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老区建设情况调研报告4篇

时间:2022-10-30 10:30:06 来源:网友投稿

革命老区建设情况调研报告4篇革命老区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关于旅客及周边居民对红色景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的调研报告 关于旅客及周边居民对红色景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的调研报告 —&mda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革命老区建设情况调研报告4篇,供大家参考。

革命老区建设情况调研报告4篇

篇一:革命老区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于旅客及周边居民对红色景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的调研报告

 关于旅客及周边居民对红色景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的调研报告

 ——以广安市红色景区建设为例

 学生姓名及学号:

 王雪雪

 20100512187

 学生姓名及学号:

 屈

 杨

 20100512242

 学生姓名及学号:

 华梦云

 20110511785

 学生姓名及学号:

 赖梦璐

 20110512013

 学生姓名及学号:

 丁茜琪

 20110512012

 所在学院:

  重庆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年级专业班级:

 2010、2011 级,英语(师范)/英语 IT

 指导教师:

 __卢洪英_孟继东___

 第 1 页 共 17 页

  目

 录

  摘要....................... ........ ...........................2 关键词....................... ........ .........................2 一、调研的基本情况 ............................................ 2-11 (一)调研目的 (二)调研内容 (三)调研的地点、方法

 (四)调研过程

 (五)调研时间 (六)调研结果

  二、调研中发现的问题. ...........................................12 三、解决问题的建议...............................................13 四、

 结语.......................................................14 五、

 附录和参考文献.............................................15-17 (一) 调查问卷 (二)参考文献

 第 2 页 共 17 页

 关于旅客及周边居民对红色景区建设中存在问题的认识的调研报告

 ——以广安市红色景区建设为例

 摘要 :

 改革开放 30 年来,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极大的改善,在拥有丰富物质生活的同时,许多人开始重视精神生活的发展,“红色文化热”的兴起则满足了人们心灵的需求。红色文化的发展不仅是精神文明建设重要的部分之一,更是红色景区建设的基石。推进红色景区的发展是发扬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培育青年一代集体主义价值观的具体体现。而邓小平爷爷的故乡广安市便是红色文化的源地之一。广安市红色景区的发展对经济、文化和教育的影响深远。然而,随着红色文化的发展和游客的逐年增加,景区建设也突显出不少问题。针对以上情况,重庆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三下乡“闪闪红星”服务队在暑期就此开展了以“探寻红色足迹,传承革命精神”为主题的有关广安市红色文化发展现状及问题的调查活动。

 关键词 :

 红色景区

 现状

 问题

  引言:在全国红色旅游规划和“十一五”旅游业规划工作会议中,就研究部署如何做好红色旅游规划这一问题做了深入探讨。中办、车办专门下发了《2004~2010 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纲要》。可见,党和国家对红色景区建设的高度重视。现今,已是红色景区建设的丰收之时,但依旧存在不少问题。此次我们以广安市红色景区建设为调查对象,旨在根据已有的信息结合实际调查结果,发现新问题,提出新的解决方案。希望我们的调查能对红色景区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有效的信息和方案。

 一、

 调查的基本情况 (一)调研目的:

 红色景区建设,具有巩固党执政地位的政治意义;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文化意义;具有促进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经济意义。此调查以广安市红色景区发展状况为对象,旨在以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科学观为前提,调查红色景区发展现状,找出新问题,促进景区更好更快的发展。

 第 3 页 共 17 页 同时,通过调查更加深入的了解红色文化,提高团队的政治素养。

 (二)调研内容:

 1、旅客对广安市红色景区发展现状的看法及意见。

 2、周边居民对广安市红色景区建设的积极性,以及红色景区建设给他们带来的影响。

 3、广安市红色景区建设的现状及问题。

 (三)调研的地点、方法、对象 1、地点:小平故里、思源广场 2、调研方法:本次调研活动以实地考察为前提,以发放书面问卷给旅客和居民为载体,通过回收问卷,整理并分析有效问卷,比较客观地了解到广安红色景区建设的现状,景区建设的进步意义及存在的问题。

 3、调研对象:小平故居、思源广场、华蓥山的居民及游客

 (四)调研过程:

 通过三天忙碌而充实的调研,一共发出 300 份问卷调查表,共收回有效问卷 264份,由于漏选错选以及答错题等原因导致其余 36 份问卷未收回。收回率达 88%,效果良好。我们团队对问卷数据结果进行了分析,对广安市红色景区的情况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我们为期三天在不同的地方向广大游客和居民发放问卷调查表:

 1、 七月三日,于邓小平故居发放,并参观感悟邓小平故居发展现状。

 2、 七月四日,于思源广场发放,并通过朗诵和唱红歌的形式宣扬红色精神。

 3、 七月五日,于华蓥山发放,并学习了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

 (五)调研时间 :

 7 月 3 日至 7 月 5 日

 (六)调研结果及分析 1、问卷统计:

 第 4 页 共 17 页 选项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份数

  题号

  1 138 126 --- --- --- --- --- --- --- --- --- --- --- ---2 60 110 94 --- --- --- --- --- --- --- --- --- --- ---3 21 209 34 --- --- --- --- --- --- --- --- --- --- ---4 55 63 111 35 --- --- --- --- --- --- --- --- --- ---5 79 106 66 13 --- --- --- --- --- --- --- --- --- ---6 18 164 74 8 --- --- --- --- --- --- --- --- --- ---7 82 132 45 5 --- --- --- --- --- --- --- --- --- ---8 21 103 13 82 45 --- --- --- --- --- --- --- --- ---9 39 178 45 2 --- --- --- --- --- --- --- --- --- ---10 55 112 92 5 --- --- --- --- --- --- --- --- --- ---11 172 71 21 8 --- --- --- --- --- --- --- --- --- ---12 66 182 3 13 --- --- --- --- --- --- --- --- --- ---13 55 164 34 11 --- --- --- --- --- --- --- --- --- ---14 3 13 129 119 --- --- --- --- --- --- --- --- --- ---15 63 169 50 137 0 --- --- --- --- --- --- --- --- ---16 114 150 100 37 50 55 137 --- --- --- --- --- --- ---17 100 119 150 32 26 21 116 34 90 8 16 50 18 0

