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教学案例2篇

时间:2022-11-03 08:55:05 来源:网友投稿

小学教育教学案例2篇小学教育教学案例 小学语文优秀教育故事小学语文教育故事案例 小学语文优秀教育故事小学语文教育故事案例 从事教学两年时间以来,在课堂中的孩子们总会给我带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教育教学案例2篇,供大家参考。

小学教育教学案例2篇

篇一:小学教育教学案例

语文优秀教育故事小学语文教育故事案例

  小学语文优秀教育故事小学语文教育故事案例

  从事教学两年时间以来,在课堂中的孩子们总会给我带来各种各样的“意外”,这些“意外”有时会成为一堂课最出彩的地方,而有些“意外”却来的并不友好,往往让人不知所措。

  “意外”之一。走进课堂我才发现孩子们的思维并不是完全按照我们的设计进行,例如我在上《小马过河》时,孩子们正沉浸在问题中,一个从不发言的孩子举起了手,我以为他会提出自己思考的问题,谁曾想,全班被他一句“老师,我想问问你,这几年的小马是男的女的?”引得哄堂大笑,而我也被他这个无厘头的问题问的不知如何回答,于是我反问大家,“谁来帮帮郑子昂?”,一个孩子举起手说“我觉得他是男孩子,因为是男孩,所以才有力气帮助妈妈驼东西。”其他孩子都很认同。一个课堂“意外”意外的成为了一个找寻文章细节的问题。

  “意外”之二。二年级的识字教学,老师往往会选择一类字中容易写错或者是混淆的字着重讲解,而这次的“意外”就发生在生字教学环节,以往的生字教学,我会询问学生“这个字大家觉得需要注意什么?”孩子们总会踊跃发言,在讲《雷雨》这节课时,我依旧询问,王润嘉举起手“老师,我知道你会讲乌这个字,大家容易和鸟分不清”。这个字我还没有讲到,他却像我肚子里的蛔虫一样,我顺势询问“大家觉得老师还会讲哪个字?”……孩子们的回答简直就像看过我的教学设计一样。也就是这次“意外”之后,我的生字教学只需要我说两个问题就能解决,一个是“大家觉得哪些字需要注意?”一个是“你觉得需要提醒大家什么?”

  “意外”之三。本周的公开课上,其实在讲解动物身体构造作用时,原先的

 设计是给孩子们讲解一下,举个例子结束,但是在课堂上,当我举出一个例子时,班里几个男孩子赶紧举起手,渴望说话的眼神让我明白他们也能说出。于是,我选择让学生自己通过日常的阅读积累去举例子,一个个生动的例子说出来,比我提前准备的事迹丰富很多,,他们为自己阅读而自豪,其他孩子也在观察中被激励去阅读。这次“意外”,让广泛阅读的孩子展现了自己,同时激励了更多同学产生阅读的兴趣,唯一的不足就是因为这个环节突然出现,这堂公开课超时下课。

  课堂中的“意外”其实很多,它们并不全部按照我们的设计去进行,学生的思维并不局限于我们的课堂,他们会从课堂联系自己的生活,尽管有时他们不会说,但是思维并不禁锢,思考也不会停止,课堂“意外”发生后,关键看我们如何“转危为安”。我们只要记住,时刻让思考和学习发生在孩子们身上,回答不了的反问孩子,能回答的也反问孩子;能让孩子们展现自我的,作为老师绝不去抢着表演;发现课堂被孩子们带偏,及时抛出问题拉回来……关于课堂“意外”的情况有很多,处理方法不同,但也要运用教学智慧让我们课堂的一次次“意外”,成为课堂的亮点。

  小学语文优秀教育故事小学语文教育故事案例

  苹果里的星星

  记得那是一个很阴沉的天气,我的心情也同天气一样的沉闷,因为我感冒了,更令我不快的是我的嗓子哑了。这对于一个教师来说真是糟透了。为了不耽误给学生上课,我坚持着走进课堂。为了让学生听的更清晰一些,我努力大声喊出每个音节。正在我口干舌燥、声嘶力竭地讲着“小珊迪”的悲惨遭遇时,我发现杜雪景几次把手伸进抽屉里,不知在摸着什么。我用眼神不停地警告她,可她却丝毫不领会我的用意,竟然低下头,双手放进抽屉不停的翻找。当时我不知哪儿来的一股无名之火,疾步走到她面前,只见她正在用手帕擦着一个又大又红的苹果,

