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别山红色故事读后感6篇

时间:2022-10-25 19:20:03 来源:网友投稿

大别山红色故事读后感6篇大别山红色故事读后感 党史学习教育的四本“必读书”之读《中国共产党简史》感悟:一部思想深刻、通俗易懂的简明党史读本 《中国共产党简史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别山红色故事读后感6篇,供大家参考。

大别山红色故事读后感6篇

篇一:大别山红色故事读后感

学习教育的四本“必读书”之读《中国共产党简史》感悟:一部思想深刻、通俗易懂的简明党史读本

 《中国共产党简史》(以下简称《简史》)是为配合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经党中央批准,由中央宣传部组织、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等单位编写的党史读本。

 充分反映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历史的重要论述精神。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党的历史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党的最新理论成果,也集中反映了党史研究的最新进展,是《简史》编写的根本遵循。《简史》对建党建军、抗日战争、抗美援朝、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曲折和改革开放等的叙述和评价,充分吸收了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论述精神,高屋建瓴、鞭辟入里,既实事求是地讲出历史的本然,又明白晓畅地讲出历史的所以然。

 充分反映了中国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简史》讲清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艰辛探索、最终找到正确道路,从而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的历史;讲清了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之后,党带领人民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历史;讲清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找到、坚持并不断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讲清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

 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项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历史。《简史》以无可辩驳的事实阐明:道路问题是最根本的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充分反映了百年党史是党带领人民群众共同创造的历史。《简史》展现了我们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的历史。为此,党把中国人民团结凝聚成万众一心的磅礴力量,进行了前赴后继的不懈奋斗。《简史》展现了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艰苦奋斗的历史,介绍了他们中间涌现出的无数英雄和锻造的伟大精神。通览全书,雷锋、王进喜“、两弹一星”科学家等等,一个个光辉的名字彪炳史册;伟大抗战精神、伟大抗美援朝精神、伟大抗疫精神等等,一个个伟大的精神历久弥新。《简史》以无可辩驳的事实阐明:中国之所以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是由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由于党始终同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依靠人民创造了历史伟业。

 充分反映了党的光辉历史是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简史》再现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发展历程,以无可辩驳的事实阐明: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把革命引向胜利,一条根本性的经验就是,必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充分反映了党的光辉历史是一

 部党不断进行自我革命的历史。《简史》重点突出地反映了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历史,对于党的代表大会如何推进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党章的修改怎样体现党的建设的新要求,都进行了浓墨重彩的描述。

 《简史》以无可辩驳的事实阐明: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在各种政治力量的反复较量中脱颖而出,能够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主心骨,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党始终保持了自我革命精神,不断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简史》篇幅不长,夹叙夹议,有质有文,陈言务去,新意迭见,阐明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道理,是一部思想深刻、通俗易懂的学习读本。

  读《中国共产党简史》:抓 住主题主线学好百年党史

 习近平总书记曾明确指出:“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面临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两大历史任务。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这两大历史任务而不懈奋斗,这是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今年 2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发表重

 要讲话,强调“要树立正确党史观”,“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

 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学习《中国共产党简史》(以下简称《简史》)是我们了解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的重要途径。《简史》共 xx 章、xx 节,约 xx 万字,脉络清晰、内容丰富,贯穿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主题和主线,突出了我们党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符合我国实际的先进社会制度、推进改革开放的伟大奋斗历程。我们在学习过程中要注重抓住这一主题主线,从学习党史中领悟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不断汲取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强大精神力量。

 一、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首先必须推翻三座大山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我们党深刻认识到,必须带领全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统一、社会稳定。为什么只有中国共产党有能力、有担当完成这样重大的历史使命?答案需要从历史中寻找。《简史》第一至四章为我们讲述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实现从民族觉醒到站起来的奋斗历程。

 (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前的奋斗。1840 年鸦片

 战争爆发,西方帝国主义列强的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国逐渐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自此背负着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两座沉重大山。开始睁眼看世界的一代代仁人志士为救亡图存而努力抗争,其中涌现出了康有为、严复、孙中山等一批代表人物。真心向西方学的目的是改变命运,不再受人欺辱,但是西方列强根本不把中国人的努力看在眼里,以致“先生老是侵略学生”的情况不断出现。这些努力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中国人民没有什么思想武器来抵御帝国主义”。

 2.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

 1917 年,俄国爆发十月革命。中国的先进分子特别是爱国青年,开始把学习的目光投向了俄国。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中国人找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中国的面目就起了变化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传到中国,带来了产生工人阶级政党的思想条件。1914 至 1918年间,各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对中国的压迫和剥削减缓、减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有了较大发展。与此对应的是,工人阶级队伍人数也在增长。在此基础上,1919 年五四运动中青年学生开始与工人阶级联合。于是,知识分子走与工人阶级相结合的道路,工人阶级也寻找先进的思想作指导,再加上共产国际的帮助、陈独秀和李大钊的努力,1921 年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从此,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中国革

 命的面貌由此焕然一新。

 (二)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党的发展 1.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教训。1922 年党的二大召开,我们党明确提出了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根据最低纲领,党深入到工人阶级当中,发动工人运动,引导工人阶级参加民主主义革命运动。然而,一系列罢工、游行、示威都遭到了残酷镇压。血淋淋的事实使我们党认识到在中国搞革命,单单依靠工人阶级是不行的,还要寻找合作者。于是,在孙中山先生也有合作意愿的情况下,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国共两党开始了第一次合作。

 第一次国共合作以 1924 年 1 月国民党一大的召开为标志,到 1927 年即告结束。1925 年孙中山先生逝世后,国民党中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右派、反革命势力开始抬头。蒋介石不断试探中国共产党的底线,制造了“中山舰事件”、整理党务案,而当时以陈独秀为首的党中央对此采取了退让、妥协的政策。1927 年,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屠杀共产党人。同年,汪精卫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中国共产党猝不及防,损失巨大。这次短暂的合作给我们党上了深刻的一课,也反映出我们党虽有革命的激情,但不懂得积极争取革命领导权的问题。通过八一南昌起义,中国共产党人作出了响亮回答——要革命而且要革命到底。随后,中共中央在汉口紧急召开八七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总方针。

 2.党的根据地的建设。

 八七会议后,毛泽东同志领导了秋收起义,起义部队在进攻大城市 xx 受 挫后,及时转向了井冈山地区,初步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思想,通过建立革命根据地来积聚力量。在根据地建设过程中,我们党开始了对优良传统和作风的培育,如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等。

 毛泽东同志多次强调根据地要和人民群众同甘共苦、艰苦奋斗,“一个真正的革命者,不论什么时候,都要先想到大家,想到群众”。在这个过程中,军民关系、干群关系的鱼水之情也就形成了。

 3.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在根据地建设中,我们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紧密结合起来,进行了理论创新,如毛泽东同志的《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重要文章,论证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的可行性。然而,这一理论创新遭到了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的反对,进而导致革命根据地的大好形势被葬送。直到 1935年 1 月,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才纠正了“左”倾领导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遵义会议后,尽管长征中也有很多艰难险阻,我们党却逐渐开始主动起来,并改变了过去的教条主义、关门主义政策,

 开始运用统一战线的政策和策略,和平解决了西安事变,为国共 xx 次合作奠定了基础。

 (三)xx 次国共合作与党的建设 从 1937 年到 1945 年,这一时期的合作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是队伍大扩张、理论大觉醒、优良传统与作风大发展并得到进一步强化的时期。全面抗战爆发后,广大爱国青年纷纷奔赴革命圣地延安。到 1938 年年底,我们党的党员人数从抗战初期的 4 万多增加到 50 多万。党员人数的扩张,带来了一个问题,即要加强党的建设。对此,毛泽东同志明确提出,党的建设是一个“伟大的工程”,“共产党员的先锋作用和模范作用是十分重要的”等。正是由于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对我们党和党员的锻造历练,中国共产党人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意识到中国共产党得到了很大发展,于 1945 年 8 月首先采取主动,电邀毛泽东同志去重庆谈判。其结果是国共两党签订了双十协定。中国共产党争取了国内和平,提出要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目标和口号。不过,蒋介石在部署妥当后,于 1946 年 6 月开始向中原解放区发动进攻,挑起了内战。

 (四)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 内战打响后,周恩来、董必武等同志还在南京争取国内和平,直到和平无望才被迫返回延安。面对国民党的进攻,

