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共育论文10篇

时间:2022-10-25 14:55:04 来源:网友投稿

家校共育论文10篇家校共育论文 轻奏家校携手和谐音,共唱多彩校园未来曲 ——我校家校合作共育学生成长初探 摘要: 一个学校的成长史,必定是家校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家校共育论文10篇,供大家参考。

家校共育论文10篇

篇一:家校共育论文

家校携手和谐音,共唱 多彩校园 未来曲

 —— 我校家校合作共育学生成长初探

 摘要:

 一个学校的成长史,必定是家校合作的发展史。学校从创建走向发展,学生从懵懂走向成熟,不仅要有一批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而且也有赖于一支既有工作热情,又有一定家教理论功底和实践经验的家长队伍。家校共育,让家长成为学校教育的同盟军,而不再是看客,让家长和教师实现优势互补,形成教育合力,是学校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我校从创校至今近三年来,一直致力于家校携手发展,我们通过家访的进行,家校联系册的使用,网络平台的创建,努力地搭建家校互联平台;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亲子活动,促进家校的密切交流;通过组建家长义工团队,有效地服务于学校。这一系列的举措,为我校的家校合作架起了一座多彩的彩虹桥! 关键词:

 家校合作

 互联平台

 亲子活动

 义工团队

 一、 缘起:

 聆听花开的声音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他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说:“儿童,就仿佛是一块大理石,把这块大理石塑造成一座雕像需要六位雕塑家:家庭、学校、儿童所在的集体、儿童本人、书籍和偶然出现的因素。”从他的这段话里,我们可以看出,家庭、学校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摇篮”,家庭教育,应该是教育的基础细胞! 我校创办于 2012 年 9 月,是**市第一所以外语为主要特色的民办小学。学校创办初始,我们提出了“多彩”“独立”“自由”为核心的教育理念,以“突出外语、双语并进、琴棋书画,个性飞扬”为办学特色,致力推行“小班化”“多元化”教育优势,努力追寻着“给孩子一个多彩的童年,让每一个孩子的心灵独立自由飞翔”之路。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下,我们也充分地认识到:一个学校的成长,必定离不开家校的携手合作。学校从创建走向发展,学生从懵懂走向成熟,不仅要有一批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而且也有赖于一支既有工作热情,又有一定家教理论功底和实践经验的家长队伍。家校共育,让家长成为学校教育的同盟军,而不再是看客,让家长和教师实现优势互补,形成教育合力,是学校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 策略 :

 冻雷惊笋欲抽芽

 (一 )搭建高效新颖的互联平台

  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成功与否,对学校与家庭教育“工作战线”的统一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1. 爱心 家访 从创校以来,我校就把家访工作看成是班级工作的重点来对待,要求班主任与搭班教师一起,走进每一个学生的家庭,与家长进行面对面、心对心的沟通与交流。一般,我们的家访从两方面来要求:

 (1)学校要求每届新生入校之前,老师必须一户不落地走进每一个家庭,详细了解班级中每一个孩子的家庭情况、生活习惯、教育情况,对学生进行一次全面地摸底,以便老师能及时地了解班级的孩子。为此,学校教发中心还设计了详细的家访表格,并对教师进行家访的一系列细节培训,包括教师的家访礼仪培训等。以下就是我们的家访记录表:

 一年级新生家访记录表

  家访日期:

  一、学生家庭基本情况 学生姓名:

 曾用名:

 家中小名:

 性别:

 民族:

 身份证号:

 户口类别:

 户籍所在地:

 父亲:

 电话:

 工作单位(职业):

 母亲:

 电话:

 工作单位(职业):

 现居住地址:

 孩子入学后主要由谁监管:

 孩子体质如何:

 有无过敏或需特殊照顾的身体状况:

 二、学生个性特点及兴趣爱好 主要性格表现:比较开朗外向(

 )

  比较文静内向(

 )

 不满时一般有什么表现:

  孩子有哪些兴趣爱好:

 孩子在家有何好习惯:

 孩子与其他小朋友相处时表现如何:

  三、学生的家庭教育情况 就读幼儿园:

 参加过哪些培训辅导:

 父母一般是以何种方式教育孩子的:

 您在家着重从哪些方面培育孩子:

 识字(

 )

 数理(

 )

 自理能力(

 )

 文明礼仪(

 )

 安全意识(

 )

 行为习惯(

 )

 兴趣爱好(

 )

 四、家长对学校及老师的希望

  备注:

 (2)每个学期期末,学校都会要求老师再次利用休息时间,进行二次家访,了解孩子在家的学习情况,了解家长对班级的建设的想法,了解家长对学校的期盼和意见。

 通过这样的爱心家访活动,在家长和老师、学校之间架起了一道五彩缤纷的心灵彩虹。一家家真心实意的热情接待,一番番和风细雨的情感交流,一场场深入人心的亲密接触,拉近了学校与家庭的关系,增进了老师与家长、学生的感情,促进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互动 。

 2 2 . 家校 联系 册 为了使家长能及时地了解孩子在校的点滴进步,使教师能详细地清楚孩子在家的表现,我们每个班在学校的统一要求下,都根据自己班级的特点,精心制作了《家校联系册》,使它成为了教师与家长日常沟通的有效载体。

 如我们有个班的家校练习册叫做《每天进步一点点》,该班主任在这本册子里面设置了“在校表现、在家表现、家校互通”三个板块的内容。“在校表现”主要从孩子在学校的每一个时间节点上是否遵守校纪校规、班级常规来考核,老师通过给孩子画笑脸和哭脸来评价孩子的表现。“在家表现”则从“学习任务、健康驿站、快乐阅读、快乐背诵和自理能力”五个方面,由家长和孩子共同来完成评价。“家校互通”一栏,主要是教师或者家长用一两句话来记录孩子的一些突出表现。以下就是该班级的《家校联系册》的内容:

 每天进步一点点

  年

 月

  日

  星期

  时段

 项目

 内容

 笑脸

 哭脸

 在校表现

 到校 上学不迟到,到校后我能快速整理书包,并马上开始读书。

  出操 出操排队时我能做到“静、齐、快”,不说话。

  眼保健操 我能闭上小眼,正确做好眼保健操。

  大课间 我能听从老师指挥,有序进行课间活动。

  上课 上课铃响后,我能立即进教室,安静地等老师来上课。

  上课时我能认真听讲,经老师允许后积极响亮地发言。

  做作业时我能挺直腰板将字写漂亮。

  下课 下课铃响后,我能及时去上厕所,准备好下一节课学习用品,并做到安全游戏、不打闹。

  中饭 我能做到安静吃饭,不说话,不挑食。

  午睡 我能做到安静入睡不吵闹。

  快乐阅读 我能在老师指导下认真阅读、写字。

  离校 我能做到整理好书包,快速整齐排队不说话。

  文明礼仪 我是一个有礼貌、讲文明的好孩子。

  卫生习惯 我能做到不乱丢垃圾。

  时段

 项目

 内容

 自我评价

 家长评价

 在家表现

 学习任务 回家我能及时认真完成家庭作业,不拖拉。

  健康驿站 跳绳:

  下,其它:

 快乐阅读 今天我读了《

 》,读了

 分钟。

  快乐背诵 今天我会背《

 》。

  自理能力 完成作业后我能自己整理书包,削铅笔。

  家校互通

  《家校联系册》的有效使用,在老师、学生和家长间架起了一座心灵沟通的桥梁,也为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 网络直通车

 随着现代通讯技术的发展,网络技术的普及,学校与家庭之间沟通的渠道,不再局限于家访、家校联系册等形式上。QQ 群、微信群、校讯通平台等逐步成为家校沟通的新载体,它们给家校沟通带来了更多的方便和快捷。正因如此,我们就如何利用网络开展家校工作,如何利用网络促进孩子的发展也进行了系列探讨。

 (1) 校讯通平台

 校讯通平台功能强大,是我们采用最多的一个网络互联平台,目前我校所有学生都开通校讯通。学校在进出校园的大门口,安装了感应装置,学生只要进出校门,家长就能第一时间收到进校、离校的短信通知,实现了“移动考勤报平安”的功能,使家长更为放心。

 除了安全及时报外,我们使用最频繁的就是它的短信互通功能了。由于目前我校学生比较小(最大的才三年级),这样大的孩子对老师布置的事有时可能会遗忘,所以学校规定,教师给孩子布置作业、发布全班性消息等,必须只能通过这一平台来发送。这样一来,可以方便家长查看并督促孩子完成学习任务。老师们还通过它给个别孩子个别提醒,发布一些个性化的信息,这样可以避免打电话的繁琐,又可以起到量身定制的作用。

 校讯通,成了家校沟通的“中间人”,是孩子们的“网络监护人”,它的实时、便捷,使家校沟通更为平常,更为舒心,更为细致!

 (2) 班级 Q QQ 群、微信群

 校讯通平台虽然实现了家校的实时沟通,但是它的容量较小,较难实现更为宽泛的交流。所以,随着微信、QQ 家族成员的日益庞大,我校各班也都充分地利用了这一点,相继建立了班级 QQ 群、微信群,网络在此牵起了“红线”。如学校、班级开展了什么活动,孩子在校的学习成果、作品等,老师们就会将照片及时地上传到群中,让家长能及时地感受到孩子在校的快乐;一些家教指导建议,比如“如何让孩子爱上阅读”等教育类的文章,教师也会传至群中,为家长进行理论普及;再比如,有老师还利用此,通过让家长拍照上传、录音上传的形式,进行一些听读类家庭作业的检测。我们的家长也很喜欢这样的交流,家长和家长之间,也会在群中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班级的情况、一些身边的新鲜事等,发表各自的见解,相聊甚欢!

 可以说,这一时髦的“绿色通道”,让家长和学校、班级之间,让家长和家长之间,沟通更为无极限!

 (二 )

 开展形式多样 的亲子活动

 古希腊某位哲人曾说过:“感情是由交流堆积而成的。任何一种感情的升华都有赖于交流。”血浓于水,亲子之情虽是与生俱来,但由于现代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曾几何时,亲子间的接触不再像往日般频繁。如何增进家长对孩子的了解,促进家长和孩子,家长和学校之间更为亲密的接触呢?我们的做法是通过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来增进彼此之间的情感交流,从而达到促进孩子发展、增进家校沟通的目的。

 1. 亲子 共参与,欢乐你我他

 (1 1 )

 激情的 运动。每年的九月,是我校的阳光体育月。在召开一系列运动项目的这些日子里,我们给每一位家长发放了入校卡,家长可以凭着此证件,进入校园观看每一场比赛,为孩子、为班级呐喊助威。另外,秉着“亲子同乐”的原则,我们还举行了 “两人三足”,、“夹球快跑”、“一跃而起”等亲子游戏项目。家长们在这些活动中的参与热情非常高,几乎每一场比赛都能听到家长在运动场地上一起欢呼的声音,都能看到家长在场地上跟着飞奔的身影。这样的运动,让我们的家长体验到了久违的童真和快乐,让我们的活动更为精彩!

  (2 2 )

 欢乐的节日。除了教学活动,学校里一系列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为孩子们的校园生活涂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其中的一部分活动,我们都会邀请家长来到学校,和孩子们共同欢度。比如:三月份是我校的传统文化风俗月,今年又适逢元宵佳节是上学的日子,为此,我们邀请了家长和孩子们一起在食堂,大人带着孩子围聚在一起,包汤圆、煮汤圆、吃汤圆,一起团团圆圆闹元宵;五月的艺术生活月,我们又邀请家长和孩子一同走上舞台,走进艺术,共同畅游艺术的天地;六一节那天,开展亲子游园活动,通过让家长和孩子一同开展亲子游戏,共同迎接六一节的到来;平安夜的夜晚,我们又把家长请进学校,让家长感受孩子们的英文风采,让家长和孩子齐动手,共同完成水果拼盘的制作,平平安安庆圣诞;即便是一次普通的半日教学开放日活动,我们也都让家长成为活动中的一员,让家长和孩子一起在操场参加庄严的升旗仪式,让孩子们给家长系戴红领巾,让家长和孩子们一同参与在课间活动中。

 通过这些活动,我们的大小朋友们,都洋溢在一派快乐无比的氛围中!

