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局工作情况汇报

时间:2022-09-18 14:30:06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民政局工作情况汇报,供大家参考。

民政局工作情况汇报

 

 第 1 页 共 1 页民政局工作情况汇报

  根据市人大棠委会工作评议程序和要求,现在,我代表市民政局就近年来,特别是今年以来工作作一汇报,请予审议。

  一、关于工作成绩 2017 年以来的三年,是苏州成功应对金融危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升级、全面推进科学发展和“三区三城”建设的三年,也是苏州民政事业抢抓机遇、攻坚克难、创新创优、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三年。在市委、市人大、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各地、各有关部门、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下,我们紧紧围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各项决议、决定和指示,全面履行“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民政宗旨,全力推进民政事业跨上新台阶:

  一是社会救助新提升。采取多种途径,不断加大社会救助资金投入和保障力度,率先在全省超过“困难群众每人每天不低于 1 美元”的国际贫困保障线,逐步健全以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和农村“五保”供养制度为基础,以医疗、教育、就业、住房等专项救助为辅助,以临时救助、社会帮扶、慈善互助为补充、覆盖城乡的社会救助保障体系。3 年来,全市共发放救助资金 2

  2.21 亿,救助困难人群 4

 8.5 万人,救助水平领先全省,困难群众生活得到明显改善。

  二是社区建设新气象。积极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创新完善 根据市人大棠委会工作评议程序和要求,现在,我代表市民政局就近年来,特别是今年以来工作作一汇报,请予审议。

  一、关于工作成绩 2017 年以来的三年,是苏州成功应对金融危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升级、全面推进科学发展和“三区三城”建设的三年,也是苏州民政事业抢抓机遇、攻坚克难、创新创优、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三年。在市委、市人大、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各地、各有关部门、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下,我们紧紧围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各项决议、决定和指示,全面履行“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民政宗旨,全力推进民政事业跨上新台阶:

  一是社会救助新提升。采取多种途径,不断加大社会救助资金投入和保障力度,率先在全省超过“困难群众每人每天不低于 1 美元”的国际贫困保障线,逐步健全以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和农村“五保”供养制度为基础,以医疗、教育、就业、住房等专项救助为辅助,以临时救助、社会帮扶、慈善互助为补充、覆盖城乡的社会救助保障体系。3 年来,全市共发放救助资金 2

  2.21 亿,救助困难人群 4

 8.5 万人,救助水平领先全省,困难群众生活得到明显改善。

  二是社区建设新气象。积极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创新完善

 第 2 页 共 2 页社区建设管理体制机制,拓展和深化基层***自治。成功举办全国社区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盛会——全国***社区建设工作会议,全市 6 个市、4 个街道、6 个社区被评为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单位,受表彰数居全国地级市之首,苏州城乡***社区建设经验走向全国。

  三是双拥创建新拓展。成功实现全国双拥模范城“四连冠”,全力争创“五连冠”,各地政策拥军、实事拥军、科技拥军、法制拥军、文化拥军等深耕军营,成效显著,3 年来,全市共安排拥军实事项目103 项、总投资

  4.48 亿;建立健全优抚对象医疗保障体系和抚恤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全市优抚对象抚恤优待政策实现城乡一体,全市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参训率、合格率和就业率均居全省前列,军政军民关系更加融洽。

  四是社会福利新面貌。建立健全以居家养老为基储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基本养老服务体系,积极推进政府养老实事项目。到今年年底,全市千名老人拥有床位数达到 2

  1.5 张,实现“十一五”规划指标;成功举办纪念苏州市社会福利院建立 300 周年暨弘扬慈善文化主题活动,开工兴建苏州有史以来最大的民政公共服务设施项目——苏州市社会福利总院,全市乡镇福利机构改建工程有序推进,社会福利保障能力明显增强。

  五是社会事务新规范。迎难而上、一着不让、上下联动破解困扰苏州长达 13 年之久的塔陵和非法公墓历史遗留问题,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出台苏州市第一部地方性民政法规——《苏州市地名管理条社区建设管理体制机制,拓展和深化基层***自治。成功举办全国社区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盛会——全国***社区建设工作会议,全市 6 个市、4 个街道、6 个社区被评为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单位,受表彰数居全国地级市之首,苏州城乡***社区建设经验走向全国。

  三是双拥创建新拓展。成功实现全国双拥模范城“四连冠”,全力争创“五连冠”,各地政策拥军、实事拥军、科技拥军、法制拥军、文化拥军等深耕军营,成效显著,3 年来,全市共安排拥军实事项目103 项、总投资

