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人物通讯稿3篇

时间:2022-10-28 20:20:05 来源:网友投稿

抗疫人物通讯稿3篇抗疫人物通讯稿 武汉胜,湖北胜;湖北胜,中国胜。为了支援湖北武汉抗击疫情,无数抗疫英雄奔赴前线,顽强与疫情抗战!那你知道抗疫英雄人物事迹都有那些吗?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抗疫人物通讯稿3篇,供大家参考。

抗疫人物通讯稿3篇

篇一:抗疫人物通讯稿

胜,湖北胜;湖北胜,中国胜。为了支援湖北武汉抗击疫情,无数抗疫英雄奔赴前线,顽强与疫情抗战!那你知道抗疫英雄人物事迹都有那些吗?大家创业网精心为大家整理了抗疫英雄事迹 100 字 3 篇,希望对你有帮助。

 抗疫英雄事迹 100 字 1

 在这个疫情笼罩下的春节,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千万医护人员毅然坚守岗位,冲锋一线,守护万家百姓的团圆。

 __同志作为万千医护人员中的一员,他身处的检验科作为此次抗击疫情的一线辅助科室,是直面各种致病病原体的高风险科室,更是抗击疫情一线战场不可或缺的“侦察兵”。

 抗责在肩,立下“军令状”。“我愿用多年的工作经验和临床知识为这场战役的胜利而奋斗,听党指挥,绝不退缩,不辱白衣战士的神圣使命!”,这是__同志在“请战书”上写下的誓言,没有多余的字眼,只有“召必至、战必胜”的决心。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严峻形势,__同志作为科室负责人,第一时间申请加入疫情防控小组,并组织全科职工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相关知识及发热门诊患者标本采集,实验室标本检测处理流程及感染性废物处置等相关内容进行了学习讨论,并要求大家熟悉流程,明确职责,全力以赴坚决打赢疫情

 防控这场战争。

 全力以赴,当好“侦察兵”。与战斗在救死扶伤一线的医护人员不同,检验科是一个为临床诊断提供专业科学依据的科室,检验科的医技人员就是医疗战线上的“侦察兵”,标本、仪器、数据就是他们作战的武器。检验科除了每天承担着病房与门急诊病人的标本检测,还要加急处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隔离病区收取的检验标本,通过检验结果为临床制定诊疗方案具有不可替代的决定作用。自2020 年 1 月 28 日以来,__同志一直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线工作,我县首例疑似新冠肺炎标本就是由该科室__同志采集,在明知道存在很大感染风险的情况下,__同志没有想太多,知道自己的使命和职责所在,不顾个人安危与病人面对面的采集上呼吸道标本,并多次走进隔离病房为疑似病例采集标本。

 众志成城,打好“阻击战”。

 当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防控工作正处于关键时期。__同志作为一名党员,工作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他不仅每天要根据上级指示做好防控的各项具体工作及科室行政管理工作,还要挤出时间组织开展防控知识培训,指导员工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如何做好自身防护、如何处置医疗废弃物等。要求检验科的全体成员在提高自身业务技能的同时,服从组织安排,做到 24 小时待命,坚决站在抗击疫情第一线,把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作为当前的重大政治任务,用行动践行医务工作者的初心和使命。

 抗疫英雄事迹 100 字 2

 “做为一名积极分子,加入中国共产党是我最迫切的愿望,我希望党组织能在最紧要的关头考验我,我一定会向党组织递交一份满意的答卷。”在这场生死时速的“疫情大考”中,__十八站公安分局十八站林业派出所辅警、入党积极分子__从容应考,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接受了党组织的考验,生动地展现了一个入党积极分子的精神风貌。

 “辅警也是警,在灾难面前我不上谁上!”铿锵的话语是对信仰的执着与坚定。疫情到来的时候,__没有因为自己是一名警务辅助人员而退缩,相反,他第一时间写下请战书,再次向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第一批集结到派出所领受任务,毅然决然地加入了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突击队。此时,他的妻子身怀六甲,由于上一次怀孕的时候流产了,这次妻子可是全家的重点保护对象,正需要他的精心照顾和陪伴,危难之际,他做出了抉择,舍小家保大家,于是他怀着愧疚把怀孕的妻子交给母亲照顾,就匆匆走上抗击疫情的第一线。

