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周恩来纪念馆观后感(完整文档)

时间:2022-11-25 18:10:05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作文周恩来纪念馆观后感(完整文档),供大家参考。

作文周恩来纪念馆观后感(完整文档)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只有忠实于事实,才能忠实于真理。”“畏惧错误就是毁灭进步!遮掩错误就是躲避真理。”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周恩来纪念馆观后感,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周恩来纪念馆观后感1

“有志者,当效周生!”周恩来是少年立大志的典范。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刚刚推翻了清政府,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当时很多人,特别是年轻人思想困惑,没有明确的理想追求。当老师提问“我们为什么而读书”时,教室里数十位学生,或“为光耀门楣读书”,或“为明礼而读书”,或“为父亲而读书”……见解参差不齐。

“我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12岁的周恩来身体瘦小,声音却铿锵有力。

志存高远,信仰如同一颗种子在少年心底扎根、萌发。

此后,周恩来发奋读书,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原本薄弱的英文水平就突飞猛进。功夫不负有心人。1913年春,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天津南开学校。众人羡慕的目光并没有让他止步不前。为买一部《史记》,他拿出全部生活费,读书的快乐让他忘记了肚子的饥饿。

年少生活的苦涩与缕缕书香的甘甜是精神肥料,滋养着革命的幼芽,使其不断茁壮成长。

1919年11月16日,“福州惨案”,举国为之震动。福建学生罢课抗议,各省市学生奋起响应,形成抵制日货运动的高潮。周恩来作为新学联的执行科长,在南开操场召开有10多万人参加的国民大会,当场焚烧在街市检查所得的10多辆卡车日货。

1920年1月,天津“一·二九”惨案,周恩来等学生代表被押往营务处,他们沿途高呼“同胞万岁!”“打倒卖国贼!”“誓死不屈!”等口号,街道两旁的群众无不为之动容。

抗日战争爆发后,他按照中央决策,“置党派历史深仇于不顾,以民族利益为重”,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基础上,推动第二次国共合作,促成全民族抗战。

新中国成立后,他担任政府总理26年,殚精竭虑,夙夜在公,鞠躬尽瘁,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大地之子”。

…………

在革命遇到挫折时从没有灰心过,在敌人血腥压迫下从没有胆怯过,面对帝国主义封锁禁运从没有退缩过……困难面前,他始终保持坚定的革命信念和旺盛的革命斗志。

薪火相传志不改,时代精神永相传

“我认的主义一定是不变了,并且很坚决地要为它宣传奔走。”

“为人民服务而死!”

…………

以“大无”实现了“大有”,以“平凡”达到了“崇高”,周恩来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中所形成的独特的个人魅力一直激励着后人。

在江苏,有这样一位党的十九大代表,他已经为69位老人送终,当了69次“孝子”,他就是淮安市盱眙县桂五镇社会保障服务站副站长、民政办负责人兼养老院院长李银江。

“我们淮安是周总理的故乡,周总理是我们淮安人的榜样!”李银江告诉记者,周恩来一贯坚持实事求是,做事情总是事必躬亲。他要求大家“说真话,鼓真劲,做实事,收实效”,在工作上老老实实,脚踏实地,不沾染“浮泛与骄傲急躁的习气”。他一生诚恳待人,关心同志,没有架子,实实在在,经常说自己是“一个普通共产党员,一个普通劳动者”。

周恩来纪念馆观后感2

“我多么希望能拉着共和国这条大船继续往前走啊!”近期,反映周恩来总理崇高精神和伟大人格的大型廉政话剧《纤夫》在淮安上演,感人至深的场景,让很多观众眼含热泪。

话剧《纤夫》由江苏省演艺集团话剧院、淮安市淮剧团、江苏省淮海剧团、江苏省长荣京剧院联合演出,着重展现了1958—1976年间,周恩来总理面对困难险境和自身疾病,始终信仰坚定、公正严实、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拉着国家命运之船奋力前行的坚韧党性和感人事迹。

“我们在注重历史事实的前提下,形式上力求创新。”江苏省话剧院院长、国家一级演员杨宁告诉记者,话剧开篇以波涛汹涌的黄河为背景,以铿锵苍凉的纤夫号子为起调,剧终又以纤夫号子回响收尾,再现了周总理“纤夫”的伟人形象。

