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苏教版9篇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苏教版 1第二单元《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教学计划++教案++反思(共616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29页.教材简析: 本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苏教版9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苏教版
第二单元 《 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 》教学计划+ + 教案+ + 反思(共 6 16 课时)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 8—29 页. 教材简析:
本单元包括两个部分的内容:(1)学习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和笔算。(2)学习除数不是整十数的笔算,着重掌握试商的(包括试商后不需要调商和试商后需要调商),以使学生较为完整的理解和掌握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
三位数除以整十数分两种情况:一种是被除数的前两位够除,商是两位数;一种是被除数的前两位不够除,商是一位数。在计算的时候,要判断被除数的前两位够不够除,商是两位数的在第一次除后还有余数,需要和个位上的数合起来继续除,这两点是对整十数除两位数除法计算的发展。“启后”表现在这部分内容是笔算两位数除三位数的基础,笔算三位数除以两位数需要把除数看成整十数的除法来试商,这部分内容的学习直接关系学生对试商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掌握试商方法是学生学习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关键,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教材以整十数除三位数的教学为基点,注意了有层次地安排试商的教学。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探索并学会除数是整十数(商一位)、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以及简单的两位数除以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并体验不同的算法。
2.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竖式计算以及试商、调商的过程,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笔算;结合笔算的学习,初步掌握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3.使学生获得运用已有知识探索学习新内容的体会;在思考、交流和总结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发展归纳、概括的初步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4.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中,体验数学学习的探索性,获得成功的体验,逐步形成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提高主动学习和独立思考的积极性。
教学重、难点:
掌握试商、调商方法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课时安排:(16+4=20 课时 )
1.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和笔算
3 课时 2.用“四舍五入”法试商和连除的实际问题
4 课时 3.试商后需要调商的笔算除法
4 课时 4.商不变的规律和被除数、除数末尾都有 0 的除法
2 课时 5.整理与练习
2 课时
2
6.简单的周期
1 课时 7.单元练习与测试
4 课时
3
1 1 .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和笔算(商是一位数)
教学内容: :教材第 8 页。
教材简析: :
这部分内容主要教学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口算和笔算。这部分知识既是在学生已学会表内除法和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基础上安排的,又是继续学习本单元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笔算的基础。
第 8 页的例题教学除数是整十数商是一位数的口算和笔算。教材从具体情境中提出实际问题,先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探索除数是整十数商是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再指导学生利用口算,学会用竖式笔算。
教学目标: :
⒈充分利用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和已积累的除法计算经验,引导他们自主探索两位数除以整十数的口算和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在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不怕困难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 灵活掌握整十数除以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学会几百几十除以整十数的笔算和验算的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 前置作业:
笔算并说说算理:
48÷4=
65÷6=
93÷3= 教学过程: : 一、复习引入 交流前置作业,说说每一步的算理。
【设计意图:通过前置作业,让学生说说算理,将新旧知识进行勾连,唤醒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为新课作准备。】
二、新授 ⒈创设情境,出示例题图。
提问:从图上你知道了些什么?要帮助解决什么问题? 要求“要打几包”怎样列式? ⒉学习口算方法:
⑴提问:60÷20 等于几?你们会口算吗? ⑵组织学生分组交流口算方法并汇报讨论情况。
师小结:计算 60÷20 时可以乘法 20×3=60;也可以根据 6÷2=3,想到 60÷20=3;还
4 可以根据表内除法类推出整十数的口算。
⒊完成“练一练”。
⑴出示四组题,要求学生竖着一组一组地完成。
⑵集体订正,并说说可以如何口算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
⒋学习笔算方法:
⑴60÷20 你会用竖式计算吗?学生试列,指名学生板演。
⑵订正:说说自己笔算的方法,错误的学生请你找出原因。
提问:3 为什么要写在商的个位上?(引导:3 表示是 3 个 20,不能写在十位上 o) ⑶竖式练习:80÷40。
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交流,说说笔算过程。
注意商得书写位置,余数要比除数小,;计算完毕要养成验算的好习惯。
提问:商写在哪一位上?为什么? 5.教学试一试 (1)出示试一试:96÷20
150÷30。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2)说说笔算过程,提问:第 1 题商 4 写在哪位上?为什么? (3)提问:第 1 题计算时与上面例题有何不同?(有余数)有余数的除法,要注意什么?(余数要比除数小) (4)提问:怎么样才能知道自己算得对不对呢?怎样验算? 学生们验算,注意格式的讲解。
6. 练习 85÷40,用竖式计算并验算。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口算、笔算,引导他们自主探索两位数除以整十数的口算和笔算方法,让学生明确算理习得经验,体验成功的快乐。】
三、巩固练习 ⒈口算下面各题(练习二第 1 题)。
180÷20
70÷10 300÷60 320÷40 350÷70
720÷90 学生口算。其中一、二题说说口算方法,口算方法合理就可以,不强求统一。
⒉练习二第 2 题。
学生练习并验算。说说计算方法,商的位置,验算方法。
⒊练习二第 5 题。
⑴指名读题,理解题意。
⑵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几倍用什么方法做?如何列式?
5 ⑶学生独立解答后集体订正。
四、全课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和笔算 60÷20=? 20×3=60
6÷2=3 60÷20=3
60÷20=3
教学反思:
学生对于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口算掌握得还好,基本上都能很快地、正确地得出答案。但是一些学生对于被除数不是整十数或整百数的计算有一些问题,特别是碰到有余数的除法,就会犯一些错误。需要加强训练,特别是竖式计算。
本节课的主要问题在于一部分学生商的位置不能写正确,也有商乘除数有误的。这充分说明教学只关心学生的自主探索、主动思考而忽视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是不行的,对于学生的一些基础知识教师必须要抓牢抓实,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一些口算训练成为必然,并且这种口算题的设置要有层次,从简到繁,围绕学生本学期所学知识逐步深入。
6 2 2 .
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笔算(商是两位数)
教学内容:
教材 P9 例 2,试一试、练一练、练习二第 6~9 题。
教材简析:
本课教学三位数除以整十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是在上节课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三位数除以整十数商是一位数的除法口算和笔算方法的基础上教学的。例题在学生根据提供的具体情境列出除法算式后,先估计商的大致范围,这可以帮助学生体验商首位的位置和商十位上是几,有利于学生探索笔算方法;接着用竖式计算,重在指导学生讨论、探索计算过程,最后把验算留给学生独立完成。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经历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试商过程,初步感受试商的方法,能正确计算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除法。
⒉使学生在探索、练习中不断丰富积累自己的学习经验和方法,逐步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初步感受试商的方法,能正确计算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除法。
教学难点:会估计商的大致范围。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⒈口算下面各题,指名说出其中几题的思考方法。
120÷40
560÷70
420÷60
240÷80
320÷40 二、新授 ⒈出示例题图,指名说说题意。
提问:要求“可以分给几个班”算式怎样列?学生列式。
⒉提问:380÷30 得多少,你们能估计一下商大约是多少吗? ⑴估算出结果。
学生独立思考,同桌交流估算的结果和方法。使学生明确:这题的结果在 10 到 20 之间,是一十多。
⑵笔算出结果。
7 ①学生尝试完成,师巡视指导。(提示:被除数的前两位够除吗?)
②提问:你是怎么想到要商1的?这个1要写在商的什么位上?为什么?商的个位是几?怎么来的?(明确:商 1 是表示 1 个十,应该写在十位上。) ③组织验算。
让学生独立进行验算。
比较计算结果和估算结果,使学生明白两者的相互支持作用。
④小结笔算方法:
三位数除以整十数,可以先看被除数前两位,如果前两位够除,就先用前两位除以除数,得到的商要写在十位上。
3.教学试一试。
⑴学生独立完成“试一试”的两题,指名说说计算过程。
⑵比一比:这两题有什么相同的和不同的地方? 相同的地方是:它们都是除数为整十数的除法;不同的地方是:425÷30 的商是两位数,425÷50 的商是一位数。
提问:为什么商的位数不同? 425÷30 的被除数的前两位够除,而 425÷50 的前两位不够除,从而进一步明确计算时要先看被除数前两位,这也是判断两位数除法商是几位数的方法。
4.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的笔算方法。
⑴分小组说一说,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可以怎样算? ⑵师小结、补充完整。
笔算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应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数,前两位不够除,再看被除数的前三位数,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上面,每次除后如果有余数,要和被除数的下一位合起来再除。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试商过程,初步感受试商的方法,及时总结方法,让学生明确算理习得经验,体验成功的快乐。】
三、巩固练习 ⒈完成练一练。
学生独立计算,指名板演。
⒉练习二第 6 题。
学生独立计算,完成后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⒊练习二第 7 题。
8 ⑴出示三组题,让学生一组一组计算。
⑵让学生比较每组两道算式计算过程中有什么不同。
4.练习二第 8、9 题。
学位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指名说说是怎么想的。
四、全课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640÷80=8
380÷30=12(个)……20(根)
竖式(略)
竖式(略)
教学反思:
课堂上学生的正确率不高,在做题时,总是会有一些问题,如余数忘写,横式答案抄错。但问题最多的还是竖式的写法。分析学生出现错误的原因:其一,也许是学生长期受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思维定势的影响,在列竖式的时候很多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将整十数看成了一位数;其二,是学生经过了两个月暑假,学生学习的状态、知识的衔接,尤其是计算能力都有所下降;其三,是因为教师在课堂没重点强调整十数除两、三位数除法的方法。
9
3. 练习二
【教学内容】
教材 P11 第 10~15 题。
【教材简析】
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巩固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口算和笔算的方法,帮助学生形成必要的计算技能,进一步应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巩固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口算和笔算方法,帮助学生形成必要的计算技能,进一步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能过练习,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锻炼数学思维,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
学生进一步巩固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口算和笔算方法。
【教学准备】
教学光盘 【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计算下面各题。
360÷30=
310÷30=
421÷40=
720÷60=
340÷20=
523÷50=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上黑板板演,并说一说计算过程。
二、基本练习
1.口算。(练习二第 10 题)
要求学生一组一组完成,完成后让学生说一说上下两道题的联系,明确:每组中第二道算式中的乘数分别等于第一道算式中的除数和商,第一道算式中的被除数等于第二道算式中的积。
2.练习二的第 11 题。
⑴出示第 11 题,请学生读一读题目要求。
⑵学生独立思考估计一下每题的商,指名回答。
⑶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老师巡视指导。
⑷集体订正时,选择其中两题说说笔算过程。
⑸说说怎样笔算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
三、综合应用
⒈练习二第 12 题。
先让学生说清楚每道算式的运算顺序,再独立完成。
10 指名四位同学进行板演,最后集体订正。注意学生计算时书写格式是否符合要求。
2. 练习二第 13 题。
(1)学生独立计算,完成表格填写。
(2)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这张表,看看自己有什么发现,将自己的观点在四人小组内交流一下。
(3)组织全班交流,教师可适时点拨,使学生初点体会除法算式中的“商不变的规律”。
3. 练习二第 14 题。
学生独立审题。提问:卡车要运走哪些水果?解答这道题时要先求出什么?再算什么? 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指导。( 注意学生列综合算式时的运算顺序)
4.练习二第 15 题。
学生独立计算并填写表格,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表中数据,说一说有什么发现。
使学生明确:长方形的面积不变,长发生变化,宽也随着发生变化。长越短,宽就越长;长越长,宽就越短。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些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通过本课练习,学生的计算熟...