 2. 大手牵小手, 亲子共悦读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我校重视学生的读书工程,在学校的课程设置中,有每周一节时长为 50 分钟的悦读课,还有每周 2 节时长为 20 分钟的国学课。为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我们还向全体家长发出倡议,倡导家长和孩子共读一本书,共创“书香家庭”,让家长做孩子读书的榜样,让家长和孩子一道共享阅读的美好时光。

 如一位家长在和她的孩子共同读了《小王子》这本书后,写下了这样的一段话:

 《小王子》虽然是一个童话故事,但它所蕴含的深刻寓意,一个一年级的孩子还无法领

 会。关于生活和爱,孩子还没有太多的体会,她看到的只是童话的有趣,她也不喜欢那个忧伤的结局。这是她现在的视角,我相信再过十年、二十年,当她再读这本书时又会有不一样的感受。反观我们成人,倒是更需要这样荡涤心灵的经典。我们为了各种欲望日夜忙碌,却麻木了感受幸福和爱的心。就像故事中狐狸说的:本质的东西用眼睛是看不见的。让我们经常用孩子的心去感受一下这个世界,感受一下身边的人,体会一种简单的幸福。

 3. 感恩我在行,亲情大回赠

 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良好的品德修养,对于学生来说,学会去感恩自己的亲人,他才会时怀一颗感激之心,去关爱身边的人。所以,我们也是借助一些节日,让学生在实践中落实自己的行动。比如,在三八妇女节期间,学校启动孝敬长辈 “五个一”体验活动,让学生给女性家人一个不少于一分钟的拥抱,洗一次脚,送上一份自己制作的礼物,说一句暖心的话,分担一次家务劳动;在母亲节来临的时候,学校又给每个孩子发放了一枝康乃馨,让每个孩子亲手制作了一张贺卡,写上祝福的话,送给自己的母亲;在感恩节来临的时候,我们又邀请了蛋糕店的师傅,来学校教孩子们亲手制作沫糠杯,送给自己的亲人。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让孩子们学会孝敬,乐于感恩。也可以试想,当我们的家长们在接受孩子们这些回赠的时候,心里会是多么地感动!

 4. 植养好习惯 , 家校齐努力

 “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曾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 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单靠学校教育是鞭长莫及的,更需要家长的有力配合。有了这样的认识,一方面,我们每两周给家长发放家长学习材料一次...

篇二:家校共育论文

校共育共谱新章

 摘

 要:家校共育是目前教育领域研究的一个重大课题。本文结合实际案例就家校共育,不可忽视;寻找切入点,家校共育;宣传教育思想,达成共识;探索创新,共奏乐意方面探索家校共育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教育;家庭;学校;联合

 案

 例:新的一学期开始了,我所带班级是一年级 2 班,由于学生刚进入小学阶段,他们完全没有课堂纪律的意识,尽管我再三强调,情况还是不尽人意,其中就有一个名叫潘晨的孩子始终不能在课堂上注意听讲,很好动,我毫不客气的批评了他,可情况依然没有好转。在第四周的星期一,我召开了一次家长会,在会上,我指出了平时特别好动、好玩的几个孩子的名字,其中就有潘晨,当时我并没有感到什么不对。但会后,潘晨的妈妈(我县二中的一名老师)留下来,她对我讲了潘晨幼儿园的老师,说因为过于严厉,使孩子一点都不喜欢学习,但其它方面又挺好,尤其是动手能力强,这次潘晨听了我点了他的名后,都差点哭了,她怕孩子也像幼儿园那样子不喜欢学习。又说孩子对鼓励特别敏感,并讲了几件相关的事。在这位家长走了之后,我认真的思考了一下,是啊,老师并不是万能的,不可能对每个孩子都了如指掌,从家长处得到的信息不失为一个好办法,根据潘晨妈妈对他的评价,我也调整了我的教育方法,将潘晨请到教研室,告诉他:你是一个好孩子,有很多的优点,但上课是我们学知识的时候,如果不讲纪律,不仅学不到知识还会影响别人。潘晨认真的听完后点点头,他告诉我他一定会改的,还和我拍手约定。后来,他还对我说,把这件事告诉妈妈后,妈妈也相信他一定能做到,说时一脸的自信。事实证明,在以后的课堂上,他虽然做的不是最好,但较之以前却有了很大的进步。

 案例反思:

 一、家校共育,不可忽视 家长作为一种很重要的教育资源,经常被我们忽略,一年级正是初步养成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大好时机,虽然我们常在学校里这样那样要求学生,但似乎总忽略了家长的作用。而很多家长也有一种错觉,一说起学习和良好品德的形成就好像是学校老师的事,其实孩子的成长总要受到三方面的教育,即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孩子的行为习惯是家长的一面镜子,家长的行为直接影响着孩子。我注意到,平时行为受到家长关注,耐心的照顾,品德受到家长严格要求的学生,到了学校也是一个文明懂礼、品学兼优的孩子,而在家中当“小皇帝”的孩子到了学校也是骄横无礼,爱欺侮别的学生。“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的教育和教学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要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必须家校配合,如果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这两股重要力量,能够互相支持形成合力,就会推动教育的步伐,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寻找切入点,家校共育 (一)老师与家长建立良好的关系。尊重家长,讲究方法,在平时与家长的交往中,我注意搞好与家长的关系,交谈时语气谦和有礼,即使孩子有什么问题也不能忙着气冲冲的向他们“告状”,数落孩子的不是,如果这样做,让家长感到很难堪,好像做错了事,孩子说不定回家也会让脾气暴躁的家长一顿打骂,但却并不一定取得良好的效果,恰恰适得其反。我们的目的是为了养成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教师,取得家长支持配合,我们的工作也会轻松很多。

 (二)虚心听取意见。在开学第五周左右,我班一学生家长将我“堵”在校门口,很激动的问:王老师,我不明白你布置的作业是怎么一回事,让我们当家长的,想辅导也没办法辅导,你倒是说说,怎么回事。我很清楚的记得那晚的家庭作业因为是我自己出的题,是一道拼音题,我将其中的几个词语拼了出来,家长有些释然了,但又很不高兴地说:那我们孩子怎么抄得不像,题抄错了,可能太难

 了吧!我有些哭笑不得。拼音格我都画到了黑板上,一节课就抄了 8 个词语,还抄错,能怪我吗?下午回到学校,我将孩子们的作业又检查了一遍,发现确实有些孩子抄错了,而且有部分学生并没有完成,我意识到那位家长说的有些道理,我只考虑到少部分优秀学生,而大部分学生刚学拼音,这样的题对他们来说确实有些难度。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及时征询家长有益的建议,采纳有益的意见,调整教学方法,也取得了一定效果,并与家长们搞好了关系。

 三、宣传教育思想,达成共识 由于家长在教育观念、方法、文化水平上的差异,不可能所有家长都能做到用最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来教育孩子,也不可能每位家长都能用正确的理念来教育孩子,这就需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利用各种方式方法向家长宣传科学的教育教学思想,使家长意识到养成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家长会是学校、家庭教育双方交流思想,共同寻找教育方法,挖掘宝贵的家庭教育资源的重要途径。利用好家长会,能更进一步拉近学校与家庭的距离,达到共育的目的。期中考试后我召开了一次家长会,其中一些家长的发言很精彩,所使用的方法也具有很好的实效性,她说:我的孩子做作业时,我从不守着,做完后他自己检查完,我才检查,如果有错误继续检查,并且规定没有特殊情况只能在一定时间内完成,否则就会有一些小小的惩罚,如不能看动画片,不能吃自己爱吃的饭等。当时就有几位家长表示这种方法可行,回家去要试一试,有些家长还提出了一些困惑,也在当场讨论后得到了解决,也有一些家长在听了习惯教育的重要性后表示,将抽更多的时间去关注孩子,耐心陪伴孩子成长,应该说,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此外,电话、家访随访也是与家长进行沟通的好方法。

 四、探索创新,共奏乐意 家庭是孩子接受教育的第一场所和摇篮,家庭环境的影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至关重要,它以潜移默化、耳濡目染和生活化的方式熏陶孩子的心灵,作为教育者,理应改革传统的教育模式和方法,为了养成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和家长都应不断学习,探索家校教育新方,共奏家校合作新章。

  家校共建携手共育

 摘

 要:由于沟通的不畅,教师和家长之间经常会产生一些误会和矛盾,因此相互抱怨、指责,一定程度影响了学生的教育效果,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所以,针对上述情况提出:首先,家长和学校要认识到家校沟通共建的重要意义,主动地相互沟通;其次,通过多种方法:如,“校讯通”、“家长开放日”、“家长委员会”等实现家校共建共育的目的。

 关键词:家庭;学校;共建共育;随笔

 作为一名普通教师和一个十岁孩子的家长,我经常听到老师们抱怨:很多家长把小孩送到学校,就把所有的教育责任推到老师手中,对小孩在校的表现要么不闻不问,要么动辄埋怨老师没教好。老师对学生付出了很多,可是却得不到家长的理解。我也经常听到一些家长抱怨:家长对老师的命令如领圣旨,从不敢违抗,而老师成天让家长做这做那,如给孩子批改作业等,把本应是老师自己的事都推给了家长。面对双方的相互指责和不理解,我经常在想:如何加强家长与老师的沟通,把抱怨不休和相互指责变为互相理解和主动配合,一起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助力加油。

 为此我读了一些关于教师与家长沟通方面的书,如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今天,我们怎样做班主任》等,获得一些启发,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我认为要解决教师与家长的矛盾,就要从家校共建共育做起,具体来说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家长和老师都应该认识家校共建的重要意义 首先,教育是个系统工程,各要素之间都是相互关联的,无论是家庭教育的潜移默化、耳濡目染,

 还是学校教育的科学体系、循序渐进,以及周边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人文影响,都不可或缺,而且应是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教育应有全方位、综合整体的考虑和设计。尤其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更需要紧密而有效的配合,两者之间,任何一个方面的缺位或不足都会在学生身上产生明显的负面效应,影响教育效果。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斯基说过:只有学校教育而没有家庭教育,或者只有家庭教育而无学校教育,都不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艰巨而复杂的任务。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的基石,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着重大的影响。学校是学生接受教育的重要场所,规范的管理、专业的师资、丰富的设备设施、所以说学校教育是核心,对孩子的成长起着关键作用。只有二者有机的结合,才能形成教育合力。

 其次,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都应以孩子为教育主体,相互配合,形成教育合力。家校共建,总的目的是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让孩子充分享受来自老师和家长的关怀,享受教育给孩子带来的欢乐。学校教育由于现行体制设计,要求对全体学生以统一的教学大纲为指导,施以统一规范和标准的管理和教育,有人形象化地比喻为“人才流水线”,对所有学生的要求和培养目标都是大体一致的。但是,由于家庭的千差万别,家长对子女教育的目标、成才的观念各不相同,因此家长对子女的教育理念也大不相同,培养目标也不尽相同,而孩子的情况更是千差万别。所以学校教育必须在家庭教育的配合下,具体分析每个孩子的实际情况,正确引导孩子成才,让孩子健康成长,成为有用之人。

 充分认识家校共建共育的重要性,提高教师和家长的合作共建教育意识,才能使教育的途径得以畅通,教育才能有成效。学校与家庭若在学生教育问题上产生分歧,在这两种环境中所进行的教育必然相互冲突、抵消,给学校的教育和管理带来种种的困难,降低学校教育的效率。

 二、建立多种家校沟通共建渠道 相互理解、支持、配合的前提是建立良好的沟通,为此,可采取以下十二种方式,不论是通衢大道,还是曲径通幽,目的都在于建立家校沟通的平台和桥梁。

 (一)建立“家长委员会”共管共建制度 每年新生入学后,学校出面在家长中宣传,成立家长委员会。通过一年时间的接触了解,一批思想素质高、文化水平高、号召力强的家长浮出水面,但家长委员会成员最好是来自社会各阶层懂教育、甘愿奉献、教子有方的家长,最后通过选举,产生家委会代表。这些成员必须对家委会工作有激情,并热心于公益事业。在班级家委会初步建立后,再由每个班举荐一位家长到年级,成立年级家委会,依此类推,成立学校家委会。

 家长委员会直接参与学校管理,有利于家长了解学校的教育方法、目标,有利于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孩子的健康发展。使行为规范教育向家庭教育延伸。家长委员会是增进学校与学生、家长之间沟通的桥梁。通过管理创新和体制创新,积极争取家长的支持。家长委员会作为一个与学校教育机构相对独立、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教育组织机构,有利于形成家庭、学校教育的合力,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有利的条件。

