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英国学前教育发展的特点9篇

时间:2022-08-22 19:20:05 来源:网友投稿

近代英国学前教育发展的特点9篇近代英国学前教育发展的特点 学前比较教育 第5章英国学前教育第一节 英国学前教育沿革 第二节 英国学前教育现状 第三节 英国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第一节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近代英国学前教育发展的特点9篇,供大家参考。

近代英国学前教育发展的特点9篇

篇一:近代英国学前教育发展的特点

比较教育

 第5章 英国学前教育 第一节

  英国学前教育沿革

 第二节

  英国学前教育现状

 第三节

  英国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第一节

  英国学前教育沿革 一、英国学前教育的起步阶段  1601年,通过《贫困法》,据此办规模较大的儿童收容机构,把无家可归的孤儿和残疾儿童收养起来,按年龄和心理障碍程度分班,由政府雇佣专人照看。

  17世纪后半叶,圈地运动,社会问题产生,对贫民的救济和管理成为国家和政府的大事,对贫民幼儿的保育问题逐渐被纳入国家管理的范围,出现了一些贫民幼儿保护和养育设施。哲别认为是近代欧洲幼儿教育设施的胚胎和根源。

 第一节

  英国学前教育沿革 (一)幼儿学校的创立和幼儿学校运动的兴起  1816年,欧文在新拉纳克创办幼儿学校,他是英国第一个创办幼儿学校的人。

 这是世界上第一所为工人阶级子女创办的学前教育机构。

  1820年,怀尔德斯平在伦敦创办一所幼儿学校。他花了20年的时间致力于普及幼儿学校的工作,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全国性的运动。其对英国的幼儿学校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 从1840年开始,英国政府对幼儿学校实行国库补助政策

 第一节

  英国学前教育沿革 (二)福禄贝尔幼儿园的引入 19世纪下半期,英国幼儿教育的发展受到福禄贝尔幼儿园运动的影响;1851年,福禄倍尔幼儿园引进英国。

 自引入以后,英国幼儿教育机构出现了 双轨制的局面。一种是以收容工人阶级和贫困家庭的子女为对象的 幼儿学校,另一种则是以中上层阶级子女为对象的幼儿园。

 (三)颁布《初等教育法》  1870年颁布了《初等教育法》(也称为“福斯特法案”),这是英国国民教育制度正式形成的标志。19世纪80年代又颁布并落实了义务教育的规定,确定了儿童从5岁开始进行初等义务教育,英国的幼儿学校被纳入了这一系统。

  《初等教育法》在英国教育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标志着英国初等教育经过漫长的社会捐助办学后,教会对初等教育的垄断被彻底打破,公立初等教育正式得到确立。该法是英国教育史上最为典型的一个妥协性产物。

 (四)麦克米伦姐妹创办保育学校  1913 年,麦克米伦姐妹在戴普斯特创立保育学校,主要招收被排除在幼儿学校之外的5岁以下的儿童。保育学校应是培养儿童的场所, 确保贫民和工人家庭子女的健康、预防流行疾病 为宗旨。

 以福禄贝尔和蒙台梭利方法 教 教育儿童。该学校在1919 年开始接受国库补贴。

  1919年在伦敦成立儿童救济基金会,该会组织了学前儿童游戏小组,主要收养城市里的孤儿和私生子,弥补当时保育设施的不足,为儿童做了许多工作。

 (五)《费舍尔法案》的实施  1918年,英国国会通过《费舍尔法案》,旨在建立面向所有人的公共教育制度,正式将保育学校纳入国民教育制度中。地方教育当局为2--5岁儿童设立了一些幼儿学校,并改善了保育学校的卫生条件。《费舍尔法案》初步建立了一个包括幼儿学校、小学、中学和各种职业学校的公共学校系统。

   《费舍法案》

 (六)《哈多报告》  1933年,颁布了《哈多报告》(即《关于幼儿学校以及保育学校的报告》),这是推动英国幼儿教育理论和实践发展的极为重要的文献。该报告提倡设立麦克米伦式的保育学校、幼儿学校和幼儿部附设的保育班,主张对7岁以下的幼儿实行一贯教育,成立以7岁以下幼儿为对象的独立的幼儿学校但未变为现实。

  立足于“儿童为中心”

  在17世纪到20世纪30年代这一时期,英国学前教育机构初步建立,然而设施并不完善,幼儿课程也主要是以保育为主,侧重幼儿的日常护理和生活教育。由于政府对于教育投入的经费很少,此时英国的学前教育处于初级阶段。

 二、英国学前教育的改革阶段 (一)颁布《巴特勒法案》 1944年,教育改革法令《巴特勒法案》,又称为《1944年教育法》。规定幼儿教育由三种学校实施:为2--5岁儿童设保育学校;为5--7岁儿童设幼儿学校;为5--11岁儿童设立的初等学校内附设保育班招收5--7岁儿童。

 保育学校的作用是“培养全面发展的正常儿童,主要是进行教育,其次是进行补偿。” 国家控制加强,保育学校纳入初等教育体系。

 (二)发表《普洛登报告》 1966年,发布了《普洛登报告》,该报告非常重视幼小衔接问题,特别关注5岁以下儿童教育,并对发展幼儿教育提出了许多具体建议。英国官方首次在该报告中肯定了家长在幼儿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该报告把学前教育看成是教育的先行,主张大量增加学前教育机构,充分注意到了早期儿童 教育与之后的初等教育的关系。

 (二)发表《普洛登报告》 《普洛登报告》对发展幼儿教育提出了许多具体建议:

 增加学前教育机构 增加教育因素 提高教师素质 当局资助办学 强调补偿教育

 (三)发表《教育白皮书》  1972年,英国教育科学大臣撒切尔发表《教育白皮书》,提出将“扩大幼儿教育”定为内阁要实行的四项教育政策之一。改文件中明确“政府已决定实施对5算以下儿童进行教育的一项新政策,这将是自1870年开始实施从5岁起进行义务教育以后,第一次有系统地卖出更早的开始教育的步子”。

  要在10年内实现幼儿教育全部免费,并扩大5岁以下幼儿教育。

 (三)发表《教育白皮书》 《教育白皮书》要求:

 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确保有相当数量的教师队伍  保证援助经费 提供全日制设施 改革落在民间 降低师生比 强化沟通 增强功能

 三、英国学前教育的发展阶段 (一)、“幼儿凭证计划”的实施 1995年,英国教育和就业大臣谢泼德公布了一项耗资为7.3亿英镑的“幼儿凭证计划”,规定发给家长1100英镑的凭证以支付幼儿教育费用,使全国每个愿意进学前教育机构的、年龄在4岁以上的儿童都能接受3个月的、高质量的学前教育。凭证扩大了家长的选择范围,家长能够自由选择公立的或私立的学校。凭证计划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不能帮助4岁以下的儿童。

 (二)布莱尔政府的学前教育改革政策

 2、《基础阶段教育(3--5)岁课程指南》 2000年,为制定统一的幼儿教育质量标准,英国政府正式颁布了《基础阶段教育(3--5)岁课程指南》

  “基础阶段”“发展阶石”“幼儿的实际表现” 课程内容:个性、社会性和情感的发展;交流、语言和读写;解决问题、理解和算数;认识和了解周围的世界;身体发展;创造性发展。

 3、2006年教育计划 规定了英国政府在2002--2006年,正在实施或将要实施的教育政策以及将要达成的教育目标。

 6个 4、《每个儿童都重要》 重构儿童服务的方式,为儿童和青少年传告一个涵盖教育、健康和社会服务在内的一体化服务框架,帮助每个儿童都有机会发挥其潜能。

 儿童服务体系五大核心要素

 5、《儿童保育十年计划》 2004年,“父母的选择,孩子最好的开端”--《儿童保育十年计划》草案,2005年制定完成。

 它对21世纪第一个十年内英国学前教育发展的宗旨、原则、核心目标等你做出了阐释与规划,是指导当前英国学前教育发展的基本政策。

 核心目标

 4个(P132)

 6、《早期奠基阶段规划》 2005年,英国政府推行了《早期奠基阶段规划》。它是一个综合性的法定框架,该框架为0--5岁的儿童学习、发展及保育确立了标准。

 《早期奠基阶段规划》的主要内容和举措

 3个(P132)

 三、发布《儿童计划:构更加美好的未来》  背景  要旨  章节  战略目标

 第二节

  英国学前教育现状 一、英国学前教育机构的类型  财政来源:公立 、私立  幼儿在园时间长短:计时制、全日制、寄宿制  服务对象:

 一般保教机构、特殊教育中心、天才儿童教育中心、亲子中心和小学预备班  功能:教育型和照料型  举办部门:

 社会福利部门、教育部门、卫生保健部门、私人或团体举办

 第二节

  英国学前教育现状 一、英国学前教育机构的类型  1.社会福利部门举办:托儿所、日托中心、社区中心婴儿室。

  2.教育部门举办:托儿所、幼儿学校、幼儿班、小学附设托儿所。

  3.卫生保健部门举办:日托中心、游戏小组。

  4.私人或团体举办:托儿所、幼儿学校、教会托儿所、游戏小组、亲子小组、儿童保育中心。

 保育学校 独立的学前教育机构,主要招收2--5岁的儿童,由一位首席教师负责管理。保育学校的工作人员受过教师和保姆的双重训练。

 保育班 招收3--4岁的儿童,进行1--2年的学前教育。就近入学,半日制为主,全日制为辅。家长决定儿童入学与否。

  初等教育过渡困难、费用低

 (一)保育学校和保育班  英国各郡在保育学校和附设在初等学校的保育班为儿童提供免费的保育。一般招收3-4岁的儿童入学,少数地方招2岁儿童入学。

  保育学校是独立的机构,由首席教师管理等,保育学校的成人和儿童的比率是1:10,工作人员受到教师和保姆的双重训练。

  保育班附设于初等学校,由首席教师负责保育班的工作,保育班的成人和儿童的比率是1:13。

  卫生部门领导

  社会服务性质  招收社会救济部门送来的、2--5岁以下的“高危儿童”“中危儿童”,由保姆负责保育工作,以照顾为主要目的。

  多数全年开放,关闭两周打扫卫生,多数全日制。

  幼小的孩子,师生比1:3;年纪大的孩子1:4或1:5  重看护,强调卫生及养护,偏重儿童的生理需求,重视通过游戏的方式促进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

 (三)游戏小组  游戏小组的建立是为了抚育战后的孤儿和私生子,由1919年在伦敦成立的儿童救济基金会开办。

  游戏小组是儿童在游戏中观察、学习和参加社交活动的集体,它也是成人的组织,因为成人是小组的支柱为儿童提出了各种游戏的建议,并在工作中使成人自己也得到发展。游戏小组作为正规学前教育的过渡性辅助机构,它的主要目的在于向儿童提供丰富的、有促进作用的游戏活动,使幼儿得到健康发展,同时也为家长们参加义务工作和学习育儿方法提供理想的场所。

 (三)游戏小组  游戏小组的目的和任务:6个  绝大多数的学前游戏小组是由家长资助、装备和领导的。

  课程内容、工作人员、经费  活动时间、活动内容、

 第二节

  英国学前教育现状 家庭保育机构 一般主妇担当教育自己孩子和别人孩子的任务。最多3个5岁以下的儿童(包括自己的孩子)。全年全日开放。培训提升素质。

 联合日托中心 招收0--5岁儿童,全年开放,每天从上午8点到下午6点,父母根据工作需要,接送孩子。设父母屋,鼓励父母参加中心的活动,使保育和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 二、英国学前教育管理体制  英国学前教育在宏观管理体制上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国家负责制定幼教方针政策、法规制度,地方负责国家政策法规的贯彻执行,学校负责日常事务的具体操作。

  其中,英国小学附设托儿所的资金来源主要有:地方教育当局、社区中心、各种募捐活动和家长捐款等。

 (一)学前教育课程目标 《基础阶段教育(3--5岁)课程指南》

 3个 (二)学前教育课程内容 个性、社会性和情感的发展;交流、语言和读写; 解决问题、理解和算数;认识和了解周围的世界; 身体发展;创造性发展

  二、英国学前教育课程

 英国多数儿童教育家都把《早年课程分类》作为教育实践指导  在任何情况下,课程都被看做是家庭教育的补充。课程目标是:为全体儿童提供能发挥他们最大潜能的环境,培养语言能力、独立性及社会技能,发展幼儿聆听、观察、讨论、实验的能力等。