 2、问卷分析:

 (1)您的性别是?(

 )

 A.男

 B.女

  本次调查的对象中,男性所占比例比女性所占比例略高。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我国男性比女性更喜爱红色旅游景区,更注重学习与弘扬红色精神。

 (2)您处于哪个阶段?(

 )

 A.青少年

  B.中年

  C.老年

 第 5 页 共 17 页 青少年23%中年42%老年35%青少年中年老年 本次调查中,中年人人数所占比例约为青少年人数的两倍,老年人所占比例约为青少年的 1.5 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老年人比青少年更为重视红色景区的建设与发展,也更注重对革命文化遗产的保护。

 (3)您的政治面貌是?(

 )

 A.群众

  B.团员

  C.党员 从比例可看出,本次调查中,共产党员与群众所占比例并不大,共青团团员人数占了绝大部分。作为共产党员预备军的共青团员对红色景区更为神往,对红色文化和精神的学习更为积极,对革命先烈更为敬仰。

 (4)您参观红色景区的目的是?(

 )

 A.学习和回顾革命历史

  B.单纯为了休闲娱乐 C.学校或单位组织参加

  D.陪亲戚或者朋友参观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仅有少部分游客是以学习和回顾革命历史为目的来红色景区参观的,大部分游客都是服从学校或单位组织参加或是单纯为了休息娱乐,陪同亲戚朋友参观。从一定程度上说明我国公民主动学习与弘扬红色精神的意识比较浅薄。红色景区的发展与建设,革命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革命传统的传承没有引起公民足够的重视。

 (5)

 您对红色旅游景区的服务质量的满意程度怎么样(

 )

 A .很满意

 B.满意

  C.一般

  D.不好

 第 6 页 共 17 页 很满意30%满意40%一般25%不好5%很满意满意一般不好 从调查结果可以得出,对广安市红色旅游景区的服务质量的满意程度持满意及以上的人数占有大部分,只有极少部分旅客认为广安市红色旅游景区的服务质量不好。旅客对广安市红色旅游景区实际感知服务绩效和期望服务水平间存在一定的差距值,但差距值并不大。

 (6)您觉得红色景区氛围浓烈吗?(

 )

  A..很浓烈

 B.比较浓烈

 C.一般

  D.没感觉 从调查结果可以得出,大部分游客对广安市红色景区的氛围持比较浓烈及以上态度,极少部分游客对广安市红色景区的氛围表示没感觉。红色景区浓烈的氛围对红色精神的学习与弘扬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能使人对革命历史的回顾有着更深刻更直观的感受。

 (7)您通过这次红色旅游学到了多少红色文化?(

 )

 A.很多

  B.一些

  C.很少

  D.什么都没学到 很多7%比较多50%很少41%什么都没学到2%很多比较多很少什么都没学到 从调查结果可以得出,八成以上的旅客认为自己通过红色旅游学到了比较多或者很多红色文化,仅有极少部分的旅客认为自己什么也没学到。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广安市红色景区对爱国主义教育、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与对红色文化的传承取得了

 第 7 页 共 17 页 显著的成果。

 (8)您在红色旅游期间大部分的钱花在哪?(可多选)(

  )

 A.住宿

  B.买纪念品

 C.门票

  D.车费

 E. 饮 食住宿8%买纪念品39%门票5%车费31%饮食17%住宿买纪念品门票车费饮食 从调查结果可以得出,约五成以上的旅客在红色旅行期间大部分的花费都用在了衣食住行上,约四成的旅客在红色旅行期间大部分的花费用在了购买纪念品上。仅一成不到的旅客主要花费是用来购买门票。由此可得出近年来,国家大力发展的红色旅游事业,为推动了红色景区周边经济的发展,建设经济型社会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9)您认为红色景区的总体环境怎么样?(

 )

 A.很好

  B.比较好

 C.一般

  D.较差 很好13%比较好17%一般57%较差13%很好比较好一般较差 从调查结果可以得出,有八成以上的旅客认为红色景区的总体环境比较好或者很好。仅不到两成的旅客认为红色景区的总体环境一般或者较差。从一定程度上说明,广安市政府比较重视红色景区的环保,也说明红色景区的存在对提高国民环保意识有着一定得促进作用。

 第 8 页 共 17 页 (10)

 您觉得旅客是否注意爱护红色景区文化遗产?(

 )

  A.是

 B.有时候

 C.否

 D. 不 知 道是21%有时候42%否35%不知道2%是有时候否不知道 从调查结果可以得出,大多数市民认为旅客在红色景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但也有部分市民认为旅客对红色景区文化遗产的保护程度不够。红色景区的文化遗产代表着革命的历史,革命先烈艰苦的岁月,是我们后人居安思危的醒目碑。对革命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就是革命传统的延续。

 (11)您觉得政府对景区工作是否足够重视和支持呢?(

 )

 A.是

 B.有点重视

 C.否

  D.不知道 是63%有点重视26%否8%不知道3%是有点重视否不知道 从调查结果可以得出,超过六成的旅客认为政府对红色景区的工作给予了足够的重视与支持,仅有一成不到的旅客对此持否定态度。由此可以看出,政府对于红色景区的建设与发展,革命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对革命传统的传承,爱国主义教育、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不留余力。

 (12)红色景区是否对您生活产生了正面影响?(

 )

 第 9 页 共 17 页 A.是

 B.一部分

 C.否

  D.不知道 是25%一部分69%否1%不知道5%是一部分否不知道 从调查结果可以得出,绝大部分旅客认为红色景区对自己的生活产生了正面影响,极少部分旅客对此表示否定。红色景区的发展与建设丰富了市民们的业余生活,充实了市民们的精神生活。尤其是对正在成长中的青少年而言,其所产生的正面影响对规范青少年日常行为有着显著的效果,对我国青少年犯罪率的降低有着促进作用。

 (13)红色旅游区的建造是否使你的收入水平上了新的台阶?(

  )

