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4篇经济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 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经济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4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经济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
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尽我所知, 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 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也不包含本人为获得内蒙古师范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本人保证所呈交的论文不侵犯国家机密、 商业秘密及其他合法权益。
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感谢。签名:
啦日期:
加哆年r月印日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内蒙古师范大学有关保留、 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内蒙古师范大学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 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 可以采用影印、 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 汇编学位论文, 并且本人电子,文档的内容和纸质论文的内容相一致。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也遵守此规定。签名:
溉妇l翮始毽翻矿日期:
力, 岁年, 月冲日
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中文摘要实践证明, 开发区是许多国家和地区发展现代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一种有效形式和重要载体。
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的开发区经历的一个迅猛发展阶段, 给国民经济带来了生机和活力, 也加速了本地区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 实现了产业的集聚空间和产业之间的相互作用。
在这样的背景下, 理论指导和实践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认为, 在政府主导下的呼和浩特如意开发区的开发建设过程中, 由于认识误区和系统缺陷的原因, 地方政府也是很多问题产生的根源。
作为开发区的规划主体, 政府的政绩体现在项目要“大” , 数量要“多” , 为了取得的突出成绩, 往往是一些“短, 稳, 快” 的项目成了招商引资的主要对象, 政府过度在意企业的数量和规模, 并不重视产业的规划。
这些问题的存在,制约了开发区的持续发展。
因此, 在下一阶段的开发区建设中, 一方面需要加强政策, 法律和法规的完善:
另一方面也要以构建产业集群系统为目标, 避免重复建设和盲目竞争, 培育区域核心竞争力。
随着呼和浩特如意开发区的进一步发展, 政府功能肯定会越来越弱, 最终退出行政管理的阶段, 市场机制和创新能力的会越来越强。
因此, 地方政府的职能的转变, 决定了开发区是否能够可持续发展重要因素。本文从研究如意开发区的开发建设现状入手, 对国内开发区及呼和浩特市其他开发区的发展情况进行深入调研, 并参阅了专家学者关于开发区发展问题的相关文章, 在理论联系实际的基础上, 提出了解决呼和浩特如意开发区经济发展问题的对策。本文试图以呼和浩特如意开发区为研究对象, 集中研究作为政府主导型的开发区在经济发展结构、 产业规划及公共管理方面应该做的工作,从而逐步构建开发区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关键词:
经济发展问题, 对策, 呼和浩特如意开发区
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A b str a c tP r a ctice h a sp r o v e dth a t th ed e v e lo p m e n tz o n e iS a n ef f ectiv e f o r m o fm a n y co u n tr ies a n dr e g io n s, th e d e v e lo p m e n to f m o d e min d u str ya n dh ig h . techin d u stries a n da nim p o rta n tca rrier. S in ceth eref o rma n do p e n in gu p ,th ed e v e lo p m e n tz o n e s in C h in ah a se x p e r ie n c e dar a p idd e v e lo p m e n t sta g e,to th e n a tio n a le c o n o m yh a sb r o u g h tv ig o ra n dv ita lity ,b u ta lsoa cceler a teth ep r o c e sso f in d u stria liza tio n a n d u r b a n iz a tio n in th er e g io nto a c h ie v e th ein tera ctio n b e tw e e nin d u str y g a th e r in g sp a c ea n din d u stria l. In th is c o n te x t,th e th eo retica lg u id a n c ea n dp r a c tic eh a sv e r y im p o r ta n t sig n if ic a n c e . T h isp a p e r a r g u e s th a t R u y i D e v e lo p m e n tZ o n e in H o h h o td e v e lo p m e n ta n dco n str u ctio n o fg o v e r n m e n t- le d p r o cess, d u etom isu n d e r sta n d in ga n dsy ste md ef ects. th e lo ca lg o v e m m e n ti¥ a lso a lo t o fp r o b le m so fth e r o o t c a u se s.D e v e lo p m e n t p la n n in g b o d y ,th e g o v er n m en t’ Sr eco r d is ref lected in th ep ro jecttob e ¨ b ig ¨ n u m b e r ” m a n y "f o ro u tsta n d in ga ch iev em en ts, o f ten ¨ sh o rt,sta b le . f a st” b e ca m e th e m a inta rg eto f in v e stm e n t, e x ce ssiv e g o v e m m e n tc o n c e r n e d a b o u t th e n u m b e r a n d size o f th een ter p r ise, d o esn o t a tta chim p o r ta n c etoth ep la n n in go fth ein d u str y . T h eex isten ceo fth esep ro b lem s,w h ic h restricts th e c o n tin u e dd e v e lo p m e n t o f th e D e v e lo p m e n tZ o n e.T h er ef o r e. inth en e x tp h a seo fco n stru ctio n o fd e v e lo p m e n tz o n e s, o nth e o n eh a n d . th e n e e d tostr e n g th e n th e im p r o v e m e n to fp o licie s, la w sa n dr eg u la tio n s; a sth eg o a l, b u tw e a lso n e e d to b u ild th esy ste mo fin d u stria lclu stersto a v o idr e d u n d a n tco n str u ctio na n db lin dco m p etitio n , f o sterr eg io n a lc o r eco m p etitiv en ess. W ithth e f u rth erd e v e lo p m e n to fR u y i D e v e lo p m e n tZ o n e in H o h h o t. th e g o v e r n m e n tf u n ctio n w illcerta in lyb e m o r e a n d m o r ew e a k . f in a l sta g e ex it a d m in istr a tio n , m a r k e tm e c h a n ism s a n d in n o v a tiv eca p a b ilitiesf u n ctio n s o f lo ca lg o v e r n m e n t, d e te r m in e sw h e th e r th e z o n e to su sta in a b lew illb e c o m ein cr ea sin g ly str o n g . T h e r e f o r e , c h a n g in gth ed e v e lo p m e n ta nim p o r ta n tfa ctor.S ta rt f r o m th estu d yo fth ed e v e lo p m e n ta n d co n stru ctio n o fth eR u y iD e v e lo p m e n tZ o n e sta tu sq u o , in . d ep thr e se a r cho nth e n a tio n a ld e v e lo p m e n tz o n e s a n do th e rH o h h o td e v e lo p m e n tz o n e , a n dr ef er to th e r e le v a n t a rticles o f
