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师考试题目及答案【完整版】,供大家参考。
一、 单项选择(每小题 2 分, 共 10 分)
1、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 )。
A 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B 转变旧的学习方式;
C 倡导建构的学习;
D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2、 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应做到( )。
A 尊重学生人格, 关注个体差异;
B 让学生自主选择课程;
C 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
D 充分地给学生传授科学知识。
3、 我国基础教育新的课程管理制度是实行( )。
A 国家统一管理制度;
B 国家和地方二级管理制度;
C 国家、 地方、 学校三级管理制度
D 学校校本管理制度。
4、 “关注个体差异”就是根据学生实际存在的兴趣爱好和能力差异( )。
A 由学生自己决定如何学习;
B 将学生按优中差分班教学;
C 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
D 培养单科独进的尖子。
5、 新课程改革倡导( )
的课程评价。
A 强调学生学会学习;
B 强调新的学习方式;
C 突出甄别和选拔功能;
D 立足过程, 促进发展。
二、 填空(每空 1 分, 共 10 分)
1、 新课程改革的心理学依据是( )
理论和( )
理论。
2、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 ), ( )。
3、 新课程改革贯彻( )
的工作方针, 坚持( )
的原则。
4、 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是( )、( )、( )。
5、 初中阶段设置( )
相结合的课程。
三、 判断并改错(每小题 2 分, 共 10 分。
正确的划“√”, 错误的划“×”, 并将错误的改正)
1、 开发校本课程就意味着要编写教材。
( )
改为:
2、 教学实施中教师应该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 )
改为:
3、 叙写教学目标时, 行为的主体应该是教师。
( )
改为:
4、 新课程把中小学教材由“审定制”改为“国定制”。
( )
改为:
5、 研究性学习关注的是研究的结果和学生的收获。
( )
改为:
四、 简答(本大题含 3 小题, 共 10 分)
1、
叙写教学目标时, 行为目标陈述的四个要素是什么? (2 分)
2、
新课程改革中教师角色将发生哪些变化? (4 分)
3、
新颁布的课程标准有哪些重要特点? (4 分)
五、 案例分析(每小题 10 分, 共 20 分)
1、
某中学初二(3)
班是全校有名的乱班, 上课纪律混乱, 打架成风。
班上有一名“在野学生领袖”, 喜好《水浒》 人物打抱不平, 常常“为朋友两肋插刀”。
打架时, 只要他一挥手,其他人就蜂拥而上。
班上正气不能抬头, 班干部显得软弱无力, 全班同学的学习成绩逐步下降。
请分析说明:
(1)
如何将乱班教育转化为优良的班集体?
(2)
如何正确对待和教育转化“在野学生领袖”?
2、
有一次上课时, 初二(3)
班的刘强不好好听课, 而把旁边的同学推来搡去, 扰乱了课堂纪律。
青年教师小李发现后先是高声喝斥, 说刘强是“害群之马”, “朽木不可雕也”; 又将刘强推出教室, 罚站在楼道走廊。
请分析说明:
(1)
小李老师的做法违背了教师职业道德的哪些要求?
(2)
小李老师侵犯了学生的哪些合法权益?
(3)
你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怎样做才对?
六、 作文(40 分)
请阅读下面一段材料:
孟二冬, 男, 1957 年出生, 中共党员, 文学博士,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博士生导师。
多年来, 他严谨施教, 精心育人, 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他淡泊名利, 潜心治学, 出版了多部重要著作。
2004 年 3 月到新疆石河子大学对口支教, 每周讲授 10 学时必修课, 同时还为中文系教师开设《唐代科考》 选修课。
一段时间后, 他患上了严重的嗓子喑哑症状, 尽管每天打针吃药, 他仍然坚持上课。
校领导和老师们多次劝他休息, 但他都微笑着说:
“没关系,我还能坚持。
”2004 年 4 月 26 日, 他在剧烈的咳嗽中, 坚持讲完《唐代文学》 最后一节课,倒在讲台上。
近一年来, 孟二冬在北京接受了三次大手术, 但仍以顽强的毅力坦然面对病痛折磨, 坚持课题研究和指导研究生的工作。
鉴于孟二冬同志的先进事迹, 国家人事部和教育部决定授予孟二冬同志“全国模范教师”的荣誉称号, 并号召全国教育系统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向孟二冬同志学习。
请以“向孟二冬同志学习”为话题, 写一篇文章, 立意自定, 标题自拟, 体裁中学教师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 单项选择(每小题 2 分, 共 10 分)
1、
D;
2、 A;
3、 C;
4、 C;
5、 D。
二、 填空(每空 1 分, 共 10 分)
1、 多元智力; 建构主义。
2、 积极互动, 共同发展。
3、 先立后破, 先实验后推广; 民主参与, 科学决策。
4、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5、 分科与综合。
三、 判断并改错(每小题 2 分, 共 10 分)
1、 ×。
改为:
开发校本课程意味着展示学校的办学特色。
2、 √。
3、 ×。
改为:
叙写教学目标时, 行为的主体应该是学生。
4、 ×。
改为:
新课程把中小学教材由“国定制”改为“审定制”。
5、 ×。
改为:
研究性学习关注的是研究过程和学生的体验。
四、 简答(共 10 分)
1、
行为目标陈述的四个要素是:
①行为主体; ②行为动词; ③行为条件; ④表现程度。
2、
教师角色的变化:
①知识的传授者→→→→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②教书匠→→→→→→→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③课程的执行者→→→→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④封闭型→→→→→→→开放型的社会型的教师。
3、
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特点有:
①努力将素质教育理论体现在课程标准的各部分之中;
②突破学科中心, 构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课程体系;
③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④体现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
五、 案例分析(每小题 10 分, 共 20 分)
1、
(1)
培养优良班集体的方法:
(4 分)
①确立共同的奋斗目标;
②选择和培养班干部, 形成班级骨干力量;
③培养良好的班风, 形成健康向上的集体舆论;
④坚持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教育活动。
(2)
教育转化“在野学生领袖”的方法:
(6 分)
①严格要求, 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 约之以规;
②利用其特长为班集体做好事, 争荣誉;
③将“在野学生领袖”转化为“正式学生领袖”。
2、
(1)
依法执教、 爱岗敬业、 热爱学生;
(3 分)
(2)
人身权、 名誉权、 受教育权;
(3 分)
(3)
正确做法多种多样(略)。
(4 分)
说明:
本题答案具有一定的开放性, 评卷时可酌情灵活赋分。
六、 作文(40 分)
立意 20 分; 表达 20 分。
3 个错别字扣 1 分。
不限, 字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