  英国课程一向以自由著称,课程有各地方教育当局及学习自行确定,并无全国统一的课程与教材。

  5-7岁的学生有三门核心课程:英语、数学、科学以及七门基础课程:工艺、体育、音乐、美术、手工、历史、地理等。

  5岁以下的学习内容有英语与文学、数学、科学、美育与创造等。教学形式都以小组教育和个别教育为主。

 (三)学前教育课程的实施原则与途径  英国学前教育课程的基本哲学是“游戏”,所有的学习必须都要以有目的的、自由的和有组织的游戏为基础。

  “精心设计的游戏”强调教师为儿童提供游戏材料、指导儿童游戏的中作用。教师要精心准备游戏环境、材料、设备,丰富儿童的经验,参与、评论儿童的游戏,鼓励儿童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1、学前教育课程实施原则 英国1989年《早年课程分类》的实施原则

 8条 早期儿童教育有它自己的价值,它是生活的一部分 “儿童是一个整体”是一个很重要的观念,儿童的社会的、情感的、体力的、智力的和道德的内在联系的观念是整体儿童观。

 儿童的内在动机是非常重要的。

 (三)学前教育课程的实施原则与途径

  强调自动和自律。

  儿童的教育出发点是他们能做什么,而不是他们不能做什么。

  在适当条件下,所有的儿童都能表现出其潜力。

  与儿童交往的成人和其他儿童是非常重要的。

  儿童教育是儿童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

 2、英国学前教育课程实施的途径 一日活动 区域活动 游览活动 大型专题活动

 三、英国学前教育的师资培养 (一)学前教育教师的资格标准 成为合格教师的途径有三种:凡年满18岁的青年人,有两门功课成绩达到A级以上已就业人士或将要就业的成人有三种途径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①最普遍的是:经过任何学科3年学位学习,再加1-2年的本科学位后的教师就业教育资格证书学习 (PGCE)

 。②大学4年教育学本科学习③3年教师证书学习班学习。

 多数人选择教育硕士课程后,实习工作一年,才能取得教师资格。

  2008年9月,英国儿童工作发展委员会颁布了针对0--5岁儿童优秀教师的《早期专业教师认证标准指南》,针对早期专业教师提出了六方面的标准,规定了早期专业教师在此阶段应达到的标准和要求:6个

 P142--143

 (三)学前教师的资格认证 “专业价值”“知识与理...

篇二:近代英国学前教育发展的特点

国学前教育的特点及启示

  [摘要] : 英国学前教育在世界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源于它不断发展而形成的多样性的机构类型以及独特的管理体系等等,在此基础上英国对学前教育课程的设置也相对科学合理,从而保证幼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在师资方面,英国政府严格规范,要求教师必须持证上岗,并且对其进行定期的培训从而保证师资队伍的高质量。与英国学前教育相比我国学前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这些问题和不足制约着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比如学前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师资资源分配不公,农村地区学前教育发展滞后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可以从英国学前教育发展中总结出一些可行性经验,为我国学前教育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字: 英国

 学前教育

 特点

 启示

 United Kingdom pre-school education of features and the revelation

 [summary]: United Kingdom preschool education occupies a pivotal position in the world, due to its continued development and diversity of body types and unique management system and so on, based on the United Kingdom to the pre-school education curriculum is relatively reasonable, thus ensuring featuring an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young children. In terms of teachers, United Kingdom Government strictly regulated and requires teachers to be certified, and regular training to ensure the quality of teachers. And the United Kingdom compared to the pre-school education pre-school education in China 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and deficiencies,

  these issues hinder the development of pre-school education, such as inadequate funding of pre-school education, teacher inequitable distribution of resources, problems such as slow development of pre-school education in rural areas.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we can from the United Kingdom summarized some experienc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pre-school education,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pre-school education in China.

 Keywords: United Kingdom revelation characteristic of pre-school education

 中国学前教育近几年不断受到重视,中共十七大报告有关教育部分的论述中,明确提出了重视学前教育,关心特殊教育,表明党中央对学前教育的关注,但我国学前教育基础薄弱,发展时间较短,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较大。本研究通过比较研究的方法,翻阅资料对英国学前教育的现状及特点进行概括分析,总结其特点和经验,并比较两国学前教育相似与不同地方,结合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问题,借鉴其发展的经验,提出思考和见解,对推进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又较强的现实意义。

 一、英国学前教育的现状 1. 机构类型

 英国学前教育机构形式多样,按照财政来源大致上分为 3 种,第一种是政府兴办的非营利性公立幼儿园机构,主要招收 3~5 岁幼儿,如托儿所、

  幼儿学校、幼儿班和小学附设托儿所等;第二种是接受政府资助并且接受政府监督的由民间团体兴办的幼教机构,如日托中心、社区中心婴儿室等;第三种是完全自筹经费符合办园条件的营利性私立幼教机构,如托儿所、游戏小组、亲子小组和儿童保育中心等;后两者均以 0~3 岁幼儿为主要服务对象。按照服务类型来分,它的形式更加多样,不但有为一般儿童开办的保育和教育为主的幼教机构,而且有专门为残障儿童以及超常儿童开办的特殊教育中心。[1] 2. 机构规模

 英国的学前教育机构规模普遍较小,而且其编班形式也是不同的,有的是按年龄编班,有的是采用混合年龄编班,儿童数量的多少是决定幼儿园编班形式的重要因素。学前教育机构都能严格控制班级规模和师幼比例,例如 0-1.5 岁儿童班,约有 2 名保教人员,6 名儿童,师生比为 1:3;1.5-3岁儿童班,约有 3 名保教人员,9 名儿童,师生比为 1:3;3-4 岁儿童班,约有 3 名保教人员,12-14 名儿童,师生比为 1:4-1:5;4-5 岁儿童班,约有 2-3 名保教人员,16-18 名儿童,师生比为 1:7-1:8,最大不超过 1:8。[2]

 3. 管理体系

 英国教育管理实际上存在着相对独立的 4 个法定体系:(1)英国教育和科学部,负责英国的整个教育、威尔士继续教育和大学以外的高等教育; (2)苏格兰教育部,负责苏格兰的中初等教育、继续教育和大学以外的高等教育;(3)北爱尔兰教育部,负责本地区的中初等教育、继续教育和大学教

  育;(4)威尔士的中初等教育由威尔士国务大臣通过威尔士教育办公室管理。[3]这些体系都是在中央政府教育就业部的指导下,不同的地区自行颁布制定适合本地区的教育政策法规以及管理制度,但宏观上必须坚持统一的规范和标准,因此,政府只是负责制定全国性的教育方针政策,而地区的教育自决权非常大。

 4. 经费来源

 英国学前教育资金来源主要有:地方教育当局、社区中心、各种募捐活动和家长募捐等。其中地方教育当局为主要的资金来源,英国中央政府拨款至地方教育当局,再由地方教育当局按不同学校儿童的人数和年龄进行分发,所以儿童人数越多,资金就越多。另一项主要的资金来源是社区中心,通过社区中心开办的各种服务如:办班、销售副产品、举办各种联谊会、生日庆祝会和婚宴等。而各种募捐活动得来的收入所占的比例较少。

 5. 相关政策

 (1)确保开端计划 第一个“确保开端计划”在 1998 年开始实施,其最初目的是结合早期教育、儿童养护、健康及家庭援助为居住在条件不利地区的儿童提供一个良好的开端。确保开端计划的内容有:1.为所有儿童提供早期教育;2.为儿童提供越多越好的养护;3.实施有影响的地方计划;4.继续在条件不利地区向儿童提供基于社区的服务。确保开端计划是英国政府在 20 年内彻底根除儿童贫困现象的中心工作。

 (2)《基础阶段课程指南》

  2009年9月英国资格与课程委员会和教育部共同发布了面向3-5岁, 《基础阶段课程指南》,为不同地区和类型的托幼机构提供目标清晰的质量指导。它规定了全国统一的关于基础阶段的教育目标以及基础阶段如何更好地与小学衔接。

 二、英国学前教育的特点 1. 英国的学前教育基本思想

 英国学前教育界一直将幼儿的性格塑造社会交往与情感发展放在首位。教育的重要任务便是让儿童感受到爱和学会去爱。其次,在与学生交流方面,英国学前教育家认为以温和的态度耐心地倾听、用浅显易懂的语言交谈是教师与幼儿沟通的基本方式。第三,实用主义一直是英国的思想传统。所以他们倡导在生活中学习,将课本的基本知识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以培养幼儿真正解决问题的能力。第四,他们十分重视提供机会让儿童认识周围的世界,这也是英国幼儿教育家的一致观点。第五,重视儿童的身体健康。洛克认为“对于人世幸福状态的一种境界充分的描绘是健康的精神寓于健康的身体”。[4] 2. 英国的学前教育课程的特点

 在英国,不同幼教机构的教育任务和内容基本相同,但是在不同的年龄段是有差异的,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教育的任务和内容逐渐增多,以两岁作为分界线。[5] (1) 两岁之前儿童教育内容及特点

 该年龄阶段儿童的教育任务简单,内容浅显,没有固定的要求。主要是在探索技能、创造力发展、语言发展、操作技能、身体技能及个性、社会

  性和情感的发展这六个方面提出浅显的要求。

 (2) 两岁以上儿童教育内容及特点

 此年龄阶段儿童的教育任务和内容比上一年龄阶段更为深入、全面,从内容上来看:更注重培养孩子的能力,强调让幼儿早早地识字和书写,发展幼儿听和说的能力,帮助幼儿成为很好的读者和作者,在此阶段能够让幼儿独立阅读一些常用的单词和句子;注重培养幼儿的个性以及创造力,使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进一步发展,具备一定的创造性思维,而且英国幼儿教育的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幼儿的个性与能力,为他们日后走向社会打基础,因此几乎所有的教育内容都与孩子的活动紧密相连;注重幼儿的身体发展,使其可以控制自己的身体,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及健康的生活方式;注重数学教育,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幼儿运用数学思维的能力,使幼儿可以学会和运用数学语言,锻炼逻辑思维能力。

 (3 3 )课程内容设置

 艺术教育。让孩子在艺术活动中拓展他们的创造力,并且培养他们的兴趣,提高幼儿的艺术修养。

 语言发展。语言对于孩子的发展至关重要,因此教师应根据幼儿的个性为幼儿制定相应的语言活动,让幼儿可以进行读和写,不但让幼儿可以成为一个小作者,而且也要让其成为一个很好的聆听者,可以认真聆听别人所说的话,并且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从而促进他们的语言的发展。

 数学课程。教师应教会幼儿基本上认识数字图形符号,使他们在实际活动中学习如何使用数学知识和逻辑思维,从而开发幼儿的智力以及理解能力,然后将其运用于现实生活中去,帮助他们及早熟悉日常生活中数学知

  识以及运用。

 个性社会性和情感发展,这一领域包括了生活中的每一个方面,也会用到生活中的每个角落,所以培养他们的个性和情感有利于孩子未来的发展,也会为其他课程的发展起到铺垫作用。

 身体发展。有好的身体和良好的生活习惯才会进项一系列的学习活动,所以应该培养幼儿的大肌肉和小肌肉发展,从而使幼儿协调性不断增强,让幼儿喜欢上运动。

 认识和理解世界,培养他们主动感知和观察的能力,以此建立起幼儿与自然环境的互动关系 让幼儿早熟悉并融入他们身处的社会环境。

 3. 英国学前教育的途径。

 (1)、一日活动。这是英国学前教育机构对儿童进行教育的基本途径。尽管不同的学前教育机构儿童入园与离园的时间、在园时间的长短有所不同。但学前教育机构在安排儿童的一日或半日活动中都注意做到自由活动和有组织的活动相结合、个人活动与小组活动相结合、生活活动与娱乐活动相结合、室内游戏室玩游戏相结合,动态运动与静态运动相结合。

 (2)、区域活动。这是英国学前教育机构对儿童进行教育的重要途径。英国学前教育工作者认为环境是促进幼儿发展的第三位老师,因而十分重视幼儿整体环境的布置和班级特定环境的创设,并通过区域活动来充分发挥环境的潜在教育价值,以满足每个儿童发展的需要,所建的活动区有图书区、科学区、电脑区、绘画区、家庭区、建筑区、数学区、玩水区、玩沙区、木工区、体育区、种植区等。[6] (3)、游览活动。这是学前教育机构对儿童进行教育不可忽视的途径。英

  国学前教育机构均十分重视利用家庭和社会独特的教育资源来拓展学前教育的空间,促进儿童的更好发展。保育人员和家长经常有目的有计划地带领儿童去动物园、植物园、公园、游乐场、超市、消防局、警察局等地方参观游览。以丰富儿童的知识经验、培养儿童的探索精神。由于外出活动相比园内活动具有更大的危险性,所以各个学前教育机构不仅在注册时要求家长签字表示同意让孩子外出活动而且在每次外出活动前还请家长签字以示同意,此外,学生教育机构还注意控制外出活动的规模与师幼比率。