 中国共产党人展现出了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敢于胜利、敢于革命、敢于同一切反动派斗争到底的精神。从国民党重点进攻被击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到三大战役,胜利的天平、民心的砝码逐渐向中国共产党方面倾斜。1949 年 4 月,百万雄师越过长江,占领南京,宣告国民党反动派统治的覆灭。10 月 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昭示着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实现了中国从封建专制走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必须建立符合我国实际的先进社会制度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我们党深刻认识到,必须建立符合我国实际的先进社会制度,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真正的大国、强国。这正是我们党从 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直到 1978 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这 29 年奋斗史的宗旨。

 《简史》第五至六章为我们讲述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奋斗历程。

 (一)恢复国民经济时期 1949至1952年这一时期是我们党恢复国民经济的时期。当时,稳住并恢复国民经济,对中国共产党人来说确实是一大考验。然而,仅用了三年时间,中国共产党人就交上了一份合格的答卷。这说明我们党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而且善于建造一个新世界。三年时间,我们党的成绩是巨大的,政治上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军事上继续剿匪反霸、剿灭国民党残余,经济上进行了土地改革,同时还进行了抗

 美援朝战争,最终完成了恢复国民经济的任务。

 (二)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从 1953 年开始,我们党开始了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6 年年初,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深刻变化。在这期间,我们党还领导召开了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建立起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同时,我们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也处在建设发展之中。从此,我们党要开始搞建设。对于苏联的经验,我们不能完全照抄照搬了,而是要结合中国的实际来探索。

 (三)探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1956 年 9 月,党的八大召开,这是我们党在全国执政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以《论十大关系》和党的八大为标志,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有了良好开端。主要体现在:一是提出了探索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方针。二是对当时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出了正确的分析与判断。三是提出了敌我矛盾与人民内部矛盾两类社会矛盾学说。四是重视民主法制建设。五是在思想文化工作方面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等。从 1957 年开始,我们的探索出现曲折,从反右派斗争扩大化到“大跃进”运动。但我们党在这一历史阶段仍旧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取得了很多重大的成绩。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必须合乎时代潮流、顺应人民意愿、勇于改革开放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我们党深刻认识到,必须合乎时代潮流、顺应人民意愿...

篇二:大别山红色故事读后感

39组织建设传承红色基因,汲取信仰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信仰、信念、信心,任何时候都至关重要。小到一个人、一个集体,大到一个政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要有信仰、信念、信心,就会愈挫愈奋、愈战愈勇,否则就会不战自败、不打自垮”。纵观过去,因为信仰,在革命战争年代,共产党人肩负起救民于水火的光荣使命,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也要坚持自己心中的信仰,也正是因为坚持信仰,才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了翻身做主人的伟大胜利。目前,学界对红色资源的认识基本统一,即红色资源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形成的。但具体到共产党领导以来的时期划分又至何时,其主体究竟是物质与精神的统一体还是精神仍存有争议。一方面,红色资源发端于中国共产党成立,诞生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红色资源从共产党的革命实践中产生并逐步丰富,又反作用于共产党的革命事业,二者相辅相成。另一方面,红色资源在社会主义建设、改革中丰富发展。不同时期赋予红色资源以不同内涵,祖国一系列成就和宏伟事迹为其提供素材,使其不断补充、发展。从红色基因中汲取强大的信仰力量通过在中国知网对红军“列宁”号关键词的检索中发现,从1977年到2021年,共有文献百余条,其中博硕士论文21篇。主要集中在对“列宁”号的起源和其飞行员龙文光的历史研究,和对中央苏区中国共产党纪念活动研究以及中央苏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研究,然而对于“列宁”号红色基因的探索中,以马聪、张清改发表的《“列宁”号精神及其时代价值》一文,研究的比较完整和深刻。文中主田 飞 1  马 聪 2  高春玉 3(1,2.信阳航空职业学院 河南信阳 464000;3.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北京 100000)摘 要:作为红军的诞生地,信阳具有丰富的红色资源,大别山地区红色资源尤其是“列宁号”红色基因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植根于红色沃土,从丰富的红色基因里获得强大的信仰力量。中国共产党人的信仰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之上,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对历史规律准确把握,形成了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信仰的力量是无穷的,它在革命年代能够指引中国人走向正确的道路并取得胜利,现阶段,它能指导中国人坚持走中国道路顺利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关键词:“列宁号”红色基因;信仰;马克思主义;力量作者简介:田 飞(1985-)女,汉族,河南南阳人,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马 聪(1961-)男,汉族, 河南南阳人,硕士研究生,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高春玉(1984-)女,朝鲜族,吉林省图们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基金项目:中国民办教育协会规划课题(学校发展类)一般课题项目,《民办航空类高校“列宁号”红色基因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路径探索》;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教育教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一般课题,《民办高校思政课传承红色基因的教学路径研究》(批准号:2021YB0754)。要从列宁号精神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列宁号红色基因的时代价值两个方面进行研究。列宁号红色基因是在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航空斗争中凝聚起来的革命精神,反映了革命斗争时期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军民为保卫“列宁”号、开发“列宁”号、维护“列宁”号所体现的革命品质、革命信仰、革命情怀,其核心是不忘初心、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团结一心、不胜不休的进取精神,居安思危、勇于牺牲的自觉精神。列宁号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在鄂豫皖革命根据地革命斗争和航空事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精神传统。其内涵不仅十分丰富,而且具有紧密的内在逻辑。其中,不忘初心、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是核心和胜利之本;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是本质和动力之源;团结一心、不胜不休的进取精神是支柱和重要保证;居安思危、勇于牺牲的自觉精神是标识和风格体现。列宁号蕴含的红色基因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时代价值,有利于我们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鄂豫皖苏区首府烈士陵园时发表了重要讲话,“我每次到革命老区考察调研,都去瞻仰革命历史纪念场所……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把先辈们开创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红色精神是值得我们深入学习传承下去的,革命战争已然成为历史,但仍需自觉接受红色传统教育、弘扬革命精神,在红色基因中提炼出强大的信仰力量。红军首位飞行员龙文光最早是为国民党的空军部队

 140

 组织建设效命,他没有出现一次失误。同事们对他娴熟的飞行技术和严肃的敬业精神深深折服。他奉命从汉口飞到河南开封。在返航的时候,因为大雾迷失了方向,再加上燃料殆尽,正好迫降在鄂豫皖交界的红军根据地。随即被红军抓获。经动员说服,龙文光成为了红军总部的军事参谋。龙文光下决心弃暗投明的原因就在于,他认为“三民主义”是不能救中国人民于水火之中。决心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自己的头脑,毅然成为红军的一员。龙文光与工作人员一起把飞机重新装备,在机翼上绘制了闪闪发光的红星并且写上了“列宁号”三个大字。由此,中国工农红军的第一架战斗机“列宁号”诞生了,龙文光当之无愧成为了第一位飞行员,这标志着中国工农红军的空中力量在鄂豫皖这片红色根据地开始了 [1] 。1932年6月,国民党对鄂豫皖根据地为中心的地区发动第四次疯狂的“围剿”。面对日益艰难的局势,红军决定将飞机拆卸开来,在撤出根据地的时候,龙文光为了不让航空局的机密文件落入敌人手中,留在根据地将其销毁,把飞机的各个主要部件埋起来,因此与大部队失去了联系。最后在当地群众的帮助下,伪装成渔夫,这才回到了汉口家中。龙文光回到家中之后从不出门,但想早日回到部队里,于是让妻子到小店修调收音机频率,想要用广播来获取红军的情况,但是很快就被特务发现,不幸被捕。