 (二)科学的家访制度 建立科学的家访制度,号召班主任、科任老师和行政干部深入家庭,有针对性地开展“送知识、送方法、送温暖”的家访大行动。及时把新理念、新方法送给家长,把关爱送给单亲家庭、离异家庭、贫困家庭的孩子,重点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认真听取家长对学校的意见和建议。家访的目的是家校沟通、形成教育的合力,赢得家长的信任与支持。

 (三)坚持“重大节日、重要活动邀请家长观摩”制度 学校有大型的全校性活动,如迎新汇演、社团汇报、校园文化节、年级活动和班级活动,邀请全体家长积极参与学校的活动,展示学生风采,学校形象。通过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对家长、对学校、对老师的感恩之情,也促进了学校和家庭的有效沟通,拉近了师生距离。而每一次的开放活动,也是令家长最为开心、最为自豪的日子。为学校作贡献的家长被表彰;有的家长看到孩子的优秀作业、优秀作品,有的家长看到孩子登上“星级学生”光荣榜,有的家长看到孩子演示科技获奖作品,有的家长聆听孩子朗诵经典……没有什么比孩子的成长成功更令家长们愉悦,所以这样的观摩活动最受家长欢

 迎,最容易建立家校之间互信的关系。

 (四)建立“校长微博”制度,热情为家长解决问题 微博将作为一个全新的沟通渠道。借助网络,家长与学校的沟通更加便捷和畅通。传统的电话、意见箱等联络方式由于受时间、地点的限制,特别是如今年轻人已经不习惯用这样的方式与上级沟通,他们更愿意用网络媒体来表达自己的想法。作为管理者,校长也要跟上时代发展的节拍,通过微博与被管理者进行心灵的沟通,更利于学校管理措施的及时落实。

  家校共育赢未来

 教育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每一个现代人一生不可缺少教育,面对教育,任何人都称不上是行家、大师或者名家。教育上有句名言:经验抵不上科学。家长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往往会以自己成长的经历和体会去教育孩子,而科学的教育方法能使教育更加有效,把孩子教育得更好。

 一 选择了做父母,也就选择了责任。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出息”,长大后在社会上取得一定的成就。然而家长往往认为,将孩子送到学校读书就是教育,孩子的分数高、考上好大学、有个好工作就是教育成功。因此,家长对于学校教育最看重的是分数和名次,过度关注考试分数的细微变化。

 考试分数只是对文本知识掌握程度的反映,学习成绩背后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学习兴趣、思维能力、学习能力等。不管孩子的成绩是上升还是下滑,我们都要分析其背后的原因,从学校、家长、社会等多维度、全方位、客观地来评估孩子的学习情况,为孩子的学习提供必要的支持和鼓励。俗话说,上课认真听讲的学生不一定成绩好,课后认真自学的孩子一定成绩好。这说明,学校围墙外的教育同样非常重要。

 过去我们常说,考上大学就是中状元,有了大学学历就拥有好生活的保障。但时代在变化,社会在发展,我们的高等教育正从过去精英教育走向大众化教育。学历只是表明通过了有关知识和能力的培训,但不等于择业和就业,更不是教育成功与否的标准。学历无非是打开就业大门的一块敲门砖,但人的成长和发展还需要拥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与人相处的能力、对社...

篇三:家校共育论文

dquo; 家校共育,立德树人 ” 家庭教育公开课范文 5 5 篇

  “家校共育,立德树人”家庭教育公开课心得体会 1 人生的经历告诫我们,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一样对孩子十分重要,甚至决定着他们的发展方向,影响到终生。时光荏苒,眨眼已过十二个寒暑,孩子一天天的长大,从他出生到现在,我们尽量营造家庭的民主氛围和轻松环境来对他进行教育。目前我们一家人感情融洽、沟通良好,孩子健康活泼,茁壮成长。

 一、教育孩子要平等沟通,倾听是良好的沟通的前提。

 孩子的许多缺点都是能够在父母身上找得到的。教育孩子时先约束自己,规范好自己的行为,用良好的环境和榜样去影响、熏陶孩子。比如,平时我们家长平等地与孩子交流,静下心来倾听孩子要诉说的一切,哪怕此时再忙、再累,也专心致志地倾听,不时地询问孩子:在学校有什么有趣的事吗?上课时你对自已的表现满意吗?每当我这样问儿子的时候,他总是十分兴奋的向我汇报一切,当他说出自已对事情的看法时,我也会尊重他的意见,与他商量,给了他足够的信心和自信,我认为这对培养孩子的品格十分重要,倾听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学问。

 二、培养孩子的适应能力和行为习惯。

 通过发生在身边的事例向孩子灌输竞争意识,在现在激烈竞争的时代,需要人们更强的适应能力,谁的适应能力强,谁就能生存下去,就能更好地发展下去,就能迈向成功的彼岸。除了正常的零花钱之外,我们很少给他钱,他要买什么都会事先征得我们的同意。有时我们会有意无意地在孩子面前说大人在外面工作有

 多么辛苦,赚钱是多么不容易,这样孩子感受到了父母的辛苦,自然而然知道珍惜为他所做的一切了。

 三、避免太看重分数,用肯定对待孩子。

 每次考试成绩出来后,分数仅作为参考,关键是将错题充分理解、领悟透彻。把注意力放在孩子的品德培养上,放在创造能力、学习能力的培养上,要求孩子上课要认真听,不能受同学的干扰而影响听课,放学后首先要把作业独立完成,有问题先查字典,从进入初中就开始不要依赖父母的辅导,去领会解出难题时的那份快乐,让小孩自己非常乐意去学,充分尊重孩子的天性,挖掘孩子的潜力。充分肯定孩子的优点,培养其自信心。

 “家校共育,立德树人”家庭教育公开课心得体会 2 当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我们每一位家长都要经历的事情。当我们的孩子瓜瓜坠地的那一刻起,我们就责无旁贷的要承担起养育他并且要教育他的责任。我是一位两个孩子的母亲,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也许我更有心得,在这里,我想和大家就教育孩子的问题来共同探讨一下,一是把我教育孩子的那些好的心得与大家分享,二是想吸取一下大家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更好的经验。

 首先我要强调的是,既然我们是孩子的父母,那我们就不应该让我们的父母去帮助我们来教育我们的下一代。因为我们的父辈与我们的孩子之间是有代沟的,他们的教育方法与教育理念在如今这个年代已经过时了,要想让我们的孩子在二十一世纪成为人才,那在教育上面就需要我们自己亲自出马才为上策。虽然我们和孩子之间也有代沟,但比起爷爷奶奶,他们还是更容易接受我们的观念,而如今很多的父母因为各种原因都忽略了亲自出马,来教育和培养我们的下一代。

 我本人是一位“职业”妈妈,自从有了孩子,我放弃了工作,在家里专心照顾我的孩子。在抚养他长大的同时我没有忘记要好好的教育他,给他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在他刚刚学会走路但还不会说话的时候我就告诉他,妈妈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你不要把你的玩具随便摆放,那样会让本来干净的房间显得又脏又乱。孩子虽然不会说话,但我相信他一定能听的懂我在说什么,也一定能看到我在做什么。每当他把自己的玩具到处摆放的时候,我都会在他的身后随手把玩具捡回到他的玩具箱中。久而久之,他明白了,他的玩具不能放在地上或者是其他地方,在他不玩的时候,玩具一定要放回箱子里面。从此他每次玩玩具时都会从自己的箱子里拿一两件出来,不想玩了就放回箱子里面。这虽是一个小小的举动,但他却让我的孩子养成了爱干净的习惯。还有就是与大人讲话,我告诉他,和比自己年龄大的人说话一定要说“您”,你、我、他的称呼只能和自己的同龄人或者是比自己小的人才可以说。见到老人,你必须叫爷爷、奶奶;见到和爸爸妈妈年龄相当的人要喊叔叔阿姨,见到和哥哥年龄差不多的人一定要叫哥哥或姐姐,主动叫人这是一个好孩子应该做的。在我的教育下我的孩子不但赢得了街坊四邻的夸奖,在学校他一样赢得了老师们的赞扬。

 在学习方面,我的孩子比较主动。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手洗干净,然后写作业。无论作业多少,他都会认真的写完才吃晚饭。一至四年级,他没有养成自己检查作业的习惯,到了五年级,他主动要求自己来检查作业,因为他知道了自己不会检查作业对他没有好处。我在孩子的学习上没有太多的操心,顺其自然比较明智。比如他考试没考好,成绩不是很理想,我没有责骂,但我也并不是无动于衷,我的孩子会感觉到我默默无声中的那份失落与期望,更能体谅到我是在给

 他留着面子,此时的他会暗下决心,下一次的考试他会给我一个惊喜,给自己一个交代。

 其实我们的孩子都是二十一世纪的“神童”,他们或许在某些方面比其他孩子要出众很多,这就需要我们做家长的多多观察,多多发现。我本人不赞成一概而论,例如:听哪位专家说,孩子要多给赞扬,少给批评。我以为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假如我们一味的尊崇专家的建议,对我们的孩子只说好,不说错,也许对某些孩子而言这样可以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但更多的孩子则是好坏不分。当我们发现孩子错得离谱时,我们的责骂也许会让他们接受不了,所以才会有离家出走,跳楼自杀等恶性事件的发生。当然,我们也不能总挑孩子的不是,那样孩子一样不会有好的结果。最主要的是我们做家长的要用心去和孩子交流,去和孩子接近,及时发现孩子的优点,及时纠正孩子的错误,及时帮助孩子处理棘手的问题。我们不能总把自己摆在家长的位置而忽略了孩子的自尊,也不要总把孩子的尊严放在首位而忘记了我们做家长的责任,针对自己的孩子,我们要看准时机,以不变应万变,把众多专家的理念总结到一起。该尊重孩子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放弃自己的尊严,该提醒孩子的时候我们要一针见血,该鼓励孩子的时候我们不要吝啬更多的好词好句,该让孩子原谅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拿出百分之百的诚意来让孩子知道,这件事情是我们错了,希望孩子能原谅我们的过错。看到孩子不需要任何条件和理由的就原谅了我们,此时我们做家长的心里是否留有愧疚,愧疚我们为什么会一直抓住孩子的小辫子久久不肯放手。

 我和孩子有时像朋友,有时是母子,有时像情侣。像朋友时我会和他平起平坐,和他分享他的快乐与烦恼;像母子时我会把长辈的经验传授给他,会把父母的心愿告诉给他;像情侣的时候我会和他撒娇,我会让他感觉到他是一个男子汉,

 我需要他的保护,需要他的谦让,需要他的疼爱。这样,我的孩子每天都会在幸福快乐中健康的成长。

 学习的好坏并不都是孩子自身的原因,我曾一度的强调,只要班里有一个得一百的,这就说明老师的教学说平很高,老师没有错。但也不能说我们的孩子没考一百分就是个笨蛋,其实很多孩子是因为家庭的因素。在课堂上他不好好的听讲,脑子里净想些乱七八糟的事情,这些事情也许是跟我们家里发生了什么有关,我们并没有把事情放在心上,可孩子却因为我们的某一句话或者是我们长辈的某一个决定而心情烦躁。这不但影响了孩子的学习,更影响了他健康的成长,在这点上,做家长的我们要冷静的思考一下,是否我们的孩子更在意他们的父母,更在意他的家?我们做家长的也不要有事就埋怨老师,我虽不是一位人民教师,但我要在这里为我们最应该尊敬的老师们说上一句话,我们做父母的的只需要管好一个孩子,甚至是一个孩子我们都未必能教育的好,可老师要教育全班三四十个孩子。这些孩子各有各的优缺点,让老师一个个的了解并能逐个的体谅,我想就算我们是老师也不可能做到。更何况孩子的基础教育是我们给的,他的基础本就不好,又怎能让老师把他改头换面呢。

 说了这些,也只是我个人的观点,其实我相信每一位家长都知道这些及俗的道理,只是没有时间打理自己的思绪罢了。我希望做家长的我们要从现在开始,重视我们的孩子,重视他们的存在,和老师一起共同为我们的孩子建造未来的桥梁。我们的孩子是优秀的,我们做家长的和老师一样的光荣,一样的伟大。为了我们的下一代,该出手时就出手吧! “家校共育,立德树人”家庭教育公开课心得体会 3

 教育是一项十分复杂的事情,它不仅要求家长有各方面的知识和见识,而且还要求家长懂得怎样更好地与孩子进行沟通,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让孩子在求知、交友、做人、自我修养等各方面获得良好的教育,促使孩子把潜力完全地发挥出来。下面我就在教育孩子方面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沟通、尊重,做孩子知心朋友 在恰当的时机,采用孩子易于接受的方式与之交流,让她知道,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在学习和生活上提出的建议和要求都要欣然接受,无论采用何种方式,都是为了她自己好,即使老师和家长采用的方式或方法有问题,也不能用抵触的方式对待,要提出来,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见,共同探讨解决问题更好的方法。在生活中要尊重孩子,以平等的身份对待孩子,与孩子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告诉孩子,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或犯多大的错误,父母永远是你的朋友,随时都可以给爸妈倾诉,父母一定是你坚实的肩膀。

 二、树立明确的学习目的 告诉他,学习是为自己学的,要掌握知识和技能,为将来能更好的工作打好基础。只有掌握了知识,才不会被社会淘汰;才不会成为社会的累赘;才不会让父母的辛劳白费。在暑假或寒假,可以带她去乡下体验生活,了解农村孩子生活的艰苦和他们顽强。也可以让她去买报或工作环境差的地方去看看,让她知道挣钱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情,珍惜今天幸福的学习环境和生活。

 “家校共育,立德树人”家庭教育公开课心得体会 4 尊敬的各位老师、敬爱的家长们:

 大家好!

