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低年级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研究7篇

时间:2022-11-04 13:35:06 来源:网友投稿

农村小学低年级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研究7篇农村小学低年级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研究 125神州教育农村小学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培养方法浅析王磊陕西省商南县青山镇吉亭教学点摘要: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我们往往注重知识传授而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农村小学低年级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研究7篇,供大家参考。

农村小学低年级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研究7篇

篇一:农村小学低年级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研究

5神州教育农村小学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培养方法浅析王磊陕西省商南县青山镇吉亭教学点摘要: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我们往往注重知识传授而忽视了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以致于影响了教学效果,尤其是在农村小学,学生的课堂学习习惯表现更不理想。因此,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是摆在我们农村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在教学工作中,作者主要从语文课堂上的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习惯培养上谈了一些浅薄的见解和简单的做法。关键词:学习;习惯;培养我们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由于社会、家庭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往往注重知识传授而忽视了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以致于影响了教学效果,也影响了新课程的更好实施。尤其是在农村小学,学生的课堂学习习惯表现更不理想。部分学生课堂上自控能力较差、注意力分散、不能专心听讲、不爱举手发言、不爱质疑讨论、作业比较马虎……种种不良的学习习惯导致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累,也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近十年的语文教学实践证明:只有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才能使之内化为学生的语文素养。良好语文学习习惯一旦养成,不仅能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促进各项语文能力的形成,而且将使学生终身受益。因此,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是摆在我们农村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在教学工作中,我对小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有了一些浅薄的见解和简单的做法,现述诸于下。一、听的习惯──专心致志、聚精会神课堂上,我们总是要求学生认真听,可到底怎样才算认真听?低年级学生往往不是很明确。我是这样对学生说的:“听的时候眼睛注视着老师或发言的人;要听清每一句话,脑子里不想其他事;听完别人的话,才发表自己的意见,不插嘴。”由于受年龄特征的限制,学生普遍存在喜欢别人听自己说,而不喜欢听别人说的问题,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教给方法。做什么事贵在坚持,现在我们班的课堂上,大部分同学能倾听别人的发言,但不时还会有失控的局面。当然,在对学生听的习惯的培养中,少不了学生最能够接受的方式:那就是表扬鼓励。用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去捕捉学生的每个进步,让他们享受到喜悦,促使他们更快地进步。二、说的习惯──口齿清晰、表达完整低年级学生词汇量少,语言表达能力差,大多数学生没有说完整的话的习惯,回答问题喜欢用一两个词简单回答。而中高年级同学也有心里明白,嘴上却讲不清楚的情况,弄得自己十分紧张,别人也听得吃力。老师在指导学生把话说清晰、说完整的时候,可以利用课文中学到过的句式,如一年级的六种基本句式:谁 ( 什么 ) 是什么;谁 ( 什么 ) 干什么;谁 ( 什么 ) 怎么样,就可以帮助学生说简洁而完整的句子。同时还要注意坚持说普通话,注意说话的语速和语态,抑扬顿挫,文质彬彬。能清楚地说话,明明白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既可锻炼思维的敏锐性,又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力。当然,首先老师自己必须做到说话完整、清楚、有条理,才能起示范作用。三、读的习惯──书读百遍,其义自现1、课内阅读要准确、流利、有感情小学语文教材文字优美、富于童趣,给朗读训练提供了一个有利的条件。我在课内朗读方面通常是三点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首先让学生借助拼音,扫除文字障碍,通读一遍课文。遇到较长的句子画下来多读几遍。然后勾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或课文中优美的句子,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朗读;也可以同桌互相比赛读。读书前要让学生养成带着问题读书的习惯,并且在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再提出来。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要教给他们动笔的方法,教给学生方法后,还应当在以后的教学中多次强化,最终形成学生不自觉的行为即习惯。2、课外阅读要乐读、多读、重积累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是相辅相成的。营造书香校园,是我校的办学特色,每一学期我校都要评选“书香家庭”“小书迷”,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的习惯。成立班级图书角,为学生提供课外阅读的时间,充分利用阅读课时间,认真开展读书交流活动,让每个孩子能把自己阅读的内容运用普通话流畅的表达出来,并评选当周的阅读之星,来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高年级学生定时安排课外阅读任务,背诵任务,切实做到,勤读书,广积累,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四、写的习惯──端正姿势、整洁美观俗话说:字如其人。写字的过程就是学习做人,培养学习态度、习惯的过程。正确写字姿势的培养,必须从学生初入学时抓起,因为初入学的儿童可塑造性强,写字姿势尚未定型,在这个阶段抓可收事半功倍之效。要让学生养成写字姿势“三个一”的习惯,即一寸、一拳、一尺。有了正确的写字姿势,不仅有利于写好字,而且有利于身心健康。“提笔即是练字”,不管在什么场合下写字,只要一提起笔来,就要一笔一画地写,认认真真地写,力求做到笔画清晰,间架合适,行款整齐、美观。一开始,学生可能不太习惯,也可能影响做作业的速度,只要坚持下去,就能越来越熟,做到既写得好又写得快。要培养学生作业书写工整的好习惯,教师也应注意教学时板书设计合理,书写规范整齐,严格要求自己,时时处处都要用自己良好的行为习惯影响、感染学生,身教重于言教,经过潜移默化,就容易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总之,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是一项复杂、长期、艰巨的任务,需要有学校、家庭多方面的配合,但关键在教师,教师的主导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从爱心出发,持之以恒、耐心细致地做好本职工作,花朵定能蓬勃的开放。参考文献:[1]《语文课程标准》[2]《教育学刊》万方数据

篇二:农村小学低年级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研究

业论文开题报告 小学教育 低年级小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的策略研究 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一) 选题的背景 随着可持续发展内涵的不断丰富,人们正逐渐认识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首先落实在人的可持续发展上。在人的可持续发展中,教育理所当然地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学校教育中,如何有效地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便成为了当今社会高度重视的一大问题。

 习惯的培养要趁早。所以,低年级小学生的学习习惯培养的策略研究引起了国内外教育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教育教学者纷纷开展自己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从新课程改革来看,我国也十分重视学生终身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并且明确指出基础教育的任务不仅仅在于传授多少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小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掌握学习的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学习并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然而,在现行教育中,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学校与教师往往过分注重传授知识,对学生的情感、价值观、个性、创造性发展的关注严重不足,忽视了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情况也并不那么乐观,许多已有的研究结论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许多有待于深入和修正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一是研究对象较广,多是整个小学阶段的学生;二是研究范围较广,对于习惯养成关键时期的小学低年级关注不多;三是研究不是在我们实施新课程的背景下开展的,只是就学习习惯论学习习惯,没有联系实际等。因此,继续深入开展小学生学习学习习惯培养的策略研究,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二) 选题的意义

 1、改善教与学 学习习惯的养成可以使学生更加主动,积极地学习,减少他们学习的难度,充分调动学习的主动性。这不仅有助于当前的学习,而且,对其今后的学习工作都将产生较大的影响,使之终身受益。

  另一方面,充分研究当代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有助于教育工作者改进教学方法,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

 2、促使学生健全的人格发展

 习惯教育越早越好。小学是培养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小学生可塑性大,各种习惯容易养成,也易于改变。

 我国现代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通过多年的亲身教育实践认为:“幼稚时期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时期,什么习惯、知识、技能、言事、思想、态度、情绪等,都在此时期打下基础,它是决定其将来人格、体格的重要因素”。在儿童身心发展的早期,能否给予系统的、良好的教育,对人的一生的发展至关重要。在低年级教育中除了要帮助孩子学习知识,但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孩子们的学习效率,还有利于孩子们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生活的能力。