  4.48 亿;建立健全优抚对象医疗保障体系和抚恤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全市优抚对象抚恤优待政策实现城乡一体,全市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参训率、合格率和就业率均居全省前列,军政军民关系更加融洽。

  四是社会福利新面貌。建立健全以居家养老为基储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基本养老服务体系,积极推进政府养老实事项目。到今年年底,全市千名老人拥有床位数达到 2

  1.5 张,实现“十一五”规划指标;成功举办纪念苏州市社会福利院建立 300 周年暨弘扬慈善文化主题活动,开工兴建苏州有史以来最大的民政公共服务设施项目——苏州市社会福利总院,全市乡镇福利机构改建工程有序推进,社会福利保障能力明显增强。

  五是社会事务新规范。迎难而上、一着不让、上下联动破解困扰苏州长达 13 年之久的塔陵和非法公墓历史遗留问题,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出台苏州市第一部地方性民政法规——《苏州市地名管理条

 第 3 页 共 3 页例》,加快推进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建设;大力加强社会组织培育和管理,精心指导全市新社会组织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创先争优活动,不断增强服务发展、服务企业、服务居民和行业自律能力;全面规范婚姻、收养登记和流浪乞讨人员管理,全市实现“全国婚姻登记规范化建设合格单位”创建全覆盖。

  六是民政公益新形象。全市福彩、慈善公益事业持续保持全盛全国领先的发展势头。3 年来,共销售福利彩票 33 亿,为国家和地方筹集公益金

 10.08 亿,年均增幅 34%,今年将突破 18 亿;共募集救灾款物折合人民币 1

  1.87 亿,今年 1~10 月份募集款物

  3.17 亿,相当于去年全年的

  2.12 倍。“5·12”汶川大地震全市募捐赈灾款物总量居全国地级市之首。

 回顾总结三年来全市民政工作实践,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民政全部是民生,做好民政保民生。民政工作只有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才能有地位、有作为;只有解放思想、锐意进取,才能有创新、有突破;只有城乡一体、统筹兼顾,才能有发展、有提升。基本做法是:

 探索“一条路径”:就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城乡一体化为目标、以依法行政为准绳、以民政文化为支撑的苏州民政事业发展新路径。为不断增强全市民政系统创新创优意识和干部职工的事业心责任感,我们持续开展以弘扬“三牛精神”、培养“三马作风”、深化“四诚教育”、经受“五子检验”、打造“六有民生工程”为基本内容的主例》,加快推进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建设;大力加强社会组织培育和管理,精心指导全市新社会组织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创先争优活动,不断增强服务发展、服务企业、服务居民和行业自律能力;全面规范婚姻、收养登记和流浪乞讨人员管理,全市实现“全国婚姻登记规范化建设合格单位”创建全覆盖。

  六是民政公益新形象。全市福彩、慈善公益事业持续保持全盛全国领先的发展势头。3 年来,共销售福利彩票 33 亿,为国家和地方筹集公益金

 10.08 亿,年均增幅 34%,今年将突破 18 亿;共募集救灾款物折合人民币 1

  1.87 亿,今年 1~10 月份募集款物

  3.17 亿,相当于去年全年的

  2.12 倍。“5·12”汶川大地震全市募捐赈灾款物总量居全国地级市之首。

 回顾总结三年来全市民政工作实践,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民政全部是民生,做好民政保民生。民政工作只有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才能有地位、有作为;只有解放思想、锐意进取,才能有创新、有突破;只有城乡一体、统筹兼顾,才能有发展、有提升。基本做法是:

 探索“一条路径”:就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城乡一体化为目标、以依法行政为准绳、以民政文化为支撑的苏州民政事业发展新路径。为不断增强全市民政系统创新创优意识和干部职工的事业心责任感,我们持续开展以弘扬“三牛精神”、培养“三马作风”、深化“四诚教育”、经受“五子检验”、打造“六有民生工程”为基本内容的主

 第 4 页 共 4 页题教育实践活动,积极构建苏州民政人的核心价值体系,定期邀请专家、学者举办以依法行政、民生保障、社会建设、调查研究为主要内容的学习讲座,树立民政干部依法行政观念,提高依法办事能力;通过创作并大唱《苏州民政歌》、佩戴民政徽章、设立“民政日”,编写民政读本,成立民政“两团”和举办全市民政人自编、自导、自演的文艺联谊活动等途径,大力加强民政文化建设,不断振奋精神、昂扬斗志、开拓前进。

