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一摆,想一想》教学设计五篇(范例推荐)

时间:2023-01-10 18:35:06 来源:网友投稿

《摆一摆,想一想》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让学生把某一数量的圆片分别摆在座位表的十位和个位上,得到不同的数,巩固对100以内数的认识。  2.通过活动引导学生观察每一组数的特点,探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摆一摆,想一想》教学设计五篇(范例推荐),供大家参考。

《摆一摆,想一想》教学设计五篇(范例推荐)

《摆一摆,想一想》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让学生把某一数量的圆片分别摆在座位表的十位和个位上,得到不同的数,巩固对100以内数的"认识。

  2.通过活动引导学生观察每一组数的特点,探索规律,培养学生初步的归纳能力。

  3.通过活动,使学生在操作实践中发展形象思维能力,通过找规律发展学生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5页。

  教具、学具准备

  计数器,数位表,百数表,汇总表,圆片20个。

  教学设计

  谈话激趣

  师:今天我们来到这个大教室上课,大家高兴吗?那么老师要看一看我们班哪个小朋友表现最好,最聪明,最爱动脑筋,能得到老师发的智慧花。

  复习铺垫

  1.数位顺序。

  师:首先,老师提一个问题,前边我们学过了100以内数的认识,谁能告诉大家,数位顺序哪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什么位?第三位呢?

  师:个位上的数表示什么?十位上的数表示什么?百位上的数呢?

  2.用计数器拨数。

  师:现在老师在计数器上拨一个数,看仔细,十位和个位都拨上2个珠子,这个数是多少?谁能说一说这两个数位上的2分别代表什么?(学生回答。)你说的真好,大家给他鼓鼓掌。

  师:现在请小朋友们拿出你的计数器,我说数你拨珠,注意要边拨边说4,13,22,31,40。

  生:4,个位拨4。13,十位拨1,个位拨3。22,十位拨2,个位拨2。

  师:刚才小朋友们在拨这几个数时,你有什么发现?

  生1:我们拨这几个数,每个数十位和个位上的数加起来都是4。

  生2:每个数与前面相邻的数相比,都是个位少一,十位多一,相差都是9。

  师:你们说的真好!听了你们的发言老师真高兴,大家给他鼓鼓掌。下面请你们把计数器放在桌角,把数位表和准备的圆片拿出来,我们来搞一个有趣的活动。这个活动我们就叫“摆一摆,想一想”(出示课题)。在这个活动中大家要善于动脑筋,找规律,使我们的活动进行的又快又好。

  激发兴趣,合作求知

  师:瞧!我们的好朋友谁来了?(聪聪和明明。)这两个数学王国里的小精灵呀,也来参加我们的活动了。(出示问题。)看,聪聪给我们提问题了“你们能用2个圆片表示不同的数吗?”

  生1:用2个圆片摆数。

  师:大家能不能呀?提醒一点,到目前为止,我们学过的数只限于100以内。所以,在数位表上只能摆一位数和两位数,不摆三位数,大家开始,用2个圆片看能摆哪几个数?

  师:摆好的同学,谁来告诉大家你是怎么摆的?要说清楚,你把圆片放在哪一个数位上,这个数是多少?

  生1:我把2个圆片都放在个位上,就是2。

  生2:我把2个圆片都放在十位上,个位上没有,就是20。

  生3:我把1个圆片放在十位上,1个放在个位上,就是11。

  板书:2个圆片。2,11,20。

  师:大家想一想,为什么2个圆片摆在个位上得到的数是2?而摆在十位上得到的数是20呢?

  生4:因为摆在个位上表示2个一,所以是2,而摆在十位上表示2个十,所以是20。

  师:你讲的真好!很有道理!大家给他鼓鼓掌。接下来,我告诉大家,看!咱们另一个好朋友小精灵也来凑热闹了,他是谁呀?(明明)对,小精灵明明他也要给大家提问题(出示问题)。

  (1)你能用3个圆片表示不同的数吗?大家能回答他吗?