 一个诱人的苹果。我二话没说,夺过苹果就扔在了教室后面的垃圾箱里。当我再次站在讲台上时,看到同学们惊鄂、紧张的神情和杜雪景满含委屈的泪眼。从大家的目光中我意识到我犯了一个错误,好在这时下课的零声响起来,解除了我的尴尬。

  回到办公室,我的心情开始平静下来,就把杜雪景叫进了办公室。为了使自己嘶哑的声音听起来亲切、柔和一些,我压低了嗓音对她说:“刚才是老师不好,太冲动了,你能原谅老师吗?”她怯怯地点点头。我抚摩着她的头轻轻的说:“学校规定上学不准带零食,你不但带了苹果,而且上课还摸着玩,这样对吗?”

  听完这话,她的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滴落下来,她抽泣着说:“我,我带的那个苹果是想给您吃的,因为我怕同学看见就藏在了抽屉里,听到您嗓子哑的厉害,就想拿给您,可……”

  我的心战栗了。我扔掉的哪是一个苹果,分明是一颗纯真美好的童心啊!怀着强烈的歉疚,我急忙走回教室,从垃圾箱里捡回那个透着香气的苹果。我把它洗干净后微笑着对杜雪景说:刚才老师错怪你了,对不起,谢谢你对我的关心,我们俩吃了这个苹果吧,等会儿你会发现苹果里面的“星星”!“星星”?!她那含泪的眼睛里充满好奇。我把苹果横切为两半,把带把儿的那一半递给她。

  “真是个五角星!”惊喜冲淡了他眼里的委屈。我俩有些激动地分吃了那个苹果,也把那颗“星星”藏在了各自的心里。

  这件事过去两年多了,那个苹果里的星星却依然清晰地留在我的脑海里,连同它一起刻在记忆里的还有苏霍姆林斯基的那句话:“教育,首先是关怀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触及年轻的心灵。”

  小学语文优秀教育故事小学语文教育故事案例

  潘在漳是我们二(5)班的一个调皮好动的小男孩,我还清楚地记得刚开学的时

 候,他用那清脆的声音向我问好。他的身姿非常的挺,所以一开始的时候我让他做班干部,可是开学几个星期下来,我发现他上课不够专心,学习习惯非常的差,动作也很慢,整天把自己搞得脏兮兮的。对他批评也没什么大的作用,他依然如此,所以我让一个各方面表现都比较好的学生去做和他一样的职位。看看他会不会有危机感,结果有一点点奏效。

 潘在漳的事例,让我再一次觉得小学生习惯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因此,在我们的教育中,尤其是小学初始阶段,对于小学生习惯的培养不可忽视。良好习惯的养成是大量良好行为不断积淀的过程,习惯形成的前提是某些具体行为的练习和熟练。良好习惯是大量良好行为积淀的结果,习惯培养是养成教育的主要内容。没有大量规范化日常行为要求和训练,习惯的形成是困难的。良好习惯的培养需要严格要求。大多数习惯是行为达到自动化后才出现了。在行为向自动化发展和转变的过程中,严格的行为要求和按要求行为是必要的。良好习惯的培养要从细节着手。习惯培养中严格的行为要求必然也要求对细节的重视。习惯培养必须融入学生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注重生活中的细枝末节,尤其是那些容易出现行为问题的方面。我觉得我在培养学生的习惯的时候遵循了三点原则,以下就是我的简单阐述。

  一、以人为本,倾注师爱

  尊重每一位学生,“以人为本”,是对每一位教师的基本要求。教育是心灵的艺术。如果我们承认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那么教育的过程便不仅仅是一种技巧的施展,而是充满了人情味的心灵交融。这样老师才会产生热爱之情。心理学家认为“爱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对于潘在漳这样聪明伶俐,但是习惯比

 较差的学生,我发觉对他进行全班的批评好像没什么大的作用,相反和他敞开心扉,以关爱之心来触动他的心弦,倒是非常有用的。“动之于情,晓之于理”:用师爱去温暖他,用情去感化他,用理去说服他,从而促使他主动地养成里良好的习惯。