 4. 英国学前教育教师的特点

 (1 1 )持证上岗

 在英国学前教育工作者都必须持证上岗,而且证书的类型多种多样,截至目前全英已有 400 多种不同资格类型的资格证书,其中仅有半数达到 2012年修订版《早期奠基阶段教育纲要》(Early Years Foundation Stage。[7]比如:0-8 岁儿童健康和教育两年课程的毕业证书(Nursery Nurse Examination Board),基本上教师持有的证书均属此类;2-5 岁儿童发展和教育一年课程证书(Diploma in Pre-School Practice);初等教育的三年课程证书(Certificate in Education);0-8 岁儿童保育和教育的一年学院课程证书(Certificate in Child Care and Education)等。

 (2 2 )职业规范

 学前教育机构要求保育人员必须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技能水准,对待幼儿不论其家庭背景、性别、种族、宗教信仰和文化,一律平等。如瑞德克利弗医院幼儿园要求员工要为儿童提供积极的角色范例,表扬、鼓励儿童,帮助儿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当儿童出现过失行为时,教师要同儿童进

  行个别谈话,此时考虑儿童的成熟水平,用儿童能够理解的语言去解释行为规则,使儿童意识到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知道如何做出更好的行为。不允许员工实行体罚儿童、恐吓儿童、对儿童高声说话或尖叫、让儿童远离同伴、把儿童送到室外等不当行为。

 (3 3 )在职培训

 为了保证保教人员的教育教学能力,英国学前教育机构认为所有的在职人员必须定期参加专业培训,并且长年提供资金鼓励教师到大学短期幼教培训班学习,有时候请一些幼儿专家到学校给教师讲座,有个别地区还规定了培训日,在此期间,机构关闭并且不对外开放,以保证教师可以安心进行培训。2006 年 3 月,英国政府还提出了一种新的学前教育专业标准,简称 EYPS,是对高水平学前教育从业者的专业认证,专业要求很高,英国政府提供全力的财政资助,对所有有资格培训的教师,免除所有费用。

 三、 我国学前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 1. 学前教育经费的投入

 我国政府对学前教育的经费投入不足,资金短缺是现行幼儿园生存与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2009 年,政府对学前教育的投入只占全国教育经费总量的 1.27%。但在 2011 年我国启动了学前教育 3 年行动计划,对学前教育经费的投入有了明显的增加,达到了 3.14%,2012 年达到了 3.2%,但所占比例远低于英国的 10%。而且我国长...

篇三:近代英国学前教育发展的特点

学前教育的特点王辉洪【摘 要】英国学前教育在世界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源于其不断发展而形成的多样性的机构类型以及独特的管理体系等,其对学前教育课程的设置也相对科学合理,从而保证了幼儿的全面发展。在师资方面,英国政府严格规范,要求教师必须持证上岗,并且对其进行定期的培训从而保证师资队伍的高质量。英国学前教育的特点及经验对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参考和借鉴意义。【关键词】英国 学前教育 特点学前教育是人一生发展的关键,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各个国家的重视,英国学前教育历史悠久,经过不断的发展,现已形成完整成熟的体系。一、学前教育的基本理念英国学前教育一直将幼儿的性格塑造社会交往与情感发展放在首位。因此最重要的是让幼儿学会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交往技能。其次,在与学生交流方面,认为以温和的态度耐心地倾听、用浅显易懂的语言交谈是教师与幼儿沟通的基本方式。第三,实用主义一直是英国的思想传统因此,英国倡导幼儿在生活中学习,将基本知识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以培养幼儿真正解决问题的能力[1] 。二、学前教育课程的特点(一)艺术教育鼓励儿童探索玩耍各种物质和材料,通过大量的艺术、音乐、运动、舞蹈、角色扮演、设计和技能等活动;鼓励儿童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观点和感情引导孩子在艺术活动中开拓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兴趣,不断提高幼儿的艺术修养。(二)语言发展语言对于孩子的发展至关重要,应根据幼儿的个性为幼儿制定相应的语言活动。让幼儿可以进行读和写,不但让幼儿可以成为一个小作者,而且也要让其成为一个很好的聆听者,可以认真聆听别人所说的话,并且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从而促进他们的语言的发展。(三)数学课程教师的任务是教会幼儿基本上认识数字图形符号,使他们在实际活动中学习如何使用数学知识和逻辑思维,从而开发幼儿的智力以及理解能力,然后将其运用于现实生活中去,帮助他们及早熟悉日常生活中数学知识以及运用。(四)个性社会性和情感发展这一领域包括了生活中的每一个方面,也会用到生活中的每个角落,主要是让幼儿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交往技能,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建立自信,使儿童拥有健康的人格,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也为其他课程的发展起到铺垫作用。三、英国学前教育师资的特点(一)持证上岗在英国学前教育工作者都必须持证上岗,而且证书的类型多种多样。截至目前全英已有400 多种不同资格类型的资格证书,其中仅有半数达到 2012 年修订版 《早期奠基阶段教育纲要》(Early Years Foundation Stage)[2] 。比如:0 -8岁儿童健康和教育两年课程的毕业证书 (Nursery NurseExamination Board),基本上教师持有的证书均属此类;2 -5 岁儿童发展和教育一年课程证书 (Diploma in Pre - SchoolPractice); 初 等 教 育 的 三 年 课 程 证 书 (Certificate inEducation);0 -8 岁儿童保育和教育的一年学院课程证书(Certificate in Child Care and Education)等。(二)在职培训为了保证保教人员的教育教学能力,英国学前教育机构认为所有的在职人员必须定期参加专业培训,并且长年提供资金鼓励教师到大学短期幼教培训班学习,或聘请幼儿专家到学校给教师讲座,有个别地区还规定了培训日,在此期间,机构关闭并且不对外开放,以保证教师可以安心进行培训。2006 年,英国政府提出了一种新的学前教育专业标准 (Early Years Professional Status 简称 EYPS),目的是培养更加专业的教师队伍,该标准专业要求很高,对具有资格进行培训的教师,政府给予财政支持,对其进行免费的培训。并且在 2012 年英国政府根据儿童工作者发展委员会 (Children's Workforce Development Council)的意见制定颁布了 《早期教育专业教师身份标准》 (Guidance to theStandards for the Award teachers of Early Years ProfessionalStatus)。四、家庭教育英国学校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以加强与学生家庭的联系,如邀请申请入学的儿童的家长参观学校并向其提供学校的有关资料,通过布告栏与家长建立双向联系,为家长不定期地举办各种讲座,与家长交谈,使其了解学校的各项方针和政策。以家庭为基础的项目是家长教育的另一种重要形式,通过社区互助的方式开展幼儿家庭教育,其中最成功的是雷卡斯特家庭开端计划 (Leicester HomeStart Project),它创建于 1974 年到 1990 年。[3] 全英有 100 多个这类计划,家庭开端计划的志愿者是家长,他们的任务是在那些有5 岁以下的儿童的家庭,遇到困难时提供及时的援助,把家庭、学校和社区紧密联系到一起,为孩子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有利于他们的发展。参考文献:[1]梁斌. 英国学前教育课程的设置及其启示[J]. 学前教育研究,2015(7):61 ~63.[2]Cathy Nutbrown. Foundations for Quality:The IndependentReview of Early Education and Childcare Qualifications:FinalReport[R]. GOV. UK,2012.[3]李生兰. 英国学前教育的特点及启示[J]. 外国教育研究,2004(11):22.(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作者简介: 王辉洪 (1992- ),男,陕西安康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学前教育。· 8 9 2 ·《长江丛刊·理论研究》2017. 09

篇四:近代英国学前教育发展的特点

近代学前教育史德国的近代学前教育英国的近代学前教育法国的近代学前教育

 外国近代学前教育史美国的近代学前教育俄国的近代学前教育日本的近代学前教育

 外国近代学前教育史学习 目标分析近代各国学前教育发展的主要原因;了解近代各国学前教育发展的一般特征;比较近代各国学前教育发展的差异。

 外国近代学前教育史本章导读本章介绍了近代各国学前教育发展的主要历程和重要历史事件。近代资本主义生产力的迅猛发展要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教育制度,在这一背景下,近代幼儿公共教育产生了。最早诞生的近代学前教育机构是英国欧文创办的幼儿学校,它一度成为欧洲一些国家学前教育的楷模。到 19 世纪中期,德国的福禄培尔所创办的幼儿园,又成为世界许多国家效法的榜样,福禄培尔的学前教育思想和实践经验很快流传到世界各国。到 19 世纪末,学前教育在西方各国教育制度中已粗具规模,确立了基本的基础地位。

 德国的近代学前教育第一节保育所与托儿学校 一、巴乌利勒保育所1.9世纪初期,德国已经有了一些幼儿教育机构,其中最早出现的是由侯爵夫人巴乌利勒(Pauline,1769—1820)设立的巴乌利勒保育所。巴乌利勒侯爵夫人从慈善家立场出发,致力于贫民救济工作。她出于对贫穷母亲们的理解和对穷苦孩子健康的关心,在法国帕斯特莱侯爵夫人创办育儿院的启示下,于1802年在多特蒙德设立保育所,作为其救济机构的组成部分。

 德国的近代学前教育第一节柏林最早的托儿学校2.1819年,德国的幼儿教育家、《柏林工农周刊》杂志编辑瓦德切克(Wozzeck,1762—1823)创立了柏林最早的托儿学校。同巴乌利勒季节性托儿所不同,这所托儿学校面向的是城市劳动阶级的子弟,是常设托儿所,目的是为幼儿提供营养膳食、细心照料、良好管理和整洁环境。最初,托儿学校招收了12名9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实行24小时保育。

 德国的近代学前教育第一节弗利托娜的幼儿学校运动 二、弗利托娜(Fliedner,1800—1864)从1822年开始担任阿尔萨斯州威尔特城的新教派牧师,曾两次前往英国参观幼儿学校。1835年5月,她在自己的教区建立了奥柏林式的编织学校,一年后更名为“幼儿学校”,招收2岁至义务教育年龄的贫穷工人子女40名。幼儿学校校舍十分宽敞,房屋周围有极好的游戏场。弗利托娜的幼儿学校对以莱茵省为中心的地区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她的影响下,1842年成立的幼儿学校达27所。弗利托娜十分重视幼儿教师培训,1836年,她把“看护修女养成所”合并到她的幼儿学校。

 德国的近代学前教育第一节福禄培尔幼儿园运动 三、1837年,福禄培尔(Froebel,1782—1852)在德国勃兰根堡开办了一个旨在发展幼儿本能和自我活动的教育机构,并于1840年将该机构正式命名为“幼儿园”。福禄培尔幼儿园(见图8-1)的创立使学前教育由“看管”转向“教育”,标志着真正的学前教育机构的诞生。19世纪50年代的德国处于工业革命时代;70年代,以德意志帝国的成立为背景,是资本主义大发展时代;80年代,德国资本主义很快地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在这一时期,工人阶级政党逐渐壮大,福禄培尔幼儿园也在这种形势下发展起来。( 一) 福禄培尔幼儿园的产生与发展

 德国的近代学前教育第一节图8-1

  福禄培尔式幼儿园

 德国的近代学前教育第一节( 二) 别劳夫人的历史贡献别劳夫人是德国福禄培尔主义幼儿园的领袖,为支持福禄培尔幼儿园的普及,为根据福禄培尔方法全面改造教育和向国外宣传福禄培尔幼儿园做出了突出贡献。福禄培尔幼儿园被普鲁士政府禁止开办时,别劳夫人曾为撤销“幼儿园禁令”而奔走努力。福禄培尔去世后,她一方面在国内积极组建各种福禄培尔协会,宣传福禄培尔思想,并用这些思想指导幼儿园实践;另一方面还向国外宣传福禄培尔幼儿园。1850年,她利用教育博览会的机会到伦敦讲演宣传;1851年,她奔赴巴黎,耗时三年宣传并实践福禄培尔教育方法;1858年,她应邀访问比利时、荷兰,在那里播下了幼儿园发展的种子;1860年,她历访瑞士各个都市;1871年,她走访意大利,把福禄培尔幼儿园引入那里。

 德国的近代学前教育第一节德国各邦的学前教育政策 四、19世纪初,一些幼儿保育设施先后在各地设立,再加上多种介绍英国幼儿学校著作的出现,使得德国各邦政府开始注意学前教育并制定了诸多政策。最著名的是1825 ·幼儿教育的目的在于保证孩子的安全和健康,并使其父母能安心工作。费用主要依靠有慈善心的富有居民捐助,在未能得到捐助时,就从市、镇的金库中支付。( 一) 福禄培尔幼儿园的产生与发展

