仍然存在。供水行业存在的主要风险有宏观经济波动风险行业成本增加的风险技术要求提升风险行业本身发展风险相关政策带来的风险价格区域上涨不平衡风险等。

 从整体上看供水行业的风险评级是中级机会与风险并存可选择性介入。

 供水行业整体是属于维持类行业并有选择性的支持类行业主要原因是供水行业作为资源类行业受到经济波动影响较小供应和需求均较为稳定作为公共事业

  城市供水行业风险分析报告

  8

  供水行业受到国家政策支持较多。通过支持符合行业发展趋势的项目和企业将会有良好的回报。

 风险评价标准对行业按照生命周期、供需状况、国家政策支持程度、产品替代可能性、行业壁垒、与经济周期同步性、议价能力及成本控制能力等 7 个方面进行评分。评分范围为 0.8-1.0 0.9 为平均值 各评分方面权重如下表。

 供水行业的综合得分为 0.92分为维持类。

 支持类综合评分在 0.95 以上 维持类综合评分在 0.9-0.95 之间 退出类综合评分在 0.9 以下 表3 供水行业各项评级因素判断结果 行业评价指标 行业现状 生命周期 成熟 供需状况、总量预期 国家政策支持程度 较大 产品替代可能性 小 行业壁垒 较高 与经济周期同步性 与经济周期同处于触底回升阶段 厂商议价能力及成本控制能力 综合评分 资料来源世经未来整理 权重 15% 15% 评分 0.90 0.90 供需矛盾不大 15% 12.5% 12.5% 15% 0.95 0.95 0.95 0.90 一般 15% 0.90 0.92 表4 供水行业主要风险因素分析 风险因素 宏观经济风险 类别 风险特点 经济增速的回升仍有不确定性 节水使得用水需求减少 技术标准提高 原材料成本上升 各地供水价格上涨具有时间和空间的差异性 区域内集中了较多的供水企业竞争激烈 市场化程度低 处于成熟期产能建设基本完成 影响企业范围 所有供水企业 宏观环境风险 产业政策风险 节水税收优惠政策 所有供水企业 提高技术标准风险 原材料成本风险 技术不符合要求的企业 所有供水企业 经营环境风险 价格风险 部分区域供水企业 区域竞争风险 广东、浙江、江苏等省供水企业 行业自身风险 市场化程度风险 生命周期风险 所有供水企业 所有供水企业

  城市供水行业风险分析报告

  9

  原材料风险 原材料供应 部分地区水资源缺乏原材料供应地域化差异大 水资源较少区域的企业 资料来源世经未来整理 九、行业信贷建议 2010 年 供水行业的信贷总体原则是 关注大型优势国有控股企业和外资企业的信贷需求支持盈利能力高的供水企业关注有政策支持的供水项目...

篇六:供水行业业务报告

城市供水行业的客户服务现状及问题分析常   杪 ,   彭丽娟(清华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 北京 100084)   摘   要 :   供水客户服务因其行业自然垄断性而长期受到忽视 ,但随着城市水业改革的推进和行业绩效评估的开展 ,逐渐受到重视。

 通过问卷调查和案例调查等方式对我国供水企业客户服务的现状进行了深入了解 ,并从不同层面对客户服务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 分析。

 认为我国供水客户服务在行业定位、政府监管、企业管理、制度建设和公众意识上仍存在问题。

 该调查结果可对我国城市水业客户服务在企业管理和行业监管方面提供帮助 。   关键词 :   城市供水行业 ;   客户服务 ;   客户调查 ;   监管中图分类号 :TU991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 : 1000 - 4602 (2007) 08 - 0071 - 05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 s of Customer Service in ChineseUrban Water Supply IndustryCHANGM iao,  PENG Li2juan(Dept .of Environm 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Tsinghua University, B eijing 100084, China)  Abstract:  The customer service in water supply industry has been ignored for long time due to thenatural monopoly of the industry, but it’ s gradually emphasized with the promotion of urban water supplyinnovation and beginning of industry perfor mance evaluati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ustomer service inChinese water supply enterpriseswas disovered through the questionnaire and case study, and the presentproblems in the customer service were analyzed from different aspects .It is considered that there are theproblems of customer service in the fields of the positioning of service, the governmental supervision andregulation, the enterprise management, the development of relevant institutions and public awareness.The result of this investigation can provide assistance in the enterprise management and industry supervi2sion and regulation to the customer service in Chinese urban water supply industry.  Key words:  urban water supply industry;  customer service;  customer investigation;  supervi2sion and regulation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 ,我国供水行业服务效率低下 ,客户服务业务发展缓慢。