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th ee x p e r tsa n dsc h o la r s o nth eD e v e lo p m e n tZ o n eD e v e lo p m e n t, o nth e b a siso fth eth e o r yw ithp r a c tic e , p r o p o se dth e c o u n te r m e a su r e s to so lv e H o h h o tR u y i D e v e lo p m e n t... Z o n ee c o n o m icd e v e lo p m e n t T h is a rticlea tte m p tstoR u y i D e v e lo p m e n tZ o n e , H o h h o t, a sth e r esea r cho bject, a sag o v e m m e n t- le df o c u s o n th e str u c tu r e o fe c o n o m icd e v e lo p m e n tzo n es, in d u stria lp la n n in ga n dd e v e lo p m e n tm o d e l o fc h a n g eth e la wS Oa s tog r a d u a llyb u ildasu sta in a b le m o d eo fd e v e lo p m e n tz o n e s.K e y w o r d s:
e c o n o m ic d e v e lo p m e n tissu es, co u n ter m ea su r es, H o h h o tR u y iD e v e lo p m e n tZ o n e
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目录引言………………………………………………………………………・1(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 1(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21. 国外学者研究综述………………………………………………・22。
国内学者研究综述………………………………………………・3( 三)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41. 研究内容…………………………………………………………・42. 研究方法…………・・?……………………………………………・4( 四)创新之处与研究难点…………………………………………・51. 创新之处…………………………………………………………‘52. 研究难点…………………………………………………………’ 5一、 呼和浩特如意开发区发展回顾与竞争力分析……………………・6( 一)如意开发区基本情况…………………………………………・61. 基本情况简介……………………………………………………’ 62. 经济发展回顾……………………………………………………‘8( 二)如意开发区的S W O T 分析…………………………………・・101. 机会分析………………………………………………………一1O2. 威胁分析………………………………………………………一113. 优势分析………………………………………………………一11
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4 . 弱势分析………………………………………………………・・13二、 当前影响如意开发区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及原因………………14●( 一)工业新区产业集聚能力差, 缺乏可持续发展能力…………141. 工业支柱企业少, 缺乏抗风险能力……………………………・142. 产业政策不合理, 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 14( 二)总部基地建设进展缓慢, 招商引资任重道远………………151. 总部基地部分地块整合和拆除难度大, 项目推进缓慢……・・152. 招商引资定位较高, 现实不容乐观…………………………・・16( 三)管理功能有待提高, 服务功能仍需完善……………………161. 存在重管制轻服务现象………………………………………162. 存在职能缺位和越位现象……………………………………16( 四)管理体制和管理制度存在问题………………………………171. 存在机构重叠问题……………………………………………・・172. 行政审批运行机制不畅………………………………………・・173. 管理机构向传统体制回归……………………………………・・184 . 管理方式和人员观念的回归…………………………………・・18三、 解决如意开发区经济发展问题的措施及对策……………………19( 一)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促进如意区持续发展………………・191. 构建产业链网络………………………………………………- - 192. 制定合适的产业政策…………………………………………- ・203. 调整产业结构…………………………………………………・・21( 二)找准定位,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推进总部基地建设………2l1. 加大宣传力度…………………………………………………・・22
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
落实优惠政策…………………………………………………一233. 细化招商引资…………………………………………………一23( 三)推动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本质转变…………………231. 全面推行政务公开……………………………………………・・232. 加强公共管理职能……………………………………………・・243. 切实转变机关作风……………………………………………・・254 . 加快推进城市配套设施建设…………………………………一26( 四)理顺现行的管理体制, 健全各种规章制度…………………271. 创新管理体制…………………………………………………・・272. 健全规章制度…………………………………………………一28四、 结束语………………………………………………………………30五、 参考文献………………………………………一…………………‘31六、 致谢…………………………………………………………………33
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己l]I言口(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开发区是二十世纪50 年代开始出现的, N 7 0 年代逐渐在美国、 欧洲及亚洲的日本等国大量涌现。
开发区之所以发展很快, 就因为著名的“硅谷” 效应。
当前, 开发区经济己成为世界许多国家和国内一些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截止20 12年底, 我国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已经达至}1]17 1家, 开发区作为发展地方经济的一种类型和途径, 已经成为我国工业经济发展, 实现城市化的重要载体。
随着“长三角” 、“珠三角” 地区工业化的逐步转型, 以及这些地区的土地资源短缺, 劳动力成本大幅提升, 沿边沿海发达地区的工业企业有逐步向西部转移的大趋势。
这对我国欠发达地区的开发区发展是机遇也是挑战。
在优惠政策及区位优势等差异日趋缩小的情况下,开发区如何培育竞争优势, 明确发展目标, 提高自身管理水平, 吸引更多的投资商,是我们应深入思考和研究的问题。。开发区发展可全面提升区域产业的综合竞争力, 有力推进城市化进程, 为区域产业跨越式发展奠定基础。
首先, 通过合理规划开发区的产业功能区块, 可以实现产业集聚和产业链的合理延续, 进而提升产业竞争力; 通过开发区建设, 促进企业的技术研究、 设备更新和产品开发, 为产业竞争力的进一步提高奠定基础。
其次, 有利于加快城市化进程。工业的集聚发展是城市化发展的基础。
通过开发区建设, 把分散在不同地域的工业企业集中起来, 把混杂在居住、 商贸区的生产企业迁出来, 为城市合理发展创造条件, 为当地房地产、 金融及市场等服务业的发展创造基础条件, 进而推进城市化进程。
在呼和浩特市, 作为城市化拓展的一部分, 如意开发区、 金川开发区、 金桥开发区都对城市的拓展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使呼和浩特市的城区面积扩大了一倍还要多, 同时很好的推进了城中村的改造, 加速了边缘村镇的城市化。
由于开发区的合理布局和开发, 优化了所在地的环境, 带动了本区域房地产的开发和土地的增值及相关二、 三产业的发展, 对城市化的进程是一个加速器。
尽管如此, 如意开发区在搞建设谋发展的进程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 制约着开发区综合投资环境的进一步提升。
例如如何在新形势下更好更快地和谐发展的问题、 在国家产业结构进行大的调整的形势之下, 如何进一步发挥开发区在全市经济腾飞中的火车头作用的问题, 如何提高开发区自身的发展与建设等问题。
这些问题归根结底, 主要有产业集聚没有较
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好的形成、 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不牢靠、 管理体制不顺畅、 科技创新平台不健全等。
笔者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和在开发区工作的经验, 现就如意开发区的经济发展问题和对策作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 以期对如意开发区的下一步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1. 国外学者研究综述从产业集聚问题上, 马歇尔1在《经济学原理》 一书中首次提出了产业集聚及内部聚集和空间外部经济的概念, 并阐述了存在外部经济与规模经济条件下产业集聚产生的经济动因。
在他看来, 特定空间产业集聚所产生的外部性, 某种程度是政府开发区建设的意外收获。
韦伯2在《工业区位论》 一书中, 也从微观企业区位选址的角度提出了产业区位理论基论, 他将集聚经济定义为成本的空间节约。
迈克尔・波特3从产业竞争优势角度将产业集群定义为在某一特定领域中, 大量产业联系密切的企业以及相关支撑机构在特定空间上集聚, 并产生了强劲、 持续竞争优势的现象。从管理体制问题上, 目前世界高新区管理模式分类方法是由美国加州大学教授卡斯特尔( M a n u el C a ste lis)和霍尔( P e te r H a ll)于19 8 8 年提出的。
他们将高新区管理模式分为四类。
第一类是由建立高技术公司的产业综合体组成, 典型例子是美国的硅谷和波士顿的128 公路; 第二种类型是科学城, 如前苏联西伯利亚科学城和韩国的大德; 第三种类型是技术园区, 如台湾的新竹; 第四种类型是日本特有的高技术城, 代帆4 在借鉴分析后提出, 高新区管理模式可划分为三类:
( 1)学校或民间非赢利机构管理型; ( 2)政府部门管理型; ( 3)政府、 大学、 企业组成联合机构管理型。
并认为第三种方式是我国高新区未来体制变革的方向。从开发区的创新驱动效应上, 创新是开发区发展的根本, 目前学者们普遍认同的观点是:
创新产生的重要力量是地方政府政策创新带动的制度创新, 而...