 (3)深化教育改革,落实新课程培养目标 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就是培养习惯。”所以该课题的开展是适应当前新课程改革发展要求的,对于推进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4)推进终身学习型社会、创新型国家的伟大进程 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自信,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促进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形成,进而不断推进我国建设成为终身学习型社会、创新型国家的伟大进程。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研究的基本内容: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二、低年级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关于“学习习惯”的相关理论探索

  1、习惯与学习习惯的概念

  2、习惯的特征与类型

  3、学习习惯的类型与作用

  4、新课程改革对小学生学习习惯的要求

 5、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分类 6、低年级小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的目的及意义

  (二)新课程下低年级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研究的理论基础

  1、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基础

  2、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基础

  3、杜威等人的教育思想基础

  4、教育心理学中关于低年级小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理论基础

  5、自我效能感 三、低年级小学生学习习惯现状调查及分析

 (一)低年级小学生学习习惯的现状

  (二)影响低年级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形成的归因分析研究 1、主观因素的分析 2、客观因素的分析

  四、低年级小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的策略研究 (一)低年级小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的一般方法 1、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的示范、指导与督促作用 2、家庭环境的影响 3、学生自身意识 4、在良好的校园环境中优化学习习惯的意识 5、建立家校合作制度,共同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低年级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具体培养策略

 1、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策略

 2、课堂上的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策略

  (1)倾听的良好习惯的培养策略

  (2)思考的良好习惯的培养策略

 (3)合作的良好习惯的培养策略

  (4)表达的良好习惯的培养策略

 3、阅读的良好习惯的培养策略

 (1)喜欢读书的良好习惯培养策略

 (2)阅读积累的良好习惯的培养策略

 4、完成作业的良好习惯的培养策略

 (1)仔细审题的良好习惯的培养策略

 (2)认真书写的良好习惯的培养策略

 5、反思的良好习惯的培养策略

 6、讲究学习卫生的良好习惯的培养策略

  五、研究总结与反思

  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1、通过现代教育思想和新课程理念以及有关行为习惯研究的理论,探索总结出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方法、模式和评价方法等理论与实践操作技术。

 2、在调查研究和教学实践的中,分析影响低年级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形成的因素,探寻出一套切实可行的策略。

 三、研究的方法与技术路线:

 观察法:实地观察学生课堂、课下的学习习惯行为,直接获取相关材料。

 文献研究法:广泛阅读相关文献,获取国内外大量研究材料。

 调查访谈法:在教育实习期间通过调查的方式对小学生进行研究,同时对语文教师、学生家长进行访谈,获得较为详实的材料。

 调查问卷法:选择学生对象,对其进行抽样性问卷调查并得出相关结论,进行分析。

 四、研究的总体安排与进度:

 课题研究时间:2010 年 7 月——2011 年 5 月,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2010、7—2010、9)

  (1)完成文献资料的收集、学习。

 (2)初定论文题目,确定好导师,并着手查相关资料。

 (3)请指导老师进行指导,进一步修正、补充、完善。

 (4)举行开题报告会。

 第二阶段:(2010、9—2011、3)

  (1) 结合综合实习,收集、查阅资料,完成实习调研报告。

 (2) 进一步学习相关理论,积累和本课题有关的材料、经验总结、论文等作研究借鉴用。

 (3)签订任务书,完成文献综述。

 (4)通过观察、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低年级小学生的学习习惯。

 (5)对实施操作过程中积累的资料进行汇总、分类,做好资料的补充、完善工作,完成论文初稿。

 第三阶段:(2011、3—2011、5)

 (1)对初稿作进一步修改和完善,同时完成外文翻译两篇,准备答辩报告。

  (2)论文定稿,完成相关材料的填写,校对、打印、装订成册。

  (3)参加课题结题报告会,展示课题研究成果,接受上级检查、评估、验收。

 五、主要参考文献:

 [1] 曾曙春.怎样培养小学生的学习习惯[M].江西教育出版社,1987.1~2. [2] 昆体良.雄辩术原理[M].华中师范学院教育系,1982. [3] 乌申斯基.《人是教育的对象》[M]. 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4] 苏思慧,金盛华.学习习惯及其形成的影响因素[J].学科教育,1999(9):27~31 [5] 孙云晓,张梅玲.儿童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

 [6] 吴阿坚,张明珠.小学生学习习惯现状调查与思考[J].教育教学研究,2007(6):185~187 .

 [7] 黄正平.小学养成教育[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

 [8] 陈锋.教育就是习惯培养[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8:47~57 .

 [9] 苏思慧,金盛华.学习习惯及其形成的影响因素[J].学科教育,1999(9):27~31 . [10] 申仁洪.学习习惯:概念、构成与生成[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112~118 .

 [11] 叶瑞烽.新课程背景下有效课堂交流探析[J].现代教育科学,2008(2):7~15 .

 [12] 郑玉琼.论自主学习及其能力的培养[J].中小学外语教学,2002,25(2):20~23 . [13] 牛春红.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J].兰州学刊,2001(3):61~63 [14] 陈琦,刘儒德.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15] 孙云晓.自主学习决定成功——养成自主学习好习惯[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 [16] 李克东.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 [17] 皮亚杰.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M].北京:文化教育出版社,1982 .

 [19] WILLIAM A. BROWNELL, "A Study of Supervised Study", University of Illinois Bulletin, Vol. XXII, No. 41, June 8, 1925. [20] B. F. WHITE, "Effect of Supervised Study in Kansas High Schools," The School Review, XXXV, No. 1 (Jan. 1927) Pp. 55-58.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小学教育 低年级小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的策略研究 一、前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内外对教育的重视程度逐渐加深,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推进学生的素质教育刻不容缓,让学生学会如何掌握知识、形成终生学习的能力才是教育者所要传授的重要内容。素质教育包括诸多方面,我认为小学阶段尤其是低年级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重要方面。

 二、相关概念 (一)习惯 二、相关概念 (一)习惯 很多国内外教育家及心理学家们给“习惯”下了定义。培根在《论人生》中明确指出:“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另外,美国心理学家阿瑟·S·雷伯在其所著的《心理学词典》中将心理学中关于习惯的含义概括为四种:(1)一般指一种习得的动作。本义是指运动模式或身体反应,现在已不限于此,人们也常说知觉的、认知的、情感的习惯。(2)通过重复而自动化了的、固定下来的且无需努力就轻而易举实现的活动模式。(3)对药物的癖嗜,常用术语是药物的依赖。(4)指特定动物物种的特征性行为模式。他特别指出,最后一个与前面几种意义是大不相同的,它的内涵通常是指一种天生的、物种特有的行为模式,而其他几种意思都明确含有“习得的行动”之意。我国儿童心理学家朱智贤教授也从现代心理学的角度阐述了习惯的含义,他认为,习惯是人在一定情境下自动化地去进行某种动作的需要或倾向,习惯是指长期养成的不易改变的行为方式,是条件反射的建立、巩固并臻至自动化的结果。

 从心理学的诸多解释中得知习惯是自动化了的反应倾向或行为方式,它是在一定时间内逐渐养成的,与人后天条件反射系统的建立有着密切关系,而且,习惯还可以包括思维的、情感的内容,习惯能满足人的某种需要,对人的学习、生活可能起到积极和消极的双重作用。

