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精品】充分认识安全生产重要性,供大家参考。
充分认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
在 1 月 下旬召开的全国安全会议工作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指出,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 必须充分认识搞好安全生产的极端重要性, 把这项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这是对安全生产工作前所未有的高格定位, 闻之欣喜和振奋; 这也是嘱托与要求, 既要语重心长又斩钉截铁, 赋予我们更沉和更大的责任。
所以极端, 就是达到顶点的, 不可再高的、 怎么说怎么做也不过分的一种方位和层次, 这样的论断, 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高度重视, 深刻反映了安全生产周固有的特殊属性及使命, 展示了与时俱进的品格, 也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征。
搞好安全生产, 是全年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 坚持全面、 协调、 可持续发展, 其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 无不体现着安全生产的极端重要性。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现实的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
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 促生产。
安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要求,是生命与健康的基本保障, 一切社会、 生产活动都源于生命的存在。
如果生命安全都不能保障, 生存就不能维持, 繁衍也无法进行。
因此, 从这个意义上说, 以人为本就是以人的生命为本。
坚持全面、 协调、 可持续发展, 同样离不开安全生产的支撑。
重特
大事故不断, 不仅极大地损耗了宝贵的人力资源, 剥夺了无数家庭的幸福安宁, 而且往往导致生产中断、 政府官员疲于奔命, 直接影响到改革开放、 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局。
这样的发展,就是片面、 粗放、 残忍、 短视的发展, 与科学发展背道而驰。
搞好安全生产, 是建设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
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 公平正义、 诚心友爱、 充满活力、 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漠视安全、 违章违纪, 就是在践踏法律的权威; 一些地方存在非法业主发财、 劳动者遭殃现象, 是最大的不公平, 是对社会争议的蔑视; 见利忘义、 草菅人命, 诚心友爱变无从谈起; 如果人的生命健康无法保障, 隐患四伏, 人人自危, 就会严威; 一些地方存在非法业主发财、 劳动者遭殃现象,是最大的不公平, 是对社会争议的蔑视; 见利忘义、 草菅人命,诚心友爱变无从谈起; 如果人的生命健康无法保障, 隐患四伏,人人自危, 就会严重挫伤人的生活热情, 损害人的积极性; 事故往往造成人员伤亡、 家庭不幸, 单位受损、 社会震荡, 就无安定有序可言; 大量事实表明, 事故经常会破坏自然、 污染环境, 这时候人与自然就形成对立、 抗拒的关系。
因此, 安全生产工作,是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要举措, 是保持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环节。
搞好安全生产工作, 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政府的主要职能是经济调节、 市场监管、 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四个方面。
这四个方面同样包含着安全生产的内容。
搞好安
全生产, 淘汰落后生产力, 保证人力资源的可持续性, 是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方面。
依法对市场主体及其行为进行监管, 清除隐患, 增加事故成本, 有助于虎威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
抓好安全生产工作, 保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有助于维护社会公正、 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
安全生产关乎生命、 健康、 财产, 是一种特殊的公共产品和服务。
正如温家宝总理所言, 我们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 我们所做的一切都要对人民负责。
必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抓经济发展是政绩, 抓安全生产也是政绩。
不搞好安全生产, 就没有全面履行职责。
各地区、 各部门和企业, 一定要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 努力做好安全生产工作。
