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城重点项目调研报告3篇县城重点项目调研报告 县住建局加快基础设施重大项目建设促进城乡统筹发展调研报告一、县域基础设施重大项目建设情况 20xx年以来,县委、县政府以党的十九大、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县城重点项目调研报告3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县城重点项目调研报告
建局加快基础设施重大项目建设促进城乡统筹发展调研报告 一、县域基础设施重大项目建设情况20xx年以来,县委、县政府以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统领,以统筹城乡规划为切入点,以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县城为落脚点,抢抓国家扩大内需、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机遇,大力实施城乡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乡面貌发生了重大变化。先后投资约x亿元,打通了xx街、北大街北段、东环路北段、xx街东段、沿河路等道路,总长度近x米;投资x万元,实施了xx街农贸市场和xx果品批发市场建设工程;投资x万元,完成了护城河治理一期工程;投资x万元,完成了x个城市广场和街心游园x余处;投入资金x多万元,对x多条背街小巷实施了治理;投资x万元,实施了县城人行道改造工程,全县x条主干道,铺上生态砖,栽上绿化树;投资近x万元,建设了xx县地标性建筑xx桥、xx桥,极大地缓解了居民出行难问题,提升了城市建设品位;为改善接待条件,引进外资x亿元建设xx大酒店和xx大酒店两座星级宾馆。这些建设项目的实施,大大改善了县城的人居环境,使城市的布局合理,潜质凸现,承载力、吸引力和辐射力显著增强。城东新区和xx湖治理开发现已纳入重要议事日程,xx湖公园龙头位置文化主题公园已开工建设。占地x平方公里的《城东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已编制完成,城东基础道路和管网先期建设正在实施,起步区建设正如火如荼地实施。县政府与xx集团签定了xx湖治理
与周边战略合作协议,目前正在进行施工图设计。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强力推进,xx县乡村的人居环境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几年来,xx县住建局积极邀请省xx规划设计院对全县x个行政村进行了详细性规划编制,城乡一体化进程明显加快。目前,全县已有x个新农村试点开工建设,x个行政村建设已初具规模,全县三个新型农村示范社区xx乡xx社区、xx乡xx社区、xx乡xx社区的规划编制及评审工作已完成,现正实施建设。
二、基础设施重大项目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从总体情况来看,我县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有了长足发展,城乡面貌发生了重大变化。但由于经济基础薄弱、基础设施历史欠帐较大、城乡二元结构特征明显,发展步伐和建设成效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现实需要,许多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
1 1 、统筹发展的认识存在差距。由于受地域条件、思想认识、规划资金等条件的限制,存在边规划边建设的现象,排污、排洪、垃圾处理等设施规划相对滞后,主要精力放在了城区和中心城镇的建设和管理上,没有把村组基础设施建设放在重要位置,影响了城乡的统筹发展。
2 2 、基础设施规划执行力差。规划和已有基础设施建设不能融合,规划设计是这样的,实际建设却是另外一种样子,形成不了全县一盘棋的建设环境。
3 3 、基础设施管理滞后。部分县乡村公路存在无路政设施标志、管护资金缺乏等问题,影响了全县交通安全运行。
4 4 、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难以满足需求。当前,政府成为基础设施建设唯一的投资主体,县乡财力又比较薄弱,老百姓“等、靠、要”思想严重,筹资筹劳难,加之大多数集体经济薄弱,配套资金短缺,缺乏项目资金支撑,以致负债修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跟不上经济发展的要求。
5 5 、管理维护工作薄弱。基础设施建设大多属于公益性事业,没有经营收入。国家对这类项目的投入是一次性的,只管建设,地方政府由于财力困难,无力保障维护费用,建管矛盾比较突出。
6、缺乏统筹规划与科学的管理。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来源渠道复杂,建设的内容和项目也比较杂乱。每个肩负基础设施建设的部门如能统筹安排,集中使用,捆绑投入,实行各投其资,资金的使用效率会大大提高,建设的成效也会更加明显。
7 7 、村镇规划缺乏前瞻性,相对滞后。乡镇政府重视程度不高,我县建成的农村基础设施无论在质和量方面离农村实际需求都相距甚远,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建设规划缺乏指导,导致布局零乱,出现土地集约化利用程度不高,设施不配套等现象。
三、加快基础设施重大项目建设,统筹城乡发展的措施
1 1 、加快基础设施重大项目建设。统筹城乡发展必须加强组织领导,实行严格的责任制,层层分解任务,层层细化目标,层层抓好落实。每一个项目都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高效能管理,努力建设精品工程。全县各方面特别是
县职能部门要切实增强为新型社区服务、为重大项目建设服务的思想,在项目报批过程中主动加强与县委、县政府的沟通协调,提高办事效率,急事急办,快事快办,特事特办,为加快重大项目建设积极创造条件。
2 2 、应加大对贫困乡镇的支持力度。尤其是要在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上给予政策、资金倾斜,不断缩小城乡差距,努力实现均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要在基础设施建设中,实行资源整合、政策项目捆绑,坚持实行“一事一议”制度,发动广大群众投工投劳,发扬自力更生精神,全面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
3 3 、加大县乡基础设施建设。一是把好工程质量关,严格实行问责制。要控制造价,凡是涉及政府性投入,要认真审核把关。二是对于新型社区和新道路的建设要有超前眼光,绿化、共同沟、无障碍设施等要一步到位。老城区道路改造与建设则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立足于完善功能,不要过分强调整齐划一。可通过改变功能区、设单行线、抽疏人口等措施来改善交通。三是优化规划,相关部门要对交通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规划进行全面梳理,提高计划的科学化和精准性。
