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研究生论文答辩的技巧(一)、研究生向答辩委员会报告自己硕士论文的简要情况(时间约20分钟)。答辩报告的内容主要包括:(1)论文的内容、目的和意义;所采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硕士研究生论文答辩的技巧3篇,供大家参考。
硕士研究生论文答辩的技巧篇1
(一)、研究生向答辩委员会报告自己硕士论文的简要情况(时间约20分钟)。
答辩报告的内容主要包括:
(1)论文的内容、目的和意义;所采用的原始资料;
(2)硕士论文的基本内容及主要方法;
(3)成果、结论和对自己完成任务的评价。
撰写答辩报告的注意事项:
1、突出选题的重要性和意义 2、介绍论文的主要观点与结构安排
3、强调论文的新意与贡献 4、说明做了哪些必要的工作
(二)、答辩委员会专家提出问题,进行答辩(时间10~15分钟)。
提问一般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1)需要进一步说明的问题;
(2)论文所涉及的有关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
(3)考察研究生综合素质的有关问题。
答辩提问的类型:
1、对选题意义提问 2、对重要观点及概念提问 3、对论文新意提问
4、对论文细节提问 5、对论文数据来源提问 6、对论文薄弱环节提问
7、对建议可行性提问 8、对自己所做工作的提问 9、对超出论文范围的提问
10、没有标准答案的提问
答辩提问时须知:
1、应用能力与知识宽度的准备 2、作好常规性问题的准备 3、细节问题不可忽视
4、对自身能力的考查 5、对论文可行性把握
提问和回答问题时间约30分钟。
硕士研究生论文答辩的技巧篇2
1、学院的答辩活动是每月都有吗?
答:基本上是,通常学院在每个学期的开学初期,把整个学期的答辩时间安排在网站上发个通知,然后每次组织答辩活动时也会在当月初发通知。
2、我想参加本月的答辩活动,但是论文还没有最终定稿,能不能先交个草稿报个名,答辩时再把终稿交上来?
答:不允许,因为在同学交了电子版材料后,学院要把学生提交论文送到评阅专家处进行评阅,如果论文不是终稿是无法完成这一步工作的,所以必须是论文完成并经过导师修改后的终稿才能报名,另外其他材料以及涉及到导师签字的纸质材料都必须按照通知上的时间点,准时提交,才能完成最后的答辩工作,缺一不可。
3、格式问题:
答:论文格式要严格按照网站上公布的模板书写,以下是常常被同学忽略的方面:
⑴上下页边距为3.8cm,左右页边距3.2cm。
⑵行间距为固定值20磅,段落首字缩进,正文为宋体小四,标题按分级有所不同。
⑶参考文献要求不少于30篇且在正文中要有引用。
⑷图序和图题居中排于图的下方;表序和表题居中排于表的上方。
⑸封面上导师的姓名、单位和职称必须准确且写全称,例如“高工”应写“高级工程师”。
⑹每章最后应有“小结”一节,简单归纳总结。
⑺注意排版,不要出现页眉与章名不一致、错别字和语句不通顺等小问题。
具体可参考《论文格式检查单》。
4、论文答辩有哪些注意事项?
答:学生讲解10分钟,专家提问10分钟。学生答辩PPT请按照以下思路准备答辩:
1、研究背景和文献综述部分讲解3分钟,不要平铺直叙的介绍有关原理,而必须能够为说明下文自己提出的成果做铺垫,讲解时候要注意这一点。
2、自己成果部分讲解6分钟,应围绕着论文的核心成果进行,要突出重点,阐述清楚每一核心成果的实际工程价值和意义,而不是细节讲解。
3、总结与展望1分钟。
务必提前预演,按规定的时间讲解完毕。
5、是不是答辩通过了,就可以拿到学位了?
答:不是,答辩通过只是第一步,还要通过研究生院组织的学位初审和终审会,所以千万不要存在侥幸心理,对于导师、答辩专家和评阅专家提出的修改意见,一定要认真修改,否则是不一定能拿到学位的"。
硕士研究生论文答辩的技巧篇3
(一)、答辩的准备
1、思想准备:答辩是学校对硕士论文成绩进行考核、验收的一种形式。研究生要明确目的、端正态度、树立信心,通过硕士论文答辩这一环节,来提高自己的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及表达能力。
2、答辩内容准备:在反复阅读、审查自己硕士论文的基础上,写好供20 分钟用的答辩报告。
3、物质准备:主要准备参加答辩会所需携带的用品。如:硕士论文的底稿及其说明提要及主要参考资料,画出必要的挂图、表格及公式,必要时准备PPT以备辅助介绍。
(二)、如何答辩
答辩时应注意:掌握时间、扼要介绍、认真答辩。为此须做到以下几点:
1、不要紧张,要以必胜的信心,饱满的热情参加答辩。
2、仪容要整洁,行动要自然,姿态要端正。答辩开始时要向专家问好,答辩结束时要向专家道谢,体现出良好的修养。
3、在报告硕士论文情况和回答专家提问时,要沉着冷静,语气上要用肯定的语言,是即是,非即非,不能模棱两可,似是而非。内容上要紧扣主题,表达上要口齿清楚、流利,声音大小要适中,要富于感染力,还可使用适当的手势,以取得答辩的最佳效果。
4、对于专家提问,不管妥当与否,都要耐心倾听,不要随便打断别人的问话。对专家提出的问题,当自己回答的圆满、自我感觉良好时,不要流露出自以为是的骄傲情绪。如果确实回答不出来时,也不可磨磨蹭蹭,应该态度坦然,直接向专家说明回答不出来,不要答非所问。对没有把握的问题,不得强词夺理,实事求是表明自己对这个问题还没搞清楚,今后一定要认真研究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