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具有极端重要性, 任务艰巨, 责任重大。我们必须以更大的决心, 更扎实的工作, 促进安全生产新形势的进一步好转。
创新安全监管机制 推动安全生产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发布日期:
2007-8-27 19:22:30 稿件来源:
合肥在线 作者:
经济的快速发展, 离不开安全和谐的社会环境。
合肥市坚持"安全就是发展、 安全就是效益、 安全就是形象", 创新安全监管机制, 推动安全生产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2006 年与 2002 年相比, 合肥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了 160%, 安全生产事故总数、死亡人数、 直接经济损失分别下降了 86%、 27。
4%、 60。
1%, 亿元 GDP 死亡率由 1。
2 下降到 0。
34。
落实两个主体责任
企业作为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 是安全生产工作的具体实施者。
为推动企业主体责任落实, 合肥市以落实安全生产许可制度为突破口, 通过严格的监管、 有效的指导, 依法健全和完善了安全管理机构, 日常的安全管理工作进一步强化。
通过严格落实安全培训制度, 促进企业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 目前, 全市大中型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经培训执证上岗率分别为 88%和 94%, 特种作业人员经培训执证上岗率近 100%。
严格执行安全费用提取、 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制度和安全事故赔偿标准三项经济政策, 提高企业加强安全管理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进一步加大安全投入。
仅 2006 年, 引导企业投入隐患整改资金就达 2000 多万元, 消除了 13 处重大事故隐患。
在金寨路高架桥
工程, 增加投入 5000 多万元, 采用旋挖技术, 1700 余根桩基施工。
政府作为安全生产的监管主体, 是确保安全生产工作落实的关键。
为推动政府监管责任的落实, 合肥市坚持把安全生产工作作为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作为人民群众最关心、 最直接、 最现实的问题之一, 纳入《合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 与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同步规划、 同步部署、 同步推进。
市政府坚持把是否设立安全生产专项资金作为"一票否决", 强化各级政府的安全生产投入, 加快监管、 监控、 救援体系建设。
市政府办公厅制定下发了《合肥市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考核办法》 和《合肥市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考核实施细则》 , 采取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的形式, 细化分解, 明确责任。
对各类生产经营单位实行"零死亡"控制。
组织市安监、 监察、 劳动、 工会等部门严格实施考核, 促进了各级各部门安全生产责任的落实。
构建事故预防网络
安全生产最怕思想麻痹, 心存侥幸, 对隐患整改不力, 以致养患成灾。
为积极预防事故发生, 市安委会坚持每季度召开一次会议, 分析安全生产形势, 查找存在的问题, 明确整改措施。
实施控制指标动态监控, 对接近或达到控制指标的县区进行预警,责令采取整改措施, 对超出控制指标的, 直接调查主要负责人履责情况, 并责成其向市政府作书面检讨。
对连续发生事故的行业
和领域, 向监管部门发出预警。
2006 年, 市安委会先后就建筑施工、 拆除施工、 特种设备和液化气充装点的安全管理问题发出督办函, 责令主管部门及时采取措施, 实施重点监控, 有效地遏制事故多发的态势。
坚持以案说法, 以案促管。
对发生的典型事故, 市安办及时召集行业主管部门、 有关专家、 全市同类型企业负责人、 安全管理人员以及新闻媒体, 现场分析事故原因, 查找安全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共性问题, 落实整改措施。
通过媒体向社会发布,扩大影响, 避免同类事故的重复发生。
市安委会将每年 3 月 份作为全市事故隐患排查月 , 市监察、安监部门出台了《合肥市重特大事故隐患排查整治行政责任追究暂行规定》 , 明确各级政府和部门的职责, 对重特大事故隐患排查不认真、 不彻底, 发生安全事故的, 追究有关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2006 年, 全市共排查各类隐患 1300 多处, 今年又排查出 1450 余处隐患。
通过评估分级, 确定重大事故隐患项目由市安委会挂牌督办, 促进了隐患整改责任的落实。
建立了安全生产巡查制度, 制定了《合肥市乡镇(街道)
、工业园区安全生产巡查办法》 , 实现了基层安全监管方法、 手段和工作机制的创新。
充分发挥安全生产监管协理员的作用, 对辖区内的各类生产经营单位进行普查登记, 实施不间断安全巡查,街道(乡镇)
均建立了安全生产巡查、 安全隐患整改档案。
夯实安全生产基础
"基础不牢, 地动山摇"。
搞好安全生产工作的关键在基层、在企业。
合肥市在成立安监局以后, 市政府狠抓"双基"工作, 切实增强安全生产水平。