  (2)用3个圆片摆数,请动手摆一摆,看能摆出几个数?说一说你是怎么摆的?

  板书:3个圆片,3,12,21,30。

  师:从刚才摆的这两组数中,你发现些什么?怎样才能知道摆出的数不遗漏?回答的真好(鼓掌),你真聪明。

  2.用4个圆片,5个圆片摆数。

  师:看,这两个小家伙又给大家提出了更难的问题“用4个圆片,5个圆片……分别表示哪些不同的数”。

  好!大家真勇敢!你们不怕困难,勇于探索的精神让老师佩服。

  3.小组合作,共同探索。

  师:下面,咱们分四个小组合作,共同研究讨论几个圆片都能摆出哪几个数。每一小组老师发一个汇总表,分工合作,3个同学在数位表上摆圆片,小组长在汇总表上作记录,表的左边是圆片的个数,右边是摆出来的数。

  师:注意:作记录的同学要综合你们小组这三个同学摆的数。不要有重复的数。比比看,哪一组摆的又快,写的又好,写字的同学字要大一些,写工整,活动开始。(教师巡视。)

  师:大家在摆的时候呀,要善于动脑筋,善于发现规律,这样摆起来既快,又不容易遗漏。

  4.学生汇报。

  师:4个圆片能摆出哪几个数,哪一组给大家汇报?

  生:我们用4个圆片摆出了5个数(板书:4个圆片,4,13,22,31,40)。

  师:介绍介绍经验,你们怎么摆的这么快。(表扬这一组。)

  师:5个圆片能摆出哪几个数?(板书:5个圆片,5,14,23,32,41,50)哪一组要补充?

  5.勇于想象,探索规律。

  师:从刚才小朋友们用圆片摆数的过程,你发现有没有规律?下面我们不摆圆片,能不能在脑子里想摆圆片的方法,直接写出6个圆片,7个圆片,8个圆片,9个圆片都能表示哪些数?好,四个人合作,看哪一组填写的又快又好!学生汇报,教师板书(略)。

  总之,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想出尽可能多的方法,并形成交流。

  师:是不是所有的小组都摆完了,四人小组长请到前面来,把你们组的作品展示给大家,大家互相评一评好吗?

  寻找规律,归纳整理

  师:大家都摆完了吗?一齐看黑板,从以上我们所摆的圆片个数和写出来的数来看,同学们观察到有什么规律了吗?谁能说一说。

  小结

  师:谁能说一说今天研究的什么?你都有哪些收获?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中要学会观察,善于动脑,发现规律,使我们的学习能提高效率。

《摆一摆,想一想》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51页综合与实践活动“摆一摆,想一想”。

  教学目标:

  1、通过把一定数量的圆片分别摆在数位表上不同的位置得到不同的数的活动,巩固100以内的数的认识。

  2、通过在数位表上摆出不同的数的过程,发现既不重复也不遗漏的摆法,感悟摆出的数的个数与所用圆片个数之间的关系。

  3、使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感受有序思考的重要性,在合作交流中养成倾听、有条理表达想法的习惯和意识,学会思考,感受到数学的奥妙,富有趣味性,从而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在摆数的过程中探索数位不同引起数的变化的简单规律。

  教学难点:

  观察发现既不重复又不遗漏的排列方法,感受有序思考的价值。

  教学准备:

  数位表,记录单,汇总表,磁性圆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师(分别板书1、10):这是几和几?

  生:这两个数是1和10。

  师:老师手里有1个圆片,你们能不能用这一个圆片分别表示出1和10呢?

  生:不能表示。

  师:如果老师给你们一个数位顺序表,能用这个圆片分别表示出1和10吗?

  生:这就能表示了。(学生在数位顺序表上摆圆片。)

  师:1个圆片放在个位上表示多少?如果把它放在十位上呢?