 德国的近代学前教育第一节1839年,拜恩政府内务部还制定了在当时德国各邦中最为详细的有关学前教育的规定,它代表了当时德国各邦的学前教育政策。这一规定有以下特点:①贯彻控制但不予以支持的政策;②坚决反对在托儿所里进行读、写、算等方面的知识教学;③鼓励儿童在室外进行轻松愉快的游戏活动;④强调宗教教育和道德教育。可见,德国各邦对贫民子女所采取的教育政策,目的都是维护社会治安和统治秩序,想控制但又不想提供实际的支持,但毕竟吸收了一些英国幼儿学校的做法,如注重儿童的室外游戏等,这给当时德国沉闷的学前教育带来了一股新鲜的空气。

 德国的近代学前教育第一节德国学前教育的发展历史德国的学前教育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19世纪初期就出现了慈善性质的幼儿保育和教育机构。在英国幼儿学校的影响下,德国也曾出现了幼儿学校运动, 并开始了幼师培训工作。19世纪三四十年代,福禄培尔创办幼儿园以后,对西方各国学前教育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德国重视家庭教育在学前儿童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及两者的紧密联系。政府历来主要把学前教育视为福利事业,交给教会、慈善团体和私人办理,不对学前教育做硬性规定。学前儿童教育注重通过游戏和其他自由活动的方式来进行,20世纪70年代以后,德国政府日益重视学前教育,把学前教育纳入整个教育体制,作为初等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拓展阅读

 德国的近代学前教育第一节19世纪前,德国学前教育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世纪的最初20年,为解决因妇女劳动力就业而孩子无人看管的问题,各地建立了不少私立的、冠以各种名称的学前教育机构,其目的在于保护幼儿的安全和健康,且多为季节性机构。其中,最早且最负盛名的是侯爵夫人巴乌利勒开设的保育所。第二阶段发生在20世纪初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这一阶段,德国的学前教育政策有一定的进步性,德国的幼儿园继续朝着多轨的方向发展。1924年,德国政府颁布了《青少年福利法》,规定了儿童受教育的权利,以及家庭教育在学前教育中的优先地位。该法案基本上定下了现代德国学前教育的基调,即把学前儿童的教育视为青少年福利事业,并划归青少年福利部门管辖。拓展阅读

 德国的近代学前教育第一节第三阶段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学前教育的发展和改革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一分为二,两个国家遵循着不同的发展路线。在东德,幼儿教育被纳入统一的学校教育系统,成为公立教育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在西德,幼儿教育又恢复了魏玛共和国时期的传统。统一后的德意志帝国保持了西德的学前教育传统。拓展阅读

 英国的近代学前教育第二节贫民幼儿保育政策 一、17世纪后半叶的英国开始了持续百年之久的“圈地运动”,大批农民被迫离开家园而聚集于城市成为城市贫民,并随着产业革命的发展而成为工人。在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对生活在城市的幼儿的隔离、保护和教育逐步被纳入英国政府的管理范畴。1696年,时为贸易殖民地委员会委员的约翰·洛克(John Locke,1632—1704)写了两份咨询报告。

 英国的近代学前教育第二节幼儿学校运动 二、罗伯特·欧文(Robert Owen,1771—1858)是19世纪英国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和教育家。他于1816年创办的新兰纳克幼儿学校,是英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学前教育机构。欧文一生著述颇丰,主要有《新社会观》(又称《论人类性格的形成》)(1813)、《致新兰纳克郡报告》(1820)、《新道德世界书》(1849)和《自传》(1857)。( 一) 欧文及幼儿学校的创办

 英国的近代学前教育第二节1800年,欧文接任苏格兰新兰纳克一家大型纺织厂的经理,并开始在那里实施其社会改革及教育实验。当时工厂的环境非常恶劣,不利于幼小儿童性格的形成。他分析了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工人居住条件恶劣,狭窄的空间和简陋的设备都不利于孩子的成长;二是父母们忙于赚钱养家,很少有时间、精力考虑子女的教养和教育;三是父母缺少知识,不懂得如何养护和教育孩子,不利于孩子性格的形成。因此,欧文在推行一系列改善工人劳动和生活条件措施的同时,非常重视教育,又为工人及其子女创办了一系列教育设施。欧文幼儿教育的理论基础是性格形成学说,即环境决定人的性格。幼儿学校的创办1.

 英国的近代学前教育第二节幼儿学校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2.欧文关注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劳动阶级的悲惨生活和工作条件,以及贫穷、饥饿和愚昧对儿童生命、健康和道德的摧残。他从人道主义立场出发,基于性格形成理论,特别注重学前教育。他尝试把工人阶级的幼儿放到最好的教育环境里,通过集体合作的游戏、实物教学、教师的人道主义态度等教育形式和手段,来促使幼儿合理性格的形成。欧文的幼儿学校在世界学前教育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被公认为是世界上第一所学前教育机构,开启了近代真正意义上的学前公共教育的先河。他的幼儿学校至今仍是集体主义保育思想和实践的源泉。但是,由于欧文将发展教育的希望寄托在统治者身上,并试图仅仅通过教育来改造社会,因此他的思想和实践有一定的局限性。

 英国的近代学前教育第二节怀尔德斯平创办的幼儿学校是以贫民、工人阶级的子女为对象,以保证幼儿的安全和健康为目的。他说:“培养好的体质必须是我们在儿童管理上的第一目的。”他看到当时由于劳动阶级的生活贫困,致使他们的子女畸形成长,幼儿身体受到严重的伤害;成人忙于生计将子女丢弃在家里,幼儿因为缺少照看而经常发生从楼梯上滚落、在家被火烧伤等意外伤害。因此,怀尔德斯平开办幼儿学校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保障幼儿的安全和健康。( 二) 怀尔德斯平及幼儿学校运动幼儿学校创办的目的1.

 英国的近代学前教育第二节幼儿学校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2.怀尔德斯平非常重视幼儿学校的智育。他为幼儿规定的智育内容主要有国语、算术、自然、社会、音乐、宗教等。这些内容实际上是把初等教育的内容下放到幼儿教育阶段。在这一问题上,怀尔德斯平背离了欧文反对幼儿进行系统书本知识教学的主张,致使他的幼儿学校具有主智主义性质而遭受批判。在德育内容上,怀尔德斯平幼儿学校的主要任务在于预防贫穷儿童的道德堕落,消除虚伪、下流、贪欲、残酷、粗暴等不道德行为;培养爱怜之心、服从父母、守秩序、正直、勤勉、节制和尊重私有财产等德行。在德育方法上,他强调“爱”和“赏”,即热爱儿童,以奖励代替惩罚,即使要惩罚儿童也要带着悲伤和遗憾的表情。

 英国的近代学前教育第二节对幼儿学校教师的要求3.怀尔德斯平对幼儿学校的教师也提出了要求,认为教师应有“受人欢迎的风采”,“生气勃勃的气质”,“很大的忍耐性、温顺、坚韧、冷静、精力旺盛,具有关于人性的知识,尤其是虔诚——朴素的、诚实的,而且实际的虔诚”。另外,他还强调,幼儿学校的教师必须研究幼儿的心理状态及掌握知识的情况,以便更好地指导教学。

 英国的近代学前教育第二节1833年,英国开始实施教育国库补助金政策,政府每年从国库中拨款2万英镑作为对初等学校的建筑补助金。但直到1840年,幼儿学校才开始从这项政策中受益。同年8月,枢密院教育委员会视学官首次发出关于幼儿学校检查项目的训令,并提出包括学校设备、娱乐和身体练习、劳动、艺术模仿、学习音标、自然赏识、阶梯教室教学和纪律等方面共34项补助项目。视学官提出的这些项目可以看作对当时大多数幼儿学校特点的总结,同时也表明了英国政府对于幼儿学校的设施、设备,以及教育内容和方法的态度。项目倾向于对读、写、算和阶梯教室教学训练,以及将娱乐限定在休息时间内等的检查,反映了怀尔德斯平传统方法的影响。当时欲接受国库补助的幼儿学校,必须接受政府的监督和控制,但补助金额十分有限。19世纪50年代末,幼儿学校的就学率达到了贫民子女的12%左右。( 三) 幼儿学校的相关政策国库补助金政策1.

 英国的近代学前教育第二节教师等级考核制度2.枢密院教育委员会还专门制定了“有资格教师”和“注册教师”等级考核制度,规定只有在能够反映幼儿学校教学实际能力的实地考试和口试成绩合格后,才能成为注册教师。而注册教师只有学完女子师范学校的全部课程,成绩合格,方可获得“有资格教师”称号,而其所在的幼儿学校也将得到补助金。这样,英国通过教师资格的考试,促进了幼儿学校教师质量的提高。英国政府通过国库补助、对幼儿学校进行检查和对教员考试的方式,加强了对幼儿学校的监督和控制,开辟了国家管理学前教育制度的道路,并有力地影响到世界各国学前教育的政策。

 英国的近代学前教育第二节学前教育的发展 三、福禄培尔幼儿园的引进1.1851年,德国流亡政治家哈勒斯·伦克(Johannes Ronge)及夫人将福禄培尔幼儿园引进英国。幼儿园初期以在伦敦居住的德国人子女为招生对象,用德语进行教学。从1854年开始,幼儿园开始招收英国儿童并改用英语教学,其目的是有意识地在英国人中推广福禄培尔学前教育思想。同年,伦克夫人在伦敦教育博览会上发表关于福禄培尔...

篇五:近代英国学前教育发展的特点

章(第三章(1 1 )

 )

 英国学前教育英国学前教育  学前教育的历史沿革学前教育的历史沿革  学前教育的机构与管理学前教育的机构与管理  学前教育的目标学前教育的目标  学前教育的策略学前教育的策略  学前教育的师资学前教育的师资  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  借鉴与启示借鉴与启示

 一、 英国学前教育的历史沿革一、 英国学前教育的历史沿革  1 1 、 、 1 71 81 8世纪幼儿的安全和教育问题受到关注。幼儿的安全和教育问题受到关注。1 81 61 81 6、 、 1 8201 820年, 欧文、 怀尔德平斯分别在新拉纳年, 欧文、 怀尔德平斯分别在新拉纳1 81 61 81 6、 、 1 8201 820年, 欧文、 怀尔德平斯分别在新拉纳年, 欧文、 怀尔德平斯分别在新拉纳克、 伦敦创办幼儿学校。克、 伦敦创办幼儿学校。1 8401 840年, 英国政府开始对幼儿学校实行国库补助年, 英国政府开始对幼儿学校实行国库补助政策。政策。1 8511 851 年, 幼儿园引入英国。年, 幼儿园引入英国。运动的影响)运动的影响)1 7- -1 9世纪601 9世纪末世纪末60年代, 英国率先开始第一次工业革命,年代, 英国率先开始第一次工业革命,(受福禄贝尔幼儿园(受福禄贝尔幼儿园

   2 2、 、 201 91 31 91 3年, 麦克米伦姐妹创立保育学校。年, 麦克米伦姐妹创立保育学校。1 9951 995年, 英国教育与就业大臣谢泼德公布年, 英国教育与就业大臣谢泼德公布项耗资项耗资7 37 3亿英镑亿英镑一项耗资一项耗资7.37.3亿英镑、 针对亿英镑、 针对4 4岁儿童的“幼儿凭证计划” (凭证计划” (The Nursery Voucher The Nursery Voucher SchemeScheme)

 。)

 。1 9981 998年, 第一个“良好开端计划” (年, 第一个“良好开端计划” (Sure Start ProgramStart Program)

 (又译确保计划)

 开始实)

 (又译确保计划)

 开始实施。施。20世纪初期至现在世纪初期至现在针对针对4 4岁儿童的“幼儿岁儿童的“幼儿岁儿童的“幼儿Sure

 二、 英国学前教育的机构与管理二、 英国学前教育的机构与管理英国学制规定儿童从英国学制规定儿童从5 5岁开始进入小学  1 1 、 机构、 机构幼儿学校(班)

 、 日托中心、 联合托儿中幼儿学校(班)

 、 日托中心、 联合托儿中心心家庭保育家庭保育 (最多(最多3 3位心心 、 家庭保育、 家庭保育 (最多(最多3 3位庭)

 、 学前游戏小组、 父母婴儿小组庭)

 、 学前游戏小组、 父母婴儿小组( (Parent and Toddler GroupsParent and Toddler Groups)