篇二: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苏教版
二单元 《 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 》 教学 计划 及 教案( 共 6 16 个 课时 )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 8~29 页。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教学整数除法的最后一个单元。学习这部分内容,有助于学生完整地理解和掌握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形成计算能力,同时也为以后学习小数除法奠定基础。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并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会用”四舍五入”的方法试商和调商;理解商不变的规律,能用简便方法计算被除数和除数末尾都有 0 的除法;能正确解答连除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具体的实例,理解并掌握除数是整十数的的口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口算;理解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笔算的算理,掌握相应的法则,能正确地进行估算和笔算;理解商不变规律,能用简便方法计算被除数和除数末尾都有 0 的除法;理解连除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能正确地进行解答。
2.使学生经历探索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商不变的规律,以及用连除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培养运算能力和推理能力,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中,体验数学学习的探索性,或得成功的体验,逐步形成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提高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笔算方法,会用”四舍五入”的方法试商和调商;理解和掌握商不变的规律,能用简便方法计算被除数和除数末尾都有0 的除法;能正确解答连除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掌握用“四舍”法或“五入”法试商后需要调商的除法笔算方法,能根据简便计算的过程确定除法计算的余数。
【课时安排】
共 共 5 15 课时 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和笔算除法
3 课时 用四舍五入法试商和连除的实际问题
4 课时 试商后需要调商的笔算除法
4 课时 商不变的规律和被除数、除数末尾都有 0 的除法
2 课时 整理与练习
2 课时 机动
3 课时
2-1 除数是整十数 的口算和笔算
总第
6 课时
执教时间
9 月 11
日 备课组活动时间:
9.6
【教学内容】P8 例 1 以及“试一试”“练一练”,练习一 T1~5 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整十数或几百几十数除以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以及两、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笔算方法的探索过程,能正确地进行口算和笔算,并会演算;会进行简单的时间单位的换算。
2.让学生在主动探索并获得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并能积极与同学交流学习的思考,积累与他人合作交流的经验。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用整十数除的口算和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独立思考并讨论笔算的计算过程。(商的书写位置)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提供购书情境,引发除法计算的需要
1.新学期,我们拿到了很多新书。我们先来看一张图片,介绍的正是小朋友和妈妈去买书的事。
光盘演示。请学生说说从画面上能知道哪些数学信息?
(售货员每 20 本打一包,小朋友在想,60 本《科学天地》要打几包?)
用手势比画“20 本打一包,一包一包……”学生因为清楚一共有 60 本,手势做到打第 3 包的时候就不再继续了。
师:我们通过做手势,很清楚可以打 3 包,那我们可以怎样把它写下来呢?
2.这个问题你会列式解答吗?
随学生回答板书:60÷20
二、口算、估算、笔算优化组合,学习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
1.口算(估计有很多学生都会直接口算出得数)
能说说你是怎么口算的吗?
可能有的方法:
(1)20×3=60,60÷20=3
(2)6÷2=3,60÷20=3
(3)这个算式可以表示 60 里面有几个 20?60 里面有 3 个 20,那得数就应该是3。……
指出: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
像这道题,我们可以用刚才大家所说的方法进行口算,还可以笔算。
结合学生说的:6÷2=3,比较两题,特意写成 60÷20=30,问:对吗?为什么?生:可以验算:30 乘 20 等于 600,说明这个得数是错的。
那比较两题,你能说说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像这样的变化,你还能写一个算式吗?
随学生回答板书:600÷200=3,说说这个算式是什么意思?
你还会继续吗?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刚才我们考虑的是“加 0”变算式,现在请你看“600÷200=”你能把它变得简单一些吗?
那如果是“400÷50=”呢?
结合学生回答,指出:只能同时去掉 1 个 0,不能把 0 全部去掉。
对比练习: 6÷2
60÷2
60÷20
600÷200 2.笔算
先完成:
学生尝试着在自备本上完成该竖式,个别板演。
讲评板演,着重提问:3 为什么要写在商的个位上?
(引导学生理解:因为 60 里面有 3 个 20,商是 3,所以 3 应该写在商的个位上。)
强调:3 写在不同的位置上,其大小是不同的,我们在写竖式的时候一定要对号入座,写清楚写规范。
3.指导写“答句”
指板书问:我们这个算式是解决了什么问题?
指出:这个算式是为解决问题而列而算,那完整的解题过程还要有一个回答。
把书上的得数填写完。并读一读。
指出:书上只要我们填写一个答案,但我们在做作业的时候要求根据问题把话写完整。这也是四年级解决实际问题的一个新要求。
完成“练一练”第 1、2 组题。
4.完成试一试,进一步提高这部分计算的要求
现在请大家自己先尝试着完成书上第 8 页下面的 2 题试一试
注意这 2 题比刚才难一些,所以完成竖式后,还要继续想办法通过验算,检查自己算对了没有。
指名板演。
讲评板演题。(板演时是没有空格子的,所以更要注意商所在的位置。)
第 1 题:96 里面最多有 4 个 20,所以 4 要写在个位上。余数是 16,符合比除数小的规定。
第 2 题:15 除以 30 不够除,所以要考虑 150 里面有几个 30,商 5 应该写在个位上。
检查验算过程,指出:通过验算我们可以及时知道自己做对了没有,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大家要养成这个好习惯。
补充:(
)里最大填几。
20×(
)<75
30×(
)<96 三、 巩固练习:
★(必做)
1.完成第 8 页上的练一练
做完后,请学生说说你发现了上下两题之间有什么特点?
(注意学生在发言的时候要求不宜过高,适当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再举例来说明,比如:4÷2=2,所以 40÷20=2;或是 100÷20=5,算是时候可以看成 10÷2=5……)
这题应该为前面已经说过规律,再加上时间的关系,我就直接让学生很快地算,并交流得数。
2.完成第 10 页练习二的第 2 题 允许学生一边写,一边小声地说:80 里面有 2 个 40,商 2 写在个位上……
余数要比除数小……
完成后,全班交流答案。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必做)
1.利用我们新学的除法,我们还可以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
1 时=(
)分,2 时=(
)分?你是怎么想的?3 时呢?……
那 60 分=(
)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180 分呢?420 分呢?
学生继续完成书上的第 4 题。
★★★(选做)
1.(
)里最大可以填几? 80×(
)<340
60×(
)<187 90×(
)<695
30×(
)<86 2.码头上的轮船每艘可以承载 40 人,有 238 名游客准备过河,至少需要租多少艘这样的轮船才能把所有游客一次运过河? 对比:一副乒乓球拍的单价是 30 元,刘老师有 200 元,最多可以买多少副这样的乒乓球拍? 【上面一题是进一法,下面一题是去尾法,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情况下要+1,什么情况下要去尾。】
3.一共有73 枚1 元的硬币,把这些硬币换成 10 元一张的纸币,最多能换多少张?
你是怎样想的呢?
如果都换成 20 元一张的纸币呢?
你还能提类似的问题吗?大家帮忙解答。
四、布置作业:
补充习题 第 10 页第 3、5 题。
【板书设计】
60÷20=3(包)
20×3=60
6÷2=3 60÷20=3
60÷20=3 竖式 答:60 本数学天地要打 3 包。
2-2 三位数除以整十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
总第 7 课时
执教时间 9
月 12
日 备课组活动时间:
9.6
【教学内容】P9 例 2 以及试一试、练一练,练习二 6~9。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探索并掌握三位数除以整十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让学生通过三位数除以整十数商是一位数和商是两位数的计算过程的比较,初步概括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方法。并能运用学过的计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让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和运用学过的计算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培养细心计算,认真检验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三位数除以整十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
【教学难点】理解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计算步骤及算理。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口算 120÷20
240
÷60
90÷40
300÷50 对比练习: 40÷8
400÷8
400÷80
4000÷800 (
)里最大填几。
90×(
)<185
80×(
)<274 30×(
)<298
30×(
)<380 二、学习新知:
1.出示情境图,知道该用除法解决这个问题
从画面上,能知道哪些数学信息?
(新买来 380 根跳绳,每班分 30 根,可以分给多少个班,还剩多少根?)
2.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为什么用除法计算?
(可以分给几个班也就是考虑 380 里面有几个 30,所以用除法。)
3.学习计算方法:
(1)估计:你能估计商大约是多少吗?说说你为什么会这么估?