  二、良师益友,宽容以待

  教师应是学生的良师益友,应宽容以待之。现在的小学生,别看他们年龄小,可是他们都非常的要面子,你要是太严厉的批评他,效果反而不大。因此,我觉得,我作为一名班主任,我要做他们的“知心姐姐”。就如我对待潘在漳那样,当他做错事时,很真诚的和谈他心,让他感受到老师对他的信任,感受到老师是自己的良师益友。让他感受到老师给自己带来的快乐,让他在快乐中学习、生活,在学习、生活中感受到无穷的快乐!古人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故应“宽以待人,容人之错”。在通情达理中暂时性的容忍宽恕学生的错误,采用灵活委婉的方法去教育他,鼓励他。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又促进了师生的情感交流,在转化后进生工作中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因材施教,循循善诱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每个学生的情况都是不一样的,因此班主任必须弄清楚学生的具体情况,从而确定行之有效的对策,因材施教,正确引导。像对待潘在漳这样比较有灵性的学生的时候,教师就要采取潜移默化式的,要让他懂得我为什么要这么做的道理,从理想上加以认同,只有明白了道理,才能使学生自觉地按照老师提出的要求去做,变“要我做”为“我要做”。当然在小学阶段,老师的督促也是非常重要的。良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在养成良好习惯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反复现象,这样,教师平时的督促就是显得更为重要,要通过经常性的督促检查,使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中养成自觉的习惯。刘艳丽从一个

 习惯比较差的学生转化为一个习惯比较好的学生,其中我的督促是起了很大作用的。

  德育专家关鸿羽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小学低年级则是良好习惯的关键期,是人的成长的起步阶段,也是人的基础素质形成的开始阶段。我相信,只要我们教师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高度重视,从小行为入手,从低年级开始训练,良好学习习惯一定能养成。

篇二:小学教育教学案例

班主任教育优秀案例精选 0 10 篇

 又到了每日范文模板时间,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关于小学班主任教育优秀案例的非常好的范文,在工作中我们需要总结计划的地方有很多,有这方面需要的朋友,赶紧跟小编一起看看,参考一下吧!

 【篇一】

 “爱是教育的前提,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作为教师,只有热爱学生,特别是尊重、爱护、信任学生,使学生真正感到来自教师的温暖和呵护,教育才富有实效。那些在学习、思想、行为等方面存在一定偏差的学生,我们称之为“问题学生”。他们往往被忽视、被冷落,殊不知,学生看起来最不值得爱的时候,恰恰是学生最需要爱的时候;殊不知,错过学生的一个教育机会,没准就错过学生的一辈子。

 在我接的三(3)班里,有一个好动的学生,他叫 xx,他人长得瘦小,好动爱讲话,还特别爱随地扔垃圾。他人很聪明,但是上课的时候总管不住自己的手。不是弄同桌,就是自己玩,有时一个笔头就能玩大半节课。跟他坐在一起的同学换了又换,有的受到他的感染,也都开始不同程度地违反课堂纪律、影响任课老师的课堂教学和情绪。对于 xx,任课老师的反应最为强烈,他的行为不仅影响违反了课堂纪律,而且严重影响了教学进度和任课老师的教学积极性。他

 对任课老师的批评教育非但不能谦虚接受,而且还处处找借口,刁难老师。任课老师经常向我反映他的不是,也许因为我是班主任的缘故,在我的课堂上他还算能够“识相”。

 我利用课余找他谈话,而他总是这里答应改,转头又管不住双手。有时趁课任老师上课,我到班里听课,他也能认真地听讲,不过最多十几分钟又开始动了。我也找家长多次沟通,共同教育,也无济于事。