 龙文光虽遭到各种惨无人道的酷刑,仍然视死如归,并没有背叛党背叛革命。最终被国民党反动派处以死刑。在短暂而又艰苦的战斗历程中,龙文光与“列宁”号飞机,在人民空军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那些为革命事业而牺牲的英雄们我们要永远怀念,他们所表现出的崇高精神我们要永远学习,他们所坚持的信仰我们要一如既往永远坚持下去。信仰的生成机制信仰是人们对现实世界的内在超越、对超时空结构的无限渴望和永恒追求。“信仰”的形成与人的生产、生活体验密切相关, 人的信仰一旦形成, 便有了一个稳定的心理特征和持久的精神动力。在人类社会早期, 人们并不能熟练地掌握和运用自然规律, 面对无法回答的变化多端、威力无穷的神秘自然现象, 于是便构想出一种超自然神灵来寻求对人类的保护, 并加以崇拜。与此同时, 人们又从不同角度对这种超自然神灵虚构出一个个生动的神话故事, 通过口头或书面形式加以传播, 形成了神话信仰。随后, 人们又把这种神话进行体系化、教义化的加工, 形成了宗教。从神话信仰发展到宗教信仰实现了人类精神领域的一次重大变革。尽管信仰的产生与人类的认知能力和认知水平有着密切的关联, 但是信仰一旦形成, 人们既可以通过信仰这一共同的心理特征、共同的价值追求和共同的心灵慰藉来协调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又可以通过信仰将人们凝聚和团结起来, 起着整合社会的作用,使人的意念与具体行动有机地结合起来, 还可以通过信仰来控制他人的精神世界和行为。然而,科学技术不断提高的同时,人们对自然及其自身认识也得到了不同程度地提高。以前那种“神秘”的自然现象和生命现象, 现如今都能做出科学的、合乎自然规律的解释。在这种情况下, 神话信仰和宗教信仰便出现了严峻的挑战和信仰危机。在人的生存和发展的方面来看, 作为价值追求和精神慰藉的“信仰”已经成为人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从“信仰”的起源与产生的根基来说, 现代科学技术不断推进着人类“理性”认识的发展而不断地对其产生“毁灭性”打击。当人们完成了对宗教、对哲学的批判之后, 对现实世界的批判、实现人类解放的历史任务便敞亮在人们面前。马克思指出:“真理的彼岸世界消逝以后, 历史的任务就是确立此岸世界的真理”[2] 。因此, 对“此岸世界”的批判, 就不再是对宗教的批判和对神学的批判, 而是对法的批判和对政治的批判。在对现实社会中“法”和“政治”的批判过程中, 如何构建一套科学的政治理想、政治主张和政治信仰, 推动人类历史的发展和实现人类的解放, 便成了摆在人们面前的一个重大现实问题。正是沿着这一思路, 马克思、恩格斯在对资本主义社会矛盾深刻批判的基础上, 提出了自己的政治信仰, 即实现共产主义。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对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来说, 全部问题都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 实际地反对并改变现存的事物”[3] 。1893年, 当意大利人卡内帕写信给恩格斯, 要求尽量用简短的字句来表述未来的社会主义纪元的思想 [4] , 恩格斯明确指出:“除了《共产主义宣言》中的下面这句话, 我再也找不出合适的了:‘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 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 在那里, 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5] 。由此可见, 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是在对资本主义社会中政治现象和政治关系的批判中产生的政治思想和政治信念, 是一种真实的、理性的、科学的信仰, 而宗教信仰是一种虚幻的、非理性的、超验的信仰 [6] 。正因为如此, 列宁指出:“我们的党纲完全是建立在科学的而且是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上的。因此, 要说明我们的党纲, 就必须同时说明产生宗教迷雾的真正历史根源和经济根源。我们的宣传也必须包括对无神论的宣传”[7] ,“使劳动群众真正从宗教偏见中解放出来” [8] 。信仰的坚守机制信仰的终极价值和终极目标具有排他性、执着性、专一性。如果一个人拥有了某种信仰,通常情况下是很难改变的,正可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当然,信仰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其存在有应然和实然形态,正如人们说的“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当一个人信奉的终极价

  141组织建设值与现实价值产生激烈的矛盾时,人往往会趋利避害。因此,筑牢信仰的堤坝,坚守信仰纳入到信仰教育的环节之中 [9] 。是什么能使信仰坚定呢? 真理性是坚守革命信仰的学理力量。信仰是一个人、一个阶级、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精神的核心,审视一个信仰是否有意义,要看其怎样对待理性,怎样对待科学,怎样对待现实生活,亦即是否合乎自然、社会、人类的规律,昭示事物的本质 [10] 。中国共产党始终将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所坚持的崇高信仰。社会形态是共产主义社会,价值形态是为人民服务。共产党人的信仰是将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彻底的唯物主义、坚强的党性原则和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融为一体的崇高价值追求,体现了理论性与实践性、先进性与普遍性的统一,是人类科学的政治信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在知识水平、年龄差距、思想认识、社会阅历上存在巨大差距,又处于非常艰险的境地,可他们却能转败为胜、转危为安,究其根本原因,在于共产党革命信仰的科学性、真理性。长征初期,由于李德、博古照搬马列理论,无视中国革命的实情,在政治路线上坚持退却中的逃跑主义,在军事路线上采取阵地战,革命力量遭到无情打击,队伍人数呈断崖式下降,由出发时的86000余人锐减到3万余人。战斗力的锐减,使广大红军官兵对当前领导集团的领导能力产生质疑。在民主生活会上,官兵提出恢复游击战,取消阵地战。遵义会议后,党内又重新确立起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央领导地位,广大红军官兵抛弃个人情感和喜好,以党和红军的前途与利益为重,坚决维护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人民性是坚守革命信仰的情感力量。毛泽东说:“人民、只有人民才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这表明人民是中国共产党信仰的核心和终极价值目标。中国共产党的信仰坚定,是因为相信人民必胜; 中国共产党的信仰永恒,是因为始终与人民同行。中国共产党信仰的人民性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别的政党的本质。20世纪初期,中国大地上流行着各种主义和主张,怀揣各种主义和政治信仰的政党,似乎都相信自己拥有未来。但是,几十年来,大浪淘沙,又有几个政党能历经磨难终成大事的呢? 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一个显著标志就是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中国共产党除了人民的利益,没有自己的利益。列宁在《进一步,退两步》中指出: 共产党既是一个组织体系,又是一个信念体系。这意味着共产党具有信念或信仰的属性,共产党员是有信仰的人,共同的政治信仰是党组织存在的精神纽带。加入共产党,不仅在组织上入党,还必须在信仰上入党,亦即毛泽东同志说的思想上入党。共产党的信仰就是科学共产主义,亦即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 20 世纪最具有科学性、革命性和实践性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其主要内容是唯物主义的世界图景、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由而全面的人生追求。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以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的政党,因此,马克思主义或共产主义是每一个共产党员的政治信仰。无数的历史事实证明信仰的唯一性、纯洁性铸就了信仰的坚定性。坚定的信仰产生铁一般的革命力量,使之能战胜肉体不能承受之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在遭受强敌的围追堵截、自然环境的生死相逼、内部路线斗争力量的无情消耗时,以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坚守马克思主义信仰,正视现实,直面矛盾,...

篇三:大别山红色故事读后感

22 卷第 5 期2020 年 9 月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Anhu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Social

 Science)Vol.

 22

 No.

 5Sep. 2020大别山红色文化故事化传播研究张虹(皖西学院文化与传媒学院 , 安徽六安 237012)摘

 要 :

 新媒体时代 , 大别山红色文化的有效传播需要受众的广泛认同 , 讲故事是建立认同的

 最佳途径 。

 大别山红色故事的叙事以传播为目标 , 采用适合当今新媒体特征的微观叙事方式 ,

 以奋斗主题贴近时代 , 以个体人物命运吸引受众 , 重视运用细节 , 缩短红色故事体量 。

 大别山

 红色故事的传播以叙事为基础 , 在传播主体上强调政府的主导作用 , 在传播渠道上重视社交平

 台 , 在传播对象上以年轻人为主 , 并以场景化的方法进一步深化 。关键词 :

 大别山红色故事;叙事;传播中图分类号: G2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

 1672-1101

 (2020)05-0089-(MA

 Study

 on

 the

 Story

 Communication

 of

 Red

 Culture

 in

 Dabie

 Mountains

 ZHANG

 Hong( School

 of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

 West

 Anhui

 University ,

 Lu"an,

 Anhui

 237012,

 China)Abstract :

 In

 the

 new

 media

 era,

 the

 effective

 dissemination

 of

 the

 red

 culture

 of

 the

 Dabie

 Mountains

 requires

 the

 broad

 recognition

 of

 the

 audience ,

 and

 storytelling

 is

 the

 best

 way.