(预设:(1)12 个班级,12×30=360 (2)范围 10-15 个之间
)
(2)笔算,先一起完成:
这题该怎么商?谁愿意来说说自己的想法?
(先看 38÷30 38 里面有 1 个 30,所以先商 1)
着重探讨:1 写在哪一位上?为什么要写在十位上?
预设:(1)38 里有一个 30,38 表示 38 个十,所以商在十位上 (2)如果商在个位上就是 1×30=30,不是 300。
继续完成下半部分的竖式。
先请学生尝试做一做,教师教学竖式书写。
(3)验算。请学生自己在本子验算一遍,看商是否正确
(4)比较:与复习题比较一下,有什么不同?
指出:两题的除数都是整十数,但昨天学的商是一位数,今天学习的商是两位数。
(5)答句,注意板书时要写完整的答句,读一读。
4.完成 P9 试一试
学生独立完成书上的 2 题,做完后和同桌交流自己是怎么算的?
两题做一比较,自己有哪些发现?
全班交流:注意结合板演讲评,体会怎样除?商写的位置?
指名说一说,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该如何笔算。
补充:想一想,425 除以几十商会是两位数?除以几十商会是一位数? 明确:因为除数是两位数,所以计算时要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如果前两位不够除,就要看前三位,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的上面。每次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判断商是几位数:
870 ÷30
624÷30 870÷90
624÷80
三、 课堂练习
★(必做)
1.学生在书 P10 完成第 6 做完之后先同桌互相检查一下有没有什么错误,再把一些典型错误全班讲解。
2.做 P10 第 7 的第一组两个 (自备本上练习,实物投影展示学生作业,集体讲评)
追问:为什么被除数一样的,商一个是一位数,一个是两位数呢?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小结: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如果够,商就是两位数,如果不够,商就是一位数。
★★(必做)
1.补充习题第 8 页第 2 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2.补充习题第 9 页第 7 题 学生说说从题中可以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独立完成 ,再组织交流。
集体评议 ★★★(选做)
1.括号里最大能填几。
40×(
)<370
50×(
)<610 60×(
)<734
80×(
)<815 2.学校准备了 600 元购买绿色植物美化校园,每盆花的单价是 30 元,如果一次购买 5 盆只需付 100 元,学校最多可以买多少盆花?
3.一艘轮船,从南京驶往向阳渔港,每小时行驶 20 千米,10 小时到达;回来时,
每小时行驶 25 千米,几小时可以回到南京?
四、布置作业:
P10 页第 7 题 后两组,第 8 题。
【板书设计】
三位数除以整十数(商是两位数)
420 ÷ 30=14 (个)
竖式
答
句
2-3 练习二
总第 8
课时
执教时间
9 月
13 日
备课组活动时间:
9.6
【教学内容】练习二 10~15。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加强新旧除法之间的联系,进一步掌握除数是整十数除法的口算和笔算,提高计算能力。
2.通过一些题目,使学生发现计算中的一些规律,提高认识能力。
【教学重点】进一步掌握除数是整十数除法的口算和笔算。
【教学难点】进一步掌握除数是整十数除法的口算和笔算。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补充:
1.720÷60
720÷80
学生独立练习,练习完了交流两题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追问:720 除以几十的商是一位数?除以几十的商是两位数? 通过交流,使学生体会:除数是整十数,除的时候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前两位够除的,商写在十位上;被除数的前两位不够除的,要看前三位,商写在个位上。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商可能是两位数或者一位数
2.□40÷50=□
注意:一个□里面只能填写一个数字,这题的意思是要使商是一位数,被除数的百位上可以是哪几个数字?为什么?
□40÷50=□□
这题的意思是要使商是两位数,被除数的百位上可以是哪几个数字?为什么?
二、分层练习
★(必做)
1. 口算
(第 1 11...
篇三: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苏教版
面提供的文章可用于工作中写作参考,提高效率,如果文档有不合适的地方可留言以便进行改进。关于底图:如果不需要图片或是要更换图片,只需要双击页眉便可删除或替换图片。
目
录 1.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教学计划及进度 2. 小学春季德育工作计划报告模板 3. 20xx 年中心校继续教育工作计划范文 1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教学计划及进度 第二学期 级四年级学科数学 单元 教学内容(课题)
总课时数 第一单元 乘法 6 教学 目标 1、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以及相应的口算,即口算几百乘 十、几百几十乘 十、几十几乘几百 2、使学生在思考、交流和总结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合情推理能力。教学 重难点 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笔算、口算和估算。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本单元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这是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基础上教学的。内容分两段安排:先安排例1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再安排例2教学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笔算(包括口算几百乘几十或几十几、几百几十乘几十)
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 1.引导学生自己探索笔算和口算方 2.注意通过比较让学生获得进一步发展 主课题渗透 让学生在探究合作中掌握算理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通过探索练习,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地笔算、口算、估算。第二学期 级四年级学科数学 单元 教学内容(课题)
总课时数 第二单元 升和毫升 5 教学 目标 1、认识升和毫升,会进行一些液体容量的测量
2、把升和毫升作为计量单位单独设置单元,体会容量的含义,认识计量单位升和毫升,以及升与毫升之间的进率,学会简单的换算。教学 重难点 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与毫升。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本单元内容主要认识容量和容量单位。这部分内容在传统的教材中,都安排在体积计算之后。考虑到容量与容量单位在生活里经常出现,学生会经常接触,同时也和长度、质量的含义及计量单位一样,单独认识和学习是可行的,只要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容量,通过容量的多少又可以认识容量单位。本单元之后,还结合安排实践活动“美妙的杯琴”,让学生调整水杯里的水,制作“杯琴”,演奏简单的乐曲 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 1.联系具体实际体验容量和认识容量单 2.联系现实生活和加强操作,加深对升和毫升的认 3.重视估计容量多少,发展空间观 4.实践活动突出实践性,注意综合性 主课题渗透 在探究合作中认识升和毫升并掌握他们之间的进率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实践活动,感受升和毫升的实际意义。第二学期 级四年级学科数学 单元 教学内容(课题)
总课时数
第三单元 三角形 5 教学 目标 1、教学三角形及其特征 2、掌握三角形的分类与三角形的内角和 3、认识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教学 重难点 掌握三角形的基本特征,能画出指定的三角形和底边上的高。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一、教学内容本单元教学三角形的相关知识,这是在学生直观认识过三角形的基础上教学的,也是以后学习三角形面积计算的基础。内容分四段安排:第一段通过 1、例 2 形成三角形的概念,认识三角形的特征;第二段通过例 3 教学三角形的分类,认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第三段通过例4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第四段通过 5、例 6 认识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 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 1.联系现实情景和实际操作认识三角形及其基本特 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认识并掌握三角形的分
3.让学生由特殊到一般探索、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计算出三角尺的三个内角和,并引发联 4.亲身感知并认识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特 5.注意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主课题渗透 在探究合作中认识各种三角形并掌握他们的特征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通过量一量、比一比、折一折、剪一剪等活动,认识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及其相应特征。第二学期 级四年级学科数学 单元 教学内容(课题)
总课时数 第四单元 混合运算 6 教学 目标 1、教学三步计算的混合运算,并认识中括号 2、使学生经历认识和理解混合运算顺序的过程,能用三步计算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3、让学生应用所学的计算解决春游中的实际问题,加强数学知识的综合应用。教学
重难点 掌握三步计算混合运算的顺序,正确、熟练的计算。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一、教学内容本单元教学整数三步计算的混合运算,这是在四上学习了两步计算混合运算基础上安排的,也是整数混合运算的最后一个单元。本单元的内容分三段安排:第一段通过例 1 教学不含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第二段通过例 2 教学含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第三段通过例 3 教学含有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教材结合混合运算,安排学生解决一些简单的三步计算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 1.联系现实的问题情境和已有认识学习运算顺 2.适当安排比较,引导学生切实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 3.通过解决简单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主课题渗透 在探究合作中掌握算理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联系实际问题或已有知识,理解并掌握含有三步计算混合运算顺序。第二学期 级四年级学科数学 单元 教学内容(课题)
总课时数 第五单元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2 教学 目标 1、认识平行四边形的高和 2、使学生认识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梯形,理解它的本质属 3、让学生按要求依据头脑里的表象画图,并通过多种画法,进一步深化图形特点的认识,强化图形的直观印象,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 重难点 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以及测量和画法。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一、教学内容本单元是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这是在学生认识一些平面图形,包括直观认识过平行四边形之后,主要以平行线的认识为基础学习的。掌握这部分内容,是进一步学习这些图形面积计算的基础,内容分两段安排:第一段 1、例 2,认识平行四边形及其特征;第二段 3、例 4,认识梯形和梯形的特征 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 1.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认识相应的图形及各部分名 2.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发现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 3.重视实践操作,发展空间观念主课题渗透 在探究合作中认识梯形和平行四边形的特征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让学生在操作中感受不同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并为今后进一步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学科数学 单元 教学内容(课题)
总课时数 第六单元 找规律 2 教学 目标 1、会探索比较简单的搭配问题的解题规 2、通过数学学习活动,初步体验到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认识到许多问题可以借助数学方法来解决,并可以借助数学语言来表述和交流,进一步增强对数学的亲近感 3、让学生通过观察、实践、思考找出事物里的一些数学规律,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数学思考。教学 重难点 在活动中掌握排列数与组合数的规律及找出方法。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一、教学内容与四年级上册一样,本册教材单独设置找规律的单元,让学生通过观察、实践、思考找出事物里的一些数学规律,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数学思考。本单元内容主要是从全部元素中按要求选取某些元素,发现选取方法的规律,找
出有多少种选法,分两部分安排:第一,通过例 1 认识搭配现象中的规律;第二,通过例 2 认识简单的排列、组合现象中的规律 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 1。引导学生用恰当的方法找搭配现象中的规 2。引导学生通过直观表示找简单排列、组合问题中的规律 主课题渗透 在学习探究中找规律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以活动为主线,贯穿整个一堂课,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科数学 单元 教学内容(课题)