通过出台《合肥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 、 《合肥市剧毒化学品安全管理办法》 、 《合肥市安全生产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 、 《合肥市安全生产举报奖励办法(试行)
》 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 强化安全生产法制和制度建设。
在全市各乡镇、 街道、 开发园区设立安全生产办公室、 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 安监站, 配备了 180 余名专、 兼职安全监管员。
通过公开招考, 聘用了 154 名安全生产监管协理员, 充实基层安全监管力量, 将安全监管网络延伸到各乡镇、 街道、 开发园区, 将安全生产触角延伸到基层、 企业, 初步形成了"三级机构、 四级网络"的安全生产监管体系。
长丰县杨庙镇 2002年因发生一起安全事故, 政府年终考核被"一票否决"后, 镇政府痛定思痛, 专门设立了安全生产办公室, 并在全镇各村(居)
委会建立安全生产委员会, 对全镇所有企业、 学校、 交通运输工具等可能具有安全隐患的地方进行了普查、 登记、 建册, 适时监控,4 年多来没有再发生一起安全事故。
通过近几年安全生产工作实践, 为更好地使安全生产工作上台阶, 市政府认真总结和分析安全生产工作的特点和形势, 将2006 年确定为全市安全生产工作的"基础年", 下发了《合肥市安全生产"基础年"活动实施意见》。
通过深入开展"基础年"活动,
进一步完善了安全生产责任体系、 监管体系, 隐患整改和重大危险源监控也取得显著成效, 逐步形成了安全生产工作的长效机制。
强化重点领域监管
道路交通、 危险化学品、 非煤矿山、 烟花爆竹、 建筑施工等领域是安全生产监管的重点。
为强化重点领域安全监管, 有效预防和减少各类安全事故发生, 合肥市以"平安畅通县区"创建活动为切入点, 全面落实预防道路交通事故"五整顿"、 "三加强"工作措施, 完善设施、 严格执法、 狠抓源头、 落实责任, 2006 年实现了机动车保有量增长 16。
2%、 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下降 15。9%的目标。
采取市、 县、 乡三级联动的办法, 开展非煤矿山安全大检查和整顿工作, 非煤矿山事故逐年减少。
通过扎实开展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领证工作"回头看"、 危险化学品罐装车专项整治、 加油站安全专项检查等活动, 将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以拆违拆迁安全检查和施工企业安全许可证专项检查为切入点, 推动了建筑施工安全工作的落实。
持续开展地毯式排查,严厉打击烟花爆竹非法生产、 运输、 存储和经营行为, 2006 年,依法取缔非法生产 15 户, 查处非法经营销售 213 户, 捣毁非法仓储点 20 处,
收缴各种非法生产及伪劣产品价值 300 多万元。集中开展火灾隐患普查整治工作, 对城中村、 出租房、 小企业、小作坊和人员密集场所、 易燃易爆场所存在的消防隐患进行专项整治, 2006 年共督促整改火灾隐患 2400 余处。
通过各项活动的
开展, 重点领域安全生产工作得到了加强。
加强安监队伍建设
加强安全生产监管队伍建设至关重要。
安全生产队伍包括政府监管人员、 企业安全管理人员、 应急救援人员, 以及安全生产专家。
合肥市安监局通过多渠道、 多途径切实加强安全生产队伍建设。
在继续强化法律法规培训的基础上, 进一步加大专业知识培训力度, 采取走出去、 请进来、 举办培训班等多种方式, 分期分批对全市安监干部进行岗位培训和业务知识培训, 切实提高安监干部统揽全局的能力、 服务发展的能力、 依法行政的能力和综合协调的能力。
监督经营单位依法设置安全管理机构、 配备安全管理人员, 加强企业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 定期举办安全管理人员培训班、 座谈会, 提高管理人员安全素质和水平。从科研单位、 大中专院校、 企事业单位集合人才, 组建了 12 支合肥市安全生产专家队伍, 涵盖多个领域, 为制定有关安全生产政策、 安全生产形势分析预测、 重特大事故应急救援等提供了技术支持。
以企业为依托, 组建了合肥市液氯、 液氨、 成品油、 城镇燃气、 吊装和危化运输等 6 支应急救援专业队伍, 并定期开展应急演练, 锻炼队伍、 检验装备, 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几年来,液氯救援分队在铜陵市、 池州市、 黄山市成功排险, 受到省政府安委会的通报嘉奖和兄弟城市的好评。
加大资金投入, 强化基础保障 近年来, 尽管政府财力并不宽裕, 但我们在安全生产舍得花钱, 千方百计挤出资金, 切实加大投入, 努力保障公共安全。
一是全力保障消防安全投入。
制定了《安全生产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 从 2006 年起市财政每年切出 500 万元作为安全生产专项资金, 重点保障安全生产基础设施建设、 监管网络建设等。
2006 年以来, 我们又累计投入约 1 亿元用于消防力量建设,其中 2500 多万元用于市消防大队营房基础设施建设; 2100 万元用于购买消防进口先进装备; 投入 2800 多万元用于杭州湾上虞工业园区消防站建设; 1400 万元用于“两区”、 乡镇、 城市公共消防设施和环园区消防通道建设;投入 240 万元购买配置乡镇街道消防车。
对 5 个经济相对薄弱的乡镇, 市财政给予每支义务消防队 3 万元的补助。
二是切实强化基...
推荐访问:【精品】充分认识安全生产重要性 安全生产 充分认识 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