 The

 narrative

 of

 the

 Red

 Story

 of

 Dabie

 Mountain

 is

 aimed

 at

 communication ,

 adopting

 a

 micro-narrative

 method

 suitable

 fo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oday 5

 s

 new

 media ,

 staying

 close

 to

 the

 times

 with

 the

 theme

 of

 struggle ,

 attracting

 the

 audience

 with

 the

 fate

 of

 individu ­al

 characters ,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use

 of

 details ,

 and

 shortening

 the

 volume

 of

 the

 red

 story ・

 The

 spread

 of

 the

 Dabie

 Mountain

 Red

 Story

 is

 based

 on

 narrative ,

 emphasizing

 the

 leading

 role

 of

 the

 government

 in

 the

 main

 body

 of

 the

 communication ,

 attaching

 importance

 to

 the

 social

 platform

 in

 the

 communication

 channel ,

 focusing

 on

 the

 young

 people

 as

 the

 communication

 object,

 and

 further

 deepening

 with

 the

 scene-based

 methods ・Key

 words :

 the

 Red

 Story

 of

 Dabie

 Mountains

 ;

 narrative

 ;

 communication大别山是红军的故乡 、 将军的摇篮 , 在血与火

 的斗争中,大别山人民凝成了内涵丰富 、 底蕴深厚

 的大别山红色文化 。

 大别山红色文化具有强大的

 教育价值和精神教化功能⑴ 。

 新媒体时代 , 受众

 注意力稀缺 , 大别山红色文化如何增强吸引力 , 在

 广泛传播中实现其教育价值和功能 ? 这是当前大

 别山红色文化传播所无法回避的核心问题 。本文从叙事和传播相结合的角度出发,聚焦大

 别山红色文化的故事化传播 。

 叙事与传播关系密切 。

 叙事 , “ 是对一个或一个以上事实或虚构事件

 的叙述 ”

 [2]2

 ,

 “ 是人类最普遍的交际行为 ”

 [3]24

 O 叙

 事本身就是一种传播 , 能够传播的叙事才是成功的

 叙事 , 传播也正是借由叙事才能得以展开,叙事与

 传播相互依存 、 交相辉映 , 是一个硬币的两面⑶ 。

 本文所谓故事化传播 , 即把大别山红色文化以故事

 的形式讲述出来 、 传播开去 , 以传播效果为导向审

 视大别山红色文化的叙事 , 从叙事的角度优化大别

 山红色文化的传播 。收稿日期 =2019-09-24基金项目 :

 安徽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 :

 叙事学视域下大别山红色文化传播策略研究 (SK2019A0436) ;皖西学院 2019 年校级教学研究项目 :

 以能力为导向的 《 新媒体写作 》 课程改革研究与实践 (wxxy2019091 )作者简介:张虹 ( ( 1977-), 女 , 山东济南人 , 讲师 , 硕士 , 研究方向:媒介话语 、 媒介叙事 。

 90安徽理工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第 22 卷一 、 大别山红色故事如何叙事美国学者沃尔特 • 费舍尔 ( Walter

 Fisher )

 认

 为 , 人本质上是讲故事的人 。

 新媒体背景下 , 一方

 面,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信息高度膨胀 , 面对海量

 信息,人的注意力极其稀缺 ; 另一方面 , 技术的发展

 使 “ 用户进场 ” , 人们进行信息选择 、 传播的主动权

 大大增加 。

 在此背景下 , 人们更多基于天性 、 基于

 个人喜好进行信息筛选 。

 于是 , 故事的优势便显现

 出来:故事是具体的 、 形象的,与情感 、 生活经验相

 联 , 故事的叙事方式不是敲着我们的头指指点点 ,

 不是说教 , 而是娓娓道来 。

 相较于枯燥的分析 、 直

 白的说教 , 人类更容易接受包含着前因后果的情节

 和生动形象的人物的故事 。作为一种具有意识形态色彩的文化 , 红色文化

 需要故事的包装 。

 从叙事的角度来说 , 某些观点 、

 信念不加掩饰地说出来会直接影响它的传播效果 ,

 这时候我们需要说得婉转一点 , 越是强烈的目的越

 需要通过故事来表达 。

 革命战争年代的大别山 , 处 处有故事 。

 “ 同其他革命根据地相比 , 大别山根据

 地不仅历时长 , 而且斗争环境极为艰苦 , 革命历程

 异常曲折 ” ⑷ , 具有丰富的红色故事资源 。

 讲故

 事是促使民众对大别山红色文化形成深层价值认

 同的最有效的途径 。

 那么 , 大别山红色故事要如何

 讲述才能获得更广泛的认同 , 使大别山精神深入人

 心 ? 微观叙事是适应新媒体特征的一种有效的叙

 事模式 。红色文化诞生于新中国的缔造过程中,肩负着

 重要的教育和感化功能 , 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红色

 文化的表达一直采用宏大的叙事方式 。

 随着社会

 生活远离革命战争 , 这种叙事日益显现它的空洞 、

 隔膜 。

 在后现代主义解构思潮和大众文化的影响

 下,尤其是随着新媒体时代 “ 微文化 ” 的勃兴 , 微观

 叙事兴起 。

 大别山红色文化想要被更广泛的受众

 所接受 、 认可 , 就必须转变叙事方式 , 采用贴近接受

 对象生活实际和生命体验的微观叙事方式 。( 一 )

 叙事主题具有贴近性每一个故事的表面之下 , 都隐藏着一个不被人

 轻易察觉的核心,这个核心就是主题 。

 大别山区军

 民在长期的革命战争过程中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

 伟大的大别山革命精神 , 这种革命精神就是大别山

 红色故事的主题 , 它包括了不屈不挠 、 斗争到底 、 团

 结一心 、 勇往直前等更具体的副主题 。

 这些主题在

 以往相对单一枯燥的宣传中以抽象的 、 官方化的形

 式出现 , 与和平年代普通百姓的实际生活有一定的

 距离 , 受众在接受过程中缺乏代入感 , 传播效果有

 所折扣 。

 新时代我们要继承大别山革命精神这一

 宝贵的精神财富,就要寻找它与当代共产党人 、 普

 通人的精神结合点 , 使红色故事的主题与时代具有

 贴近性 。作为一种精神传承 , 大别山红色文化是鼓舞人

 们的精神旗帜 , 人人都可以从中汲取精神营养 。

 战 争年代的革命者为了个人的解放和自由而奋斗 , 更

 是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谋福利 , 这正是共产党人自

 始至终不变的初心 , 也是红色文化存在和发展的合

 理性所在 。

 这种永恒的核心价值理念就是大别山

 红色故事与当代受众价值同构的契合点 , 习近平总

 书记提出的 “ 奋斗的人生才是幸福的人生 ” 正是对

 这一理念精炼 、 朴素的表达 。

 对于个体群众来说,

 红色文化与现实的契合点是自我奋斗 , 通过奋斗继

 承先烈遗愿 , 追求个体生命意义 , 完善人格塑造 ; 对

 于共产党员来说 , 红色精神在如今意味着 , 坚守初

 心 、 带领人民群众奋斗 、 全心全意为人民谋福利 。

 我们可以据此作为面向普通个体和党员讲述大别

 山红色故事的着眼点 , 把党和人民群众通过奋斗紧

 紧连在一起 。

 有了与现实价值的契合点 , 大别山红

 色文化中的艰苦奋斗 、 勇当先锋等革命精神内核才

 会超越外部灌输的口号属性 , 成为故事受众自发自

 觉的践行动力 。

 2019 年 4 月 , 安徽省六安市多个

 部门联合启动 《 红色血脉 — — 寻找革命烈士后人 》

 大型公益活动 。

 在这个活动中 , 我们不仅可以把辗

 转曲折的寻亲过程故事化 , 还可以挖掘革命烈士后

 人如何谨记前辈遗愿 , 在生活 、 工作中发扬优良家

 风 、 努力奋斗的平凡故事 , 让 “ 传承红色基因 ” 的口

 号具体化 , 让普通百姓看到践行大别山红色革命精

 神的榜样 。( 二 )

 叙事视角注重个体化故事吸引人的力量来自于人物命运展开后所

 形成的情节的跌宕起伏 。

 叙事者只需专心于人物

 命运的走向 、 情节的展开 , 追求故事的生动可信 、 娓

 娓道来 , 主题与精神自然会在此过程中显现 。

 当叙

 事者专注于人物的言行 、 选择 , 就给予了其命运的

 关怀 , 每一个处于自己命运中的读者都能对人物身

 上的精神产生共鸣和认同 。

 大别山革命者不屈不

 挠 、 执着坚守的精神是在革命者的生活言行 、 人生

 选择中体现出来的 , 当我们讲述他们的故事时就在

 传播革命精神 。

 也就是说 , 在大别山红色故事的叙

 事中 , “ 对于人格和命运的关切 ” , 应该优先于怎样

 说服对方接受革命精神⑸ 。因此 , 大别山红色故事应从微观的个人化的视

 角切入 , 以点写面 , 关注大时代之下个体人物的命

 运 , 在恢宏壮阔的历史语境下刻画个体人物细微的

 第 5 期 张虹:大别 I

 Li 红色文化故事化传播研究 91生活际遇 , 达到 “ 窥一叶而知秋 ” 的效果 , 使读者更

 好地理解宏大的红色历史图景 。

 一方面 , 把英雄的

 革命行动放在英雄个体的生命成长历程中 , 以个体

 在生命境况和生存境遇中的奋斗成长来表现红色

 精神 。

 这就要求我们深入寻访 , 挖掘大别山著名历

 史人物多层次的行动 , 塑造立体化的英雄人物 。

 另

 一方面 , 寻访大别山革命时代的亲历者 , 重视每一

 个普通的个体 , 通过他们的回忆 , 讲述个人的历史

 见闻 、 生活日常 , 不仅形成个体故事 , 也为更多的红

 色故事构建更加真实的场景 。

 比如金寨县南溪镇

 一个偏僻的山岗上埋没着近百座无名英雄冢 , 当地

 一位老人在此默默地做着守墓人 , 这位守墓老人和

 墓冢里的无名英雄都是故事的主角 。( 三 )

