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以律己专题研讨会思想小结3篇

时间:2022-11-11 18:05:04 来源:网友投稿

严以律己专题研讨会思想小结3篇严以律己专题研讨会思想小结 1 严以律己专题研讨思想小结商水县人民医院 袁书伟 按照统一部署,在严以律己专题学习研讨环节里,我重点学习了《党章》、习近平《谈治国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严以律己专题研讨会思想小结3篇,供大家参考。

严以律己专题研讨会思想小结3篇

篇一:严以律己专题研讨会思想小结

  严以律己专题研讨思想小结 商水县人民医院

 袁书伟

 按照统一部署,在严以律己专题学习研讨环节里,我重点学习了《党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习近平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论述摘编》、《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规定书目,对照习近平总书记“五个必须”要求,联系身边严重违纪违法反而典型,举一反三,深感到开展“三严三实”教育意义重大。作为一名党员干部,真正做到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自觉遵守党纪国法,严以律己是关乎作风建设的成效,关乎政治生态和发展大局。

 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党性意识,是严以律己的前提,一名党员,特别是作为党员领导干部,要始终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理想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这个信仰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只有坚定理想信念,才会做到心中有党、对党忠诚、听党指挥。只有这样,才能牢记党的宗旨,执行党的决定,维护党的形象,严守党的纪律。

 “君子之心,常存敬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工作上要大胆开拓,用权上要谨慎而行,常怀敬畏之心,自觉接受纪律和法律的约束”。“始终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把自己置于党和群众的监督之下,是严

  2

 以律己重要方面,离开监督,很容易出问题。要正确认识党内监督、社会监督和群众监督是一种约束、一种保护。要形成愿意接受监督,敢于接受监督的习惯和勇气。要善于接受监督,做到胸怀坦荡,乐于吸收各种批评意见,有则改正、无则加勉、闻者足戒。

 严以律己要以党的纪律为准绳,按照党风廉政建设有关规定规范自己的工作、生活、学习、作风等,恪守廉洁自律,自觉抵制一切不良风气,筑牢思想防线,拒腐防变。

 通过系统学习,对照《党章》和有关廉洁自律有关规定,我深感自己在严以律己方面做的还不够,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比如:思想信念还不很坚定,工作作风还不够扎实,思想要求还不严,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县委“十条禁令”不严等。究其思想根源,就在于以前学习有些放松,重视不够,没有按《党章》标准去做,对党的纪律执行不力,对自己的要求不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薄弱,廉洁从政要求不严,认识不到位,没有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因此在以后的工作,一是要认真加强政治理论的系统学习,坚决贯彻执行中央、省市县委决策,加强思想工作作风建设,提高思想修养,端正工作态度,严格执行各种规章制度。二是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想问题、办事情多为群众着想。三是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克服怕吃苦思想,不贪恋

  3

 安逸舒适,为群众服务好。四是严格执行廉洁从政的要求和中央“八项规定”,对立廉洁自律意识,筑牢防腐拒变的防线,坚决杜绝一切不正之风,处处严格要求,严以律己,工作上踏踏实实,生活上朴朴素素,作风上清清正正,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篇二:严以律己专题研讨会思想小结

局局长严以律己,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自觉做政治上的水利局局长严以律己,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自觉做政治上的“ 明白人” 专题研讨发言材料 xx

 今 天局党组按照按照我局“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学习计划安排,组织开展“严以律己”专题研讨会。通过近期的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学习,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严以律 己”就是要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慎独慎微、勤于自省,遵守党纪国法,做到为政清廉。在今天的专题研讨会上,我想和大家一起研讨、畅谈关于“严以律己”的学 习心得和体会,希望大家敞开心扉,畅所欲言。下面是我对“严以律己”粗浅认识,有不当之处,请大家批评指证。

  严以律己是立身之本,更是为政之基。局领导班子肩负全市水利发展、水利体制发展改革的重任,要适应全面改革深化的新常态。更当牢记“欲正人者先正己”的古训,时刻严字当头,时刻慎独慎微,在律己上争作表率,克己奉公。

  严以律己,要以纪律规矩为戒,做对党忠诚的老实人。严以律己,要以纪律规矩为戒,做对党忠诚的老实人。俗话说“举头三尺有神明”。共产党人的“神明”