  生:1个圆片放在个位上表示1个1,放在十位上表示1个十(10)。

  小结:把1个圆片放在不同的数位上就能表示不同的数,如果有更多的圆片,又能表示多少个不同的数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动手“摆一摆,想一想”(板书课题)从中探索有趣的数学知识吧!

  二、独立操作,感知有序性

  1、学生试摆。

  师:刚才我们用1个圆片在不同的数位上摆出了1和10,下面请同学们把老师发给你的2个圆片,试着在数位表上摆一摆,并且把摆出的数填在记录单上。

  2、交流摆法。

  预设一:生1:我摆出了2、20、11三个数。

  师:你是怎样摆的?

  生1:我是先摆个位,把2个圆片都放到个位上得到数2,再把2个圆片都放到十位上得到数20,最后十位上放一个、个位上放一个,就得到数11。

  师:请这位同学上台摆给大家看一看,一边摆,一边把摆的数记录下来。

  师:看明白了吗?谁再来摆一摆?(指名重复)

  师:还有不同摆法吗?

  预设二:生2:我摆出了20、11、2三个数。

  师:你是怎样摆的? 上来摆给大家看看。

  生2:我是先摆十位,把2个圆片都放到十位上得到数20,再从十位拿一个圆片放到个位就得到数11,再从十位拿一个放到个位就得到数2。(学生一边说一边摆。)

  追问:这位同学是从哪位摆起的?

  生:从十位摆起。

  预设三:师:还有没有不同的摆法?

  生3:我是先摆个位,把2个圆片放到个位上得到数2,又从个位拿一个放到十位得到数11,最后从个位拿一个放到十位就得到数20。

  3.小结摆法。(略)

  三、合作体验,理解有序性

  1、熟悉方法:用3个圆片摆数

  师:用3个圆片,同桌合作摆一摆,看你能不能把所有的数都摆出来。要求左边的同学摆,右边的同学边看边在记录单上填写摆出的所有的数。

  (摆完后请两组同桌到黑板上演示,讲述摆的方法,引导有序思考和有序摆的方法。)

  2、 巩固方法:用4个圆片摆数

  师:请同学们继续合作用4个圆片摆数。要求右边的同学摆,左边的同学边看边在报告单上填写摆出的所有的数。

  四、深入探索,逐步提升

  师:请同学们回忆刚才的操作过程,大家一起思考。用1个圆片摆出了哪几个数? (1、10)

  师:那么,用2个圆片摆出了哪些数?(20、11、2)用3个圆片、4个圆片呢?(生答略)

  师:刚才我们用圆片摆数,请观察摆出的这些数(教师手指汇总表),你们发现有什么规律? (教师根据学生的发现适时引导、归纳)

  预设:生1:把这些数从小到大排列。

  师:观察得很仔细,我们把掌声送给这位同学。你们还有什么发现?

  生2:我发现十位和个位上的数加起来都等于圆片的个数。比如,用3个圆片摆出的数:3=0 3 3=1 2 3=2 1 3=3 0。

  生3:我发现摆出的数的个数比圆片数多1.

  五、尝试讨论,运用规律

  1、运用规律摆数。

  师:下面请利用你们自己发现的这些规律,直接写出用5个圆片摆出的数。学生写,指名汇报。

  生:我是把5个圆片都放到个位上得到数字5,然后移动一个到十位上是14,再移动一个到十位上是23,像这样依次移动圆片,得到32、41、50。

  师:写出用5个圆片摆出的数。写完后全班交流。

  2、拓宽运用。

  师:你们能不能继续利用前面总结出来的规律,很快说出用7个圆片、8个圆片、9个圆片所摆出的数呢?

  六、总结归纳,课外延伸

  师:通过这堂课的活动,老师相信你一定学到了不少知识,能跟大家说一说吗?