 从大年初三开始,他不计个人安危夜以继日地战斗在外来返乡人员核查和科学防控疫情蔓延第一线。排查外来人员、摸清底数是阻击疫情的关键环节,面对全局 4000 多户居民的工作量,难度可想而知。但__的心里没有困难,只有保质保量完成任务的目标。在防护装备紧缺的情况下,他仅凭一只口罩,深入居民区挨家挨户上门走访排查。他和战友们先后入户排查 1320 户、3319 人、外出返乡人员 308 人、上级推送人员 116 人,排查来自武汉周边等疫区人员 6 人,无确诊

 病例报告。排查工作做到了无一遗漏、无一差错。__凭着一股子拼劲,成为所里第一个完成居民区入户排查登记的外勤。这个第一的背后是他走坏了两双鞋。

 排查工作面对的不光是苦与累,还要面对职工群众的不理解甚至是刁难。但在__的心中,职工群众的生命安全是排在第一位的,其他的都没有放在心上。在走访铁路平房区时,有户张姓居民有子女从外地回来,十分反感不配合入户排查工作,不给他开门。当时室外温度零下二十几度,__就站在门外,耐心的向群众讲解排查工作的重要性。在他四十多分钟苦口婆心反复劝说下,最终得到了张大妈的理解和认可,打开房门把冻得发抖的他让到屋里,不解地说“你这孩子,咋真犟啊!”__真诚的说“大妈,我的工作是为了你们一家的健康,也是为了全局一万多人的安全,我不能马虎啊!”。有时在排查中,住户家没有人门锁着,但他观察到房屋的前后有脚印,为了不遗漏一人,他采用错时工作的方法,一大早赶到头天没见到人的群众家走访登记宣传疫情防控知识。驿站的清晨 7 点,天刚朦朦亮,他便开始了工作。每天入户结束回到所里,时间早还能回家吃口饭,如果走访回来晚了就吃一碗泡面,连夜还要将全所的走访情况统计汇总形成台账材料,及时上报。经常加班到后半夜就在值班室凑合睡一会儿,天亮又出发了。几天下来,原来的“王胖子”明显瘦了许多,领导同事叮嘱他注意休息,他一笑而过“没事,就当减肥了”。

 警察的担当就是哪里是一线哪里有我。做为“资深”辅警,__主动向所领导请战带领年轻同志去最繁忙、情况最复杂的火车站配合社区防疫部门对每天上下火车的人员进行排查登记和体温检测,由于本地车站没有候车室,__只能在站台

 上工作,天气寒冷戴着口罩还要不停地询问讲解,一个车次忙碌下来,他的口罩、帽子早已被雾气浸透,白色的冰霜挂了一脸。回到家里,妻子又心疼又责怪,__却笑着问“像不像圣诞老人?”除了每天的入户宣传、电话排查,走访场所,追踪重点疫区往来接触人员,他还要走街串巷向居民们普及新型冠状病毒防疫知识,号召大家遵守政府号令,减少外出和聚会,不恐慌,不信谣、不传谣,保持镇定,提高防护意识。尽最大努力安抚群众,维护社会稳定。回到所里他说“一天忙下来口干舌燥、腰酸腿疼天天如此,吃不吃饭都不要紧,要能美美睡一觉才最好。”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__,这个 90 后的年轻辅警以临危不惧、冲锋在前的勇气和干劲践行了入党申请书上的铮铮誓言,也向党递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抗疫英雄事迹 100 字 3

 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只有党员首先站出来、敢于冲上去,把群众带动起来、凝聚起来、组织起来,才能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在平舟镇董联村,有着 32 年党龄、刚从医院治疗结束回家的村主任__,在全县启动疫情防控工作后,第一时间返回工作岗位,和村里的党员、群众一起奋战在防疫一线,共同守护村寨的平安。