 是什么?就 是对信仰的敬畏,对法纪的敬畏,对规矩的敬畏。从井冈山到延安,从西柏坡到北京,我们党之所以成为领航中国的坚强领导核心,带领全国人民在革命、建设、改 革中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除了共同的理想信念和严密的组织体系,依靠的正是严明的纪律和规矩。“人不以规矩则废,党不以规矩则乱”。水利工作要做到依法治 水,严格管理,要求我们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把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落实到工作中去,在政治上讲忠诚,在组织上讲纪律,在行动上讲 原则,真正做到在任何情况下政治信仰不变、政治立场不移、政治方向不偏,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更应当牢记法律红线不可逾越、法律底线不可触碰,争做尊 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不搞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做到有权不任性,做人不妄为,在法律面前不为私心所扰、不为人情所困、不为关系所累、不为利益 所惑。

  严以律己,要以慎独慎微为镜,做防微杜渐的干净人严以律己,要以慎独慎微为镜,做防微杜渐的干净人。

 慎独是“入德之方”,是党员干部道德修养的基本要求。做为一名领导干部要把慎独作为评判律己成效的重要标准,始终坚持人前人后一个样,有无监督一个样, “八小时”内外一个样,远离“小兄弟”、谨防“小嗜好”、不进“小圈子”,做到不仁之事不做、不义

 之财不取、不正之风不沾、不法之事不干。慎微,就要在细 微之处时刻保持警醒,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在任何时候都能稳得住心神、管得住小节。细节决定成败,祸患积于忽微,局领导班子成员要长期保持“对己清 正、对人公正,对内严格、对外平等”的良好形象,就必须把慎微作为个人思想修养和行为规范的理性界碑,做好每件小事、管住每个小节,见微知著、防微杜渐, 不该说的话不说、不该拿的东西不拿、不该去的地方不去、不该办的事情不办,在小事小节上守住心灵“防护堤”。

 严以律己,要以反躬自省为要,做知行合一的明白人。自 省是不断完善自我、不断超越自我、不断升华自我的过程,“吾日三省吾身”、“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省”是党员干部勤于自省,勇于修正自身不足的重要指引。

 往往让人高看一眼、厚爱三分,更应该常怀自省之心,常思克己之道,做到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私。要勤于自我评价、贵有自知 之明,学会客观评判自己的思想、动机、行为和个性,发现自我优点,捕捉自身不足,在自省中刮骨疗伤,负重前行。要善于自我调节,学会科学调节工作生活中产 生的不良情绪,努力以最好的面貌做好服务工作,让党员干部人才感受“家的温暖”。要勇于自

 我教育,自我审视不怕丑,自我教育不怕痛,勇于把内心深处的缺点 揪出来、改正掉,自觉在学习中提高素养,我们要以令计划等反面典型引以为戒,增强拒腐防变的免疫力。

篇三:严以律己专题研讨会思想小结

干部党风廉政和反腐学习心得体会与严以律己研讨领导发言稿合集

 严以律己研讨领导发言稿 各位同志们:

  大家好!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反复强调,政治纪律是党最重要、最根本、最关键的纪律,是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在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言论和政治行为方面必须遵守的基本准则,是维护党的性质、宗旨、指导思想的根本规定。严明政治纪律,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强化责任、敢于担当,切实增强广大党员干部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坚定性,确保全党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步调一致前进。

  坚持勤学笃行,增强政治自觉

  习近平同志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随着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一些党员干部在遵守纪律特别是政治纪律上出现问题,甚至堕落为腐败分子,说到底就是把“革命理想高于天”抛在脑后,精神缺钙,“总开关”失灵。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从学习教育入

 手,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遵守政治纪律、树立优良作风,抓住了根本、切中了要害。坚定理想信念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一辈子去磨练和洗礼、去坚守和追求。必须从经受“四大考验”、防止“四种危险”的高度,自觉把标准定得更高、尺子把得更严、功夫下得更深,持之以恒抓好思想理论建设这个根本、党性教育这个核心、道德教育这个基础,做到政治信仰不变、政治立场不移、政治方向不偏,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勤于学。思想觉悟不会随着党龄增长而自然提高,党性修养也不会随着职务升迁而自然增强,而需要坚持不懈学习、终生付出努力。学习必须知道学什么、怎么学、为什么学。当前,要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有收获,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同时,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把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作为一条红线贯穿始终,原原本本学、反复持久学、结合实际学,不能大而化之,触及不到灵魂,做到学习一次思考就深入一次、认识就深化一次。通过深化学习教育,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切实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更加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慎于言。作为党员干部,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必须以政治纪律为准绳,真正做到在党为党、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心中要装着党、想着党,牢记自己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始终站在党的立场说话,始终与党同心同德,决不允许在群众中散布违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

