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工作法(范文推荐)

时间:2022-09-06 09:40:07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效工作法(范文推荐),供大家参考。

高效工作法(范文推荐)

 

  高效工作法

 失败的方式多种多样, 失败后又失败的原因只有一个:

 未能认真吸取经验教训。

  我们在读书学习的时候都会有这样的体会

 我们为了学会一个定理, 一条规律要做很多的题, 经常就是以题海战术来取胜。

 但是, 这种方法会让我们身心疲惫,而且题目是永远不会做完的。

 那么有什么好的方法能够解决呢? 其实很简单,当我们竭尽全力完成一件事情的时候,不要急着去做其他的事情,停下来想一想,在千辛万苦过程中,我们用了什么样的方法,通过什么样的途径最终达到了目的。

  无论做任何事情, 都要学会总结, 学会反思, 当你站在这想的那个瞬间, 你可能收获到意想不到的成果,你可能体会到事情的本质,你可能找到了一条捷径,你可能距离成功又近了一步。

  总结是进步的阶梯

  在我们工作和生活中,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和得失成败,是不断改进工作方法,保持强劲动力, 确保进步、 避免失败的有效措施和途径。

 以下这个故事也说明自省的重要性。

  从前, 在一个国家里, 有一位做了无数善事的善心者。

 国王非常尊敬他的善举, 便封他为圣者。

  有一天圣者过八十大寿,国王前来庆驾,特别带来一位画家,想借画家的笔,将这位圣者慈祥的容貌画下来, 做为世人的典范。

  在用完晚餐之后, 众多的佳宾都前来观赏这幅慈爱的画像。

 当画家将这幅画像拿出来的时候, 所有人都大吃一惊。

 因为画里的人根本没有慈善的面貌, 反而充满了暴戾、 粗野、 邪恶的气息。

  国王一看, 生气地要人把画家拖出去鞭打。

  这时, 圣者听到了惊呼声, 跑了出来, 当他看到这幅画像后, 就跪倒在地:

 “皇上! 这画里的人, 才是真实的我啊! ”

  国王惊诧的问:

 “为什么?”

  圣者道:

 “这就是我一生挣扎着, 不想去做的那个人啊! ”

  在这世上, 没有天生的圣者, 唯有能时时刻刻自我反省、 自我检视的人, 才能成为圣者。

  这个世界上, 也没有天生就成功的人。

 只有那些时时刻刻都能自我反省、 自我监视的人, 才能成为赢家。

  每个人在这一声中都不可避免地会碰到挫折, 失败。

 聪明人能够从失败中寻找教训, 总结经验, 所以他们才能够成功。

  把挫折变成财富

 许多成功的企业家, 不是没有遇到过挫折, 而是他们善于把挫折当成财富,善于从挫折中找到经验教训, 从而反危为安。

  华润总裁宁高宁由军事变革理论总结出“企业生存环境的十大转变” ,并根据变化随时进行战略调整。

  再举联想为例, 联想集团刚成立之初, 是由几个人凑了 20 多万建立的一个小公司。

 可就是这么点钱, 在开始做生意不久, 就被一个客户骗走了 10 多万,公司一下子陷入了困境。

 虽然后来大家齐心协力, 共同度过了困境, 可其中有一个副总却落下了心脏病的毛病, 到现在仍然受不得惊吓。

  这件事对联想的教训非常大, 柳传志进行了深深地反思。

 正是因为柳传志善于总结教训和经验, 后来的联想虽然又遇到过许多被骗的时候, 但在柳传志的带领下, 都一一化解掉了。

 正如柳传志在复旦大学作演讲时所说, 创业是一件好事情, 但必须要学会总结经验和教训, 不然总会遇到问题的。

  再举一个日本企业家的例子。

 稻盛和夫被日本经济界誉为“经营之圣” 。

 他

 所创办的京都陶瓷公司, 是日本最著名的高科技公司之一。

 该公司刚创办不久,就接到著名的松下电子的显像管零件U 型绝缘体的订单。

 这笔订单对于京都陶瓷公司的意义非同一般。

  但是,与松下做生意绝非易事,商界对松下电子公司甚至有这样的评价:“松下电子会把你尾巴上的毛拔光。

  对待京都陶瓷这样的新创办公司, 松下电子虽然看中其产品质量好, 给了他们供货的机会, 但在价钱上却一点都不含糊, 且年年都要求降价。

  对此, 京都陶瓷的一些人很灰心, 因为他们认为:

 我们已经尽力了, 再也没有潜力可挖。

 再这样做下去的话, 根本无利可图, 不如干脆放弃算了。

 但是, 稻盛和夫认为:

 松下出的难题, 确实很难解决, 但是, 屈服于难, 也许是给自己未足够挖潜找借口。

  于是, 经过再三摸索, 公司创立了一种名叫“变形虫经营” 的管理方式。

 其具体做法是将公司分为一个个的“变形虫” 小组, 作为最基层的独立核算单位,将降低成本的责任, 落实到每个人。

 即使是一个负责打包的老太太, 也都知道用于打包的绳子原价是多少, 明白浪费一根绳会造成多大的损失。

 这样一来, 公司的营运成本大大降低, 即便是在满足松下电子的苛刻条件下, 利润也甚为壮观。

  如果你有足够的毅力和信心, 你就能够对所有的问题都找到解决的办法。“人定胜天” 不只是一句豪言壮语, 还是对人类的无穷潜力的肯定。

 在一个时间观念浓厚, 效率优先的商业社会里, “铁棒磨成针” 的笨法子显然并不可用。

 我们不一定要走捷径, 但却必须找到那个最能体现效率的方法, 那就是必须学会总结。

  总结出规律才有价值

  许多公司每到年底时候, 总会进行各种各样的工作总结。

 这本来是一件好事情, 可也有许多公司, 或者许多个人, 在做总结时流于形式, 报喜不报忧, 好处尽量夸大, 缺陷则尽量掩盖, 完全抹杀了总结本身的含义。

 成功的经验自然需要总结, 但失败的教训也更需要总结。

 一个总是在同一个地方跌倒的人, 是很难成功的。

 眼睛总是盯着前方, 而不偶尔地回头看一下自己走过的路, 也很容易滑到失败的边缘。

  有位董事长一大早就到公司上班, 看到新来的清洁工正在打扫清洁, 就笑着对他说:

 “只要你好好的做, 总有一天, 你也能像我一样, 拥有一番事业的。

 ”

  清洁工也笑着回答董事长:

 “董事长! 您也要好好地妥善经营公司, 否则,有一天, 您也会像我一样, 成为清洁工的。

 ”

  这位董事长就是那种眼睛只盯着前方,而不懂回头看一下自己所走过的路的人。

 生活中, 不要因为你只是个普通职员就可以浑浑噩噩的过日子, 也不要因为你是董事长就可以不认真做事、 马马虎虎。

 有时候, 成功和失败之间的转换, 其实只是一件很快的事情。

  总结不一定非要形成于文字, 不一定非要让别人看到。

 像上文中提到的那位圣人那样, 时时刻刻的反思, 时时刻刻地警戒自己不要滑进失败的深渊, 你最终也能成为一个成功者。

  任何一个有成就的人, 他的成绩的取得都是遵循规律的结果。

 总结, 也就是对规律的总结。

 规律的探索是个不断总结和不断思考的过程。

  有一次, 孔子带着他的几个学生到吕梁游览观赏美妙的大自然景色。

 只见那吕梁的瀑布飞流而下, 在这里, 就连鼋( yuan)

 鱼、 鼍( tuo)

 鼈这一类水族动物都不敢游玩出没。

 然而, 孔子却突然发现一个汉子跳入水中畅游。

 孔子大吃一惊, 以为这个汉子有什么伤心事欲寻短见, 于是, 他立即叫自己的学生顺着水流赶去救那个人。

  不料, 那汉子在游了几百步远的地方却又露出了水面, 上得岸来, 披着头发唱着歌, 在堤岸边悠然地走着。

  孔子赶上前去, 诚恳地问他说:

 “我还以为你是个鬼呢, 仔细一看, 你实实

 在在是个人啊!