 2019 年 12 月,正是脱贫攻坚工作的关键期,董联村村主任__在一次为群众补短板的工作中,头部受伤,陷入昏迷,同事将其送医治疗二十多天后才苏醒,在医院治疗结束后,恰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关键时期,得知这一情

 况后,__主动申请返回工作岗位。

 “只要没倒下就得上,农历新年初一我就来上班了,因为我家离这里近,村里面时时有群众找,不管怎样,我每天都坚持来这里上班、接待。”董联村村主任__说道。回到工作岗位后,虽然身体不好,但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每天,__都坚持和村里的党员入户开展疫情防控宣传,引导群众积极支持配合防控工作,让群众学会自主防控。“我们到各组去排查哪些人是从外面回来的,我们要安排人跟进管控,在家不允许出门,在这段时间,不准人集中,这两天都在做这些工作。”董联村村主任__向介绍日常的工作。

 在入户宣传工作中,除了大力引导群众学会自我防控外,针对疫情防控期间准备举办酒席的群众,__也积极做群众的思想工作,引导群众取消或者延后举办酒席。村民鲜永吉准备在最近几天为女儿举办婚礼,__在得知这一情况后,为他讲解了群众大量聚集带来的疫情防控危险,鲜永吉在充分了解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带来的危害后,第一时间通知亲戚,取消了酒席。“为了大家的安全,我们也支持政府的工作,我们把酒席延期了,后面再办都行,疫情好了,政府准办,我们再办。”董联村村民鲜永吉说道。

 随着入户宣传工作的有序推进,在__的组织带领下,村里的党员和部分群众积极支持疫情防控工作,主动到重要路口设立疫情防控卡点,严密保护董联村的安全。”外面来的车,我们看车牌号,我们要问清楚,一些外出务工的,我们也不允许去,现在疫情还不允许他们出去,这两天虽然忙点也好,也保护大家。”董联

 村村主任__说道。

 在董联村,通过__的带动以及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村里的疫情防控工作开展有序,__勇于担当,敢于奋战一线的精神也鼓舞着村里的年轻党员们。“__同志为群众排忧解难,凡事亲力亲为,特别在这次疫情防控工作上,带病上岗,投身一线,他的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年轻党员学习,是我们的模范和榜样。”村里的年轻党员陆显莉向说道。

篇二:抗疫人物通讯稿

平凡人物事迹

  抗疫平凡人物事迹

  今年的春节跟往年不一样,没有爆竹声声辞旧岁,也没有大街小巷的热闹非凡,每个人都在响应国家号召,待在家里做贡献。

  而有那么一个地方却异常的“热闹”。同时有那么一个人,他的身影一直穿梭在这个“热闹的场所”——他就是贵溪市人民医院急诊科负责人 zz。

  春节期间,人流量多,往往也是急诊科最忙碌的时期,接诊的病人都是以往的数倍,夜间更是承担所有门急诊病人。由于疫情的严峻形势,zz 考虑到大家辛苦,在开交班会时说:“大家超负荷地上班,无一句怨言,我很欣慰,但是我更希望你们能劳逸结合,请上班的医护人员尽量不要打扰下夜班的同事,有任何事情第一时间拨打我的电话。”就是这么一句话、一个身体力行的举动,却将“职责所在,使命担当”这八个字表现得淋漓尽致。

  一场毫无硝烟的战斗警报拉响了,zz 不仅要做急诊科事务,更是担任了医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领导小组成员、医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救治专家组成员,负责对全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病例的会诊排查、业务指导、医疗救护及相关业务知识培训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的应急救治工作。

  从临近春节开始他就以院为家,他的儿子在寒假作文中写到这样一句话“我想我的爸爸,我想他平安地回家。爸爸每天都奋斗在第一线,每天都要接触无数的病人,他为了保护我们,主动和我们“隔离”了,只有在微信视频中才能见他两眼,我真的好想他,但我更希望他在救治病人的同时好好地保护自己。”

  zz 说:“我是一名医务工作者,更是一名中共党员,我有责任也有义务冲锋

 在前,挺身而出。以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的使命担当为群众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抗疫平凡人物事迹

