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县委书记市委中心组学习会上交流发言—交流材料(2022年),供大家参考。
县委书记在市委中心组学习会上的交流发言—交流材料
按照会议的安排, 现将☆☆县执行“十五” 计划和编制“十一五” 规划情况作简要汇报。
一、“十五” 计划执行情况 五年来, 我们坚定不移地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 指导, 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 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切实加大思想解放、 招商引 资、 结构调整和干部作风转变的力度, 聚精会神搞建设、 一心一意谋发展, 全面实现了“十五” 计划目 标任务, 有力地促进了 全县经济社会的健康快速发展。
2005 年, 预计全县实现 GDP10.7 亿元, 年均增长 11.5%;财政总收入 5920 万元,年均增长
%,其中地方财政收入
万元, 年均增长
%; 农民人均纯收入 1800 元, 年均增长 7.1%;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8700 元, 年均增长 6.8%; 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3.2 亿元, 年均增长39.7%。
初步形成了 以林业、 电力、 建材、 畜牧业和生物资源开发为主的经济发展格局。
(一)
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
以稳定粮食生产为基础, 以调整产业结构为主线,以科技创 新为动力, 突出 抓好烤烟、 畜牧业等优势产业。
按照烤烟种植面积实现连年翻番的目 标, 大力发展烤烟产业, 至 2005 年, 烤烟种植面积突破 7000 亩。以引 进☆☆集团为龙头, 做强做大畜牧业, 使全县畜牧业产值突破 1 亿元。
切实加大以订单农业、 特色农业为主的冬季农业开发力度, 冬季农业开发面积达 12万亩。
以交通、 能源、 通信、 农田水利建设为主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快,“整合资金、 整村推进” 扶贫开发工作深入推进,“十五” 期间, 实现 1.2 万人口脱贫。
(二)
工业化发展取得新进展。
全县进一步确立了“工业强县” 的理念, 突出林、电、 建材加工业的主体地位。
制定出台了 我县《关于林业经营管理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 全面推行林业经营管理体制改革, 明晰产权, 理顺机制和利益关系,加速资源盘活步伐。
加大扶持林产工业, 加快技术改造, 建立了 年生产能力达10 万 m3 的中(高)
密度纤维板生产线, 提升了 林产品加工水平。
投资 7 亿多元的☆☆电站建设进展顺利, 有效拉动了 电力产业的发展。
建筑建材业完成了 水泥厂 50 万吨旋窑技改, 全县水泥生产能力突破百万吨。
紧紧围绕老工业区的实际,攻坚克难, 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进一步规范资产处置工作程序, 妥善安置职工, 提高改革成效, 增强了 企业活力。
(三)
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
近年以来, 在完成县城总规修编工作的同 时, 通过盘活优势资源引 资上亿元, 着力实施了 一批以城市街道、 城市广场、 体育运动场为主的城市开发项目 和县城的绿化、 美化、 亮化工程, 修缮了 部分老街道, 集中整治了 一批影响市容市貌和居民生活的问题, 引 导市民规范行为树文明新风, 增强市民热爱家乡 、 建设家园的发展意识, 力求树立起新形象。
(四)
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
全县“普九” 成果进一步得到巩固, 素质教育全面推进, 教育资源得到优化配置, 教育基础条件不断完善, 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中、 高考上线率连续 几年名 列全市前茅。
医疗卫生体系改革不断深化, 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 突发公共卫生救治体系日 趋完善。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财税体制改革、 农村税费改革等各项改革工作稳步推进。
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两个确保” 和“三条保障线” 工作基本落实, 社会弱势群体得到救助和关爱。
人口 和计划生育工作巩固了 全国计划生育先进县的地位, 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取得新成效。
二、“十一五” 规划编制工作进展情况 在深入学习 贯彻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 深刻领会精神实质的基础上, 根据中央、省、 市关于做好“十一五” 规划编制工作的有关精神, 县委、 县人民政府切实加强了 对研究编制《☆☆县“十一五” 发展规划》 工作的领导, 立足发展优势, 广泛开展调查研究工作, 深化县情认识, 认真分析找准存在的不足, 理清发展思路,确定发展方向, 组成强有力的工作班子, 负责规划的编制、 起草工作。
在原有《县域经济发展规划》 的基础上, 完善提高形式, 既符合实际, 又贯穿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的《☆☆县“十一五” 发展规划》 初稿, 进行广泛征求意见, 反复修改提炼, 于 11 月 24 日 召开县委常委(扩大)