总课时数 第七单元 运算律 5 教学 目标 1、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掌握倍数和因 2、对不懂行的地方和不同的观点敢于提出疑问,愿意对数学问题进行讲讨论,发现错误能及时改正,初步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学 重难点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和理解乘法分配率。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一、教学内容本单元教学乘法分配律及相应的简便运算,这是在学生已经学过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基础上学习的,有利于增强学生对运算的认识和灵活运算的能力。内容分两段安排:先通过例 1 教学乘法分配律,再通过例 2 学会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另外还结合本单元的学习安排综合应用“我们去春游”。xkb1.co 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 1.引导学生联系实际问题经历发现规律的过 2.让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一些计算的简便算 3.安排有效练习提高学生合理计算的能 4.以学生感兴趣的素材落实知识的综合应用 主课题渗透 在探究合作中掌握运算率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和总结规律。学科数学 单元 教学内容(课题)
总课时数 第八单元 对称、平移和旋转 4 教学
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2、会画一些简单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3、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平移和旋转,能在方搁纸上把简单的图形平移或旋转90°教学 重难点 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认识平移与旋转。能在方格纸上把图形平移和旋转。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一、教学内容本单元教学对称、平移和旋转的相关内容,这是在第一学段初步认识对称、平移和旋转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学习,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变换,发展空间观念。具体内容分三段安排:例 1 教学对称和对称轴,例 2 教学在方格纸上平移简单的图形, 3、例4进一步认识旋转,教学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结合图形的变换,最后安排了实践活动“图案的欣赏与设计” 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 1.用折纸的方法认识和确定对称轴,学习画对称 2.学生利用已有经验学会平移简单图形的方 3.联系现实情景体验旋转和学会把方格纸上图形旋转 90° 主课题渗透 在探究合作中认识平移和旋转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在操作与活动中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兴趣和爱好。第二学期
级四年级学科数学 单元 教学内容(课题)
总课时数 第九单元 倍数和因数 7 教学 目标 1、掌握倍数和因 2、在他人的鼓励和引导下,能够积极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有克服困难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对自己得到的结果正确与否有一定的把握,有在学习中不断取得进步的信心。
教学 重难点 在掌握意义的基础上进行各类判断,明白每类自然数的特征。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一、教学内容本单元教学倍数和因数,包括认识倍数和因数,2、5、3的倍数的特征,素数和合数。这是在整数乘除法的基础上安排的,也是以后进一步学习公倍数和公因数的基础。内容分三段安排:例 1~例 3 教学认识倍数和因数 4、例 5 教
2、5、3 的倍数的特征;例 6 教学素数和合数 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 1.重建知识体系,通过操作并依据乘法算式认识倍数和因 2.让学生自己观察、思考,发 2、5 的倍数的特 3.采用合适的方法帮助学生发现 3 的倍数的特 4.通过学生的活动和思考,认识素数和合 5.通过综合性练习加深学生的认识和激发学生兴趣 主课题渗透 在探究合作中掌握倍数和因数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运用分析、比较、归纳、猜想等方法进行探索,加强生生交流,感受数学、体验数学。学科数学 单元 教学内容(课题)
总课时数 第十单元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4 教学 目标
1、让学生用计算器探索因数变化引起积的变化的规律和商不变的规律,并应用商不变的规律使除法笔算简便 2、会用计算器探索积、商的变化规 3、在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验证等数学活动中,进一步体验数学结论的探索性和挑战性,进一步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增强理性精神。
教学 重难点 利用计数器帮助学生探索发现运算规律。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一、教学内容本单元主要引导学生利用计算器,探索积的变化规律和商不变的规律,这是在学生已经掌握整数四则运算及一些运算规律,学会用计算器计算的基础上安排的。内容分三段安排:先通过例 1 探索积的变化规律,再通过例 2 探索商不变的规律,最后通过例 3 教学商不变的规律在除法计算中的应用 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 1.引导学生经历探索、发积、商变化规律的过 2.逐步提高学习要求,发展学生学习水 3.注意应用规律,加深有关知识的认识与理解 主课题渗透 在探究合作中学会用计算器更好的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让学生自主探索用自己的话归纳和概括所发现的规律。
小学春季德育工作计划报告模板 一、指导思想: 以"以人为本"的思想为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注重德育活动的组织实施。以活动系列化、形式多样化、过程重体验、内容针对性为目标加强活动建设。德育活动要讲实效,重过程,力求每次活动都能让学生乐于参加、积极参加、获得体验、受到教育。巩固校园文化建设成果,强化学生个体,良好品德行为习惯的养成,探索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形成的规律与方法,完善美育和劳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二、工作要点:
2、结合本学期学校工作重点,进一步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培养一支素质优良、精干实效、开拓进取的班主任队伍。首先继续做好班主任、辅导员的培训工作,加强跟踪指导,开展优秀班主任的带头、辐射、指导作用,通过班主任例会学习、经验交流、班队会的参观等,促进班主任管理班级的工作水平和能力的提高。其次做好学困生的思想教育工作,通过三心一访,与家长常沟通,形成施教合力,严禁有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现...
篇四: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苏教版
市实验小学学科教学计划 2010~2011 学年第二学期 年级四年级
学科
数学
单元 教学内容(课题)
总课时数 第一单元 乘法 6 教学 目标 1、 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以及相应的口算, 即口算几百乘几十、 几百几十乘几十、 几十几乘几百。
2、 使学生在思考、交流和总结计算方法的过程中, 进一步发展合情推理能力。教学 重难点 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能正确笔算、 口算和估算。
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本单元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 这是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 三位数乘一位数基础上教学的。
内容分两段安排:
先安排例1 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再安排例2 教学乘数末尾有0 的乘法笔算(包括口算几百乘几十或几十几、 几百几十乘几十)。
二、 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 1. 引导学生自己探索笔算和口算方法 2. 注意通过比较让学生获得进一步发展 主课题渗透 让学生在探究合作中掌握算理 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通过探索练习, 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并能正确地笔算、 口算、估算。
吴江市实验小学学科教学计划 2010~2011 学年第二学期 年级
四年级
学科
数学
单元 教学内容(课题)
总课时数 第二单元 升和毫升 5 教学 目标 1、 认识升和毫升, 会进行一些液体容量的测量。
2、 把升和毫升作为计量单位单独设置单元, 体会容量的含义, 认识计量单位升和毫升, 以及升与毫升之间的进率, 学会简单的换算。
教学 重难点 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与毫升。
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本单元内容主要认识容量和容量单位。
这部分内容在传统的教材中, 都安排在体积计算之后。
考虑到容量与容量单位在生活里经常出现, 学生会经常接触, 同时也和长度、 质量的含义及计量单位一样, 单独认识和学习是可行的,只要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容量, 通过容量的多少又可以认识容量单位。
本单元之后, 还结合安排实践活动“美妙的杯琴” , 让学生调整水杯里的水, 制作“杯琴” , 演奏简单的乐曲。
二、 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 1. 联系具体实际体验容量和认识容量单位
2. 联系现实生活和加强操作, 加深对升和毫升的认识 3. 重视估计容量多少, 发展空间观念 4. 实践活动突出实践性, 注意综合性 主课题渗透 在探究合作中认识升和毫升并掌握他们之间的进率 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通过观察、 操作、 比较等实践活动, 感受升和毫升的实际意义。
吴江市实验小学学科教学计划 2010~2011 学年第二学期 年级
四年级
学科
数学
单元 教学内容(课题)
总课时数 第三单元 三角形 5 教学 目标 1、 教学三角形及其特征。
2、 掌握三角形的分类与三角形的内角和。
3、 认识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
教学 重难点 掌握三角形的基本特征, 能画出指定的三角形和底边上的高。
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一、 教学内容
本单元教学三角形的相关知识, 这是在学生直观认识过三角形的基础上教学的, 也是以后学习三角形面积计算的基础。
内容分四段安排:
第一段通过例1、 例2形成三角形的概念, 认识三角形的特征; 第二段通过例3教学三角形的分类, 认识锐角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第三段通过例4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 第四段通过例5、 例6认识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
二、 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 1. 联系现实情景和实际操作认识三角形及其基本特征 2.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 分析, 认识并掌握三角形的分类 3. 让学生由特殊到一般探索、 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 ◆计算出三角尺的三个内角和, 并引发联想 4. 亲身感知并认识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特性 5. 注意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主课题渗透 在探究合作中认识各种三角形并掌握他们的特征
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通过量一量、 比一比、 折一折、 剪一剪等活动, 认识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及其相应特征。
吴江市实验小学学科教学计划 2010~2011 学年第二学期 年级
四年级
学科
数学
单元 教学内容(课题)
总课时数 第四单元 混合运算 6 教学 目标 1、 教学三步计算的混合运算, 并认识中括号。
2、 使学生经历认识和理解混合运算顺序的过程, 能用三步计算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3、 让学生应用所学的计算解决春游中的实际问题, 加强数学知识的综合应用。教学 重难点 掌握三步计算混合运算的顺序, 正确、 熟练的计算。
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一、 教学内容 本单元教学整数三步计算的混合运算, 这是在四上学习了 两步计算混合运算基础上安排的, 也是整数混合运算的最后一个单元。
本单元的内容分三段安排:
第一段通过例1教学不含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 第二段通过例2教学含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 第三段通过例3教学含有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
教材结合混合运算, 安排学生解决一些简单的三步计算实际问题, 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 1. 联系现实的问题情境和已有认识学习运算顺序 2. 适当安排比较, 引导学生切实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3. 通过解决简单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主课题渗透 在探究合作中掌握算理
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联系实际问题或已有知识, 理解并掌握含有三步计算混合运算顺序。
吴江市实验小学学科教学计划 2010~2011 学年第二学期 年级
四年级
学科
数学
单元 教学内容(课题)
总课时数 第五单元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2 教学 目标 1、 认识平行四边形的高和底 2、 使学生认识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梯形, 理解它的本质属性 3、 让学生按要求依据头脑里的表象画图, 并通过多种画法, 进一步深化图形特点的认识, 强化图形的直观印象, 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 重难点 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以及测量和画法。