 (二)学习习惯

  对于“学习习惯”这个概念,很多研究者做了详细而明确的界定。曾曙春在《怎样培养小学生的学习习惯》一文中指出“什么是小学生的学习习惯呢?所谓小学生的学习习惯,是指以小学生为研究和培养对象,以学习内容为活动内容,以促进他们的健康发展为目标的,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重复或练习而逐渐形成,进而巩固下来并为之需要的学习行动方式。简言之,学习习惯是一种高度自觉的、主动的、自动化了的持久的学习行动方式。它是一种学习动力定型,往往成为个人学习品行的一部分,属于非智力因素的范畴。”[1] 刘锌在《小学中低年级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行动研究》中指出“学习习惯是指后天逐渐养成的与学习行为方式有关的习惯,是个体在一定情境下通过反复练习养成的相对稳定的、自动化的学习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基石,是学生学习成功的重要保证。”还有范文也在《小学生学习习惯培养实践研究》这篇论文中提出“学习习惯是指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的特有的、具个性化的行为方式。” 三、本课题在国内外的现状分析与评价 (一)国外关于小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的研究现状分析 三、本课题在国内外的现状分析与评价 (一)国外关于小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的研究现状分析 关于低年级小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的研究,国外学者做过大量的研究。马库斯·法比尤斯·昆体良在其十二卷巨著《雄辩术原理》中系统地论述了年轻一代的教育问题。昆体良指出,年轻一代应该从小就用心培养,学习成为智慧和道德统一的人所需的各种基础知识,养成一些良好的习惯。为此,他劝告父母和教师要帮助儿童养成良好习惯,使这些习惯成为人的第二天性,为儿童今后的人生打下牢固的基础。[2]

  昆体良认为,教育好儿童是父母、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责任。在教育儿童和培养儿童良好习惯的过程中,父母和教师要以身作则,注意方式方法,使孩子在家里和学校都受到良好的教育。

 被誉为“俄国教师的教师”、俄国国民学校和教育科学的奠基人乌申斯基不仅探讨了习惯的定义问题,而且还论述了习惯形成的生理基础,以及习惯的道德和教育意义等问题。他认为,“任何一种习惯行为都是反射行为,行为的习惯性有多深,它的反射性就有多大,如果我们在某种心理-生理行为中发现有习惯,那么就意味着,具有接受新反射的能力的神经系统或多或少地参加了这种行

  为……莱布尼兹把我们所做、所说和所想的一切东西中的四分之三都归之于习惯,毫无疑问,哪里有习惯,哪里就有神经系统在工作。”[3]

  在分析习惯的概念的基础上,乌申斯基还提出了习惯与意识和意志关系密切,是不可分开的。他认为习惯对于人的道德培养和教育能起到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的作用和影响。良...

篇三:农村小学低年级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研究

dquo;农村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研究”的课题研究成果

 1

  一、课题提出背景:

 习惯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曾经指出:“简单地说,教育就是要养成习惯。”英国教育家洛克也曾说过,一切教育都可归结为养成儿童的良好习惯。同样, 在我国古代也早就有了 “少年若天性,习惯成自然”的说法(《书·贾谊传》)。由此可见, 从一开始就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并且,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中小学,特别是小学素质教育的一项基本要求。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种高度自觉的、 主动的、自主化了的持久学习方式,往往它成为一个人学习品行的一部分, 良好的学习习惯在一个人成长中有多方面的作用, 它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 是学生智力发展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的重要手段,它广泛存在于学习的所有内容中, 体现在学习过程里。例如课前预习、专心听讲、积极发言、独立认真作业,自觉检查订正的习惯等都属于学习习惯。

 新课程改革对学生的习惯培养做了常规性的要求。

 我校也一直十分重视学生的养成教育。我们感到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应当渗透在学校教育、学科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并具有由浅入深,步步递进的教育层次;明确的行为目标、具体细致的训练方法,且通过持之以恒的教育培养, 真正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进而形成受益终身的良好习惯。

 我校地处农村, 学生来自 13 个自然村,许多家长忙于工作,疏于对学生的指导,整体素质不高,加上目前独生子女占多数,学生接触社会影响较复杂, 严重弱化学校的教育效果,促使我校必须进行此方面的研究。

 我们采用问卷法、访谈法及听课等方式, 对学生和教师分别进行了问卷和访谈调查。结果显示很多问题,重点表现在:

 第一、浮躁现象严重。57.8%的同学表示在其他同学回答问题时 “急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很少去听别人回答些什么”,29.7%的同学表示在课堂回答问题时 “想都没想就举手发言了”。89.6%的同学认为自己作业错误的主要原因是粗心大意。

 48.05%在做作业时没看清题目要求就开始解答了。还有 5%的同学常常不能按时完成作业。

 第二、 发展很不平衡。

 成绩优秀的同学,有近 80%的同学在小组活动中积极主动参与, 经常发表自己的观点逐步养成与同桌合作的习惯;认为自己成绩不理想的同学,只有 22.3%的同学能参与小组讨论,大多数同学只是旁听;另外在这部分同学有 86%的同学很少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第三、 课堂教学中教师观念、 教学经验,等原因,限制了学生思维开放的空间。学生由于年龄的特点, 在养成习惯的过程中具有不稳定性,不良习惯会反复出现。

 我们必须探索一条行之有效的教育途径。我们认为,对小学生深入进行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是小学教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任务。本课题立足于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入手, 研究和探讨少年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与学习习惯的关系。

 二、理论意义:

 1、学习习惯 习惯,在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易改变的行为和倾向。

 本课题的习惯主要指学习习惯。即指学生长期逐渐形成的、较稳定的学习行为与态度。

 2、农村小学学生学习习惯。

 “农村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研究”的课题研究成果

 2 我校是一所镇中心小学,学生来自 13个自然村,发展的、复杂的农村环境、家长疏于管教、溺爱等,给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带来了种种不利因素。

 3、农村小学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实践研究。

 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为目标, 通过行动研究,促使学生克服不良学习习惯,从而循序渐进地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提高学习效率,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三、研究措施:

 (一)现状调查:

 将全校学生要成低、 中、 高三个年级段,以部分学生为研究对象, 调查分析这些学生的课堂学习、预习、作业、课外等学习习惯情况。以学生、家长问卷为主,辅以老师、家长、学生座谈会,个别交流等,以了解各种环境下, 学生学习习惯的现实情况及真实想法。

 (二)研究目标:

 拟分低、中、高三个年级段,采取点面结合,逐步有序推进的方法,研究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措施、培养目标。并与各学科课程标准、学科教学相结合,研究各阶段各学科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策略。

 (三)实践内容:

 1、课堂:课堂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主阵地, 研究旨在引导和训练学生真正参与学习活动的实践中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不但要培养学生一些常规的良好习惯,还应涉及不良学习习惯的矫治、 学生自我学习管理等层面。

 2、课外:课外是课堂的延伸,是学生的行为、 态度、 情感、 价值观真正自我实践、巩固的阵地。

 (四)个案研究:

 建立个案,研究良好学习习惯行为、态度在个体形成状态的反映。

 四、研究策略及过程:

 (1)小学生学习习惯的现状调查和分析:

 小学阶段的孩子,具有很强的可塑性,通过不断培养, 良好习惯就会从不自觉到自觉,从被动到主动,最后内化为自身的一种素质而长久地固定下来。

 坏的学习习惯总在无意识地机械重复中养成, 好的学习习惯靠有意识地一次次自觉练习而巩固。

 因此, 课题研究的第一阶段我们就设计了关于学习习惯的调查问卷, 把本校小学部2—6 年级学生分成低、中、高三个阶段,以部分学生为研究对象, 调查分析这些学生的学业水平,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情况,为研究对策提供依据。在研究的实验过程中,将针对这些学生作连续的追踪调查。

 进行学习习惯现状的调查分析。

 调查内容包括:课堂听讲情况,预习复习情况, 家庭作业环境情况, 课外阅读情况,对待各科作业的态度等试题。调查方式:以学生、 家长问卷调查为主, 辅以教师、 家长、学生座谈会,个别交流等,以了解各种环境下,学生学习习惯的现实情况及真实想法。

 调查结果显示:

 学生学习习惯的好坏其实取决于学生所处的学习氛围和对他们的学习要求。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较好,学习热情高,兴趣浓,能很好地把握自己、控制自己, 从而把良好的学习习惯转化为一种能力,有效地促进了学习成绩的提高,形成了良性循环。而另一部分学生的习惯较差,具体表现在:课堂上不能至始至终认真听讲、积极发言; 课后不能主动地进行预习、 复习、课外阅读等工作;家庭环境差,父母忙于工作,不太督促、过问孩子的学习情况,导致有些学生家庭作业拖拉、质量差。其实,最大的问题莫过于学生自控能力差, 不能持之以恒地坚持。

 课题组经过调查分析后,针对低、中、高三个阶段,拟订了三份调查报告。认为要改变学生不良习惯, 应该在实际操作中对各类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 首先为学生的学习引路,设疑和指点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再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严谨自学的良好品质,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养成一种自觉行为,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

 (2)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策略的研究:

 针对调查报告,课题组成员积极探索,采取点面结合,逐步有序推进的方法,一方

 “农村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研究”的课题研究成果

 3 面拟订了三份低、中、高年级实验班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措施, 另一方面课题组每名成员选择了一名学习习惯差的学生, 一名学习习惯好的典型学生作为个案进行分析研究, 又制定出了农村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策略,包括:

 1、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大胆说习惯的实践研究 2、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理解习惯的研究 3、培养学生良好的参与讨论交流的习惯的研究 4、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良好读书习惯的实践研究 5、培养学生学会观察和思考,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的研究 6、培养学生学会与人合作的研究 7、培养学生勤于问、善于问学习习惯的研究 8、培养学生良好写字习惯的实践研究 9、培养学生课外学习习惯的研究 10、培养学生查错习惯的研究

 (3)借助“各方”力量,内外因素结合,促使习惯的养成; 学习习惯的形成和发展, 一般受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两方面的影响。

 外部因素是指影响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社会、家庭、学校因素,内部因素是指学生自身的生理条件,智力发展和学生的自我意识能力。只有社会、 家庭、 学校三方面共同努力、 紧密配合,保持教育思想、教育目的的一致性,才能共同营造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 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环境。

 五、研究成果:

 1、实验班学生学习习惯有了明显的改善 通过课题研究,实验班学生在预习、复习、听课、作业、阅读方面的习惯已基本养成,而且能真正做到自主学习,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能独立、策略地解决问题,创造性地学习, 提高了学习效率, 从 “愿学” “乐学”到“会学”“独立学”的境界。

 2、课题组成员的理论素养有了显著的提高 学校青年教师自从参加课题研究后, 利用课余时间学习先进教育理念, 积极参加各类培训充实自己,在实践中逐步摸索经验,总结得失,形成成果,并在全校进行推广。

 五、问题及思考:

 1、 因为学校地处农村,又是镇中心,家长工作忙,家长的教育观念不强,整体素质不够高,给课题研究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加上目前独生子女占多数,,学生厌学情绪增多,如何确保家校合作,共同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还必须探索更加行之有效的途径, 2、课题研究的成果较难以体现,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后,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只能从学生的平时表现或学业成绩上看出,而且一旦哪个环节松懈,就会导致前功尽弃。所以课题研究的成果需要一套完整的评价体系来体现, 而学习习惯评价方案制定难度大, 实施起来工作量大,只能“摸着石头过河”,边实践边思考边总结,以提高研究效益。

 3、学习习惯的培养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反复性。

 4、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策略研究,边实践边思考边总结,主要在研究策略方面努力,以提高研究效率。

 今后课题还应在深化的过程中进一步完善、丰富,更要重视学生心理品质的培养,使学生真正成为“理想远大,不怕挫折,敢于迎接挑战的成功者”。

 “农村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研究”的课题研究成果

 4

  一、写字兴趣的培养 学习写字, 要把字写好是一个长期工程,不是短时间可以完成的,在学习过程中,能不能持之以恒,是决定能否成功的关键。要让生性好动的孩子喜欢写字, 并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必须重视学生写字兴趣的培养。

 1、故事激趣。

 低段的孩子们特别爱听故事,爱讲故事,抓住这个特点,教师就可以通过生动的故事,来让孩子们明白道理,学到知识。从而引发他们对汉字的喜爱之情,激发兴趣。

 如古人的故事,可以在课上练字时讲一进这些故事,一方面是提高学生兴趣,一方面也是提醒学生注意。

 在潜移默化中督促他养成持之以恒的意志品质。

 二、寻找学生写字的途径。

 1、感悟、启迪 A、展示一些名家作品,让在美的作品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

 B、请一些好的书法老师来上课,从直观中对进行。

 汉字的每一笔,每一画都深具美感。汉字是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水平的重要途径。写好字是学好科学文化知识的基础,是科学文化素质的一个重要标志, 也是加强情感、 意志等良好心理品质培养及身体机能训练的有效手段。写字有利于养成认真的态度、 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毅力和做事一丝不苟的精神。

 2、描、摹 要让学生掌握字的结构, 就要让学生认真观察,字的笔画,字的结构,并且让不断地描、摹,进而巩固对字的认识。

 3、练习。

 练习是掌握书写技能的主要途径。

 只有反复练习,才能熟练地把握书写动作,掌握汉字的结构规律。

 每天规定一定时间练习,(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每天必须写够一定数量,最好不能太多或太少。"三到"即眼到、手到、心到。眼到:临帖时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写到哪里视线则看到哪里。手到:执笔运笔,提、按、转、折、轻、重、缓、急,都认真临写,不可马虎潦草。心到:书写时要专心致志,一心一意,成竹在胸。"三多"即多看帖,多思考,多比较。多看帖就是临帖之前多看字帖,弄清字的结构,每笔每画的起始转折;多思考则是每个字都认真分析思考。

 如何用笔运笔才能写出原帖的风貌来;多比较:则是将自己临写的字与原帖进行反复比较, 推敲,找出差距,再求进步。

 三、给学生写字方法的指导。

 1、笔法指导:

 (1)培养正确地执笔、运笔。以示范法讲明笔画的提按、转折、轻重、缓急等用笔运笔及过程。

 (2)以图示说明"点、横、竖、撇、捺"等基本笔画的起笔、 运笔、 收笔的书写过程。

 (3)对偏旁部首的写法分别执教,由浅入深,从易到难练习。

 四、鼓励学生将练字进行到底。

 注重练习,讲求实效,练习是掌握书写技能的主要途径。只有反复练习,才能熟练地把握书写动作,掌握汉字的结构规律,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理想效果。由于点画训练单调乏味,临习摹仿重复少味,因此在书写练习时要注意形式的变化多样。

 多运用比赛的形式来激励学生。

 在平时进步大的同学,都时刻关注,不断表扬。

 “农村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研究”的课题研究成果

 5

 新颁布的课程标准规定:

 小学生六年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得少于 145 万字。

 为了较大改变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 达到或超过新标准所规定的要求, 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我们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对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进行了实践研究。

 一、激发兴趣,增强学生课外阅读的动力。

 兴趣是需求的内驱力,只有培养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浓厚兴趣, 学生才会已积极主动的心态,投入到课外阅读中去。

 (一)榜样激励。

 榜样能使学生产生看齐的向上心理。

 平时, 老师可以有意地向学生介绍古今中外热爱读书的一些名人名家:如文学家高尔基、伟大领袖毛泽东、大作家老舍、叶圣陶、冰心;也可以在班中树立典型来激励学生,...