 A.没有提高

 B.有部分提高 C.很大的提高 D.不知道 很大的提高21%有部分提高62%没有提高13%不知道4%很大的提高有部分提高没有提高不知道 由调查可以看出,对于绝大多数的居民来说,红色旅游区的建造给他们都带来了较良好的经济发展,另外有接近五分之一的居民不太清楚或者认为没有提高。市政府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大力培养旅游支柱产业,推动了广安市的红色景区周边经济的发展,可以看出广安市是能在红色旅游干出一番作为的。

 (14)就您的观察,旅客们是否会随意乱扔乱置,影响景区环境?(

  )

  A.从不

  B.几乎不

 C.偶尔

  D.经常

 第 10 页 共 17 页 这一题从居民的视野来探究旅客的讲文明程度,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就红色旅游景区周围居民看来旅客在观光过程中不够讲文明,个人素质还需提高。光是有个环境优美的旅游景区肯定是不够的,还需要旅客们的爱护。就算在“重灾区”内树立文明标语,但对于那些已经习惯乱扔垃圾的旅客,这些“温和”的措施却很难起到有力的约束作用,这还得从人们的主观意识强调。

 (15)您希望红色旅游景区举办怎样的辅助活动?(可多选)(

 )

 A.增加体验项目,如举行历史事件话剧演绎等 B.举办各类主题活动、竞赛等 C.安排热爱红色文化...

篇二:革命老区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章共 2 页当前在第 2 页

 上一页

 [1] [2]为了更好地落实科学发展观、落实党的“十七大” 对革命老区建设和发展提出的新任务、 新目标和新要求 促进革命老区、 中央**发展彻底改变老区、**面貌。民盟三明市委会按照盟省委今年的工作部署牵头成立调研组组织调研人员对闽西北中央**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开展调研。现将主要情况、问题、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报告如下

 一、**省中央 -

  **的历史贡献 1931 年 11 月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瑞金成立 形成了包括**、 江西 21 个县 250万人口的中央**。中央**又称中央革命根据地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时期在闽西北、赣西南地方武装暴动的基础上由毛泽东、朱德直接领导开辟的全国最大的革命根据地是当年全国苏维埃运动的中心区域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党政军首脑机关所在地。全国原中央**县现共有 28 个其中江西 13 个包括赣州市 11 个、抚州市 2 个**15 个我省中央**主要集中在闽西北包括三明 7 个县、龙岩 7 个县市、区和漳州平和县。

 **省闽西北中央**是原中央**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毛泽东、朱德开辟井冈山道路之后创建中央**时所打造的最初根据地之一为夺取中国革命胜利作出了特殊贡献和重大牺牲在全国革命老区具有相当的地位和影响。

 一全国较早建立红色政权的地方原中央**的核心区域之一。早在 1928 年夏沙县夏茂就建立了闽西北第一个党组织中共沙县支部。

 直属中共**省临时省委。

 1929 年古田会议召开古田会议之后 为粉碎敌人的 “三省会剿”  毛泽东、 朱德率红四军进入宁化、 清流、 明溪 归化 建立红色政权革命烈火迅速在闽西北燃遍。

 “宁化清流归化路隘林深苔滑。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山下山下风展红旗如画。

 ”毛泽东的著名词篇《如梦令.元旦》中所描绘的壮美场景正是当时闽西北中央**如火如荼革命斗争的真实写照。1930 年 6 月中国红一方面军在长汀成立闽西北各地相继建立苏维埃政权形成中央**的东北门户和联结闽浙赣的交通枢纽是中央**的战略要地。闽西北**的许多政权建设经验是中央**政权建设的基石。

 二一代伟人革命实践的地方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发祥地之一。1929 年红军三次入闽创建革命根据地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从事过伟大的革命实践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作出了重大贡献成为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发祥地。在这里毛泽东同志写下了《古田会议决议》 、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 《才溪乡调查》等光辉著作。特别是 1929 年 12 月毛泽东在上杭古田主持召开了著名的古田会议通过了著名的《古田会议决议》 是建党建军的纲领性文献。可以说新型人民军队从这里走来成功从这里开始胜利从这里开始。

 三五次“反围剿”起过重要作用的地方。为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二、三、四、五次反革命围剿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先后进驻建宁、泰宁。在建宁毛泽东指挥红一方面军取得了第二次反 “围剿” 最后的具有决定性一战的胜利。

 毛泽东为此挥笔写下了 《渔家傲 反第二次大围剿》的光辉词章。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中央领导在建宁期间在这里形成了许多反“围剿”的重要战略决策取得了第三次和第四次反“围剿”战争的重大胜利。

 四是为红军长征作出贡献的地方。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红军长征四个出发地有两个在**的长汀和宁化。闽西北**直接参加红军、新四军游击队的人员达 10 万以上其中有 3 万人参加长征约占参加长征的中央红军三分之一。红三军团第四师从宁化出发向江西于都集结开始长征。在关系我党我军生死存亡的湘江战役中由宁

 化籍红军战士为主组成的红三十四师担任后卫任务与数十倍敌人浴血奋战血染湘江壮烈牺牲。红军到达陕北后一万多宁化籍红军战士幸存的仅 58 人。

 五为中国革命和新中国的建立作出巨大贡献和重大牺牲的地方。闽西北**是中央红军提供给养和后勤保障的重要基地**人民为红军筹集粮食、筹集款项、募集草鞋、衣服赶制大量军需用品来支援红军 从物力上、 财力上为红军反围剿和长征提供了强有力的后勤保障为新中国的建立作出了巨大牺牲和重大贡献。

 闽西北共有革命基点村 1485 个 在册革命烈士28406 名。被国民党反动派毁灭村庄达 834 个烧毁房屋 18.8 万间被灭绝 6 万余户被杀害 17 余万人五老人员 21785。1955 年全国授军衔时**省籍将军 83 人其中闽西北中央**占 87成为全国著名的“红军之乡” 、 “将军之乡” 。

 这是中央**的骄傲也是中国革命的造福。

 六坚持革命斗争“红旗不倒”的地方。闽西北**是中央红军扩红支前的重要区域之一**人民踊跃参军为红军输送了最鲜活的有生力量壮大了革命队伍。红军北上抗日后中央**的斗争环境日益艰苦恶劣在**老区人民的支持下龙岩、三