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一、 教学内容 本单元是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这是在学生认识一些平面图形, 包括直观认识过平行四边形之后, 主要以平行线的认识为基础学习的。
掌握这部分内容, 是进一步学习这些图形面积计算的基础, 内容分两段安排:
第一段例1、 例2, 认识平行四边形及其特征; 第二段例3、 例4, 认识梯形和梯形的特征。
二、 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 1. 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认识相应的图形及各部分名称 2. 引导学生自主探索、 发现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3. 重视实践操作, 发展空间观念
主课题渗透 在探究合作中认识梯形和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让学生在操作中感受不同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 并为今后进一步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吴江市实验小学学科教学计划 2010~2011 学年第二学期 年级
四年级
学科
数学
单元 教学内容(课题)
总课时数 第六单元 找规律 2 教学 目标 1、 会探索比较简单的搭配问题的解题规律 2、 通过数学学习活动, 初步体验到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认识到许多问题可以借助数学方法来解决, 并可以借助数学语言来表述和交流, 进一步增强对数学的亲近感。
3、 让学生通过观察、 实践、 思考找出事物里的一些数学规律, 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数学思考。
教学 重难点 在活动中掌握排列数与组合数的规律及找出方法。
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一、 教学内容 与四年级上册一样, 本册教材单独设置找规律的单元, 让学生通过观察、实践、 思考找出事物里的一些数学规律, 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数学思考。本单元内容主要是从全部元素中按要求选取某些元素, 发现选取方法的规律,找出有多少种选法, 分两部分安排:
第一, 通过例1认识搭配现象中的规律;第二, 通过例2认识简单的排列、 组合现象中的规律。
二、 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 1。
引导学生用恰当的方法找搭配现象中的规律 2。
引导学生通过直观表示找简单排列、 组合问题中的规律
主课题渗透 在学习探究中找规律 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以活动为主线, 贯穿整个一堂课,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吴江市实验小学学科教学计划 2010~2011 学年第二学期 年级
四年级
学科
数学
单元 教学内容(课题)
总课时数 第七单元
运算律 5 教学 目标 1、
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 掌握倍数和因数 2、 对不懂行的地方和不同的观点敢于提出疑问, 愿意对数学问题进行讲讨论,发现错误能及时改正, 初步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 重难点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和理解乘法分配率。
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一、 教学内容
本单元教学乘法分配律及相应的简便运算, 这是在学生已经学过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基础上学习的, 有利于增强学生对运算的认识和灵活运算的能力。
内容分两段安排:
先通过例1教学乘法分配律, 再通过例2学会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另外还结合本单元的学习安排综合应用“我们去春游” 。
二、 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 1. 引导学生联系实际问题经历发现规律的过程 2. 让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一些计算的简便算法 3. 安排有效练习提高学生合理计算的能力 4. 以学生感兴趣的素材落实知识的综合应用 主课题渗透 在探究合作中掌握运算率 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探索, 发现和总结规律。
吴江市实验小学学科教学计划 2010~2011 学年第二学期 年级
四年级
学科
数学
单元 教学内容(课题)
总课时数 第八单元 对称、 平移和旋转 4 教学 目标 1、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2、 会画一些简单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3、 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平移和旋转, 能在方搁纸上把简单的图形平移或旋转90°
教学 重难点 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认识平移与旋转。
能在方格纸上把图形平移和旋转。
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一、 教学内容 本单元教学对称、 平移和旋转的相关内容, 这是在第一学段初步认识对称、 平移和旋转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学习, 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变换, 发展空间观念。
具体内容分三段安排:
例1教学对称和对称轴, 例2教学在方格纸上平移简单的图形, 例3、 例4进一步认识旋转, 教学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 。
结合图形的变换, 最后安排了实践活动“图案的欣赏与设计” 。
二、 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 1. 用折纸的方法认识和确定对称轴, 学习画对称轴 2. 学生利用已有经验学会平移简单图形的方法 3. 联系现实情景体验旋转和学会把方格纸上图形旋转90°
主课题渗透 在探究合作中认识平移和旋转 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在操作与活动中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在学习的过程中, 产生兴趣和爱好。
吴江市实验小学学科教学计划 2010~2011 学年第二学期 年级
四年级
学科
数学
单元 教学内容(课题)
总课时数 第九单元
倍数和因数 7 教学 目标 1、
掌握倍数和因数 2、 在他人的鼓励和引导下, 能够积极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 有克服困难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对自己得到的结果正确与否有一定的把握, 有在学习中不断取得进步的信心。
教学 重难点 在掌握意义的基础上进行各类判断, 明白每类自然数的特征。
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一、 教学内容
本单元教学倍数和因数, 包括认识倍数和因数, 2 、 5 、 3 的倍数的特征, 素数和合数。
这是在整数乘除法的基础上安排的, 也是以后进一步学习公倍数和公因数的基础。
内容分三段安排:
例1~例3教学认识倍数和因数;例4、 例5教学2、 5、 3 的倍数的特征; 例6教学素数和合数。
二、 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 1. 重建知识体系, 通过操作并依据乘法算式认识倍数和因数 2. 让学生自己观察、 思考, 发现2、 5的倍数的特征 3. 采用合适的方法帮助学生发现 3 的倍数的特征 4. 通过学生的活动和思考, 认识素数和合数 5. 通过综合性练习加深学生的认识和激发学生兴趣 主课题渗透 在探究合作中掌握倍数和因数 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运用分析、 比较、 归纳、 猜想等方法进行探索, 加强生生交流, 感受数学、体验数学。
吴江市实验小学学科教学计划 2010~2011 学年第二学期 年级
四年级
学科
数学
单元 教学内容(课题)
总课时数 第十单元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4 教学 目标 1、 让学生用计算器探索因数变化引起积的变化的规律和商不变的规律,并应用商不变的规律使除法笔算简便。
2、 会用计算器探索积、 商的变化规律 3、 在观察、 操作、 归纳、 类比、 猜测、 验证等数学活动中, 进一步体验数学结论的探索性和挑战性, 进一步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 增强理性精神。
教学 重难点 利用计数器帮助学生探索发现运算规律。
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一、 教学内容
本单元主要引导学生利用计算器, 探索积的变化规律和商不变的规律,这是在学生已经掌握整数四则运算及一些运算规律, 学会用计算器计算的基础上安排的。
内容分三段安排:
先通过例1探索积的变化规律, 再通过例2探索商不变的规律, 最后通过例3教学商不变的规律在除法计算中的应用。
二、 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 1. 引导学生经历探索、 发现积、 商变化规律的过程 2. 逐步提高学习要求, 发展学生学习水平 3. 注意应用规律, 加深有关知识的认识与理解 主课题渗透 在探究合作中学会用计算器更好的解决实际问题 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让学生自主探索用自己的话归纳和概括所发现的规律。
篇五: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苏教版
版四年级数学教研组 2017 学年第二学期教学计划及教学进度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教研组 2017 学年第二学期教学计划及教学进度一、教材分析
在数与计算方面,本教材安排了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小数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有关小数概念的知识和小数四则运算能力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认识了简单的小数,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在本学期里学生将系统地学习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大小的比较、小数点位置的 畔 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等 烁 ,并在此基础上学习比较复 缚 杂的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使 哩 学生很好地理解小数的意义 狰 ,能用小数来表达和交流信 召 息,初步学习用小数知识解 愈 决问题。在本学期里学生将 纯 系统地学习混合运算的运算 检 顺序,重点学习含有两级运 云 算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 肿 序,为学习列出综合算式解 盅 决问题打下基础;运算定律 骑 则主要是在学生已有的直观 掺 认识的基础上对有关加法和 须 乘法的运算定律加以概括和 论 总结,并学习运用运算定律 碰 进行简便运算。
在空间 蹋 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 踢 了观察物体、三角
形、图形 臻 的运动三个单元,观察物体 某 和三角形是本册的难点或重 昂 点教学内容。在已有知识和 戏 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 霹 数学活动,让学生进一步认 刽 识三角形的特性。及观察体 峪 验使学生能够辨认识从不同 侍 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 烹对位置。应注重通过从不同 壁 方向观察物体的形状,来发 兑 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在 溃 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安 搬 排了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
羌 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运 桂 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的 叔 生活现象,解决简单的实际 之 问题。让学生学习根据统计 湿表中的数据制作条形统计图 踞 ,学会看懂此种统计图并学 凄 习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 敛 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 逐 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 卑 用,形成统计的观念。
恤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 寂 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计算 肢 内容,教学用所学的整数四 衅 则运算知识和小数加减法知 歉 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婴 另一方面,安排了“鸡兔同 选 笼”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 咋 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 楔 理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 晓 推理能力;也使学生体会代 鸿 数方法的一般性。为学生吃 居 透原理,掌握正确的数学解 丸 题方法,培养良好的数学学 选 习兴趣和后续学习打下坚实 涤 的基础,使学生感受到数学 翌 的魅力。
本册教材 臃 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 崎 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一个数 掠 学综合运用活动──“营养 丰 午餐”,让学生通过小组合 腊 作的探究活动,运用所学知 涌 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 矣 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 珊 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 喀 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 若 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的 攫 教学目标是让学生:
1 臻 .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预 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 飘 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 贾 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 式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 环 加法和减法。
2.理解 委 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四则 麓 运算中每种运算各部分间的 奇 关系,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 秆 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 挨 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 账 提高运算能力。
3 缄 .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 迫 据三角形角的特点给三角形 愉 分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 婴 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 须的内角和是 180°。
线
4.能辨认从不同方位 践 看到的物体或几何体的形状 漆 图;能在方格纸上补全一个 幼 轴对称图形;会在方格纸上 枉 将一个简单的图形沿水平方 釉 向或垂直方向平移。
5 照 .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 皂 简单数据的平均数;认识不 筑 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初步 懈 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体会 主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傻
.体会解决问题策 殿 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数 中 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 传 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 胶 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 惟 初步形成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宁 。
7.经历从实际 缘 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 悼 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垫 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 新 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 侄 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玉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 赔 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炽 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珠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 嘘 洁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措 赔 施:
教学方法:
1 废 、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激 学 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倡学 切 法的多样性,关注学生的个 膝 人体验。
2、教师应转 郑 变观念,采用“激励性、自 敬 主性、创造性”教学策略, 威 以问题为线索,恰当运用教 酉 材、媒体、现实材料突破重 嫉 点、难点,变多讲多练,为 赠 精讲精练,真正实现师生互 寻 动、生生互动,从而调动学 挝 生积极主动学习,提高教与 弓 学的效益。
3、不增减 响 课程和课时,不留机械、重 询 复、惩罚性作业和作业总量 疫 不超过规定时间,课堂训练 夕 形式的多样化,重视一题多 垣 解,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
皱
4、加强基础知识的教 留 学,使学生切实掌握好这些 峙 基础知识。本学期要以新的 轩 教学理念,为学生的持续发 踊 展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空 液 间。要充分发挥教材的优势 印 ,在教学
过程中,密切数学 驯 与生活的联系,确立学生在 叉 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创设愉 增 悦、开放式的教学情境,使 鞘 学生在愉悦、开放式的教学 蜡 情境中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 奢 ,从而达到掌握基础知识基 滁 本技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贾 和实践能力的目的。
5 窖 、在教学中注意采用开放式 鱼 教学,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 蜗 境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 了 题的意识。如通过一题多解 仅 、一题多变、一题多问、一 召 题多编等途径,拓宽学生的 德 知识面,沟通知识之间的内 央 在联系,培养学生的应变能 店 力。
6、练习的安排, 姜 要由浅入深,体现层次性。
邱 对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 巡 要求和练习,对优生、学困 盐 生都要体现有所指导。增强 褒 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认识 娇 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关系 驰 ,使学生感到生活中时时处 速 处有数学,用数学的实际意 拂 义来诱发和培养学生热爱数 阴 学的情感。
7、加强对 杖 家庭教育的指导。引导家长 震 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 淳 展的规律、科学育人。引导 逐 学生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 纱 勇敢战胜学习和生活中的困 士 难,做学习和生活的强者。
轨
学习方式:
①预习 肆 教材,提出知识重点,自己 睬 是通过什么途径理解的,还 瑟 有哪些疑问。
②通过查阅资 昔 料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鹅
③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指 炙 导者,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 恐 ,主张探究式、体验式的学 盟 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 姬 作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桔
④利用小组讨论的学习方 既 式,使学生在讨论中人人参 绣与,各抒己见,互相启发, 呀 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亥 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四、 局 课时安排
四年级下学期 蹋 数学教学安排了 60 课时的 貉 教学内容,各部分教学内容 猛 教学课时大致安排如下,教 纹 学时可以根据本班具体情况 藏 适当灵活掌握:
篇六: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苏教版
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2020- -1 2021 学年度第一学期
班级
教师
日期
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
人,其中女生
人。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三年接触科学课的时间,有一定的科学知识,对自然科学知识已经具备初步的观察、实验的能力;从年龄结构的心理特征来看,学生对一切事物都充满好奇心,有较强的求知欲,在教师的引导下基本能主动的开展探究活动。不过,由于年龄的因素,学生自主性学习的能力比较薄弱,能主动开展学习的学生比较少,比较依赖教师的教,因而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甚深刻,运用能力差。在今年的科学学科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作为科学教师,要求积极引导学生重视科学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树立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科学技能,包括观察、思考能力,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为苏教版教材,是江苏省教育厅新编订的小学科学教材。本册教材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设计理念与国家课程改革的三个关键词“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学业质量评价标准”高度一致。以面向儿童终身受益的学习,构建大科学观统领下的主题单元,设计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学习活动。
本册教材按照内容划分为 5 个单元,5 个单元的主题分别为《动物大家族》《物体的运动》《常见的力》《简单电路》《岩石与矿物》,一共 18 课。在教材的后面,设有一个专项学习——像工程师那样。
单元内容分析
第一单元《动物大家族》,包含《给动物分类》《鱼类》《鸟类》《哺乳类》4 课。教材从同学们司空见惯的各类动物入手,引导学生根据动物是否有脊椎,将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认识与探究脊椎的作用,并引导学生分别认识鱼类、鸟类和哺乳类三类动物,通过实验、查阅资料、观察等方法探究这三类动物的特征。了解这些特征对这三类动物在自然界生存所起的作用。
第二单元《物体的运动》,包含《运动与位置》《不同的运动》《运动的快慢》三课
内容。在我们生活的世界有着各种各样的运动,引导学生从这些司空见惯的运动中,探讨判断物体运动与静止的标准及方法,学会描述运动的物体在某个时刻的位置,认识到世界上没有绝对不动的物体;探究物体前进、后退、摆动、震动、旋转等不同的运动形式;认识物体运动的速度概念,认识到物体运动的速度有快有慢,物体运动速度越大,产生的冲击力也越大。
第三单元《常见的力》,包括《力与运动》《弹力》《摩擦力》《浮力》4 课内容。力可以使静止的物体运动,也可以使运动的物体静止,并且能够改变物体运动的快慢和方向。教材第 8 课引导学生,探究拉力大小与小车前进快慢的关系,并且通过实验探究磁力能够改变钢珠的运动方向。第 9 课引导学生认识弹力,了解弹力的概念,知道影响弹力大小的因素以及弹力在日常生产生活中的运用。第 10 课主要讲述了摩擦力的概念,引导学生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了解摩擦力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知道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增加摩擦力,哪些地方需要减小摩擦力。第 10 课主要研究的是浮力,引导学生认识什么是浮力,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的作用以及影响物体沉浮状态的因素。
第四单元《简单电路》,包括《点亮小灯泡》《导体与绝缘体》《电路暗箱》《生活中的电》4 课内容。这一单元主要引导学生了解有关电方面的知识,知道电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运用,作用非常巨大,也非常危险,所以我们在生产生活中要安全用电。《点亮小灯泡》引导学生搭建简单的电路,懂得能使小灯泡亮起来的电路是一个闭合电路,开关能够控制电路的通和断。《导体与绝缘体》引导学生认识到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导体,哪些物体是绝缘体,探究不同液体的导电性能。《电路暗箱》引导学生认识什么是电路暗箱,引导学生学习解电路暗箱的方法,并且通过实践操作解一解电路暗箱。
第五单元《岩石与矿物》,包括《常见的岩石》《认识矿物》《矿物与我们的生活》3课内容。岩石是组成地球的外壳,引导学生观察常见的岩石标本,通过看听、摸、划、刻等各种方法探究岩石的特点,并且用语言全面准确的描述岩石的特征,学会采集并制作岩石标本。第 17 课主要讲述矿物的概念,知道矿物是构成岩石的“积木”,了解常见的一些矿物,通过划一划,看一看,用手电筒照一照等方法,研究矿物的一些特征。懂
得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物品是由矿物制成的,矿物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不过矿物资源是有限的,我们要积极采取各种措施进行保护有限的矿物资源。
教学目标与要求
1.认识脊椎的特点及作用,按照有无脊椎将动物分成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
2.认识鱼的鳃和鳍,通过实验探究鱼鳃和鱼鳍的作用,解释鱼是怎样游动和呼吸的。
3.能够说出鸟的一些共同特征,通过活动探究鸽子羽毛的特点和作用,探究鸟的喙和足的不同之处,懂得鸟类的这些特征都是适应生存,适应自然的需要。
4.认识什么是哺乳类的动物,了解哺乳类动物的特点,体验哺乳类动物身上脂肪的作用,了解哺乳动物的运动方式。
5.学会根据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能够利用方向和距离准确的描述运动的物体在某个时刻的位置。
6.了解物体的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并且能够准确区分物体摆动、振动、滚动等不同形式的运动。
7.懂得用速度的大小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会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会比较不同物体的运动速度。
8.知道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通过实验探究力能够改变物体运动的快慢与方向。
9.能够描述弹性和弹力的概念,认识弹簧测力计,知道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力的大小。
10.能够描述摩擦力的概念,通过实验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并能够列举增大或者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11.认识浮力,通过实验探究浮力的大小与体积和质量有关。
12.学会连接简单电路,了解开关的作用,能够分析并画出手电筒的电路情况。
13.认识导体和绝缘体,能够辨别出生活中常用物品的组成部分属于导体还是绝缘体,并能够说明它们各自的作用。
14.认识电路暗箱,能够设计简单的电路暗箱,学会检测电路暗箱,并根据检测情况画出电路暗箱里的电路图。
15.知道生活中的电来自哪里,能够掌握一些常用家用电器的使用方法,有安全用电意识,能够解释出安全用电的重要性。
16.认识岩石,学会观察并描述不同岩石的特点,并能辨别常见岩石,学习制作岩石标本。
17.知道什么是矿物,知道矿物与岩石的关系,能用不同的方法观察和描述矿物的特征,知道矿物的用途。
