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自私基因》读后感,供大家参考。
《自私的基因》 读后感 小组成员:
张慧
王晓静
李思彤
王晶
洪欢
兰舟
何超 自老师第一周给出推荐书目到我们演讲完, 期间一共十多周的时间, 我们小组成员每个人几乎每晚都要花一点时间看这本书。
读完这本书, 有点回味无穷的感觉。
可能由于我们都是工科生, 所以这本书对我们来说更像是一本有点艰涩的科普书, 可能是因为是译本, 所以刚开始对书中的概率有点似懂非懂的, 但是随着更深入的了解, 我们感觉到了, 这本书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以大家从未窥探过的视角去观察并描述了基因。
下文是我们小组成员对《自私的基因》 这本书的感想的一些汇总。
本书是围绕把基因视为自然选择的基础单位, 以基因进化的视角, 来解释自然界中的各种生物行为现象, 从而说明基因是自私的。
本书生物的一切行为都是由基因间接控制的, 基因通过支配生物机器和他的神经系统的建造方式而对其行为施加最终的影响。
基因是主要的策略制定者, 而大脑是执行者。
而人们看到的生物的一些利他行为有可能是基因试图在基因库中扩大自己的队伍。
从根本上说, 它采用的办法就是帮助那些它所寄居的个体编制它们能够赖以生存下去并进行繁殖的程序。
一个基因有可能帮助存在于其他一些个体之内的其自身的复制品。
如果是这样, 这种情况看起来倒象是个体的利他主义, 但这样的利他主义是出于基因的自私性。
书中也提出另外一个观点, 两性之间的斗争是为了相互制约,维持平衡。
而两性的斗争行为也是使自己的基因得以保存。
书中还讲述了群体之间的合作与竞争, 但是从基因的角度来说, 基因总是自私的, 总会为了自身的延续和占据有利地位而做出选择。
书中举了这样两个例子, 膜翅目昆虫的群体中, 职虫为了自身利益操纵了群体的性比率, 典型的利己行为; 通过关于骗子傻瓜
和斤斤计较者的假设( 这一假设比只有骗子傻瓜更趋近于现实)
,当群体中不同人所占比例不一样时, 群体最后的发展趋势完全不同, 通过这个例子, 我们看到完全的利己行为最后会导致种族灭亡, 所以虽然自私但是绝不是完全的利己, 因为有时候利他也是为了自身更好。
现实中有一个很好的例子, 假设你现在需要和别人进行团队合作, 别人做得不够好的时候, 如果你考虑到最终效益, 那你一定会选择帮别人的忙而不是只做好自己的任务。
第十一章中作者将文化定义为觅母, 并把它看成一种新的复制基因, 与生物学中的基因进行比较, 这种创新值得学习。
文化的传承跟基因的遗传都有着遗失的可能性, 为了保护和保存其中那些好的, 我们需要做出更大的努力。
从承认基因的自私性到承认人的自私性, 是实事求是的态度,只有我们真正认识自己, 了解自己, 才会知道怎样约束自己的行为。
正如作者说:
“如果你也和我一样希望为了共同的利益, 建立一个人与人之间慷慨大度, 相互无私合作的社会, 那你就不能指望从生物的本性获得什么助益。
让我们设法通过教育把慷慨大度和利他主义灌输到人们头脑中去吧!
因为我们生来是自私的。
让我们懂得我们自私的基因居心何在。
因为这样我们至少可以有机会去打乱它们的计划, 而这是其他物种从来未能希望做到的。
”
我们有自己的灵魂和思想, 我们并不是受基因控制, 自私的基因, 创造了自私的人类, 但最终自私的人类造就了文化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