 叙事方法重视细节化细节是具体的 、 形象的 , 是使故事真实可信 、 生 动饱满的重要因素 。

 有了细节 , 红色故事可以克服

 一般化 、 概念化的毛病 , 传达更微妙的心理 , 更丰富

 的情绪 , 更深广的思想 。

 同时细节可以缩短作品与

 受众之间的距离 , 使受众更易产生代入感和认同

 感 。

 比如 《 金刚台上妇女排 》 描写在大雪封山中坚

 守战斗的妇女排: “ 妇女排的同志们已经到了生命

 的极限 , 都东倒西歪地躺着 , 任凭怎样摇晃和呼喊 ,

 她们只睁着眼睛不能答话 。

 ” ⑹这样的细节相比于

 口号 , 能更好地使 “ 艰苦奋斗 、 不屈不挠 ” 的红色精

 神深入人心 , 于无声处感染人 、 教育人 。

 但是故事

 易写 , 细节难为 。

 要想获得红色故事丰富的细节 ,

 需要深入细致的寻访 、 挖掘 , 多侧面打捞历史真相 ,

 尊重革命战争年代的每一位亲历者 , 让更多的人讲

 出自己的故事 , 在个性化的叙述中使更多历史细节

 得到记录和展现 , 进而通过红色故事的传播将亲历

 者的个人记忆转化为公共记忆 。( 四 )

 叙事篇幅讲究微型化人们生活节奏加快 , 移动化媒体迅速发展 , 碎

 片化成了受众接收信息的一种重要方式 。

 微观叙

 事的一个重要外在表现就是叙事内容的 “ 微型

 化 ” 。

 大别山红色故事在体量上应该做出明显的

 调整 , 缩短篇幅 、 凝练内容 、 加快节奏 , 以至于改变

 叙事切入点 、 叙事结构等 , 摒弃长篇大论 , 采用短小

 精悍的形式,使红色故事更容易进入受众选择范

 围,更易引发转发 、 分享等传播行为 。

 但就我们目

 前所见 , 适合新媒体社交平台传播的微型大别山红

 色故事极少 。

 以六安市广播电视台作品为例 ,2015

 年拍摄的 《 六安抗日风云 >.2016 年拍摄的 《 铁流千

 里 — — 中原突围:皮旅穿越大别山 》 都是三集电视

 纪录片 ,2019 年拍摄的 《 红色追寻 》 、 《 金刚台上妇

 女排 》 都是一集纪录片 , 以上每集时长都在 30 分

 钟左右 。

 如果这些优秀的红色作品在信息体量 、 叙

 事模式等方面更加微观化,会有更广泛的传播范

 围 , 产生更大的社会影响力 。二 、 大别山红色故事如何传播( 一 )

 从传播主体的角度 :

 政府推动红色故事

 的传播政府在大别山红色文化的传播中起主导作用 ,

 对大别山红色文化传播进行统筹规划 。

 政府协调

 各级教育 、 文化 、 旅游等部门积极联系和合作 , 广泛

 听取学术机构的建议 , 充分利用 “ 讲好中国故事 ”

 的时代大背景和新媒体的特点 , 制定新媒体时代科

 学可行 、 具有可持续性的大别山红色文化传播计

 划 , 积极吸引社会各方力量参与到大别山红色故事

 的传播实践中来 , 让更多人成为红色文化的传承

 者 、 传播者 。政府对大别山红色文化传播的督促和激励可

 以从精神和物质两个方面进行 。

 精神方面,政府可

 以对那些在传播过程中表现突出的组织和个人给

 予声誉上的奖励 , 让着力于大别山红色故事传播的

 主体收获心理上的满足 , 从而激发出更积...

篇四:大别山红色故事读后感

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心得体会两篇 2021 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心得体会 4 近日,《求是》杂志刊发总书记的重要文章《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文章强调,要将红色资源作为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的生动教材,讲好党的故事、革命故事、根据地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党史学习教育要将红色资源作为活的“教科书”,讲好红色故事,将红色基因渗入血液、浸入心扉,让当代青年干部接受精神洗礼,汲取精神能量,将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承下去。

 探寻红色景点,读懂“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革命故事,汲取战斗伟力。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依旧朝气蓬勃,饱受磨难而生生不息,靠的是革命加拼命的斗争精神。共产党人的斗争精神蕴藏在红色景点的一山一水里,蕴藏在历史遗址的一砖一瓦里。走进安徽六安金寨,追忆“红色往事”,马发贤、马永昌等人率领人民武装反抗压迫和剥削,建立金寨乡苏维埃政府,筑起红色碉堡;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以“狭路相逢勇者胜”的胆气“杀出一条血路”。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我们永远无法忘记革命烈士的牺牲精神,更要讲好革命故事,汲取英雄人物斗争精神。青年干部从红色故事中汲取斗争精神,做干事创业的“磨刀石”,用榜样的精神力量治疗“软骨病”,强化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的斗争意识,迅速成长为新时代的战士。

 瞻仰红色文物,读懂“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为民故事,厚植公仆意识。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红色“小物件”彰显了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幸福的“赤子心”。红色文物是百年党史的“亲历者”与“见证者”,向我们讲述着党与人民风雨同舟、血脉相连和生死与共的历史故事。充满温度的“半条被子”,诉说军民一家亲的鱼水情深;降温解暑的“四口水缸”彰显着党和人民血肉相连的深情厚谊,锈迹斑斑中的“淮海小车”印证了民心所向。百代兴盛依清正,千秋基业仗民心。将红色文物的“无声讲述”变为“有声财富”,讲好共产党人的为民故事,赓续人民情怀。从“扶贫之花”黄文秀到“当代愚公”毛相林,从“与死神角逐”的张西京到“燃灯校长”张桂梅,共产党人以百姓心为己心,以人民事业为己任,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在新时代的蓝图上书写为民答卷。

 学习红色人物,读懂“行己勤劝须自省”的廉政故事,传承优良作风。公款姓公,一分一毫都不能乱花;公权为民,一丝一毫都不能私用。以红色人物为榜样,讲好百年党史中的廉政故事,引导青年干部明纪以自守,怀德以自重,做“明白人”“老实人。毛泽东的“四不主义”沉淀铁骨铮铮的家风,焦裕禄的《干部“十不准”》彰显艰苦奋斗的作风,牛玉儒对亲人的“无情拒绝”弘扬公私分明的正气……讲好廉政故事,让红色人物的优良作风滋养青年干部向阳而生。清风凉自林谷出,廉洁源从自律来。青年干部要学习红色人物的清廉正气,保持优良作风,强化自省自律,用好“显微镜”观心察行,用好“放大镜”谨言慎行,用好“望远镜”审慎行事,在全社会营造风清气正的氛围。

 2021 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心得体会 5

 5 月 16 日出版的第 10 期《求是》杂志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的重要文章《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文章指出,我们要向革命先烈表示崇高的敬意,我们永远怀念他们、牢记他们,传承好他们的红色基因。

 党员干部要通过党史学习教育深刻认识到,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只有永葆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才能更好地传承红色基因,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

 在用好红色资源中汲取精神养分,展开初心使命“画轴”。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烈士陵园等是宝贵的红色资源。这些革命纪念场所,是党和国家的红色基因库,是红色故事的鲜活载体,是党性修养的生动教材。了解历史,才能看得远。党员干部要通过参观和瞻仰这些红色资源,汲取充足的精神养分,自觉思考并主动答好“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进一步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在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以共产党人永远不变的初心使命展开“画轴”,在干事创业中善作善成、一往无前。

 在传承红色基因中凝聚磅礴力量,紧握理想信念“画笔”。回首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惊天地、泣鬼神的奋斗史。我们要从宝贵的红色资源中,从党的辉煌成就、艰辛历程、历史经验、优良传统里,搞清楚我们党从哪里来、走过哪些路、要到哪里去的问题,想明白我们党从 50 多人发展到 9100 多万名党员的成功密钥,分析准百年党史中理想信念的精神图谱,领悟透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道理,从而在传承红色基因中凝聚坚定向前、务求必胜的磅礴力量。要始终坚定不移地听党话、跟党走,踏稳务实之路、深扎为民之根、笃行清廉之道,紧握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画笔”,在实心干事、科学作为中练就共产党人的钢筋铁骨。