 今天,很感激陈老师能给我这个机会站在讲台上和老师、家长们交流一下教育孩子的一些心得和体会,这是我的荣幸。也感谢各位老师一直以来对我儿子的鼓励和支持,同时也要感谢我的儿子,因为他的出色,得到老师的肯定,我才有机会荣幸地站在这个讲台上。以下所有的这些做法纯属个人的观点,讲得不好的请大家批评指正。

 作为一名家长,要做得出色和成功,我认为:

 1、了解孩子。教育孩子的前提是要了解孩子。只有了解了孩子,对孩子的教育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我了解孩子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观察孩子的言行,二是与孩子、与老师进行对话与交流。通过这两种方式来判断和了解孩子的欲望和需求、以及各方面的发展状况,比如孩子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孩子的学习能力、学习习惯、个性、情商发展水平等等。

 2、沟通。沟通我采取两种方式,一是对话。现在的孩子,自主性都比较强,作为家长,我很注意倾听孩子的声音、对人对事的看法、想法,也和孩子对一些事情进行探讨。这样就拉近了和孩子的距离,孩子也愿意和我沟通和交流,对孩子出现的一些问题,我也能有针对性给予帮助和指导。比如,在对学习重要性的认识上,孩子以前认识不足,还说学得好怎么样,学得不好又怎么样呢?我当时没有简单地否定和训斥他,而是找了一个话题和他谈了谈:我问他,在北京舅舅那里生活好还是在我们这里生活好呢?他说当然是在北京那里好,撇开皇城脚下不说,那里还有香山红叶、万里长城、美丽的故宫,还是奥运圣地呢。我就说那好,如果你不努力学习的话,以我们现在的生活条件,别说 20 多岁就在北京定居,就是去一次也不容易啊!妈妈和舅舅的生活就是最好的例子,你看学习的用处该有多大!在现实的比较面前,孩子最后明白了学习的重要性。二是书信(给儿

 子的一封信)。这种方式比较委婉,容易被孩子接受,效果很好。有一次,我发现了孩子有偷懒不洗衣服的坏习惯,所谓:“孩子是母亲身上掉下的一块肉。”作为母亲,我知道,我如果责备或叫他今后注意,或许收到的效果不明显。所以我就通过写信的方式,将他形成坏习惯后对他今后生活的利弊,并提醒他生活在大集体中要注意个人的形象等,我一笔一画地写了 5 页纸。在他收到信后的一段日子里,我再到学校宿舍检查,发现他的床铺很整齐,衣服也洗得干干净净。看到这些,我知道我写信和他沟通的方式可行,默默欢喜!另外,我经常针对孩子出现的情况,穿插一些故事,设计了和发生在孩子身边事情一样的情节,然后把正确的观点、做法讲述在故事里,以让孩子辩明是非,塑造孩子健全的人格和辩别是非的能力。

 3、寓教于乐。我认为能让孩子喜欢并快乐地学习的最好的教育方式是寓教于乐。作为家长,我总是用一种娱乐、游戏的方式帮助孩子获取知识,使孩子能在快乐的气氛中求知、在欢乐中成长。一是订阅书籍。让他自己挑选订阅他喜欢的书籍,如:中外文学、我们爱科学、现代军事等;还有针对性地给他订阅课外读刊,如:轻松作文、阅读理解、少年文摘等,提高了他的阅读能力,拓宽了他的视野;二是利用新科技,让他不断与时俱进。孩子这个时候求知欲是最强的,对新生事物总是抱着好奇的心里,如上网,有些家长也许认为孩子上网是个不好的现象。但是,若引导得好,就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我因为工作的需要,同时我也喜欢写点心得和体会,会经常在网上写文章,或是在 QQ 上传资料等,孩子觉得很好奇。他也要求我给他申请一个 QQ,这是一种好奇和求知的欲望,若果你越是压制他这个想法,或许以后你不在家的时候他也会偷偷上。后来我干脆把我的 QQ 给了他,让他加了我的几位好朋友及他的老师,通过聊天锻炼了他的打

 字能力,巩固了他的...

篇四:家校共育论文

21 年第 35 期 教学管理370农村小学家校共育策略的实践研究蒋迎升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清水驿乡东古城小学,甘肃兰州 730109摘 要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提出,强化家庭教育理念、促进家校共育成为当前的教学重点任务之一。尤其是在农村小学教学过程中,作为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更应当得到教育者的重视。实行家校共育策略,有助于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困难和资源短缺的现状,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推动素质教育的顺利开展。关键词 :农村 ;小学 ;家校共育 ;策略前言 :学校教育是教授学生知识,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技能的场所,对学生的成长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而家庭教育也承担着塑造学生思想品德、人文素质的作用,在教学当中发挥的作用也不容忽视。因此,教育离不开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教育者只有清晰的认识到当前教学当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对其具体措施展开讨论和实施,才能顺利完成义务教育的要求,确保学生全面发展。一、开展主题教育,强化教学理念教育者想要顺利开展家校合作,强化家庭教育在整个教学过程当中的重要性,首先需要通过正确的教育途径,让学生家长意识当前家庭教育在学生成长发展当中起的作用,并采取一定的行动来配合学校教育,以达到高质量的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因此,教师应当积极的发挥自身的引领性作用,定期给学生家长开展教育理念大会,鼓励家长参与到教学环节,重视起家庭教育的作用,逐渐强化家长的教学理念。例如,在科学教学中涉及到《环境保护》问题教学时,教师就可以邀请家长进行主题学习。环境保护意识不仅仅是需要学生在学校过程当中得以学习和体现,更要求学生在生活当中的方方面面学会保护环境,爱护大自然,树立正确的环境保护意识。这就要求家长在日常生活当中不断的给学生树立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尤其是在农村地区绿色植物偏多,部分学生对待植物的态度不珍惜,可能存在毁坏绿色植物等现象,此时教师通过强化家长的环境保护理念,引导家长在日常生活当中做一个爱护环境的人,可以很好的给学生树立榜样作用,潜移默化的更新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养成良好习惯。另外,由于农村地区卫生设施条件相对来说欠缺,学生的卫生意识也较差,随地乱扔垃圾的现象经常出现,这时候学校通过“爱护环境,人人有责”的主题教育活动,给家长和学生展示一些当前出现的环境卫生问题,以及这些问题导致的后果图片或者视频,再次激发家长和学生的爱护环境意识,在日常生活和学习当中,让家长监督学生培养不乱扔垃圾,爱护公共卫生的行为习惯,逐步强化学生的个人素质,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二、完善教学设施,促进家校共育在考虑到农村地区的教学现状之后,教育者为了有效地开展家校合作,给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就必须深入观察生活当中的教学工具和教学设施,积极的运用生活当中一些常见工具来进行科学的结合教学,帮助学生以生活当中常见的物品和知识进行有效融合,提高学生的知识理解能力,为学生的学习技能发展奠定基础。因此,尤其是学校一些中层管理者,就必须积极的发挥自身的管理作用,通过带领教师寻找和完善教学工具的方式,丰富学生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自主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验探究兴趣,培养创新意识和潜能发展。例如,在学习《溶解》现象时,科学教师就可以将生活当中的一些溶解现象器具准备好,让学生在课堂当中进行自主动手实验,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来加深对实验原理的理解,以及观察在生活当中的一些常见现象,真正的让学生不仅学习到表面的知识现象,而且能够充分的运用到生活当中,实现教学的有效性。比如,教师准备五个烧杯、五个玻璃棒,以及热水、凉水。让学生从家中带取适当的白砂糖、面粉、沙子等生活当中常见的物品来当做实验用具,在实验过程当中,教师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让每个学习小组在教师的指挥下,进行溶解实验现象的正确操作,分析并对比溶解现象发生的条件。在学生进行小组实验之后,对实验的一些变量和结果有了明确的认识,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也更为深刻,有效的促进了家校共育理念的实现,进一步用生活当中常见的工具完成了教学任务,使得教学过程更加顺利。教学效果更好。三、举办家园活动,转变合作意识家校共育不仅需要家长在日常教学活动当中给予一定的支持,还需要认真贯彻到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只有在家长和学校共同完成教学任务时,家长的教育理念才会更加的先进和突出,才能在学生的整个成长过程当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真正的让家庭教育实现价值。因此,学校的一些中层管理者必须适当的发挥作用,积极的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交流,选择合适的教学时间,引领家长在学校当中参与教学活动,提升教学效果。例如,结合科学教学目录《各种各样的叶》学习以后,为了提高学生的观察意识,带领学生体验多姿多彩的生物世界,完善学生对自然的热爱之情,学校的中层管理者可以和学生家长进行沟通交流以后,通知家长在固定的时间来到学校与学生共同进行实践活动。比如,学校可以利用植树节绿化校园的活动,邀请家长来学校进行“植树比赛”,即家长和学生共同植树。教师给家长和学生提出实践任务,让每一组家庭按序号站好,然后给每一组家庭分发一棵小树,让学生和家长共同来种植一颗小树,同时比赛哪一组家庭在最快的时间内完成,且种植的效果最好。在活动的激烈竞争下,学生和家长有条不紊的进行着植树比赛,有的拿树,有的挖坑,有的负责浇水,都在积极的为种植小树而努力着。在植树的过程中,教师对活动进行相关的指导,鼓励家长和学生全部参与到这次活动当中,避免家长一个人完成,忽略活动实践的意义。在活动结束之后,教育者对表现优秀的家庭给予奖励,并鼓励家长和学生经常参与相关的合作活动,加深亲情体验,强化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结语 :综上所述,在农村小学教学中,家校合作的方式已经成为重点任务,教育者在考虑到农村地区教学观念和教学工具相对落后的情况下,通过开展家校合作教育大会,举办家园活动等系列教学措施,帮助提升家长的教育理念,并在日常教学过程当中关爱学生,尊重学生,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自信,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发挥起家校合作的重要性,实现教学价值。参考文献 :[1] 蒋彦玲 . 农村小学家校共育策略的研究 [J]. 新课程·中旬 ,2019,(5):24-25.[2] 李春花 . 农村小学家校共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8,(24):82.【注】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 2020 年度一般课题《农村小学家校共育策略的实践研究》的研究成果论文,课题立项号 GS[2020]GHB0679。。

