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陶行知与生活教育(完整文档),供大家参考。
陶行知与生活教育
自孔子聚徒讲学到隋唐科举、 明代八股取士, 中国教育制度几经变迁。
现如今的素质教育看似是教育制度的巨大改革, 实则与应试教育无异, 在这种立着 “素质” 牌坊的“应试制” 下, 成就了一大批标准化、 模式化、 没有创造力、 没有正确人生观、 价值观的学生。
这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是全面而深远的, 这也是中国现今教育制度最大的弊端。
教育, 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心理天平, 渗透所有行业, 又独立于任何行业,教育旨在提高和净化一个民族的心理品质, 绝不是一味地学习书本知识来对付考试。
如果将学校变成加工厂、 流水线, 那么这种本末倒置的定位势必将学生变成商品, 商品的灵魂是市场, 市场是瞬息万变的, 但作为人的内在的基本品质不应“市场化”。
我国的教育到底应该如何发展呢? 近代最有影响力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教育为我们做了最好的解答。
陶行知(1891. 10. 18--1946. 7. 25), 汉族, 徽州歙县人, 中国人民教育家、教育、 思想家, 民主主义战士, 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 爱国者。
是中国人民救国会和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曾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务主任, 继任中华教育改进社总干事。
先后创办晓庄学校、 生活教育社、 山海工学团、 育才学校和社会大学。
著作有:
《中国教育改造》、《古庙敲钟录》、《斋夫自由谈》、《行知书信》、《行知诗歌集》。
陶行知的教育活动是在当时民族危亡、 国难当头的社会环境中进行的, 因此他的教育实践是与民主爱国的活动相伴而行的。“五•四” 运动后, 从事平民教育运动, 创办晓庄师范。
1932 年起, 先后创办了“山海工学团”,“晨更公学团”,“劳工幼儿团”, 首创“小先生制”, 成立“中国普及教育助成会”, 开展“即知即传” 的普及教育运动。
“九. 一八” 事变后, 陶行知积极从事抗日救亡运动。1938 年 8 月, 陶氏回国路过香港, 倡导举办了“中华业余学校”, 推动香港同胞共赴国难。
1939 年 7 月, 在四川重庆附近的古圣寺为儿童创办育才学校, 培养有特殊才能的儿童。
1946 年 1 月, 陶行知在重庆创办社会大学, 推行民主教育。
陶行知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三大主张,
形成“生活教育” 教育思想体系。
陶行知指出, 传统教育教学生读死书, 死读书,读书死。
它消灭学生的生活力、 创造力; 它不教学生动手、 用脑。
在课堂里, 不许提问; 好一点的, 在课堂里允许提问了, 但不许学生到大社会里、 大自然里去活动。
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 十六年的教育下来, 等于一个吸了烟的虫; 肩不能挑, 手不能提, 面黄肌瘦, 弱不禁风, 在加上要经过那些月考、 学期考、 毕业考、会考、 升学考等考试, 到了一个大学毕业出来, 足也瘫了, 手也瘫了, 脑子也用坏了, 身体的健康也没有了。
大学毕业就进棺材, 这叫做读书死, 也就是教学生自己吃自己。
而生活教育与传统教育完全相反, 生活教育不教学生自己吃自己,而教学生做人, 生活教育反对杀人的种种考试, 教人读活书、 活读书, 生活教育也不教学生吃人, 不教人升官发财, 生活教育只教中国的民众起来做自己的主人,做人中人。
陶行知在《新时代的学生》 一文中说:“旧时代之学生的生长过程是:
读死书、 死读书、 读书死。
新时代之学生的生长过程是用活书、 活用书、 用书活。”
中国现在的教育, 就是陶行知所说的传统教育。
中国的学生从小就被强迫着去学习很多东西, 其中的很大一部分是不知道为什么而学的。
努力地盲目的学,仅仅是为了考出个好成绩, 以得到父母和老师的表扬, 还有同学的羡慕。
就这样,慢慢地在学生的意识中就形成了这样一种错误的学习意识——为了考试而学习,为了虚荣而努力。
最后就直接导致了中国的学生动手和实践能力的下降。
目前,“高考” 成了衡量一所学校的标尺, 所以“应试教育” 成了学校的注意看教育方式。
有相当一部分学生, 在“应试教育” 的重压下, 其智能结构、 学习习惯甚至性格、 生活方式, 都被严重地“格式化” 了。
在给定的熟悉环境里面, 他们可以如鱼得水:
有的初三高三的教师能够猜题押题, 而且八九不离十; 有的教师的标准答案就是考试题的标准答案, 甚至一字不差; 有的教师扬言只要按照他的要求备考就稳拿高分, 高考成了竞赛游戏!
但是, 这种方式是否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学生的综合能力、 综合素质是否得到了提高? 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一个耳熟能详的事情, 在国际奥林匹克大赛中, 桂冠荣誉很多时候都属于中国的学生, 已经可以说是专利了, 然而引人关注的诺贝尔国际大奖至今却没有一个中国本土科学家的席位。
这不得不说是中华民族的悲哀, 更是中国教育体制的悲哀。美国人把电脑打造的像人脑一样的灵活, 而中国的教育却把人的大脑变得像电脑一样的死板!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在反传统的旧教育上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它揭露并批评了旧教育存在的问题, 同时提山了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 在当时的历史下,对普及识字教育、 扫除文盲, 在很多方面是适应的。
如陶行知提出 “教学做合一”,要求“教” 与“学” 同“做” 结合起来, 同实际的生活活动结合起来, 这对教师就有了新的要求。
要求教师尊重学生, 注意教学之外的生活, 指导学生在实际的活动中学好本领, 培养他们的生活能力。
从这个意义上讲, 对当时的教学方法的改革有积极作用, 对我们现在的教学方式也有启发之处。
教师不应该只是传授书本知识的工具, 应更着眼于加强学生的学法指导, 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注重学法研究, 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创造性。“教是为了不教”, 教给学生学会学习, 学会生活, 学会生存的方法和本领, 这才是真正的素质教育。
我国的教育呈现出现在这种情况, 不是教师的错, 更不能责怪学生, 问题出在教育制度, 现行的教育制度不仅偏离了学校的职责, 更扭曲了老师和学生的关系, 使学生在一条错误的轨道上越走越远. . . . 而要改变这种情况,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无疑给了我们最好的启发, “要解放孩子的头脑、 双手、 脚、 空间、 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 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
参考文献: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与教育文论选读》
《陶行知教育文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