篇四:农村小学低年级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研究

号:

 学校代码:密 级:

 学 号:专业硕士学位论文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习惯现状及养成策略研究2020 年 12 月作 者 姓 名 :

 孙玫琳学 位 类 别 :

 小学教育专 业 领 域 :

 班级管理导 师 姓 名 :

 杨淑萍万方数据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本人承诺: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所取得的研究成果。论文中除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他人和其他机构已经撰写或发表过的研究成果,其他同志的研究成果对本人的启示和所提供的帮助,均已在论文中做了明确的声明并表示谢意。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学位论文版权的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辽宁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及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复印件或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文授权辽宁师范大学,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并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并且本人电子文档的内容和纸质论文的内容相一致。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使用本授权书。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指导教师签名:签名日期:

 年 月 日本论文承项目 ,(项目编号:

 )的资助。万方数据

 I摘 要正如洛克所说;“事实上,一切教育归根结蒂都是为了培养人的良好习惯。”习惯见证了一个人的成长与发展,好习惯是优秀人生的左膀右臂,坏习惯将贻害无穷。在这个知识更迭,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人处于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社会氛围之中,学习习惯这个概念逐渐深入人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成为了家长与教师的一致愿望。小学低年级是学习习惯培养的关键期,学生在这一时期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并发展出一种个体需要的自动化学习行为方式,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挖掘学生潜力,提高学生综合素养。走好人生每一步的前提是迈好第一步,从教育的起点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他们搭设健康成长的阶梯。笔者所任教的学校是大连市金普新区主城区十余年来的第一所新建校,学生生源结构较为均衡,家庭教育背景各异,新建校的教育理念和方针具有开拓性和创新性,种种教育资源对开展小学低年级学习习惯培养的研究提供了有效的支撑和保证。笔者结合五年的低年级教育教学经验,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维度对本校 459 名 1-3 年级的学生的学习习惯进行了问卷调查,掌握其普遍情况,发现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习惯的现实样态包括:课前学习习惯中基本学习习惯好于拓展性学习习惯;课中学习习惯普遍较好,但部分同学课堂注意力难以集中;课后学习习惯中基础性学习习惯和拓展性学习习惯皆不理想,同时结合所调查的结果对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习惯的阶段性差异、性别间差异、年级间差异和学习习惯性质间的差异进行分析。针对所发现的特殊问题,运用个案研究法进行深入探究,发现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习惯中存在一些普遍性问题:课前学习习惯中反映的问题有,学生自主独立意识薄弱,依赖心理严重,缺乏系统型学习意识,课前学习局限于书本知识;课中学习习惯中反映的问题有,学生课堂自主意识不足,注意力不能集中,缺乏分工合作的经验;课后学习习惯中反映的问题有,忽视读写习惯的养成,欠缺知识整合能力。在此基础上,探究影响小学低年级学生良好学习养成的因素包括:影响课前学习习惯养成的因素有学生年龄较小,教师教育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影响课中学习习惯养成的因素有学生学习动机不足,教师忽视学习习惯的培养,教师缺乏恰当的教育方法,学前教育环境的影响,小学学习环境的负面影响;影响课后学习习惯养成的因素有学生学习态度敷衍,教师应试教育思维的影响,家长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家长缺乏培养方法,家长忽略学习习惯万方数据

 II的培养,课后托管机构环境不佳,课外辅导班泛滥,信息化社会的多元影响。综合以上调查和分析的结果,探究出培养低年级学生学习习惯的各类策略,针对课前学习习惯的培养,一是培养自主意识,增强学生自信心,二是开拓发展途径,提高教育水平,三是习惯培养系统化,抓住发展关键期;针对课中学习习惯,一是激发学生兴趣,巧用激励促发展,二是创新教育方法,深挖教育细节,三是明确合作原则,增强班级凝聚力,四是教师以身作则,以理以情化人;针对课后学习习惯的培养,一是关注心理健康,呵护茁壮成长,二是培养家庭教育氛围,开展科学家庭教育,三是家校合作协调统一,教育过程连贯一致,四是合理安排课外活动,尊重兴趣放眼未来,五是有效利用电子信息,拓展开发学习资源,旨在通过这些方法和策略能够对低年级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有所裨益。李镇西老师曾说:人才是“生长”出来的,而不是“培养”出来的,充分挖掘学校、家庭以及社会的资源和能量,让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使学生能够自由、健康、有尊严地成长。关键词:小学低年级,学习习惯,养成策略万方数据

 IIIAbstractAs Locke said, "in fact, all education is to cultivate good habits." Habits witnessa person"s growth and development, good habits are the right arm of good life, badhabits will do endless harm. In this era of knowledge change and informationexplosion, everyone is in the social atmosphere of national learning and lifelonglearning. The concept of learning habits has gradually been deeply rooted in the heartsof the people. It has become the common wish of parents and teachers to cultivatestudents" good learning habits. The lower grade of primary school is the key period ofcultivating learning habits. During this period, students form and develop a kind ofautomatic learning behavior that individual needs through repeated practice. Goodlearning habits are conducive to tap the potential of students and improve theircomprehensive quality. The premise of every step in life is to take the first step, helpstudents form good learning habits from the starting point of education, and set up ahealthy growth ladder for them.The school I teach in is the first newly established school in Jinpu New Districtof Dalian City in more than ten years. The student source structure is relativelybalanced, and the family education background is different. The educationalphilosophy and policy of the new school are pioneering and innovative. All kinds ofeducational resources provide effective support and guarantee for the research on thecultivation of learning habits in primary school. Based on the five-year teachingexperience of lower grade education, the author conducted a questionnaire survey on459 students of Grade 1-3 in our school from three dimensions of pre class, in classand after class, and grasped the general situation. It was found that the currentsituation of learning habits of lower grade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included: the basiclearning habits in pre class learning habits were better than the expanding learninghabits; the learning habits in class were generally better However, some students aredifficult to concentrate in class; the basic learning habits and the expanding learninghabits are not ideal in the after-school learning habits. At the same time, combinedwith the survey result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tage differences, gender differences,grade differences and the nature of learning habits of lower grade primary schoolstudents. In view of the special problems found, the case study method is used toconduct in-depth research, and some common problems are found in the learninghabits of the lower grade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the problems reflected in the preclass learning habits are: the students" awareness of independence is weak, thepsychological dependence is serious, the lack of systematic learning awareness, the万方数据

 IVpre class learning is limited to book knowledge; the problems reflected in the learninghabits in class are The problems reflected in the learning habits after class are:ignoring the cultivation of reading and writing habits and lack of knowledgeintegration ability. On this basis,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formation of good learning habits of lower grade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including: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formation of learning habits before class are younger, the lackof systematic and comprehensive teacher education;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formation of learning habits in class are students" learning motivation is not enough,teachers ignore the cultivation of learning habits, teachers lack of appropriateeducation methods, preschool education environment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formation of learning habits after class include students" perfunctory learning attitude,the influence of teachers" examination oriented educational thinking, the unevencultural level of parents, the lack of training methods for parents, the neglect of thecultivation of learning habits, the poor environment of after-school trusteeship, theproliferation of extracurricular counseling classes and the multiple influences ofinformation society. Based on the above survey and analysis results, this paperexplores various strategies to cultivate learning habits of junior students. For thecultivation of learning habits before class, the first is to cultivate self-awareness andenhance students" self-confidence, the two is to develop ways to improve educationlevel, the three is to systematize habit cultivation and grasp the key period ofdevelopment; for the learning habits in class, the first is to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and use them skillfully To encourage and promote development, the second is toinnovate educational methods and dig into the details of education; the third is toclarify the principle of cooperation and enhance the cohesion of the class; the fourth isto set an example for teachers and to cultivate people with emotion; the first is to payattention to mental health and care for the healthy growth; the second is to cultivatefamily education atmosphere and carry out scientific family education; the third is tocoordinate and unify family school cooperation and education The fourth isreasonable arrangement of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respecting interests and lookinginto the future. The fifth is to make effective use of electronic information to expandand develop learning resources. The purpose is to cultivate learning habits of juniorstudents through these methods and strategies.Teacher Li Zhenxi once said: talents are "grown" rather than "cultivated". Weshould fully tap the resources and energy of schools, families and society, and letstudents develop good learning habits from childhood, so that students can grow upfreely, healthily and with dignity.Key words: Junior primary school,learning habits,cultivation strategy万方数据

 目 录中文摘要……………………………………………………………………………ⅠAbstract……………………………………………………………………………Ⅱ一、 绪论………………………………………………………………………1(一)研究缘起………………………………………………………………1(二)研究意义………………………………………………………………21.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促进核心素养提升………………………………22.养成良好学习习惯,解决现实教育问题………………………………2(三)文献综述……………………………………………………………………31.国外的研究现状……………………………………………………32.国内的研究现状………………………………………………………33.对已有研究的总结……………………………………………………5(四)核心概念界定……………………………………………………………61.习惯……………………………………………………………………62.学习习惯………………………………………………………………63.基本学习习惯和拓展...