  生1:我学会用一个或几个圆片摆出不同的数。

  生2:我学会了摆数的时候要有顺序,才不会遗漏。

  生3:我学会了摆数的时候要么从个位开始摆,要么从十位开始摆。

  生4:我还学会了先从个位开始摆,然后逐渐向十位移动一个圆片。

  师:在以后的学习中,只要小朋友们认真观察,勤于动脑,善于思考,就会发现许多规律。正确应用规律就会使学习效率大大提高。

  板书设计

  圆片个数 摆出的数 数的个数

  1 1、10 2

  2 2、11、20 3

  3 3、12、21、30 4

  4 4、13、22、31、40 5

  5 5、14、23、32、41、50 6

  6 6、15、24、33、42、51、60 7

  7 7、16、25、34、43、52、61、70 8

  8 8、17、26、35、44、53、62、71、80 9

  摆出的数的个数比圆片个数多1。

《摆一摆,想一想》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下册第51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在数位表上摆圆片的活动,加深学生对100以内数的认识,进一步巩固数位和位值的概念。

  2.通过探究圆片个数与所摆出的数的个数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学会发现规律,并能用发现的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3.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中体会有序思考的重要性,帮助学生在活动中养成倾听、有条理地表达想法的习惯,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感受到数学“好玩”,喜欢数学并愿意学习数学。

  教学重点:在活动中巩固数位及位值思想,加深对100以内数的认识。

  教学难点: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与有序思考的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数位表、圆片、记录单、百数表。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演示铺垫

  (一)激趣引思。

  1.同学们喜欢变魔术吗?今天啊,老师也想和大家一起来变变数学魔术,你们想玩吗?

  2.呈现魔术道具:数位表与小圆片。你们想知道今天这个魔术是怎么变的吗?

  (二)演示铺垫。

  1.教师演示:将一个小圆片摆在数位表的个位上,问学生:这是多少?

  2.教师演示:将一个小圆片摆在数位表的十位上,问学生:这又是多少?

  3.教师:我们还得把这个过程记录下来,带领学生一起完成记录单。

  填一填:用()个圆片可以表示()和()两个数。

  4.师:神奇吗?

  (1)一张小小的圆片,能摆出几个不同的数?

  (2)为什么同样都是一个小圆片,却能摆出两个不同的数来呢?

  引导学生回答:把圆片摆在个位上表示1个一,摆在十位上表示1个十,让学生初步感受:把圆片摆在不同的位置上就表示不同的数。

  5.你们也想玩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摆一摆,想一想”。

  【设计意图:由魔术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数学奥妙的欲望,同时教师的操作演示,为学生进一步的自主探究提供引领与示范,让学生初步感受位值制思想。】

  二、动手操作,活动探究

  (一)自主探究,初步感知:

  1.用2个小圆片摆数:

  (1)教师说明操作要求:先思考,再摆圆片,最后填写记录单。

  (2)学生独立完成。

  (3)学生汇报:可以多让几人汇报一下,并展示他们的记录单。

  (4)重点让是以下记录单同学汇报,让他们说一说自己的思考过程:

  (5)师追问:指着其中的一个记录单,如表一:

  ①是怎么知道这个数就是2的?

  ②是怎么知道这个数就是11的?

  ③是怎么知道这个数就是20的?

  ④从“2”到“11”你是怎么变化的?

  ⑤从“11”到“20”你又是怎么操作的?

  2.小结:这个魔术很神奇吧?看来珠子在数位表中摆放的位置是非常重要的。把珠子摆在不同的数位上,它表示的意义就不一样,我们就可以得到不同的数。

  【设计意图:由于用两个小圆片摆数难度不是太大,再加上有了前面教师所提供的引领与示范,学生应该都能顺利完成。在汇报的过程中,教师有针对性的呈现两种有序的摆数方法,让学生初步感受位值制思想的同时,也为下面的进一步学习做好铺垫。】

  (二)合作探究,探寻方法。

  1.用3个小圆片摆数:

  (1)同伴互助,合作完成:教师说明分工合作的要求,一人摆数,一人记录,最好是能按一定的顺序摆。在学生合作过程,教师巡视,加以引导。

  (2)小组汇报:选取两组有序摆放的小组汇报,边汇报边摆数,并读出自己摆的数,展示其记录表。

  (3)汇报完成后,共同呈现两组记录单:

  2.观察比较:这两组同学的摆法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引导学生发现:

  (1)相同点:这两种摆法都是先把所有的珠子都放在一个数位上,然后再一个一个地往另一个数位上移动。

  (2)不同点:第一种是从个位移到十位,表示的数是从小到大排列的;第二种是从十位移到个位,表示的数是从大到小排列的。

  3.小结:

  (1)像这样摆数有什么好处?你更喜欢哪种摆法?