18.能够列举人们利用矿物的例子,并能够解释节约使用矿产资源的原因。
19.通过查阅资料了解 LED 手环的结构和原理,并且动手制作 LED 手环。
教学措施
1.认真钻硏教材、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做好课前准备工作,运用多种评价手段,激励学生的探究兴趣。
2.结合所教班级、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尽可能在课堂上创设个民主、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采取一切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3.要组织好每一个观察认识活动,让学生去亲身经历、体验每个活动、注意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尤其重视解决那些与学生关系密切的实际问题,从中让学生体会学习科学的价值。
4.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对一个问题的结果作多种假设和预测。教育学生在着手解决问题前先思考行动计划,包括制定步骤、选择方法和设想安全措施。
篇七: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苏教版
技第三
册教学计划 2 2 2 0 0 0 1 1 1 7 7 7
~ ~ ~
2 2 2 0 0 0 1 1 1 8 8 8
学学学年年年度度度第第第
一一一
学学学 期
年级
四
执教老师
一、 全册教学总目标 1、亲近周围的自然环境,热爱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环境的意识和能力;
2、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的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3、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形成生活自理的习惯,初步具有认识自我的能力。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
4、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发展探究问题的初步能力。
5、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实践。尊重学生基于自己的需要、动机和兴趣所选择的活动内容与方式。
6、以融合的方式设计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实现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等领域的整合。
二、 全册教学重点 1. 了解自然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对人类通过利用自然改造生活的行为和方式具有普遍认同感。
2. 能说出不同种类衣物的原材料,了解不同面料的不同洗涤方法,并能动手正确洗衣服。
3. 通过简单的纸塑、泥塑等作品的设计、制作及评价活动,了解简易手工制作的一般过程,掌握相应的制作方法,体验劳动的可贵和创造的愉悦。
4. 知道泥塑工艺基本材料的特性以及基本工具的使用方法,掌握一些泥塑加工的基本技法,能设计和制作简单的泥塑工艺品,并作出评价。
5. 通过观赏、讨论、测试等活动,对作品进行简单评价,形成初步的技术作品鉴赏能力。
三、 全册教学难点 1.劳动与技术教育要以学生的动手实践为主,寓思想教育于劳动实践之中,把思想教育、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掌握知识、技能有机地结合起来。努力做到实践性、教育性相统一。
2.注意加强现场教学。教师要认真备课,选好场地,备好工具,通过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操作示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并注意提供学生更多自主探索的机会。
3.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对于不适合当地实际的项目,可以适当变更,但不管采用哪种做法,教学要求、教学时间必须保证。
4.加强与社会和学生家长的联系。有些项目,可以组织学生回家实践,在家长指导下,学习操作技术;还可以请当地有经验的工人、农民、科学技术人员和学生家长,对学生进行技术指导。
四、 主要材料清单 手机、电脑、闹钟、台灯等生活用品的实物,棉、麻、丝绸的样本,软塑料,快干陶土,彩纸,剪刀,胶水,棉签,学生用配发卡纸。
五、 学生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任教四年级的综劳课。班里学习气氛比较浓,有良好的班风和学风,孩子们都有着很强的求知欲。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参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其中,大多数学生的基础较好,有着很强的上进心。大部分同学对这门功课具有浓厚的兴趣,在劳动课上,同学们可以充分动手、动脑、动口,学得有趣的知识。
六、 课时安排 本学期共 10 次活动,每次活动安排 2-3 课时,共 20 课时。
篇八: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苏教版
部、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审计署、监察部、国务院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办公室关于公布第三批取消的各种基金资金、附加、收费项目的通知 财综字[1999]第180号 1999年11月6日 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新疆生产建兵团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继续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大决策以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治理向企业乱收费、乱罚款和各种摊派等问题的决定》中发[1997]14号精神切实减轻企业负担为企业生产经营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积极扩大内需改善有效供给经国务院减轻企业负担部际联席会议批准并报经国务院同意决定公布第三批取消的各种基金资金、附加、收费、下同项目。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本批公布取消的各种基金项目包括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所属部门未按国家规定报经国务院或财政部会同有关部门批准越权设立的各种基金以及虽按国家规定程序报经批准设立但已不适应目前经济发展要求应停止征收的各种基金共计73项具体项目详见附件。
公布取消的各种基金项目自本通知发布之日起停止执行。其他地区和部门已出台征收和基金项目凡与本通知公布取消的基金项目相类似的一律参照本通知规定予以取消。
二、各地区、各部门要认真做好公布取消的各种基金项目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有权拒交。
取消各种基金项目后有关事业发展出现资金缺口等问题各地区、各部门应予以妥善解决和处理。
三、国务院减轻企业负担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减轻企业负担办事机构要组织专门力量对本通知公布取消的各种基金项目进行专项检查。对不按规定取消各种基金项目的地区和部门一经发现应责令将其非法所得退还缴费单位和个人对确定无法清退的非法收入一律没收上缴中央财政。同时要按规定追究有关地方和部门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四、各地区、各部门要严格执行中发[1997]14号文件的有关规定未经国务院或财政部会同有关部门批准一律不得自行设立各种基金。
五、请各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和国务院有关部门于1999年11月30日前将落实本通知的有关情况函告财政部、国家经贸委、国家计委、审计署、监察部、国务院纠风办。1/1
附件
第三批取消的各种基金资金、附加、收费项目
收费部门或地方 序号 国家国内贸易局 国家电力公司 国家煤碳工业局 项
目 文件依据
1 商业网点建设费
2 电费、电度表保证金
3 煤碳生产发展专项基金
4 自来水增容费
5 城市道路建设附加费
6 小汽车摩托车专控附加
7 技校互助发展基金 8 控购商品附加 9 粉煤灰综合利用专项资金 河北省政府令 1991 年第 62 号 地方教育附加费 指向区外内贸市字[95]200 号 能源经[89]561 号、电力部综合[97]1 号价重字[90]635 号 津价管字[92]201 号 津价费字[93]8 号 津政办发[92]67 号 冀计经社[93]20 号 冀控字[88]31 号、冀政[92]81 号 天津 河北 内蒙古 10 销售原油、 成品油、 液化气、电力征收的部分 11 协作煤资金
12 专控商品附加费 13 商业网点建设费 14 煤城建设基金 15 林业开发建设基金 16 地方新购车附加费 17 道路桥梁附加 18 育苇基金 19 专控商品附加费 20 旅游发展附加费 内政发[95]120 号 晋政发[89]9 号 晋政发[88]82 号 晋政发[91]88 号 晋政发[93]65 号 辽政办发[87]171 号 吉政发[95]65 号 吉政发[85]11 号 吉价字[94]63 号 黑财综字[93]第 186 号 沪府发[1997]4 号、沪财企二[1997]11山西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号、沪税外分业[1997]5 号 21 购置国产、进口小汽车调节金 浙控字[98]9 号、浙控字[99]1 号 22 旅游发展统筹资金 23 购置大、小客车调节金 24 城市交通管理设施费 新增小型客车计划额度单浙政[97]8 号、浙政办发[98]300 号 浙江甬财政控[99]168 号 浙江温政办[97]74 号 25 竞购费 浙江温政会议纪要办[98]15 号 浙江
26 旅游附加费 [93]浙财综 51 号、[93]浙价发 42 号、杭直税[93]572 号 皖计字[95]563 号 皖政[92]27 号 赣府发[93]23 号 27 燃煤附加 28 控购附加 29 专控商品附加 30 粉煤灰综合利用开发基金 赣府发[88]71 号 31 小汽车、 大轿车消费附加费苏财控[94]1 号 32 专控商品附加费 33 专控商品调节基金 34 新车交通建设费 35 通讯设施建设基金 安徽 江西
江苏 山东 湖北 鲁价涉字[92]76 号 鄂政发[92]18 号 湘政发[95]6 号、湘价费字[95]68 号 湘政发[93]3 号、湘政发[93]9 号 湘政办发[95]7 号、湘农业[95]种管字36 种子风险基金 153 号 湘发[97]10 号 湘控购字[92]1 号 粤卫字[92]348 号 粤潮府[94]48 号 粤府函[87]191 号、粤佛府[95]11 号 桂政发[99]53 号 37 土地开发基金 38 控购调节基金 39 医疗卫生发展基金 40 社会养老保险共济基金 41 佛山大堤代劳金 42 优待金 湖南
广东 广西
43 漓江交通基金 44 用地交通基金 45 新增车辆基金 46 港口建设基金 47 邮电通信建设资金 48 地方电力建设基金 49 建材工业发展基金 50 容县供水工程建设费 51 专控商品附加费 52 石化科技发展基金 53 煤碳 多种经营开发基金[92]云煤发字第 104 号 54 茶叶生产扶持费 55 种子价格调节基金 56 农副产品风险基金 57 新增车辆公路建设费 58 石油基金 59 中小水电建设基金 60 森林资源专项资金 61 农用化学工业发展基金 62 专控商品附加 63 林业发展基金 64 企业扶持基金 65 电网地方附加费 66 农电大修基金 67 专控商品附加 68 控购商品附加费 桂政办[92]419 号 桂政发[94]27 号 桂政办发[95]5 号 桂政办[93]90 号 桂政发[88]83 号 桂水电财字[92]41 号 桂政发[90]124 号 桂价房函[97]234 号 [89]桂控购字 3 号、桂政办[92]152 号 [90]云化科字第 481 号 云政发[94]2 号 [92]云农种联字第 27 号 [90]云经财字第 140 号 黔府办发[95]79 号 川办函[89]149 号 川计经[89]能 191 号 川材计[93]318 号 川计经[90]366 号 川办发[91]102 号 川林财[82]202 号 川办发[85]49 号 川价函[98]209 号 川价字[91]158 号 陕政办发[94]81 号 甘政办发[93]43 号 云南
贵州 四川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69 特别消费品附加费 70 计划生育基金 71 控购商品附加费 72 消防设施购置基金 73 甘草资源保护开发基金 青政[88]11 号 宁计生发[91]79 号 新政办[89]65 号 新政发函[92]14 号 新政办[89]182 号 新疆
篇九: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苏教版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第一学期 一、教材分析新修订的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升和毫升;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简单周期;观察物体;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运动与身体变化;解决问题的策略;可能性;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垂线与平行线;●怎样滚得远;整理与复习这九个单元。
在数与计算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附录 混合运算。本册这些知识的学习,一方面使学生学会用较大的数进行表达和交流,掌握较大数范围内的计算技能,进一步发展数感;另一方面通过十进制计数法的学习,对有关数概念的各方面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和融会贯通,为学生形成科学、合理的数学认知结构奠定基础;并为进一步系统学习小数、分数及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做好铺垫。因此,这部分知识仍然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观察物体;垂线与平行线,这些都是本册的重点教学内容。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学会一些简单的作图方法;同时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体会各种图形的特征及图形之间的关系,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学会看懂这两种统计图表并学习进行简单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形成统计的观念。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教学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活动,初步体会数学思想方法,感受数学的魅力。同时让学生学习应用优化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应用数学的综合应用──“★简单周期” 、“●运动与身体变化”和“●怎样滚得远?”,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容量,体会计量容量需要有统一的容量单位;联系实际初步形成 1 升的容量观念,通过实验操作体会 1 升有多少。让学生在自制量器的过程中感受并进一步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使学生在具体的观察、操作中感受毫升,联系实际初步形成 1 毫升的容量观念。