 。. .。

 。

篇五:家校共育论文

achinggnirafaes

  教海探航Cutting Edge Education

  教育前沿

 321浅析构建家校共育的有效机制文 / 谢春莲摘要:学校和家庭既是学习共同体、教育共同体,更是命运共同体。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如何构建家校共育的有效机制,使学校和家庭之间能通畅沟通、达成共识,实现优势互补,形成教育合力,为学生快乐成长提供健康、和谐的教育环境,是新时代教师必须思考的重要问题。关键词:家校共育;教育共同体;有效机制学校和家庭既是学习共同体、教育共同体,更是命运共同体。在教育教学中,通过构建科学引领的教育机制、真情相容的沟通机制、无私兼爱的服务机制、高效共管的协同机制,使学校和家庭之间通畅交流、达成共识,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学生快乐健康成长。1 科学引领的教育机制1.1  转变教育观念,培养学生成人家长的教育观念、教育能力参差不齐,因此在班级管理的观念上必须首先取得一致。但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却是一件漫长而艰苦的事。首先必须让家长深入了解孩子的内心想法,亲身体验学生的感受。通过交流沟通,让家长和教师达成共识,拧成一股绳,形成教育的合力。比如,我班有些家长 5 天没见到孩子,但一见面就开始批评孩子。孩子一听就来气,不是跟家长顶嘴就是扬长而去,最后家长只能向我诉苦。为此,我教给家长们一些诀窍 :一见面不要谈成绩,多了解孩子在学校的生活情况。当孩子愿意和你交流时,再引导孩子评价自己本星期的表现,这样他们自己就会明白哪里需要保持,哪里有待改正。许多家长按我说的方法去了解、鼓励孩子,学生有了家长的鼓励和理解,自然越来越积极上进。1.2  共享教育经验,提升教育合力共享教育经验的最好平台是家长会,家长会是构建学校、家庭教育合力的重要途径,是家长了解孩子情况的重要窗口。家长会应提升家长的参与度,并使之拥有一定的话语权。我班每次家长会的主题都由我和家长委员会共同商定,并提前告知其他家长,让他们把关心的问题列出来,做好会前准备,以便在会上进行多向交流。2 真情相容的沟通机制2.1  公开透明,让家长知晓新生进校后,我会在观察全班孩子一段时间后,选出一些家长代表组成家长委员会,让他们成为家长与学校之间沟通的桥梁,利于学校赢得家长的信任。对学校里的一些决策措施,我事先都会与家委会沟通,再把讨论计划或决定发在班级微信群里。若家长们没有异议,就按此计划或决定执行。如本班规定 :每一学期的班干部都从上个假期的作业星星评比优胜者中产生,其中获得前 8 名的学生将是下一个学期的中队委,9-16 名的学生将担任小组长。这几年以来,我不折不扣地按规定进行,过程公开透明。这样学生有了明确的努力目标,家长知道自己的职责所在。每学期,同学们都轮流着当班干部,大家“你追我赶”,家长们也卯足了劲。如此,本着“一切只为了孩子”的宗旨,家长和老师真情相容,形成了沟通融洽的有效机制。2.2  彼此信任,让家长参与学校要赢得家长们的尊重和信任,作为桥梁的家长委员会的作用不可小觑。为此,我们应通过有序的互动给予家长委员会足够权利,以此赢取他们的信任,获得他们的支持。比如,学校举行的各种大型活动,演出服选择的式样、价格,我会交给家长委员会定夺,由他们发布告示,征求其他家长的意见,家长委员会在综合其他家长的意见后做出合理的选择。几年来,教师与家长彼此信任,家长从一开始的被动配合,到如今的主动联合,可谓转变巨大。3 无私兼爱的服务机制3.1  一视同仁,让家长放心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教师都要时时刻刻关爱学生,对学生一视同仁,决不能厚此薄彼。对于学困生,教师更要参加关心、呵护,有的放矢地教育他们,让他们都感受到教师温暖的爱。事实上,学困生家长的付出不比优秀生家长付出的少,有的甚至更多。教师要真诚地与他们交流,正确地引导学困生,打开他们心灵的大门,使他们重新振作起航,勇敢自信地去追逐每一个美丽的梦想。比如有一天,几个学生跑到办公室向我告状,说班里的调皮大王把喷脚的药水喷到一个优生的眼睛里了。我一进教室看见那个孩子不停在揉着眼睛,我赶紧安排将其带去医务室。事后得知,原来是那位优生自己要求摇那个瓶子,才导致药水喷到了自己的眼睛里。但在当时,同学们却七嘴八舌地数落那个调皮孩子,纷纷怪罪他。我马上制止了他们,并告诫他们是非要分明,不能带着有色眼镜看人。这件事后,这位调皮孩子收敛了很多,其家长再也不提心吊胆,生怕孩子又惹出是非来了。3.2  真诚付出,让家长暖心教师的工作是神圣的,也是艰苦的。要做好教育工作,要求教师付出感情、时间、精力,尽职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工作,同时不断挑战自己,超越自己,在各方面都能成为学生的楷模。家长们把“望女成凤、望子成龙”的希望寄托在教师身上,教师只有树立极强的使命感,才能真正担负起“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这几年,我执教的都是住宿班,家长把学生交给我,我既当爹又当妈,事事亲力亲为,学生都亲切地叫我“班妈”,以致许多家长对觉得自己孩子对我比对他们还亲。作为班主任,我不但要提高自己执教的学科成绩,还要重视学生其他功课的提升。4 高效共管的协同机制4.1  优化共育形式,增强教育合力随着网络信息化的触角延伸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家校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也呈现多元化趋势。为此学校要适应社会变化发展趋势积极、努力拓宽以学校为主导的家校协同教育的途径。如 :每年召开家长会,推选好家长 ;通过微信公众号推送学校的活动新闻、班级的发展动态、家访通知等,让家长全面、深入地把握学生的成长情况,从而切实推进家庭与学校、家庭与家庭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进而达成共识,助力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4.2  延伸家校范围,优化教育行为构建家校教育共同体要充分体现家庭教育的优势,夯实家庭教育的基础,提升家庭教育的效能,为课堂教学提供有力支撑。如以小学语文课外阅读为例,家庭教育就承载着引导学生养成正确阅读习惯、热爱阅读的责任。借助课外阅读,提高学生文学素养,优化教育行为。5 结语家校共育是一个发展的概念,其中心即为家庭与学校以沟通合作为基础,合力育人。应该说,家校共育是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和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全球性新课题,需要更多的同行者协同探讨,努力创新,共同开拓新时代教育的更好未来。参考文献 :[1] 夏清.家校共育课程:从”各育”到”共育”[J].江苏教育,2019(06).[2] 潘雪,郭雷霆.家校协同增强目标教育的效能[J].江苏教育,2018(06).(作者单位 :广东省博罗县福田中心小学)

篇六:家校共育论文

论构建家校共育新模式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我们逐渐的认识到,要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仅仅依靠学校教育是很难实现的,必须要实现家校共育。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求学生家长配合学校的工作,实现学校和家庭共同教育学生的家教共育新模式。下面本文就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论述。

 关键词:家校共育;存在问题;措施 1

 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学校教育就不能够真正的发挥作用,也就不能够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说,需要将家庭教育放在和学校教育同等的地位上。下面本文就针对当前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以此为基础指出构建家校共育新模式的措施。

 一、家校共育模式存在的问题分析 家校共育是实现教学效果发挥的最佳途径,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家庭中度过的,放学之后学校无法掌握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因此说家庭教育至关重要,但是从当前的情况来看,家庭教育缺失,导致家校共育新模式面临着较大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珠三角地区家长忙于工作而忽略家庭教育。众所周知,珠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快速的生活节奏使得很多家长忙于工作,根本无法顾及到孩子的学习。家长起早贪黑忙工作,孩子往往交给长辈带或者是请保姆带,长辈宠爱孩子,而保姆的文化水平达不到,造成了家庭教育的缺失,家校共育模式不能顺利进行。

 第二,家长对孩子的在校情况不关心。家校共育新模式要求家庭和学校共同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但是从当前的情况来看,家长对学生的在校情况漠不关心,无论是学生的学习情况,还是生活情况,家长置之不理,阻碍了家校共育模式的发展。

 第三,家长认为教育学校的事,不想参与学校共育。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很多家长认为将孩子送到学校后,其生活和学习情况都是学校的事情,

 学校需要尽职尽责的管好自己的孩子,而家长并没有什么责任对孩子进行教育。这种错误的观念导致目前很多家庭都缺失家庭教育这一重要的环节。

 第四,很多家长的思想观念存在错误,认为孩子以后能够赚钱就行,学习并不重要。在当前社会,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只要以后能够赚钱就可以,对于孩子知识和技能的要求并不高,因此其在学校的学习情况家长不在乎,这种情况下更不会进行家庭教育,家校共育的模式在这样的家庭很难开展。

 二、构建家校共育新模式的措施 上文中从四个主要方面分析了当前家校共育新模式开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下面本文就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几点切实可行的措施。

 第一,加强宣传,转变家长观念。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发展,学校的教学模式也要有相应的变化,单纯的依靠学校教育提升学生水平的模式已经不能够适应时代的发展,必须要实现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结合,才能够起到良好的作用。为此需要加大宣传力度,转变家长观念,使其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体会到家校共育模式对学生发展的关键性作用。

 第二,学校需要以年级为单位,成立家长委员会,组织班主任物色文化水平较高、言行举止有号召力且重视孩子教育问题的家长,学校出面牵头,在这些家长队伍中大力宣传家校共育的重要性和优势作用,让这些家长能够深入了解到家校共育新模式的内容。通过这些家长再传递给其他家长家校共育的信息,使每位家长都能够逐渐接受家校共育这一新模式,都能够积极配合学校的工作,家庭和学校共同努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学校可以组织各种培训班,为家长和老师充电,如通过专题讲座、班主任培训课等形式,讲授家校共育模式的内容和作用,以便更好的宣传家校共育模式。

 第三,多角度沟通,多方面掌握学生信息。家校共育新模式强调的是学校和家庭的配合,共同提升学生的能力和水平,这就要求二者之间必须要建立起良好的沟通平台,实现多角度沟通。如可以创办《家教专刊》,给每位学生家长印发,让家长了解学校教育的具体情况,以便更好的开展家庭教育。或者通过信件以及短信平台的方式实现和家长的沟通。可通过这一方法,向家长倡议,对学生安全、环保、教育等方面实现家庭和学校共同教育,建立统一教育战线,共同配合,达到更好的效果。

 有计划有目的的家访活动,也是实现家校共育新模式必不可少的途径。老师可以重点上门进行家访,并在此过程中宣传家教知识,指导家庭教育方法。与此同时,学校能够通过这一方法更多的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以及其在家的学习和生活情况,有效的调整学校教育。

 三、结束语 家校共育是当前教育的新模式,通过这一模式能够更好的提升学生的综合水平,本文就以此为中心,结合工作实际,在分析家校共育新模式问题的基础上,对如何构建这一模式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更好推动这一模式的开展。

 积极探索家校共育新模式

 摘

 要:提高家庭教育水平既是儿童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重要前提。xx 市南环小学把家庭教育工作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学校工作的总体规划之中,采取多元化方式开展家庭教育工作,巧妙开发合力资源,创新家庭教育新模式,创办家长、学生、社会满意的特色学校。孩子的成长是家庭和学校共同培养的成果,只有家庭和学校在教育上达成共识,才能探索出培育孩子最正确的模式。本文从四个不同的方面出发,探索适合培育孩子的模式。

 关键词:体验式家庭教育沙龙互动新模式‚展光‛教育

 一、体验式家长教育活动 20xx 年 9 月,xx 市南环小学启动‚体验式家长活动‛。‚体验式家长活动‛是让家长用自身的行为、语言、思想,用自己心灵的触角去体验人、事、物、境中所含的各种因素,经过感知、理解、领悟、操作、交流进而生成反思的实践活动。其目的是达到提高家长对自身角色重要性的认识,激发自身用正确的观念、行为教育孩子的责任意识,更好地配合学校的教育,促进家校合作、和谐共进,促进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1.依学生发展需要确定主题活动,帮助家长在参与中感悟、提高教育方法

 孩子来自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生活背景和个性,自身的发展需求也不同。但是,同年龄段的孩子有很多共同之处。于是,学校依据孩子的年龄段特点,按班级选择不同的活动课程,把家长活动课程分为六个单元,每个单元相对独立,但相互间又密切关联。

