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照亮退役运动员新征程(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
照亮退役运动员新的征程
她曾是一名女排运动员, 与孙晋芳、 张洁云等队友征战赛场, 获得过全运会亚军, 代表国家出访, 在赛场上屡立功勋。
离开运动场后, 她进入南京体育学院, 成为一名高校老师。
在全新的工作岗位上, 她一切从头开始, 勇于开拓, 努力创新, 不断充实自己, 闯出一片新的天地。
她就是南京体育学院高级职业指导师—— 范素萍。
想运动员所想, 急运动员所急
刚开始实施退役运动员自主择业政策时, 运动员和家长们经常挤满了她的办公室。“不包分配了 , 我们到底该怎么办? ” 面对年轻的运动员们迷茫的眼神、 焦急的问询, 她看在眼里, 急在心里。
一方面, 她积极参与政策研究, 多方呼吁, 为制订切实可行的退役运动员安置政策献计献策;另一方面, 她深入调研, 了解造成运动员就业难的原因。
经过调研, 她意识到对运动员开展职业指导迫在眉睫。
2008 年, 针对南京体育学院退役运动员的实际情况, 她开设了题为“转换社会角色, 设计择业规划, 增长自身才干, 笑迎未来职业” 的专题讲座,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在运动员们的要求下, 她的讲座从此固定了 下来。
此后, 再也没有出现过运动员和家长们挤在门口讨说法、 找出路的情况。
当她了解到有些退役运动员想到高校当体育教师, 但是往往又只有专长, 无法胜任岗位要求时, 她上下奔走, 为退役运动员组织高校体育教师职业技能培训。
推动运动员职业指导工作常态化
范素萍说:
“我们做运动员的职业指导, 就是要做好穿针引线的工作,给他们搭好桥梁, 做好引导。” 经过多年的实践, 她深知依靠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 运动员的职业指导尤其要做好预防性指导, 要把职业指导作为一项长期工作来抓。
她紧紧抓住建设“江苏省运动员职业指导工作室”这一机会, 选场地、 搞装修、 买设备, 一一亲自处理。
工作室建成后, 深受运动员和学生们的欢迎, 1 年多来, 已经为 300 多人开展了 400 多次个体咨询, 为 600 多人提供了职业素质测评服务, 其中大多数为运动员。
经过她和同事们的多方奔走和多年努力, 当地运动员职业指导工作逐渐从原来的只管安置逐渐前移, 并逐步常态化。
如今的运动员一进队, 就开始接受职业指导。
积极参与学习和研究, 努力提升自我
范素萍热爱职业指导工作, 虚心好学, 不断充实自己。
她勇于开拓,善于钻研, 积极参与政策研究工作。
她发表的关于我国运动员保障制度研究的三篇系列论文, 填补了国内的空白。
她的讲座, 将政策规定与自己的经验体会紧密结合, 声情并茂, 娓娓道来, 受到运动员和大学生们的欢迎。如今, 她的讲座, 已经成为了 当地运动员培训的常设课程。
她在学校里开设的职业指导课程, 听课的学生也越来越多。
范素萍说, “虽然做职业指导并不是我的工作职责, 但我也曾是一名运动员, 我希望他们都能有一个美好的前程。
这是我发自内心的愿望。”正是这朴素的愿望, 让她乐此不疲。
也正是有着像她这样时刻挂念运动员们, 为他们的职业生涯着想的指导师们, 运动健儿少了很多后顾之忧, 得
以勇攀高峰, 屡创佳绩。
专家点评:
风华正茂时拼搏进取, 而立之年后化澎湃为奉献, 默默耕耘。
范素萍看到了运动员退役时抉择的艰难, 三十年矢志助人, 播撒智慧。
正是有这样一位年近六旬还依然奋斗于职业指导工作岗位的“老将”, 才有更多年轻的运动员, 身披国旗驰骋赛场。
我们应该感谢运动健儿带给我们的骄傲,更应该感谢范素萍这样不仅贡献汗水还默默贡献智慧的人。
——国家体育总局人力资源开发中心副主任 匡乐华
推荐访问:照亮退役运动员新征程 退役 照亮 运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