 等。岁开始进入小学位5 5岁以下儿童岁以下儿童/ /家位5 5岁以下儿童岁以下儿童/ /家家家)

 等。

   2 2、 收费、 收费每月第一天交纳全月费用每月第一天交纳全月费用不同的学前教育机构, 每天的费用不同。不同的学前教育机构, 每天的费用不同。  3 3管理管理  3 3、 管理、 管理在宏观管理体制上实行国家、 地方、 学校三级管在宏观管理体制上实行国家、 地方、 学校三级管理理  4 4、 投诉、 投诉许多学前教育机构都把投诉程序告诉家长(我许多学前教育机构都把投诉程序告诉家长(我国? )国? )

 三、 英国学前教育的目标三、 英国学前教育的目标  婴儿教育目标、 幼儿教育目标(见教材)婴儿教育目标、 幼儿教育目标(见教材)  (3 (3- -5 5岁 岁) )幼儿教育的六大领域:幼儿教育的六大领域:

 ( (1 1 )

 )

 交往、语言和读写; (语言和读写; (2 2)

 数学发展; ()

 数学发展; (3 3)

 个性、社会性和情感发展社会性和情感发展社会性和情感发展; (社会性和情感发展; (4 4)

 创造性发展;( (5 5)

 身体发展; ()

 身体发展; (6 6)

 了解和理解世界。交往、)

 个性、((4 4)

 创造性发展)

 创造性发展)

 创造性发展;)

 了解和理解世界。

 四、 英国学前教育的策略四、 英国学前教育的策略  为每个儿童提供发展的机会为每个儿童提供发展的机会  为儿童提供全面发展的机会为儿童提供全面发展的机会  对儿童进行综合教育对儿童进行综合教育  游戏是儿童最基本的活动游戏是儿童最基本的活动  游戏是儿童最基本的活动游戏是儿童最基本的活动  通过音乐活动提升儿童的创造性通过音乐活动提升儿童的创造性  丰富儿童的感性经验丰富儿童的感性经验  充分运用多媒体教育手段充分运用多媒体教育手段  定期举办大型专题活动(我国? )定期举办大型专题活动(我国? )

 五、 英国学前教育的师资五、 英国学前教育的师资  保教人员有两种:

 教师保教人员有两种:

 教师(teachers)(nursery nurses)(nursery nurses)。

 。  教师的培养:

 在高等院校学习教师的培养:

 在高等院校学习4 4年, 取得学士学位后试教士学位后试教1 1 年年士学位后, 试教士学位后, 试教1 1 年, 获得教师资格。年, 获得教师资格。  保育员的培养:

 在专科院校学习保育员的培养:

 在专科院校学习2 2年  教师和保育员所持证书类型多样(见下页)教师和保育员所持证书类型多样(见下页)  分全日教师和部分时间教师分全日教师和部分时间教师(teachers)和保育员和保育员年, 取得学获得教师资格获得教师资格年

 英国学前教育工作者都持证上岗, 证书的种类多种多样:英国学前教育工作者都持证上岗, 证书的种类多种多样:  ( (1 1 )

 )

 NNEB(Nursery Nurse Examination Board)NNEB(Nursery Nurse Examination Board), 即8 8岁儿童健康和教育的两年课程的毕业证书, 许多教师持岁儿童健康和教育的两年课程的毕业证书, 许多教师持有的证书属于此类;有的证书属于此类;  ( (2 2)

 )

 PLA(prePLA(pre- -school learning Alliance)school learning Alliance), 相当于DPP(Diploma in preschool practice)DPP(Diploma in preschool practice), 即和教育的和教育的1 1 年课程证书;年课程证书;  ( (3 3)

 )

 CERT ED.(Certificate in Education)CERT ED.(Certificate in Education), 即初等教育的3 3年课程证书;年课程证书;  ( (4 4)

 )

 CCE(Certificate in child care and Education)CCE(Certificate in child care and Education), 相当于于NVQ(National Vocational Qualifications)level 2NVQ(National Vocational Qualifications)level 2(初级)

 , 即级)

 , 即0 0- -8 8岁儿童保育和教育的岁儿童保育和教育的1 1 年学院课程证书;, 即0 0- -, 相当于, 即2 2- -5 5岁儿童发展岁儿童发展, 即初等教育的, 相当(初年学院课程证书;

   ( (5 5)

 )

 DCEEducationEducation)

 , 相当于Qualifications)level 3Qualifications)level 3(中级)

 , 即育和教育的两年学院课程毕业证书。育和教育的两年学院课程毕业证书。  此外, 还有的保教工作者具有此外, 还有的保教工作者具有MCWand child welfareand child welfare)

 证书(即展的展的1 1 年课程证书)年课程证书)展的展的1 1 年课程证书)

 、年课程证书)

 、 CQSW(certificate of Qualification in social work)Qualification in social work)证书(即社会工作的两年课程证书)

 , 个别高级教师拥有两年课程证书)

 , 个别高级教师拥有BAHons(早期教育课程(早期教育课程360360学分)

 证书, 个别园长有学分)

 证书, 个别园长有M.A硕士学位证书。

 (李生兰:

 英国学前教育的特点硕士学位证书。

 (李生兰:

 英国学前教育的特点及启示)及启示)DCE( (Diploma in child

 care and Diploma in child

 care and )

 , 相当于NVQ(National Vocational NVQ(National Vocational (中级)

 , 即0 0- -8 8岁儿童保岁儿童保MCW( (Maternal Maternal 岁儿童健康和发tifittifitCQSW(certificate of 证书(即社会工作的)

 证书(即0 0- -5 5岁儿童健康和发CQSW(CQSW(ffBAHonsM.A

 六、 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与社会六、 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教育  1 1 、 指导儿童的家庭教育、 指导儿童的家庭教育建立父母联系卡、建立父母联系卡、 创设父母屋创设父母屋、 设立布告栏、栏、 举办家庭教育讲座举办家庭教育讲座 、 邀请家长参观、成立家长委员会成立家长委员会成立邻里互助小组成立邻里互助小组成立家长委员会成立家长委员会 、 、 成立邻里互助小组成立邻里互助小组、 开设各种辅导班设各种辅导班、 设立布告、 邀请家长参观、开开、 开

 家长参与最广泛的形式是学前游戏小组家长参与最广泛的形式是学前游戏小组( (the preschool playgroups movementthe preschool playgroups movement)

 )( (游戏小组为儿童提供游戏伙伴、 游戏时游戏小组为儿童提供游戏伙伴、 游戏时间和空间, 为父母, 特别是母亲提供交流间和空间, 为父母, 特别是母亲提供交流学习 的机会学习 的机会学习 的机会学习 的机会)

 。)

 。家长教育方面最有影响的两个组织家长教育方面最有影响的两个组织是( 寇普,( 寇普, 19511951年建立)

 和年建立)

 和 scope19761976年建立)

 。年建立)

 。是copecope( 斯寇普,scope( 斯寇普,

 CopeCope作为家庭经验指导中心, 教给那些受教作为家庭经验指导中心, 教给那些受教育程度不高的父母一些基本的家务技能。育程度不高的父母一些基本的家务技能。此外, 它还建立了许多邻里互助小组, 经此外, 它还建立了许多邻里互助小组, 经常以聚会相互支持、 分享快乐。常以聚会相互支持、 分享快乐。ScopeScope为由学前儿童的家长建立起邻里间的联为由学前儿童的家长建立起邻里间的联系, 在他们遇到困难时相互帮助, 鼓励有系, 在他们遇到困难时相互帮助, 鼓励有学前儿童的母亲相互倾诉学前儿童的母亲相互倾诉学前儿童的母亲相互倾诉, 相互支持并协学前儿童的母亲相互倾诉, 相互支持并协作解决问题。作解决问题。相互支持并协相互支持并协雷卡斯特家庭开端计划雷卡斯特家庭开端计划( ( Leicester Home Start ProjectStart Project, , 19741974年创立)Leicester Home 年创立)

   2 2、 广泛利用社区资源、 广泛利用社区资源组织春游活动组织春游活动游玩玩具馆:游玩玩具馆:

 第一所玩具馆由一位教师和第一所玩具馆由一位教师和母亲共同创建她们将不同的家庭组织起母亲共同创建她们将不同的家庭组织起母亲共同创建, 她们将不同的家庭组织起母亲共同创建, 她们将不同的家庭组织起来, 使儿童能够交换玩具、 扩大玩耍范围来, 使儿童能够交换玩具、 扩大玩耍范围。

 。七、 借鉴与启示(? )七、 借鉴与启示(? )

   如何缩小我们的班级规模, 降低师幼比例?如何缩小我们的班级规模, 降低师幼比例?  依据实际情况, 确定是否混龄编班。依据实际情况, 确定是否混龄编班。  重视幼儿的数学教育。重视幼儿的数学教育。  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共育。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共育。  不应过分强调幼儿教师学历不应过分强调幼儿教师学历  不应过分强调幼儿教师学历, 而应注意教不应过分强调幼儿教师学历, 而应注意教师的在职培训。师的在职培训。  如何更合理地收费? (如何更合理地收费? ( 参看李生兰:

 英国学前教育的特点及启示,育的特点及启示, 《《外国教育研究外国教育研究》 》 2004.1 1而应注意教而应注意教参看李生兰:

 英国学前教2004.1 1 。

 。

 )

 )

篇六:近代英国学前教育发展的特点

1816 年①罗伯特 · 欧文在苏格兰新拉纳克郡正式创办英国第一所幼儿学校以来, 英国的学前教育迅速发展。如今,英国已建立起类型多样、功能多元的学前教育机构网。

 近年来, 英国政府开展了基于鼓励就业、 消除贫困、 对抗社会隔离的学前教育改革, 比较有效地整合了各方资源,增强了学前教育机构多元化、 灵活化的发展势头,进一步促进了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一、 当代英国学前教育发展的主要特征自 1944年《 巴特勒法案》 (Butler Act)颁行以来, 英国一直存在两种不同性质的学前教育机构,一种是单独设立的保育学校或附设于小学的保育班, 为 2~5 岁幼儿提供保教服务, 不属于义务教育范围; 另一种是单独设立或附设于小学的幼儿学校,以 5~7 岁幼儿为服务对象,与以 7~11 岁儿童为服务对象的小学教育合称初等教育, 属义务教育范围。〔 1〕以 5 岁为界将学前教育分段是当代英国学前教育机构颇具特色的发展格局。本文着重对相对独立的第一种学前教育机构的发展状况进行分析评述。1.机构类型多样化机构类型多样化是目前英国学前教育机构发展最突出的特征, 其类型之多, 形式之活, 我们从表1、 表 2中幼教机构名称的多样性便可窥见一斑。首先,依照财政来源的不同, 英国学前教育机构分为三种基本类型: 由国家或地方政府等提供经费, 以招收 3~5 岁幼儿为主的非营利性公立幼教机构;由民间团体、 个人兴办,接受政府财政资助及监督的幼教机构;符合政府办园标准, 自筹经费, 自行管理的独立幼教机构。

 后两者均以0~3岁幼儿为主要服务对象, 兼顾 3~5 岁幼儿, 属营利性幼教机构, 家长需承担大部分保教费用。自 1998年 9月开始对所有 4 岁幼儿实施每天 2.5小时、每周 5次的免费学前教育援助活动以来,府加大了对公立幼教机构的扶持力度, 公私分立格局更加明显。英国政英 国 学 前 教 育 发 展 现 状 及 启 示 *胡福贞( 西南大学教育学院, 重庆, 400715)【 摘要】

 当代英国已建立起类型多样、 服务多元的学前教育机构,且逐步形成了中央、 地方与民间团体密切合作的协同性管理网络, 促进了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与此同时, 忽视 3岁以下幼儿保教的传统、 相对乏力的中央管理以及不景气的社会经济状况等因素明显制约着当代英国学前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如何充分发挥学前教育的功能、 国家如何合理制定学前教育政策等依然是当代各国学前教育改革和发展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

 英国学前教育机构; 服务多元化; 类型多样化; 教育公平; 国家定位【 中图分类号】

 G6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 4604(2007)12- 0034- 05*本文为西南大学教育学院学前教育系创新群体科研项目“西南地 区幼儿园 教师发展研究” 成果之一。①对欧文创办幼儿学校的确切 年代说法不一, 有 1800 年、 1802 年、 1809 年、 1814 年、 1816 年等 多种说法。笔者查证欧文自传, 发现有“1814年我已经组成了一个新的合股公司⋯ ⋯ 赶快着手修建计划中的幼儿学校和其 他学校的校舍⋯ ⋯6年元旦, 包括幼儿学校在内的性格形成学院正式宣告成立” 的相关论述, 因此认定欧文在校。参见 罗伯特· 欧文 欧文选集 第三卷〔 M〕北京 商务印书馆,34--6年 正式创办了幼儿学1815 ,6,。幼 儿 教 育 (教 育 科 学)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Educational Sciences)2007年第12期(总第388期)· 跨文化研究·No.12, 2007General No.388181:.:.:1984: 1 8 17 198