 城市水业改革第三阶段对服务质量的重视以及供水绩效评估的开展和公众对服务质量要求的提高促进了国内供水企业的客户服务质量 ,但目 前客户[ 1 ],均在一定程度上服务体系仍不完善。

 由于国内在供水客户服务上研究甚少且国际上对这一领域的研究也不多 ,为此笔者通过问卷调查及案例调查等方式 ,从客户角度调查了我国城市供水客户服务的现状并分析了目前所存在的问题 ,以促进城市供水客户服务质量的提高。1  客户服务调查分析11 1   调查样本及方法由于我国供水行业客户服务尚处于起步阶段 ,问卷调查样本应基本代表服务中上水平 ,因此选择城市多为省会城市、自 治区首府、直辖市、特别行政区以及东部一些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 ,具体包括 :北11  本文登载于《中国给水排水》 第23卷第8期(2007 年4 月 )

 京、天津、济南、广州 、大连、本溪、海口 、呼和浩特、吉林市、焦作、南宁 、沙河、芜湖 、武汉、贵阳 、乌鲁木齐和澳门 。

 此次调查采用自 填式问卷调查方式 ,共发放 1 828份问卷。

 设定筛选标准为被调查者是否为自来水用户以及问题作答比例是否达到 75%以上 ,经此标准筛选有效样本数为 1 535份。

 问卷调查内容涉及水质、停水、信息公布、出现问题后首先联系的对象、水价、公众的敏感程度 ;有效样本的人口统计信息 :男女比例为 1 ∶1. 3,职业和教育背景比例见图 1。

 以下的分析均基于已筛选的样本。图 1  全样本职业和教育背景比例Fig. 1 Cake chart for proportion of vocationand education background of total sample11 2  调查结果①  水质主要调查了用户对水质的整体满意度和因水质问题所造成的饮用水方式上的差异。

 结果显示 ,用户对水质的满意程度集中在“比较满意 ”和“一般 ”两个评价程度上 ,其中“比较满意 ”为 1 /3;“一般 ”接近 50% ;“比较不满意 ”和“非常不满意 ”的用户占 15%。

 造成用户对水质不满意的具体原因主要有硬度、混浊、味道等 ,其中北方城市的自 来水中硬度是突出的水质问题 ;对于南方城市而言 ,自来水混浊有色是其突出的问题 ;澳门的水质问题以味道最为突出 。

 由此反映出 ,自 来水水质仍然与各地区的原水水质有很大的关系 。

 另外 ,在占全部被调查者45%的桶装水用户 (包括同时使用自 来水的用户 )中 ,认为自来水水质不好的为 29. 8% ,认为桶装水口感好的为 26. 0% ,这说明自 来水水质问题已成为人们购买直饮水的主要原因之一。②  停水调查结果显示 ,经常停水的比例仅为 4. 3% ,无停水的比例达 25%。

 各地区不经常停水比例 (偶尔停水和不停水的比例总和 )均在 90%以上 ,很多地区的不经常停水率接近 100% ,这说明全国各城市供水在其连续性方面的表现普遍较好。

 在停水用户的比例基础上 , 82. 9%的停水用户对停水时段调查进行了回答 :比较缺水的时段为做饭时间 ,此时间缺水用户占全部停水用户的比例为 27. 6% ,说明在用水高峰期仍需进一步加强水压调节 ;另外 ,一些用户住宅在固定时间停水 ,这主要是物业小区或其他主管单位使用限制性用水手段 ,而非供水公司造成。③  信息公布主要调查了有效传达到客户信息量的情况及信息的有效传播渠道 ,该信息主要指水费、水价调整、水价听证会、计划停水通知。