篇五:农村小学低年级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研究

刊LEARNING WEEKLYAug.2020Vol.222020 年 8 月第 22 期作者简介:

 姚永梅( 1972.7 — ),女,汉族,甘肃古浪人,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学。课题项目:

 本文系 2019 年度甘肃省武威市“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农村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有效途径探究》(课题编号 WW[2019]GH051 )研究成果。浅谈如何培养农村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姚永梅(甘肃省古浪县大靖中心小学,甘肃 古浪 733100)摘 要:教育也是习惯的养成过程。习惯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学习习惯的培养应从小开始。小学阶段正是学生认识世界并初步形成自我习惯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我们要积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和有益的习惯。这不仅对学生的学习有好处,而且对他们将来的生活和工作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基于此,本文从培养农村小学生学习习惯的重要性入手,对如何培养农村小学生的学习习惯进行了研究,提出以下观点供参考。关键词:农村;小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策略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0)22-0159-02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22.079学习习惯的培养是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

 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普及,在中国的广大农村,教学活动的重要性也逐渐被认识。

 小学教育是教育体系的基础, 而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和发展尤为重要。

 为了从根本上提高小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要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创造有利条件。一、农村小学生培养学习习惯的必要性据调查显示, 智力水平上的差异并不影响农村小学生的学业表现, 影响到学习成绩的主要因素是学习习惯的差异。此外,一些农村小学还没有在教学设施的投入上给予重视,教学理念也尚未完全解放, 教学方法仍习惯于延续传统教学模式,这直接导致农村小学教学提高缓慢,不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制约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不断地实践和总结,也感受到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农村教育中,社会、家庭和学校应相互合作,共同培养农村小学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这也需要学校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教育方法,由浅到深,循序渐进,坚持把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起来 [1] 。二、目前农村小学生的学习习惯主要表现(一)部分学生缺乏学习动力许多小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不知道学习的重要性,更不知道他们是为什么需要学习,只是因为家长让他们去上学,去读书,因此没有学习的主动性。

 另外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注意力往往难以长时间集中, 很容易被外界干扰, 学习过程中做不到完全专注。

 不少小学生的学习缺乏自主性,很少提问题,也不知道该怎么做,在没有人监督的情况下更无法做到主动学习。(二)没有进行课前预习的习惯大多数学生没有课前预习的习惯, 没有制订学习计划的学习习惯。

 学生没有制订学习计划,当然也不想去预习功课,因此在上课时很难明白书中的重点和难点。

 也有些学生试图预习功课,但又会中途放弃,因为他们无法理解所学的内容。即使部分学生进行了课堂预习, 如果他们不能有效地解决在课堂上出现的重难点问题, 当然也无法得到预期的课堂预习效果。(三)学习效率不高在课堂上,一些小学生的学习效率是非常低的。小学生思维活跃,因此很难避免在课堂上走神的情况。只有一部分学生可以认真听讲,在课堂上回答问题,和教师进行交流和互动。在教师看来,也只有这部分学生能够解决在课堂上的问题,能够进行独立思考。并且记笔记和听课也不能做到很好的协调,学生跟不上教师讲课进度, 只能顾上听课, 可能就忽视了笔记,而没有笔记参考又降低了学习效率。三、农村小学生学习习惯现状成因(一)学生本身因为小学的学生身心发育还不完善, 他们还不能对事物进行全面了解,仅能就表面现象做出判断,在他们出现错误行为时,如果教师没有及时纠正,将会导致他们形成不良的学习习惯。

 小学生内心还比较脆弱,意志力也较为薄弱,无法有效地自我控制,即使他们能够发现自身的坏习惯,但也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仍然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帮助。(二)家庭方面如今的社会,独生子女家庭占很大一部分,每个家庭都对自己的孩子寄予厚望,因此,有些家长就会过分注重孩子的成绩,不重视其他方面的发展。

 其结果是孩子只会学习,不会照教育管理159 - -

 [1] 潘志华 . 如何培养农村小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J]. 课程教育研究,2019 ( 7 ):

 178.[2] 周淑红,王欣岩,李婷婷,刘丹 . 农村小学生学习习惯现状调查分析与对策研究 [J]. 成才之路, 2018 ( 17 )

 .[3] 叶天龙 . 浅谈农村低年级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J]. 新课程研究旬刊, 2017 ( 6 ):

 73.[4] 李榕霞 . 知行合一以成良习—— — 浅谈农村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J]. 教育教学论坛, 2017 ( 20 ):

 246.参考文献:顾自己。

 有父母为孩子安排一切,孩子就会按照父母的设想走下去,无法做到思想和生活上的独立。

 还有的家长对孩子过于严格或溺爱,也不利于良好习惯的形成。父母是最好的老师,孩子会模仿父母的一言一行。因此,当孩子有不良习惯时,家长应该找找自己的原因,看看自身是否有类似的坏习惯 [2] 。(三)学校方面在实际教学工作中, 如果教师不注重学生的学习习惯培养,或采取错误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这会对学生产生不利的影响。

 第一,在课堂纪律上,有些教师只顾讲课,不管学生是否在听,没有对课堂纪律进行良好的控制。

 第二,在教学内容上,有的教师只是照搬书上的教学内容,没有生动的解释, 很难将小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

 如果学生在课堂上感到无聊,他们就会走神,去做一些与学习无关的小动作。

 第三,在课堂互动上,有些教师很少与学生互动,课堂气氛沉闷,使学生的思维跟不上教师的讲课进度。

 第四,在板书书写上,板书内容没有条理,或者教师书写过于随意,学生很难辨识、理解。四、农村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一)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部分教师不注重学生的主动学习习惯的培养, 教学方法传统单一, 容易让学生感到乏味从而失去学习兴趣。

 教师的责任在于鼓励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当学生经过艰苦努力获得成功时, 他们就会表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

 因此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情绪和学习状态,善于鼓励、激励他们,并帮助学生学会自主探索新知识, 从而在学习上获得成功。教师可以这样鼓励学生:“你可以自己解决这个问题。

 ”“你可以做到这一点。

 ”如果学生中途遇到挫折,教师也要为其提供跳板进行过渡, 使他们能够顺利到达知识的彼岸。

 当学生遇到困难时, 特别是成绩较差的学生, 教师应给他们及时的指导,使他们也能够得到胜利的果实。

 这样一来,各个层次的学生都会获得成功的喜悦和满足感,从而进一步提高学习兴趣,并能积极参加学习活动 [3] 。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实现主动学习的目标,解决学习效率低的问题。

 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不仅是解决农村学生的学习习惯问题的基本策略,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对策。(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学习非常重要。独立思考习惯的培养是学生学习知识的重要方法, 也是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