篇二:经济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
号UDCF12300学 位 论 文许昌市县域经济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作者姓名:李好朋指导教师:周莉副教授东北大学文法学院副 导 师:朱丽颖副教授东北大学文法学院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学科类别:法学学科专业名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论文提交日期:201 1年6月 论文答辩日期:201 1年6月学位授予日期:201 1年7月 答辩委员会主席:张玉麟评 阅 人:张玉麟、范国庆东北大学2011年6月万方数据
A Dissertation in Marxism TheoryStudies of XuChangCountyEconomicDevelopment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by LI Hao-pengSupervisor:Associate ProfessorZHOU LiAssociate Supervisor:Associate Professor ZHU Li—yingNortheasternUniversityJune 2011㈣5 ㈣2 ㈣弭 ㈣笈㈣删万方数据
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的。论文中取得的研究成果除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己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括本人为获得其他学位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己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屯思。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日 期:之夕//.每∽搠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6,砂8本学位论文作者和指导教师完全了解东北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同意东北大学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交流。作者和导师同意网上交流的时间为作者获得学位后:鬻翥嚣≥缈嬲象鳞6万方数据
叁j垦盘鲎塑±鲎焦迨童 垫垩许昌市县域经济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发展,县域经济已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对县域经济发展问题的研究愈加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县域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基本组成部分,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对整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政权稳固都会产生重大影响。许昌市县域经济发展在近年来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是,也存在着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水平低、发展速度缓慢等问题,随着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和中原城市群各项举措的推进,许昌市县域经济发展迎来了崭新的发展机遇,在这种背景下,深入研究和分析许昌市县域经济显得尤为必要。本文具体对许昌市五县(市)的县域经济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和探讨,比较系统的论述了县域经济的内涵、县域经济的发展模式、县域经济的一般特征、县域经济发展的理论基础。着重从经济综合实力、三次产业发展状况、城镇化发展情况和城乡居民收入及消费水平入手,收集和统计了大量的数据,横向纵向比较分析了许昌市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通过分析发现许昌市县域经济还存在着突出的问题,即产业结构性矛盾突出、城镇化发展水平偏低、经济发展方式粗放等问题。在深入分析许昌市县域经济发展现状及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的基础上,结合许昌市县域经济发展的历史和现状,提出了许昌市县域经济的战略重点应该放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民营经济发展方面,并且分别从提高思想认识、创新体制机制、发展特色经济、推进农业产业化、加速城乡一体化进程、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等方面提出了许昌市县域经济发展的具体对策。县域经济发展研究是一个系统工程,要靠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来进行发展、深入。在这个过程中,如何更好地将县域经济理论用于指导县域经济的发展实际,如何在县域经济的发展中更好地提升县域经济理论研究的层次、内涵更有待我们去研究、探索。关键词:许昌市;县域经济;县域经济发展;对策万方数据
盘i垦盘堂筮圭鲎焦迨塞鱼盘§熊丝Studies of XuChangCounty EconomicDevelopmentProblems andC ountermeasuresAbstractAs China’S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county economy has alreadyentered a fast development period.And the county economic development researchhas received more extensive attention of the social politics,the academic andtheoretical.County economy playsall essential role in the whole country,the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nd regime will exert great influence solid.Inrecentyears,XuChang countyeconomicdevelopment hasobtained certaindevelopment,but also exist some problems,such as irrational industrial structure,lowlevel of development,development speed slow.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strategy of the rise of the central region and the central plain urban cluster Variousmeasures propulsion,XuChang county economic development ushered in the newdevelopment opportunity,in this context,the thorough research and analysisXuChang county economyhas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This paper on specific XuChang counties(cities)of county economy systematicdiscusses the connotation of county economy,county economy development mode,the 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county economy,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colin锣economy development.Emphatically from the economic comprehensive strength,three industry development,urbanization development situation and the income of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and consumption level of statistics