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工会管理信息化建设方案

时间:2022-09-16 19:20:06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智慧工会管理信息化建设方案,供大家参考。

智慧工会管理信息化建设方案

 

 智慧工会管理信息化建设方案

 智慧工会发端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运用,是以移动互联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为背景,依托工会组织和工会网上平台,以满足职工需求为导向,以履行工会基本职责为使命,对工会系统数据资源进行收集、整合和加工,推进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构建以职工为中心、网上网下深度融合、相互联动的一体化服务体系,竭诚服务广大职工群众,推进工会工作和社会治理。智慧工会具有组织网络化、办公智能化和服务普惠化等特点。建设智慧工会有利于巩固党的群众基础,有利于推进工会改革创新和为职工群众提供普惠服务。智慧工会建设路径主要包括融入智慧政府建设、大力建设工会数据库和智慧服务平台、加强工会干部队伍建设等。

 一、智慧工会的内涵与特点

 智慧工会发端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运用。早在 20 世纪 90 年代初,中国政府就开始关注互联网发展趋势并启动政府信息化建设,启动了所谓的“三金工程”,即金桥工程、金关工程及金卡工程,目标是建设“国家信息高速公路”,提高我国政府及社会组织的信息化水平。

 21 世纪初,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我国政府又提出“三网一库”建设,其中三网是“内网、外网、专网”,“一库”指的是政府办公业务信息资源数据库,我国政府的信息化建设初具规模。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互联网发展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提出了“建设网络强国”的战略思想和目标任务。在此战略思想指导下,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具体领导下,我国政府开启新一轮信息化建设。

 2015 年,我国政府从战略高度提出“互联网+”;2016 年 12 月,国务院印发了“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党的十九大报告八次提到互联网,并强调“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为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提供有力支撑”和“全面增强执政本领,善于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开展工作”。

 在国家政策的强势推动下,“互联网+”成为政府和社会各行业的热门话题,在移动互联及大数据等技术的支撑下,网络信息技术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渗

 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彻底改变传统的交流方式和沟通模式,重构传统的工作理念和模式。工会工作也不例外,网络信息技术的进步为工会工作的改革创新既带来了便利,也带来了挑战。在此背景下,智慧工会建设应运而生。

 2015 年,《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指出,“打造网上网下相互促进、有机融合的群团工作新格局”。随后中华全国总工会发布《全国总工会改革试点方案》,明确提出要制定和实施工会“互联网+”行动计划。

 2017 年,全国总工会发布《全国工会网上工作纲要(2017-020 年)》,提出:“‘互联网+’工会就是充分运用移动互联、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网络信息技术,推进互联网在工会的广泛应用和融合发展,构建‘互联网+’工会服务职工体系,打造方便快捷、务实高效的服务职工新通道,不断提升运用网络服务职工的能力水平,推动工会工作创新发展。”

 2018 年,中国工会十七大报告提出“积极建设智慧工会”。建设智慧工会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重要论述的根本要求,是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工会工作的现实需要,是主动适应网络信息技术发展进步的迫切需要。从“互联网+工会”到“智慧工会”,是中国工会伴随政府信息化建设过程,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发展的技术条件以及中国职工网民数量不断增多的现实基础,针对工会更好“维护广大职工群众的权益、竭诚为广大职工群众服务”提出的战略举措。

 比较而言,“智慧工会”比“互联网+工会”的内涵更丰富,外延更扩展,服务对象范围更广,联系职工群众更紧密,服务方式更人性,服务流程更便捷,服务体验更满意,能够更好帮助工会履行基本职责,也可以说“智慧工会”是“互联网+工会”的升级版。

 如果说“互联网+工会”突出的是网络信息技术的运用这一手段的话,那么“智慧工会”不仅包含工会建设的手段,也包含工会建设的目标和使命。

 根据全国总工会关于 “ 互联网+ + 工会 ” 的相关论述,可以把智慧工会定义为: :智慧工会是以移动互联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为背景,依托工会组织和工会网上平台,以满足职工需求为导向,以履行工会基本职责为使命,对工会系统数据资源进行收集、整合和加工,推进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构建以职工为中心、网上网下深度融合、相互联动的一体化服务体系,竭诚服务广大职工群众,

 推进工会工作和社会治理。

 综合来看,智慧工会的主要特点有: :