 在守卫红色江山中勇于劈波斩浪,描绘民族复兴“画卷”。新中国的红色江山,是无数革命先烈前赴后继、舍生忘死,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党员干部必须守卫好、发展好这来之不易的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从红色基因中挖掘精神动能,汲取智慧力量,化作破解发展难题、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的勇气;要从红色基因中汲取思想道德营养,化作忠诚、实干、担当的雄厚底气。要自觉接过革命先辈的“接力棒”,将红色基因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扬帆起航,劈波斩浪,以昂扬姿态奋力开启新征程,描绘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美画卷。

篇五:大别山红色故事读后感

故事董存瑞演讲稿 演讲稿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是二年一班的 MMM,今天,我很荣幸能站在这个讲台上讲一讲我心目中的英雄。在革命历史长河中,有多少保卫祖国而牺牲生命的人。其中,我最敬佩的是——著名战斗英雄、模范共产党员董存瑞。一个用血肉之躯挺身而出炸碉堡的人,一个为革命胜利而付出生命的人,他的英雄事迹广为传颂,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那是在 1948 年 5 月,我军解放隆化城的战斗打响了。董存瑞所在 曾 连队担负攻击国民党守 泽 军防御重点隆化中学的 帖任务。敌人在隆化中学 远 的桥上修了一个伪装得 岭 十分巧妙的暗堡,当部 暗 队一路向前挺进,遇到 哨 暗堡时,敌人的子弹像 喻雨点一般射过来,战士 扑 们一个个纷纷倒下,在 蛇 这十分危机的时刻,董 射 存瑞挺身而出、自告奋 滞 勇去炸毁暗堡。董存瑞 辗说:“我是共产党员, 掌 请准许我去!”连长同 旅 意了,并深情地望着他 幼 说:“你一定要回来, 震 我们都等着你胜利归来 俏 。”董存瑞毅然抱起炸 担 药包,冲向暗堡,到了 文 桥下,董存瑞的腿已经 截 中弹出血,可他全然不 簇 顾,他发现这座桥无沟 跃 无楞,哪儿也没有安放 赁 炸药包的地方。这时嘹 辊 亮的主攻号角响起来了 油 ,惊天动地的喊杀声由 韶 远而近,威震敌胆。大 盐 批的后

 续部队像潮水般 侵 地涌了上来。敌人的子 原 弹像急雨一样,“哗哗 坟 ”地向冲锋部队射去。

 浪 董存瑞看见很多战士在 灸 敌人的枪下倒下去,他 存 为了不让更多战士牺牲 六 ,他的心中出现了一个 校 念头:为新中国而战。

 轨 于是,他毫不犹豫地站 兵 在桥中央,左手举起炸 涪 药包紧紧帖住桥下的暗 饭 堡壁,

  董存瑞巍然 绞 屹立,纹丝不动,仿佛 川 一尊雕像,右手猛地一 醇 拉导火索,导火索“哧 港 哧”地冒着火花和白烟 粒 !只听见他高声喊道:

 诞 “为了新中国,冲啊!

 命 ”。突然间,一声巨响 疫 ,地动山摇。敌人的桥 勤 型暗堡被炸得粉碎。董 誉 存瑞以自己的生命为部 赦 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 工 年仅 19 岁。一年仅 1 效9 岁的生命就这样离我 丽 们去了,为革命的胜利 席 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驭

 英雄董存瑞人生的最 震 后时刻是这样的精彩, 阳 好象是天空绽放的礼花 友 光彩夺目,好象是夜空 用 划过的流星万人瞩目。

 腹 为什么呢?是因为他把 按 自己的青春献给了中国 傍 的解放;是因为他把自 橡 己的青春寄托给了中国 蛋 的解放;是因为他把自 陨 己的青春融入到了中国 零 的解放。为了人民能够 犀 更好的活着年轻的董存 剁 瑞牺牲了,可他爱国、 扇 为国的精神却令人久久 娱 不能忘怀。董存瑞的英 鳃 名永远不朽,他舍身炸 签 碉堡的事迹传遍了中华 骂 大地。

  我们要珍惜 炉 现在美好的生活。没有 皂 先烈们的抛头颅、洒热 陨 血,就没有当今的小康 域 生活。所以,我们要珍 札 惜和感

 恩这来之不易的 娶 美好生活。忆起英雄, 搞 想起往昔,烈士们给我 羞 们留下了极其珍贵的精 凛 神财富,我们怎能不感 诣 慨满怀啊!昔日无数的 型 烈士用爱凝聚成一首首 田 颂歌,铸就了新时代新 削 生活。生活在二十一世 窒 纪的我,有什么理由不 志 好好珍惜这幸福日子呢 西 ?

  我们要树立奋发 由 进取、勇于拼搏的精神 云 。“千锤万凿出深山, 记 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 皂 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 宰 在人间”。是呀!董存 郭 瑞虽然牺牲了,但他的 稿 鲜血却换来了许许多多 算 人民的生命,死得其所 丽 。

  他那视死如归、 起 英勇奋战的革命精神与 以 无私无畏的品质和性格 舆 将永远激励着我们不断 坛 奋发进取、勇往直上。

 烛

 我们要有爱我国家 电 、报效祖国的理想。年 雪 仅 19 岁的董存瑞用对 仪 祖国的爱,他那种舍生 筏 忘死的精神,用生命为 起 后继部队开辟了前进的 伤 道路,董存瑞他为了新 映 中国不惜牺牲自己,为 墅 了祖国可以献身一切, 愤 为了人民的生自己可以 氟 视死如归,他这种革命 绅 精神体现了我们心中祖 优 国永远是第一。

  我 恳 觉得董存瑞他非常伟大 敞 ,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议 好好学习是我现在应该 塞 做的,我们要祖国在心 妖 中,为祖国学习;我们 接 要不怕困难,消灭学习 膏 中的每一个碉堡;我们 榔 要遵守纪律做个好学生 泣 。因为只有好好学习, 光 将来才能建设祖国,发 琅 展祖国,报效祖国!

 愿 悬 董存瑞的精神永远激励 科 着我们前进!

 

 谢谢大家 脐 。

 《红色经典故事演讲 僻 稿》简介:

  随着年 赔 龄的增长,我逐渐喜爱 员 上了阅读红色故事和革 沃命诗歌,从这里我了解 勋 了近代中国历经磨难的 营 风雨沧桑,感受 《红色 膜 经典故事演讲稿》正文 史 开始 >> 随着年龄的增 堰

 长,我逐渐喜爱上 棵 了阅读红色故事和革命 靛 诗歌,从这里我了解了 揽 近代中国历经磨难的风 谅 雨沧桑,感受了中国共 叭产党成长壮大的曲折历 沥 程,也明白了中国人民 渴 前赴后继英勇抗争的热 芝 血豪情。

  董存瑞、 拈 黄继光、刘胡兰、夏明 胁 翰,每个熟悉的名字都 腊 让我们难以忘怀,长征 嗓 、抗战、解放、改革, 税 每段历史都给我们留下 咀 了感人肺腑的故事。从 磨 红色经典中我读懂了万 爸 里长征的艰苦卓绝,读 缉 懂了林海雪原的孤胆雄 信 心,感悟了数风流人物 棱 还看今朝的激情豪迈, 清 也感悟了百万雄师过大 役 江的大气磅礴。长征路 议 上的严峻险阻,八年抗 屹 战的艰难困苦,白色恐 疆 怖下的千回百转,南征 颖 北战的荡气回肠,一篇 份 篇感人的故事,一首首 酬 雄壮的诗篇,是镌刻中 扫 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不朽 衣 丰碑,是见证中国人民 模 不屈不挠的历史画卷。

 肿

 走在新世纪的征途 妥 上,我们感慨万千,展 答 望祖国的明天,我们信 醚 心满怀。红旗飘飘,党 胞 旗猎猎,祖国欣欣向荣 鸵 ,经济蓬勃发展,人民 驭 安居乐业,国际地位空 眺 前提高,中国人民正满 离 怀喜悦和希望朝着现代 姆 化的宏伟目标迈进。高 磷 山仰首,大海扬波,大 琉 地溢满了新世纪的朝晖 蛋 。我们不能忘记历史, 罩 更要感谢历史的选择? 札 ?1921 年 7 月,浙 降 江嘉兴南湖的一艘红船 申 上传出巨人的呐喊,犹 雍 如春雷唤醒了沉睡已久 豫 的东方雄狮,拔开了数 柑 百年来笼罩于千万仁人 铀 志士心头的迷雾,亮出 峙 了共产主义的伟大旗帜 恤 ,点燃了神州大地上的 狙 星星革命之火。从此, 择 炎黄子孙们的理想有了 辕 归依,有了值得托付的 政 导航人——中国共产党 挖 。在共产党的领导下, 危 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 择 热血,用鲜血和生命换 宜 来了中国革命的胜利。

