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九日古诗词鉴赏3篇(完整)

时间:2023-01-10 20:10:47 来源:网友投稿

九日古诗词鉴赏1  长安九日诗  南北朝:江总  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  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译文  我的心追逐南去的云远逝了,  身体却随着秋季由北向南飞回的大雁归来。  故乡家里篱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九日古诗词鉴赏3篇(完整),供大家参考。

2023年九日古诗词鉴赏3篇(完整)

九日古诗词鉴赏1

  长安九日诗

  南北朝:江总

  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

  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译文

  我的心追逐南去的云远逝了,

  身体却随着秋季由北向南飞回的大雁归来。

  故乡家里篱笆下栽种的菊花,

  今日又开了几朵呢?

  注释

  江总,南朝陈人。陈亡,入长安,仕于隋,后辞官南归,这首诗写于南归途中。

  岑参,盛唐边塞诗人。安史之乱中,长安沦陷,故有此诗。

  翻译

  江总在陈时,官至尚书令,到晚年,陈灭于隋,从此郁郁寡欢。诗人在回扬州途中经山东微县微山亭所咏的这首重阳小诗,就在强烈的故乡之念中,流露出亡国的隐痛。

  流云南逝,大雁南归;后两句言所想之境:故乡篱菊,花事何如?但实景虚象,绝非随意拈来,而是精心择用。这样,故土之眷尽在这眼前、远处的景物之中;亡国之恨,则全蕴于景点构成的图画里。

  解释

  九月九日,勉强登高,却无人送酒同欢,遥想故园的菊花,大概在战场旁,寂寞地开放吧。

  江总,南朝陈诗人。陈亡,入长安,仕于隋,后辞官南归,这首诗写于南归途中。从诗的第三句中“篱下菊”的用典可知,诗人在表达对故乡的怀想和思旧之情的同时,流露出了归隐田园的情怀。

  到了重阳,文人墨客,则常常诗思泉涌,情感难抑。南陈诗人江总的《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行微山亭赋韵》和唐代诗人岑参的《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就是两首的重阳佳作。

  江总在陈时,官至尚书令,到晚年,陈灭于隋,从此郁郁寡欢。诗人在回扬州途中经山东微县微山亭所咏的这首重阳小诗,就在强烈的故乡之念中,流露出亡国的隐痛。

  流云南逝,大雁南归;后两句言所想之境:故乡篱菊,花事何如?但实景虚象,绝非随意拈来,而是精心择用。这样,故土之眷尽在这眼前、远处的景物之中;亡国之恨,则全蕴于景点构成的图画里。

九日古诗词鉴赏2

  哀筝一抹十三弦,飞雁隔秋烟。携壶莫道登临晚,蝶双双为我留连。仙客玲珑玉树,佳人窄索金莲。

  琅琅新雨洗湖天,小景六桥边。西风泼眼山如画,有黄花休恨无钱。细看茱萸一笑,诗翁健似常年。

  古诗简介

  这是元代散曲作家张可久一首咏重九的元曲小令。描绘了重阳节时的西湖景色,表现了作者赏花的兴致和愉快的心情。通篇充满了欢快乐观的气氛。

  注释

  哀筝:悲凉的筝声。

  十三弦:唐宋时教坊用的筝均为十三根弦,因代指筝。

  秋烟:秋日的烟霭。

  窄索:紧窄。

  金莲:三寸金莲,指缠足妇女的小脚。

  琅琅:象声词。形容清朗、响亮的声音。

  六桥:浙江省杭州西湖外湖苏堤上之六桥:映波、锁澜、望山、压堤、东浦、跨虹。苏轼所建。

  泼眼:满眼。

  黄花:此处指菊花。

  茱萸:植物名。落叶小乔木,开小黄花,果实椭圆形,红色,味酸,香气辛烈,可入药。古俗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佩茱萸能祛邪辟恶。