three aspects collectedvast amounts of data a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development of county economy channels.Through the analysis,finding thatXuChang county economy still exist outstanding issues,namely industrialstructuralcontradiction,the low level of urbanization development,the backward economicdevelopment mode,immature market system development.In the thorough analysis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environment of XuChang county economy faced,combiningwitll the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of county economy XuChang,proposed thestrategy of county economy should focus on the upgrading of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rivate economy,and separately from strengtheningideological knowledge,innovation system and mechanism,developing characteristiceconomy,promoting the industrialization of agriculture,accelerating urban and rural..111..万方数据
county economic development specific countermeasures.County economic development research is a systems engineering,which needsto rely on the combination oftheory and practice.In the process,how to make use ofthe county economic theory to guide the developmentof county economy actual,howto improve theory research level,which meaning more still research,exploration.Keywords:XuChang;County economy;County economic devdopmellt;Countermeasure万方数据
目 录声明⋯⋯⋯⋯⋯⋯⋯⋯⋯⋯⋯⋯⋯⋯⋯⋯⋯⋯⋯⋯⋯⋯⋯⋯⋯⋯⋯⋯⋯⋯⋯⋯⋯⋯..I中文摘要⋯⋯⋯⋯⋯⋯⋯⋯⋯⋯⋯⋯⋯⋯⋯⋯⋯⋯⋯⋯⋯⋯⋯⋯⋯⋯⋯⋯⋯⋯.IIABSTRACT⋯⋯⋯⋯⋯⋯⋯⋯⋯⋯⋯⋯⋯⋯⋯⋯⋯⋯⋯⋯⋯⋯⋯⋯⋯⋯⋯⋯⋯⋯⋯III第l章绪论⋯⋯⋯⋯⋯⋯⋯⋯⋯⋯⋯⋯⋯⋯⋯⋯⋯⋯⋯⋯⋯⋯⋯⋯⋯⋯⋯⋯⋯⋯11.1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11.1.1选题背景⋯⋯⋯⋯⋯⋯⋯⋯⋯⋯⋯⋯⋯⋯⋯⋯⋯⋯⋯⋯⋯⋯⋯⋯⋯⋯⋯.11.1.2研究意义⋯⋯⋯⋯⋯⋯⋯⋯⋯⋯⋯⋯⋯⋯⋯⋯⋯⋯⋯⋯⋯⋯⋯⋯⋯⋯⋯.11.2文献综述⋯⋯⋯⋯⋯⋯⋯⋯⋯⋯⋯⋯⋯⋯⋯⋯⋯⋯⋯⋯⋯⋯⋯⋯⋯⋯⋯⋯⋯..21.2.1国外研究综述⋯⋯⋯⋯⋯⋯⋯⋯⋯⋯⋯⋯⋯⋯⋯⋯⋯⋯⋯⋯⋯⋯⋯⋯⋯..21.2.2国内研究综述⋯⋯⋯⋯⋯⋯⋯⋯⋯⋯⋯⋯⋯⋯⋯⋯⋯⋯⋯⋯⋯⋯⋯⋯⋯..31.3研究方法⋯⋯⋯⋯⋯⋯⋯⋯⋯⋯⋯⋯⋯⋯⋯⋯⋯⋯⋯⋯⋯⋯⋯⋯⋯⋯⋯⋯⋯..71.3.1文献研究法⋯⋯⋯⋯⋯⋯⋯⋯⋯⋯⋯⋯⋯⋯⋯⋯⋯⋯⋯⋯⋯⋯⋯⋯⋯⋯.71.3.2对比分析法⋯⋯⋯⋯⋯⋯⋯⋯⋯⋯⋯⋯⋯⋯⋯⋯⋯⋯⋯⋯⋯⋯⋯⋯⋯⋯.71.3.3实证研究法⋯⋯⋯⋯⋯⋯⋯⋯⋯⋯⋯⋯⋯⋯⋯⋯⋯⋯⋯⋯⋯⋯⋯⋯⋯⋯.71.4创新点⋯⋯⋯⋯⋯⋯⋯⋯⋯⋯⋯⋯⋯⋯⋯⋯⋯⋯⋯⋯⋯⋯⋯⋯⋯⋯⋯⋯⋯⋯..7第2章县域经济发展的理论概述⋯⋯⋯⋯⋯⋯⋯⋯⋯⋯⋯⋯⋯⋯⋯⋯.92.1县域经济的内涵和特征⋯⋯⋯⋯⋯⋯⋯⋯⋯⋯⋯⋯⋯⋯⋯⋯⋯⋯⋯⋯⋯⋯⋯..92.1.1县域经济的内涵⋯⋯⋯⋯⋯⋯⋯⋯⋯⋯⋯⋯⋯⋯⋯⋯⋯⋯⋯⋯⋯⋯⋯⋯..92.1.2县域经济的特征⋯⋯⋯⋯⋯⋯⋯⋯⋯⋯⋯⋯⋯⋯⋯⋯⋯⋯⋯⋯⋯⋯⋯⋯102.2县域经济发展⋯⋯⋯⋯⋯⋯⋯⋯⋯⋯⋯⋯⋯⋯⋯⋯⋯⋯⋯⋯⋯⋯⋯⋯⋯⋯⋯112.2.1县域经济发展的内涵⋯⋯⋯⋯⋯⋯⋯⋯⋯⋯⋯⋯⋯⋯⋯⋯⋯⋯⋯⋯⋯⋯112.2.2县域经济发展模式⋯⋯⋯⋯⋯⋯⋯⋯⋯⋯⋯⋯⋯⋯⋯⋯⋯⋯⋯⋯⋯⋯⋯1l2.2.3县域经济发展的意义⋯⋯⋯⋯⋯⋯⋯⋯⋯⋯⋯⋯⋯⋯⋯⋯⋯⋯⋯⋯⋯⋯132.3县域经济发展的理论基础⋯⋯⋯⋯⋯⋯⋯⋯⋯⋯⋯⋯⋯⋯⋯⋯⋯⋯⋯⋯⋯⋯142.3.1科学发展观⋯⋯⋯⋯⋯⋯⋯⋯⋯⋯⋯⋯⋯⋯⋯⋯⋯⋯⋯⋯⋯⋯⋯⋯⋯..142.3.2增长极理论⋯⋯⋯⋯⋯⋯⋯⋯⋯⋯⋯⋯⋯⋯⋯⋯⋯⋯⋯⋯⋯⋯⋯⋯⋯..152.3’3区域比较优势理论⋯⋯⋯⋯⋯⋯⋯⋯⋯⋯⋯⋯⋯⋯⋯⋯⋯⋯⋯⋯⋯⋯⋯162.3.4区域产业结构优化理论⋯⋯⋯⋯⋯⋯⋯⋯⋯⋯⋯⋯⋯⋯⋯⋯⋯⋯⋯⋯⋯162.3.5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理论⋯⋯⋯⋯⋯⋯⋯⋯⋯⋯⋯⋯⋯⋯⋯⋯⋯⋯⋯⋯⋯172.3.6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理论⋯⋯⋯⋯⋯⋯⋯⋯⋯⋯⋯⋯⋯⋯⋯⋯⋯⋯⋯⋯17N.万方数据
东北大生硕士堂位论文目录第3章许昌市县域经济发展问题及分析⋯⋯⋯⋯⋯⋯⋯⋯⋯⋯⋯⋯⋯..193.1许昌市县域经济发展现状及特点⋯⋯⋯⋯⋯⋯⋯⋯⋯⋯⋯⋯⋯⋯⋯⋯⋯⋯⋯.193.1.1许昌市县域经济发展现状⋯⋯⋯⋯⋯⋯⋯⋯⋯⋯⋯⋯⋯⋯⋯⋯⋯⋯⋯⋯193.1.2许昌市县域经济发展的特点⋯⋯⋯⋯⋯⋯⋯⋯⋯⋯⋯⋯⋯⋯⋯⋯⋯⋯⋯213.2许昌市县域经济发展的问题⋯⋯⋯⋯⋯⋯⋯⋯⋯⋯⋯⋯⋯⋯⋯⋯⋯⋯⋯⋯⋯233.2.1产业结构性矛盾突出⋯⋯⋯⋯⋯⋯⋯⋯⋯⋯⋯⋯⋯⋯⋯⋯⋯⋯⋯⋯⋯⋯233.2-2城镇化发展水平偏低⋯⋯⋯⋯⋯⋯⋯⋯⋯⋯⋯⋯⋯⋯⋯⋯⋯⋯⋯⋯⋯⋯233.2.3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243.2.4特色经济发展程度不高⋯⋯⋯⋯⋯⋯⋯⋯⋯⋯⋯⋯⋯⋯⋯⋯⋯⋯⋯⋯⋯243.2.5经济发展动力不足⋯⋯⋯⋯⋯⋯⋯⋯⋯⋯⋯⋯⋯⋯⋯⋯⋯⋯⋯⋯⋯⋯⋯253.3许昌市县域经济发展问题的原因分析⋯⋯⋯⋯⋯⋯⋯⋯⋯⋯⋯⋯⋯⋯⋯⋯⋯.253-3.1创新发展意识与市场竞争意识不强⋯⋯⋯⋯⋯⋯⋯⋯⋯⋯⋯⋯⋯⋯⋯⋯253.3.2相关体制机制及制度保障不健全⋯⋯⋯⋯⋯⋯⋯⋯⋯⋯⋯⋯⋯⋯⋯⋯⋯263.3.3产业结构趋同与产业定位模糊⋯⋯⋯⋯⋯⋯⋯⋯⋯⋯⋯⋯⋯⋯⋯⋯⋯⋯273.3.4文化教育与科技发展相对落后⋯⋯⋯⋯⋯⋯⋯⋯⋯⋯⋯⋯⋯⋯⋯⋯⋯⋯273.3.5市场体系与政府执政能力有待改善⋯⋯⋯⋯⋯⋯⋯⋯⋯⋯⋯⋯⋯⋯⋯⋯28第4章许昌市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选择⋯⋯⋯⋯⋯⋯⋯⋯⋯⋯⋯⋯⋯⋯⋯⋯294.1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模式及其启示⋯⋯⋯⋯⋯⋯⋯⋯⋯⋯⋯⋯⋯⋯⋯⋯⋯.294.1.1发达地区几种主要的县域经济发展模式⋯⋯⋯⋯⋯⋯⋯⋯⋯⋯⋯⋯⋯⋯294.1.2对许昌市县域经济发展的启示⋯⋯⋯⋯⋯⋯⋯⋯⋯⋯⋯⋯⋯⋯⋯⋯⋯⋯314.2许昌市县域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324.2.1许昌市县域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324.2.2许昌市县域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334.3许吕市县域经济发展的具体对策⋯⋯⋯⋯⋯⋯⋯⋯⋯⋯⋯⋯⋯⋯⋯⋯⋯⋯⋯.334.3.1破除县域经济发展的思想和制度障碍⋯⋯⋯⋯⋯⋯⋯⋯⋯⋯⋯⋯⋯⋯⋯334.3.2实施外向型发展战略和人才强县战略⋯⋯⋯⋯⋯⋯⋯⋯⋯⋯⋯⋯⋯⋯⋯344.3.3科学培育县域主导产业⋯⋯⋯⋯⋯⋯⋯⋯⋯⋯⋯⋯⋯⋯⋯⋯⋯⋯⋯⋯⋯364.3.4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374.3.5提高农业产业化和新型城镇化建设水平⋯⋯⋯⋯⋯⋯⋯⋯⋯⋯⋯⋯⋯⋯38第5章结论⋯⋯⋯⋯⋯⋯⋯⋯⋯⋯⋯⋯⋯⋯⋯⋯⋯⋯⋯⋯⋯⋯⋯⋯⋯⋯⋯⋯..4l5.1基本结论⋯⋯⋯⋯⋯⋯⋯⋯⋯⋯⋯⋯⋯⋯⋯⋯⋯⋯⋯⋯⋯⋯⋯⋯⋯⋯⋯⋯.415.1.1许昌市县域经济发展中的特点及问题⋯⋯⋯⋯⋯⋯⋯⋯⋯⋯⋯⋯⋯⋯⋯4l5.1.2许昌市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措施⋯⋯⋯⋯⋯⋯⋯⋯⋯⋯⋯⋯⋯⋯⋯⋯⋯415.2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41.Ⅵ.万方数据
