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桨声灯影里秦淮河读后感,菁选3篇【完整版】

时间:2023-03-16 08:05:24 来源:网友投稿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读后感1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记录了朱自清和俞*伯在夕阳已去、皎月方来的时候同游秦淮河的所见、所闻、所感。  文章开篇是写秦淮河的船,这些船带着古韵从悠远的历史长河中飘来。大船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桨声灯影里秦淮河读后感,菁选3篇【完整版】,供大家参考。

2023年桨声灯影里秦淮河读后感,菁选3篇【完整版】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读后感1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记录了朱自清和俞*伯在夕阳已去、皎月方来的时候同游秦淮河的所见、所闻、所感。

  文章开篇是写秦淮河的船,这些船带着古韵从悠远的历史长河中飘来。大船不失厚重大方之感,小船也不失情调,“淡蓝色的栏杆,空敞的舱,也足系人情思”。有了这些船,桨声灯影里的梦便从船驶过留下的涟漪中荡漾开去。

  游秦淮河像是在读一本史书,有过繁华,也有过荒凉;有过快乐,也有过心酸。起始时,灯影绰约,纸醉金迷,歌舞升*,有大富大贵之气。但历尽繁华之后,便是荒凉,没有密密的人家,“一眼望去,疏疏的林,淡淡的月,衬着蓝蓝的天,颇像荒江野渡光景”。在历尽繁华之后,又感受到无边的荒凉,使人心中涌起历史盛衰之感,于是诗人作诗,词人作词,便为我们留下不少名篇。

  富有诗情画意是文章的最大特色,秦淮河在作者笔下如诗如画如梦一般。作者的笔触是细致的,描绘秦淮河风光时,不求气势豪放,反而利用精巧展现美,具体细腻地描绘秦淮河的秀丽安逸,充分体现了作者细致的描写手法。船只、绿水、灯光、月光、大中桥、歌声……种种景物,作者抓住光、形、色、味,细细描绘,使得秦淮河在水、灯、月交相辉映。

  历史是秦淮河的养料,可以说历史成就了秦淮河,没有历史的秦淮河失去了一切意义。作者从现实走进历史回忆,从形态与神态两方面唤醒了秦淮河。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带着淡淡的忧伤和悠远的美流向远方。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读后感2

  “秦淮”亦“情怀”。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金陵古城的秦淮河,风韵不减,依旧吸引着无数游客观光抒怀。秦淮河邂逅朱自清,在这位先生笔下流下了六朝古都的沧海桑田……

  看,那是秦淮河的水。“秦淮河的水是碧阴阴的,看起来厚而不腻。”“厚而不腻”是水的特点,给人厚重的历史之感。再细看水面上,那小巧的柔波尽是“恬静”“委婉”。如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弯腰捧起一湾静谧,任由月色淋淋洒洒铺就一身。似秦淮河也多了一份柔情。这又“使我们一面有水阔天空之想,一面又憧憬着纸醉金迷之境了。”是啊,被这样的秦淮河怀抱着的朱自清,想象着一望无际的水天一色,也向往着灯光点点的画船,倒映在水面上的华美画面。在灯光照射下,水灿灿地发光,原来那就是“六朝金粉”的颜色,在这华丽色彩的渲染下,“那闪烁着的光芒,就是梦的眼睛了。”水活了,那死寂的水活了!游人世俗的双眼亦被洗涤地干干净净。那水在混沌的世界里,竟注入了一丝清辉。华灯映水,画舫凌波,那是梦,亦是眼。

  听,那是秦淮河的声。“在这薄霭和微漪里,听着那悠然的间歇的浆声,谁能不被引入他的美梦去呢?”在浆声的碎影下,看来这位先生早已陶醉于“美梦”。可是“只愁梦太多了,这些大小船儿如何载得起呀?”愁梦本无形,可在朱自清笔下,有形,有声,有量,就连小船儿都载不动了。为什么呀?因为有了“愁”。

  有过繁华,也有过荒凉;有过快乐,也有过心酸。起始时,灯影绰约,纸醉金迷,歌舞升*,有大富大贵之气。但历尽繁华之后,便是荒凉,不再熙熙攘攘,“一眼望去,疏疏的林,淡淡的月,衬着蓝蓝的天,颇像荒江野渡光景。”

  秦淮河畔,佳人颜,万种风情亦失色;而如今,六朝粉黛成尘土,秦淮亦不如故。“纸醉金迷”、“六朝金粉”的秦淮河,随着历史长河的流淌而逐渐失去了昔日风韵。

  但不惧,心有“情怀”,亦是“秦淮”。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读后感3

  六朝古都南京的秦淮河是著名的,这文章的题目中有声、光、色,更让人浮想联翩。

  朱自清先生和俞*伯先生于1923年夏夜同游秦淮河,并相约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为题各写一篇文章。

  1923年夏夜游秦淮,而*伯先生8月22日就完成了文章,可谓速度之快也。而自清先生写完文章是10月11日,可以说是千锤百炼了。

  我们以两篇文章的开头看看*伯先生的现实和自清先生的浪漫。

  *伯先生写道:“……在茶店吃了一盘干豆腐丝,两个烧饼之后,以歪歪的脚步踅上夫子庙前停泊着的画舫,就懒洋洋躺到藤椅上去了。好蒸腾的江南,傍晚也还是热的。‘快开船罢!’浆声响了。”写实,笔墨不多却能身临其境。

  再看看自清先生写的:“……我们雇了一只‘七板子’,在夕阳西下,皎月方来的时候,便下了船。于是桨声汩——汩,我们开始领略那晃荡着蔷薇色的历史的秦淮河的滋味了。”“夕阳西下”,“皎月方来”,“桨声汩汩”,“蔷薇色”。

  自清先生是超凡的.,他善于描绘、想象,巧于比喻、修饰。我们看,在他笔下,船的窗格是“柔腻”的,灯彩是有“精粗、艳晦”的差别的,水是“碧阴阴”的,夜是“薄薄”

推荐访问:秦淮河 灯影 读后感 桨声灯影里秦淮河读后感 菁选3篇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读后感1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读后感100字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读后感1000字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读后感1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