 有一天早上,他爸爸突然来学校偷偷地告诉我,孩子得的是小儿多动症。医生说吃药无利于孩子的身体,希望老师能体谅。我只能想方法去慢慢地改变他了。有一天早上正上着课,我发现 xx 在一张废纸上画画,尽管他这样做固然不对,但画却画得相当不错。抓住这个机会,我就让他展示自己的画,同学们都认为画的不错。跟着我向他提出如果在学习上也能这样出色就更好了。那段时间,他每天都认真地做作业(不过字体就不敢恭维了),我还是及时表扬他。还有一次,班里大扫除,他非常积极,抢着拿扫把打扫清洁,并用抹布把自己座位的周围打扫得很干净。我立刻就在班里表扬他,要同学们向他学习,看他多会劳动啊!打那以后,xx 他扔垃圾少了,有时还看见他自觉地捡地上的垃圾。课间也没有和同学追打了,并能与同学和睦相处。后来,我又让他做了纪律小卫士,他非常开心,看到老师如此器重自己,xx 的学习劲头更大了,成绩进步神速。

 分析:爱心与赏识是实现成功转化的两大支柱。

 1、奉献爱心,增其自信。我国近代教育家夏丐尊也说过:“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作为一名班主任,要搞好教育工作,首先要有一颗赤诚的爱心,用爱的甘露滋润孩子们的心田,用爱心点燃一颗颗纯洁的灵魂。对于那些学困生,特别是留守的学困生,教师应给她们更多的爱,经常鼓励、帮助、督促她们,让她们逐渐增强自信心。

 2、运用赏识,促其发展。每个学生身上都有优缺点,学困生也并非一无是处,对于学困生身上表现出来的哪怕是很微弱的闪光点,很微小的进步,我们教师也要及时予以引导肯定:尽量挖掘其闪光点,努力从赞美中去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使他们产生欣慰、幸福的内心体验,增强荣誉感、自信心、上进心,提高学习的兴趣与内在的动力。当一个孩子对学习有了兴趣与动力,他的进步就变得轻松、容易多了。

 爱心与赏识,转变了 xx 同学,也给我这个班主任带来了无限的欣慰与快乐!

 【篇二】

 我班有个学生叫 xx。我刚接这个班时,他上课无精打采,要么搞小动作,要么影响别人学习,提不起一点学习的兴趣;下课追逐打闹,喜欢动手动脚;作业不做,即使做了,也做不完整,书写相当潦草„„每天不是科任老师就是学生向我告状。于是,我找他谈话,希望他能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以学习为

 重,按时完成作业,知错就改,争取进步,争取做一个他人喜欢、父母喜欢、老师喜欢的好孩子。他开始是一副爱理不理的样子,后来口头上答应了。可他又一如既往,毫无长进,真是“承认错误,坚决不改”。此时我的心都快冷了,算了吧,或许他是根“不可雕的朽木”。但又觉得身为班主任,不能因一点困难就退缩,不能因一个后进生无法转化而影响整个班集体,必须面对现实!我内心一横:不转化你,誓不罢休。他无进步,或许是他并没有真正认识自己的错误,没有真正要做个他人喜欢的人的念头。

 为了有针对性地做工作,我决定先让他认识自己的错误,树立做个受人喜欢的人的思想。于是我再次找他谈话,谈话中,我了解到他心里十分怨恨二年级的班主任老师。我心里一喜,让他认识错误的机会来了。我轻声问他:“你为什么会恨那个老师?”他不好意思地回答:“因为她常常批评我。”我顺着问:“老师为什么会常在课堂上批评你,你知道吗?”他说:“因为我常违反纪律,没有按时完成作业,书写也不工整„„”“你已经认识了自己的错误,说明你是一个勇于认错的好孩子,但是,这还不够,你觉得应该怎样做才好?”“想改正错误吗?想做一个受他人欢迎的孩子吗,你要怎样做才好呢?”“我今后一定要遵守纪律,团结友爱,认真完成作业„„”“那你可要说到做到哟!”“好!”后来,他无论是在纪律上,还是在学习上,都有了明显的进步。当他有一点进步时,我就及时给予表扬、激励他。使他处处感到老师在关心他。他也逐渐明白了做人的道理,明确了学习的目的,端正了学习态度。