 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提前预习,全神贯注地听讲,同时进行思考,在课堂上积极发言,独立完成作业并检查。

 在上课或作业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学生可以积极地开动脑筋,独立解决问题,而不依赖于教师或其他同学,所以家庭作业对学生良好的学习心态的形成也有很大的影响。小学生必须养成独立思考,认真完成作业的好习惯。(三)组织各种活动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现如今,农村小学教学活动的开展应该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同时根据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实际情况,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开展各种活动时,农村小学应自觉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同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师要积极进行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在实践活动中可以进行经典诵读比赛和知识竞赛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同时使学生能够加强集体荣誉感,全身心投入到比赛活动中。

 在教学期间,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学习知识,也要让他们学习如何做人,诚信做人,尊重他人,学会感恩,在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同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四)家校合作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对学生的教育,家庭和学校是分不开的,同样,学生的学习习惯也是如此。对于学生来说,家长和教师都是他们的引导者,可以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实际教育中,我们要发挥家庭和学校的重要作用,实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必须把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结合。为了加强家校关系,形成教育合力,学校也应对家校联系方式进行创新。目前,部分农村学生家长和学校的主要联系途径仍局限于传统的家长会、家访等交流方式,有很大的局限性。为了农村学校能够吸引更多的家长参与到家校合作中,共同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必须改变和创新家校联系方式。

 便捷的信息网络平台,为农村教师和家长进行合作提供了新的可能 [4] 。部分农村小学家长对学生学习习惯的理解也存在一些误区,所以学校和教师也要给予家长必要的指导。因此,学校和教师要通过与学生父母的交流沟通, 帮助他们改变一些错误的认知和行为方式,为他们提供一些具体的指导,避免给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带来负面影响。(五)发挥榜样示范作用由于小学生善于模仿,易受感染,具有很高的可塑性和依赖性,教师的言行举止都会影响到学生,因此榜样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的以身作则对学生来说就是无声的引导。

 教师的工作态度和教学行为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此外,小学生是最容易受到同伴影响的,也易于接受和模仿他人。因此教师不仅要发挥自身的榜样示范作用,而且在班上也要发现好学生的学习习惯,引导其他学生向其学习,这样也会收到很好的效果。五、结语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学习的最基本的保证。

 要重视课堂和课外,学校和家长的合作。从一开始就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主动学习和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发挥榜样示范作用,让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率。[责任编辑 李 媛]160 - -

篇六:农村小学低年级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研究

刊LEARNING WEEKLYAug.2020Vol.222020 年 8 月第 22 期作者简介:

 邹霞( 1979.2 — ),女,汉族,甘肃古浪人,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课题项目:

 本文系 2019 年度甘肃省武威市“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农村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有效途径探究》(课题编号 WW[2019]GH051 )研究成果。浅议农村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有效途径邹 霞(甘肃省古浪县大靖中心小学,甘肃 古浪 733100)摘 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能有效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水平,同时对其未来的生活、发展均起着重要的作用。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生涯的起步阶段,因此构建科学合理的教育体系,实施切实可行的教育措施,对于培养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有着重要的意义。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农村小学生在学习习惯方面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旨在探讨农村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有效途径,以期进一步提高农村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关键词:农村小学生;学习习惯;培养;途径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0)22-0161-02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22.080学习习惯是学生在学习中通过反复练习而形成的一种自动化学习行为方式, 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 [1] 。

 尤其是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不仅能提高其自主学习意识,同时在培养其创造、创新能力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逐步推进,基础教育的主要任务已经从传授知识逐步转变为让学生学会学习, 使其能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小学是义务教育的基础阶段,也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阶段。各农村小学应积极联合家长的力量,探求一种适合自身的运作机制,以帮助学生形成稳定且自觉的良好学习行为。一、影响农村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主要因素(一)学校因素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 部分农村小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只看重知识的传授, 将自身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上, 常常会忽视良好学习习惯的渗透和培养。通常情况下, 低年级教师大多能做到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良坐姿、握笔姿势以及字迹不端等行为,可随着学习任务的加重,一些中高年级教师认为这些行为习惯不会对学生的成绩产生直接影响,所以就忽视了对这方面的管教。

 同时,如果学困生数量偏多的话,也会给教师教学工作造成阻碍,所以一些教师往往更加偏爱课堂上认真听讲、善于思考、学习积极的学生,在开展教研活动时, 也会为其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

 而对于那些纪律散漫、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则可能关心不够,忽视了他们的成长。

 长此以往,这些学困生会越来越缺乏自信,由于感受不到学习带来的快乐,也会失去对学习的兴趣,严重者甚至会出现逃学、辍学等不良行为。

 此外,由于部分教师自身素质的问题, 所以无法产生良好的榜样示范作用, 教师上课迟到、拖堂、板书随意等行为,都可能对学生的习惯养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二)家庭因素农村小学生中存在着一个特殊的群体—— — 留守儿童,这些学生的父母长年在外打工,将孩子留给老人照看。但农村老人的整体受教育程度偏低,且思想观念较为落后,还常常会溺爱孩子,最终阻碍了学生良好学习、生活习惯的养成。

 也有一些家长虽然可以守在孩子的身边, 但片面地认为学校才是开展教育的主要阵地,教育教学只是教师的任务,自己照顾好孩子的生活即可,无需过多地参与孩子的教育过程,甚至认为学校强调家庭教育是在推卸责任,额外增加家长的负担。也有一些家长十分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唯恐孩子无法取得好成绩, 所以将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在最终的考试分数上,完全不管孩子的学习过程。一旦孩子的成绩未达到自己的期望,只会不问缘由地责怪,这不仅会增加孩子的心理负担,也会影响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前教育是帮助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雏形的重要阶段,但由于家长重视程度不足,一些孩子在上小学前两三个月才被家长送到幼儿园,导致其学习进度落后,难以尽快适应学校生活。同时部分农村地区学前教育水平偏低,教育效果无法保障。(三)自身因素小学生的心智尚未发育成熟, 年级越低的学生自制力越差,同时由于缺乏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环境,所以在课堂上常会出现做小动作、不认真听讲、交头接耳、偷吃零食等主观行为。很多学生难以在长时间内集中注意力学习, 一旦不在教师的视野范围则很容易跟不上课堂的节奏。

 一些学生在回到家后只想玩游戏、看电视,作业边玩边做,一直拖到很晚才匆忙完教育管理161 - -

 [1] 孙秀丽,何淑娟 . 播种一个行动,收获一个习惯—— — 浅谈农村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J]. 新课程(教育学术), 2017 ( 6 ):

 263.[2] 郝耀 . 农村小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探讨 [J]. 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 ( 2 ):

 94.[3] 李晓琴 . 如何培养农村小学生的良好习惯 [J]. 教师, 2017 ( 14 ):

 16.参考文献:[责任编辑 李 媛]成,过程中常会出现计算错误、漏题、看错题意等问题。不少农村教师都反映学生的家庭作业欠认真、 书写欠工整、 审题欠全面的问题, 但大多未能找到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有一些家长虽然花费了大量的时间监督孩子写作业,但常常简单地将孩子学习效果不理想的原因归结为马虎、 不认真,对于孩子学习习惯方面的关注较少。还有一些学生受自私、骄傲、任性、孤僻等性格缺陷的影响,难以很好地融入班集体,对于学校生活常存在一定的抵触心理,导致其学习主动性较差,给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也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2] 。

 一部分高年级的农村小学生认为自己的父辈虽然没读过书,但收入水平并不低,所以学习没那么重要,在校学习过程中甚至会出现不带学习用品、课本的行为,给整个班级的学生都带来了负面的影响。二、农村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有效途径(一)以教师为导,创新习惯教育手段小学生的模仿能力是惊人的, 他们能在模仿中学习他人的可贵品质, 也可能在模仿中形成不良的行为习惯。