  (2)你还有什么发现?让学生自由地说一说,对于学生的发现,只要是有价值的,都要给予肯定。

  (3)如果有学生能发现利用圆片个数3的组成来摆圆片,就能做到不重复也不遗漏,如果没有学生提出,教师可以参照记录表进行引导:

  即利用3=0+3、3=1+2、3=2+1、3=3+0,就能又对又快地摆出各个数。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环节的操作与探究,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位值,感受所摆出的数之间的关系,学会有序思考,发现又对又快的方法。】

  (三)分工协作,发现规律:

  1.分工协作:

  (1)将全班学生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学生用4个圆片来摆数,一部分学生用5个小圆片摆数。小组合作的人员及分式不变。教师明确提出要求:用刚才我们发现的方法去摆,看哪组同学摆得又对又快。教师巡视,引导学生用有序的方法来操作。

  (2)汇报交流:教师在用4个小圆片和5个小圆片摆数的小组中,各选一组进行汇报。

  ①们组是用几个小圆片来摆数的?

  ②你们组摆出了几个数?

  ③分别是哪几个数?

  ④在摆第一个数的时候,你用到小圆片个数的组成的哪个算式?第二个数呢……

  ⑤你有什么发现?

  2.适当延伸:如果给你6个小圆片,你能摆出几个数?你能想到的第一个数是多少?你能不用小圆片摆就能说出是哪几个数吗?

  3.归纳方法:

  (1)呈现以下表格:

  (2)学生汇报,教师整理,完成表格。

  (3)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发现:

  ①摆出数的个数总是比小圆片的个数多1个;

  ②在用圆片摆数时,我们只要知道圆片的个数,想圆片个数的组成,就可以想到能摆成的数了。

  ……

  4.及时反馈:学生口答出:7、8个小圆片摆出的数,教师整理填入表格。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重点在于让学生在操作中继续发现圆片的个数与所摆出的数之间的关系,发现能快速找到结果的方法与其中所隐含的规律。】

  (四)应用规律,发现问题。

  1.说一说:你直接说出用9个圆片能摆出的几个数吗?分别是哪几个数?学生回答,教师将所得结果填入以上表格中。

  2.想一想:

  (1)如果给你10个圆片,你能想到的第一个数是多少?

  (2)如果我们在个位上或十位上摆10个圆片,这样的数能读出来吗?

  【设计意图:通过“说一说”,让学生根据总结、归纳出的规律和方法来解决问题;通过“想一想”,让学生发现个位和十位上的数都不能大于9,并且也为下面的教学做准备。】

  三、融合贯通,拓展提高

  (一)快速整理,制成表格。

  1.教师呈现一张10行10列的空白表格,让学生快速回答出从用1个小圆片到用9个小圆片所能摆出的数,教师一斜行一斜行地填入表格。如下:

  2.接下来的一斜行应该是用几个圆片摆成的,你能快速的说出这一斜行上的数吗?请几个学生说出各斜行上的数,教师填写整理成完整的表格。

  (二)拓展提高,能力提升。

  1.用19个圆片能摆一个两位数吗?为什么?

  2.(出示8、17、26、35、44、53、62、71、80)你知道它们是通过摆几个圆片得到的吗?。

  3.(出示9、18、27、36、45、54、 □ 、72、81、90)方框里的数是多少,你是怎么知道的?