 为了提高他的学习成绩,除了在思想上教育他,感化他,我特意安排一个责任心强、学习成绩好、乐于助人、耐心细致的女同学――周悦跟他坐,目的是发挥同桌的力量。事前,我先对周悦同学进行了一番谈话:为了班集体,不要歧视他,要尽你自己最大的努力,耐心地帮助他,使其进步。周悦同学满口答应,并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或课堂时间帮助他,教育他。有时,周悦同学也会产生一些厌烦情绪,说他不太听话,不太乐学„„此时,我就跟周悦同学说:要有耐心,慢慢来。后来,他取得进步时,除了表扬他,我还鼓励他们说,这也离不开同学们的帮助,特别是周悦同学的帮助。在同学们的帮助下,他自己的努力下,他各方面都取得了不小进步。他学习上更努力了,纪律上更遵守了,甚至自己当起了值日生,劳动也更积极了,成绩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为此,我会心地笑了。后来,有一次我找他谈话时,他说:“老师,周悦同学这样关心我,爱护我,帮助我,如果我再不努力,对得起她吗?”我笑着说:“你长大了,懂事了,进步了。我真替你高兴。” 在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中,他取得了 73 分的好成绩。我为了鼓励他,奖给他一本日记本。奖品虽少,但能表示老师的一点心意。第二学期,他学习更努力了,在期中测试中,他取得了 92 分的好成绩。

 一、以人为本,付出师爱 作为一个教师,都应“以人为本”,尊重每一位学生。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我们教育学生,首先要与学生之间建立一座心灵相通的爱心桥梁。这样老师才会产生热爱之情。如果我们承认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那么教育的过程便不仅仅是一种技巧的施展,而是充满了人情味的心灵交融。心理学家认为“爱是

 教育好学生的前提”。对于 xx 这样特殊的后进生我放下架子亲近他,敞开心扉,以关爱之心来触动他的心弦。“动之于情,晓之于理”:用师爱去温暖他,用情去感化他,用理去说服他,从而促使他主动地认识并改正错误。

 二、以生之助,友情感化 同学的帮助对一个后进生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同学的力量有时胜过老师的力量。同学之间一旦建立起友谊的桥梁,他们之间就会无话不说。同学是学生的益友。在学生群体中,绝大部分学生不喜欢老师过于直率,尤其是批评他们的时候太严肃而接受不了。因此,我让 xx 同学与其它同学交朋友做起,和周悦同学一起坐,让他感受同学对他的信任,感受到同学是自己的益友。让他感受到同学给自己带来的快乐,让他在快乐中学习、生活,在学习、生活中感受到无穷的快乐!通过同学的教育、感染,促进了同学间的情感交流,在转化后进生工作中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因材施教,循循善诱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每一个后进生的实际情况是不同的,必然要求班主任深入了解弄清学生的行为,习惯,爱好及其后进的原因,从而确定行之有效的对策,因材施教,正确引导。xx 的情况比较特殊,主要是自制力差,对自己的错误、缺点认识不足,对老师的批评教育产生厌恶、憎恨心理。因此,我就以爱心为媒,搭建师生心灵相通的桥梁。与他谈心,与他交朋友,使其认识错误,树立做个好学生的念头;充分发挥学生的力量,编排一个责任心强、学习成绩好、乐于助人的同学跟他坐,给予学习和思想上的帮助;自己面批面改他的作业,让他感到老师的关心、重视„„用关爱唤起他的自信心、进取心,使之改正缺点,然后引导并激励他努力学习,从而成为品学兼优的学生。

 通过一年的潜心努力,精心转化,终于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果:xx 同学摇身一变,由“捣蛋鬼”转变为纪律委员,由后进生转变为先进生!他无论在哪里见到我,都会亲切叫上一声:“老师,您好!”我总是报之一笑,并说上一声:“你好。” 在更新教育观念的今天,作为一个热爱学生的教师,有责任让学生树立信心进而达到育人的目的。愿:我们携起手来乘赏识之风,捧起关爱之情,燃起信心之火,播下希望之种,使每一位后进生都能沐浴在师生的关爱之中,共同把后进生转化成为先进生,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篇三】

 记得那是我走上教育工作岗位的第五年,班上有个学生叫 xx,胖乎乎的,能说会道,是个挺可爱的男孩。可是在学习方面他给人的感觉就没那么好了,上课时思想老是不能集中,做作业时动作很慢,老是磨蹭磨蹭,而且不肯动脑筋,回家作业经常不做,即使做了,也做不完整,书写相当潦草,小组长每天都向我告状。于是,我找他谈话,希望他能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以学习为重,按时完成作业,知错就改,争取进步,争取做一个人见人爱的好孩子。他口头

