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共产党历次代表大会解读之一大到八大【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
中国共产党历次代表大会解读之一大到八大
北京世纪文都教育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中国共产党历次代表大会解读之一大到八大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0 年夏至 1921 年春, 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中国工人运动的蓬勃兴起, 作为两者结合产物的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 在上海、 北京、 武汉、 长沙、 济南、 广州以及赴日、 旅欧留学生中相继成立, 建党条件基本成熟, 召开全国代表大会也在建党骨干中开始酝酿。
7 月 23 日晚,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 106 号(今兴业路76 号)
正式开幕。
出席者有上海的李汉俊、 李达; 北京的张国焘、 刘仁静; 长沙的毛泽东、 何叔衡; 武汉的董必武、 陈潭秋; 济南的王尽美、 邓恩铭; 广州的陈公博; 留日学生周佛海以及陈独秀委派的包惠僧。
陈独秀和李大钊因公务在身未出席会议, 而在代表们心目中他们仍是党的主要创始人和领袖。
一大选举中央领导机构, 代表们认为目前党员人数少、 地方组织尚不健全, 暂不成立中央委员会, 先建立三人组成的中央局, 并选举陈独秀任书记, 张国焘为组织主任, 李达为宣传主任。
党的第一个中央机关由此产生。
会议在齐呼“第三国际万岁” 、 “中国共产党万岁” 声中闭幕。
一大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 犹如一轮红日在东方冉冉升起, 照亮了 中国革命的前程。
这是近代中国社会进步和革命发展的客观要求, 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自从有了 中国共产党, 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2 年 7 月 16 日至 23 日,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南成都路辅德里 625号召开。
出席会议的代表共 12 名。
大会根据世界革命形势和中国政治经济状况, 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
大会宣言指出,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政党, 它的目的是要组织无产阶级, 用阶级斗争的手段, 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 铲除私有财产制度, 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的社会。
这是党的最终奋斗目标, 是党的最高纲领。
为了实现党的最高纲领, 大会提出在目前历史条件下的最低纲领, 这就是:
消除内乱, 打倒军阀, 建设国内和平; 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 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 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中共二大正确地分析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中国革命的性质、 对象、 动力和前途, 指出了中国革命要分两步走, 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为中国各民族人民的革命斗争指明了 方向, 对中国革命具有重大的深远的意义。
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3 年 6 月 12 日至 20 日, 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东山恤孤院 31 号(现恤孤院路 3 号)
召开。
陈独秀、 李大钊、 毛泽东、 蔡和森、 陈潭秋、 恽代英、 瞿秋白、 张国焘、 李立三、 项英等来自全国各地及莫斯科的代表近 40 人出席大会, 他们代表了 全国 420 名党员。
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参加了会议。
陈独秀主持会议并代表第二届中央执行委员会作报告。
大会的主要议程有三项:
一、 讨论党纲草案; 二、 讨论同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问题;
三、 选举党的中央执行委员会。
会议的中心议题是讨论与国民党合作、 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问题。
陈独秀在报告中, 着重说明了中国共产党决定和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依据和过程。
代表们就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经过讨论, 大会接受了共产国际关于中国共产党同中国国民党进行合作的指示, 通过了
北京世纪文都教育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 、 《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等文件。
这些文件的中心思想是, 党在现阶段“应该以国民革命运动为中心工作” , 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采取党内合作的形式, 同国民党建立联合战线, 以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的重要任务。