  4.小精灵家的门牌号是7个圆片摆成的,个位上的数比十位上的数大1,你能找到小精灵的家吗?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巧妙制成百数表(0—99),再通过适当的拓展练习,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摆出的各组数之间的存在规律,更深刻地了解100以内数的特点。】

  四、回顾总结,适当延伸

  (一)回顾总结。

  这节课你们觉得开心吗?你们通过动手摆一摆,动脑想一想,发现了奇妙的规律。希望小朋友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要学会观察,积极动脑,你会发现生活中到处都藏着数学的奥秘。

  (二)知识延伸。

  1.你能用1个圆片摆出一个更大的数吗?

  2.虽然我们用19个圆片摆不出一个两位数,但我们能用19个圆片摆出一个更大的数,你想试试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本课所学知识再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同时,向学生提出更有挑战性的任务,让学生对以后的"学习充满期待。】

《摆一摆,想一想》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摆小圆片,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观察、猜想等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

  3.培养学生间合作能力、探究精神。

  教具准备

  两位数的数位表,4个小圆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教师:在数位表中,右边起第一位叫什么位?(个位)第二位叫什么位?(十位)

  教师拿出一个数字卡片“1”放在个位表示多少?(一个一)

  若数字卡片“1”放在十位上表示多少?(一个十)

  教师强调:“1”放在不同的数位就有不同的表示方法,可以表示一个一,一个十,一个百……

  二、新课

  1.出示两个小圆片,(学生拿出相应学具)现在大家四人一小组进行分工协作,三个人摆不同的数,一个人负责记录,然后每组派代表汇报。

  2.为什么两个圆片放人不同的地方,表示的数不同?

  因为放在不同数位表示的数不同,个位上的两个小圆片表示2十一,十位上的两个小圆片表示2个十。如果一个小圆片放在个位、一个放在十位表示1个十和1个一组成的数是11。

  3.出示三个小圆片,(学生拿出相应的学具)分小组学生动手操作,摆出的数各表示什么?

  4.若4个小圆片呢?(学生继续动手摆)摆出的数各表示什么。

  5.小结:

  教师提问:.

  (1)两个小圆片可摆出几个数?(3个数)

  (2)三个小圆片可摆出几个数?(4个数)

  (3)四个小圆片可摆出几个数?(5个数)

  (4)谁能说一说五个小圆片可摆出不同几个数?(6个数)

  教师:圆片的个数和所摆出的数的个数有什么联系呢?

  圆片的个数十l=摆出的数的个数

  提问:用8个小圆片,可以摆出几个不同的数?(9个数)

  三、课堂作业

  在○里填上””、“”或“=”。

  35○5378○6913○31

  70+9○7963—3○701+80○81

  65○65+537○37—1100○90+9

  四、课外实践作业

  每个同学回家后分别拿9个和10个小圆片,摆出不同的数给爸爸、妈妈看,看谁摆的又快又对。

《摆一摆,想一想》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让学生把某一数量的圆片分别摆在座位表的十位和个位上,得到不同的数,巩固对100以内数的认识。

  2.通过活动引导学生观察每一组数的特点,探索规律,培养学生初步的归纳能力。

  3.通过活动,使学生在操作实践中发展形象思维能力,通过找规律发展学生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5页。

  教具、学具准备

  计数器,数位表,百数表,汇总表,圆片20个。

  教学设计

  谈话激趣

  师:今天我们来到这个大教室上课,大家高兴吗?那么老师要看一看我们班哪个小朋友表现最好,最聪明,最爱动脑筋,能得到老师发的智慧花。

  复习铺垫

  1.数位顺序。

  师:首先,老师提一个问题,前边我们学过了100以内数的认识,谁能告诉大家,数位顺序哪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什么位?第三位呢?

  师:个位上的数表示什么?十位上的数表示什么?百位上的数呢?