盔i垦盘茎塑±芏焦逢塞旦 垂5.2.1体制机制改革与县域经济发展⋯⋯⋯⋯⋯⋯⋯⋯⋯⋯⋯⋯⋯⋯⋯⋯⋯⋯415.2.2“三化”建设与县域经济发展⋯⋯⋯⋯⋯⋯⋯⋯⋯⋯⋯⋯⋯⋯⋯⋯⋯⋯425.2。3论文研究的不足之处⋯⋯⋯⋯⋯⋯⋯⋯⋯⋯⋯⋯⋯⋯⋯⋯⋯⋯⋯⋯⋯⋯42参考文献⋯⋯⋯⋯⋯⋯⋯⋯⋯⋯⋯⋯⋯⋯⋯⋯⋯⋯⋯⋯⋯⋯⋯⋯⋯⋯⋯⋯⋯⋯⋯⋯.43致谢⋯⋯⋯⋯⋯⋯⋯⋯⋯⋯⋯⋯⋯⋯⋯⋯⋯⋯⋯⋯⋯⋯⋯⋯⋯⋯⋯⋯⋯⋯46作者简介⋯...
篇三:经济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
期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No.1垫! 垒生! 旦 EQ! 堕盟垡巡Q盟垡呈盟DQ虫堕垒£Q塑箜 』塑:。垫!垒当前中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朱吉玉+ 朱丹摘要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和转型的关键时期。从国际来看,金融危机影响依然存在,从国内看,长期快速发展积累的矛盾依然突出;一方面要面临“ 中等收入陷阱” 的威胁,但同时又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要保持经济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关键要破解转型升级、和谐发展、改革创新三大难题。为此,要认真分析我国经济存在的问题,总结世界经济和中国特色发展经验,以转型促发展,以和谐求稳定、以改革求出路,从而确保中国经济稳中求进、继续书写新的传奇。关键词转型升级和谐发展深化改革稳中求进中等收入陷阱当前.我国已迈人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处于经济社会发展和转型的关键时期。从国际来看,受美国次贷危机和欧洲债务危机的影响,全球经济陷入低迷,世界经济面临金融危机冲击后二次探底的威胁,也增加了国内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直接影响我国出口的增长。从国内看,支撑中国经济发展的旧模式潜力已经耗尽。其负面后果清楚显现:经济结构不合理,工业产能过剩,经济面临下行压力;贫富差距过大,不公平因素增加,社会矛盾突出;发展方式粗放,效率和效益低下⋯ ⋯ 面对国际、国内的诸多挑战,中国经济如何保持稳中求进,顺利跨过“ 中等收入陷阱” ,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摆在国人面前十分紧迫的任务。为此,我们必须理性分析当前中国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总结世界经济和中国特色发展的经验,探索跨越“ 中等收入陷阱” 的途径.走可持续增长与包容性发展的中国特色之路,从而确保中国经济稳· 朱吉玉.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朱丹,安徽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通信作者及地址:朱吉玉,安徽省芜湖市弋江区文昌西路24号;邮编:241002;E—mai l :xy曲zj y@sohu.com万方数据第1期朱吉玉,朱丹:当前中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中求进、继续书写新的传奇。一、中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和面临的挑战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在小平同志“ 发展是硬道理” 的旗帜指引下,GDP以平均每年9.8%的速度高速发展,GDP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的奇迹,基本完成了“ 资本积累” 。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经济继续保持7.5%以上的增长速度,对世界经济增长发挥重要促进作用。2012年我国人均GDP已达6 100美元,根据世界银行2012年的标准,中国已被列入“ 中上等收入国家” 行列。但目前也面临诸多挑战。首先,国际环境依然不容乐观,大多数发达国家经济复苏疲弱,还未走出金融危机的阴影,这给中国外贸出口带动很大影响。2014年5月,美国“ 国债” 突破16.7万亿美元“ 债务上限” ;10月,美国政府17年来首次停摆,美国国债存在违约风险,中国是美国最大的债权国,必然要受影响。一些新兴经济体增速也有所放缓,发达经济体的失业率仍居高不下。很多国家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所采取的超常规财政刺激政策的负面影响开始显现.我国的周边环境还很不稳定,存在诸多威胁。这些因素对中国经济必将产生许多外部压力,包括经济和政治等方面。其次,内部体制出现障碍。中国能够快速发展到现在,依靠的主要发展模式是以吸引外资、廉价劳动力以及迎合外部需求的生产导向为基础的旧有模式。旧模式中的三个要素或称制度红利、人口红利、全球化红利,把中国带到第二大经济体的位置上,但是现在这种模式潜力已基本耗尽。中国人口老龄化非常迅速,人口红利逐渐丧失,很快将迎来“ 刘易斯拐点” 。2012年中国劳动力数量首次出现了减少,正以历史最快速度从劳动力过剩向劳动力短缺转变。经济增速放缓,现有发展模式的所有弊病都达到了高峰。此外,资源不足、环境污染,严峻的生态形式也是个棘手的问题,使得一直支撑经济增长的体制内部出现了制度性疲劳和障碍。第三,面临“ 中等收入陷阱” 的威胁。根据国际发展的经验,新兴市场国家进入中等收人阶段后,快速发展中积聚的矛盾集中爆发,自身体制与机制的更新进入临界,导致经济增长动力不足,使原本良好的发展势头转变轨迹,就像掉入陷阱一样,最终出现经济停滞。很多发展中国家在这一阶段,经济增长回落或长期停滞,陷入所谓“ 中等收入陷阱” 。典型的表万方数据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第1期现是上个世纪后半期若干拉美国家。2012年我国人均GDP已达6 100多美元,正处于走出“ 中等收人陷阱” 的艰难爬坡阶段。二、中国经济存在的问题当前,我国经济形势总体良好,但长期的快速发展,积累和遗留的各种问题也十分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 发展方式粗放落后,经济结构不合理。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建设虽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必须清醒地看到,这种发展是粗放的,缺少内涵、质量和效益,是不可持续的。我国的经济增长是主要停留在粗放经营方式上,单纯追求经济增长,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的传统发展模式。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环境发展不协调,导致资源严重缺乏。据有关方面测算,我国经济增长中依靠资本和劳动投入增加的贡献率占72%,依靠科技进步等促使要素效率提高的贡献率仅占28%,而发达国家后者占50%一70%。具体来看,其一,在经济效益方面,我国经济运行并没有从根本上克服“ 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 的痼疾;其二,在经济结构方面,产业结构的失调依然存在,农业基础薄弱,发展缺乏后劲,地区产业结构趋同化,第三产业发展滞后等。(2)贫富差距过大。根据联合国有关组织分析,基尼系数在0.3珈.4之间表示收入差距相对合理。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基尼系数达O.474,远远超过o.4的警戒线。是世界上贫富差距较大的国家之一。高低收人群体差距悬殊。使社会财富过多地集中在少数高收入阶层手中。同时,城乡差距、行业差距、地区差距也都在扩大,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这些问题如果不进行调节,就使人们的不公平感增加,会导致社会的不稳定。社会矛盾就突出,这也是上世纪许多国家落人“ 中等收入陷阱” 的重要因素。( 3) 经济发展面临下行压力。中国经济以9.8%的速度持续增长了30多年,2012首次“ 破8” ,为7.8%,预计2013年约为7.7%,发展速度继续放缓。过去作为支柱产业的房地产正进行宏观调控,日趋减缓;内需乏力仍是我国长期经济发展的顽疾。随着人口红利的逐步消失、劳动力成本的提高。支撑外贸出口高速增长的国际环境也在改变,使得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因素正在消减和逆转。目前.虽然国内经济仍保持较快增长,但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万方数据