 第一,组织网络化。通过网络把工会部门及职工群众广泛联系起来,形成工会系统内部门与部门之间、部门与职工之间以及职工与职工之间的全方位直接交流沟通。这种网络化打破了工会部门之间及会员之间的界限,使资源、信息、知识等在工会内快速流动、传播和共享,提高了工会工作的效率和效益。

 第二,办公智能化。《辞海》将“智慧”定义为“对事物能认识、辨析、判断、处理和发明创造的能力”。与传统的工会工作模式相比,智慧工会不仅体现在办公过程中通过对新技术、新机器和新设备的应用,实现办公的无纸化、科学化和自动化,还体现在人工智能以及移动互联网等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充分运用。这意味着通过这些智慧化的技术支持和设置,工会能更好地把握职工的精细需求并竭力满足,实现服务对象全覆盖、服务时间全天候,提升智慧服务的即时性与自发性,使职工得到工会更便捷、更有效、更满意的服务。

 第三,决策数据化。数据化是将工会各部门业务、会员信息的传统物理媒介(纸质表格等)转变成计算存储的数字系统,建立全国统一的工会工作和会员信息基础数据库。在此基础上,基于大数据的挖掘和统计分析技术,各级工会不仅能宏观把握工会工作的基本情况,而且能根据数据进行较为客观的分析和预测,避免了主观决策、片面决策,增强了决策的科学性。

 第四,服务普惠化。工会网站、微博等可以在最快的时间内向职工展示、推送工会的服务,加强与职工的互动,倾听职工的呼声,实现对职工的全覆盖和服务时间的全天候,实现服务的普惠性。通过数据化的信息平台和精细化的数据挖掘技术,通过调用、汇总、统计、分析、收集会员对服务的反馈评价,不仅能最大范围地服务职工群众,而且通过分析职工群众的个性化需求,及时调整和改善服务举措,提高服务的精准性。

 二、智慧工会建设的战略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上强调:“适应完成党的中心任务和基层工作、群众工作需要,改革和改进机关机构设置、管理模式、运行机制,充分体现群团组织的政治性、群众性特点,防止机关化、娱乐化倾向发生。” 工会作为党领导下的重要群团之一,智慧工会建设意义重大。

 ( ( 一) ) 智慧工会建设有利于巩固党的群众基础智慧工会建设有利于最大限度、最大范围 地把广大职工群众组织到工会组织中来,并感受到 “ 家 ” 的温暖,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会工作指示的重要举措,是党的群众路线的具体体现,有利于巩固党的群众基础。

 随着国家单位制的逐步松散,单位制下的职工流动性越来越大,城市中的“单位人”和农村中的“生产队人”纷纷进入城市社会,流动性人口越来越多,而国家依靠单位来整合社会的能力逐步减弱,原来的传统社会组织如工青妇等的社会整合能力也随之减弱,传统的工会组织方式已经很难组织一个个“原子化”的职工群众,为数不少的职工群众游离于工会组织之外,削弱了党的群众基础。而智慧工会建设正好可以弥补这方面的缺陷,它使工会触角更加深入基层,更加便利倾听基层职工群众的呼声,使工会更加“接地气”,方便职工群众找到“家”,也有利于工会找到职工群众,服务职工群众,使广大职工群众感受到“家”的温暖。

 智慧工会建设坚持以职工为中心,坚持眼睛向下、沉到基层,做到群众在哪里、工作的触角就要延伸到哪里,群众的需要在哪里、服务的支架就要架设到哪里,为职工提供更直接、更精准、更普惠、更便捷、更温心的服务帮扶,增强职工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从社会治理的层面来看,智慧工会建设能够扩大广大职工群众的民主参与渠道,为更多职工群众参与企业管理和社会治理创造方便,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更加直接和有效。我国传统的职工民主参与主要是通过职工代表大会、厂务公开和职工董事与监事等制度设计,但是在互联网时代,职工的民主参与不再局限于这三种正式的制度,参与的形式和内容变得更加宽泛和多样化。

 智慧工会建设使工会组织业务流程更加便捷,工会内外联系更加方便,给工会和职工群众带来更加丰富的体验和前所未有的条件。例如,xx 市“五一劳动奖章”评选以互联网为媒介,实现了职工群众最广泛的民主参与。xx 市职工群众可以通过官方网站和微信实行网上投票,参与到整个评选活动当中。根据 xx市总工会的统计,整个活动过程累计 120 万人踊跃参与了投票。市总公众微信号关注人数暴增 5 万,跃升为关注度最高的热门微信号之一。