  2020 年的春节,对于每个人来说注定会不一样,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来袭,让歙县桂林镇也瞬间变身为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战场”。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许许多多的平凡的“小人物”在不起眼的位置,做着不起眼的事情,默默地用行动助力疫情防控,而桂林镇政府的徐美琴就是这样一个人。

  用“手”写出抗疫情。疫情发生以来,徐美琴积极创作,以纸笔为“枪”,用“手”为桂林镇抗击疫情主动发声助力。她白天下村入户摸排,晚上回到家就立即将当日遇到正能量事例和创新做法写下来,截至目前,已连续在各网络媒体报道了关于桂林镇抗击疫情的报道 10 余篇。通过她的文字,不仅为增强疫情防控起到了积极的舆论引导的作用,还很好地对外宣传了桂林镇抗疫的精神风貌,更激励着当地干部群众团结一致,众志成城抗击疫情。

  用“脚”走在抗疫路。根据党委政府的安排,全镇开展疫情摸底排查工作,要求不漏一户一人,确保排查数据真实无误,徐美琴就参与者吴川村的摸底排查,吴川村作为全镇最复杂的一个村,本地人口就有 2000 多人,外来住户超 4***人,温州移民也很多,加上歙县经济技术开发区毗邻该村,因此外来出租户也很多。她与村干部一起,逐户敲门登记信息,同时进行疫情防护宣传,一栋栋、一层层、一户户地敲门登记宣传,从一楼跑到顶楼,又从顶楼跑到底楼,徐美琴用她那双“脚”,走遍了片区的每一家、每一户。不仅宣传了疫情防疫基本知识,提高了辖区居民的防控意识,还摸清了辖区疫情防控基本情况,为全面做好辖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了第一手真实有效的数据支撑。

  用“心”温暖抗疫人。徐美琴有一颗怜悯的心,一次在下村走访路上,她看

 见路旁一位清洁工的口罩边上都破了还在戴,于是就把自己袋中仅有的几个口罩拿出来给他。还有一次,一个穿着环卫工人到政府办事没戴口罩,问说是没口罩,她又把刚分配的口罩给了环卫工人。都是素不相识的人,只是觉得别人比自己还难就把自己的口罩给别人,其实她自己口罩都不够用,经常一个一次性的口罩用酒精喷了晾干接着用。她就这样,从来没有一句豪言壮语,默默地做着自己认为是该做的事情,用她的心暖了最基层的抗疫人。

  自桂林镇全面打响新冠病毒疫情阻击战以来,全镇上下无数个像徐美琴一样的“小人物”,兢兢业业地在自己的岗位上,本本分分地做事,就是这样一个个的“小人物”,干着一件件小事,汇聚成抗击疫情的强大力量,成为抵御“新冠”肺炎疫情最坚强的支持和后盾。

  抗疫平凡人物事迹

  “疫情严峻,勇者逆行。坚信疫情终将过去,期待春天如约归来。”

  2020 年 2 月 11 日,受新型冠状病毒的影响,当大多数武汉人还在家中自我隔离时,一群有担当,有高度社会责任心的平凡英雄此时已行动起来,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吹响了战斗的号角!

  为收治更多的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减轻其他医院的治疗负担,省妇幼保健院光谷分院按照武汉市防疫指挥部部署,开启了改造工作。分院将参照武汉火神山医院的模式来运行。主楼区的 9 楼到 23 楼都将设置成临床病区,用来收治病人,其中15到19层还设置了感染控制、检验、特诊、消毒供应、手术等辅助科室。改造完成后,将增加***个床位用来收治新冠肺炎的重症患者。

  在接到管委会要求实施省妇幼保健院光谷分院改造项目的跟踪审计工作后,深圳市永达信造价咨询有限公司武汉分公司经理陈明陈女士,在这万分危急之时挺身而出,决定冲锋在“抗疫”事业的第一线。“我也是武汉的一份子,我希望

 在这个节骨眼上能为武汉的抗疫事业出一份力。”陈经理对我们说到,“我也希望通过参与此次项目,来发扬我们企业的社会责任心。”陈经理的一席话,感染了公司的每一个人。为了保证项目的高质量、高效率的进行,同时考虑到工作的高强度需求,公司另一位工作经验丰富的在汉员工刘亚清也站了出来,她希望和领导共同战斗。刘亚清说道,“我虽然不是武汉人,但是在这危难之间,我希望我也能为国家、为社会、为这片土地出一份力。我不能让陈总一个人去战斗,我还年轻,我更适合这个艰巨的任务!”

