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制度

时间:2022-09-08 10:15:06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制度,供大家参考。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制度

 

  项目部安全风险分级 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制度 项目部安全风险分级 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制度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实现绿色安全生产的管理目标,依据国家安全生产方针及 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上级公司规定,结合我项目部实际, 全面体现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思想,实现对风险的超前预控,持续排查和消除安全隐患,特制订本制度。

 第二条 安全隐患与安全风险的区别,本制度所称安全隐患,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的可能导致不安全事件或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就会导致事故的发生;而安全风险是指某一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可能造成的损失的组合,它是通过评估手段进行分级管控,使生产经营活动中风险降低到能容忍程度。

 第三条 各分包单位要把 安全 隐患排查治理和风险预控作为安全生产基础工作常抓不懈,建立健全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和风险预控、建档监控等制度,逐级建立并落实从主要负责人到每位员工的隐患排查治理、风险预控和监控责任制。

 第四条 实施安全隐患和风险预控分级管理,定期排查、治理。对安全隐患和风险要分类定级,制定措施,落实责任,落实到人,限时整改或预控,使隐患整改和风险预控做到“责任、措施、资金、时间、预案”五落实。

 第五条 实施安全隐患和风险预控闭环管理,建立完善的隐患排查治理和风险预控工作机制,落实隐患排查、建档、评估、整改、验收闭环管理,对重大安全隐患实行挂牌督办、跟踪治理、逐项销项制度;落实危险源辩识、风险评估、分级、分责、监控、预警、预报制度。

 第六条

 对于新开工工程、新工艺、新设备、新设施的投入或生产安全环境有变化时,未进行风险评估和隐患排查或未对风险、隐患采取有效管控措施的不得 冒险作业和施工。

 第七条 安全隐患治理应坚持“及时有效、先急后缓、先重点后一般、先安全后生产”的原则,风险预控应做到使安全风险降低到能容忍程度的

  原则,做到不安全不生产,安全风险不掌握不生产。

 第二章

 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与风险预控职责 第八条第二章

 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与风险预控职责 第八条

 项目部及各所属分包单位是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和风险预控管理的责任主体。

 第九条

 项目经理是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整改和风险预控管理的第一责任人;生产副经理,对分管范围内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和风险预控管理过程负领导责任;项目总工程师负责对排查出的安全隐患进行评审,确定安全隐患级别,并对分管范围内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以及风险预控管理负技术领导责任;安全员对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和风险预控管理负监督管理责任。

 第十条

 项目名业务口对分管业务范围内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以及风险预控管理负管控责任;安全员对安全隐患治理以及风险预控管理负监督、巡查、归档责任。

 第十一条

 各分包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和风险预控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安全员对安全隐患的排查治理、复查及风险管控负监督检查责任;分管负责人(工长、班组长)对分管范围内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和风险预控管理负领导责任,负责组织制定分管范围内安全隐患整改方案和安全技术措施,是分管范围内高级风险的管理责任人;项目、分包单位总工程师对排查出的安全隐患和辨识出的风险负责组织评审分级,确定治理措施,并将评审结果落实到各责任人;安全员对分管业务范围内的安全隐患排查和风险辨识及其治理负监督管理责任;对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以及风险预控管理负有监督、归档、分析和上报的责任;分包单位负责人,对班组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以及风险预控管理负全面责任;分包单位技术负责人,对本分包单位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负技术管理责任,负责制定整改的安全技术措施,指导安全技术措施的实施;班组长,对本班组生产作业场所存在的安全隐患的排查治理及风险预控负直接责任;职工个人对本岗位作业场所存在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及风险预控负直接责任。

 第十一条

 项目部,各分包单位应保证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及风险预控所需的资金,安全费用应优先用于安全隐患的治理与风险的控制。

 第十二条

 分包单位将生产经营项目、场所、设备,应承租单位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并在协议中明确各方对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和风险预控的管理职责。项目部对承包、承租单位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和风险预控

  负有统一协调和监督管理的职责。

 第三章 隐患排查治理 第一节 隐患分级分类 第十三条第三章 隐患排查治理 第一节 隐患分级分类 第十三条

 根据安全隐患危害程度和整改难度大小,安全隐患分为一般安全隐患和重大安全隐患。

 一般安全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

 重大安全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工,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项目部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

