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期语文末考试反思3篇【精选推荐】

时间:2023-01-10 20:15:30 来源:网友投稿

五年级下期语文末考试反思1  本次期末语文考试试卷,试题主要从基础、阅读、口语交际、作文等方面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进行了全面的检测。整套试题紧扣教材,注重学生实际,知识的灵活性适度,题量和难度适中,且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五年级下期语文末考试反思3篇【精选推荐】,供大家参考。

五年级下期语文末考试反思3篇【精选推荐】

五年级下期语文末考试反思1

  本次期末语文考试试卷,试题主要从基础、阅读、口语交际、作文等方面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进行了全面的检测。整套试题紧扣教材,注重学生实际,知识的灵活性适度,题量和难度适中,且知识的覆盖面较广,不失为一套优秀的综合检测试题。现在结合这套试题本身、学生作答情况进行分析,以更好地指导今后的具体教学。

  一、基本情况

  本次期末考试,我班实际参考人数66人,及格人数66 人,合格率100 %,优秀人数45人,优秀率89.4% 。整体情况较上期有明显好转,这足以证明老师的辛勤付出没有白费,这也是老师感到欣慰的地方。

  二、试题特点

  这次期考试卷100分。其中听读题5分、基础知识部分(49分)、口语交际7分、阅读部分(14分)、作文(25分)。

  1、试题结构与上期的期考试题基本一致,但这次的试卷却带有明显的延续性、继承性和创新性,这是值得可取的。试卷整体保持稳定,基础知识、阅读、口语交际和作文等几方面都没有变化,其分值也保持不变。

  2、作文时写一件令你感动的人和事,这不但给予了学生广阔的自由发挥空间,锻炼了学生的理解和领悟能力,而且有利于让学生表达自己最真实的情感和独到的见解。

  三、答题分析

  尽管试卷的一、二部分都是一些基础题,但部分学生在答题过程中所暴露的一些问题和弱点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1、字音、字词

  试卷中要考查的字音、字词,都是教材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应该是很容易的。从得分来看,学生对字音、字词的掌握较好。部分同学失分的主要原因,一是答题时要求未看清,答非所问;二是对字音、字词掌握得不牢固,似是而非,答题时出现判断的错误。

  2、句子

  按要求仿写句子、用词造句、写拟人句,由于*时的训练比较到位,学生做得较好。

  3、积累

  所考查的内容是本册必须牢固掌握的一些重点课文内容和古诗词的诗句《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饮湖上初晴后雨》。绝大多数[内容来于斐-斐_课-件_园 FFKJ.Net]学生较好,但有少数学生出现错别字。唐代大诗人李白被誉为什么,由于学生没有注意大标题,老师也忽略了对学生的引导和提示,这里学生十分比较多。

  4、阅读

  这次试卷中有一篇阅读短文,以理解作答的内容为主,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从完卷情况来看,在老师*时的训练下,不少学生的感悟理解能力在不断增强,能读懂原文,按要求作答,失分较少。

  5、作文

  从学生答卷情况来看,有以下几点几方面值得肯定:一是部分学生能结合提示要求,选择自己最熟悉、令人感动的事来写;二是多数学生写作内容具体,层次表达清楚,语句通顺;三是中心明确,结构比较完整;四是书写工整。但部分学生作文中表现出的一些问题也不容忽视,比如选材上的雷同,思维不够活跃;语言积累不多,*淡,缺乏表现力,语言表达不完整,有病句;还有一些学生的书写不规范,字迹不清楚。

  四、几点反思

  1、狠抓字词教学不放松 ,巩固语文基础知识

  加强字词教学是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要学好语文,首先要识字,要掌握一定数量的字和词。这次期考中,我们发现,许多学生字、词不过关。试卷中考查的字、词都是本册教材学生必须掌握的,这些内容在*时的练习中也多次遇到,学生应该比较牢固,可实际情况并非尽然。我想,要真正提高学生的成绩,首先应重视字、词教学。教学中应重视词语听写,词语抄写和组词的训练,同时还可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来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

  2、强化阅读训练,提高阅读能力

  从试卷反映来看,部分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缺乏,说明了学生阅读的能力还不强。需要加强训练。阅读教学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FFKJ.Net]的独立阅读能力。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体验,读中感悟。不断增强阅读能力。

  3、培养作文兴趣,加强写作训练

  小学生学语文,作文最棘手,很多学生不愿意提笔。学生习作时常常无事可写,无话可说。所以,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FFKJ.Net]的写作能力,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很重要。同时,在作文中表达真情实感比华丽的辞藻更为重要,一篇优秀的文章离不开真情实感,只有真实的才能打动自己,表达出来的情感才真实可信。总之,作文教学,一定要让学生写身边的人和事,说心里的话,讲求一个“实”,即“真实”。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