  感谢她们,感谢她们这样默默无闻的平凡英雄们。此次“战疫”局势的逆转,离不开每一个工程人的奋不顾身,离不开每一个医护人员的日夜辛劳,离不开每一个平凡人的无私奉献。相信我们的国家,正是因为这群可爱的人们,才能建设的更加繁荣昌盛!

篇三:抗疫人物通讯稿

20 抗疫英雄人物事迹材料 5 篇

 抗疫英雄人物事迹材料(一)

  他们不是医者,救危难于生死,防疫情之蔓延;他们不是先锋,守万家于平安,固疫情之防线,疫情当前,他们退居幕后,坚守岗位,做好自己本职工作,为防疫防控添助力。

  我来护住大家的后方

  “我来想办法,坚决不能让兄弟们挨冻”,天降小雪,万物滋润,_同志却更加坐立难安,“要动员一切力量,最短时间给各个卡点搭建帐篷”“买!买!买!要最好的保暖衣,_个村每个村都要有。”一个电话放下又一个电话响起,疫情防控,后勤先行,作为防疫领导小组副组长,_同志与后勤小组争分夺秒在全镇各主要路口全部建起帐篷,配齐棉衣、暖手宝等御寒物资。“大家放心,我保证人人都有口罩戴”防疫物资紧缺,_同志动员一切官方、民间途径购得_多个口罩火速支援各个卡点。储备消毒液、购买体温计、发放物资、定制宣传横幅、保证机关干部

 就餐安全……一切有条不紊,一刻不能停歇,今夜办公室又灯火通明,他说“我只怕做的还不够细致。”

  一切为工作让步

  “婚期先后延吧,现在有更重要的任务等着我呢”。某某镇派遣人员某某说服妻子和父母取消婚宴,在他们的支持下,第一时间返回工作岗位,作为办公室的“老人”他让外地的同事安心在家,24 小时守在电话前,收发文件、上传下达,及时接听登记来往电话,做好横幅、口罩、消毒液等防疫防控物资发放工作,忙碌却有条不紊,“婚宴什么时候都能办,现在疫情这么危急,我不能像医护人员上战场,也不能上前线去守护,能为大家做好后勤工作我就值得”。

  军人的战场不是只有枪炮

  某某是某某镇第二批安置就业的退役军人,正月初二接到返岗通知后至今没有回家,全力配合党政办、党建办、经贸办、安监办、村镇办、各工作区及各村委做好后勤工作,根据镇党委要求,第一时间印制下发《关于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当前疫情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等文件,连夜印发15000 余份《致群众一封信》分发各工作区,汇总统计《疫情防控日报表》《武汉返乡人员情况统计表》等材料及时上报,清闲时他带着相机到一线采风,将基层党员干部精气神展现出来,他说“我是军人,也是党员,退役不褪色,召必回,战必胜”。

  餐桌上永远有热乎的盒饭

  楼道里弥漫着消毒水的气味

  电力、暖气时时供应

  这世界可能确实没有超级英雄,

 不过是有一分热,发一分光

  萤火汇聚成星河

  抗疫英雄人物事迹材料(二)