 第十四条

 对查出的安全隐患要及时梳理出一般安全隐患和重大安全隐患,落实隐患治理责任人。按照安全隐患的严重程度分为重大安全隐患和一般安全隐患,按照解决的难易程度分为 A、B、C、D 四个等级。

 A 级:难度很大,项目部解决不了,须由公司或属地政府主管部门协调解决的安全隐患。

 B 级:难度较大,项目部解决不了,须由公司协调解决的安全隐患。

 C 级:难度大,分包单位解决不了,须由项目部解决的安全隐患。

 D 级:班组、项目部安全部门能够自行解决的安全隐患。

 第十五条

 对安全隐患应及时梳理分类,汇总分析。从生产(管理)部门和专业角度对安全隐患进行分类。施工安全隐患分类:管理、临边、洞口、机电、脚手架、消防、作业平台,其它安全隐患分类由各分包单位确定。

 第二节 安全隐患的排查治理办法 第十六条第二节 安全隐患的排查治理办法 第十六条

 安全隐患排查分四级:分包单位、班组、职能科室、项目部。

  事故隐患排查流程图

 事故隐患治理流程图

 第十七条 各分包单位应结合实际和专业特点,从人、机、环、管四方编制隐患排查表,避免隐患排查治事理过程中的人为失误。

 第十八条

 项目部每月排查二次安全隐患;项目部各业务口每周排查一次安全隐患并检查治理情况;分包单位每日排查不少于二次安全隐患并班组排查 职能科室项目部技术评审定级 项目经理确认ABC 级事故隐患上报公司项目部排查 项目职能部门排查 公司安全、行保部排查 事故隐患档案 一般事故隐患中的 C、D 级 一般事故隐患中的 B 级 一般事故隐患中的 A 级 重大事故隐患 项目部制定整改计划和方案 项目部组织验收,合格与不合格 治理目标和任务,采取的方法与措施 销档 进行整改落实 治理的时限和要求,应急预案 隐患整改复查

  将排查治理情况报项目部安全部门备查。

 第十九条

 对严重违章行为、习惯性违章现象和重复发生的隐患作为安全隐患一并排查治理。

 第二十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在任何时间发现安全隐患,均有权有责任有义务向项目部安全部门汇报。

 第二十一条

 分包单位对每周、日排查出的安全隐患必须坚持“谁主管、谁治理,谁验收、谁负责”原则,确定责任人、隐患等级、治理措施,进行登记,上报项目部安全部门。

 第二十二条

 班组排查出的安全隐患必须当班整改消除,并做好记录。当班确实解决不了的安全隐患应及时向项目部安安全部门汇报,并制定具体措施,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才能组织生产。

 第二十三条

 一般安全隐患中的 C 级和 D 级由本单位按照“五落实”即:落实整改目标、落实整改措施、落实整改时限、落实整改责任、落实整改资金,的要求制定整改计划和方案,责成立即整改或限期整改,并下达整改通知书。对限期整改的隐患,及时建档编号,由整改责任人负责监督检查和整改验收,验收合格后报本项目部主要负责人审核签字、销项,安全员对 C、D 级安全隐患的整改验收情况进行定期和不定期检查。

 第二十四条

 项目部各专业部室要经常了解各分包单位施工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并督促整改。对安全隐患项目部按相关要求实行挂牌跟踪管理,由专人监督落实。A 级隐患上报公司,按公司要求整改;B 级隐患由公司分管副总经理、总工程师负责落实,明确整改负责人,各分包单位根据主管部室处理意见制定初步整改方案和措施报相关部室,由相关部室组织审批确定后按照“五落实” 即:落实整改目标、落实整改措施、落实整改时限、落实整改责任、落实整改资金的要求进行整改,由项目部首先对整改情况组织验收,合格后报请公司相关部室组织验收。对隐患进行闭环、销项,安全部对 B 级隐患排查治理及整改验收情况组织检查;C级隐患由项目经理负责落实,由项目部明确各职能部门整改负责人;D 级隐患由各分包单位负责整改落实。

 第二十五条

 项目部及各分包单位要把安全隐患的排查治理工作纳入施工管理责任范围,并根据安全隐患治理要求,由各分包负责人负责有关隐患治理措施及落实工作。

 第二十六条

 重大安全隐患的整改,由公司相关部门组织项目部相关负责人制定并实施安全隐患治理方案。重大安全隐患治理方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治理的目标和任务; (二)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三)经费和物资的落实; (四)负责治理的部门和人员; (五)治理的时限和要求; (六)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