会议, 进行了 认真讨论、 评审, 确定了“十一五” 规划提纲。
“十一五” 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宏观调控目 标是:
到 2010 年, GDP总量达到 20 亿元, 年均增长 13%左右; 财政总收入达到 1.1 亿元, 年均增长 13%;县级地方财政收入达到 7600 万元, 年均增长 12%;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8 亿元, 年均增长 20%;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 4.5%左右; 人口自 然增长率年均控制在 6.2‰以内,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 13000 元, 年均增长 8%; 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2500 元, 年均增长 7%。
围绕上述目 标, 我们将扎扎实实抓好以下工作:
(一)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切实转变发展观念。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指导。
继续深入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 深化县情再认识, 立足科学发展, 转变发展观念, 创新发展模式, 提高发展质量, 继续坚定不移坚持“开放活县、 产业立县、 文化兴县” 战略, 努力实现“既快又好” 的发展目 标, 树立观念就是财富, 思路决定出路的理念, 大力倡导事在人为、 贵在实干的思想, 拓
宽融资渠道, 大力招商引 资, 真抓实干, 努力推进经济、 政治、 文化和社会的全面和谐发展。
(二)
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重点, 积极推进农业和农村工作。
切实抓好以“新发展、 新风尚、 新环境、 新农民、 新保障、 新管理” 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在稳定粮食、 调整结构、 发展烤烟、 畜牧业等特色产业, 继续抓好扶贫攻坚工作的基础上, 把沼气建设作为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 县委、政府将整合各方面的力量, 千方百计筹集资金, 制定强有力的措施, 在全县形成大干沼气建设的热潮, 以每年 4000 口的速度递增, 苦战三年, 使全县沼气普及率达到 80%以上。
以此促进农村种养殖业的发展带动农村改厕、 改灶、 庭院建设,带动村容、 村貌的改善, 推进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 , 最终推进农村两改。
(三)
以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重点,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立足优势, 整合各种资源和力量着力做强做大林业、 电力和建材。
按照搬强、 搬大、 搬活的要求,认真做好水泥厂和木业公司 的搬迁工作。
全面深化盐业、 矿业改革, 整合提升产业规模和水平, 切实提高工业化发展水平。
(四)
打造“文化☆☆” 为 重点, 提高城镇化水平。
立足优势, 从产业支撑、 建设风格、 文化培育三个方面入手。
一是着力培育一批能够在市场上有实力、 有规模的龙头企业, 培育品牌, 从而带动全县产业的发展。
二是着力打造县城, 从城市规划入手, 在规划布局、 建设风格、 城市文化培育中体现县城☆☆风貌。
三是引导干部群众共同培育☆☆文化, 共同承担起宣传☆☆文化的历史重任。
(五)
以构建和谐☆☆为重点, 大力推进社会事业建设。
按照人与人和睦相处、人与自 然和谐发展的要求, 着力在完善社会功能、 配套社会保障体系、 服务人民群众等方面做好工作。
教育方面, 抓好教育发展和规划建设, 在消除危房的同时,
重点打造☆☆中学, 扩大高中招生, 积极筹建初中部。
卫生方面, 完成县人民医院的搬迁建设和全县 85 个村卫生室建设, 在“十一五” 期间保证所有村卫生室达标, 从明年起, 全面实施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 让 15 万农民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 体现到党和政府的关怀。
高度重视扩大就业, 加强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 建立和谐社区、 和谐乡 村、 和谐机关, 维护社会稳定, 保障全县人民安居乐业。
(六)
以发挥党员 先锋模范作用 为重点, 全面加强党的建设。
按照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 五中全会精神的要求, 切实加强党的思想、 组织和作风建设。
巩固和扩大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 建立健全“党员受教育、 永葆先进性” 的长效机制。坚定理想信念, 坚持党的根本宗旨, 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深入开展反腐倡廉工作, 发挥全体党员 的先锋模范作用 , 为全县经济社会既快又好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和政治保证。
推荐访问:县委书记市委中心组学习会上交流发言—交流材料 交流 会上 县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