 有效样本的调查结果表明 ,用户不了 解水费的平均比例为 45%左右 ,说明不了解水费的比例相当高。

 在对水价听证会的了解程度调查中 ,有 40%的用户表示不知道水价听证会 ,仅有 25%的用户表示知道水价听证会并关心 ,可见水价听证会的宣传力度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在对计划性停水通知的了 解程度调查中 ,知道各地区计划性停水通知的用户所占比例平均为 88% ,说明各城市供水企业对计划停水通知较为重视 ,宣传有效。水价调整信息的主要宣传渠道 (见图 2)为自来水公司通告 、电视、小区物业管理通告 。图 2  从不同渠道得知水价调整方式的比例Fig . 2 Proportion to know adjustment ofwater rate由全国平均水平来看 ,从 3个渠道获知水价调整的比例近似 ;但具体到不同城市则情况不同 :澳门地区的物业公告比例较低 ;广州 、贵阳 、海口地区的物业公告比例较高 ,其比例 &gt;50% ;北京地区的电视公告比例较高 ,接近 60%。

 从平均水平来看 ,计划

 性停水信息最有效的渠道为小区物业管理公告通知 ,其平均比例高达 45% (见图 3 ) ,有些地区的比例可达 70%以上。图 3  通过小区物业得到计划停水信息的比例Fig . 3 Proportion to know planned suspension ofwater supplythrough property corporation④  供水出现问题后首先联系的对象对供水出现问题后首先联系对象的调查结果如图 4所示。图 4  自来水出现问题时首先联系的单位所占比例Fig. 4 Proportion of first contacted units duringsuspension ofwater supply由图 4可知 ,除南宁 、武汉、乌鲁木齐 3个城市首先联系对象为其所在工作单位的比例 &gt; 40%外 ,其他城市首先联系对象的两个首要选择主要为自来水公司和小区物业。

 澳门首选自来水公司的比例 &gt;60% ,北京、广州两地首选小区物业的比例 &gt; 60% ,这表明对于处理自 来水问题的做法各地区有所不同 。

 其中澳门自来水公司提供给市民的联系渠道较为便利 ,说明澳门自 来水公司较多地承担了 居民供水及服务保障的责任 ,同时公司及物业对承担责任的宣传也比较到位。

 而北京和广州两地由于其城市的快速发展、人口的迅速膨胀 ,小区物业大量建立 ,导致供水企业与物业及其他相关单位的责任划分困难。

 调查结果表明 ,对用户提供直接服务的主体呈现多元化态势。⑤  水价结构、水价上调及水价感知从调查结果来看 ,能够完全答对水价结构的用户仅为 3. 8% ,说明对水价结构的宣传还不到位。对于水价上调的了 解程度 , 97. 6%的样本可以得知水价的调整信息 ,说明用户 对价格仍然比较敏感。但根据对水价的感知 ,已有近 50%的人对供水价格上调采取理解的态度 ,认为可以实现两步制水价或阶梯制水价。⑥  用户的敏感程度用户对某因素的敏感程度以用户拨打热线电话是否以该因素为首要原因表征 ,并据此进行调查。结果显示 ,用户对停水和水质的敏感程度较高 ,对水压和水费的敏感程度较低 。

 对水压的敏感度较低可能有两个原因 : a. 目 前城市供水企业在水压控制方面做得不错 ; b. 水压的暂时不足未影响自 来水的使用 ,造成的不便不会引起居民的强烈不满。

 对水费的敏感度较低可能是由于各地制定的水费普遍较合理所致 ;另外对不了解水费比例的调查表明 ,有 50%的居民认为水费在家庭支出中的比例较小 ,对此不太关心。2  案例调查为更深入地了解供水企业客户服务供求中存在的问题 ,在北京地区采用简单抽样方法对客户进行了深入访谈。

 样本采集点为北京市 4个地点 :清华大学近春园 、北京图书城、首都博物馆附近、部分居民住宅 。

 访谈对象为使用北京市自来水公司自来水的居民 ,年龄为 20~80岁 ,男女比例为 1 ∶1. 3,职业为在职人员 、待岗人员 、退休人员和学生。

 案例调查主要了解了自来水公司与其他部门的责任划分、水价感知、服务信息宣传情况 。①  责任划分从信息公布渠道、联系对象以及供水服务提供方的调查中了解到 ,各地区供水企业与物业公司 、媒体宣传之间存在不同关系 ,其责任和义务也有所不同 。