四、加快基础设施重大项目建设,统筹城乡发展的建议
1 1 、基础设施重大项目建设,统筹城乡发展是 xx 县加快发展的重要条件。要把基础设施建设当成xx县百年大计来抓,把加快工程进度当成当前的紧迫工作,千方百计往前赶,确保按时间节点顺利推进。要坚持高标准、高水平,特别注重
基础设施建设质量,做到每个环节都过硬,每个程序都过硬,每项工程质量都过硬。要认真规范投资和建设行为,积极推进项目建设的规范化和制度化,进一步规范工程质量管理和安全管理,严格落实工作责任制,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进度。
2 2 、坚持科学规划,夯实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按照科学规划、重点投入的原则,对城乡现有水、电、气、暖、路、园、区、污水和垃圾处理等基础公共设施一次规划到位。在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遵循超前规划、适度超前建设的原则,切实加强规划管理,规范“一书两证”办理程序,从严把好“用地关、红线关、规模关和造型关”,确保城乡基础设施配套到位。
3 3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城乡发展。必须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缩小城乡基础设施差距。在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中,切实把重点放在农村,不断加大投入力度。但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可能也不应该完全由政府全包下来。必须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引导他们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争取国家财政通过直接补助或“以奖代补”给予鼓励。
4 4 、牢固树立统筹协调的理念。按照统筹发展的思路,加快推进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建设、管理方面的一体化,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不断提升城乡一体化水平。要依法严格规划,坚持城乡规划体系全覆盖。抓总体规划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和交通、水利、电力等各专项规划。
5 5 、六是广泛宣传发动,凝聚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的
合力。要加大统筹城乡基础建设的宣传力度,赢得社会各方支持,增强发展的合力。要加快建立全社会参与的激励机制,按照“谁投资、谁拥有、谁受益、谁负责”的原则,鼓励各种社会力量参与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促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良好氛围。
篇二:县城重点项目调研报告
.......................................................................................................................................................................................................................3 一、 当涂宏观环境分析 ......................................................................................................................................................................................................................................3 二、 当涂经济发展状况 ......................................................................................................................................................................................................................................5 三、 行业相关政策影响分析 ..............................................................................................................................................................................................................................8 四、 房地产宏观市场 ........................................................................................................................................................................................................................................11 ................................................................................................................................................................................................................................................14 ........................................................................................................................................................................................................................16 