 梁 解放后的中国千疮百孔 驯 、百废待兴,共产党又 翌 带领我们走进建设社会 挣 主义的新时代,几代中 连 华儿女聚集在鲜红的旗 损 帜下,挥舞着银镰披荆 担 斩棘,奋发进取,为铺 兴 就强国之路,用实践的 太 巨笔描绘出一幅幅崭新 血 的画卷,一个充满生机 邑 活力的中国崛起在世界 展 的东方。九十年的光辉 匙 历程,走出了一条亘古 悲 不变的真理:中国共产 森 党是时代的中流砥柱, 阂 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还

 亚洲睡狮已经雄起, 舷 东方巨龙正在腾飞,忆 配 往昔峥嵘岁月,展未来 椅 任重道远。还是少先队 瞥 员的我们是党的接班人 瘪 ,稚嫩的双手要勇敢地 嘻 承担起历史重托,我们 挤 是跨越世

 纪的新一代, 咙 是 21 世纪的真正主人 斡 。革命的精神不能抛弃 才 ,它依然是我们在社会 运 主义建设中的制胜法宝 玛 ,我们要把自己的人生 缴 目标与祖国、时代的命 杯 运

  联系起来,树立 秒 远大理想,培养良好品 泊 德,发扬创新精神,掌 绝 握实践能力,勤奋学习 喳 ,立志成才,共同谱写 呀 新世纪社会主义事业建 徊 设的崭新篇章!

  随 顿 着空间的跨越,我们完 荫 成了时间的转换,来到 惜 那火热的年代。

  通 饮 过这次时空大转移的活 抖 动,我们了解的不仅是 伸 地理知识和历史故事, 布 更了解了中国的社会, 熬 中国人的灵魂、气质和 拯 精神。

  我们思考之 拒 后弄懂了:许多伟大的 职 事件是在什么样的条件 则 下发生的,为什么会发 羌 生,他们有什么意义。

 占

 我们将更加坚定走 酝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 驱 化建设之路的信念。

 砰

 我们将更加坚定为民 衣 族振兴、为中国人民造 匠 福的决心。

  我们将 鸽 更加勇敢,更加顽强, 雏 更加坚韧不拔的前行。

 憎

 我们感激前人,学习前 涛 人,也要无愧于前人。

 梨

 我们也将做出我们 哉 这一代人的贡献,为后 沛 人留下我们的脚印。

 瑟

 “红色之旅”主要历 守 经 12 个“重点红色旅 承 游区”,他们分别是:

 围 :沪浙红色旅游区,湘 功 赣闽红色旅游区,左右 拯

 江红色旅游区,黔北黔 甫 西红色旅游区,雪山草 直 地红色旅游区,陕甘宁 各 红色旅游区,东北红色 文 旅游区,鲁苏皖红色旅 胁游区,大别山红色旅游 盅 区,太行红色旅游区, 财 川陕渝红色旅游区,京 沟 津冀红色旅游区。

  皆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 支 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 慷 大事件。它对中国革命 仟 影响深远,意义重大。

 抢 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 热 人民的革命斗争就有了 嗽 新的领导核心;有了中 窑 国共产党,中国人民的 脂 革命斗争就有了科学的 弛 指导思想;有了中国共 絮产党,中华民族的解放 朝 运动就成为世界无产阶 镁 级社会主义革命运动的 阿 重要组成部分。让我们 蛀 走进韶山毛主席纪念馆 佳吧。韶山冲是毛泽东童 倪 年和少年生活的地方, 过 从小热爱劳动,关心别 衣 人,懂得关心天下,是 星 他成为中国革命伟大领 绊袖的品质基础。走进南 灯 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吧。

 院 没有人民的军队,便没 援 有人民的一切。南昌起 茵 义打响了中国人民武装 瞻反抗国民反动派的第一 诛 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 托 建立革命军队和领导革 片 命战争的开始。

  走 姻 进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吧 蘸 。井冈山是中国共产党 柱 在全国开辟的第一个农 狠 村革命根据地,它证明 倚 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消 是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匀 ,它告诉人们只要代表 蹭 人民的利益,革命的星 调 星之火是可以燎原的。

 恤

 走进福建上杭古田 龙 纪念馆吧。古田会议使 紧 党和军队进行了一次彻 脖 底的无产阶级思想武装 债 ,在党的建军史上树起 邪

 了光辉的里程碑。

  灸 举世闻名的红军长征, 择 是一部气壮山河的英雄 抉 史诗,中国革命史上的 衣 奇迹,世界军事史上的 罢 伟大壮举。它创造了无 置 与伦比的英雄业绩,谱 牺 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 爹 伟大革命诗篇。红军用 窟 热血和生命铸就的长征 汾 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 绸 和中华民族

  的根本 牟 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 而 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 诸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 勋 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 菇 、严守纪律、紧密团结 丧 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 槛 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 储 生死相依、患难与共、 湍 艰苦奋斗的精神。

  者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 性 民在经过了 28 年的顽 忌 强奋斗之后,终于推翻 医 了三座大山,建立了人 诺 民自己当家作主的国家 放 ——中华人民共和国。

 咳 新中国的第一声礼炮, 阉 使天安门迎来了新生, 捕 使中华大地迎来了新生 恐 。

  毛泽东主席在天 倚 安门城楼的正中主席台 瀑 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

 丝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 锌 民政府成立了!

  红 瞩 色之旅到这里全部结束 缎 了。这些革命纪念地, 笑 承载着深厚的革命历史 舶 ,纪录着光辉的革命事 怂 迹,弘扬着灿烂的革命 函 精神。

  历史的红色 芯 旅程结束了,未来的红 懈 色旅程却刚刚开始!未 夸 来的红色旅程就是:高 咯 举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 中 理论的伟大旗帜,坚持 透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袖 ,为建设中国特色社

 会 遭 主义而奋斗。

  历史 焰 的红色旅程是革命的先 蹿 辈们开创的,未来的红 蛀 色旅程是要靠我们新一 戍 代来开创的。我们就是 况 要肩负起时代赋予我们 喘 的责任,立志做有思想 犹 、有道德、有知识、有 港 体力的人,立志为人民 叔 做贡献,为祖国做贡献 炭 ,为人类做贡献 《红色 盘 经典故事演讲稿》正文 喻 开始>>

  随着年龄 竖 的增长,我逐渐喜爱上 算 了阅读红色故事和革命 枝 诗歌,从这里我了解了 侄 近代中国历经磨难的风 袄 雨沧桑,感受了中国共 早 产党成长壮大的曲折历 铺 程,也明白了中国人民 烂 前赴后继英勇抗争的热 帐 血豪情。

  董存瑞、 乳 黄继光、刘胡兰、夏明 奥 翰,每个熟悉的名字都 领 让我们难以忘怀,长征 犁 、抗战、解放、改革, 阐 每段历史都给我们留下 旬 了感人肺腑的故事。从 噎 红色经典中我读懂了万 陷 里长征的艰苦卓绝,读 坪 懂了林海雪原的孤胆雄 块 心,感悟了数风流人物 庭 还看今朝的激情豪迈, 倒 也感悟了百万雄师过大 驳 江的大气磅礴。长征路 渡 上的严峻险阻,八年抗 阵 战的艰难困苦,白色恐 需 怖下的千回百转,南征 溉 北战的荡气回肠,一篇 蔷 篇感人的故事,一首首 剖 雄壮的诗篇,是镌刻中 墟 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不朽 预 丰碑,是见证中国人民 咯 不屈不挠的历史画卷。

 买

 走在新世纪的征途 皂 上,我们感慨万千,展 胁 望祖国的明

 天,我们信 魂 心满怀。红旗飘飘,党 滦 旗猎猎,祖国欣欣向荣 杂 ,经济蓬勃发展,人民 增 安居乐业,国际地位空 彼 前提高,中国人民正满 匆 怀喜悦和希望朝着现代 迹 化的宏伟目标迈进。高 欠 山仰首,大海扬波,大 剪 地溢满了新世纪的朝晖 疤 。我们不能忘记历史, 乙 更要感谢历史的选择? 容 ?1921 年 7 月,浙 助 江嘉兴南湖的一艘红船 贮 上传出巨人的呐喊,犹 努 如春雷唤醒了沉睡已久 碎 的东方雄狮,拔开了数 分 百年来笼罩于千万仁人 唁 志士心头的迷雾,亮出 ...

