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中植物对除尘灭菌吸甲醛效果不明显

时间:2022-09-14 14:25:04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家中植物对除尘灭菌吸甲醛效果不明显,供大家参考。

家中植物对除尘灭菌吸甲醛效果不明显

 

 家中的植物对除尘灭菌吸甲醛效果不明显

 近年来, 北京、 上海等城市经常出现雾霾天气, 而雾霾对于人们身体健康的影响日益受到重视。

 由此, 不少商家打出“植物吸收 PM2.5”“植物除尘” 等名号来吸引顾客购买植物。

  事实上, “植物能除尘” 以及衍生出的“植物能吸收PM2.5” 的说法, 其实主要是由于人们常看到植物叶片经常沾满灰尘的缘故。

 然而, 沾染的灰尘并不是植物自己去抢夺空气中的尘埃颗粒而来, 只是一个被动的结果。

 在植物叶片表面, 常会有一些角质或蜡质层。

 这些角质或蜡质是表皮细胞分泌而来, 对表皮细胞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蜡质、 角质层表面粗糙, 增加了叶片的表面积, 并且粗糙的表面更容易滞留落在其上的尘埃颗粒。

 此外, 落在叶面的 PM2.5 颗粒还可通过气孔进入植物叶片, 停留在植物叶片内。

 可见, 植物叶片可以吸附和滞留落在其上的尘埃颗粒, 但对于室内其他地方的尘埃则无法主动加以捕捉。

 之所以有人认为滴水观音会除尘, 只是因为它叶片大、 更容易“落灰”罢了。

  事实上, 植物主要的除尘作发生在室外环境。

 成片种植的植物能够有效降低风速, 而随着风速的降低, 空气中裹挟的尘埃颗粒便更容易沉降到地面或被叶面吸附, 从而达到减少尘土飞扬的目的。

 对于室内一般只有 0.3m/s 左右的空气流速, 因此除尘效果并不显著。

 植物能清除室内气体污染物吗?

  在装修好的新家里放植物来吸收甲醛, 是日常生活中经常听到的一句建议。但实际上, 植物对甲醛的吸收量实际上相当低, 大多在 1mg/h/㎡的数量级上, 而备受推崇的吊兰甚至只有 0.15 mg/h/㎡。

 对于动辄几十上百平方米的室内空间来说, 吊兰、 常春藤等的吸收速率过慢, 没有实用意义。

  植物吸收甲醛的机理是甲醛分子可以和植物体内蛋白质结合。

 因此, 甲醛对于植物具有一定毒害性。

 虽然植物不能吸收甲醛, 但是一些对甲醛敏感的植物,如三角梅和红花酢浆草等, 在低浓度甲醛存在时就可产生毒害现象, 可作为环境指示植物使用。

  和甲醛类似, 其他气体污染物, 如二氧化硫、 二氧化氮等, 植物虽然能吸收,但量不大。

 例如, 对二氧化硫吸收能力最相当高的红木荷, 其吸收量一般也就每千克干叶片 10mg/h 左右, 换算过后和甲醛相差不多。

 对于吸烟产生的氮氧化物如二氧化氮, 其吸收量一般也在每千克干叶片 1-5mg/h 左右。

 而一氧化碳则更为特殊, 因为其本身就是植物体内的气体信号分子, 从外界摄取的量极少。

 在使用植物吸收有害气体污染物是还要考虑的是, 在吸收过程中, 室内还在产生这些气体分子, 又使得本就较慢的吸收效果再打了一个折扣。

 因此, 要去除家中的气体污染物, 在天气良好时及时开窗通风, 是最好、 最经济的选择。

 植物能除菌吗?