第l 期朱吉玉。朱丹:当前中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突出,繁荣的背后有太多的泡沫。( 4) 区域发展不平衡。长期以来,由于我国改革开放的“ 梯度发展” 政策,优先发展东部沿海地区。在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的政策指导下,经过30多年的发展,迅速拉大了沿海与内地的经济发展差距。从地区生产总值来看.2011年GDP最高的广东省为52 674亿元.约是西部10省GDP的总和,是最低的西藏( 606亿元) 的87倍,是中部江西( 11 584亿元)的4.5倍,北部吉林( 10 531亿元) 的5倍。与此同时,中东部地区差距、南北差距、城乡差距也随之越来越大。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日益凸显。区域发展不平衡成为制约中国经济迸一步发展的一大障碍。( 5) 市场和资源环境有待改善。市场环境的好坏关乎经济的发展,也会影响社会稳定。近年来,我国食品、医疗事件频发,安全问题层出不穷。从三聚氰胺、瘦肉精,到苏丹红、地沟油,形形色色的安全问题,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假冒伪劣、社会欺诈现象依然十分突出;社会诚信和社会道德水平依然不高。这些不良的社会现象严重污染市场环境。也严重影响人们的消费信心。阻碍内需的发展。此外,伴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我国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现象严重,资源环境问题也日益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中国高碳的能源结构使中国的发展处境极为不利,如果我国不能在低碳化方面取得积极进展,经济的增长空间将进一步被压缩。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对策面对当前中国经济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要保持经济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关键要破解转型升级、和谐发展、改革创新三大难题。以转型促发展。以和谐求稳定、以改革求出路。( 一) 转型升级促发展当前,支撑中国经济发展30多年的旧模式已到临界点,转变发展方式是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升级,顺利跨越“ 中等收入陷阱” ,全面开启“ 发展升级版” 和“ 奇迹第二季” 是新一届政府的紧迫任务。首先要转变发展观念。发展是硬道理,“ 硬发展” 没道理。要打造“ 中国升级版” 必须走科学发展观的道路。要实现真正的国富民强,必须着力推进绿色万方数据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第1期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改变一些政府官员唯GDP增长论英雄的观念。转变发展方式、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生活观念,正视人与自然的关系,使经济社会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抛弃高消耗、重污染、低效益的传统发展模式,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其次.要以扩大内需为抓手。扩大内需是我国当前经济转型的战略基点和根本出路。由于受国际经济环境影响,我国出口贸易已不能继续为宏观经济增长提供强大动力。扩大内需就成为当前转变增长方式的重要抓手,努力实现由出口拉动型经济向内需推动型经济转换。要努力保持消费与投资的动态平衡,实现消费和投资的双重拉动,从而增强我国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扩大消费是经济发展的原动力。众所周知,出口、投资、消费是拉动经济发展的“ 三驾马车” ,在这“ 三驾马车” 中最具实际意义的是消费。在出口乏力的条件下,投资和消费成为主导,但最根本的是消费拉动。没有消费,投资也缺乏动力源泉。当前。国内需求发展潜力巨大。中国有13亿多人口,有世界上最大数额的居民储蓄,截至2011年底,我国居民存款余额达到35.2万亿元,许多行业如教育、医疗、环保、能源、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等供应短缺,这意味着在我国内需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促进城镇化发展是我国内需的一大源泉。经济学家迟福林指出:城镇化是支撑消费释放的最大潜力所在。[11城镇化率的不断上升,必然会带动人力资本、土地资源资本化等诸多潜力的进一步释放。城镇化不仅可以扩大投资,还能有效促进消费,并对扩大内需具有重要推动作用。目前我国农民工总量达2.4亿人,其中外出农民工约1.5亿,城镇化发展蕴涵的内需潜力十分巨大。[2]我国正处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到2020年,如果我国的城镇化率能达到60%,这将形成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可持续增长的重要依托。[1]第三,以调整经济结构为重点。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打造中国升级版的主攻方向。要以改善需求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为重点,着力解决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结构性问题。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实行更加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健康发展,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3]大力支持企业在竞争中淘汰落后产能,积极落实支持小微型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切实改善小微型企业特别是科技型小微企业的发展环境。万方数据
第1期朱吉玉,朱丹:当前中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大力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是结构调整的重点方向。2012年我国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为44.6%,不仅明显低于发达国家70%左右的平均水平.而且也低于中等收入国家53%左右的平均水平。加快服务业发展,不仅是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也是减轻就业压力、改善民生的需要。通过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拓展服务业新领域,发展新业态,培育新热点。不断提高我国服务业对外开放水平,积极引资、引智,加快提升服务产业竞争力。扩大开放合作,加大服务业招商力度,鼓励外资投向服务业基础设施和新兴服务业。对传统服务业的升级改造,提高服务业的层次,实现产业化、规模化、现代化。调整经济结构,促进产业升级,要特别注意去占领“ 微笑曲线” 的两端。“ 微笑曲线” 理论是台湾有“ IT教父” 之称的宏基总裁施正荣提出的。他认为: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企业只有不断创新进取,向“ 微笑曲线” 两端逐步发展,争取竞争的主动,才能扩大附加值及利润空间。因此,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重视产品研发、大力推动自主创新,走科技创新之路。[4]( 二) 社会和谐求稳定和谐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 稳中求进” 是当前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中国经济在经历30多年的高速发展后,积累了许多难题和矛盾。迫切需要认真解决,以利再迸。具体讲,和谐发展关键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 缩小贫富差距。要保持社会稳定、和谐,减少社会矛盾,就必须缩小贫富差距。要逐步调整收入分配体系,加大再分配调节。要大幅提高低收人者的收人水平,大幅减少扶贫对象;不断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促进社会财富分配由“ 哑铃型” 向“ 橄榄型” 转变。逐步缩小贫富差距,使经济发展的成果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使全社会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 2) 保障和改善民生。民生连着发展、连着公平、连着和谐。及时解决日益突出的民生问题,可以防止未来给经济发展造成巨大的隐患。要摆脱对GDP的崇拜,把经济发展从“ 以物为中心” 过渡到“ 以人为中心” ,把经济增长与提高人们生活水平...
