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份月考(完整文档)

时间:2022-09-06 18:55:06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五月份月考(完整文档),供大家参考。

五月份月考(完整文档)

 

 2013-2014 学年度(下)

 高二语文月 考试题 出题人:

 毕成林 许景华 刘达

 时间:

 2014 年 5 月 28 日 一、 选择题(2 分×10=20 分)

 1. 下列词语中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 攫住(jué)

 发掘(jué)

  匀称(chèng)

 B. 荒诞(dàn)

 执笏(hù)

  丰腴(yú)

 C. 妩媚(mèi)

 洋溢(yì)

  骨髓(suí)

 D. 回溯(shuò)

  沐浴(mù)

 麻痹(pì)

 2. 下列词语中, 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油然而生

 叹为观止

 迥然不同 B . 更胜一筹

 无可置疑

 变幻不定 C.

 出神入化

 标新立异

 阴谋诡计 D . 相形见绌

 良秀不齐

 扑朔迷离 3 .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 .我和他同窗六年, 一直是相敬如宾. . . ., 从来没有因琐事争吵过 . . . . . . . ., 有许多天真浪漫的幼想 . . . .。

 B .这本书的质量太差了, 弄得我手足无措C. 我们这些十三四岁的男女同学, 正值豆蔻年华D. 怕听逆耳之言, 一听到正中要害的话立即火冒三丈4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他那和蔼可亲的笑脸, 循循善诱的教导, 时时浮现在我眼前。

  B. 能否认真听课, 是取得学习好成绩的重要条件。

  C. 从他的文章中, 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和鼓励。

  D. 平坦、 宽阔的草原上, 马儿在蓝天白云下尽情地奔跑。

  5. 下面不是比喻的一项是(

  )

 A. 你们是初升的太阳, 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B. 我们之间已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C. 他舒服得如六月喝了雪水。

 D. 水生笑了一下, 女人看出他笑得不像平常。

 6 . 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祖国啊!

 我亲爱的祖国!

 B. 今天去呢? 还是明天去呢? 我实在拿不定主意。

 C. 基础知识究竟扎实不扎实? 对今后的继续深造有重要影响。

  D. 他问老人的儿子是干什么的, 住在哪里。

 7 . 下列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暴秦之欲无厌

 厌:

 满足

  B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与:

 参加

 C 率赂秦耶

 率:

 全、 都

  D 胜负之数, 存亡之理

  数:

 命运 8 . 下列句中没有使动用法的语句是(

  )

 A. 李牧连却之 B. 于是废先王之道, 焚百家之言, 以愚黔首

 C. 序八州而朝同列

 D.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9 . 下列各句中的划线词古今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苟以天下之大, 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B. 与战胜而得者, 其实百倍

 C. 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可谓智力孤危

 D. 至于颠覆, 理固宜然

 10. 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合从缔交, 相与为一

 B. 天下云集响应, 赢粮而景从 C. 蒙故业, 因遗策

 D. 百有余年二. 判断和填空

 二、 判断和填空(20 分) (一)

 判断(1 分×5 =5 分)

 1 .《史记》 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

 鲁迅评价它为“史家之绝唱, 无韵之《离骚》”。(

  )

  2 . 王安石写了游记《游褒禅山》, 唐宋八大家不包括他。

  (

  )

 3 . 屈原是我国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的奠基人, 世界“四大文化名人” 之一。他用楚辞的形式写了我国的第一首长篇政治抒情诗《离骚》

 (

  )

 4 . 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杰出的戏剧家和诗人。

 《罗密欧也朱丽叶》《威尼斯商人》《李尔王》 都是他的作品。

  (

  )

 5 . 人物、 情节和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

 小说中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

  )

 (二)

 填空(1 分×5 =5 分)

 1 . 君不见青海头,

  。

 2 . 同是天涯沦落人,

  。

 3 .

  , 使我不得开心颜。

 4 . 《过秦论》 的中心论点是

 。

 5 . 苏 老 泉 ,二十七。

 始发奋, 读书籍。

 苏洵,字明允,号老泉, 眉州眉山人。北宋文学家, 与其子

  、 苏辙合称“

  ”, 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

 三、 阅读理解(8 分)

 (一)

 “……这小东西也真不成东西!

 关在牢里还要劝牢头造反。

 ”

 “啊呀, 那还了得。

 ” 坐在后排一个二十多岁的人, 很现出气愤模样。

 “你要晓得红眼睛阿义是去盘盘底细的, 他却和他攀谈了。

 他说:

 这大清的天下是我们大家的。

 你想:

 这是人话么? 红眼睛原知道他家里只有一个老娘, 可是没有料到他竟会这么穷, 榨不出一点油水, 已经气破肚皮了。

 他还要老虎头上搔痒, 便给他两个嘴巴!