  在家中,他是妻儿的主心骨。

  在村里,他是人人夸赞的好村长。

  在疫情面前,他是最美的“逆行者”。

  2020 年 1 月,新型冠状病毒突然来袭,截至 2020 年 2 月 7 日,全国已确诊31225 例,死亡 637 例,某某县也已经确诊_例。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在这样严峻的形势下,某某乡党委、政府立即采取一系列措施,先后成立某某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与某某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防控工作应急指挥部,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全面摸排武汉归来人口,并根据上级要求,决定对相关人员采取居家隔离措施,并安装电子探头实施 24 小时监控。某某冒着被感染了的风险,接下了安装探头的艰巨任务。某某乡居家隔离人员分散在某某县各个乡镇,有的住在某某,有的住在某某,为确保安装进度,他需要每天早上 8 点出发,带着监控设备到居家隔离人员家中拼装、连接、调试,累了就在自己车上休息一会,两天时间便安装完成了某某户的电子监控。

  “不走亲,不访友,不在外边到处走;勤洗手,多通风,一日三餐在家中;少外出,多睡觉,增强体质很重要;不信谣,不传谣,政府防控措施好;出门必须要戴口罩,人多别去凑热闹;咳嗽发热不要慌,医院发热门诊帮,防控疫情不要怕,全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某某村的大喇叭中和流动宣传车里传来的声音,让村民听了就忘不了,连日来,某某自编自录的疫情防控顺口溜响彻某某村的角角落落,他深知,要打赢这

 场疫情阻击战,单单靠村组工作者是不够的,必须要广泛参与,要坚持群防群控、依靠群众,打通疫情防控的最后一公里,她带领村组工作者加强宣传引导,先后入户向群众发放《致群众的一封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肺炎防控知识手册》等 800 余份,在大喇叭、微信群宣传防控知识,引导群众不信谣、不造谣、不传谣。通过一系列的宣传,切实有效的增强了群众对疫情防控的信心。

  在这个特殊的春节里,他毅然不顾家中年幼的儿子、放弃了和与家人团聚的美好时光,从大年三十开始,一直坚持在战斗在第一线。在大家足不出户自我隔离的时候,每天带领村组干部进村入户,带领村医向隔离人员宣传隔离知识,确认着每一个群众的信息,向群众宣传做好消杀和测温,全力以赴把好村组健康关、隐患排查关,筑牢疫情“第一防线”。面对一些不配合的群众,他总是耐心细致地做着解释工作,告知群众疫情的严重性和危害性,安抚着群众们的情绪,使他们能够正确认识此次疫情。他说,我们敲开的不仅是群众的家门,更是敲开了群众的心门,我们把党和政府的的关怀传递到群众心里,群众才会更安心。

  在全村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攻坚战打响以来,在这所有人都在与家人团聚的日子里,某某“逆行”而上,主动冲向第一线。这其中,有家人的不理解,有隔离人员的不配合,他却咬紧牙关,始终默默坚持,做到不计报酬、不惧危险,充分发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有效筑牢了人民群众的生命防线。守护好人民群众安全。让党旗高高飘扬在抗疫防疫的第一线。

  大家都说他和去武汉的医务人员一样,是最美的“逆行者”,他却笑着说:“我哪有那么伟大,就是平凡人加上一份责任,坚持做好本分工作,打赢当下这场特殊战役,守护我们必须守护的人。”

  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抗疫英雄人物事迹材料(三)

 一是驻扎联合检疫站点,为民筑牢安全防线。疫情来势汹涌,某某积极请战,主动要求到执勤点参加检疫工作,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顽强毅力,坚守在疫情“防输入”最前线。与她一起执勤的警力均反映:“她检查非常认真细致,勤务又很规范,对个别不是很配合和理解身份查验和体温测量的人员,能够耐心劝说,效果理想,大家的评价都很高。”

  二是积极投身医学观察点管理,冲锋在最危险地方。除上岗执勤,某某还需要到辖区的 24 小时医学观察点进行守卫,并配合医务人员开展医学检测等工作。因这项工作须与确诊病人的密切接触者近距离接触,风险很大,加上极个别群众有抗拒心理,所以留守医学观察点的工作远比想象中要困难得多。某某在协助医务人员开展疫情防范知识普及过程中,还要及时安抚对方情绪,获得工作对象的理解。