 明**、老区继续进行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爆发后以大田县武陵乡为中心成立了闽中特委建立了抗日武装发动群众开展抗日武装斗争。1938 年 5 月国民党省政府内迁永安一大批革命知识分子和进步学者也汇聚永安永安成为当时东南进步文化活动中心。

 二、**省闽西北原中央**县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长期以来党中央 -

  、 国务院和省委、 省政府对我省原中央**县的发展始终十分重视和关心。

 胡锦涛总书记继 1999年亲临龙岩之后2006 年 1 月又第二次亲临我省龙岩和永安充分肯定了**省中央**的发展变化并表示中央将会继续支持**、老区的建设与发展。6 月温家宝总理专程到龙岩视察灾情时对关于请求国家对中央**县参照执行西部地区政策的请求给予了肯定表示将在财政转移支付、产业政策、基础设施项目上支持**、老区的发展并建议**省委省政府在工作和运作机制上加强协调。国家有关部委在制定规划、研究政策、推进项目和安排以工代赈、财政扶贫资金、贴息贷款专项扶贫资金特别是在农业、水利、社会事业等方面的建设项目安排、资金补助和规划布局、重大项目布点等方面均对革命老区原中央**给予了一定倾斜。在历次确定和调整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时均对革命老区适当放宽了标准给予相应照顾。

 中央财政自 2001 年起在一般性转移支付中单独设立了革命老区转移支付。

 以龙岩为例全市 6 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1996 年以来共得到国家 2 亿元的资金支持国家财政每年给予 300 多万元的补助。2004 年省委、省政府提出海西发展战略以来闽西北**县积极融入海西建设大局把中央**建设与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结合起来**建设取得较大的发展。

 龙岩市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前、通、借、联”发展要求借助生态优势、资源优势、对内联结等优势 依托出省快速铁路和高速公路 山海互动 东西贯通 不断拓展发展空间加快发展海峡西岸经济区重要增长极和闽粤赣边生态型枢纽努力发挥龙岩在海西纵深推进中的前锋作用和**、老区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的作用取得了积极的发展成效。龙岩市2007 年与 2003 年比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由 277.3 亿元增加到 556 亿元年均增长 12.6%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 2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从 75 亿元增加到 248.6 亿元四年累计 628.9亿元超过前 25 年总和财政总收入由 39.95 亿元增加到 96.5 亿元年均增长 24.7%今年上半年 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 15.5%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 127.2 亿元 增长 43.4%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 338.9 亿元增长 30.5%财政总收入 64.3 亿元增长 27.6%。

 三明市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前锋、基地、枢纽、支撑”的发展要求经过全市人民共同努

 力经济社会保持较好的发展态势。2007 年全市生产总值 551.32 亿元比 2000 年翻一番比上年增长 15.4%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363.14 亿元 增长 50.5% 财政总收入 53.29 亿元增长 23.9%其中地方级一般预算收入 27.49 亿元增长 24.8%按可比口径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 1.9 亿美元增长 17.4%外贸出口 8.09 亿美元增长 50.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9.28 亿元增长 18.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4246 元实际增长 9.2%农民人均纯收入 5141 元实际增长 7%。

 可以说近年来是中央和省委扶持老区发展政策力度最大、老区改革持续推进、群众收入持续增加、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并取得较好成效的阶段这为老区的进步与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我省原中央**县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总体发展水平较低。1、经济发展滞后龙岩市 2007 年人口占全省的 7.7%但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仅占全省的 6.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仅为全省的 78.6%。财政总收入和地方级财政收入仅占全省的 7.5%和 5.2%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达不到全省平均水平。据调查的三明五个**县统计2006 年人口占全省 2.5%但地区生产总值仅为 99.16亿元占全省的 1.3%。规模以上工业产值 49.12 亿元占全省的 0.4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26.27 亿元占全省的 0.97%。群众收入偏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8396 元,比全省同期低 5357 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4316 元,比全省同期低 519 元。2、产业基础较差重大产业项目少 经济发展缺乏大型企业支撑。

 2007 年龙岩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仅占全省的 6.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仅占全省的 5.9% 亿元以上企业数仅占全省的 3.7%。

 经济的发展对资源的依赖程度较大煤炭、建材、钢铁等资源型产业还占很大比重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任务艰巨。3、经济结构不合理经济发展后劲不足缺乏拉动的大项目经济增长后续乏力。如三明市今年市级 139 个重点建设项目中工业项目数量占 54.68%但投资规模仅占 21.76%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撑和拉动作用还有待增强。

 二基础设施严重滞后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差。闽西北老区基础设施虽有很大改善但还相对滞后与老区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还有距离。1、交通问题非常突出。龙岩市全市建成高速公路仅 174 公里尚未形成网络。对外通道明显不足。二级以上公路仅占规划总里程的 50%等外路里程多有 5000 公里的农村公路需新建或改造。三明市有四个**县目前仍处于无铁路、无高速、无国道等“三无”境地同时项目建设资金缺口较大资金紧缺的问题突出。2、电业发展严重滞后水利设施普遍老化。3、农业基础设施依然薄弱抵御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弱综合生产能力低水土流失治理艰难。

 三社会事业发展缓慢欠帐较多。尤其是农村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落后。社会保障水平低以龙岩市为例全市城市低保为人均月补助 88.1 元位列全省后列 企业退休金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农村低保水平和覆盖面都较低 农村养老覆盖率很小。目前 全市还有 50%的村未通自来水 35%的村不通客车 63 个村无村部 164 个村无医疗所。在医疗卫生方面设施陈旧骨干匮乏。从调查的三明五个**县看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大专以上学历的仅占 16.22%53 个卫生院中有的设备总值不足 10 万元。

 四县乡财政困难村级集体经济薄弱。龙岩市自 1994 年分税制以来上划中央级收入比重大且逐年大幅上升2007 年达到 62%高出全省 16.5 个百分点为全省最高。全市有 6个**县是财政转移支付县要靠转移支付缓解财政困难维持正常运转而政策性财政支出呈刚性增长 财政收支矛盾突出。

