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供大家参考。
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端水打井》 教学设计
《端水打井》 教学设计 1、 师:
大庆概况掠影。
1、 大庆是中国最大的油田。
2、 大庆原油产量全国第一, 累计生产原油 21 亿吨。
3、 大庆油田上缴利税全国第一, 共为国家上缴利税并承担原油差价 2 万亿元。
4、 大庆原油采收率第一, 主力油田采收突破 50%。
5、 大庆拥有中国规模最大的城市湿地。
6、 大庆拥有中国第一的原油产量。
7、 大庆拥有全国规模最大的企业自备电厂。
听了以上的信息, 同学们此时作何感想? (骄傲 自豪、 幸福)
是啊, 今天的大庆如此的美丽富饶, 但我们不能忘记当年石油会战, 艰苦创业的历史。
下面就让我们走进其中的一个小故事《端水打井》
板书:
端水打井 齐读课题, 再指名读。
2、 读课题, 质疑:
读了课题, 同学们有什么问题吗?
预设:
谁端水打井?
端水打井要干什么?
为什么要端水打井?
端水打井成功了吗?
3、 看录像片 《端水打井》
4、(大屏幕)
我们来解决刚才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谁带领工人端水打井?
打井干什么?
为什么要端水打井? 等到有水的时候在打井不行吗?
因为没有水, 当初会战期间, 没有水管线, 人们吃饭、 洗碗用水都很困难, 别说是搅拌泥浆了。
过一个段时间接上水管线, 或者等来水灌车在打井不也行吗?
(不能等, 因为王进喜着急, 一心想打出油井, 为国家分忧, 脱去贫油的帽子, 源于他在北京开会时看见的汽车没有汽油背个大燃气包时哭了、、、 中国没有石油要进口非常的落后。
所以他当初作为石油工人, 就有了梦想为祖国献石油, 板书献石油, 这就是他的梦想, 也是当时的中国梦(板书)。
早一天开采出油, 国家就早一天应用, 他在抢时间, 时间像金子一样,但时间比金子更宝贵, 用我们学过的“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来形容他急切开采石油的心情, 所以不能等, 一刻也等不了。
没有水打井, 就想办法, 端水打井, 这也印证了他的“有条件上, 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艰苦创业精神, 指名同学说出这句话, 板书,这就是铁人精神。
你还知道, 在他们打这口井时, 没有条件, 而是克服困难, 创造条件也要上的故事吗? “人拉肩扛运钻机”“带伤勇跳泥浆池”
(同学们自由讲了解到的铁人故事引出:
有条件上, 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铁人精神。)
5、 同学们知道的故事还真不少呢!
我们再仔细的看短片, 王进喜带着工人们在什么条件下端水, 都用什么工具?
有拿水盆端, 有用桶拎, 还有用帽盔端、、、、
想象一下, 他们会遇到的困难:
天气正是春寒料峭, 就像上周, 我们出去上间操, 什么感觉? 想象一下 , 他们手冻坏了, 他们腿跑酸了, 他们水撒了一身冻冰了、、、 有没有人放弃?
为什么? (大家都着急, 心往一块想, 快点打出石油来, 快点为国家做贡献, )
这就是他们的梦想, 就是他们的中国梦。
这种不怕苦, 不怕累的精神就是铁人精神(板书)。
他们就这样坚持了一天一夜, 共端水 50 吨。
6、
看录像:
1960 年 4 月 14 日清晨, 王进喜快步登上钻台, 握住刹把, 推上离合器, 随着钻杆的飞旋, 铁人王进喜在大庆的第一口井—萨 55 开钻了!
钻这口井只用了 5 天零 4 个小时, 创造了当时钻井进尺的的最高纪录, 质量达到了全优。
为石油会战强的了时间。(图片)
7、 故事讲到这里, 同学们你们心情是怎么样的呢, 想说点什么吗?