 第二十七条

 对重大安全隐患由公司实行挂牌督办,项目部负责具体牵头落实,重大安全隐患整改结束后,由相关专业部室组织验收、销项。公司安全部对安全隐患的排查治理工作进行监察、复查。

 第二十八条

 重大安全隐患治理结束后,项目部与各分包单位应对治理情况进行评估,编写评估报告,并将评估报告送报公司相关部门及安全部。

 第二十九条

 对于因自然灾害可能导致事故灾难的隐患,应及时排查治理,采取可靠的预防措施,制定应急预案。在接到有关自然灾害预报时,应及时发出预警通知;发生自然灾害可能危及人员安全的情况时,项目部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并及时向公司相关部室报告。

 第三十条

 在安全隐患治理过程中,应采取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防止事故发生。安全隐患排除前或者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应当从危险区域内撤出作业人员,并疏散可能危及的其他人员,设置警戒标志,暂时停工或者停止使用;对暂时难以停工或者停止使用的相关施工生产、设施、设备,应制定并落实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防止事故发生。

 第五章

 信息报告 第三十一条第五章

 信息报告 第三十一条

 对排查出的重大安全隐患,各相关业务口及分包单位应当及时向项目部安全部门报告。

 重大安全隐患报告内容应包括:

 (一)隐患的现状及其产生原因; (二)隐患的危害程度和整改难易程度分析; (三)隐患的治理初步方案。

 第三十二条

 各分包单位及项目部各业务口排查出的重大安全隐患和一般安全隐患中的 A、B、C 级安全隐患,汇总后于当日报项目部安全部门;各分包单位及专业分包单位,排查出的重大安全隐患和一般安全隐患中的 A、B、C 级安全隐患应及时向项目部安全部门汇总;各分包单位及专业分包单位上报的安全隐患 A、B 级隐患及排查出的 A、B 级隐患和重大安全隐患,于当日项目部安全领导小组长。安全隐患在未整改完成前必

  须每日上报,直至安全隐患整改完成。

 第三十三条

 每周、每月、每季对本单位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分别于第二日前报项目部,由项目部安全部门汇总分析并分别于第二日统计分析送报项目部主要负责人签字。

 第三十四条

 项目部成立安全隐患检查评审组,每月负责对各分包单位上报的重大安全隐患和 A 级、B 级隐患进行最终评审定级。对列入 A 级安全隐患须由公司协调解决的,由公司以正式文件向项目部提交隐患整改书面通知书。

 风险预控管理 各分包单位应建立健全安全风险预控管理制度,从“人、机、环、管”四个方面全面辨识本单位施工生产作业活动中的各种危险源,明确危险源可能产生的风险及其后果,对危险源进行分级、分类、监测、预警、控制,预防事故的发生。

 一、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 各分包单位应组织员工对危险源进行全面、全员、全过程的辨识和风险评估,并确保:

 1、危险源辨识前要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 2、辨识范围覆盖所有施工活动及区域; 3、风险评估采用 LEC 评价法,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 值),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 值), 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C 值), 确定 D 值即危险程度,D 值大于 160 为高级风险,责任人为分生管施工生产领导, D值在 70~160 之间为中级风险,责任人为职能部门负责人,D 值小于 70为低级风险,责任人分包单位负责人。

 4、每季项目部、分包单位根据下季度生产计划安排从“人、机、环、管”四个方面进行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制定风险预控措施,项目部编制风险预控手册,分包单位编制风险预控明细清单,各岗位工种编制风险预控卡,职能业务口管控风险预控手册,各岗位工种持风险预控卡上岗。

 5、每月职能科室对分管分部、分项工程重新进行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分包单位重新对作业场所进行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并更新风险预控明细清单。

 6、各生产班组每班召开班前讲话(教育)会,组织员工进行班前、作业前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对风险采取措施予于消除,对大的风险及时汇报

  7、凡是有新设计、新工艺、新环境、新设备、新设施时,必须要进行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

 8、项目部各分包单位应组织相关专业,班组长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对风险预...

推荐访问: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制度 排查 分级 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