 一年级:家庭教育的前提――亲子沟通。有了良好的沟通方式,家庭系统才有改变的可能,责任传承、学习成长、生命教育才有望顺利进行。

 二年级:家庭教育的基石――家庭系统。家庭内部和谐,系统运行平衡,亲子沟通才会有效,责任传承、学习成长、生命教育才能得以实现。

 三年级:家庭教育的难点――情绪管理。和孩子有效沟通,家庭系统就会和谐,责任传承、学习成长、生命教育可以很好地予以实施。

 四年级:家庭教育的核心――责任传承。负责任的人,都具有一定的成长能力,都懂得珍爱自己的生命,善待其他生命。

 五年级:家庭教育的目标――学习成长。父母帮助孩子建立和保持积极的学习心态和主动行为,获得终身学习的理念与能力。

 六年级:家庭教育的基础――珍爱生命。本活动课程的最终目标,就是使每一个家庭成员珍爱生命,焕发生命活力,感恩社会,奉献社会,最终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共赢。

 2.从家长行为中寻找基点,促进家长在游戏中领悟身教重于言教的必要 有学者说:孩子不是在教育中长大的,而是看着家长长大的。可见家长的行为在孩子成长中的重要性――家长是孩子成长中的镜子。如果家长在教育孩子遵守交通规则的同时,自己却屡屡闯红灯;在自己家保持清洁卫生,在学校、公共场所却随手丢掉垃圾,那么家长和教师的说教将是苍白无力的。据此,我们在一次家长体验活动中,开展了‚撕纸‛活动。为了避免家长的思想负担,活动前教师没有做任何暗示,只强调:‚这是一个游戏,规则很简单,按我说的去做就可。‘将一张长方形的纸对折撕掉右下角,再对折撕掉右下角……’‛在展示作品时,家长们看到了个性差异与创新性,体验到了专心倾听的重要,独立操作的重要。有部分家长每次将撕下的纸屑丢在地板上,当教师用照相机拍照他们丢弃在地上的纸屑时,家长们立刻觉察并羞愧万分。有位家长深有感触地说:‚身教重于言教啊!谢谢老师给我们上了生

 动的一课。‛还有的说:‚教师无声的教育改变了我几十年的陋习。‛发自肺腑的领悟,成为家长以身作则的新起点。

 3.创设平等、共识的体验氛围,营造积极、生动的体验环境 教师与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具有目标的一致性,地位应该是平等的,如果一方有居高临下的意识就会产生交流的尴尬。在体验式活动中,老师既是活动中的组织者、引导者,也是共同的感悟者,与家长是平等、和谐、互相沟通和融合的关系。如在游戏‚击鼓传花‛中,大家围圈而坐,首先在形式上形成了平等。游戏中,教师与家长随机的自我介绍,营造了相互学习的氛围。参与游戏的几位教师活动前结合家长的表现,有针对性、有目的性地设计不同的案例,在活动中悄然引导,很快就将大家心灵的距离拉近,在其乐融融的良好氛围中让家长有所感受和体悟。

 4.平等的感悟交流,是活动升华的平台 每次活动,家长都有很多感触,畅谈交流是分享,更是思想火花的碰撞。不同形式的体验活动,轻松的氛围给大家带来畅所欲言的机会。家长、老师通过实践与反思,形成了更多的共识,凝聚力在增强,家校合作更融洽。随着家长对体验式活动的认可,我们确立了目标及课程流程:

 (1)进入环节――破冰 [目标]营造体验场,使家长的身心走进课堂,为后续环节打基础。

 (2)重点环节――感受 [目标]提出问题,展示现状,检视自身家庭教育中的误区,促家长设身处地地感受孩子的感受,引起心灵的震荡。

 (3)核心环节――应对 [目标]建立科学理念,学习应对技能,丰富亲子关系技巧。

 (4)检验环节――评估 [目标]检验家长对本次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5)巩固环节――作业 [目标]家长学习、使用课程理念处理日常亲子关系,提高子女教育的效能。

 (6)交流环节――分享

 [目标]家长相互学习,进一步提升子女教育效能。

 活动得到社会与家长的好评,《xx 晚报》给予报道,三位老师的活动课在省家庭教育观摩活动中荣获二等奖。

 二、家庭教育沙龙活动 学校开展的‚家庭教育沙龙‛活动,是家教活动的一个创新举措,传授了科学教育子女的方式方法,具有突出的针对性、实效性,凸显了家里的行为和家庭教育对子女的重大影响。活动一开始,老师便抛出以下问题让家长们共同发言讨论:

 每个孩子都是一棵幼苗,幼苗要长大,需要哪些条件?如果你的孩子就是这棵幼苗,你希望把他培养成什么样?要让孩子成为你希望的那样,需要什么条件?于是,家长们踊跃发言:

 幼苗的成长离不开阳光,空气,水,肥沃的土地,细心呵护成长的人…… 希望将自己的孩子培养成有理想,有抱负,有担当,有爱心,有责任,乐观,健康,活泼,快乐,自强自立,诚实,博学多才的人…… 老师说,希望孩子有这些特征,那么你作为家长,有没有想一想,自己有没有这些特征?父母是孩子的根,家长的自我觉醒是孩子成长的肥沃土壤。

 在沙龙活动中,老师抛出了四个命题案例,由在场的家长分四组讨论:

 案例一:一 8 岁男孩很顽皮。一天,他与同学打架回到家,大哭不止…… 家长们讨论:1.安抚情绪;2.询问原因;3.学会包容;4.自我保护…… 老师说,故事里的男主人公是这样处理的:先问孩子,你这么委屈,需要老爸怎么帮你?孩子说,老爸,你要帮我把他杀了,你带砖头去帮我砸他。老爸说,好。于是老爸上楼拿了一袋衣服下来。孩子问,我让你去拿砖头砸他,你怎么拿了衣服?于是老爸跟孩子说,我们明天去杀他,去砸他。这样,有可能就伤了他,警察叔叔就会来家将我们带去坐牢……所以我们要多带些衣服。于是,孩子便说,其实也不能全怪他,是我先推他……父子的沟通中,孩子的气消了,事明了…… 案例二:孩子上学后,写作业很拖拉,你经常要陪他到很晚…… 家长们与老师共同讨论:1.从小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给孩子制订学习

 和生活时间表,承担未完成作业的后果,商量做作业的时间。2.是否作业多,超出孩子的承受能力。3.作业难,没有兴趣…… 案例三:老师布置家庭作业要求家长检查签字,你发现孩子很粗心,总是错很多…… 家长们与老师共同讨论:1.培养孩子的自主性,让孩子自己检查作业,家长只签字。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让他独立面对;2.孩子不能出错吗?出了错就一定要头B穑课颐且宽容孩子;3.家长和孩子共同检查比赛,多鼓励;

  4.先复习,再做作业;5.鼓励孩子多读题;6.先鼓励对的,再指出错的,孩子更能从心里接受;7.家长假装不懂,让孩子教自己。给孩子成就感,体现孩子的价值。

 案例四:孩子喜欢玩电脑,对学习没兴趣…… 家长与老师共同讨论:1.家长做榜样。自己不玩游戏,不玩手机;2.多做户外运动;3.亲子多沟通,培养孩子的其他兴趣,参加社会活动,做义工等等;4.鼓励孩子多交朋友。

 通过活动,家长总结出有效的教育方向:接纳和尊重孩子,关注孩子的需求,民主平等地沟通,欣赏和鼓励孩子。

 三、‚三加一‛互动新模式 我们利用家长会、开学典礼、毕业仪式等,各组织一场家庭教育讲座。讲座采用‚三加一‛互动新模式,即由三名家长与一名专家主讲。每位家长利用10-15分钟时间,和听众一起分享自己教育子女的亲身经历和典型案例,最后由专家就其中涉及的家庭教育热点、难点问题进行5分钟的点评和分析。

 讲座主题为‚家庭教育大讲堂―― 构建’三加一’互动新模式‛――教子有方。

 讲座主要内容包括:如何做一名合格家长;如何培养孩子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如何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如何培养孩子树立乐观向上的心态;如何让孩子学会感恩;如何做好青春期孩子的教育等。组织‚三加一‛互动模式讲座,为家长们创造碰撞科学教子思维、交流家庭教育技能的机会和条件,帮助家长掌握...

篇七:家校共育论文

分 类 号 :

  G632.0

 单位代码:

 10636

 密

 级:

 公 开

  学

 号:

 201604009

  专业学位硕士论文

  中文论文题目 :

 :

 农村城镇化背景下寄宿制中学家校共育现状及策略研究- -以 以 S S 中学为例

 :

 英 文 论 文 题 目 :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Home-school Cooperation in Boarding Middle School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ural Urbanization ---Take S School as an Example

 论文作者:

  吴媛媛

  指导教师:

  王娟涓

  专业学位类别 :

  教育硕士

 专业领域 :

 教育管理

 论文形式:

 应用研究

 所在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

 论文提交日期:

  2021 年 5 月 17 日

 论文答辩日期:

 2021 年 5 月 22 日 万方数据

 四川师范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学位论文 农村城镇化背景下寄宿制中学家校共育现状及策略研究-以 S 中学为例

 ,是本人在导师

 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或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本人承诺:已提交的学位论文电子版与论文纸本的内容一致。如因不符而引起的学术声誉上的损失由本人自负。

 学位论文作者:

  签字日期:

 年

 月

 日

  四川师范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人同意所撰写学位论文的使用授权遵照学校的管理规定:

 学校作为申请学位的条件之一,学位论文著作权拥有者须授权所在大学拥有学位论文的部分使用权,即:1)已获学位的研究生必须按学校规定提交印刷版和电子版学位论文,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供检索;2)为教学、科研和学术交流目的,学校可以将公开的学位论文或解密后的学位论文作为资料在图书馆、资料室等场所或在有关网络上供阅读、浏览。

 本人授权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将本学位论文收录到《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并通过网络向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服务。同意按相关规定享受相关权益。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

  签字日期:

 年

 月

 日

 签字日期:

 年

 月

 日 万方数据

 摘要

 I

  农村城镇化背景下寄宿中学家校共育现状及策略研究 --以 S 中学为例

 教育管理 专业

 研究生:

 吴媛媛

 指导教师:王娟涓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农村城镇化的进程加快。农民由原来散落的村落向城镇区域的空间聚集。城镇化的推进的,带来的是农民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生活质量的显著改善。与此同时,农民的思维方式也逐渐转变,教育观念也随之改变。但是由于大多数家长的文化程度有限,他们的教育观念依然相对落后。农村城镇化进程在提高家庭生活水平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少的负面影响。政府拆迁带来的“巨款”使得很多家庭“一夜暴富”,他们住着搬迁房、花着拆迁款,过着“天不焦地不愁”的安然日子,对自己的孩子也降低了要求,这样的做法使得学生心中产生了“读书无用论”的想法。S 中学深受农村城镇化的影响,该校之前在家校共育上的探索,虽有一定的效果,但依然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

 本研究由四个部分组成。首先在绪论部分,研究国内外与家校共育相关的理论,结合 S 学校的实践,提出本文的意义的所在;其次,对 S 中学家校共育现状进行调查问卷,得到相关数据;再次,从数据出发分析 S 中学家校共育的现状,发现其取得的成果优势和存在的不足;接下来,对 S 中学家校共育存在问题的成因进行分析;最后,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此来提高 S 中学家校共育的效果,从而达到育人的目的。

 本次研究发现 S 中学家校共育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1.家校共育中家长文化程度限制,不知如何沟通;2.家校共育中家长方法不当,缺乏有效陪伴;3.家校共育内容缺乏广度,有碍学生全面发展;4.家校共育的渠道太过传统,无法满足深层需要;5.家校共育中社区主体缺失,忽略社区教育参与。针对以上问题,从家长、学校和社会三个层面出发,提出以下实现家校共育的策略:1.家长层面,家长转变观念,提高教育认知;加强认识,落实主体责任。2.学校层面,建立制度并系统性地开展工作,不仅要继续发挥家长会、家访等传统方式的优势,还要结合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等创新方式的力量,形成传统和创新并举的新局面。3.社会层面,国家出台法律法规,落实制度保障,万方数据

 四川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II 建立监督机构,完善评价体系;引导社区参与共育,促进家校社深度融合;同时社会加强舆论宣传,营造良好氛围,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结构,促进全面育人。

 关键词:农村城镇化

 寄宿制中学

 家校共育

 万方数据

 ABSTRACT

 III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Home-school Cooperation in Boarding Middle School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ural Urbanization