篇四:经济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
众所周知,二十世纪以来,人类社会的迅猛发展是建立在资源和能源的大量消耗上的。人类为了自身的利益和生存发展的需要,肆无忌惮的向大自然展示其所向披靡的力量,毫无顾忌的向大自然所取,致使人类在创造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的同时,资( 能) 源过度消耗、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自然灾害的增加等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并随之成为威胁人类未来生存和发展的重大问题,这一切迫使人类重新审视发展历程,寻求新的发展途径,循环经济便因此应运而生。我国对循环经济的理论探索和实践研究始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在几年的探索研究中,由于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发展现状、科技发展水平以及文化意识背景等具体情况,使得循环经济在我国的发展还存在不少问题,仍然处于初级阶段。本文立足我国经济发展、科技现状以及文化意识背景与循环经济发展不相平衡来深入探讨问题的存在及其根源,并在此基础上着重在三个方面提出持续促进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对策和措施。本文认为应在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的指导下,加强循环经济的基础理论研究;积极加大循环经济发展的资金投入,建立完善的经济评价体系,以争取经济发展和环境效益的双赢;加大科技投入,大力发展绿色环保科学技术,完善创新科技的评估机制,为循环经济的发展奠定强大的科技支撑;培育循环经济文化观,建立循环经济文化体系,倡导绿色生产、绿色服务、绿色消费,加强宣传教育,扩大公众参与程度。最后指出,我国的循环经济发展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应立足中国现阶段国情,批判借鉴国外经验,走阶段性发展之路。关键词:循环经济发展问题对策措施ABSTRACTAs1skrl ow n,tl l e h啪aIlsoci etydeVel ops dr锄atl cal l yon t11ebasi s of也econsum pti onof tl l e resol l rces andene唱ysi nce the 20mcent嘶es.The hum ansdi spl ay血ei ral l -conqueri ng s仃engmtoⅡ1e natIl re粕d m e锄w 11i l ega试t11i ngs f如mtbe nanl I℃吼scm pl l l ousl yj ustfIor也e sakc of tl l ci rbcnefi t,e】【i stcm e姐ddevel opm ent.111erefore,m any ec010百cal 朗vi ro姗ent probl em ssuch as theover_consum pti onof也eresources,也e enVi m nm entaIpol l uti on,the ecO l O gi cal de蛐㈨ti O n,the nature di s粥ter,becom eseri ous as w el l 骶tl l e unprecedentedi ncrease 0f 也e m ateri al w eal tl l ,w 11i ch becom estl l e m reat tow ards tl l e exi 蛐融ce锄ddevel opm ent0f tl l e hum aIl s i n也e fIl tIl re.AUm eseprobl em s cornpeltl l e h啪aIl s t0 rem i Il k t11e l l i story of m ei rdeVel opm enta11d l ook fort11e neww aystodeVel op,andso m econc印donofthe ci rcl l l areconom yri ses.Chi nabegantostIl dytl l e c沁l l l areconom y theoreti cal l yandprac廿cal l yi n m e 1ate20mcent嘶es.1№ci rcul areconom y devel ops谢血m 锄y probl em sbecause of Cl l i na’ scurrent econom i c锄d sci训ficdevelopm Im t,clll眦andcoIl sci ousness.0n tl l e baSi sof tl l e uIl baIaIl ceddevel O prnent beM een山eci rcm 盯econoIny趾d也esci ence andtechn0109y,cm tIl re and consci ol l sness,m i s也esi ssources. Funhe衄orc,cont抽uousl y prom oteC11i na’ sdevel opm entof幽eci rcl l l 雒econom y.11l i s吐l esi sfi rstl ythi nks tl l at w e shol l l dfIl r恤er咖dythe fu:nd锄ental 恤ori es ofm eci rcul ar econom ygIl i ded bythe conceptdevel opm ent.Secondl y" 、Ⅳeshol l l dacti vel y eIl l l 铷∞e tl l e i nVes协l ent of econom i c aIl dbui l d up tl l epem ctbetw een廿1eeconom i cdevel opⅡ璩nt舡l dtl l e en、ri ronm entaleffect.Tl l i rdl y,w eShoul ddeepl ydi scussestl l eexi sti ngprobl em saIl dt11ei ri tputsfonvard counterm easurestoofthe sci em i fi c姐dsust ai :凹bl eecon0111i c eval uati onsy哟mi Il order togai n也edoubl e稍nprovi desci enti fi csupportto thcdevel opm ent呻uts,devel opi ngprotecti on趾d pe疵cti ngⅡl eeval 删onsystemof也e i nnoVati on of sci ence锄dw e shO l l l ddeVel opt11e cuhral conc印tof也e c讹m areconom Xestabl i sh tl l e cul tum lsystemof the ci rcul ar econom y,adVocatethegreen prodl l cti on,greenservi ce andgreen cons啪pti oIl ,streng出en propagal l dai ncrease m epubl i c parti ci pati on.Fi nal l y,nl e也esi s po硫sO utⅡl at thedeVel opm entof也e ci rcul ar econom y i 11 C}1i 11a can’ t reach tl l e goali n onestep.nshol l l d base i tsel f 0nChi Ⅱa’ s current nati O nal conditions,础cizeand use tl l eforei 辨experi encesand m enw al kal ongm e m uti l l e ofthepro罂essi Ve deVel opm ent.of ci rcl l l areconom y by i ncreasi Il gt11eofg陀ensci enti fi cthesci e埘fi ctecl l l l 0109yenvi 加nm entaltechn0109y.Fol l rtl l l y,a11d educal i ona11dK哪70rds:circul盯econom y;developm ent probl em s;coum em easures
第1章引言1.1问题的提出第1章引言回顾人类社会发展历史,的确,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在创造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的同时,资( 能) 源过度消耗、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自然灾害的增加等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威胁人类未来生存和发展的重大问题,迫使人类重新审视发展历程,寻求新的发展途径。自然环境是以其资源的提供者和废物、污染物的容纳场所的双重职能同人类活动相联结的。20世纪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及其发展,是建立在大量消费资源和能源基础上的。这种大量生产、大量消费的工业化社会经济结构造成了世界性的“ 资源枯竭” 和“ 环境负荷” 的增大,破坏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危及了整个地球的生态系统,这~切迫使人类重新审视发展历程,寻求新的发展途径,循环经济便因此应运而生。