 针政策的意见,决不允许公开发表与党中央决定相违背的言论,决不允许对党中央的决策部署阳奉阴违,决不允许编造传播政治谣言以及丑化党和国家形象的言论,决不允许以任何形式泄露党和国家秘密,决不允许参与非法组织和非法活动。要把群众当作最亲近的人、最依靠的人,真心倾听群众呼声,既要能听懂群众说的话,更要说群众能听懂的话,进一步密切党同群众的血肉联系。

  笃于行。

 “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坚定理想信念,必须以知促行、以行促知,做到知行合一。要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自觉遵守党章、贯彻党章、维护党章,时刻不忘自己应尽的义务和责任,严格按程序办事、按规则办事、按集体意志办事。以整风精神严格党内生活,开展积极健康的批评和自我批评, 敢于揭短亮丑、 见筋见骨, 做到 “真刀真枪” 、红脸出汗,不断提高发现和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积极主动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到条件艰苦、困难较多、矛盾突出的地方去,磨练意志品质,锻造过硬作风,提升能力本领,筑牢坚定理想信念的实践基础。

  抓好正风肃纪,规范政治行为

  习近平同志指出:“严明党的纪律,首要的就是严明政治纪律。”这是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的根本保证。纪律严明是党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如果纪律成了“纸老虎”、“稻草人”,就会造成“破窗效应”,使党沦为各取所需、各行其是的“私人俱乐部”;就会造成党一盘散沙、一片混乱,最终分崩离析。只有时刻绷紧政治纪律这根弦,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

 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才能始终保持思想高度统一、行动协调一致,始终保持党旺盛的生命力和战斗力。

  严守底线,有纪必依。政治纪律是不可逾越的“雷区”,遵守政治纪律是无条件的。一旦突破原则和底线,就会造成生活上的腐化、道德上的堕落、纪律上的松弛。对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党员干部头脑要清醒、心中有定力,必须自觉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 自觉遵守党章和党内各项规章制度, 自觉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要认真落实习近平同志提出的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的要求,知道“天”高“地”厚。“天”就是党纪国法,党员干部必须敬畏法律、遵守纪律,明白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地”就是老百姓,党员干部必须为民务实清廉,知道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心中有杆秤,明白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使纪律真正成为廉洁从政的刚性约束。

  坚持原则,执纪必严。严格执纪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治党原则,也是维护纪律权威的重要体现。严明政治纪律不能停留在口头上,必须落实到行动中,体现在对党员干部的行为约束上。要坚持纪律面前人人平等、遵守纪律没有特权、执行纪律没有例外,一把尺子量到底,做到铁面执纪、严格执纪,决不能失之于宽、失之于软。认真贯彻执行党章和准则,用严格的党内政治生活规范和引导党员干部的行为,不能相互拉拉扯扯、讲哥们义气,不允许搞小山头、小圈子、小团伙,在党内形成弘扬正气的大气候。坚决同错误思想、言论和行为作斗争,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风浪面前无所畏惧,在诱惑面前立场坚定,不能当“墙头草”、做“两面

 人”。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使党员干部行为有规矩方圆、耳边有警钟长鸣,真正敬畏法纪、敬畏组织、敬畏群众。

  敢抓敢管,违纪必究。只有严肃查处违法违纪行为,才能遏制腐败现象发生,才能使纪律产生更大威慑力。必须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对党员干部从严要求、从严教育、从严管理、从严监督,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抓早抓小、查早查小、处早处小,经常拽拽袖子、咬咬耳朵、拍拍肩膀,对问题突出的严肃问责追究,对背离党性的言行坚决纠正。始终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对腐败行为零容忍,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只要触犯党纪国法,发现一起就查处一起,决不手软、决不姑息。

  做到履职尽责,强化政治担当

  习近平同志强调,坚持原则、敢于担当是党的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我们党具有敢于担当的光荣传统,无论是革命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还是改革开放时期,党依靠这种可贵的政治品质,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带领全国人民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站在新的起点上,我们党开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面临的发展机遇和风险考验前所未有。党员干部必须时刻牢记使命责任,敢担当、能负重、有作为,勇敢承担起对民族的责任、对人民的责任、对党的责任,切实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履责、守土尽责。

  以强烈的大局意识确保政令畅通。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最核心的是坚持党的领导,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服从中央命

 令,维护中央权威。要在党爱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始终站在党的事业全局考虑问题,从党的整体利益出发说话办事。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必须牢固树立大局观念和全局意识,正确处理好保持中央政令畅通和立足实际创造性开展工作的关系,防止和克服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本位主义,决不允许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决不允许合意的执行、不合意的就不执行,决不允许打折扣、搞变通,决不允许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开展任何工作都要以贯彻中央精神为前提,尤其是在涉及路线方针政策等重大原则问题上,必须与党中央步调一致。