  在植物体内, 经过千万年时间, 进化出一套对抗细菌等微生物侵害的防御体系。

 植物所含很多化学成分都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

 不过, 要让植物能起到除去室内细菌的作用, 那么就必须得让植物所含的杀菌物质和细菌接触才行。

 在通常情况下, 细菌等微生物落在植物叶片上甚至入侵到植物体内, 这时植物就可动用其化学防御体系对微生物进行抑制和杀灭。

 但是这一方式, 就和上面说过的“除尘” 过程一样, 只能被动的杀灭接触植物体的细菌, 缺乏“室内除菌” 的意义。

 不过, 植物还存在另一方式可以杀灭和抑制周边环境中的微生物。

 在植物的挥发性成分中, 含有不少抗菌物质。

 例如常见的夹竹桃, 其挥发性气体中就含有水杨酸甲酯、 丙烯酸等杀菌抑菌成分, 樟树挥发性物质中的樟脑也有抑菌作用。然而, 这些植物产生挥发性物质, 大多带有令人不愉快的刺激性气味, 并不适宜在室内种植。

 并且, 挥发性物质的散发大多需要日光照射加温。

 室内缺乏光照,因此挥发性物质的除菌作用大打折扣。

 至于文竹, 其本身缺乏挥发性物质, 并且株型纤细, 对尘埃、 细菌的滞留作用差, 并不能起到除菌的作用。

 植物能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吗?

 事实上, 植物作为依靠光合作用为生的自养生物, 必定会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

 因此说某某植物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 这是一句大白话。

 而有一些商家宣称, 一些植物能够“在夜间吸收二氧化碳, 放出氧气”, 从而避免夜间植物和人争夺氧气, 这实际上是对一种具有特殊代谢过程的植物类群的误读。

 在干旱荒漠地带, 有一类植物, 被称作景天酸代谢植物。

 这类植物在夜间凉爽时打开气孔, 吸收二氧化碳, 并将其转化为苹果酸, 储存在细胞的液泡中。

 第二天白天炎热之时, 关闭气孔以减少水分散失, 这时储存在液泡中的二氧化碳则被释放出来, 在光下驱动合成糖类。

 但是, 这类植物并不能在夜间释放氧气。

 这是由于将水分子分解为氢离子和氧气的能量, 来自于照射进叶绿体中心色素分子的光能, 而光能是无法被储存的。

 因此, 氧气的产生必须依靠光的存在。

 没有光,就不会释放氧气。

 而上面说的“夜间吸收二氧化碳” 的龟背竹, 其本身属于天南星科, 不属于景天酸代谢植物, 在夜间会由于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

 植物能减少电磁辐射吗?

  “在电脑旁边放植物可以减少辐射”, 这条已经是个古老的谣言。

 首先, 辐射分为电磁辐射和电离辐射两种。

 前者是电磁波, 而后者是带电或不带电的粒子流。

 对人体而言, 只有特殊频率的电磁波(紫外线、 γ 射线等)

 及电离辐射, 由于能造成人体生物分子功能紊乱, 从而一定程度上对健康造成风险。

 但电脑本身不产生电离辐射, 其产生的电磁辐射也并非紫外线、 γ 射线等极端电磁波。

 目前也没有证据表明在电脑运行的功率下产生的电磁波能对人体造成不良影响。

  对植物而言, 其只能遮盖可见光及其附近频率的一段电磁波, 对于较长波段和较短波段的电磁辐射没有屏蔽作用。

 并且由于电磁波的传播特性, 放在一旁的植物对于阻挡电磁辐射是没有丝毫用处的。

 仙人掌防辐射的谣言, 只是来源于对它能在极端酷热和烈日照射下的环境中生长的特性的误读而已。

 综上, 事实上植物们并没有商家所宣传的具有那么多特别的好处。

 那些看上去很诱人的“好处”, 基本都缺乏坚实的理论基础, 更多的是依靠夸张、 附会、脑补而来。

 家中摆放植物的最大好处, 是点缀家庭, 让家变的更有格调和趣味。同时由于植物的蒸腾作用, 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室内空气湿度。

 在选择家居植物时, 应该按照自己的喜好和样式搭配来选择, 而不要对这些商家所宣称的“特殊功能” 抱有太多期望。

推荐访问:家中植物对除尘灭菌吸甲醛效果不明显 灭菌 甲醛 除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