  2.用计数器拨数。

  师:现在老师在计数器上拨一个数,看仔细,十位和个位都拨上2个珠子,这个数是多少?谁能说一说这两个数位上的2分别代表什么?(学生回答。)你说的真好,大家给他鼓鼓掌。

  师:现在请小朋友们拿出你的计数器,我说数你拨珠,注意要边拨边说4,13,22,31,40。

  生:4,个位拨4。13,十位拨1,个位拨3。22,十位拨2,个位拨2。

  师:刚才小朋友们在拨这几个数时,你有什么发现?

  生1:我们拨这几个数,每个数十位和个位上的数加起来都是4。

  生2:每个数与前面相邻的数相比,都是个位少一,十位多一,相差都是9。

  师:你们说的真好!听了你们的发言老师真高兴,大家给他鼓鼓掌。下面请你们把计数器放在桌角,把数位表和准备的圆片拿出来,我们来搞一个有趣的活动。这个活动我们就叫“摆一摆,想一想”(出示课题)。在这个活动中大家要善于动脑筋,找规律,使我们的活动进行的又快又好。

  激发兴趣,合作求知

  师:瞧!我们的好朋友谁来了?(聪聪和明明。)这两个数学王国里的小精灵呀,也来参加我们的活动了。(出示问题。)看,聪聪给我们提问题了“你们能用2个圆片表示不同的数吗?”

  生1:用2个圆片摆数。

  师:大家能不能呀?提醒一点,到目前为止,我们学过的数只限于100以内。所以,在数位表上只能摆一位数和两位数,不摆三位数,大家开始,用2个圆片看能摆哪几个数?

  师:摆好的同学,谁来告诉大家你是怎么摆的?要说清楚,你把圆片放在哪一个数位上,这个数是多少?

  生1:我把2个圆片都放在个位上,就是2。

  生2:我把2个圆片都放在十位上,个位上没有,就是20。

  生3:我把1个圆片放在十位上,1个放在个位上,就是11。

  板书:2个圆片。2,11,20。

  师:大家想一想,为什么2个圆片摆在个位上得到的数是2?而摆在十位上得到的数是20呢?

  生4:因为摆在个位上表示2个一,所以是2,而摆在十位上表示2个十,所以是20。

  师:你讲的真好!很有道理!大家给他鼓鼓掌。接下来,我告诉大家,看!咱们另一个好朋友小精灵也来凑热闹了,他是谁呀?(明明)对,小精灵明明他也要给大家提问题(出示问题)。(1)你能用3个圆片表示不同的数吗?大家能回答他吗?(2)用3个圆片摆数,请动手摆一摆,看能摆出几个数?说一说你是怎么摆的?

  板书:3个圆片,3,12,21,30。

  师:从刚才摆的这两组数中,你发现些什么?怎样才能知道摆出的数不遗漏?回答的真好(鼓掌),你真聪明。

  2.用4个圆片,5个圆片摆数。

  师:看,这两个小家伙又给大家提出了更难的问题“用4个圆片,5个圆片……分别表示哪些不同的数”。

  好!大家真勇敢!你们不怕困难,勇于探索的精神让老师佩服。

  3.小组合作,共同探索。

  师:下面,咱们分四个小组合作,共同研究讨论几个圆片都能摆出哪几个数。每一小组老师发一个汇总表,分工合作,3个同学在数位表上摆圆片,小组长在汇总表上作记录,表的左边是圆片的个数,右边是摆出来的数。

  师:注意:作记录的同学要综合你们小组这三个同学摆的数。不要有重复的数。比比看,哪一组摆的又快,写的又好,写字的同学字要大一些,写工整,活动开始。(教师巡视。)

  师:大家在摆的时候呀,要善于动脑筋,善于发现规律,这样摆起来既快,又不容易遗漏。

  4.学生汇报。

  师:4个圆片能摆出哪几个数,哪一组给大家汇报?

  生:我们用4个圆片摆出了5个数(板书:4个圆片,4,13,22,31,40)。

  师:介绍介绍经验,你们怎么摆的这么快。(表扬这一组。)

  师:5个圆片能摆出哪几个数?(板书:5个圆片,5,14,23,32,41,50)哪一组要补充?