 去年武平、 长汀、 连城的地方财政收入仅为 1.26 亿元、 1.38亿元、1.36 亿元但支出高达 4.1 亿元、4.9 亿元、4.3 亿元。到 2007 年底全市县乡负债面达 98%债务总额 43.5 亿元其中县级 34.7 亿元、乡镇 8.8 亿元。三明市调查的五个**县全是财政转移支付县2006 年财政总收入 4.77 亿元占全省的 0.47%;2006 年地方级一般预算收入 2.89 亿元,占全省的 0.53%仅占财政支出的 1/3 左右。群众生活还比较困难目

 前五个县还有农村低收入和贫困人口 5.14 万人占总人口的 5.8%。因道路硬化等村级负债严重公益事业无钱办村级组织运转非常艰难严重的地影响了基层政权的稳定对今后老区发展产生影响。

 四、**省原中央**县发展缓慢的原因分析 一自然地理条件和区位劣势的限制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发展。我省原中央**地处偏僻边远山区交通不便、地质灾害频发信息不灵、教育文化落后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发展。近年来我省八个设区市扣除单列的厦门市财政收支总数在全国仅排名全国 15 位只属于中等水平。而闽西北原中央**虽然在中央和省的重视关心下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得到了较快发展但与沿海发达地区的差距还在继续扩大。去年龙岩全市地区生产总值 556 亿元仅为福州市的 28.1%、 厦门的 40.4%、 泉州的 24.3%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仅为福州市的 66.7%、厦门的 32.1%、泉州的 66.0%。三明市地区生产总值...

篇三:革命老区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号:

 A8

  密级:

 公 开

 编号:102011353

  桂林理工大学 硕 士 研 究 生 学 位 论 文

 革命老区生态文明建设革命老区生态文明建设研究研究

 ————以井冈山市为例以井冈山市为例

 专专

 业:业: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研究方向:研究方向: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研研

 究究

 生:生:

 刘江虹刘江虹

 指导教师:指导教师:

 陶柱标教授陶柱标教授

  论文起止日期:2013 年 9 月至 2014 年 4 月 万方数据

 The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in Old Liberated Aeras——A Case of Jing’gang’shan City

 Major:The basic principles of Marxism Direction of Study:Philosoph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Graduate Student:

 Liu Jianghong Supervisor:

 Prof. Tao Zhubiao

  College of Marxism Guil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eptember,2013 to April,2014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I

 摘 要 井冈山市拥有丰富的生态自然资源和历史人文资源,因而,走生态文明之路是实现井冈山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井冈山是革命老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设美丽中国的大背景下,把生态文明理论与生态城市、生态乡村建设的具体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加以研究,为井冈山市的生态文明建设和革命老区生态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本文主要从以下五方面来开展。

 第一部分对选题的来源、研究的目的及意义进行分析,确定研究的方向和重点, 本文通过对生态文明、生态文明建设等国内外研究成果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梳理和总结,吸收和整理了国内外跨学科研究者在该研究方向所形成的研究成果,把握了井冈山市生态文明建设研究的基本趋势。

  第二部分对生态文明与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分晰了二者的基本内涵、内容与特征。

  第三部分对井冈山市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研究进行了深入剖析, 给出了研究井冈山市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支撑,梳理并总结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生态思想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生态思想。

  第四部分通过实地调研和查阅相关文献,立足于井冈山市的生态文明现状,对生态文明建设与井冈山经济发展的关系以及影响井冈山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障碍因子进行了深入分析。

 影响井冈山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障碍因子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产业结构不合理、资源开发与保护环境矛盾突出、生态教育有待提高。

 第五部分主要是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当地的资源禀赋,通过总结井冈山地区生态态文明建设成功经验,例如实行绿色发展与红色旅游相结合、大力发展生态生态农业、加强发展循环经济工业、建设富有地域特色的生态农村,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个方面对推进革命老区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具体对策,希望对革命老区生态文明建设有所帮助。井冈山成功的生态文明建设经验为其他革命老区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大量的参考和学习范本,以井冈山生态文明建设为师,积极推动各地生态文明建设,革命老区的生态文明繁荣指日可待。

  关键词:关键词:革命老区,生态文明建设,井冈山市

  万方数据

 II

 Abstract Jing’gang’shan city is rich in natural resources and historical resources, therefore, taking the road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s the best choice to realiz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Jing’gang’shan city. The first part analyzes the purpose and significance of research and determines the direction of this research. On the one hand, this paper reviewed and summarized the research of promoting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in Jing’gang’shan city involved in home and abroad, including the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On another hand, this thesis absorbed and tidied up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at home and abroad, which grasped the basic trend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in Jing’gang’shan city. The second part describes in detail the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and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and analyzes the content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wo. The third part analyzes the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in Jing’gang’shan City, gives the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the research, and summarizes the ecological thoughts of Marx, Engels, Lenin and sinicization of Marxism.

 The fourth part deeply analyz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Jing’gang’shan City, which 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Jing’gang’shan City by the way of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related literatures. The obstacle factors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in Jinggangshan city includes three aspects: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industrial structure is not reasonable, there is a contradiction between resource development and Protect environment, and ecological education needs to be improved.

  The fifth part is mainly from the angle of combining theory with practice, and puts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from five aspects of economy, politics, culture, society, ecology. I hope from this paper we can find a better way to help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n Jing’gang’shan city. Key words: Old liberated area,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Jing’gang’shan city 万方数据

 III

 目

  录 摘 要 .................................................................................................................. I Abstract ........................................................................................................... II 目

  录 ........................................................................................................ III 第 1 章 引言 ....................................................................................................... 1 1.1 选题来源 .............................................................................................. 1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2 1.2.1 研究的目的 ................................................................................. 2 1.2.2 研究意义 ..................................................................................... 2 1.3 国内外有关研究文献综述 ........................................................................ 3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3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4 1.3.3 国内关于革命老区生态文明建设的研究现状 .................................... 6 第 2 章 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容 ................................................................................ 7 2.1 生态文明的内容 ..................................................................................... 7 2.1.1 生态文明的内涵 ........................................................................... 7 2.1.2 生态文明的基本特征 ..................................................................... 7 2.2 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容 .............................................................................. 8 2.2.1 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 .................................................................... 8 2.2.2 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容 .................................................................... 9 第 3 章 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及其发展 ................................................................. 11 3.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生态思想 ............................................................ 11 3.1.1 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 11 3.1.2 列宁的生态思想 ......................................................................... 13 3.2 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在中国的实践发展 .................................................. 13 3.2.1 改革开放前我国关于环境保护的政策及措施 .................................. 13 3.2.2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 ............................................................... 14 万方数据