篇六:大别山红色故事读后感

大别山红色教育基心得体会

 4 4 篇( ( 一) )

 参观大别山红色教育基心得体会一

 我怀着无比崇敬和激动的心情,来到大别山干部学院,参加“重温革命历程、坚定理想信念,学习十九大精神专题培训班”。踏上这片红色的土地,繁荣的城市已经没有了战争的痕迹,但大别山区人民“坚定信念、胸怀全局、团结奋斗、勇当先锋”的精神永存。

 短短六天的学习,通过聆听精彩的辅导报告,参观革命旧址,瞻仰将军故里等活动,让我体会到了革命斗争的艰苦和大别山精神的伟大。

 大别山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中心,亲历了民主主义革命的完整过程。大别山区是全国有名的将军县,先后走出了董心武、李先念等国家领导人和徐海东、许世友等 300 多位叱咤风云的开国将领。许世友将军一生忠党、忠于革命,三跪慈母的故事让人潸然泪下;郑维山将军的最后一封信让人感慨万千,顿生敬仰之情;箭下河乡口因那 300多名忠魂让人肃然起敬。大别山,是一本活的历史教科书,在那条件极其艰苦、环境极其恶劣的战争年代,大别山儿女以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掀起了一场场波澜壮阔的革命浪潮,谱写出一篇篇气壮山河的动人史诗,铸就了厚重而辉煌的大别山精神。

 通过学习革命历史,让我知道今天繁荣昌盛,和谐美好的生活是多么的来之不易。作为新时期的国家干部,我们应该学习大别山精神,在工作中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态度,克难攻坚、勇于开拓、善于创新;

 坚定理想信念,敢于行动;认真学习,勤于调研,拓宽工作思路,为地方经济发展建言献策,当好党的好参谋和好助手。

 参观大别山红色教育基心得体会二

 三月的大别山,已被春天的纤手装扮得俊俏而清新,一片片油菜地仿佛江南女子晾晒的方巾。油菜花的芳香弥漫在潢水河两岸,让人想到雅致、端庄。

 带着向往,带着崇敬,带着虔诚,大别山——我一步步走近了你。我向往,因为这里是“红军的故乡,将军的摇篮”;我崇敬,因为这里家家有红军,户户有烈士,岭岭埋忠骨;我虔诚,因为这里有用鲜血与生命铸就的“坚守信念,胸怀全局,团结奋斗,勇当先锋”的大别山精神。

 这是我们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

 一

 在新县鄂豫皖苏区首府烈士陵园,一堂别开生面的现场教学课正在展开。伴随着低沉的音乐和大别山干部学院老师的深情介绍,一件件烈士的遗物、一张张泛黄的照片,一个个鲜活的人物故事展现在我们眼前,潘忠汝、徐子清、舒传贤等烈士的光辉形象也在我们面前愈加清晰起来,仿佛又置身于那个血雨腥风、枪炮声声的战争年代,真切感受到 90 年前在这片热土上争取平等、反对压迫的英勇抗争和共产党人为理想奋斗的坚定信念。

 陵园里有一面纪念墙,上面密密麻麻镌刻着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十三万烈士英名。当年新县总人口只有 10 万人,参加红军牺牲的烈士

 就有5.5万人,留下姓名的却不到2万人,更多的人什么也没有留下,人们来此地只知他们共同的名字:革命烈士。

 在纪念墙前,大家被烈士的献身精神震撼了,那些牺牲的人们,他们来不及道别就匆匆过完一生,他们的生命是用什么铸成的?他们的灵魂是靠什么凝结的?在世界争取自身解放史上,有哪一个国家的人民像中国共产党人这样,为了践行和坚守自己的信仰,付出了如此巨大而惨烈的牺牲?

 二

 “红田”惨案旧址位于新县箭厂河乡李家河村,原为一块稻田。1927 年 12 月,黄麻起义受挫后,地主清乡团勾结国民党十二军教导师一个营侵犯箭厂河地区,疯狂镇压革命群众,先后在这块不到 30平方米的稻田里屠杀了程怀天等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 300 多人,制造了骇人听闻的惨案。共产党员程怀天不幸被捕后,押至新县箭厂河审讯。数九寒冬,敌人将其衣服剥光,施以严刑,威逼他交出党组织活动的经费,遭到严辞拒绝后,敌人竟将其捆绑在树上,砍去他的双手双脚,凌迟处死。程怀天壮烈牺牲,鲜血染红了整块稻田,当地群众崇敬地称之为“红田”。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为什么先烈们能够视死如归,义无反顾?因为他们是顶天立地的人,忠诚自己信仰的人。

 晚年的张学良曾经回忆,当年和红军作战失败后,他曾经同部下讨论为什么打不过共产党,他问自己的将领,谁能在缺衣少食、围追堵截中把这样的队伍带出来,而且依旧保持着高昂的士气和强悍的战

 斗力?红军为什么打不散,因为他们的信仰在,每一个兵,都信仰他们的主义。

 三

 “重走志仁小道”是大别山干部学院体验式教学的一部分。该小道位于新县连康山景区内的一条沟涧之中,是以新县第一位共产党员、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牺牲的首位县委书记——王志仁的名字命名的小路。途中林茂山幽、溪涧众多,小道蜿蜒曲折。当年王志仁就是通过这条秘密山路往返于新县县城,从事地下活动的。我们也身着红军服,重走红军路,体验当年红军所处的艰苦环境,感受红色政权的来之不易。

 王志仁走的这条路注定是艰辛的,但他在这条人迹罕至的小道上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希望之光。不管环境多么恶劣,他都没有停止前进的脚步,坚定的信念是他在黑暗中跋涉、在曲折中奋进的动力。

 这条普通的小道承载着超凡脱俗的故事,通向伟大的时代。1927年王志仁在领导黄麻起义时,喋血在麻城的南门楼上。2009 年,王志仁被评为河南省 60 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四

 26 日上午,春雨霏霏。我们的最后一课是参观许世友将军故居。

 许世友是我国倡导火化以来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被特许土葬的将军。

 许世友幼年丧父,从小跟母亲相依为命。参军以后,几十年戎马倥偬,为国尽忠,顾不上对母亲尽孝,他心存歉疚之情。母亲病危时,

 他因公务缠身,未能赶回去给老人送终,引为终生憾事。当时他发下誓愿:自己死后,一定来为母亲守坟。缘于这笔“感情债”,许世友才没有在领导干部实行火葬的《倡议书》上签名。1985 年 10 月 22日,将军与世长辞,经中央特批,其灵柩运回老家安葬,长眠于慈母身边。

 从农民的儿子成长为共和国的将军,从旧军队的军人成长为新军队的高级指挥员,这中间不仅有中华民族忠、勇、孝、悌、廉传统美德的滋养,更有他的英勇无畏。但仅有这些绝对不会实现他的人生蜕变,只有在中国共产党这个熔炉里,才能把他由铁变成钢,就如一颗种子,共产党就是孕育他的厚土。

 春雨过后,山间的空气愈加清新,太阳从云隙钻出来照在潢水河上,河面银光闪闪。微风拂面,山上间或有桃花盛开在红军鲜血浇灌过的土地上,这里曾发生过激烈的战斗,曾是枪林弹雨的战场,曾是中国革命的地方。

 “清风牵衣袖,一步一回头,山山岭岭唤我回,一石哟一草把我留……”在返程的路上,车上一直播放着《再见吧,大别山》这首歌,让我思绪万千,我感受到大别山精神丰富的内涵,看到新县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的勃发英姿,更目睹生命的新一轮萌发,以及共产党人从未离开的精神守护。

 参观大别山红色教育基心得体会三

 通过四天的大别山党性教育专题培训,总的来说感触很多,收获颇丰。在班仪式上,刘主任从统一思想、把握主题、严格纪律等方面

 对我们提出了殷切期望。学习期间,按照学校的要求和培训计划,我和大家一起积极参加了课堂教学、现场教学、体验式教学、访谈式教学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特别是穿红军服,走“志仁小道”、激情唱响红歌、红色故事会等等教学活动给我们大家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回忆,毫不夸张地说是:处处都能感受到精神的洗礼、和纯朴的民风;处处彰显红色文化持久传承的无限魅力。通过学习培训,我深

推荐访问:大别山红色故事读后感 大别山 读后感 红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