 其次, 根据幼儿在园时间长短, 英国现有幼教机构可分为寄宿制、 全日制、 半日制、 计时制等多种类型。此外,在地广人稀的乡村农场还有季节性、流动性的幼教服务机构。英国政府还充分运用现代科技, 为不在幼教机构服务区的幼儿及其家长提供丰富、 灵活的网上保教服务。第三, 从提供服务的类型来看,英国现有幼教机构的多样性特征日益突出,办的以保育和教育为主的保教机构外,照顾残障儿童的特殊教育中心、为超常儿童开办的“天才儿童教育中心”、 为家长开办的“亲子中心”以及为准备入学的幼儿开办的“预备班”等。目前, 英国已建立起较为完备的学前教育机构网络,这种网络 较好地满足了英国社会日益多 元化和 复杂化的 学前教 育需求。调 查显示,1999 年英国 98%的 4岁幼儿 和 93%的 3 岁幼儿都 进入幼教机构 接受专门的学前保教服务。其除了为一般幼儿开还有专门中, 进入私立幼教机构就读的幼儿约占幼儿总数的 40%。值得注意的是, 近几年来,由于幼儿家长对公共教育资源的需求大幅度增加,大了对公立学前教育机构的扶持力度。

 同时, 家长为了让孩子能顺利地从保育学校过渡到小学, 对公立幼儿学校, 尤其是附设于初等学校的保育所和保育班的需求迅速增加,额增大、 总数增多的发展趋势。英国政府历来将 0~3 岁幼儿保教视为幼儿家长的责任, 政府则重在为 3~5岁幼儿及其家庭提供一定的学前教育支持和帮助。这一传统催生了英国幼教机构双轨制格局下相对单一的服务对象和内容。

 其中, 公立幼教机构主要为 3~5 岁幼儿及其家庭提供一定时间的、以教育为主的支持和帮助, 基本免费,具有很明显的福利性质。英国政府以此作为保证社会公平、 维持社会秩序、 减少社会隔离的举措之一。而私立幼教机构因其保教费用政府逐渐加公立幼教机构出现班表1英国公立幼儿保教机构情况一览表幼儿年龄开放时间每天2~2.5小时半天或全天半天或全天名称保育学校(Nursery school)保育班(Nursery class)幼儿班(Early years unit)国小附设预收班(Reception class/ClassR)特殊学校(Special school)地方公立托儿所(Local authority day nursery)幼教绩优中心( Early excellence centers)机会团体(Opportunity group)混合型幼教中心(Combined nursery)3~4 岁3~4岁3~5岁4~5岁3 岁以上0~5岁0~5岁0~5岁0~5 岁全天全天或寄宿随机全天随机随机备注地方教育局设立附设于保育学校或小学及其他幼儿学校内属于小学幼儿部或幼儿学校的一个班级在苏格兰开设, 为公立初等学校的第一级专为特殊幼儿提供保教服务地方福利部门开办,专为学习障碍幼儿服务政府倡议并开办的示范性幼教机构为有特殊需求的幼儿及其家庭提供额外支持社区设立, 保教兼顾表 2英国 私立幼儿 保教机构 情况一览表幼儿 年龄开放时间名称私立托儿所(Private day nursery)亲子团体/小组(Parent- toddler group)私立保育学校(Private nursery school/pre- preparatory schools)幼教绩优中心( Early excellence centers)独立学校(Independent school)居家保姆(Childminder)保姆(Nanny)课前/课后社团(Beforeandafterschoolclub)假日社团(Holiday club)0~5岁0~5 岁3~5岁0~5 岁3~5 岁1~5 岁0~5岁3 岁以上3岁以上半天或全天随机随机全天随机时段制时段制上学前及放 学后全天或时段制备注规 模大小 不一,主要以 社区为 中心,由教 育局 审批督查属于非正式组织, 旨在为亲子关系提供指导旨在为幼儿提供保育服务。近年来虽不断增强教育服务内容,但专业教师匮乏,以保姆为主政府经评估后指定为示范性私立幼教机构。政府提供部分资助在教 育就业部注 册登记,每2~5年 便须接受一 次审查保 姆必须到地 方教育当局 注册,其 家庭环境 须接受地方教育当局审查, 且招收幼儿不得多于 5 人保姆到幼儿家中照顾幼儿以安全、 便利为首要原则,主要设在社区中心各社团主题不同, 均在学校放假后为幼儿提供服务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第12期2007年35--

 胡福贞:英国学前教育发展现状及启示高,重在为中上层家庭的 3~5岁幼儿提供便利、 灵活、 优质、 高效的保教服务。由于英国政府长期在0~3岁幼儿保教中缺席,也承担了 0~3 岁幼儿保教的大部分责任, 以计时性的保教服务灵活地为广大家长提供教育支持。近年来,社会公众要求将 0~3岁幼儿教育责任由私人责任转为公共责任的呼声越来越高, 英国幼教机构的服务也日益多元化。当代英国幼教机构日益重视突出自身公共形象的专业性,并不断强化幼教机构对社区、 家庭进行专业宣传、指导和援助的公共责任。在提升学前教育既有的保教功能优势的基础上, 政府注重强化幼教机构在教育诊断、 治疗、 支持和补偿等方面的功能。目前, 不少幼教机构开始为有需要的家庭提供儿童心理诊断和治疗、 家庭教育援助、 病儿看护、 课前/ 课后保育等服务, 颇受家长的欢迎。2.管理体系日益协同化英国教育管理体制具有明显的地方分权自治特性, 在中央政府教育就业部的指导下, 各个地区自行颁布的教育政策法规、 管理制度各不相同。

 因此,在英国, 地方当局的教育自决权非常大,不仅市、 郡政府一级,而且数以千计的民间组织都有很大的自决权。

 同时, 英国各地方教育当局还拥有自己的督学和咨询机构, 并且与科研机构紧密合作。中央政府对教育事业的管理通常 被公众认为是“有限的”,甚至被公众指责为“消极的”。确实,英国联邦政府的教育与就业部通常只负责制定全国性的教育方针政策和法规制度,导性而非指令性的。例如,规定学前教育机构的最低标准, 确定承认幼儿园教师和保姆资格的原则;提供全国性的教育咨询并发表咨询公告; 设立中央督学团, 对全国范围内的教育机构进行指导性督查,等等。需要指出的是, 在联邦政府中,学前教育由多个部门分管, 如教育就业部管辖 3~5岁幼儿教育, 社会福利部主管 0~3 岁幼儿保育。

 这种管理体制进一步削减了联邦政府对学前教育的管理力度和效度。不过, 英国联邦政府正在日益加强对学前教育事业的干预, 不断密切与地方政府以及民间团体的合作。近年来,英国联邦政府通过颁布法令、推行政府计划、 加大投资力度等措施切实加强管理力度和效度, 各级政府也与各种学前教育民间所以私立幼教机构同时其作用主要是指组织、 大学和科研机构等紧密联系。长期以来,英国各级教育当局经常将一些重大项目委托给科研机构, 或聘请专家学者设立研究小组对这些项目进行专门研究, 试图将行政决策建立在科学的研究结果之上,逐步建立起中央和地方政府与民间组织、大学和科研机构等多方合作的管理网络。目前, 英国各类民间组织、 大学以及科研机构正日益影响国家未来学前教育政策的制定, 英国逐步建构起既能协调全国性保教, 又能凸显地方适应性的学前教育协同管理网络。正是基于管理体系的日益协同化, 近十年来,英国政府颁行了一系列学前教育政策和方案, 如1998年实施的旨在提高就业率、 为家庭提供支持的 “ 国 家 保 育 方 略 ” (The National ChildcareStrategy) ,1999年针对贫困家庭幼儿实施的“ 确保开 端 计 划 ” (Sure Start)(Childcare Tax Credit), 重在倡导优质教育的“幼教 绩优 中 心项 目” (The Early Excellence CentersPilot Program) ,旨在改善 地方学区教育 成就的“ 教育行动区” (Education Action Zones) 和“ 健康行动区”(Health Action Zones) 以及 “行动论坛”(Action Forum)等。特别是 1999年 9月, 英国政府颁布了具有政策法规效力的 《 早期学习目标》(Early Learning Goals), 次年 9 月又颁布了配套性国家课程标准《 英国基础教育(3~5岁)课程指南》(Curriculum Guidance For The Foundation Stage) 。这些重大举措至今仍在强有力地影响并切实推进英国各地学前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二、 当代英国学前教育面临的主要挑战近十几年来, 英国经济发展不景气, 国民失业率不断上升, 政府一再削减公共教育经费。在此情形下,虽然学前教育 机构日趋多样化和多元化, 政府也在不断加大监管力度, 干预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 但英国学前教育依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1.变革传统的艰难英国教育家埃德蒙· 金在分析英国教育改革时曾尖锐地将英国称为“ 充满矛盾的国度” 和“勉强的革命者”。〔 2〕英国政府历来将 0~3 岁幼儿的保育和教育视为是家庭的责任, 英国社会历来期望家庭中的女性负责照顾孩子。因此,尽管近年来政府开始关注 ~3岁幼儿的教育,0和 “ 幼 儿 保 育 税 案 ”但目前绝大多36--

 数 0~3 岁幼儿保教机构仍是私立的, 政府只负责为极少数有特殊需求的幼儿 (主要是残障儿童和最贫困家庭儿童) 提供特定服务。私立机构则因政府监管始终缺席, 所以费用高且品质良莠不齐,需要私立幼教机构的英国家长常常面临费用与品质失衡的矛盾。1999年英国政府将国定课程中的基础教育阶段限定为 3~5岁幼儿,学步儿包括在内, 失去了整合0~6岁幼儿教育的良机。公立幼教机构仍然缺乏弹性服务机制,不能满足就业率不断升 高的职业妇 女的需求。另外, 英国历来实行地方分权的教育管理体制,强调地方适应性, 中央与地方各自为政。因此 , 当前英国政府在不断加 大介入力度、试图协调全国幼教发展时, 却频频陷入权限不足的困境 , 无法根据不同 地方需求及时对全国性政策 作出具体调整; 而地方政府在执行中央政府颁发的全国性方案或决策时也同样陷入权限不足的困境,在统一的全国标准制约下难以顺利开展适合本地区需求的幼教服务。从根本上说, 正是难以变革的传统制约着当代英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英国各级教育当局始终难以展开大刀阔斧的改革。因此,教育事业整体上呈现出变革迟缓的特征。2.难以实现的教育公平当代英国学前教育...

