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史观历史唯物主义考察问题的方法明确规定,它的研究对象是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以社会生活某一局部领域、某一个别方面为对象的各门具体社会科学不同,它着眼于从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唯物史观5篇,供大家参考。
唯物史观篇1
历史唯物主义考察问题的方法明确规定,它的研究对象是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以社会生活某一局部领域、某一个别方面为对象的各门具体社会科学不同,它着眼于从总体上、全局上研究社会的一般的结构和一般的发展规律。它的任务就是为各门具体的社会科学提供历史观和方法论的理论基础。
唯物史观篇2
【摘 要】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一生中的两个伟大发现之一。
它的发现、形成和确立经历了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
是在继承前人的优秀理论成果,概括总结革命斗争的经验,批判唯心史观,经过长期艰巨的科学研究完成的。
唯物史观的形成过程就是马克思不断揭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辩证运动规律的过程,也是马克思不断肃清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影响,走向历史唯物主义的过程。
文章通过马克思的早期著作,探讨了唯物史观的形成历程。
【关键词】马克思;唯物史观;创立
唯物史观篇3
1、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提出了实践的唯物主义,为唯物史观的创立奠定了坚实基础
实践的观点是唯物史观最基本的、首要的观点。
在《提纲》中,马克思确立了科学的实践观,正是基于此,马克思深刻揭示了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科学的说明了人的社会本质,正确地阐述了社会实践是历史发展的动力。
也正是在科学实践观的基础上,马克思正确地解决了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及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的关系,进而阐明了时间在认识论中的基础地位和决定性意义。
在《提纲》中,马克思揭露了一切旧唯物主义的缺陷,指出旧唯物主义既无法理解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更看不到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社会关系,所以旧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者一样,将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看作是精神的作用,而不是客观的社会实践,从而在看待历史的问题上是唯心的。
科学实践观的提出,为马克思全面创立和阐发新世界观,特别是新历史观找到了正确的立足点,因此,恩格斯将《提纲》称为“历史唯物主义的起源”。
2、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对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进行了全面的阐发
《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首先批判了费尔巴哈的唯心史观,指出费尔巴哈除了知道人们之间被理想化了的感情关系之外,根本不知道还有其他社会关系。
并强调指出,从事实践活动的人才是自己考察历史的出发点,人们为了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因此就需要衣、食、住及其它东西,因此物质生活本身是第一个历史活动,并由此阐明物质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接下来,马克思恩格斯揭示了分工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
他们指出,人类生产活动从一开始就存在着分工,分工不仅使生产力、社会状况和意识三者彼此之间的矛盾成为现实,而且导致了对人的强制行束缚。
并指出分工发展的不同阶段,也就是所有制的各种不同形式。
通过对分工范畴的考察,马克思恩格斯深刻地说明了生产活动与分工的相互关系,正是在社会分工的基础上,才形成了其他社会活动形式以及不同的所有制形式,并造成阶级对立。
正是在分工的基础上,马克思恩格斯揭示了生产力与交往形式之间的矛盾、运动及其一般的发展规律,并由此阐述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辨证运动规律:一方面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和状况,另一方面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又有着能动的反作用。
这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辩证法,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遵循的最基本的规律。
最后,马克思恩格斯揭示了市民社会作为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及其矛盾运动。
至此,形成了完整的关于社会形态的学说,唯物史观初步形式。
唯物史观篇4
方法与以前一切历史理论不同
历史唯物主义用以观察社会历史的方法与以前一切历史理论不同。它承认历史的主体是人,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但历史唯物主义所说的人不是处在某种幻想的与世隔绝和离群索居状态的抽象的人,而是处于可以通过经验观察到的发展过程中的现实的活生生的人。历史唯物主义指出:现实的人无非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人格化,他们所有的性质和活动始终取决于自己所处的物质生活条件。从那些使人们成为现 在这种样子的周围物质生活条件去观察人及其活动,能准确的站在现实历史的基础上描绘出人类发展的真实过程。
唯物史观篇5
历史观是人们对于社会历史的根本见解。对政党而言,历史观是政党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观的正确与否,事关国家的集体记忆、民族的精神积淀、文化的基因传承。在历史唯物主义诞生以前,人们总是从神的意志、卓越人物的思想或某种隐秘的理性,即从某种精神因素出发去解释历史事件,说明历史的发展。其结果不是曲解人类史,就是完全撇开人类史。资产阶级历史观用人的观点解释历史,比起中世纪用神的意志说明历史的神学观点是一个重大进步。但它所理解的人是一种抽象的人,即脱离历史发展条件和具体社会关系、孤立的站在自然面前的生物学上的人,或失去感性存在的玄虚的自我意识。从这种抽象的人出发,必然把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动力归结为人类的善良天性或者神秘的理性。这仍然是用非历史因素、人们想象和思考出来的东西去解释历史,因而不可能正确的认识历史及历史研究的对象。
推荐访问:唯物史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