一、 马鞍山市市场状况 ....................................................................................................................................................................................................................................16 二、 当涂市场状况 ............................................................................................................................................................................................................................................18 三、 目标市场供应分析 ....................................................................................................................................................................................................................................20 四、 目标市场需求分析 ....................................................................................................................................................................................................................................21 五、 目标市场产品分析 ....................................................................................................................................................................................................................................22 ................................................................................................................................................................................................................24 一、 调研结论....................................................................................................................................................................................................................................................24 二、 调研启示....................................................................................................................................................................................................................................................25 ....................................................................................................................................................................................................................................................27房地产项目的开发必然涉及到区域市场的发展现状、 趋势以及消费群体等等方面的内容, 因此要求对项目区域市场的情况有着相当的了解和把握,只有充分了解项目所在市场的基本情况, 才能更好的在尊重市场的前提下, 制定企业以及项目发展战略, 并采用行之有效的方式和方法, 取得项目开发的成功, 达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
当涂房地产市场对于我们来说, 属于未曾开发的市场, 因此对于当地市场的基本情况处于了解但不熟悉的状况, 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当涂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作详细而又针对性的市场调查, 以掌握尽可能多的资料, 真正倾听市场的声音, 为项目开发制定完善的发展战略, 并进行准确的市场定位和项目定位, 以有效的规避风险、 保障项目开发的成功并获取最大化的利润, 达到双赢的局面。
因此本次调研主要从宏观、 微观方面对市场进行调研分析, 以准确的把握市场脉搏, 并为后续工作的跟进作准备和引导。
当涂县位于安徽省东部, 介于南京与芜湖之间, 地处长三角城市群顶端, 与江苏江宁、 高淳、 溧水 3 县(区) 接壤, 与江苏边界线总长度为 126. 9 公里, 拥有长江岸线 20 公里, 是安徽省重要的沿江、 沿边县。
全县总面积 1346 平方公里, 总人口 64. 65 万, 辖 10 镇 4 乡 。
区位优势明显。
长江黄金水道、 皖赣铁路、 205 国道、 314 省道和马芜高速公路穿境而过, 县城 40 公里半径范围内有两座机场即南京禄口机场和芜湖湾里机场, 县城 80 公里半径范围内有 6 座长江大桥(其中马鞍山长江大桥即将建设) , 水、 陆、 空交通运输十分快捷。
自然资源丰富。
全县耕地面积 65 万亩, 水面 47 万亩, 属典型的江南鱼米之乡 , 是全国粮棉生产大县。
当涂的石臼湖大闸蟹, 金脚红毛, 青背白脐,体大肉嫩, 黄多油厚, 味道鲜美, 久负盛名。
地下矿产资源丰富, 探明有开采价值的金、 银、 铜、 锡、 铁等矿产共 20 多种, 铁的储量为华东之最。
产业基础较好。
基本形成五大产业集群, 以博望刃模具和机床制造为主体的机械制造业; 以长江钢铁为主体的冶金压延业; 以黄池食品为主体的绿