篇七:近代英国学前教育发展的特点

13 年第 11 期总第 235 期黑龙江高教研究Heilongjiang Researches on Higher EducationNo. 11,2013Serial No. 235收稿日期:2013 - 08 - 16基金项目 :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重点项目“西部农村学前教育对儿童发展影响的评价研究”( 编号:

 DHA 110231)

 子课题。作者简介:

 罗若飞,中共宜宾市委党校副校长,公共管理副教授,西南交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2008 级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

 公共政策与公共服务评价。近现代学前教育发展趋势及其对学前教育专业建设的启示罗 若飞2. 西南交通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四川 成都1,2( 1. 中共宜宾市委党校,四川 宜宾644002;610031)摘要:

 通过对我国和国际几个典型国家的近现代学前教育发展概况及发展趋势的分析, 对我国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建设提出了 加大中央政府的责任、加强科学研究、增强课程的实践性等三点建议。关键词:

 学前教育; 特性; 国际比较; 分析中图分类号:G65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3 - 2614( 2013)11 - 0061 - 04一、我国近现代学前教育发展概况及瓶颈因素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外敌的入侵、西方思想文化的传入,没落的清朝政府不得不进行一系列改革。

 我国第一所公办幼儿园于 1903 年在湖北武昌诞生,该园重养不重学,在制度和实践上模仿日 本, 具有慈善性质。

 1904 年, 清朝建立了“癸卯学制”,这是中国首次在全国统一实行的学制。

 该学制对蒙养院的规定, 标志着我国学前教育制度正式建立。随后的几年, 全国建立了数百所公办和私立的蒙养院。

 同期,教会也举办了一些幼稚园、幼稚师范和慈幼机构, 其入园儿童数在 1924 年占全国入园儿童的 80% 。

 此阶段的蒙养院只是家庭教育的补充。中华民国建立之初, 实行了“壬子癸丑学制”, 把蒙养院改为蒙养园,附属于小学或女子师范学校。

 五四运动后, 学前教育进入活跃期。

 教育部颁发了“壬戌学制”,建立了幼稚园制度,颁发了《幼稚园课程标准》,首次统一全国的幼稚园课程。

 1939 年,颁发了《幼稚园规程》, 而后改为《幼稚园设置办法》,增强了幼稚园的独立性。

 抗战时期, 先后设立了53 所战时儿童保育院,收容保育 3 万多名难童。

 1947 年,民国幼稚园共 1301 所,在园幼儿共 130213 人。

 此阶段的教会园、幼稚园各具特色, 有洋化、 宗教化、 贵族化特点, 但发展慢,水平低,规模小,主要分布在大城市,农村儿童无法受益。苏区和边区在 1927 年至 1949 年期间的学前教育最初的目的是解放妇女、保护儿童,设立了多种学前教育机构,但以幼稚园和保育院为主,并将幼稚园列入学制。

 边区政府制定了保育儿童的政策, 健全了学前教育的管理体系, 保教队伍逐步加强,对儿童实行公育制度, 并将保育工作推广到民间。

 据统计,1945 年,陕甘宁边区的托幼机构有 90 多个, 公育儿童 2110 多名。

 从抗战到新中国成立前, 共产党的学前教育政策在继续坚持解放妇女、保护儿童之外, 还为战争服务,为建立新中国做准备。

 1948 年 9 月 , 东北解放区延安模式的托儿园有 48 所, 收托幼儿 5494 名。

 但在总体上, 苏区和边区的学前教育水平低, 且存在身份、地位、职业、户口等差别。新中国的学前教育是在改造旧中国和学习苏联的基础上逐步发展的。

 在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要求学前教育在整顿中提高,重点放在工业地区和企业部门,其次是机关、学校及郊区农村,主要解决工农劳动妇女对孩子的教养问题; 鼓励私人和社会团体举办幼儿园。

 1951 年公布的《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产生了新中国的第一个学制,明确了幼儿教育是该学制的第一阶段,幼稚园改称幼儿园, 对3 ~7 岁的儿童进行教育和保育,其发展策略是先城市后农村。

 1951 年, 教育部制定了《幼儿园暂行规程》和《幼儿园暂行教学纲领》, 形成了托儿所由卫生部门管理、 幼儿园由教育部门管理的机制,为建立社会主义学前教育体系奠定了基础。

 学前教育机构发展迅速,1956 年全国幼儿园数为 1949 年的 14 倍, 入园幼儿数为 1949 年的 8. 3 倍, 办园形式多样。

 但随后的“左”倾错误使学前教育大跃进, 幼儿园由 1957 年的 1. 8 万所猛增到 1960 年的 78. 5 万所, 入园幼儿由 108. 8 万人增加到2933. 1 万人, 幼儿师资则主要采用 短训的方式予以补充。1960 年,撤销了幼儿教育处,学前教育在全国失去了统一管理。

 1961 年,中央进行整顿,1965 年全国的幼儿园数减少到1. 92 万所,入园幼儿降低到 171. 3 万人 。

 “文革”期间推行极 “左”的教育方针, 学前教育处于停滞甚至倒退境地 , “文

 革”后期出现了一定的恢复和增长。

 从大跃进到改革开放前,我国学前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很低,侧重于看管儿童。1978 年,教育部恢复了幼儿教育处, 各省也恢复或新建了幼儿教育行政领导机构和教研机构,充实了管理人员和教研人员。

 1979 年召开了全国托幼工作会议,1987 年明确了幼儿教育事业领导管理职责分工。

 同年秋, 召开了全国幼儿教育工作会议,明确了学前教育的地位和作用,要求多渠道、多形式发展幼儿教育。

 在此期间,我国先后签订了有关的国际儿童保护条例,制定了儿童发展规划、学前教育发展规划,颁布了《幼儿园条例》、《幼儿园工作规程》等一系列加强学前教育管理的制度。

 这些举措使我国 1990 年的幼儿园( 班)达到 17. 2 万个,比 1980 年增长 5% ,在园幼儿 1972 万人,比1980 年增长 50% ,形成了国家、集体、个人办园并存的格局。20 世纪 90 年代后, 民办园大幅增加, 入园率一度上升到1994 年的 41% ,而后降到 2001 年的 33. 63%[1],幼儿园在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公民办之间、优质园与普通园之间的差距明显拉大,财政投入少、公办园、普惠园的供给太少, 入园难、入园贵的问题凸显, 公共性、福利性、基础性、补偿性显得不足。

 2004 年,中央提出坚持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后, 政府制订了学前教育三年攻坚计划,增加了经费投入,增设公办园、普惠园,对困难家庭的儿童减免学费。

 2012 年, 全国幼儿园已达 18. 13 万所,在园儿童达 3685. 76 万人。纵观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过程, 其主要瓶颈因素有四个:一是法制保障不够。

 全国没有制定《学前教育法》, 学前教育的地位、政府的责任、私人办园的权利等没有得到强化和保障。

 二是缺乏科学规划。

 全国未对学前教育的发展规模、质量、结构和分布做出科学规划,未对学前教育的均衡发展、可持续发展做出科学规划。

 三是政府对学前教育的投入不足。

 我国学前教育经费投入多年仅占 GDP 的 0. 03% ~0. 06% ,许多国家的比率是我国的 10 ~60 倍[2],这使偏远地区、农村地区学前教育投入不足, 公办园、幼稚园少, 入园难的问题凸显。

 四是监管力度不够。

 对学前教育的准入条件、政府投入、办园标准、办园质量等方面的检查指导、调查分析和督导评估的工作力度不够, 未建立常态化的工作机制, 使收费问题、虐童问题、安全问题治理难。二、几个典型国家近现代学前教育发展情况18 世纪末,世界各国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确立和工业的发展,面向社会大众的公共学前教育逐步产生, 且随经济、社会发展而发展。1. 英国。

 英国的公共学前教育始于欧文 1816 年设立的“幼儿学校”, 随后引发了“幼儿学校”运动。

 本土与殖民地幼儿教育协会不仅得到国库补助, 其工作也被教育当局接管,学前教育开始显现公共性。

 19 世纪中期,福禄贝尔的幼儿园教育思想传入英国, 掀起了幼儿园运动, 幼儿教师资格考试制度形成并推广。

 在 19 世纪后半期, 英国的幼儿学校与幼儿园并存,前者为贫困家庭子女服务,后者则招收中、上层家庭的子女。

 与此同时, 威廉· 马特爵士开办的“免费幼儿园”, 为贫苦儿童服务, 体现了补偿性。

 由于《初等教育法》的影响,许多小学拒绝接收 3 ~5 岁的儿童,催生了“保育学校”。

 1918 年的《费舍尔法案》、1933 年的哈多报告及保育学校联盟的努力, 促进了保育学校的发展。

 二战后, 英国着重考虑中等和初等教育的发展,学前教育处于停滞甚至倒退状态,学前教育的基础性被削弱。

 普劳顿 1967 年关于“儿童与初级学校”的报告书使英国的学前教育由过去只注重向上仰望开花结果转为向下俯视扎根育苗,1972 年发表的《扩大教育计划》白皮书使英国在 20 世纪 80 年代掀起了普及幼儿教育的热潮。

 20 世纪 80 年代后,英国学前教育机构多种多样,保育学校与幼儿学校占主体,幼儿学校纳入了义务教育。1995 年,实施 7. 3 亿英镑的“幼儿凭证”计划, 使 4 岁儿童免费接受正规学前教育。

 2004 年把“每位孩子都重要”写进了[3],2007 年制订了未来十年的《儿童计划》,确立了学前法律教育的优先发展地位。

 2008 年,英国 3 ~ 4 岁儿童的入园率达到 90%[4] [5]。

 2010 年, 每个社区建立了“Sure Start 儿童中心”,整合儿童保育、 教育与家庭服务[6], 通过增加公办园、改善处境不利 儿童的教育等措施促进学前教育的 公[7]。

 这表明英国学前教育受经济、政治、制度变化和战争平的影响,时强时弱,但最终得到全面加强。2. 法国。

 19 世纪下半叶,政府立法支持并积极举办学前教育机构,并促使学前教育由慈善事业向国民教育事业转变。

 1886 年 10 月 30 日 规定, 凡拥有 2000 名以上居民的乡镇,都要建立一所幼儿学校。

 20 世纪初, 法国建立了对公办母育学校的儿童免费教育制度。

 进入 20 世纪 70 年代后, 法国着重发挥学前教育的教育作用、补偿作用、诊断和治疗作用、与小学的衔接作用, 把学前教育作为终身教育的第一个环节,使学前教育能够为儿童创造良好的人生起点。

 采用了中央、省、乡镇等三级政府分工负责、共同投入的方式全面发展学前教育,对儿童进行免费教育。

 1986 年, 中央政府对学前教育的投入占教育经费的 5. 1% ; 通过立法明确幼儿教师的小学教师的身份和国家公职人员的待遇,幼儿园师资分配均衡,幼儿园不定等级。

 围绕增强儿童创造力、使儿童获得最大成功来改进提高教育和保育水平, 开展计算机、外语等项目试验; 注重对边远地区和农村的学前教育投资。

 1989年,3 岁儿童入园率为 97% ,2 岁儿童的入园率为 33. 7%[8],该比率当时在全球遥遥领先。3. 美国。

 1873 年,美国创办了第一所公立幼儿园, 并被纳入了公立学校系统内。

 设立幼儿园成为美国 19 世纪末的风尚,许多州立法设立公办幼儿园教育。

 在杜威的带动下,学前教育研究活动取得了丰硕成果,对学前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1915 年,美国建立第一所保育学校,为未进入幼儿园的 4 岁以下儿童服务, 具有实验性质。20 世纪 30 年代末,多数州为困难家庭的儿童设立了免费保26近现代学前教育发展趋势及其对学前教育专业建设的启示

 育学校,多数儿童入读了公办幼儿园。

 二战后, 幼儿园得到了快速普及,全国过半数儿童入读了幼儿园。

 二战后一段时间,美国明确规定保育学校为 2 ~ 4 岁儿童服务, 幼儿园则为4 ~5 岁儿童服务。

 20 世纪 60 年代,联邦政府通过有关法律要求用专款补助公办学前教育机构,以便使缺乏良好教育条件的儿童受到更好的教育。

 随后,美国掀起了 “幼儿补偿教育运动”,既大力开展补偿教育的研究,又由政府拨专款实施“开端计划”等方案,进行儿童补偿教育。

 1969 年,联邦政府设立了“儿童发展局”, 将其归入教育部管辖, 又把“开端计划”的管理权从经济机会局移交给儿童发展局, “开端计划”得到整顿和修正。

 美国同期的“十年改革”运动,展开了大规模的幼儿智力开发运动,而且蒙台梭利方法重新引起美国的重视和运用,注重通过游戏和活动提高儿童的兴趣。

 20 世纪80 年代后,美国的学前教育观念进一步更新,国家的立法、政府的管理和财政的投入进一步加强, 使 3 ~ 4 岁儿童的入园大幅提高,5 岁儿童的入园率达到 100% 。

 美国成为全球学前教育最发达的国家之一[9]。4. 日本。

 日本政府 1872 年颁布《学制令》, 规定 6 岁前儿童可入幼稚小学学习

 文部省在 1889 年制定了《幼儿园保育及设备规程》,使幼稚园的行为得到规范, 儿童的唱歌、游戏时间大幅增加。

 1926 年颁布《幼儿园令》, 使学前教育进一步发展。

 二战之后, 日 本制定了《儿童福利法》、《儿童宪章》,强调对儿童福利的保障,并将二战前的托儿所改为保育所,收容家庭困难的儿童,对收入较低的家庭免收保育费。日本的《学校教育法》规定幼稚园是一种正规的学校,以 3 岁以上的学前儿童为对象, 由富裕阶层向各阶层民众扩展, 强调机会均等,消除了二战前的特权现象。

 幼稚园的举办者多样化,公办园的儿童家长负担办园成本的三分之一左右, 困难家庭儿童在公办和私立园都可减免学费。

 日 本在二战后实施了四次幼儿教育振兴计划,在把幼儿教育作为培养人才的基础环节、协调教育与保育的关系、建立幼儿园设置基准、财政支持私立办园、奖励儿童入园、减免低收入家庭的保育费、确保 3 ~5 岁儿童有充分的入园机会等方面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

 20 世纪后期, 在 4 ~ 5 岁儿童入园已经普及的情况下,日本重点放在 3 岁儿童的保育上, 使原本比英美晚半个世纪创立的幼儿园,发展速度超过了英美。

 20 世纪 90 年代,日本从顺应社会发展的角度制订了《天使计划》, 使儿童教育走向了社会化[10]。5. 俄罗斯。

 在沙俄时间,全国有 200 多所幼儿园,主要为资产阶级服务。

 十月 革命后, 苏联颁布了《关于学前教育的公告》,把学前教育作为整个学校制度的组成部分,宣布儿童公共免费教育从儿童出生抓起。

 1918 年颁布的《统一劳动学校规程》和《统一劳动学校基本原则》规定,对所有 6 ~8 岁的儿童实行统一的、免费的幼儿园义务教育, 促进了学前教育快速发展。苏联 “一五计划”完成后, 学前教育机构数量增多, 形式多样,满足...