 智慧工会建设使 xx 市总工会有条件把原来局限于工会系统内部的评选工作

 扩展到了整个社会,也使广大职工群众有条件参与进来,最大程度实现了民主参与,不仅很好地发挥了工会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而且最大程度地发动了职工群众,联系了职工群众,党的群众基础更为广泛和牢固。

 ( ( 二) ) 智慧工会建设有利于推进工会改革创新智慧工会建设是工会改革创新的重要推动力。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群团组织要提高网上群众工作水平,实施上网工程,建设各具特色的群团网站,推进互联互通及与主流媒体、门户网站的合作。加强网宣队伍建设,综合运用维权热线和网络论坛、手机报、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进行网上引导和动员。站在网上舆论斗争最前沿,主动发声、及时发声,弘扬网上主旋律。” 智慧工会建设打造出一个基于大数据库的信息共享、业务协同的综合性一体化的工会服务线上平台和虚拟化的办事大厅,结合线下的工会组织及职工驿站等,再造和优化工会服务流程,减少了服务成本,使工会服务职工群众更加智能、便捷、高效和优质,优化了职工群众的服务体验,职工群众的服务满意度进一步提高,促进了工会工作的改革创新。

 信息共享的业务协同系统及平台的构建,打破了部门之间各自为政、碎片化以及数据壁垒状态,实现了工会上下级及部门之间数据信息的高速度、全方位和直接交互,减少了繁琐的信息传递中间层次和环节,提升了数据信息的传递效率,使工会组织结构渐趋开放和扁平,逐步减少工会的管理层次。

 ( ( 三) ) 智慧工会建设有利于为职工群众提供普惠服务当前,新的技术革命正深刻改变着产业构成、产业形态,从而深刻地改变着职工的职业构成、 技能需求、劳动关系,具体表现为劳动者队伍迅速扩大,流动持续加快,利益诉求分化增强等。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工会必须直面挑战,竭力运用新技术扩大工会服务职工覆盖面,竭诚为广大职工群众提供服务。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工会要坚持以职工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抓住职工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认真履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竭诚服务职工群众的基本职责,把群众观念牢牢根植于心中,哪里的职工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哪里的工会就要站出来说话。”智慧工会建设通过互联网技术和工会大数据库建设,以会员管理体系和信息资讯平台、网上办公平台、会员服务平台、移动终端平台、

 数据交换平台,以及自动化办公系统、普惠制服务系统为主要内容,为广大职工群众提供网上“一键式”服务,促进形成互联互通、资源集约、高效便捷、上下协同的智慧化服务体系,切实为职工提供便捷、普惠暖心服务。例如,北控数字工会“12351”服务体系涵盖:1 库(大数据库)、2 馆(数字图书馆、数字博物馆)、3 网(工会门户网、微信微网、三级服务网)、5 平台(文化平台、云商平台、教学平台、扶助平台和即时通讯平台)、1 家(北控和谐之家)。北控数字工会的上线,使得职工不管身在何处均能享受“家”服务。

 三、 智慧工会建设的基本思路

 《中国工会章程》和工会十七大报告把工会的基本职责表述为:“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竭诚服务职工群众”,这是对工会基本职责、使命担当的进一步丰富和强化,对工会做好维权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对智慧工会的建设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切实履行好这一基本职责,需要工会紧紧把握信息技术革命带来的发展机遇,建设智慧工会,竭诚服务广大职工群众,使他们更容易找到“家”,感受到“家”的温暖。

 (一)融入智慧政府建设。近年来,智慧政府概念在我国广为流行,这是互联网技术、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发展融合的结果,标志着我国社会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成熟。作为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为中国社会治理的重要基础,中国工会应充分认识到互联网及大数据等现代技术给工会工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的高度重视智慧工会建设,把智慧工会建设作为智慧政府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主动和政府相关部门沟通协调,融入智慧政府建设,大视野、高布局建设智慧工会。要注意和智慧政府建设的衔接,消除数据壁垒,注意数据在不同终端和不同部门之间的流动和协同,提高职工群众的满意度。在平台的功能模块设计上力求全面和便捷,更好地促进工会工作理念、服务模式、活动方式的转变,进一步密切工会组织和职工群众的联系,更好地服务职工群众,让广大职工群众随时随地感受到“职工之家”就在身边,增强工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二)大力建设工会数据库。《大数据...

推荐访问:智慧工会管理信息化建设方案 信息化建设 工会 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