 ---Take S School as an Example

 Education Management

  Postgraduate: Yuanyuan Wu

 Tutor: Juanjuan Wang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reform and opening-up , China’s economy has developed greatly and the rural urbanization has also increased its pace. With the coming of the rural urbanization , the farmers’ living standards and quality have also improved a lot. At the same time,with the change of their ways of thinking, their ideas on education have also changed. However, due to the poor level of education, their concept of education is still relatively backward. The rural urbanization itself has also caused some negative influence. The land resettlement compensation brings people a lot of money overnight, which makes their life much better than before. Therefore, they lower the standards of their children, which makes their kids think it’s useless for them to work hard because of the good policy by government. S boarding school is under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of rural urbanization. Thanks to the government policy of land requisition and demolishing, the lifestyle of the local people has greatly changed,which makes them lead a well-off life.Under the deep influence of rural urbanization, the exploration of home-school cooperation has got something effective, but there are still some unsatisfactory places. This study consists of four parts. First of all, in the beginning, the author studies the relevant theories about home-school cooperation both from home and abroad, aiming to propose the research meaning of this study, according to the comprehensive practice of S boarding school on home-school cooperation. Then the author uses questionnaires and interviews to get the relevant data. After that, the author uses the data to analyz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home-school cooperation in S boarding school to find out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Next, the authors aims to analyze the reasons for the deficiency. Finally, the author gives some valid suggestions to improve home-school cooperation in order to better 万方数据

 四川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IV cultivate students. This study finds out the problems of home-school cooperation include the following aspects. First, because the parents are limited by the low education level, they don’t know how to communicate with the school teachers. Second, parents don’t know proper educational methods, and they spend little time with their children. Third, the content of home-school cooperation is deficient, which goes against children’s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Fourth,

 the methods of home-school cooperation are too traditional, which can’t meet the deep demands of parents. Last but not least, home-school cooperation ignore the community education. Then the author gives valid advice to solve the problems mentioned above. For parents, first of all, they should change their ideas to improve the cognition of education and they also need to implement their responsibility of education. For schools, they should systematically carry out the work of home-school cooperation. They should not only take full advantage of traditional methods, like parent-school meeting and visiting students’ homes, but also activate the power of innovative methods, like PTA and parents’ school. For the society, they should have the legislative guarantee, supervisory mechanism and scientific evaluation system. They also need to involve the participation of the community in home-school cooperation. What’s more, the society must enhance the publicity, leading parents, schools and communities to work together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children.

 Key words: rural urbanization,boarding school, home-school cooperation.

 万方数据

 图表目次

 V 图表目录

  表 1.1.2.1 国家关于家校共育的政策文件...........................................................................2 表 1.1.2.2 地方关于家校共育的政策文件...........................................................................3 表 1.3.1 农村城镇化的概念..................................................................................................5 表 1.3.3 家校共育的概念......................................................................................................6 表 1.4.1.1 国外家校共育的实践实践...................................................................................7 表 1.4.1.2 国外家校共育的法规实践...................................................................................8

 表 1.4.2.1 国内家校共育的理论研究...................................................................................9 表 1.4.2.2 国内家校共育的实践研究.................................................................................10 表 1.4.2.3 寄宿制学校家校共育研究.................................................................................11 表 1.4.2.4 城镇化背景下教育问题研究.............................................................................12

 图 2.3.1.1 家长文化程度情况.............................................................................................15

 图 2.3.1.2 家长的工作情况.................................................................................................15 图 2.3.1.3 家长的月收入情况.............................................................................................16

 图 2.3.1.4 孩子家庭教育主要参与者.................................................................................16 图 2.3.1.5 家长是否清楚“家校共育”的概念................................................................17 图 2.3.1.6 教师的工作职责.................................................................................................17 图 2.3.2.1 家校共育必要性.................................................................................................18 图 2.3.2.2 家校共育责任分担.............................................................................................18 图 2.3.2.3 家校联系的次数.................................................................................................19 图 2.3.2.4 家校联系的方式.................................................................................................19 图 2.3.2.5 家校联系的主...

篇八:家校共育论文

dquo;双减”背景下之家校共育教研课题论文开题结题中期研究报告(反思经验交流)

  摘 要:“双减”背景下,家校共育是目前教育领域研究的一个重大课题。“双减”政策与五项管理的推进与落实中会出现系列问题,学校要制定家校共育的方案,加强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交流,对家长进行教育共育方面的指导工作,家校携手共育,从而解决系列问题。学校有计划地指导家长开展亲子节日、亲子阅读、亲子锻炼、亲子社会实践等系列亲子活动,让学生的课余生活豐富多彩,兴趣得到培养,个性得到张扬,创新精神得到施展。从而落实“双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还学生一个健康快乐的绿色学生时代。

 关键词:“双减”;家校共育;综合素养 ;绿色学生时代

 一、背景

 所谓“双减”政策就是主要针对减轻中小学生课后作业和课外培训班的政策。“双减”政策的目的是腾出学生的课外时间,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时间和学习的主人,做更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很显然,“双减”政策落实好了,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能给学生更多亲近大自然和发明创造的时间和空间,彰显他们的个性。从而促进学生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真正提升提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家校共育之亲子节日活动

 有人说“谁放弃了家庭教育,谁就几乎葬送了孩子的前程;而谁赢得了家庭教育,谁就赢得了孩子辉煌的未来。”由此可见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因此,我校充分利用各节假日的特点,布置相应的家校共育活动,让学生在系列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劳动教育、尊老爱幼等教育,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助推学校教育,真正落实“双减”政策。

 1.家校共育之爱国主义教育。教师充分利用“七一”建党节、“八一”建军节和十月国庆节这三个重要节日开展好家校共育的爱国主义教育。“七一”建党节这天,学校安排学生与家长一起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建党史,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党章,了解身边的优秀党员的先进事迹并宣讲优秀党员的故事,各班开展“优秀党员故事视频大赛”。“八一”建军节这天,学校安排学生与家长一起了解建军节的由来,了解红军、新四军、解放军等的相关知识,观看建军节的系列节目。十月“国庆节”这天,学校安排学生与家长一起观看阅兵式,一起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各行各业的辉煌成就,特别关注我国科研事业的蓬勃发展,各班开展“庆国庆”手抄报评比活动。目的是让学生在这些实践活动中了解并亲近中国共产党、亲近自己的祖国,为中国共产党的伟大而折服,为自己祖国的辉煌历史与蓬勃发展、繁荣昌盛感到无比的骄傲与自

 豪。进而从小就从内心自发地热爱自己的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这个美丽而和谐的社会。当然,家长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也会自发地受到爱国主义的熏陶和教育,从而助推社会的和谐发展。

 2.家校共育之劳动教育。“五一”劳动节,学校安排学生了解节日的由来,学习全国劳模的故事,宣讲身边劳模的故事。从小树立劳动光荣的理念,并从小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学校根据学生年段特点,有计划地安排学生每周完成一项劳动技能的学习。一二年级:整理书包、叠衣服、洗袜子、洗红领巾、扫地、洗碗、择菜、淘菜、浇花、购买日用品等。三至六年级:整理书包和自己的房间、叠衣服和被子、扫地和拖地、买菜煮饭、洗碗、种花浇花、购买生活用品等。通过这些劳动实践活动的安排,增进了家人之间的感情,让学生学会了必备的生活技能,让学生在劳动中学会了观察、学会了思考、学会了创新,同时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素材,真可谓一举多得。

 3.家校共育之尊老爱幼。“六一”节,学校安排家长陪伴孩子一起过一个有意义的节日,给孩子买一本喜欢的书籍做为节日礼物。这样的亲子活动让学生感受到父母与家人浓浓的爱。“三八”节和“重阳”节,学校安排学生为长辈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洗脚、捶背、讲故事、洗碗、手工制作卡片等。让学生从小懂得感恩,懂得孝敬父母,懂得回报父

 母家人。“春节”、“元宵节”和“中秋节”,教师安排学生与家人一起了解节日的由来与习俗,家人团聚,和家人一起走亲访友、欢度节日,这些亲子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与那浓浓的亲情。父母也能从学校安排的这些活动中自发地培养孩子从小懂得尊老爱幼,当然家长自己也能在活动中获得成长,懂得孝敬自己的父母,懂得关爱自己的孩子。

 三、家校共育之亲子阅读活动

 “双减”政策落实后,学生回家基本没有书面作业,只有阅读与社会实践,怎样才能解决学生无事可做而沉迷网络游戏的问题,有效引导学生远离网络自觉阅读呢?学校安排学生与家长一起进行每天 30 分钟的亲子阅读,开展书香家庭的评比活动。教师会推荐文学类书籍、科技类书籍、科幻书籍,人文历史类,还会推荐红色文化与传统文化类书籍。这就需要家长营造书香家庭的氛围,每天坚持与孩子一起阅读,让孩子感受到亲情的陪伴,受到红色文化与传统文化的洗礼,从书中寻找学习的乐趣,从书中寻找创新的灵感,从书中享受成功的获得感……亲子阅读更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助推学校教育,真正落实“双减”政策。

 四、家校共育之亲子体锻活动

 强健的体魄是学生健康学习与生活的保障,我们学校切实落实“双减”与五项管理,除了保证学生每天在校体育锻炼一小时,保证每天 10 小时睡眠之外,还安排学生周末开

 展一分钟跳绳、打羽毛球、打篮球、散步等亲子体育锻炼。让学生与家人一起锻炼身体,既有助于增进亲子感情,又有助于推进健康与和谐社会的发展。

 五、结束语

 总之,学校在“双减”政策下,要制定好家校共育的方案,切实加强家校共育的指导与沟通工作。让每一位家长都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摆正自己在家校共育中的重要位置,切实担负起自己的家庭教育责任。只有家校合力教育,才能让学生合理规划课余时间、高效运用课余时间,才能切实落实“双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还学生一个健康快乐的绿色学生时代。

篇九:家校共育论文

科技期刊数据库

 科研 2018 年 1 月

 69 浅析家校共育的意义及策略

 杨 慧 重庆市黔江区正阳小学,重庆 409009

  摘要:家庭教育,学校教育,都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学习效率,品德培养,健康成长等各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支柱作用。其中家庭教育在中国文化中更是有着悠久的历史,随着时代进步以及社会的发展,家庭学校共同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方式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显现出较家庭或是学校单一教育的独特优越性。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如何做好家校共育有效发挥其优势,体现其重要意义呢?本文将家校共育的意义进行说明以及探讨做好家校共育的策略。

 关键词:家校共育;意义;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780(2018)01-0069-01

 当前教育逐渐将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的核心,开展素质教育,为社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要想实现这一教育目标,光靠学校教育是不够的,我们应该把目光也投向家庭教育。家庭教育不仅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起点和基础,更是对学校教育有着重要的互补和帮助作用。在对学生的教育过程中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综合起来,可以体现两种教育方式各自的特点,两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发挥出巨大的作用 1 家校共 育的意义

 对学校以及教师来说:家校共育,顾名思义,就是通过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来对学生进行共同的培育。当学校采取这样的教育合作方式时,对学校来说,可以对学生的发展方向有一个明确的认知,学校指导家庭的教育思想家庭的教育方法以后,取长不断,制定出合适的培养计划,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学校也可以从家庭教育那里开发不同于学校教育的新资源,挖掘学生教育的新途径。而对教学老师来说,家校共育可以帮助老师深入了解家长的想法,了解学生的家庭环境,教育理念,在互相理解的基础上家长与老师形成和谐互助的的良好关系,共同为学生的发展做出努力,同时有利于教师实现教育内容的互补,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

 对家长来说,家校共育能够帮助家长对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生活各方面的情况有一个清楚的了解,同时意识到家长在学生的教育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并且意识到要想自己孩子取得优秀的成绩,得到全面的发展,不仅是学校的事情,家长更要对此引起重视,参与到学生的教育中。在实施家校共育的过程中,支持学校,配合学校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有利于家长与学校养成沟通交流的习惯,使家长老师学生之间和睦相处。同时也在这个教育过程中对学校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有更深的理解,有利于家长对孩子的培养。

 对学生来说,由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侧重点不同,例如学校教育重打基础,强调循序渐进,而家庭教育希望孩子的成绩能够在短时间内得到突飞猛进的提高,往往会给学生安排很多学习内容,加重学生负担。而在教育方法上与学校教育也有着不一样的地方,如果家庭与学校不相互沟通,共同合作,那么学生在这两种不同的教育方式下,往往陷入不知所措的境地。家校共育,可以让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取得一致的教育方向,为学生的学习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能够让学生在家庭和睦,校园和谐的环境下学习。同时也能够真正从内心信任家长家长和老师对其自身的教育,让学生健康成长。