循环经济是指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物排放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性增长来发展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它以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用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是一条从根本上解决环境与经济发展的长期矛盾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我国对循环经济的了解、关注、研究和实施是从上个世纪90年代末期开始的,1999年以来,国家环保总局将发展循环经济作为提高环境质量、促进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经济和环境“ 双赢” 的一个重要举措,在宣传、技术研究、理论探索、政策引导和试点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尤其2005年11月的松花江重大水环境污染事件的发生,为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敲响了警钟,使我们更加关注对发展循环经济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对策的研究。在这几年的研究、实践中,发展循环经济在我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与此同时,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比如:其研究和实践主要集中在废弃物的回收利用等层面:对循环经济的理论研究和认识上的不足;缺乏发展循环经济的坚实的经济基础和强大的科技支撑等等。由此可见,我国的循环经济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系统实践时间较短,还有许多问题如观念认识、制度环境、法律与政策、管理体制、经济发展水平、科学技术支撑和外部推
成都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动力等方面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和不足等等,需要在今后的实践中探索。也正因为如此,本文在大量查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科技发展现状以及社会文化意识等几方面深入分析我国目前发展循环经济面临的问题及其存在的根源,并进一步提出持续促进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对策和措施,期望在探讨研究后,能对问题的解决、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一定的补充作用。1.2论文研究的意义l 本论文研究的根本目的:本文研究旨在从对循环经济的内涵、特征、意义出发,分析我国当前环境污染、资源锐减、生态恶化以及人类生存困境等问题,提出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进一步深入讨论我国在发展循环经济的理论研究和实践中面临的几个重大问题及其原因,并理论联系实际,借鉴国外经验,结合我国当前实际情况,明确提出发展循环经济措施和对策。2本论文研究的理论意义:本文以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科学发展观、系统观为指导对我国发展循环经济面临的问题及其原因和对策进行探讨,深入理论、实践以及思想和认识层面对该课题进行剖析。这对循环经济理论体系的建立以及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具体实践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3本论文研究的社会意义:本文的研究内容使得人类对于社会、经济和自然的认识更加完善,这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谐社会的建构,人与自然的共生共存、协调发展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有利于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4本论文研究的实践意义:本文将以循环经济内涵、特点和意义以及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为出发点,通过对当前我国发展循环经济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及其深层原因的深入分析,提出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和措旌。该课题的研究对促进我国循环经济的健康发展以及解决日益严重的环境、资源问题,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1.3国内外研究现状循环经济的思想萌芽可以追溯到环境保护恩潮兴起的时代。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鲍尔丁( Boul di n曲提出的“ 宇宙飞船理论” 可以作为循环经济的早期代表。他认为我们的地球正如在太空中飞行的一艘宇宙飞船,我们不断地使用资
第l 章引言源的同时导致资源越来越少,如果对现有的资源不加以循环利用的话,它们在不久的将来将会消耗殆尽。到了70年代,世界各国开始重视污染的治理,80年代人们开始强调从生产和消费的源头来防止污染的产生。对循环经济思想的认识有了重大飞跃的时期是20世纪90年代,尤其是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的提出,循环经济迅速崛起。自上世纪90年代里约会议以后,德国、日本、美国、欧盟等国家提出了发展循环经济的构想,并不同程度地进行了理论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发展战略和发展模式以付诸实践。发达国家正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资源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理论基础和重要途径。日本、德国、美国等国家的学者( 如植田和弘、酒井伸一、佐藤孝弘、内藤正明等等) 和政府致力于发展循环经济的科技开发研究以及立法研究,并制定出了许多相关法律( 如日本的《推进循环型社会形成的基本法》、德国的《循环经济和废物管理法》、美国的《综合废弃物管理发令》) 。在我国,近几年来,国家环保局、国家发改委、环境研究机构、科研所以及诸如曲格平、吴季松、冯之浚、周宏春、诸大建、解振华、段宁等学者也开始涉足循环经济理论和实践研究。我国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实际国情,在部分省市地区( 如辽宁、贵阳、包头、日照等) 相继进行了试点,并初见成效。在理论上,我国学者对循环经济中物质循环这一点的认识是基本一致的,都认为循环经济是要打破传统的资源一产品一废弃物的线性经济流程,建立一个资源一产品一再生资源的物质流动闭合回路,以此来降低对自然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同时使经济系统对生态环境的污染输出降至最低。但对于循环范围的界定,周宏春认为是废弃物的再生利用;曲格平认为是物质在经济系统内部的闭环流动。在实践中,虽然诸大建将循环经济归结为从企业内部循环、生产之间循环、社会整体循环的维度来构建的产业体系,而曲格平归纳为杜邦化学公司模式和丹麦的卡伦堡生态工业园区模式。但这两种观点仍有相同之处,杜邦化学公司的模式正是企业内部的循环,卡伦堡生态工业园区模式则是生产之间的循环。在对策上,曲格平认为我国应借鉴国外的经验做法:( 1) 转变设计思想和原则,充分注意物质的循环利用;( 2) 依靠科技进步,积极采用无害或低害的新工艺、新技术;( 3) 实行资源的综合利用;( 4) 进行科学严格的管理。这种观点侧重于发展循环经济的技术恩路。解振华则强调经济手段在发展循环经济过程中的重要
成都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性,认为在市场经济这个大环境下发展循环经济,如果不能从经济上建立促进循环经济的激励机制,其它手段也就失去了依托。因此要加强调查研究,力图做到既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又不带来新的经济关系的扭曲。2005年,国家发改委要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拟采取以下几项措施:一是加强发展循环经济的宏观指导;二是加强法规、规划、政策和机制研究;三是抓好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四是利用国债资金支持一批重大项目;五是加强循环经济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六是研究建立科学的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统计和核算制度;七是加强发展循环经济重大问题的研究;八是加强宣传教育,不断提高企业职工的资源意识和节约意识。应当看到,在国际上,已经有了不少循环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循环经济已逐步进入全面推进的阶段。我国虽然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出现了许多问题。我国还没有能够从国情出发,总结出一套能有效指导中国循环经济发展的具体的方略。发展循环经济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在吸收...
推荐访问:经济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 经济发展 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