 在校学习中,学生接触最多的就是教师,因此小学教师在学生的眼中是具有威信的, 更是值得学习的。

 因此教师一定要规范自身的行为习惯, 并通过有效的言传身教提高习惯教育质量。

 语文教师可以预留一定的课堂时间与学生一起阅读课外书,并为其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像朋友一样与学生交流阅读感受,自然而然地影响学生的阅读习惯。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 对于陌生的领域常存在较为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心理特点,创新教育教学手段,以激发其学习兴趣。

 只有对学习充满兴趣,学生才能更加积极主动地规范自身的学习行为习惯。

 首先教师需做到因材施教,即使是学习成绩仍不理想的学生,只要他在学习中取得了进步,就应该积极表扬、奖励,以培养其学习上的自信。

 同时教师也应合理应用小组学习法、 探究学习法等新型学习模式,引导学生共同学习、互相学习,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步入积极学习的正轨。另外,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差异较大,教师应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开展学习习惯教育。

 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可以先培养其按要求准备学习用品、按时完成作业的简单习惯。而对于中高年级学生来说,应鼓励其主动预习、积极拓展课外知识,并通过长期的积累,帮助学生完善良好的学习行为。(二)以家长为辅,更新家庭教育观念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离不开学校与家庭的共同努力,小学生在校学习中养成的良好习惯如果回家之后便松懈,那么教师的努力也会大打折扣。

 因此教师应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指导其按照学校的要求督促学生,以进一步提高教育效果。但受教育水平的影响,有些农村家长辅导孩子的能力相对不足,这就需要学校及教师给予其有效的帮助。首先可通过定期召开家长会的方式向其普及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使其认识到自己的一言一行给孩子带来的影响。对于在外务工的家长, 应鼓励其每日抽出一定的时间与孩子打电话或者进行视频通话,询问孩子在学习方面的具体情况,对孩子多一些肯定,少一些责怪,使孩子能充分感受到来自父母的爱,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其次教师与家长要根据学生的年龄以及心理特点制定针对性的学习指导方案。

 家长如果发现孩子在学习中存在不良的行为习惯,不要急于指正、批评,可先向教师反馈,并争取有效建议,然后再心平气和地与孩子进行沟通。家长可以和孩子制定具备良好约束力的契约,承诺如果表现良好,则可以获得一定的奖励。

 同时家长也要有诚信,说到做到,从而促使孩子良好习惯的持续形成。(三)以学生为主,纠正不良学习习惯农村的物质资源相对不足,小学生了解世界的途径有限,有时他们很难理解学习的现实意义。

 比如, 由于缺乏语言环境,不少农村小学生都认为英语是最不重要的科目,在他们的生活中很难用到,所以学习热情偏低,英语应用能力更是不理想。

 基于此,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积极了解学生的内心想法,并尽量拓展课外知识,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认真学习对自己未来生活的积极影响。课堂是农村小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场所, 因此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专注度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应加强自身学习,掌握更多有效的教学模式,以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在开展课堂教学前,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有趣的课堂导入环节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也可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

 同时为帮助学生培养认真审题的习惯, 教师应带领学生创造性地去分析、思考、解决问题,使其获得愉悦感以及成就感。

 在课余时间可以通过与学生交流、 播放名人故事等方式鼓励学生勤奋学习,主动纠正自身的不良学习习惯。另外,好习惯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的监督作用,帮助学生细化目标,每周给学生提出一个详细的要求,并进行阶段性评价,选拔出班级中的“好习惯之星”,以激励学生将良好的学习习惯坚持下去 [3] 。三、结语总而言之,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偏小,自我约束能力相对较差,所以教师及家长应积极承担其习惯教育的责任,引导学生了解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日后学习和生活的重要意义, 使其能养成自我反思、自我评价的意识,进而为终身学习打下良好基础。162 - -

篇七:农村小学低年级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研究

29-2019 年第 8 期(总第 156 期)GUANGJIAO课堂广角农村小学低年级学生语文学习习惯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陆忠英摘  要:在我国素质教育的推动下,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也在进行着改革。低年级小学生是学习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语文教学知识是从点滴积累起来的,有利于好习惯的养成。文章通过对农村小学低年级学生语文学习习惯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进而得出培养学习习惯的策略。关键词:农村小学;学习习惯;对策(广西壮族自治区横县南乡镇中心学校,广西 南宁 530323)中图分类号:G623.2一、农村小学低年级学生语文学习习惯存在的问题1. 缺乏发言的好习惯在我国的农村小学,很多学生存在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就是没有发言的好习惯。学生缺乏自信心,不敢站起来回答问题,还有一些学生,教师的问题刚提出来就抢答,完全没有经过思考。这些问题都对学生发言习惯的养成很不利。2. 缺乏主动提问的习惯农村学校的一部分学生由于担心提问会受到教师的批评,就不敢提问。还有一部分学生由于缺乏读书的好习惯,导致对知识的了解不够牢固,也不敢主动提问。学生缺乏主动提问的好习惯,对学生的成长很不利。3. 缺乏认真倾听的好习惯倾听不但是对人的尊重,更是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友好交往的重要前提,对提高学习效率也非常重要。但在一些农村小学,学生普遍缺乏倾听的习惯。4. 朗读时缺少感情朗读对学生阅读能力和口语能力的提高都有非常大的作用,带感情地朗读,能够让学生对文章的内容和语文素养的提高也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但是,很多农村小学的学生在学习中不能够带感情地去朗读,对低年级进入高年级和以后的学习都有很不好的影响。二、农村小学低年级学生语文学习习惯养成的对策1. 激励学生在课堂上形成发言的好习惯农村低年级的学生喜欢模仿教师的行为,所以教师在平时要制订一些习惯培养的小目标,以此来慢慢地培养学生的习惯[1] 。有些学生比较胆怯内向,或者是发言不合时宜等。所以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激励学生积极发言,养成思考的习惯。2. 培养学生主动提问的好习惯在农村低年级学生中,很多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灵活应变能力很高,除了这部分能力比较突出的学生外,很多学生在教师的培训下,也会表现得很好。所以,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多提问,只有不断提问,才能发现问题。比如,教师要在课堂上对一些能主动提出问题,并能够展开讨论的学生提出表扬,让学生不自觉地形成主动提问的好习惯。教师在教学中,一方面要对表现较好的学生提出表扬,另一方面也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交流中不断进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3. 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好习惯由于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对一些不好的习惯还没有很好的辨别能力,所以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认真倾听的好习惯[2] 。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也要有意识地对学生做出提醒和诱导,让学生尽快养成认真倾听的好习惯。4. 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文章的好习惯农村小学低年级阅读习惯的养成,对其以后的学习和语文素养的形成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首先,教师要带领学生对文章进行准确的朗读,让学生能够真正理解文章内容。其次,教师要让学生在朗读的时候速度慢一些,在读准确的基础上一边朗读,一边思考。最后,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让学生用心读,让学生进行模仿的时候,培养其用心读的好习惯。农村小学低年级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对学生的一生都很有帮助。但习惯的养成绝非一日之功,所以教师要制订适合学生习惯养成的计划,并以身作则,树立起榜样,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参考文献:[1] 付维俊 . 小学语文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现状及解决对策 [J]. 神州,2017(14):101.[2] 陆婉菁 . 浅谈小学低年级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J]. 教育界:基础教育研究(中旬刊),2016(5):24.作者简介:陆忠英(1973—),女,广西横县人,一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文章编号:2095-624X(2019)08-0029-01

推荐访问:农村小学低年级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研究 学习习惯 培养 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