 推进“两大转变”:就是由传统民政向现代民政转变,由管理型民政向服务型民政转变,加快推进民政工作转型升级。为不断适应我市加快转型升级、服务“三区三城”大局要求,我们适时提出民政工作转型升级新的思路目标和任务。指导思想上,由“一心一意谋发展”转向“一心一意谋幸福”;工作方法上,由零散、临时、特定和计划性分配转向整体、普惠、均等和制度性安排;运作机制上,由政府主导转向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民间投入相结合,进而打造具有苏州特色的“创新民政”、“法制民政”、“阳光民政”、“合力民政”、“数字民政”和“文化民政”。同时,强化服务民生意识,坚持把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去年“七·一”前,在市级机关率先开展“民政党员干部进社区”活动。今年,又结合“在职党员进社区”,在局系统党员干部中开展“手拉手、献爱心”活动,班子成员“一手帮助一个贫困生,一手关心一个老年人”,定期走访优抚对象和困难家庭。

 坚持“三个结合”:就是思想建设与业务建设相结合、基础工作与题教育实践活动,积极构建苏州民政人的核心价值体系,定期邀请专家、学者举办以依法行政、民生保障、社会建设、调查研究为主要内容的学习讲座,树立民政干部依法行政观念,提高依法办事能力;通过创作并大唱《苏州民政歌》、佩戴民政徽章、设立“民政日”,编写民政读本,成立民政“两团”和举办全市民政人自编、自导、自演的文艺联谊活动等途径,大力加强民政文化建设,不断振奋精神、昂扬斗志、开拓前进。

 推进“两大转变”:就是由传统民政向现代民政转变,由管理型民政向服务型民政转变,加快推进民政工作转型升级。为不断适应我市加快转型升级、服务“三区三城”大局要求,我们适时提出民政工作转型升级新的思路目标和任务。指导思想上,由“一心一意谋发展”转向“一心一意谋幸福”;工作方法上,由零散、临时、特定和计划性分配转向整体、普惠、均等和制度性安排;运作机制上,由政府主导转向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民间投入相结合,进而打造具有苏州特色的“创新民政”、“法制民政”、“阳光民政”、“合力民政”、“数字民政”和“文化民政”。同时,强化服务民生意识,坚持把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去年“七·一”前,在市级机关率先开展“民政党员干部进社区”活动。今年,又结合“在职党员进社区”,在局系统党员干部中开展“手拉手、献爱心”活动,班子成员“一手帮助一个贫困生,一手关心一个老年人”,定期走访优抚对象和困难家庭。

 坚持“三个结合”:就是思想建设与业务建设相结合、基础工作与

 第 5 页 共 5 页专项工作相结合、典型示范与总结推广相结合。为不断提高民政队伍整体素质和履职能力,我们通过召开事迹报告会、庆功表彰会、经验交流会等形式,在全市民政系统树立了一大批先进典型和标兵;通过大抓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制度建设、基层组织建设,全面夯实民政事业发展根基;通过开展殡葬公墓、社团组织、区划地名等专项治理,有效整顿和规范社会事务管理秩序;通过探索、总结和推广民政工作新机制、新模式、新手段,进一步提升苏州民政在全省乃至全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特别是沧浪区“虚拟养老院”、张家港“自然灾害民生保险”、太仓“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有效衔接与良性互动”等经验做法,得到中央和省有关部门的首肯和认同。

 完善“四项机制”:就是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机制,部门会商、整体联动机制,问政于民、听证论证机制,集体领导、***决策机制。为不断加大各级民政事业的投入、促进可持续发展,我们通过“四项机制”平台,积极推动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加快推进城乡***社区建设、加快创新完善社会建设和管理体制机制、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事业等一系列文件,从政策机制上为民政事业发展构筑平台、拓展空间、提供保障,充分发挥政策导向和扶持功能。今年,我们把年度政府养老实事项目指标在原来基础上翻一番,即由原每年 2500 张增加到5000 张;大幅度地提升民办养老机构建设补贴、居家养老服务援助、敬老金发放标准,以吸引更多社会力量、民间资本参与到养老服务中来。今年,全市新增的 10 家养老机构中,民办养老机构有 6 家,...

推荐访问:民政局工作情况汇报 民政局 工作情况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