  三是协助调配后勤保障,确保物资管好用好。“口罩应该这样戴,不然不安全,要注重自我防护”“执勤回来一定要先洗手消毒。”……作为中队内勤,某某每天都给战友们念“紧箍咒”,通过一遍又一遍的温馨提醒,让领导和同事加强自我防护意识。她还严格落实每天早午晚三次给全体人员测量体温,排查警队内部自身防护是否到位。同时,协助中队领导细致做好防护物资的管理使用,完善物资领取调拨登记台账,确保将紧缺的物资用在“刀刃”上。

  此外,据了解,该同志的丈夫是市某某局公务员,也需要参与疫情防控工作。他们夫妻二人都坚守在各自的阻击疫情岗位上,但家中仅 7 岁的儿子无人照顾。于是,某某与丈夫商量好,每人轮流带儿子上班,一人一天。她儿子表示:“今天轮到我陪妈妈上班,我一定乖乖的,不让爸爸妈妈担心。”

  某某是母亲、妻子、女儿,更是党员、警察、公仆,在抗击疫情一线,她用她的实际行动展现了某某警花的坚韧执着,守护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平安。

 抗疫英雄人物事迹材料(四)

  在黑龙江援助湖北医疗队中,有这样一位医生,2003 年抗击非典、2008 年抗震救灾、2009 年甲流防治都曾留下过他的身影,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他又主动请缨支援武汉,全力救治重症患者。

  “继续努力,早日出院”“新冠必败,您必胜”“坚持就是胜利”,在武汉市第一医院 16 楼重症病区,几乎每位患者床头都贴有一张写着鼓励话语的淡粉色纸卡,而这些都出自前来支援的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呼吸科陈宏医生之手。

  作为呼吸科专家,从抵达武汉那天起,查房、诊疗、解决重症病房里棘手的疑难问题就成了陈宏每天的日常。在他和团队的努力下,半个月的时间,就已经有 40 多名患者从重症转成轻症。与患者们一起共渡难关,也让细心的陈宏成了他们最贴心的人。48 床的罗阿姨,老伴也因为新冠肺炎在楼上病房住院,罗阿姨一直很惦记,每次查房,陈宏都会第一时间把罗阿姨老伴的情况告诉她。

  这位 80 多岁的患者由于牙齿不好,吃饭困难,陈宏就每天给他准备软烂的食品。有的患者稍微好转就自行摘下呼吸机,怕引起复发,陈宏苦口婆心地劝,说轻了担心患者不听,就拿出东北人特有的幽默。

  在病区里健步如飞的陈宏,其实患有严重的腰间盘突出,由于工作量大,腰痛严重,有时他只能趴在电话桌上接诊。

  目前,经陈宏团队治愈出院的患者已有***名,他和队员们又建立了微信群,让出院患者可以实时在线进行康复咨询。

  抗疫英雄人物事迹材料(五)

  作为一个ICU白衣战士,她挽救了40位新冠肺炎患者的生命;作为一个专业医者,她保护了许多面临高度危险的战友,并多次踏上生死线……

 董芳,武汉市第三医院首义院区 ICU 主任,一位不断与疫魔搏杀拯救生命的女战士,深夜躺在值班室,总是热泪满襟。

  2 月 26 日,对于董芳而言,是奋战的一天,是光荣的一天,也是伤痛的一天。当天从早到晚,她都在 ICU 抢救病人。中午匆匆吃过盒饭,就在住院楼走廊上拉开鲜红的党旗,她举手宣誓,成为光荣的预备党员。晚上 8 点,她终于远远见到了分离 1 个多月、刚从生死线上回来却还在隔离的丈夫……

  1.病人的生死线

  董芳第一次接触新冠肺炎患者是 1 月 10 日。那天,她到医院中西医结合内科感染科病房会诊。一位老年病人呼吸困难,随时要插管上呼吸机。虽然董芳意识到这位病人是有传染性的,但看到病房外家属焦虑期盼的眼神,她毅然跨进了病房,查看患者病情。