  5.勇于想象,探索规律。

  师:从刚才小朋友们用圆片摆数的过程,你发现有没有规律?下面我们不摆圆片,能不能在脑子里想摆圆片的方法,直接写出6个圆片,7个圆片,8个圆片,9个圆片都能表示哪些数?好,四个人合作,看哪一组填写的又快又好!学生汇报,教师板书(略)。

  总之,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想出尽可能多的方法,并形成交流。

  师:是不是所有的小组都摆完了,四人小组长请到前面来,把你们组的作品展示给大家,大家互相评一评好吗?

  寻找规律,归纳整理

  师:大家都摆完了吗?一齐看黑板,从以上我们所摆的圆片个数和写出来的数来看,同学们观察到有什么规律了吗?谁能说一说。

  小结

  师:谁能说一说今天研究的什么?你都有哪些收获?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中要学会观察,善于动脑,发现规律,使我们的学习能提高效率。

  教学设计说明

  “摆一摆,想一想”是一个纯数学探索实践活动课。这个活动是学生在学习了100以内数的认识以后安排的。根据新的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特点和教材特点,我从情感、能力、知识三方面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1)通过这个实践活动,使学生从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的情感和探求知识的欲望,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和竞争的心理,树立学习的自信心。(2)通过探索活动,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和观察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初步的归纳和抽象思维能力。(3)通过这个活动,使学生巩固对100以内数的认识,让学生在主动探索的过程当中,学会归纳整理。按照以上教学目标,我对本课进行了下面的设计。

  1.复习铺垫。

  由于这个活动要求学生对数位和位值的概念比较熟悉,所以在开始活动前,我就利用数位表和计数器对相关知识进行复习。例如,计数器的十位和个位都是两颗珠子,让学生说一说着两颗珠子分别代表什么。

  2.激发兴趣,探索求知。

  利用学生熟悉的两个可爱的小精灵聪聪和明明提问题来引入新课。例如,这两个数学王国里的小精灵也来参加我们这个活动了,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探索知识的过程当中,注意发挥四人小组合作,注意面向全体学生,人人动手操作,让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中获取知识,体验成功的快乐。

  3.导放结合,培养学生的能力。

  在这个活动中,我注意尽量多给学生留一些活动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去观察,去思考,去发现规律,去归纳整理。努力做到:凡是学生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决不代替;动手让学生做,动口让学生说。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等方式去获取知识,达到培养学生多种能力的目的。

  总之,这节课的设计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为指导,努力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全过程,让学生学的轻松,学的愉快,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发觉自己的聪明才智,提高数学素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专家评析

  “摆一摆,想一想”就是先摆后想,边摆边想,在摆的过程当中想,在想的过程当中摆。本节课教师的教学设计充分安排了不同的摆学具,也不失时机地点拨学生的想。在摆和想的过程当中,巩固了对100以内数的认识;加强了对数位的认识;使学生的观察能力,探索意识,形象思维,归纳能力、抽象思维都不同程度的得到培养和提高。

  尤其是学生在数位上摆数,探索摆数规律的活动片断。学生用2个圆片、3个圆片摆数。教师提出:摆数时要动脑筋,怎样才能摆的既快又不遗漏,为学生发现摆数规律作铺垫。学生用4个圆片、5个圆片摆数,教师安排让各小组介绍摆得快的经验,激发学生探索摆数规律的欲望。当学生用6个圆片、7个圆片8个圆片……摆数时,教师抓住时机提出,不摆圆片,能直接写出个圆片、7个摆出的数吗?使摆数的规律自然而然的产生。活动的设计非常巧妙,一步一个台阶,学生的动手和动脑也密切相连。由于活动到位,教师点拨及时,学生思维也非常活跃。几乎都发现用圆片在数位上摆数的规律,体验了成功的快乐,达到了活动的目的。

推荐访问:教学设计 摆一摆 《摆一摆,想一想》教学设计五篇 《摆一摆 想一想》教学设计1 摆一摆想一想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