 但由于各方对供水及相关责任的宣传不到位 ,造成用户无法及时有效地得到相应服务 ,致使很多居民对自来水公司的服务认识不足。

 同时部分自来水公司将居民作为间接服务客户 ,思想上存在惰性 ,造成服务意识不到位。②  水价由于公众节水意识的不断提高以及对水资源的珍惜 ,公众逐渐理解水价上调并开始支持实行两部制或阶梯制水价 ,认为此举有利于公众节约用水。

 但对水价上调后的供水 ,用户存在以下两种顾虑 : a.水价中上调部分的用途不明 ,水价上调原因的相关信息不公开透明 ,获知困难 ; b. 水价虽然上调 ,但相应服务质量 (如水质及其他服务 )的提升较慢。③  服务信息宣传此服务信息包括自来水公司反馈给用户的信息以及用水教育宣传信息两部分。

 自来水公司反馈给用户的信息情况分别见图 5、 6。图 5  获得与期望的反馈信息Fig . 5 Comparison between acquired and expectedfeedback information图 6  个人期望或冗余的反馈信息比较Fig . 6 Comparison between personal expected and redundantfeedback information从总体来看 ,在水质达标率、用水量及其他服务质量反馈方面 ,信息的期望比例均超过 50% ,且公众期望获得的反馈信息比已获得反馈信息的比例高得多 。

 这说明公众对此类信息的需求较高。由图 6可知 ,就个人而言 ,自来水公司反馈给用户信息的情况可分为冗余信息 (已经获得但并不十分期待获得的信息 )、一般信息 (期望与获得的程度持平 )和期望信息 (未获得但期望获得的信息 ) 。

 其中期望信息中水质达标信息是个人最为关注的方面 ,所占比例为 65. 6%。对教育宣传信息的调查结果表明 ,从总体上看对于水价构成、自来水水源地的情况信息 ,公众期望获取的比例均超过 50% ,该比例要远远高于已获取的比例 。

 这说明公众比较关心水价构成和自来水水水源地的情况 ,但在这两方面的信息也是最为欠缺的 。

 从个人来看 ,用户认为水价上涨信息的冗余比例仅为 20% ,而水价构成信息的期望比例近 50% ,这说明个人对水价上调比较关注 ,但对水价的构成不清晰。3  客户服务存在的问题通过问卷调查和案例调查 ,从水业定位、政府监管 、制度、企业客户服务管理以及公众意识来分析城市供水客户服务存在的问题 ,以对我国供水客户服务质量的提高提供借鉴。31 1   城市水业服务意识薄弱 ,行业定位不明水作为生活必需品 ,用户无法对供水进行选择 ,造成了城市供水企业长期以来对顾客需求的忽视及其服务意识的淡化。

 尽管城市供水改革从 2000年开始大规模地展开 ,目前已进入改革的第三阶段 ,但城市供水由于缺乏竞争 ,不享有服务业具有的特性 ,即顾客不是服务业的“方向盘 ”,其服务质量仍不是城市供水企业的决定因素。

 因此城市水业服务定位不清晰 ,服务意识较薄弱 。31 2  地方政府监管不足 ,对公众的了解缺位尽管《城市供水水质标准 》 (CJ /T 206—2005)的颁布及《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 ( GB 5749—2006)的升级促进了城市供水客户服务质量的提高 ,但水质并不能代表完善的客户服务体系 ,地方政府应对城市供水客户服务采取全方位的监管措施。此外 ,地方政府并未给予公众相应的发言权 ,在公众的需求和要求上了 解缺位 ,无法通过公众的感受和需求对行业进行指导。

 尽管目前已经实施水价...

篇七:供水行业业务报告

2021-2025 年中国供水行业调研及高质量发展战略咨询报告年中国供水行业调研及高质量发展战略咨询报告让每个人都能成为战略专家管理专家行业专家让每个人都能成为战略专家管理专家行业专家……