  以务实的作风提高执行能力。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如果执行落实抓得不好,再好的方针政策措施也会落空,再伟大的目标任务也实现不了。中央决策部署带有战略性、全局性和前瞻性,是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的行动指南,在执行上没有任何讨价还价的余地,不管面临多大压力、遇到多大困难,都要真抓实干、攻坚克难、抓好落实。中央强调不简单唯GDP,不是不抓发展,而是要有质量、有效益的发展,实现绿色的、可持续的发展。中央强调稳中求进,不是简单求稳,不是不要速度,而是要实实在在、没有水分的速度。中央强调反“四风”,但不能成为不干事的借口。“为官不易”不能“为官不为”,必须坚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韧劲,以迎难而上、逢难必克的勇气,发扬钉钉子精神,一抓到底、抓出成效,交出一份有内容、有质量的成绩单。

  以正确的用人导向激励干事创业。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目前,发展已进入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改革已进

 入逆水行舟、爬坡过坎的深水区和攻坚期,迫切要求打造一支担责不推、担难不怯、担险不畏的干部队伍。选什么人、用什么人,是重要的风向标和指挥棒。必须建立健全激励敢于担当的选人用人机制,不唯票、不唯分、不唯年龄、不唯 GDP,鼓励探索实践,宽容出错失误,让那些不事张扬、务实干事的人有位子有舞台。各级党组织要旗帜鲜明地为敢于担当者撑腰打气,营造担当光荣、避事可耻的氛围,让勇担当、敢作为、真干事成为党员干部的自觉行动。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党员干部党风廉政和反腐学习心得体会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更加注重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与时俱进地实现领导方式方法的转变,不仅是改革进入攻坚阶段的客观需要,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一系列新形象、新作风、新行动,让人感觉“一股新风扑面而来”,凸显了我们党在执政使命、执政规律等问题上的新认识,在执政能力、执政方略等方面的新实践。习近平总书记十八大以来的一系列重要讲话,以简洁明了、深入浅出、有的放矢的表述,深刻阐发了党在治国理政理念上的一系列创新和发展,

 传递出共产党人敢于担当的历史责任感和坚定自信心。研读系列讲话内容,让人思索,给人期待,催人奋进。

  一、奋力实现“中国梦”

 ——新的战略思想激励人心、鼓舞斗志

  2012 年 11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中更是全面系统地阐述了这个思想。每一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中国梦”的提出,既饱含着对近代以来中国历史的深刻洞悉,又彰显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和宏伟愿景,是在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宏伟奋斗目标基础上,推进实现“中国梦”的新的战略思想。

  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用“中国梦”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新特征,就如何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背景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发展中国家的基础上建设现代化、在 13 亿多人口的国度中实现共同富裕、在以西方为主导的世界格局中实现大国的和平发展等方面的问题作了全面概括和回答。

 “中国梦”,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开了新的视野,已经成为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经过 90 多年艰辛探索、为 30 多年成功实践所证明的符合中国国情的道路,是一条给中国带来巨大发展成就的

 正确道路。因此,必须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坚定不移地沿着这条道路奋勇前行。同时,要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促进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强大的内在动力。“中国梦”的提出,最根本的要求是,让我们把眼光放远,充满自信地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定会有灿烂的明天。

  二、“治大国若烹小鲜”

  ——强调对党、对人民、对历史高度负责的执政态度和治国理念

  习近平总书记在接受金砖国家媒体联合采访时说:“这样一个大国,这样多的人民,这么复杂的国情,领导者要深入了解国情,了解人民所思所盼,要有‘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自觉,要有‘治大国如烹小鲜’的态度。”“治大国若烹小鲜”,语出老子《道德经》第六十章。“小鲜”,即“小鱼”。唐玄宗曾对这一名句作过诠释:“烹小鲜者,不可挠,治大国者不可烦,烦则伤人,挠则鱼烂矣。”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中,管理向来被视为一种智慧,它的最高目标是艺术化。“治大国如烹小鲜”,象征的就是一种高超的治国艺术,是中华民族独有的治国理政经验。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了 30 多年,发展中产生的问题以及长期累积的困难不少。面对 13 亿多人口、经济发展进入“深水区”、诸多矛盾共存的发展重要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坦言国家的真实情况,引用《道德经》的“治大国若烹小鲜”,强调既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松弛懈怠,才能把事情办好,道出了人民内心的期待。

 第一,就是要常怀“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危机感,永不懈怠。

 “烹小鲜”要求小心专注。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情况复杂,矛盾交织,既有尚未化解的老问题,更有不断出现的...

推荐访问:严以律己专题研讨会思想小结 严以律己 小结 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