文件还规定了 要保持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的独立性的一些原则。
党的三大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策略原则和共产国际的指示, 结合中国革命的具体情况, 充分发扬民主, 在分析中国社会矛盾和明确中国革命性质的基础上, 正确解决了建党初期党内在国共合作问题上存在的重大分歧, 统一了 全党的认识, 正式确定了 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与国民党进行党内合作的策略方针, 使党能够团结一切可能联合的力量, 共同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党的三大之后, 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下, 孙中山先生对国民党进行了改组, 确定了联俄、 联共、 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召开了国共合作的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建立, 全国掀起了 声势浩大、 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群众运动, 胜利
地举行了北伐战争, 促进了 中国革命的高涨。
但是, 大会对于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 农民问题和军队问题没有给以应有的重视。
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为了 总结国共合作一年来的经验, 加强对革命运动的领导, 回答党所面临的许多新问题, 1925 年 1 月 11 日至 22 日, 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
大会围绕当前的中心工作, 通过了 《对于民族革命运动之议决案》 等 11 个议决案, 并选出了 新的中央执行委员会。
新当选的中央执行委员共 9 人:
陈独秀、 李大钊、 蔡和森、张国焘、 项英、 瞿秋白、 彭述之、 谭平山、 李维汉; 候补执行委员 5 人:
邓培、 王荷波、罗章龙、 张太雷、 朱锦堂。
在随后举行的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 陈独秀当选为中央总书记兼中央组织部主任, 彭述之任中央宣传部主任, 张国焘任中央工农部主任, 蔡和森、 瞿秋白任中央宣传部委员, 以上 5 人组成中央局。
党的四大最重要的贡献是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和工农联盟问题。
《对于民族革命运动之议决案》 明确指出:
“无产阶级的政党应该知道无产阶级参加民族运动, 不是附属资产阶级而参加, 乃以自己阶级独立的地位与目的参加” 。
“无产阶级是最有革命性的阶级” 。
所以, 民主革命“必须最革命的无产阶级有力的参加, 并且取得领导的地位, 才能够得到胜利” 。
关于工农联盟, 《对于农民运动的议决案》 阐明了农民是无产阶级同盟军的原理, 强调了农民在中国民族革命中的重要地位, 指出:
如果不发动农民起来斗争, 无产阶级的领导地位和中国革命的成功是不可能取得的。
此外, 大会对中国民主革命的内容作了 较完整的规定, 指出在“反对国际帝国主义” 的同时, 既要“反对封建的军阀政治” , 又要“反对封建的经济关系” , 这表明, 此时党已把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思想的要点提出来了 。
党的四大作出的各项正确决策, 为大革命高潮的到来作了政治上、 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
此后, 全国的革命形势迅速发展, 工人运动风起云涌, 农民运动轰轰烈烈, 大革命的高潮来临了 。
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7 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 大革命遭到了 局部的严重失败。
此后, 全国形成了三个政权, 即原来的北洋军阀政府, 上海、 南京的蒋介石反革命政权和武汉国民政府。
面对错综复杂的矛盾和尖锐激烈的斗争, 需要中国共产党对形势有清醒的认识并采取果断行动, 才能挽救革命。
党的五大就是在这种非常状态下召开的。
全体党员期望这次大会能正确判断当前局势, 回答大家最为关注的如何从危急中挽救革命的问题。
1927 年 4 月 27 日至 5 月 9 日, 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武汉召开。
陈独秀代
北京世纪文都教育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表第四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向大会作了《政治与组织的报告》 , 涉及中国各阶级、 土地、无产阶级领导权、 军事、 国共两党关系等 11 个问题。
报告既没有正确总结经验教训, 又没有提出挽救时局的方针政策, 反而为过去的错误进行辩护, 继续提出一些错误主张。
共产国际代表团团长罗易作了 题为《中国革命问题和无产阶级的作用》 的讲话。
代表们对陈独秀的错误进行了批评。
会前, 瞿秋白针对陈独秀、 彭述之等的机会主义理论和政策, 写成了 《中国革命中之争论问题》 一书, 着重论述了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争夺领导权问题。
会上他把该书发给大家, 并作了系统发言。
针对陈独秀报告关于统一战线上的错误, 蔡和森在发言中指出:
中国小资产阶级政党(国民党)
过去之弱点及现在动摇, 说明能领导革命到底并取得胜利的只有无产阶级政党。
我们应以坚决的无产阶级的领导去制胜小资产阶级的动摇与犹疑。