  赏析/鉴赏

  创作背景

  元代时期人们重视重阳赏菊。客居杭州的张可久也在重九日到西湖出游,仲秋时节,金风送爽,菊蕊飘香。张可久写下了这首作品,表达自己愉悦的心情。

  作品鉴赏

  这支小令描写重阳节的西湖景色,表现出观景赏花的兴致和乐观愉快的心情。在作者看来,重阳之日,只要有黄花,即可赏心悦目,实为一大快事,不要叹恨无钱。

  曲中毫无叹老嗟卑之辞,洋溢着欢快乐观的气氛。

九日古诗词鉴赏3

  古诗原文

  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

  醉看风落帽,舞爱月留人。

  译文翻译

  九日在龙山宴饮,黄色的菊花盛开似在嘲弄我这个逐臣。

  醉眼看看秋风把我的帽子吹落,月下醉舞,明月留人。

  注释解释

  龙山:在当涂县南十里,蜿蜒如龙,蟠溪而卧,故名。见《太*府志》。

  黄花:谓菊花。菊花有多种颜色,古人以黄菊为正色,故常以黄花代称。

  逐臣:被贬斥、被驱逐的臣子,诗人自称。

  风落帽:用晋孟嘉九日登高落帽事。详见《九日登山》诗注。东晋大司马桓温曾在重阳节登龙山,其部下参军孟嘉被风吹落帽,孟嘉仍浑然不觉,桓温命人作文嘲之,孟嘉作答,挥笔而就,一时传为佳话。

  创作背景

  此诗与前诗《九日》或为同时之作。约作于宝应元年至广德元年(762—763)间。龙山,在当涂县。《元和郡县志》江南道宣州当涂县:“龙山,在县东南十二里,桓温尝与僚佐九月九日登此山宴集。”

  诗文赏析

  在咏菊诗中,“龙山之会”、“落帽人”是常被引用的典故。李白把这个典故与自己的龙山之游紧密结合在一起抒发了内心的失意愤懑、旷达洒脱的复杂感情。

  在重阳节之际,诗人登上了当涂附近的名胜之地龙山,与好友痛饮菊花酒,借吟诗来倾泻胸中之情。首句点明时间地点,既写诗人的宴饮,也扣晋桓温同宾僚的宴饮,这样写就使以后的用典不仅自然吻合,且合情合理,亦即顺理成章。次句“黄花笑逐臣”,着重写宴饮时菊花的神态。“笑”,十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菊花盛开时的美艳的容颜。“逐臣”,追随诗人。这是说菊花开得到处都是,无论诗人到了哪里,都能看到喷吐异香的黄花,同样,诗人无论到了哪里,都有朵朵怒绽的黄花向他微笑。在登龙山之际,联想起这里曾经上演过的名士清流之事,以“逐臣”自比的李白,暂时忘却了政治上的不得意,把自己比作被风吹落帽的名士孟嘉,表达了对名士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三、四句“醉看风落帽,舞爱月留人。”前一句用典,重在“醉”字,后一句写实,重在“舞”字。饮美酒赏黄花,酒不醉人人自醉,花不能舞人自舞,体现出饮酒赏花的乐趣,表现出诗人放旷的性格、浪漫的气质。“陶然共忘机”,正是此情此景的真实描绘。可见,后两句诗是前两句诗的深化。诗的最后一句“舞爱月留人”,巧妙地将月亮拟人化,以“月留人”收尾,显得生动别致,表面上是说月亮挽留诗人,而实际上是诗人留恋这脱俗忘尘的自然之境,不愿割舍而去。

  孟嘉九日龙山落帽事,是魏晋名士飘逸风度的典型体现,历来文人多爱诵之。李白在这里以孟嘉自比,临风醉酒落帽,对月起舞弄影,自有一分超放的情味。但“逐臣”一语,也透出了他胸中的牢落不*,这就使本诗不仅仅是一篇吟赏前辈风流之作,同时也有其现实遭际的感慨在。

推荐访问:古诗词 鉴赏 九日古诗词鉴赏3篇 九日古诗词鉴赏1 古诗《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