 请问, 游水有什么秘诀吗? ”

  那汉子爽快地一笑说:

 “没有, 我没有什么游水的秘诀, 我只不过是开始时出于本性, 成长过程中又按照天生的习性, 最终能达到一种境地是因为一切都顺应自然。

 我能顺着漩涡一直潜到水底, 又能随着漩涡的翻流而露出水面, 完全顺着水流的规律而不以自己的生死得失来左右自己的行为,这就是我游水游得好的道理。

 ”

  孔子又问道:

 “什么叫做开始出于本性, 成长中按照天生的习性, 而有所成就是顺应自然呢? ”

  那汉子回答说:

 “如果我生在丘陵, 我就去适应山地的生活环境, 这叫做出自本来的天性, 如果长在水边则去适应水边的生活环境, 这就是成长顺着生来的习性; 不是有意地去这样做却自然而然地这样做了, 这就叫顺应自然。

 ”

  孔子听了汉子的一番话, 若有所悟地点头而去。

  我相信这则故事给我们的启发大致是:

 聪明的人之所以有智慧, 就在于他能找到生活中的规律并掌握规律, 因此做什么事都会得心应手, 并且能达到出神入化的境地。

  日本“经营之神” 松下幸之助曾将企业简化为“下雨打伞” 。

 不错, 做任 何事, 都要以自然平和的心态, 顺着规律而行。

 学会总结的方法

  以下五点是我们在总结的时候, 要突出注意的问题:

  第一, 既要学会总结经验, 也要学会总结教训。

 经验是工作成功的启示, 教训是对失误的反思, 经验和教训都是宝贵财富。

 我们从事的任何一项工作, 肯定既有成功也有挫折, 成功时不可沾沾自喜、 忘乎所以, 受挫时也不能怨天尤人、一蹶不振。

 应坐下来认真思考, 既要把成功的启示总结出来, 用于指导今后的工作实践, 使工作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又要把失败的教训查找出来, 作为今后工

 作的警示, 以避免类似问题的发生。

 工作中经验丰富可以少走弯路少犯错误, 但也容易产生惯性思维, 导致经验主义。

  第二, 既要学会总结具体的, 也要学会总结抽象的。

 要从更高的层次、 更深的涵义去认识和理解总结工作的重要性, 既要抓好有形的、 具体的事物, 也要抓好无形的、 抽象的内容。

 既要总结工作的得失, 也要总结工作方法、 以及把握事物发展变化规律等方面的经验教训。

 惟有这样, 才能使物质变成精神、 使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 才能提高分析、 解决各项工作中遇到的现实问题的能力。

  第三, 既要学会分析, 也要学会综合。

 先分析、 后综合, 在分析的过程中不乏综合, 同时在综合过程中又不断分析, 这是认识事物也是总结经验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分析不是简简单单地分, 而是依据事物的性质和特点来分; 综合也不是随随便便地合, 而是按照事物的内在逻辑来合。

 在人们的实际思维活动中, 往往是分析中有综合, 综合中有分析, 分析的过程同时就是综合的过程。

 这是一个寻找事物内在联系、 探求客观规律的过程, 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 由复杂到简单、循环往复、 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是最难的一步, 也是最苦的一关, 过了这一关,你也就做到了善于总结。

  第四, 要实事求是, 特别是不能把成绩变成“注水猪肉” 。

 总结是事实成果的汇总归类和条理化, 要注意用事实和数字说话。

 既不能人为拔高, 注水膨胀,也不能把别人的成果拿来共享。

  第五, 不能回避问题。

 总结的目的是为了修正和提高, 在于应用。

 我们经常讲“成绩不讲跑不掉, 问题不讲不得了” 。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 要客观地查找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避免在意后的工作中犯同样的错误。

推荐访问:高效工作法 高效 推荐 工作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