“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自己。”淮安市委书记姚晓东说,周恩来总理作为党、国家和人民的“纤夫”,真是做到了大无大有,他没有亲生儿女,但他却把全部的爱给了他所热爱的人民。“作为人民的公仆,我们要学习周总理的大无畏精神,不忘初心。”

淮安市依托周恩来纪念地等红色资源,创新打造党性教育实境课堂,设置“人民总理周恩来”专题讲座、“经典回响感悟恩来精神”情感教学、“身边的榜样前行的力量”互动教学等特色课程;编印《过好“五关”》《怎样做一个好的领导者》等学习教材;举办“周恩来与长征”“周恩来与南昌起义”等展览……尽力讲好周恩来故事,充分发挥纪念地功能。

隔着岁月长河,跨越不同的时代,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需要后代的传承。在这新时代,周恩来总理的精神将继续激励我们不断奋斗。

周恩来纪念馆观后感3

位于楚州区的桃花垠,距离周恩来散居约1公里。这里三面环水,环境清幽,春天桃花簇簇,夏日杨柳依依,建筑宏伟壮观,是一座比较系统而完整地展示周恩来光辉一生的综合性纪念馆。

1992年1月6日,经过精心设计和施工的这座凝聚着淮安人民和全国人民深情厚意和辛勤汗水的纪念馆落成开放。邓小平题写了馆名,江泽民、李鹏、李先念、杨尚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为纪念馆落成题词。江泽民的题词是:“学习周恩来同志的高尚品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FormatTableID_0#”李鹏的题词是:“学习周恩来同志对革命事业无限忠诚,对人民无限热爱的祟高品德。”李先念的题词是:“学习周恩来同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杨尚昆的题词是:“人民的好总理周恩来。”

周恩来纪念馆观后感4

夏天的海河畔,风光旖旎、景色怡人。风景秀丽的水上公园景区北侧,矗立着一座巍峨的建筑物——“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与周恩来的母校、中外驰名的南开大学相望。如今,到天津观光的人们,都要争相到该馆参观,感受着建筑艺术的凝固语言所诉说的,两位伟人崇高的、朴实的、永不消逝的一生。

纪念馆广场东侧,屹立着周恩来、邓颖超青年时代形象的花岗岩雕塑头像。头像由58块石料拼接而成,长8米、宽3米、高5米,雕塑神完气足,形象逼真,气韵凝重。头像下方镌刻着周恩来青年时代的一句诗作:“愿相会于中华腾飞世界时”。

纪念馆建筑屋顶作重檐式,回廊错落有致,整体格调庄严肃穆,大面积的草坪和绿树寄托着人们绵绵的思念。更让人叫绝的是:纪念馆主建筑两侧还原中南海西花厅的“不染亭”,充分展示了设计者“建于津门、神追京华”的不俗构思。

主展厅正门,几方深红色大理石镌刻着雄豪大字:“为中华之崛起”,使人联想起少年周恩来的拳拳之心和昂昂之志。

周恩来纪念馆观后感5

展览采用现代设计理念,以丰富的文物、突出的主题和鲜明的天津特色,生动再现了周恩来、邓颖超两位伟大政治家由天津起步、从爱国青年学生成长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的光辉历程,以及他们在追求理想信念的过程中,相识、相知、相爱,携手一生,最后将骨灰洒在天津海河的革命情怀。

纪念馆里保存着一个楠木深雕松鹤图案的骨灰盒,它看似普通,却有着极不平凡的经历。“因为它先后盛放过周恩来、邓颖超两位伟人的骨灰。”宣讲员王乃嘉告诉记者,早在1956年国家倡议实行火葬时,周总理就带头响应。他和夫人邓颖超还约定,并相互保证,死后不保留骨灰,撒到祖国的江河大地。

周邓纪念馆里的西花厅是按照北京中南海西花厅以1:1的比例仿建的。从1949年11月搬进中南海西花厅,周总理一直在那里工作和生活。西花厅共分两个院落,后院是总理夫妇住宿休息的地方,每年的四月下旬、五月初院内海棠竞相绽放,大有电视剧《海棠依旧》的意境,站在周总理所住的屋前,抬头望着浅粉色的朵朵海棠,仿佛周总理就在眼前散步赏花。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