色食品加工业; 以海狮巾被为主体的纺织服装业。
上市公司江苏红太阳集团、 浙江盾安集团等大项目落户当涂, 形成了医药化工等新的产业板块。
文化积淀深厚。
自秦始皇统一中国推行郡县制时, 当涂就已建县, 初名丹阳。
隋开皇九年(公元 589 年)
定名当涂。
当涂是历代文人墨客揽胜抒怀的绝佳之地, 唐代大诗人李白一生七次游历当涂, 留下《望天门山》 等千古绝唱, 晚年定居当涂, 终老后葬于当涂青山脚下。
2007 年一季度全县规模工业实现增加值 48849 万元, 按可比价计算, 增长 44%; 产品销售率达 92%。
一季度, 当涂县招商引资增幅大, 全县合同利用县外资金 8. 87 亿元, 实际到位资金 5. 85 亿元, 同比增长 89. 1%, 引进的项目中以工业项目占主体。
新引进投资规模 50 万元以上的签约开工项目 60 个,实际到位资金 1. 83 亿元, 其中工业项目 54 个, 已到位资金 1. 71 亿元, 占签约开工项目到位资金的 93. 7%, 为工业经济的发展, 注入了活力, 夯实了基础。
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
2007 年一季度, 当涂县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94974 万元, 同比增长 37%。
其中城镇投资 75892 万元, 增长 27. 7%; 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 8642 万元, 增长 262. 8%。
农村投资 10440 万元, 增长 38. 8%。
在城镇投资中, 新建项目投资 51048 万元, 改扩建和技术改造 21244 万元。3 月底全县在建施工项目 172 个, 其中 500 万元以上的投资项目 134 个, 当年新开工项目 93 个。
固定资产投入不断加大, 项目建设有序推进, 为县乡经济的快速发展增强了后劲。
200 一季度, 当涂县在岗职工平均工资 4516 元, 增长 11. 8%; 农民人均现金收入 1936 元, 增长 19. 4%。
农民现金收入大幅度增长的主要原因:
一是农民外出务工和在本地企业工作, 工资性收入增长; 二是农民出售农、 牧业产品多、 价格高, 农民家庭经营收入大幅度增加; 三是财产、 转移收入成为农民收入的又一增长点。
2007 年一季度, 当涂县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48829 万元, 增长 15. 1%。
其中, 批发业 5570 万元, 增长 20. 6%; 零售业 38836 万元, 增长 14. 6%;住宿和餐饮业 4423 万元, 增长 12. 8%。
1、 产品结构:
自 2006 年 6 月 1 日起, 凡新审批、 新开工的商品住房建设, 套型建筑面积 90 平方米以下住房(含经济适用住房)
面积所占比重, 必须达到开发建设总面积的 70%以上。
2、 税收政策:
从 2006 年 6 月 1 日起, 对购买住房不足 5 年转手交易的, 销售时按其取得的售房收入全额征收营业税; 个人购买普通住房超过 5 年(含 5年)
转手交易的, 销售时免征营业税; 个人购买非普通住房超过 5 年(含 5 年)
转手交易的, 销售时按其售房收入减去购买房屋的价款后的差额征收营业税。
税务部门要严格税收征管, 防止漏征和随意减免。
3、 信贷政策:
提高房地产企业贷款门槛, 对项目资本金比例达不到 35%等贷款条件的房地产企业, 商业银行不得发放贷款。
从 2006 年 6 月 1 日起, 个人住房按揭贷款首付款比例不得低于 30%。
考虑到中低收入群众的住房需求, 对购买自住住房且套型建筑面积 90 平方米以下的仍执行首
付款比例 20%的规定。
4、 货币政策:
2006 年4 月2 8 日提高贷款基准利率0 . 2 7 个百分点;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 0 0 6 年8 月1 5 日起, 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 . 5 个百分点, 农村信用社(含农村合作银行)
存款准备金率暂不上调, 继续执行现行存款准备金率; 从 8 月 19 日起提高 1 年期贷款基准利率, 从 5. 85%到 6. 12%, 提高 1 年期存款基准利率, 从 2. 25%到 2. 52%; 2007 年 1 月 15 日起, 再次上调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 0. 5个百分点。
5、 加大土地调控力度, 督察各地土地出让违法行为, 由中央组织督察组多次对地方政府的违规出让土地行为进行调查和督办。
——针对“国六条” 的调控, 新天地行销机构预测如下:
1、 土地市场规范化, 政府硬性指标有法可依, 对房地产开发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土地占有、 使用、 开发等问题进行了限制和约束, 推进房地产市场改革;
2、 土地从闲置时间上进行了明确的界定, 并以程度轻重缓急作出了详细的处罚规定, 运用量化手段使可操作性前进了一大步, 将对开发进度提出更高的要求;
3、 土地价格继续上涨。
随着国家调控政策的落实以及泗县经济发展的深入, 房地产市场将向一个更高、 更专业的水平发展, 由此推动了土地市场价格继续上涨;
4、 政府土地供应量下降, 市场土地供应量小幅变化。
国家系列调控政策使得政府土地管理严格, 土地供应量受到限制, 而国家打击“囤积土地” 的政策,会迫使持有过多土地资源的开发商向市场放出土地资源, 调节整体土地供应, 市场小幅变化;
5、 土地利用率得到提高, 囤积土地减少, 开发量有增大的可能。
市场土地并不是操纵在几家开发商手中, 土地分隔成几块掌握在不同开发商手中, 会造成一块完整的土地参与的开发商增加, 开发项目的数量增加;
6、 全国情况千差万别, 再加上地方政府对政策实施力度的差异, “国六条” 要取得预期效果至少需要 1 年以上的时间, 同时“国六条”
更多的是影响大
中城市的房地产开发, 对中小城市来说特别是县域城市, 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
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重点主要是集中房地产投资开发过热的区域, 在制定政策时主要也是以打击恶意炒作、 哄抬房价等违反市场经济原则的行为,而对于一些内陆省份或者三、 四线城市来说, 房地产开发主要以自主为主, 属于市场的刚性需求, 因此总的来说受调控的影响较小。
针对宏观政策对当涂房地产的影响评测主要体现以下方面:
当涂房地产发展属于理性增长范围, 城市整体均价在 2100 元/平米左右, 参照居民收入水平尚处于合理范围, 现阶段快速发展属于市场实际需求增加, 因此居民购房置业意愿较强, 受宏观调控影响较小;
国家从 2004 年开始的宏观调控, 促使一部分开发商开始转战三、 四线城市, 在宏观调控的条件下, 当涂房地产市场从 2004 年开始迈入快速发展期,房地产开发建设受宏观调控的影响小, 从另外一方面可以说, 国家对房地产热点片区的调控, 促使当...