 IV

 3.2.3 科学发展观蕴含的生态思想......................................................... 15 3.3 美丽中国与生态文明建设 ...................................................................... 16 3.3.1 美丽中国提出的背景 .................................................................. 16 3.3.2 美丽中国的内涵 ......................................................................... 17 3.3.3 美丽中国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 ........................................... 17 第 4 章 井冈山市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发展良性互动和障碍分析 ............................. 19 4.1 井冈山市生态文明现状 ......................................................................... 19 4.1.1 良好的政策环境支撑 .................................................................. 19 4.1.2 具有良好的人文、生态基础条件 .................................................. 20 4.1.3 具有强劲的经济发展动力 ............................................................ 20 4.2 生态文明建设与井冈山经济发展的关系 .................................................. 22 4.2.1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与井冈山经济发展具有内在的一致性 ................. 22 4.2.2 井冈山经济的快速发展给生态建设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 23 4.2.3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促进井冈山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 23 4.3 井冈山生态文明建设障碍分析 ............................................................... 24 4.3.1 经济发展水平有待提高 ............................................................... 24 4.3.2 资源开发与保护环境矛盾突出 ..................................................... 25 4.3.3 生态意识观念有待加强 ............................................................... 26 4.3.4 专业人才缺乏,技术创新不足 ...................................................... 27 第 5 章 革命老区生态文明建设路径选择——基于井冈山市的经验借鉴 ................... 28 5.1 井冈山市生态文明建设经验借鉴 ............................................................. 28 5.1.1 实行绿色发展与红色旅游相结合 ................................................... 28 5.1.2 大力发展生态农业 ...................................................................... 29 5.1.3 加强发展循环经济工业 ................................................................ 29 5.1.4 建设富有地域特色的生态农村 ...................................................... 30 5.2 革命老区生态文明建设路径内在诉求 ...................................................... 30 5.2.1 理论诉求:从“可持续发展”到“建设美丽中国”的提升 ............... 31 5.2.2 实践诉求:从“优先发展经济”到“生态与经济并重”的转变 ........ 31 5.3 推进革命老区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路径探寻 ........................................... 31 万方数据

 V

 5.3.1 推进革命老区生态文明建设的经济路径 ......................................... 32 5.3.2 推进革命老区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路...

篇四:革命老区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革命遗址发展红色旅游调研报告 前不久, 四 四届政协文史委全体同志对 全 全区革命遗址进行三次专题 调 调研和考察。大家实地走访 、 、察看了分布在我区西部山 区 区的众多革命遗址,听取了 知 知情老人的介绍,还到定远 县县藕塘烈士陵园进行了参观 考 考察和瞻仰。通过调研,大 家 家一致认为,我区当年的* * *山抗日根据地,与定远藕 塘 塘紧密相连,是津浦路西根 据 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刘少 奇 奇等一批党和国家领导人曾 在 在此战斗生活,留下的这些 革 革命遗址、遗迹,不仅享有 较 较高的知名度,还有较高的 历 历史研究价值和观赏教育价 值值。目前当务之急是把我区 革 革命遗址保护、整理、维修 好 好,并进一步开发利用,为 今 今后发展红色旅游事业打下 基 基础。

  一、我区红色 旅 旅游资源丰富及革命遗址现 状 状

  **区西部山区是 当 当年津浦路西抗日根据地的 中 中心区之一,是**抗日根 据 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 地 地处山丘,背靠**山,地 形 形难攻易守,便于游击战、 运 运动战;农副产品较丰富, 且 且群众基础好,是理想的游 击 击区。这里一度是中共苏皖 省省委、中共中央中原局、新 四 四军江北指挥部等重要领导 机 机关驻地,留下了许多革命 遗 遗址、遗迹及其文物。中原 局 局旧址、中共苏皖省委旧址 、 、刘少奇旧居瓦屋薛是安徽 省 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原 局 局旧址是全国 100 个红色 旅 旅游经典景区之一。还有刘 少 少奇亲自召开的新四军江北 指 指挥部第一次军政干部大会 遗 遗址,海东大坝遗址,黑狼 庙 庙战斗遗址和林英坚烈士墓 , ,

 大韩战斗遗址和大韩烈士 墓 墓等多处红色旅游的宝贵资 源 源。

  我区革命遗址背 景 景及现状:

  1、中原 局 局第一次会议旧址、中共苏 皖 皖省委旧址

  1938 年 年冬,新四军挺进队到达* * *山区,开展民运工作。1 9 939 年春,中共苏皖省委 、 、新四军四支队陆续到达* * *,其中苏皖省委驻在瓦屋 薛 薛薛宗元家,书记刘顺元, 李 李世农、郭述申、方毅等七 人 人为委员。1939 年 11 月 月底,刘少奇和徐海东及中 原 原局机关来到**山区,刘 少 少奇住在瓦屋薛。12 月上 旬 旬,在此召开了中原局第一 次 次会议,参加人员有刘少奇 、 、张云逸、徐海东、罗炳辉 、 、郑位三、刘顺元、李世农 、 、郭述申等,会议传达贯彻 中 中共中央六届六中全会精神 , ,确立了放手发动群众,大 力 力发展人民武装,建立巩固 革 革命根据地的基本方针。

 目前苏皖省委旧址已立 碑 碑。20xx 年被**市政 府 府批准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 单 单位,20xx 年,为省级 重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当年的 四 四合院已不存在,只剩下西 厢 厢房两间屋。刘少奇在两间 小 小屋住了 80 多天,用过的 桌 桌子、板凳、木床、马灯等 文 文物仍保留,小屋内陈列着 部 部分历史资料和图片。

  2、军政干部大会遗址

  中原局第一次会议后,刘少 奇 奇在瓦屋薛西头庙山洼,召 开开了新四军江北指挥部第一 次 次军政干部大会,参加会议 的 的有中原局机关、新四军江 北 北指挥部、四、五支队及地 方 方干部在内约 200 人,刘 少 少奇在大会上作了重要讲话 。