预设:
很激动, 很兴奋 1、 你真伟大。
2、 王进喜你真能干, 我要向你学习。
3、 王进喜你不愧是铁人, 我们为您感到骄傲!
我想说:
世上无难事, 只怕有心人; 有志者事竟成!
8、 当时有人把“端水打井“这一幕写成诗歌, 用你的朗读把你现在的心情读出来。(大屏幕)(多种方式读, 体会工人们迎难而上的豪情, 抒发对老一辈石油人的敬佩之情。)
自由读—— 指名读——赛读——开火车读 铁人王进喜带着他的队友们用百折不挠的精神, 完成了他们的梦想, 同时也实现了当时的 中国梦!
9、 同学们,
想一想, 生活中的你, 遇到过困难吗, 是怎么做的呢, 通过今天的学习, 你又有什么新的想法没有? 请你谈一谈?
自由发言。(重点分析)
在点评过程中提到铁人精神, 遇到问题不等, 不靠, 自己想办法,这就具备了铁人精神!
为实现自己的目标坚持努力, 克服困难。
这就是新时期的小铁人!
未来的小铁人、、、、
预设:
1)、 在商场, 我与妈妈走失, 找到售货员阿姨借电话联系妈妈。
2)、 写作文时, 我有不会的字, 我会查字典。
3)、 做作业时, 有不会的题, 我先画上, 第二天去问老师。
4)、 学骑自行车摔倒过, 受了伤, 但是坚持下来了, 我就学会了。
总结:
从同学们的讲述中, 老师看到了一个个小铁人, 更感到了铁人精神就在身边。
让我们把铁人的故事讲下去, 把铁人的精神传下去,
最后让我们大声诵读铁人留下的语录来结束这节课。
板书:
端水打井——献石油——中国梦
一公分见精神
1.通过观看动画故事, 体会金世英严细认真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科学的求实精
神。
2.培养学生养成“严” 字当头, 做事认真仔细的好习惯。
体会金世英严细认真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科学的求实精神, 培养学生养成“严” 字当头,做事认真仔细的好习惯。
三维动画。
一、 设计悬念, 导入。
1.问一问学生 1 公分有多大?
2.讲小故事: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和“蝴蝶效应”
二、 介绍金世英。
1963 年 6 月 14 日凌晨, 射孔中队值夜班的共青团员、 助理技术员金世英接到大队转来的一份射孔测井图。
经过认真查对, 发现上面标的井口四通高度是 43 公分, 比惯常的四通高度少了 1 公分。
这时他想:
“射孔虽然允许有一定的误差, 但那是在地下真正无法防止的情况下才允许的。
而这 1 公分可能的误差是在地面上, 不能马虎, 一定要搞清楚。”
金世英不顾工作了一天, 又值一天夜班的疲劳, 立即到大队高度室去查对井号和射孔时间。
这时才得知作业队已经上井, 这口井当天就要射孔。
他心里更着急, 赶紧又跑到地质室叫醒地质员, 翻出射孔设计书和汇报记录本, 查出测这口井是测井七队。
但这个队了解情况的人也到井上去了。
跑完这几个单位, 已经是清晨 8 点钟了。
一天一夜没合眼的金世英肚子饿得咕咕叫。
怎么办? 他想, 一定要负责到底, 不能让差错从自己手里放过。
他立刻带上图纸和卷尺, 徒步赶到井场。
这时射孔工作已经就绪。
他说明了情况, 立即在其他同志帮助下, 对井口四通进行实地测量。
实测结果是 44 公分。
就这样, 金世英先后跑了 6 个单位, 询问了 9 个人, 往返奔波了 40 多公里, 连续工作了 30 多个小时, 终于消灭了这 1 公分射孔孔深深度的差错。
三、 观看三维动画。
四、 鼓励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讲述故事。
五、 请学生思考问题:
当金世英发现了射孔测井图上标示的井口四通高度少了 1 公分时, 他是怎么想的? 怎么做的?
六、 拓展交流:
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 找一找自己是否有马虎凑合的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