2、充分利用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和已积累的除法计算经验,引导他们自主探索两位数除以整十数的口算和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使学生经历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试商过程,初步感受试商的方法,能正确计算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除法。使学生进一步巩固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口算和笔算方法,帮助学生形成必要的计算技能,进一步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经历三位数除以两位数试商的过程,初步掌握把除数看作接近的整十数进行试商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不需调商的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使学生经历三位数除以两位数试商的过程,初步掌握“四舍”的试商方法,能够用这种试商方法正确计算用两位数除商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使学生初步掌握“五人”的试商方法,能够用这种试商方法正确计算用两位数除商一位数的笔算除法。
利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除法的简便计算 3、通过认真组织拼摆,观察和交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使学生体会在同一位置看到相同的视图的不同摆法,从不同位置观察不同的物体可能看到的视图,以提升学生对实物及视图进行转化的能力。通过学习,使学生能辨认相应的视图,体会物体的相对位置关系。
4、让学生经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简单的统计过程,学会根据实际情况对一组数据分段进行整理。让学生进一步增强用统计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发展统计观念,培养学习的兴趣。联系环境保护的一些知识,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学生通过读图、画图等活动,认识 1 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能用这样的统计图表示统计数据,能读懂这样的统计图,会求平均数,根据图里的数据作简单的分析和说明,并进行交流。
5、使学生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用画图和列表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的作用,感受画图和列表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会用画示意图或列表的方法整理简单实际问题所提供的信息,会通过画示意图或列表的过程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通过学习,进一步感受用列表的方法整理信息更为清晰,确实掌握这种解决问题的策略。
6、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体验等可能性游戏规则的公平性,能辨别游戏规则是否公平。
7、让学生初步理解综合算式的含义,掌握含有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并理解含有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顺序。利用学生日常生活经验和对问题中数量关系的把握,引导学生自己列算式解决实际问题。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三步混
合运算(包括含有小括号的)运算顺序,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让学生联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认识中括号,理解并掌握含有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运算。
8.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认识射线和直线,知道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使学生会用量角器量指定的角。
使学生会用量角器画所指定的度数的角,会用三角尺画 30 度、45 度、60 度和 90 度的角。使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知平面内两条直线相互垂直的现象,能从现实情境和学过的平面图形中找出相互垂直的线段,会画出已知直线的垂线,认识点到直线的距离。通过测量,使学生认识“点到直线的距离”,进一步认识垂直的有关知识 。让学生通过对具体生活场景的观察,让学生认只到平面上两条直线的位置。
(二)过程与方法
1、学生学会估计一些容器的容量,培养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能力。让学生练习用自制的量器测量一些液体的多少,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现实情境中提取的数学问题加以解释和说明。掌握升和毫升的进率,能进行简单的换算。能通过一些常见容器的测量和估计,提高学生这方面的认识能力。
2、使学生通过练习,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锻炼数学思维,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学会把除数看成整十数调商的方法。进一步增强学生的估算意识。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探索笔算被除数和除数末尾都有 O 的除法的简便算法,掌握这种计算方法,并加深对商不变的规律的理解。
3、通过学习,使学生发展空间观念和借助想像和推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学生的观察,操作,想像与推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形象思维和推理能力。教学生尝试着画视图进一步巩固空间观念。
4、让学生进一步增强用统计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发展统计观念,培养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经历观察统计图、用条形表示统计数据,并进行简单分析的过程,体验描述数据的不同方式,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结构,感受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提高统计的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5、会用画示意图或列表的方法整理简单实际问题所提供的信息,会通过画示意图或列表的过程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掌握类似于求两积和(差)的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6、能辨别游戏规则是否公平。
7、通过适当的练习,使学生及时巩固新学的运算顺序,并让学生列综合算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以进一步理解相应的运算顺序。通过对比、估计等针对性练习,帮助学生掌
握有关混合运算的顺序。在学生产生疑问时使学生体会小括号有改变原来运算顺序的作用,理解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进一步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根据一些常见的基本数量关系式进行分析、列式。让学生经历认识和理解混合运算运算顺序的过程,进一步积累学习数学的经验,感受知识之间的联系。
8、认识角和角的表示方法,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明确角的大小及直接比较大小的方法。使学生能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并获得成功的体验,能运用角的知识描述相应的生活现象,感受用实验数据说明问题的实事求是的态度与方法。使学生通过画、折、量等操作活动,形成角和各类不同的角的表象,初步学会估计角的大小,发展空间观念。联系生活实际,懂得数学知识(垂直)在生活中的应用 。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进一步地认识平行线,学会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学会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平行线,培养一定的操作技能,发展空间观念。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积极参与操作、实验等活动,能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2、培养学生探求新知的兴趣,培养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并在探索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3、在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不怕困难的精神。
4、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提高学生自学的能力。
5、使学生探索计算方法和运用学过的计算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锻炼克服困难的意识,培养认真负责的精神,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6、使学生进一步增强与他人交流的意识与能力,体验运用已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建立学习的信心。
三、提高教学质量的 措施。
1、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学习数学,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加强直观演示和实践操作,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成功的体验。
3、引导学生揭示知识间的联系,探索规律。
4、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注重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5、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创新意识。
6、注重让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
7、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数学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
8、加强导优辅差工作,特别是差生的辅导,努力使他们迎头赶上。
四 、教学进度 安排
四年级数学 上册 教学进度安排表 2014~2015 学年第一学期 时
间 周次 教
学
活
动
内
容 周 课 时 备注 9.1~9.7 一 升和毫升③
机动① 4
9.8~9.14 二 第一单元测试与讲评②
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① 3 中秋节放假 9.15~9.21 三 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④ 4
9.22~9.28 四 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④
机动① 5
9.29~10.5 五 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② 2 国庆节放假 10.6~10.12 六 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④新-课 -标-第 -一-网 4
10.13~10.19 七 简单的周期①
第二单元测试与讲评②
机动① 4
10.20~10.26 八 观察物体④ 4
10.27~11.2 九 统计表与条形统计图(一)④ 4
11.3~11.9 十 统计表与条形统计图(一)②运动与身体变化①
第三、四单元测试① 4
11.10~11.16 十一 第三、四单元讲评①
机动①
期中测试与讲评②
4 期中考试 11.17~11.23 十二 解决问题的策略④新-课 -标-第 -一-网 4
11.24~11.30 十三 第五单元测试与讲评②
可能性② 4
12.1~12.7 十四 整数四则混合运算④ 4
12.8~12.14 十五 整数四则混合运算①
第六、七单元测试与讲评②
机动① 4
12.15~12.21 十六 垂线与平行线④ 4
12.22~12.28 十七 垂线与平行线④ 4
12.29~1.4 十八 垂线与平行线②怎样滚的远①
机动① 4 元旦放假 1.5~1.11 十九 第八单元测试与讲评②
整理复习② 4
1.12~1.18 二十 整理复习③
期末复习① 4
1.19~1.25 二十一 期末复习④ 4
1.26~2.1 二十二 期末复习④ 4
2.2~2.6 二十二 期末考试 4
课题 第一单元:升和毫升 第 1 课时:认识容量和升
总第 1 课时 个性化批注
课型 新授课 备课人
教学内容:教材 1-2 页例 1-例 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
2.使学生初步了解测量、比较容量的方法,能估计一些常见容器的容量,培养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能力。
3.使学生联系实际感受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能积极参与操作、实验等学习活动,能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难点:
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形成一升的具体概念。
教具准备:课件、量杯、纸杯。。
教学过程:
一、教学“容量”。
1.老师取两个大小明显有区别的容器,问:这两个容器,哪个可以装得更多?
在学生回答的时候,教学生用“容量”来说一说,指出:这个容器所能装的液体的多少,可称之为“容量”。
2.拿两个差不多大的容器,让学生猜一猜哪个容量比较大,如何验证?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操作,可以两个容器互相注水比较。
(3)议一议:小红家水壶装满后可以倒 5 杯,小明家水壶可以装满后可以倒 4 杯。你认为哪家的水壶更大?为什么?
在学生说理的基础上,得出:要用一个统一的标准来衡量。因为倒的杯子可能有大有小,用它来比是不合适的。
二、认识“1 升”
1.出示例 2 情景图。你们认识这些物品吗?知道物品后面的几升代表什么意思吗?(计量水、油、饮料等液体的多少,通常用“升”做单位。升可以用字母“L”表示。)
2.那么 1 升有多少呢?我们可以用量杯来量出 1 升水。师操作用量杯量出 1 升水,让学生观察。
继续操作:教师取出棱长为 1 分米的正方体容器,将刚才量出的 1 升水倒正方体,让学生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说一说这个正方体容器的容量是多少?猜一猜正方体的棱长是多少?验证过程中提问:为什么要从里面量?而不从外面量? 3.继续感受 1 升水多少。
(1)教学“试一试” 先让学生估计下 1 升水大约能倒满几个纸杯,...
推荐访问: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苏教版 教学计划 上册 四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