  “病人家属很期待地看着你,需要你进去看一下病人的状况,然后出来告诉他。我必须进去!”董芳回忆说。

  此后,不断有新冠肺炎危重患者住进 ICU 病房,董芳每天都要面对这些生命垂危有高度传染危险的患者。2 月 14 日,武汉市第三医院首义院区被指定为收治新冠肺炎患者定点医院。

  2 月 17 日下午,一批危重患者同时进入病房。董芳和同事们忙得汗流浃背。有个患者在楼下的运送车里上不来,董芳就推了一辆轮椅下了电梯。老人被运送人员抱上轮椅。老人太瘦弱,以至于小小的个子在轮椅上缩成了一团。董芳只能一只手环抱住她的胳膊,另一只手推着轮椅,上了电梯。终于到了 10 楼,董芳大声呼喊同伴,一起将患者转运到病床,进行后续抢救。

 2月18日上午,120救护车又转运来一名昏迷患者,这是一个肥胖的男性老年

 人。董芳和同事们一起将患者推进 ICU。他的老伴流着泪反复说:“你们一定要救救他啊!”

 不到两月,***个新冠肺炎危重患者的生命,被董芳和她的 ICU 团队从生死线前拉了回来。

  越过生死线去世的有七八个患者,每一个逝者都让董芳久久难以忘怀。“有一个 50 多岁的病人,今天抢救了一天,我希望他能够活下来,能够好转,这是我目前最大的愿望。”董芳 2 月 26 日晚告诉记者。

  后来,记者收到董芳的短信:“很悲伤,他走了!”

  “我觉得挺遗憾,我还是觉得没有帮到的人太多了,我只是觉得尽力做我能够做的事情,看能不能换来病人的一点点希望。”董芳说。

  2.战友与自己的生死线

  疫情初期,武汉就诊发热病人突增,各大医院不断有医务人员感染,急诊科成为重灾区。然而武汉第三医院感染的医务人员相对较少,至今只有一位男护士感染。董芳的职业敏感,保护了许多同事。

  1 月初,董芳的丈夫陈伟工作的武汉市中心医院发现几例不明原因肺炎。他回家告诉了董芳。董芳同时参加了国家疾控中心专家的培训,培训时说不明原因肺炎是一个呼吸道的疾病,没有确定人传人。但董芳敏锐地感觉到,呼吸道疾病就很容易通过飞沫传播,类似于肺结核。于是她马上第一个向医院申请给 ICU 配N95 口罩、防护服和空气消毒机。ICU 病房原来是大通间,董芳又想办法改造成隔离病房,安装了 56 台移动灭菌站。她在全院第 1 个培训 N95 口罩和防护服的使用方法,全科找视频学习,严阵以待。

  “我感觉这就像打仗一样,得先把战壕挖好了,才能去打,不然的话就会暴

 露在流弹面前,如果自己倒了,就没有办法去战斗。”董芳常对科室的同事们说。

  董芳自己也几次踏上了生死线。

  最危险的事发生在 2 月 24 日,天较闷热,董芳正在 ICU 救治新冠肺炎病人,防护服穿了好几层,满头大汗,汗水流到她的 N95 口罩里。N95 口罩防水性能好,把汗水兜住了,口罩内层全部打湿。她一吸气,汗水汗就吸到鼻子和嘴里,让她快要窒息,脑袋一阵晕眩。董芳赶快让其他医生接手,而她必须马上从 10 楼下到1 楼清洁区才能脱防护服。她不敢跑快,因为呼吸一急促,吸的又是水。如果把口罩拉下来,便有被传染的危险,因为 10 楼和电梯里都是污染区。等电梯时感觉很漫长,电梯上到3楼停一下,在8楼又停。饱受煎熬的她感觉没法呼吸,终于等到电梯下去,短短的路程她走了 15 分钟,但她还是坚持按顺序脱防护服、鞋子、护目镜、外层口罩,每一个步骤完了都进行手消,最后摘下 N95 口罩时,董芳长吁了一口气,感觉自己像是起死回生。

  “新冠肺炎病人呼吸困难的时候,是不是也是这种可怕的感觉?”董芳又...

推荐访问:抗疫人物通讯稿 人物 通讯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