 ”

 “义哥是一手好拳棒, 这两下, 一定够他受用了。

 ” 壁角的驼背忽然高兴起来。

 “他这贱骨头打不怕, 还要说可怜可怜哩。

 ”

 花白胡子的人说, “打了这种东西, 有什么可怜呢? ”

 康大叔显出看他不上的样子, 冷笑着说:

 “你没有听清我的话; 看他神气,是说阿义可怜哩!

 ”

 听着的人的眼光, 忽然有些板滞; 话也停顿了。

 …… “阿义可怜——疯话, 简直发了疯了。

 ” 花白胡子恍然大悟似的说。

 “发了疯了。

 ” 二十多岁的人也恍然大悟的说。

 店里的坐客, 便又出现活气, 谈笑起来。

 4. 指出画线句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这段对话描写, 个性化强, 请概括下列人物的个性特征和对革命者的态度。

 康大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驼背五少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花白胡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十多岁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文中通过人物的对话, 侧面描写了革命者夏瑜, 从这些叙述描写我们可以看出夏瑜出身________, 是一个 ________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

 (二)

 阅读下面的文章, 回答第 1-5 题。(10 分)

 汤姆的午餐 在加利福尼亚州某高中有一个班, 学生顽劣异常。

  刚从大学毕业的露茜主动请缨, 担任这个班的班主任

 校长问她:

 "你

 知道你正在要求的是什么吗? 迄今为止, 还没有一位老师能够管得住这个班的学生呢!

 "露茜注视着校长, 坚定地说:

 "如果您同意的话, 我愿意接受这个挑战。

 "

 第二天早上, 露茜就站在了这个班的学生面前。

 她说:

 "淘气包们, 从今天起我就是你们的班主任了。

 我知道, 想让你们每个人都很优秀, 仅靠我一个人的力量是办不到的, 我必须依靠你们的帮助!

 "

 坐在最后一排的是一个又高又壮的男孩, 同学们都叫他"大个子汤姆"。他听露茜老师说到这里, 就低声对他的同桌说:

 "嘻嘻, 我不需要别人的帮助, 就能把小个子汤米揍扁。

 "

 露茜老师笑了笑, 说:

 "不过, 我将允许你们自己制定班规, 并将你们的创意写在黑板上。

 "学生们很兴奋, 不一会儿, 就在黑板上列出了 10 条班规。

 然后, 露茜老师就"若违反这些班规该如何处治"向学生们征询意见。汤姆站起来说:

 "如果谁违反了班规, 他就应该脱掉衣服, 让您在他的后背上打 10 木板!

 "早已习惯了恶作剧的学生们自然是一呼百应。

  在接下来的两三天里, 一切都很平静。

 但是到了第四天中午, 汤姆却在教室里暴怒了 , 原因是他的午餐竟然被人偷吃了!

 此事涉嫌"偷窃", 露茜老师立刻就此事展开了调查。

 事情很快便水落石出:

 是小个子汤米偷吃了。

 汤米也承认确实是他拿走了汤姆的午餐。

 于是, 露茜老师就问他:

 "你知道你会受到什么样的惩罚吗? "汤米眼含泪花, 点了点头。

  汤米这几天穿的是一件厚厚的外衣, 他向露茜老师乞求说:

 "我有错,我愿意接受惩罚, 但是, 请不要让我脱掉外套。

 "还没等露茜老师开口, 汤姆就气势汹汹地命令道:

 "你必须脱掉你的外套!

 "没办法, 小家伙开始动手解他身上穿的那件旧外套的扣子。

 当他脱下外套的时候, 露茜老师看见他没有穿衬衫。

 更糟糕的是, 她看见那件外套里面隐藏的竟然是一个极其虚弱和干瘦的躯体。

  露茜老师问汤米为什么不穿件衬衫。

 小个子汤米回答:

 "我爸爸死了,我们家非常穷。

 我只有一件衬衫, 可妈妈今天把它洗了。

 "

 露茜老师站在讲台上, 看着这个脊骨和肋骨都从皮肤底下凸出来的后背, 她实在不忍心将那根硬硬的木板打在这样一个后背上。

 但是, 她知道她必须执行对他的惩罚, 否则, 孩子们今后将不会再去遵守那些班规。

 因此, 她狠了狠心, 扬起了手中的木板。

  就在这时, 原本气急败坏的汤姆再次从座位上站了起来, 他问老师:

 "班规里有没有说别人不能替犯错者挨打? "露茜老师想了一想, 说:

 "没有。

  汤姆说:

 "那好, 我愿意替汤米接受惩罚。

 "说着, 他脱掉了 外衣, 冲老师弯下腰来。

 "你有没有搞错? 他吃了 你的午餐啊!