 2 家校共育的策略

 2.1 从家庭中来,到家庭中去

 要想有效实施家校共育,首先离不开老师与家长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双方只有在互相理解的基础上才能共同合作对学生及孩子进行教育。学校教师可以采取家访的方式对学生的家庭教育环境有所了解。家访,是学校教师和家长之间沟通的重要途径,教师通过定期对学生进行家访,可以直接快速地将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情况反馈给家长,让家长对学生在学校的表现有一个清楚的了解,此外,教师在家访的过程中,应该对学生的家庭背景,家庭教育,家庭情况有所了解,以此有效掌握学生的相关信息有利于对学生展开教育。此外,教师应注意在家访的过程中老师与家长是平等的关系,两者之间有着共同的目标,那就是让学生得到更好的教育。因此,教师在家访的过程中要与家长培养良好的关系,教师要理解家长的想法,尽量取得家庭对学校教育的理解,双方之间面对学生出现的教育问题,教育难题,不埋怨,不指责,不批评,而是共同合作寻找有效解决方式共同努力解决在教育过程中学生出现的问题。通过从家庭中来到家庭中去的家访方式让老师家长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和谐关系,为家校共育奠定基础。

 2.2 积极发挥家长会作用

 学校建立家长委员会,定期召开家长会可以以促进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交流与合作。提起家长会,人们经常理解的是学校召开家长会对汇报学生成绩,指出学生问题,安排家长任务,说明学校教育情况等内容,这是一方面,这也是能够帮助家长有效快速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途径,然而家长会还应该起到教育家长的作用。家校共育是学校和家庭之间和谐的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教育模式,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家长和老师都是理想主义中的家长和老师,在实施家校教育的过程中,学校教育者作为家校教育的有效组织者和推动者,应该理性认识到家庭教育中文化素质高,能够理解学校教育的家长是少数,大部分家长由于工作忙碌,或者自身知识水平受教育程度有限,家教素养不能够满足学生的教育要求,也因此,许多家长对学校教育,老师并不是十分理解,不能积极的配合学校老师对学生的教育。学校可以定期举行家长会,安排班主任或任课老师以及家长代表在家长会上进行教育讲座,通过各方面的不懈努力提高部分家长的思想觉悟,改变部分家长存在的错误教育思想观念,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帮助家长理解学校教育,积极参与到家校教育中,提高家校教育的质量。

 3 方便快捷的沟通交流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家校教育之间难以方便有效快捷的交流不再成为家校共育的阻碍。由于家长和老师工作多,空闲时间少,家长与老师不能随时随地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交流,这时候,家长和老师可以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优势,实现随时随地,时时刻刻的家校交流,老师与家长可以借助建立 QQ 群,微信群,甚至公众号的方式,拓展老师与家长间的沟通交流。

 总之,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互支持,共同对学生的发展发挥作用,教师和家长要积极共同努力配合携手共育,形成教育合力,才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才能够共同促进孩子健康成长,才能够让更多的家庭培养出优秀的孩子。

 参考文献

 [1]刘小洪.家校共育的现状及提升路径[J].教育科学论坛,2017(08):7-10. [2]江桥.小学家校共育创建学习型家庭策略初探[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7(02):32-33.

篇十:家校共育论文

姆林斯基曾说过:

 “最完备的教育是学校与家庭的结合。”学生的健康成长是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心愿。其中,家庭为孩子提供生存学习的条件,而学校是教育人、培养人的场所。因此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学校固然是主阵地,但离开了家庭的协同,这个目标也就难以实现。而为了推动和推进家校协同育人的落实工作,教育部早在 2012 年就发布了《关于建立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委员会的指导意见》,将各地各级学校建立家长委员会作为促进家校合作,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密切配合的育人体系的重大举措。

 2015 年 10 月,教育部又发布了《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提出要明确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主体责任,充分发挥学校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加快形成家庭教育社会支持网络,推动家庭、学校、社会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对于如何发挥学校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将其细化为强化学校家庭教育工作指导、丰富学校指导服务内容、发挥好家长委员会作用、共同办好家长学校等。一、家校共育是家庭与学校协同育人所谓家校共育,也就是家校协同育人。协同是表现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的一种特殊方式,是为实现系统总体发展目标,各要素之间相互配合、相互协作、相互支持而形成的一种良性循环态势。协同不仅强调几个要素在同一时刻具有各自不同的地位、不同的角色和不可替代的功能,而且强调这几个要素之间通过协调、同步、合作、竞争、互补进而产生新的结构和功能,以实现期望目标。而家校协同则是指学校教育子系统与家庭教育子系统作为学生最重要的社会化场所,既独立运行,又相互关联。当关联作用占主导地位时产生协同效应,形成整个教育系统的整体功能和联合作用,这时的整体功能大于学校系统和家庭系统各个部分功能之和,即 1 + 1跃2 。因此要实现家校共育,就要完善相关机制,这里的机制原指机器的构造和工作原理,而家校协同机制是指在教育学生过程中学校和家长的功能、结构及相互关系,通过机制的构建可促使学校和家庭实现功能互补、相互兼容,从而形成教育合力。家校协同教育理念是一套独特的、全新的理论与方法,是为了改变当前学校教育中存在的一些突出矛盾和长期无法解决的教育顽疾,可通过《班级公约》《家庭公约》《家校公约》《教师公约》《宿舍公约》等约定实现。家校协同育人既是一个老话题,又是一个新话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很多教育名著里面也有关于家庭和学校相互配合、注重家庭教育的经典论述,那么今天的家校共育究竟处在一个什么样的时代背景下?古代儿童的成长主要是在家庭中的成长,是一个大的家庭和家长的概念。古代的学校实际上是很小的,面对的是极少数人,并且也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学校,而是准学校。所以说,古代教育是一个大家庭、小学校的概念。近代学校制度建立以后,我们把儿童的成长、儿童教育的责任委托给了学校。所以说,这个时候儿童的成长、教育主要是学校的责任。这个时候家庭的责任相对来讲就比较小,注重家庭教育的家庭和家长也不是很多。而近代有一个特别大的学校的概念,一般讲教育制度、教育系统,实际上讲的就是学校,学校约等于教育。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教育,都是从古代教育慢慢走过来的,有对学校功能的无限依赖、放大,生活教育的一部分初心慢慢丧失。这部分养育的需要可能是家庭教育中最初就保有的,这可能也是中西方教育的一种共同期待。因此,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学校教育在努力推进各个学科的同时,也在关注如何建立知识和生活的关系,因此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越发突显。现在学校的教学更多的偏向于知识,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一方面把知识抽象出来变成各个学科,有利于科学的发展、学科的发展、知识的迅速系统化积累,也有利于学生的接收。但是,知识与生活在一定程度上却是存在割裂的,这种割裂实际上是学校不能够取代家庭的重要理由。因此,目前很多学校已经越来越多地引入生活教育,如联合国倡导的合作学习、项目学习,就是在一个真实的生活情景里让学生面对复杂的任务、复杂的信息,然后做出选择。而家庭教育有几个关键词:一是交往,教育起源于交往;二是互动,实际上就是家庭的互动功能;三是生活。这说明学校也在往家庭“走”,两者之间相互交叉重叠的领域越来越多。交叉重叠的教育是家校协同育人的基本根据,因为有内容的重叠、方法的重叠,所以编者按:校园教育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自制力,使其在学习的过程中服从管理;而家庭教育对于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来说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家长同样不能忽视这部分的教育。这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家校共育理念的推出,能够让家庭与学校共同教育管理学生,对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具有较大的作用。因此,本期将主要阐述家校共育的概念及重要性,下一期将具体论述家校共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家校共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一)。

 。. .。

 。

 才需要协同。目前,家校协同育人已成为一种世界性的潮流和趋势。二、家校共育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必然选择家校共育指的是家庭与学校以沟通为基础,相互配合、合力育人的一种教育形式。通过家校共育,学生受到来自学校、家庭两方面的教育,这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必然选择。同时这两方面的教育是相辅相成、各显特色的,其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家长教育水平的提高,以及学校教育环境的优化都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对学生来说都十分重要。学校教育是学生一生中所受教育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个人在学校里接受计划性的指导,系统地学习文化知识、社会规范、道德准则和价值观念。学校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讲,决定着个人社会化的水平和性质,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基地。知识经济时代要求社会尊师重教,学校教育越来越受重视,在社会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学校教育除了教授学生科学文化知识,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而习惯的养成是一项长时间的、复杂的工程,因此学校教育不可忽视。同时,家庭教育是大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是终身教育,它开始于孩子出生之日(甚至可上溯到胎儿期),婴幼儿时期的家庭教育是“人之初”的教育,在人的一生中起着奠基的作用。孩子上了小学、中学后,家庭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其教育目标应是在孩子进入社会接受集体教育之前保证孩子身心健康地发展,为接受幼儿园、学校的教育打好基础。著名心理专家郝滨曾说过:

 “家庭教育是人生整个教育的基础和起点。”确实,家庭教育是对人的一生影响最深的一种教育,它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一个人人生目标的实现。由于家庭环境千差万别,每位家长的教育理念不同,教育孩子的方式也不同,但家长和教师希望孩子健康成长的愿望是相同的。而家校共育就是让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互相配合,针对每个孩子的实际情况进行引导,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让孩子充分享受到来自学校和家庭的关爱,享受到教育带给他们的快乐。其次,家校共育与现代学校制度密不可分,其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现代学校制度本质上以学生发展为核心,强调学校利益相关者的作用,重视学校与家长互动的制度。其与传统学校制度的区别之一,就在于充分考虑了家庭教育的因素。家校协同育人机制是现代学校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家长看法和社会舆论对学校发展的影响很大,家校协同机制的建立有助于发挥以家长为主体的外部评价的积极作用,其不仅能充分保障家长对学校教育的知情权、监督权和参与权,而且能充分发挥家长的教育优势,有效协调和整合学校与家庭教育力量,进而有利于促进学校实现科学决策、民主管理和制度完善;有利于促进家庭和学校的教育目的达成一致,通过学校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可以帮助家庭和学校的教育目的最大限度地协调与统一;有利于形成教育内容的互补,可以使双方的教育发挥出最大化效用,保证学生接受全面发展的教育内容;有利于保证教育方法的科学化,大大提高教育效率,并取得理想的教育成果;有利于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可见,家校共育具有较强的教育价值与社会价值,能够让家长和教师时刻关注学生的成长状态,能够使其健康成长。这种教育理念与形式可以较大程度上实现教育公平,促进学生学习能力与情感方面的发展。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

 “儿童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才能实现和谐、全面的发展,就是两个教育者,即学校和家庭,不仅要有一致行动,要向儿童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因此,为了学生的发展,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必须联合起来,形成一股强大的教育力量,切实为青少年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学校要本着以教育、教学为生命线的办学理念,严格要求学生,同时家长要将社会上的一些教育建议带到学校,并将学生生活情况反映给学校,学校则应利用家长这丰富、有力的资源,不断优化教育环境,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需要注意的是,在过去的传统教育理念里,很多家长都认为只要把学生交给学校就可以了,学校有义务把学生培育成才,并且能够对一切情况负责。显然这种思想观念是错误的,很多家长认为学生的性格和行为出现问题都是学校导致的,却忽视了家庭对于学生成长的重要性。实际上,尽管教师教授学生知识,培养他们的品德,但家庭对学生的影响比学校更大。家庭教育之所以非常重要,是因为家庭环境对于孩子性格的形成和一生的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尤其是在性格养成这一点上,家庭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因此,构建一个和谐的家校环境正是新形势下对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的一种新思考,是本着帮助学生更好地发展做出的一种教育改革。总之,正如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斯基所说:

 “只有学校教育而没有家庭教育,或者只有家庭教育而无学校教育,都不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艰巨而复杂的任务。”唯有将二者紧密结合,形成教育合力,才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构建和谐的家校关系不仅可以使学校和家长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以便于教师和家长更好地沟通和交流,还可以统一家庭和学校的教育观念,为学生营造一个更好的学习与生活氛围。这样不仅可以在家庭教育出现问题时更好地进行解决,家长也可以对于学校教育提出更好的建议,进而就可以促使双方获得更好的提升,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更好的环境。整理 / 康安莹。

 。. .。

 。

推荐访问:家校共育论文 论文 家校共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