篇三:县城重点项目调研报告
2020 年 绵阳市三台县城市发展与重点项目规划 调研报告
目录
第一部分
基本信息 .................................................................................................................. 2 一、绵阳市三台县全年地区生产总值(GDP)
............................................................... 2 二、绵阳市三台县产业结构现状 .................................................................................... 3 三、绵阳市三台县地方财政收入 .................................................................................... 3 四、绵阳市三台县人口现状 ............................................................................................ 3 五、绵阳市三台县人均可支配收入 ................................................................................ 4 六、绵阳市三台县居民消费价格水平............................................................................. 4 七、 绵阳市三台县信息 .................................................................................................. 4 第二部分
城市发展规划 .......................................................................................................... 5 一、 绵阳市三台县总体发展布局................................................................................... 5 二、 绵阳市三台县城镇空间发展................................................................................... 7 第三部分
凤凰山森林公园 ...................................................................................................... 9 凤凰山航拍图 .................................................................................................................. 10 第四部分
近期主要重点项目用地情况 ................................................................................ 11 1、交通建设重点。
........................................................................................................ 11 2、水利设施建设重点 .................................................................................................... 11 3、旅游项目重点 ............................................................................................................ 11
第一部分
基本信息
一、 绵阳市三台县 全年地区生产总值( GDP )
2017 年,全年实现 GDP245.66 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下同),比上年增长8.5%。
三台县“ 十二五” 规划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指标名称 2010 年实际 2015 年规划目标 2015 年实现情况 “ 十二五” 年均增长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131.5 260 205.2 9.3% 三次产业比重 32.6:34:33.4 20:50:30 34.1:26.9:39.0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78.6 150 135.6 11.5%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65.1 125 91.9 7.13% 财政总收入(亿元)
8.4 17 16.04 13.8%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14305 24000 25204 12%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
5934 10000 12016 15.2% 城镇登记失业率(%)
3.56 4 3.97 — 基本医疗城镇参保率 95.5 95 96.62 —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保率(%)
98.6 98 99.9 — 公路通车总里程(公里)
2782 3215 3215 — 城镇化率(%)
30.2 38 37 1.36个百分点 规上企业万元增加值能耗降低(%)