 ""嗯, 我知道, 可他实在太弱小了……"大个子汤姆轻声说。

  露茜老师心里百味杂陈, 但她还是打在了 那个结实的后背上。

 一下,二下……教室里寂静得只能听到木板发出的"叭、 叭"声。

 尽管露茜老师竭力控制着自己打下去的力气, 但打到第五下的时候, 那根旧木板突然从中间断成两截。

  露茜老师再也忍不住了, 把脸埋进她的手掌心里哭了 。

 哭着哭着, 她听到教室里一阵骚乱, 抬起头, 她发现所有学生都在用手抹眼泪, 而且她的面前竟然多了几个脱掉了上衣的后背!

  "你们都是好样的!

 "露茜老师显然被眼前的一幕感动了, "从今天这件事上我发现, 我们班的每一个同学都是优秀的, 我们的班级也很快会进入优秀之列!

 "全班同学都含着热泪鼓起掌来。

 1.(2 分)

 请用一句话概述小说的高潮部分。

 2.(2 分)

 读划线句子"露茜老师心里百味杂陈", 结合上下文, 揣摩露西老师此刻心里想到了什么?

 3.(2 分)

 读划线句子"教室里寂静得只能听到木板发出的"叭、 叭"声", 说说这是什么描写方式? 有什么作用?

 4.(2 分)

 你认为小说的主人公是谁? 并简述其性格特征。

 5.(2 分)

 露西老师说"我们的班级也很快会进入优秀之列", 她的自信来自哪里?

 (三)

 文言文阅读(共 12 分)

 六国破灭, 非兵不利, 战不善, 弊在赂秦。

 赂秦而力亏, 破灭之道也。或曰:

 “六国互丧, 率赂秦耶? ” 曰:

 “不赂者以赂者丧, 盖失强援, 不能独完。

 故曰, 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 小则获邑, 大则得城。

 较秦之年得, 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诸侯之所亡, 与战败而亡者, 其实亦百倍。

 则秦之所大欲, 诸侯之所大患, 固不在战矣。

 思厥先祖父, 暴霜露, 斩荆棘, 以有尺寸之地。

 子孙视之不甚惜, 举以予人, 如弃草芥。

 今日割五城, 明日割十城, 然后得一夕安寝, 起视四境, 而秦兵又至矣。

 然则诸侯之地有取胜, 暴秦之欲无厌, 奉之弥繁, 侵之愈急, 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至于颠覆, 理固宜然。

 古人云:“以地事秦, 犹抱薪救火, 薪不尽, 火不灭。” 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 终继五国迁灭, 何哉? 与赢而不助五国也。

 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

 燕、 赵之君, 始有远略, 能守其土, 义不赂秦。

 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 斯用兵之效也。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赵尝五战于秦, 二败而三胜。

 后秦击赵者再, 李牧连却之; 洎牧以谗诛, 邯郸为郡, 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且燕、 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可谓智力孤危, 战败而亡, 诚不得已。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齐人勿附于秦, 刺客不行, 良将锋在, 则胜负之数, 存亡之理, 当与秦相较, 或未易量。

 呜呼!

 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 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并力西向, 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悲夫!

 有如此之势, 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日削月割, 以趋于亡。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 其势弱于秦, 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苟以天下之大, 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是又在六国下矣。

 1、 此段文字选自苏洵写的《六国论》 一文, 该文的中心论点是:

 (1 分)

 2、 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2 分) A 盖失强援, 不能独完.(完美)

 B 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分清, 分出)

 C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招致)

 D 后秦击赵者再/再:

 两次

  3. 翻译下列句子 (1 )六国破灭, 非兵不利, 战不善, 弊在赂秦。

 (2 分)

  (2)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2 分)

 4. 结合文段指出“刺客. .不行, 良将. .犹在” 中加点的词语所指人物

 “刺客” 指

  “良将” 指

 5.从上文看, 作者强调“暴霜露, 斩荆棘, 以有尺寸之地。” 是为说明 (

  )

 (2 分) A.先辈创业艰难, 后辈本来应该十分珍惜来之不易的国土。

 B. 先辈创业艰难, 才使国土逐渐扩大。

 C. 先辈创业艰难, 后辈守业更加不易。

 D. 先辈创业艰难, 建功立业实属不易。

 6.下列各项对文章的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 A 文章开门见山地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

 接着从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是六国中赂秦的,“赂秦而力亏”;二是六国中不赂秦的,“不赂者以赂者丧”。

 B 第二段论述了六国最大的祸害不在战争而在赂秦。

 段末引用古人的话,阐明赂秦犹抱薪救火, 形象地说明了赂秦的害处。...

推荐访问:五月份月考 月考 完整 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