 。目前大会遗址

 仍在,刘少 奇 奇讲话时的露天讲台基本完 好 好。

  3、江北指挥部 及 及“海东大坝”等遗址

 1939 年底,副指挥兼 四 四支队司令徐海东驻在窝子 李 李。为解决当地群众用水问 题 题,徐海东带领警卫连在窝 子 子李附近筑了一座拦水坝, 蓄 蓄水一万多方,当地群众称 之 之为“海东大坝”。徐海东 在 在指挥打胜周家岗战役之后 , ,一直在窝子李养伤,19 4 43 年移驻太平集,直到抗 战 战胜利时他才离开这里。

 目前海东大坝尚存,但 未 未立碑。此外,四、五支队 以 以及此后成立的二师下属的 许 许多工厂也曾设在**山区 。

 。据当地知情人介绍,被服 厂 厂设在北窑,肥皂厂、医药 库 库设在东王刘,兵工厂设在 黄 黄山冲,医院设在郑刘。徐 海 海东还在太平村创办了抗日 小 小学。

  4、黑狼庙战 斗 斗遗址和林英坚烈士墓

  林英坚等烈士是 1941 年 冬 冬在章广黑狼庙战斗中牺牲 的 的。1941 年 11 月 27 日 日,桂系 171 师分三路向 章 章广黑狼庙的新四军五旅 1 3 3 团阵地进攻,因敌众我寡 , ,我军伤亡较重,团长林英 坚 坚等指战员阵亡。当时因情 况 况紧急,烈士们被就地安葬 。

 。1972 年,**公社党 委 委决定在大冒对面山上修建 烈 烈士墓,并立了一块纪念碑 。

 。1982 年烈士墓重修了 一 一次。1990 年,原县级 * **市委计划将烈士墓修建 成 成烈士陵园,有关部门已将 占 占地12 亩的规划图编制好 , ,后因为地改市、分区,修 建 建陵园计划

 搁置。目前烈士 墓 墓杂草丛生,规模小,破旧 不 不堪,亟待维修、扩建。

 5、珠龙南山头战斗遗 址 址和烈士纪念碑

  19 4 45年11月初,为阻止国 民 民党军队向津浦路西根据地 的 的主力部队和地方党政机关 进 进攻,定滁全支队回民连二 排 排的 30多名战士在连长董 立 立才率领下,坚守珠龙南山 头 头,抗击蒋顽进攻,终因寡 不 不敌众,4 人壮烈牺牲,2 7 7 人被俘。其中董立才为保 护 护同志,假称排长,被敌活 埋 埋于珠龙街北,英勇就义。

 1 1966 年,珠龙公社党委 在 在南山头建有烈士纪念碑一 座 座。目前烈士纪念碑已破旧 , ,且无围栏,四周杂草丛生 。

 。

  6、大韩战斗遗址 和 和大韩革命烈士纪念碑

 1948 年 5 月,时任江 淮 淮地委书记杨效椿与支队司 令 令艾明山,带领**支队一 个 个营攻打周家岗和施集,在 歼 歼灭周家岗全椒县保安大队 一 一个中队后,途径大韩,因 误 误食桐油,部队行动不便, 五 五连和司令部及县武工队在 此 此宿营。又因敌保长告密, 天 天亮前被国民党军一个连包 围 围。我军英勇作战,打了一 天天直到黄昏时才突围。此仗 , ,我军牺牲 23 名战士、被 俘 俘 30多人。战斗结束后, 杨 杨效椿派人到大韩把牺牲的 2 20 多名烈士遗体掩埋。1 9 977 年 8 月,李集公社党 委 委决定在掩埋烈士遗体的山 岗 岗上,修建了革命烈士纪念 碑 碑。目前纪念碑四周无围栏 , ,急待维修。

 7、黄 泥 泥岗战斗遗址和烈士纪念碑

  1945 年,黄泥岗 日 日伪据点共有日军一个小分 队 队、伪军80 多人,直接残 害 害当地百姓。新四军二师师 长 长罗炳辉亲自指导拟定作战 计 计划。8 月 6 日至 7 日,嘉 山 山县总队在新四军二师学兵 连 连的配合下,在嘉山县总队 徐 徐政委、胡主任、总队副李 占 占彪等具体部署指挥下,8 月 月 6 日夜发起强攻,经过两 日 日激战,我军奋勇向前,炸 开 开敌人碉堡,大获全胜,打 死 死日军木村小队长等日伪军 3 30 多人,俘虏 80 余人。

 战 战斗中,我军也有一些伤亡 。

 。1993 年,黄泥岗镇政 府 府在原日伪军碉堡的遗址上 , ,建立了革命烈士纪念碑。

  除上述遗址外,还有 施 施集蔡家洼战斗遗址及烈士 墓 墓,章广五尖山战斗、花山 战 战斗、皇道山战斗等多处遗 址 址。

  二、革命遗址保 护 护面临问题及原因

  以 刘 刘少奇旧居、中原局第一次 会 会议和苏皖省委旧址为主的 大 大量革命遗址尚存,但原物 、 、原貌都发生很大变化。有 的 的地方已遭到一定破坏,有 的 的正面临消失的危险。如林 英 英坚烈士墓原先周围有松树 , ,现已被原**乡卖给私人 , ,树被砍,墓址周围已变成 私 私人承包山场。江北指挥部 第 第一次军政干部大会遗址, 2 20xx 年春卖给私人已栽 松 松树。

  其问题既有主 观 观方面的,也有客观方面。

 客 客观方面主要有:一是受战 争 争环境破坏和解放后群众生 产 产生活需要而改变现状。窝 子 子李村庄当年是徐海东大将 养 养病的地方,曾被敌人

 放火 焚 焚烧成灰烬,后来又发动战 士 士上山砍树割草重新盖房, 解解放后村民居住的草房已翻 盖 盖成砖木结构的瓦房或平房 。

 。刘少奇居住瓦屋薛薛宗元 家 家的房,因年久失修,原四 合 合院房已扒重建平房。刘少 奇 奇当年居住两小间西厢房也 是 是两次重新修建。二是受自 然 然环境的影响。黑狼庙战斗 遗 遗址,当年战士们挖的两米 多 多深的壕沟依稀可见,现历 经 经 60 多年的风雨残蚀,壕 沟 沟仅有五六十公分深且周边 长 长满了松树和杂草等。