[15] [15] — 森林覆盖率(%)
36.8 38 38.1 0.26个百分点 县城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
50 75 — 县城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率(%)
70 93 — 耕地保有量(万公顷)
10.4 11.84 —
二、 绵阳市三台县 产业结构现状
第一产业增加值 78.57 亿元,增长 4.1%;第二产业增加值 67.81 亿元,增长 10.2%;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 99.28 亿元,增长 10.9%。三次产业增加值占GDP 的比重为 32:27.6:40.4,与 2016 年比,一产业下降 1.7 个百分点,二产业上升 0.2 个百分点,三产业上升 1.5 个百分点,呈三、一、二结构。按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 GDP 为 23303 元,比上年增长 8.1%。全年实现民营经济增加值148.39 亿元,比上年增长 8.9%,民营经济占 GDP 的比重为 60.4%,比上年提高0.2 个百分点,其中实现民营工业增加值 35.73 亿元,增长 9.1%。
2017 年末,全县共有法人单位 6221 个,比上年末减少 21 个,有产业活动单位 7314 个,比上年末减少 74 个。全部法人单位有从业人员 152460 人,比上年末减少 1370 人。2017 年,三台工业化率为 16%;年末,全县有常住人口105.57 万人,其中城镇人口 39.62 万人,城镇化率达 37.5%,比上年提高 1.4个百分点。
三、 绵阳市三台县 地方财政收入
2017 年,全县实现财政总收入 29.08 亿元,比上年增长 53.7%,实现公共财政预算收入 9.2 亿元,增长 8.6%,其中税收收入 4.7 亿元,增长 10%。全县公共财政预算支出 56.13 亿元,比上年增长 7.1%。
四、 绵阳市三台县 人口现状
2017 年末,全县户籍总人口 142.37 万人,比上年末减少 1.9%。其中:男性74.87 万人,女性 67.5 万人,男女性别比为 110.9:100;农业人口 121.95 万人,非农业人口 20.42 万人;当年出生 15100 人,人口出生率为 10.6‰,当年死亡33809 人,人口死亡率为 23.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3.1‰。
5 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 7.9‰,婴儿死亡率为 4.8‰。
五、 绵阳市三台县 人均可支配收入
年末,全县城镇法人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 46570 元,比上年增长 5.3%。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实现可支配收入 29573 元,比上年增长 8.3%,人均生活消费支出 19788 元,比上年增长 8.3%;农村居民人均实现可支配收入 14294 元,比上年增长 9.1% 六、 绵阳市三台县 居民消费价格水平
人均生活消费支出 11221 元,比上年增长 8.9%。食品消费支出占生活消费总支出的比重(恩格尔系数)农村为 36.6%,城镇为 35.6%。
七、 绵阳市三台县 信息
绵阳市,隶属于四川省,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涪江中上游地带。东邻广元市的青川县、剑阁县和南充市的南部县、西充县;南接遂宁市的射洪县;西接德阳市的罗江区、中江县、绵竹市;西北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和甘肃省的文县接壤。介于北纬 30°42′—33°03′、东经 103°45′—105°43′之间,总面积20248.4 平方千米。下辖 3 区、5 县、1 县级市,常住总人口 481.09 万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1830.42 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280.29 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 896.04 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 654.09 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38202 元。三次产业结构为 15.3:49.0:35.7。
绵阳是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建设的中国唯一的科技城,重要的国防科研和电子工业生产基地,成都平原城市群北部中心城市、成渝经济圈七大区域中心之一 ,获得过联合国改善人居环境最佳范例奖(迪拜奖)、全国文明城市等荣誉。
三台县,位于四川盆地中偏西北部,绵阳市东南部。东与绵阳市盐亭县交界,南与射洪相邻,西与中江县接壤,北与绵阳市涪城区相连,距绵阳市 57 公里,距成都市 153 公里。
境域南北长 81.1 公里,东西宽 56.2 公里,状若艾叶,幅员面积 2661 平方公里,为四川百万以上人口的农业大县之一,有汉、回、藏、羌、彝、满、白 、土、维吾尔、蒙古、苗等 11 个民族。
三台古名“梓州”“潼川”,后因城西三台山而得名“三台”。三台辖区面积2659 平方公里,总人口 142 万,辖 62 个乡镇、1 个街道办事处。三台是四川首