 2021-2025 年中国供水行业调研及高质量发展战略咨询报告让每个人都能成为 战略专家、管理专家、行业专家、投资专家、成功企业家……

  2报告目录第一章 企业高质量发展战略概述................................................................................................................8第一节 供水行业高质量发展战略研究报告简介................................................................................8第二节 供水行业高质量发展战略研究原则与方法............................................................................9一、研究原则..................................................................................................................................9二、研究方法................................................................................................................................10第三节 研究企业高质量发展战略的重要性及意义..........................................................................11一、重要性....................................................................................................................................11(一)有利于增强企业的可预见性............................................................................................11(二)有利于明确企业未来发展方向........................................................................................12(三)有利于激发企业员工的积极性........................................................................................12(四)有利于促进企业整合资源................................................................................................12二、研究意义................................................................................................................................12第二章 市场调研:2020-2021 年中国供水行业市场深度调研................................................................13第一节 供水概述..................................................................................................................................13第二节 我国供水行业监管体制与发展特征......................................................................................13二、顺控发展所处行业的基本情况............................................................................................13(一)行业主管部门、监管体制、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131、行业主管部门和监管体制......................................................................................................132、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14(七)行业技术水平及技术特点、行业特有的经营模式、行业的周期性、区域性或季节性特征................................................................................................................................................291、供水行业..................................................................................................................................292、垃圾焚烧发电行业..................................................................................................................30(八)行业与上下游行业的关联性及其受上下游行业的影响................................................31第三节 2019-2020 年中国供水行业发展情况分析............................................................................31(二)行业发展及市场供求状况................................................................................................311、供水行业发展及市场供求状况..............................................................................................312、垃圾焚烧发电行业发展及市场供求状况..............................................................................40第四节 2019-2020 年我国供水行业竞争格局分析............................................................................46(三)行业竞争格局....................................................................................................................461、供水行业竞争格局..................................................................................................................462、垃圾焚烧发电行业竞争格局..................................................................................................47(四)进入本行业的主要障碍....................................................................................................491、供水行业..................................................................................................................................492、垃圾焚烧发电行业..................................................................................................................50第五节 企业案例分析:顺控发展......................................................................................................50一、顺控发展的主营业务"主要产品及设立以来的变化情况 ...................................................51四、顺控发展主营业务的具体情况............................................................................................51(一)主营业务............................................................................................................................511、自来水制售业务......................................................................................................................51三、顺控发展在行业中的竞争地位............................................................................................51

 2021-2025 年中国供水行业调研及高质量发展战略咨询报告让每个人都能成为 战略专家、管理专家、行业专家、投资专家、成功企业家……

  3(一)顺控发展的行业地位........................................................................................................51(二)顺控发展的竞争优劣势....................................................................................................521、顺控发展的竞争优势..............................................................................................................522、顺控发展的竞争劣势..............................................................................................................55第六节 2021-2025 年下游需求应用行业发展分析及趋势预测........................................................55第七节 2021-2025 年我国供水行业发展前景及趋势预测................................................................55(五)

 行业利润水平的变动趋势及变动原因................................................................551、 供水行业利润水平的变动趋势及变动原因................................................................552、 垃圾焚烧发电行业利润水平的变动趋势及变动原因................................................56(六)

 影响行业发展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561、供水行业..................................................................................................................................562、垃圾焚烧发电行业..................................................................................................................57第三章 企业高质量发展战略的内涵与意义研究......................................................................................59第一节 高质量发展:历史、逻辑与战略布局..................................................................................59一、新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59(一)从“数量缺口”到“数量第一”:1949-1977...............................................................59(二)从“数量第一”到“数量大国”:1978-2017...............................................................60二、从“数量”到“质量”的三重逻辑....................................................................................62(一)质量互变的唯物辩证法逻辑............................................................................................63(二)质量并重的古典经济学逻辑............................................................................................63(三)先量后质的后发国追赶逻辑............................................................................................64三、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布局........................................................................................................64(一)以人民为中心引导高质量发展方向................................................................................64(二)以现代化强国合力布局高质量发展................................................................................65四、结语........................................................................................................................................67第二节 高质量发展的内涵研究..........................................................................................................68一、高质量发展的内涵................................................................................................................68(一)主要视角............................................................................................................................69(1)系统平衡观..........................................................................................................................69(2)经济发展观..........................................................................................................................69(3)民生指向观..........................................................................................................................70(二)内涵扩展............................................................................................................................71二、高质量发展的框架................................................................................................................72(一)发展层面............................................................................................................................72(二)影响因素............................................................................................................................74(三)基础条件............................................................................................................................75(四)发展目标........................................

推荐访问:供水行业业务报告 供水 业务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