 上答应得好好的了。可他就是“勇于认错,坚决不改”,他依然我行我素,毫无长进,每次我都要被他气晕了,我的心都快冷了,多少次想想还是算了吧,或许他是根“朽木”。但又觉得身为班主任,不能因一点困难就退缩,不能因一个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无法转化而影响整个班集体,我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我要尽最大的力量去转化他!我把心一横:不转化你,誓不罢休。他无进步,或许是他没有明确学习目的,没有真正认识自己的错误,没有真正要做个他人喜欢的人的思想。

 为了转化 xx 同学我采取了以下措施,我先让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树立做个好孩子的思想。于是我再找他谈话,谈话中:“你想改正错误吗?想做一个讨人喜欢的孩子吗,你要怎样做才好呢?”“我今后一定要遵守纪律,认真完成作业。”“那你可要说到做到哟!”“好!”后来,他无论是在纪律上,还是在学习上,都有了明显的进步。当他有一点进步时,我就及时给予表扬、激励他。使他处处感到老师在关心他。他也逐渐明白了做人的道理,明确了学习的目的,端正了学习态度。

 为了提高他的学习成绩,除了在思想上教育他,感化他,我特意安排一个责任心强、学习成绩好、乐于助人、耐心细致的女同学(朱倩)跟他坐,目的是发挥同伴的力量。事前,我先对这个女同学(朱倩)进行了一番谈话:为了班集体,不要歧视他,要尽你自己最大的努力,耐心地帮助他,督促他使其进步。朱倩同学满口答应,并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或、课堂时间帮助他。有时,朱倩同学也会显得不耐烦,说 xx 不太听话,不太乐学„„此时,我就跟朱倩同学说:要有耐心,慢慢来。后来,xx 同学取得进步时,除了表扬他,我还鼓励他们说,这也离不开同学们的帮助,特别是朱倩同学的帮助。在同学们的帮助下,他自己的努力下,他各方面都取得了不小进步。他学习上更努力了,纪律上更遵守了,学习积极性提高了,成绩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为此,我感到由衷的高兴。我想,“老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说得一点儿也没错,我们的孩子就需要用爱心和耐心去感化。

 从这个教育故事我深刻的认识到,怎样做一个好的班主任。

 一、以人为本,爱心感化。

 我们教育学生,首先要与学生之间建立一座心灵相通的爱心桥梁。这样老师才会产生热爱之情。“爱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对于 xx 这样的孩子,要敞开心扉,以关爱之心来触动他的心弦。“动之于情,晓之于理”,用师爱去温暖他,用情去感化他,用理去说服他,从而促使他主动地认识并改正错误。

 二、同伴相助,友情感化 同学的帮助对他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同学的力量有 时胜过 老师的力量。同学之间一旦建立起友谊的桥梁,他们之间就会无话不说。让他感受同学对他的信任,感受到同学是自己的益友。让他感受到同学给自己带来的快乐,让他在快乐中学习、生活,在学习、生活中感受到无穷的快乐!通过同学的教育、感

 染,促进了同学间的情感交流,这样在转化后学困生工作中就能起到较好的效果。

 三、因材施教,循循善诱。

 常言道:“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每位学生的实际情况是不同的,必然要求班主任深入了解弄清学生的行为,习惯,爱好及其落后的原因,从而确定行之有效的对策,因材施教,因人而异,正确引导。因此,我就以爱心为媒,搭建师生心灵相通的桥梁。充分发挥学生的力量,安排一个责任心强、学习成绩好、乐于助人的同学跟他坐,给予学习和思想上的帮助,从而唤起他的自信心、进取心,使之改正缺点,然后引导并激励他努力学习,从而成为一个好学生。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作为一个班主任应以赏识的眼光和心态看待每一个学生和每一个孩子,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也正由于有了老师对他的信任、尊重、理解、激励、宽容和提醒,才使他找回了自信。

 【篇四】

 年轻的我、毫无经验的我当上了八十多...

推荐访问:小学教育教学案例 小学教育 教学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