批 27 个扩权强县试点县之一,是全国文化先进县、全国体育先进县、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全省“三农”工作先进县。2017 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245.66 亿元、增长 8.5%,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 1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158.85 亿元、增长 12.3%,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120.03 亿元、增长 17.2%,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9.2 亿元、增长 10.6%,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 29573 元、14294 元,分别增长 8.3%、9.1%。
第二部分
城市发展规划
一、 绵阳市三台县总体发展布局
“一核”。即全县的发展核心,主要范围为县城规划区,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商贸中心,以及城镇人口主要聚集区和交通、通信枢纽,承担对全县的辐射带动作用。
“两副”。即全县发展的两个副中心。发挥紧邻绵阳的优势,依托芦溪工业集中区,由芦溪镇、花园镇、永明镇,形成“一区三镇”的北部发展格局,组成县域北部发展副中心,推动成为全县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依托成巴高速,由西平镇、凯河镇、万安镇、古井镇组成县域西部发展副中心,面向成都,承接产业转移,培育全县发展新兴增长极。
“四轴”。即四条重要发展轴。沿涪江、国道 247(原省道 205 线),成渝环线高速公路(G93)形成南北发展主轴,连接全县发展核心与北部副中心,延伸中心和副中心的服务功能和产业,建成全县主要的产业发展带。沿国道 245(原省道 101 线)、成巴高速公路形成东西发展主轴,连接全县发展核心与西部副中心,在不断提升副中心的综合承载能力、增强核心与副中心联动发展的基础上,培育成为全县新的产业示范带。沿绵西高速形成东北发展次轴,围绕建设现代生态农业基地,加快该区发展。沿三大路形成南北发展次轴,围绕绵阳市丘区农村扶贫攻坚示范区(农村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实现南部与全县协调发展。
总体发展布局图
二、 绵阳市三台县城镇空间发展
“一心”。即县中心城区,由潼川镇和北坝镇的全部行政辖区以及东塔镇、灵兴镇、新德镇、乐安镇的部分区域组成,进一步完善城镇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功能,加快人口城镇化,推动区域内各乡镇的融合发展,引领全县新型城镇化发展。
“一轴”。即沿涪江城镇发展主轴,包括芦溪、花园、永明、刘营、灵兴、百顷等重点镇,促进城镇间交通设施互联互通,推动城镇功能向农村延伸,带动人口向重点镇和交通干线的集聚,形成全县新型城镇化的主要发展轴。
“四组团”。即全县城镇化发展的四个城镇组团,以塔山-三元为中心的东部城镇组团、以观桥-景福为中心的南部城镇组团、以西平-古井为中心的西部城镇组团和以新鲁-金石为中心的西北部城镇发展组团,带动辐射周边乡镇,形成全县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支撑。
“多支点”。即以一般乡镇为依托,建设全县城镇化的支点。在明确功能定位、突出发展特色的基础上,加快打造商贸型、旅游型等特色小镇。
城镇发展布局图
第三部分
凤凰山森林公园
三台县凤凰山省级森林公园是 1997 年省林业厅批准建立的省级森林公园。它地处唐巴公路与绵渝公路交汇处,距新兴科学城绵阳仅 40 分钟车程。凤凰山因唐王勃游此留言“登道鱼鳞,形似凤凰”而得名。它东隔涪江与东塔相望,南邻牛头山杜甫纪念馆,北接长平山琴泉寺、北塔寺,西峙三台山七星楼,与牛头山杜甫草堂、琴泉寺、大佛寺、杜塔寺等风景名胜形成一条风景旅游热线。成为三台城区人民休闲娱乐的主要去处。
凤凰山森林公园占地约 520 亩,地势呈北高南低、东北一西南走向,最高海拔 455.7 米,最低海拔 378.8 米、高差 76.9 米。园中林木参天,枝叶交错,绿波荡漾。绿化覆盖率 95.7%,森林郁闭度 0.9,森林植被有 50 科 80 种,可谓良木嘉树,郁 郁葱葱。山间小溪、石下清泉、流水潺潺。道路纵横,蜿蜒通出,翠羽穿梭,百鸟争鸣。整个山林绿方霭霭,瑞气蔚然,恰似一只展翅巨凤。于凤顶俯瞰梓州胜景、气象万千:凯涪江浩荡东去,千幢楼星罗棋布,使人心旷神怡。
凤凰山森林公园既有得天独厚的森林资源,也有异常丰富的名胜古迹,其鲜明的历史文化特色乃北川地区少有。现有“塔丹井”、“贲墓”王弼墓抗日将领景嘉谟将军墓、汉代岩墓群以及东岳古刹等名胜古迹。近几年来,凤凰山森林公园在公园建设资金筹集,基础设施建设和景点建设等各项工作中成绩显著。带动并促进了三台旅游事业的发展,为振兴三台经济作出了贡献。
凤凰山地理位置图
凤凰山航拍图
第四部分
近期主要重点项目用地情况
规划近期,主要重点建设中心城区,抓好工业园区建设,合理发展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以及旅游和独立选址项目。
1、交通建设重点。
成都至西安客运专线(江油—西安);成绵乐城际客运专线;绵遂高速路绵阳段;成都-绵阳高速复线;成都至南部高速公路;省道 205 线北川桂溪至江油;省道 302 线江油至北川段;省道 302 线北川至茂县段;绵阳秀水至睢水至高川至墩上公路;绵阳平武至平通公路;平武至松潘公路;安县安昌至绵阳永兴;北川桂溪至墩上公路;省道 105 线安昌至北川段;省道 105 线北川至青川段(含牛角桠隧道及南坝大桥)等。
2、水利设施建设重点 武引引水第二期灌区,燕儿河水库、北川县开茅水库、江油市沉水水库、梓潼县红岩水库、三台县张家沟水库、三台县祠堂湾水库、游仙区清洁沟水库扩建、安县草溪河水库、盐亭县新华水库、盐亭县金峰水库,涪江干流绵阳段防洪工程、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小型水库工程等。
3、旅游项目重点 一级服务站;二级服务站;三级服务站;自驾车汽车营地;新(扩)建旅游景区(含宾馆、饭店)。
推荐访问:县城重点项目调研报告 重点项目 县城 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