  主观方面主要有:第一,有 关 关领导和部门对保护革命遗 址址、发展红色旅游重视不够 , ,宣传保护力度不大。有少 数 数镇、村干部没有保护革命 遗 遗址的意识,乱作为。革命 遗 遗址本应是集体所有,不经 请 请示却擅自卖给私人。第二 , ,农民群众对保护革命遗址 的 的重要意义认识不清,自觉 性 性不高。有的农民明知瓦屋 薛 薛庙山洼是重要的革命遗址 , ,却为了一时的私利在遗址 上 上取土,栽种杨树等。第三 , ,我区对保护革命遗址、发 展 展红色旅游缺乏统一规划和 资 资源整合。第四,投入不足 , ,经费匮乏。从太平村部到 瓦 瓦屋薛村庄仅存一公里多的 土 土路,因没有经费而未修成 水 水泥路。

  三、保护革 命 命遗址,发展红色旅游的意 义 义重大而深远

  1、保 护 护革命遗址,发展红色旅游 , ,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需 要 要

  保护、维修这些革 命 命遗址、遗迹,整理、修复 历 历史资料、文物,既能缅怀 革 革命先烈的英雄业绩,铭记 今 今天的幸福生活

 来之不易, 又 又能激励广大干群和青少年 学 学习先辈们不畏艰难、不怕 牺 牺牲、勇往直前的大无畏革 命 命精神。

  发展红色旅 游 游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它 是 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最好 形 形式。随着我国的对外开放 , ,外来文化严重地冲击着中 国 国的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受 到 到冲击更大。特别是青少年 , ,一个时期以来对外来文化 的 的崇拜相当严重,对祖国文 化 化特别是对现代革命史的了 解 解很少。而发展红色旅游, 寓 寓教于旅游之中,是丰富生 动 动和切实有效的。

  2 、 、保护革命遗址,发展红色 旅 旅游,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的 的好场所

  我区至今无 一 一处区级“红色”爱国主义 教 教育基地,这与我区有着众 多 多革命历史遗迹的革命老区 是 是不相称的。这些革命遗址 、 、遗迹,记录着民主革命时 期 期珍贵的历史资料,是对青 少 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 场 场所、好教材。因此,保护 好 好革命遗址,建设一批爱国 主 主义教育基地是一件十分必 要 要且有意义的工作。对于做 好 好我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工 作 作,把青少年培养成为中国 特 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 设 设者和接班人,无疑起着重 要 要的导向、教育作用。

  红色旅游是爱国主义教育的 新 新形式。随着人们精神生活 消消费需求的不断提升,红色 旅 旅游作为一种崭新的宣传形 式 式,登上爱国主义教育舞台 , ,担负起弘扬和教育民族精 神 神的使命。实践证明,红色 旅 旅游的形式已成为广大民众 所 所乐意接受

 的新的教育方式 , ,也是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 育 育创新的一个好形式。

 3、保护革命遗址,发展 红 红色旅游,是建设先进文化 的 的有效途径

  保护革命 遗 遗址,发展红色旅游,具有 巨 巨大的文化意义。每一个爱 国 国主义教育基地都记录了意 义 义重大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 件 件,拥有丰富的精神内涵。

 开 开展红色旅游,就是要把这 种 种先进文化进一步弘扬,教 育 育后代,激励后人。红色旅 游 游过程,既是观光赏景的过 程 程,也是学习历史、增长知 识 识、陶冶情操、提高修养的 过 过程。人们感受到红色景点 , ,已不是几处简单的旧址, 而 而是一种精神,一种文化。

 通 通过发展红色旅游,了解革 命 命历史知识,挖掘革命精神 内 内涵,赋予新的时代特色, 培 培育新的时代精神,是建设 社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有效途 径 径。

  4、保护、修复 革 革命遗址,发展红色旅游, 是 是带动老区发展的富民工程

  当前全国各地发展红 色 色旅游方兴未艾。井冈山、 瑞 瑞金、延安等革命圣地吸引 了 了国内众多游客前往参观、 学 学习、旅游,对推动老区经 济 济发展起着重要的拉动作用 。

 。我区西部抗日根据地作为 * **抗日根据地的重要组成 部 部分,其遗迹也有着较高观 赏 赏价值和研究价值。保护、 整 整理好这些文物、遗址,可 以 以

 为发展红色旅游事业打下 基 基础。目前同是津浦路西抗 日 日根据地的全国百家红色旅 游 游经典景区,定远县藕塘烈 士 士纪念馆已被国家列项投资 ; ;坐落在我区**山区的中 原 原局旧址瓦屋薛至今还未立 项 项上报。只有把中原局旧址 等 等一大批遗址统一规划,立 项 项上报,列入国家红色旅游 经 经典景区的投资盘子,从而 更 更好地保护、维修和建设好 , ,才能使中原局旧址和藕塘 烈 烈士纪念馆成为完整的全国 红 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同时, 通 通过我区红色旅游资源的充 分 分整合,也完全可以单独成 为 为一条内容丰富多彩的红色 旅 旅游线路。

  四、保护 革 革命遗址,抢救历史文物, 发 发展红色旅游的几点建议

 随着时间的推移,老一 代 代人相继离世,**山根据 地 地革命历史遗址、文物如再 不 不加快抢救,将无法挽回损 失 失。经文史委探讨,建议如 下 下:

  1、强化领导, 形 形成共识

  修好革命遗 址 址,使之发挥教育和激励后 人 人的功能,对于服务三个文 明 明建设,打造**新形象, 意 意义深远。全区广大干群特 别 别是区级领导班子,要统一 思 思想,形成共识。为切实将 我我区革命遗址保护维修工作 落 落到实处,要成立以区政府 分 分管领导牵头,有关部门参 加 加的保护维修工作领导小组 。

 。领导小组要认真研究,根 据 据实际制定发展规划,分解 任 任务,分期分批地监督实施 。

 。各...

推荐访问:革命老区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老区 调研报告 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