篇八:近代英国学前教育发展的特点

英国的学前教育实践

 1.

 世界上最早的学前教育机构是 新兰纳克幼儿学校

 2

 1816 年,新兰纳克幼儿学校——世界最早的学前教育机构是由 欧文创办。

 3. 提出了 “开发教育方法”的英国 19 世纪幼儿学校的积极创办者是

 维尔德斯平

 4.世界上最早推广福禄倍尔幼儿园的国家是 英国_。

 5. 福禄贝尔幼儿园运动对英国学前教育的影响之一,是幼儿园开始减少读、写、算训练的时间, 而增加游戏的时间,突出学前教育的特点。

  名词解释 1 :欧文幼儿学校

  1,1816 年,欧文创办的新兰纳克幼儿学校——是英国也是世界最早的学前教育机构。

  2,幼儿学校招收 1-6 岁工人子女。

  3,重视幼儿智育、德育。提倡发展儿童的“推理能力”,开放的教学形式。养成幼儿遵守纪律的习惯。以人道主义态度对待孩子,反对责骂惩罚儿童。

  4,在世界学前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世界第一所学前教育机构,为近代学前教育发展开了先河。

 名词解释 2:

 “开发教育方法”(提示:维尔德斯平幼儿学校的教学方法) 1,19 世纪英国幼儿学校的积极创办者,维尔德斯平所提出的新教学方法。

 2,培养儿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获得独立知识的能力。

 3,方法包括:激发好奇心,通过感觉教学、从已知到未知,让孩子独立思考、教学和娱乐结合等 4. 设计“游戏场”、“阶梯教室”“旋转秋千”“教学柱”等系列教具,编写教材“发展课本”。

 名词解释 3:“ 免费幼儿园” 1,诞生于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标志着福禄倍尔幼儿园运动在英国的普及和发展,幼儿园开始面向贫民和工人阶级。

 2,免费幼儿园由私人出资所创办,服务对象是贫民区劳苦大众的 3~6 岁幼儿。

 3,幼儿园采取免费或只收 若干伙食费的办法,为这些孩子提供食品、衣服以及洗澡、休息、游戏的场所,按福禄倍尔幼儿园教育方针进行初步教学,以保证幼儿的身体健康和智力发展。

 4,免费幼儿园是英国现代保育学校的前身。

  简答 1,欧文幼儿学校产生的原因及意义、内容和方法

 1,产生原因:1)工人阶级居住条件恶劣,狭小空间、简陋家庭设备,不利于孩子成长。

  2)父母为生活所迫,很少有时间、精力考虑子女的教养和教育。

  3)父母无知,养护和教育孩子没有正确的方法。

 2,意义:在世界学前教育史上有重要地位,世界第一所学前教育机构,为近代学前教育发展开了先河。

 3,内容:重视幼儿智育、德育。

 提倡发展儿童的“推理能力”,开放的教学形式。养成幼儿遵守纪律的习惯。

 4,方法:以人道主义态度对待孩子,反对责骂惩罚儿童。

  简答 2:福禄倍尔幼儿园对英国学前教育的影响 1, 19 世纪后半期,世界上最早推广福禄倍尔幼儿园的国家是英国 2, 影响之一:学前教育机构开始两种制度并立:

 收容工人阶级和贫困阶层子女为对象的幼儿学校;中上阶层子女为对象的幼儿园。

 3. 影响之二:是幼儿园开始减少读、写、算训练的时间,而增加游戏的时间,突出学前教育的特点。

 简答 3:维尔德斯平学校的特点 1,创办目的:以贫民、工人阶级幼儿为对象,保证其安全健康。

  2,明显特点:突出智育。内容有:国语、算术、自然、社会、音乐、宗教等。

  3,教学方法:开发教育方法。培养儿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获得独立知识的能力。

  论述:分析英国近代学前教育机构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1,英国政府有关贫民幼儿救济和保育的政策。提出设置“纺织学校”和“贫穷儿童劳动学校”计划。

 明确提出对 3-7 岁幼儿实施有组织的教育的要求,对以后独立设置幼儿学前教育机构起了先导作用。

  2,欧文,1818 年,新兰纳克幼儿学校,是英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机构。

 幼儿学校招收 1-6 岁工人子女。

 3,维尔德斯平学校,以贫民、工人阶级幼儿为对象,保证其安全健康。

 4,福禄倍尔幼儿园对英国学前教育的影响 一:学前教育机构两种制度并立:收容工人阶级和贫困阶层子女的幼儿学校;中上阶层子女的幼儿园。

 二:是幼儿园开始减少读、写、算训练的时间,而增加游戏的时间,突出学前教育的特点。

 5,免费幼儿园,诞生于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标志着福禄倍尔幼儿园运动在英国的普及和发展,幼儿园开始面向贫民和工人阶级。免费幼儿园是英国现代保育学校的前身。

篇九:近代英国学前教育发展的特点

比较教育学英国学前教育英国学前教育

 • 英国是欧洲西部大洋中的一个岛国, 属温带海洋性气候。

 其包括英格兰、 威尔士、 苏格兰、 和北爱尔兰几个部分。

 总面积为兰几个部分。

 总面积为2441 08平方公里。

 官方语言为英语, 信奉基督教。

 伦敦眼

 世博英国馆

 剑桥大学国王学院康桥

 林 肯 城 堡

 温莎城堡

 圣保罗大教堂

 巨 石 阵

 英国御 林军——仪仗队

 英国学前教育的特点• 注重培养孩子的能力• 教育方式自由宽松• 注重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 注意减轻幼儿学习负担和压力

 注重培养孩子的能力英国的学前教育课程的年龄统划为3- 5岁。

 从内容上看, 更注重培养孩子的能力, 强调让幼儿过早地识字和书写要求幼儿能够独立阅读一系过早地识字和书写, 要求幼儿能够独立阅读一系列熟悉的单词和句子, 并且能用钢笔写出可识别的字母等(过早的识字到底对幼儿今后的发展利弊如何, 值得进一步研究)

 。

 英国幼儿教育的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幼儿的个性与能力, 为他们日 后走向社会打基础, 因此几乎所有的教育内容都与孩子的活动紧密相连。返回

 教育方式自由英国的学前教育方式非常宽松, 大多数以个人和小组的方式进行, 除了一些音乐活动外, 基本上没有集体性的教学活动本上没有集体性的教学活动。

 这时, 家长是幼儿最重要的教育者。

 英国政府将幼儿工作者这一概念社会化:

 首先, 把母亲关心介入幼儿教育作为一项政策性要求。

 其次, 注重“照顾人员” 的介入, 如校外支援者、 创造者、 辅导人员等。

 再次,重视家长工作, 认为家长是学前教育阶段非常重要的角色。

 指导幼儿园与家庭协调关系, 使家庭和社区成员都成为“幼儿园的合作者” 。这时家长是幼儿返回

 注重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信息技术已在英国的托儿所里得以广泛应用。每所托儿所的每个班级里都有一台计算机孩子们可以使用计台计算机, 孩子们可以使用计算机玩许多游戏。

 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由于图、 文、 声并茂,使孩子学起来轻松愉快, 教学效果明显, 已被越来越多的学校所采用。返回

 注意减轻幼儿学习负担和压力英国的托儿所给人感觉一般是自 由而没有组织性, 但这恰好是英国学前教育的特色, 英国学织性, 但这恰好是英国学前教育的特色, 英国学前教育在注重培养幼儿能力与个性的同时, 还注意培养孩子们的自 信心, 减少压力。

 幼儿一般没有家庭作业, 即使是5- 7 岁的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也没有。

 这一点与中国不同, 中国连幼儿园也有适当的家庭作业(小学一二年级相对多一点, 尽管国家明文规定要减负)

 。返回

 英国学前教育现状• 一、 学前教育的机构• 二、 学前教育的课程• 三、 学前教育的师资• 四、 学前教育的设施

 机构设置英国的学前教育机构主要有:(一)

 保育学校、 保育班、(二)

 学前游戏小组(三)

 托儿所(三)

 托儿所其中保育学校是独立的幼儿教育机构, 招收2- 5岁儿童;保育班附设在小学里, 招收3—5岁儿童。

 保育学校和保育班的主要任务是对儿童进行保健和教养。

 学前游戏小组招收2—5岁儿童, 主要是通过游戏使儿童得到全面发展; 托儿所分为日 间托儿所和寄宿托儿所, 招收2- 5岁儿童, 主要以保育为主。

 另外, 英国设有幼儿学校, 招收5- 7岁儿童, 属义务教育, 相当于我国小学的一、 二年级。返回现状

 课程•英国学前计划学校委员会拟定了一个评价保育学校和保育班是否达到教育目标的标准:

 1 、 养育、 保护、 照顾每一位儿童2、 认识每一位儿童的独特性3、 提供儿童实验和体验的机会, 以获得原初性的学习经验3、 提供儿童实验和体验的机会, 以获得原初性的学习经验4、 提供儿童探索、 表现好奇心、 表现自我、 自由选择的情境5、 提供发问和讨论的机会6、 提供一个学习的环境, 发展和谐的人际关系在游戏方面, 近年的研究表明托儿所和学前游戏小组都越来越注重促进你儿童全面地发展。

 其目标包括:

 智力的发展、 社会—情绪的发展、 审美的发展、 生理的发展、 创造力的发展••••••返回现状

 师资•根据教育和科学部的规定, 保育学校和保育班成人与幼儿数的比例应为1: 13. 但实际的比例成人与幼儿数的比例大约只有1: 10左右而已。一个班级的组成人员有教师、 保育助理、 保育学生和临时工作人员。英国的幼教界要求教师持证上岗, 对其学历没有过多的要求, 但是很重视在职教师的培养与提高, 学校常年提供资金鼓励教师到大学的短期幼教培训班学习或参加各种幼教会议期幼教培训班学习或参加各种幼教会议, 也会请幼教专家到学校给教师和家长作讲座或参观其它小学、 托儿所; 而我国许多地方的教育行政部门都要求幼儿园教师的学历必须在大专以上, 园长和骨干教师的学历必须在本科以上。

 因此, 很多教师忙于应付各种考试而分散了精力,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幼教的质量。•也会请幼教专家到学校给教返回现状

 学前教育的设施(一)

 保育学校和保育班•英国与1 972年颁布的学校建筑法规定对于保育学校和保育班的各项设备都作了详细规定, 主要内容如下•1 、 用地•幼儿人数在40人以内, 必须有0.1 公顷, 每超过20人增加0.5公顷•2、 游乐场所每位幼儿9.3平方公尺•3、 游戏室每位幼儿至少2.3平方公尺•4、 幼儿户外衣着的保管:

 须有足够和适当的设备存放幼儿户外衣着并保持干燥4、 幼儿户外衣着的保管:

 须有足够和适当的设备存放幼儿户外衣着并保持干燥•5、 盥洗和卫生设备每5人设洗手池一个, 每1 0名幼儿必须备有衣橱一个, 每40名幼儿设有洗涤槽一个•6、 职员室 校长及教师必须有办公室, 并有适于成人使用的衣帽间和盥洗卫生设备•7、 器物、 设备和燃料的保存提供充分而适合的设施以保存器物和设备•8、 厨房 设置适合吃午餐的厨房及饮水加热系统(二)

 学前游戏小组(三)

 托儿所 须包括几部分:

 1 、 室内外空间•2、 厨房设备3、 洗衣处4、 洗物槽和厕所•5、 活动空间6、 休息处7、 环境卫生返回现状

 展望• 英国学前教育历史悠久, 它在一百多年的发展历程中, 形成了自己的特点—既保留传统, 又有所变革。• 一学前游戏小组将有大的发展• 一、 学前游戏小组将有大的发展• 二、 学前师资的数量和质量将有所提高

 谢谢使用!

推荐访问:近代英国学前教育发展的特点 英国 学前教育 近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