毛泽东批评了陈独秀在对待农民问题上的错误, 主张把农民组织和武装起来, 迅速加强农民的斗争。
大会通过了《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议决案》 《土地问题议决案》 等, 选出了 由 31 名正式委员和 14 名候补委员组成的党的中央委员会。
随后举行的五届一中全会选举陈独秀、蔡和森、 李维汉、 瞿秋白、 张国焘、 谭平山、 李立三、 周恩来为中央政治局委员, 苏兆征、 张太雷等为候补委员; 选举陈独秀、 张国焘、 蔡和森为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委员,陈独秀为总书记。
大会第一次选举产生了中央监察委员会, 由正式委员 7 人、 候补委员 3人组成。
党的五大虽然批评了陈独秀的错误, 但对无产阶级如何争取领导权, 如何领导农民进行土地革命, 如何对待武汉国民政府和国民党, 特别是如何建立党的革命武装等迫在眉睫的重大问题, 都未能作出切实可行的回答, 因此, 难以承担在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挽救大革命的重任。
而真正结束中央所犯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制定正确的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方针, 是在 3 个月后的八七会议上完成的。
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7 年大革命失败后, 中国共产党开始走上了独立领导中国革命的道路。
在关于中国社会性质以及革命性质、 对象、 动力、 前途等关系革命成败的重大问题上, 迫切需要召开一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认真加以解决。
由于国内当时正处在极为严重的白色恐怖中, 很难找到一个安全的开会地点, 加上 1928 年春夏间将相继在莫斯科召开赤色职工第四次大会、共产国际第六次大会和少共国际第五次大会, 考虑到届时中国共产党都将派代表出席这几个大会, 而且中共中央也迫切希望能够得到共产国际的及时指导, 遂决定党的六大在莫斯科召开。
1928 年 6 月 18 日至 7 月 11 日, 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莫斯科近郊兹维尼果罗德镇“银色别墅” 秘密召开。
瞿秋白代表第五届中央委员会作《中国革命与共产党》 的政治报告, 周恩来作了 组织报告和军事报告, 李立三作农民问题报告, 向忠发作了 职工运动报告, 共产国际代表布哈林作了《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的任务》 的报告。
大会通过了关于政治、 军事、 组织、 苏维埃政权、 农民、 土地、 职工、 宣传、 民族、 妇女、 青年团等问题的决议, 以及经过修改的《中国共产党党章》 。
党的六大是在特定历史时期和历史条件下召开的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会议。
六大认真地总结了 大革命失败以来的经验教训, 对有关中国革命的一系列存在严重争论的根本问题,作出了 基本正确的回答。
它集中解决了当时困扰党的两大问题:
一是在中国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问题上, 指出现阶段的中国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引起中国革命的基本矛盾一个也没有解决, 现阶段的中国革命依然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主义革命。
二是在革命形势和党的任务问题上, 明确了 革命处于低潮, 党的总路线是争取群众, 党的中心工作不是千方百计地组织暴动, 而是做艰苦的群众工作, 积蓄力量。
这两个重要问题的解决, 基本上统一了 全党思想, 对克服党内存在的“左” 倾情绪, 实现工作的转变, 起了积极的作用。
北京世纪文都教育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由于历史发展的局限性, 党的六大对中国革命的特点、 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 中国革命的敌人、 党的工作重心等问题认识不足, 但这仍然不能掩盖党的六大本身主要方面和路线的正确性。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在抗日战争即将取得胜利的前夜, 1945 年 4 月 23 日至 6 月 11 日,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召开。
毛泽东致《两个中国之命运》 的开幕词。
他说:
在中国人民面前摆着两条道路, 光明的路和黑暗的路; 有两种中国之命运, 光明的中国之命运和黑暗的中国之命运。
我们的任务不是别的, 就是放手发动群众, 壮大人民力量, 团结全国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在我们党领导之下, 为着打败日本侵略者, 建设一个光明的新中国, 建设一个独立的、 自由的、 民主的、 统一的、 富强的新中国而奋斗。
我们应当用全力去争取光明的前途和光明的命运。
毛泽东向大会提交了《论联合政府》 的书面政治报告, 并就报告中的一些问题以及其他问题作了长篇口头报告。
朱德作《论解放区战场》 的军事报告和关于讨论军事问题的结论, 刘少奇作《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 和关于讨论组织问题的结论, 周恩来作《论统一战线》 的重要讲话。
大会充分发扬民主, 对重要报告进行了 认真深入的讨论, 尤其对毛泽东的政治报告, 先后讨论修改达 9 次之多。
七大原定会期较短, 大会开始后, 代表们纷纷要求延长, 大会发言人数也突破了 原定人数, 先后在大会上发言的...
推荐访问:中国共产党历次代表大会解读之一大到八大 中国共产党 历次 代表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