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管中窥豹,菁选2篇(范例推荐)

时间:2023-01-30 12:45:05 来源:网友投稿

成语故事:管中窥豹1  史料记载:“王子敬数岁时,尝看诸门生摴蒲,见有胜负,因曰:‘南风不竞。’门生辈轻其小儿,乃曰:‘此郎亦管中窥豹,时见一斑。’”  此段文字中的王子敬即王献之,东晋着名书法家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成语故事:管中窥豹,菁选2篇(范例推荐),供大家参考。

成语故事:管中窥豹,菁选2篇(范例推荐)

成语故事:管中窥豹1

  史料记载:“王子敬数岁时,尝看诸门生摴蒲,见有胜负,因曰:‘南风不竞。’门生辈轻其小儿,乃曰:‘此郎亦管中窥豹,时见一斑。’”

  此段文字中的王子敬即王献之,东晋着名书法家王羲之的末子,聪明伶俐。长大后他也成为了一位著名的书法家,与父亲并称“二王”。有一天,他父亲的几个学生在玩打牌。在一旁观看的献之竟然能够给他人出谋划策,说上几句行内话。哪知学生们都笑他道:“此郎亦管中窥豹,时见一斑!”献之听到他们这样说自己,很是气愤,说道:“远惭荀奉倩,近愧刘真长。”说完,就甩开袖子走了。

  “管中窥豹”的成语便出于此。

  该成语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理解。一种是褒义的,意指人们可以从观察到的事物的一部分来推测该事物的全貌。从字面上理解“管中窥豹”,那就是从“竹管”中透过视线来看到豹子,由于视线为“竹管”圆孔面积所束缚,看不到“全豹”,只能看到所观对象身上具有豹子特征的斑点花纹,于是就此推论观测对象是一只豹子。这种逻辑思维能够以小见大,极具智慧。“微尘中见大千世界”与“管中窥豹”均可用来形容通过小事情,推测出对象的概况。

  然而,只要我们稍加思索,就会发现:“管中窥豹,可见一斑”,那可见的“一斑”并非百分百的是豹!梅花鹿身上的斑纹完全可以与豹子相媲美。因此,千篇一律的“管中窥豹”,搞不好就会出现“指鹿为豹”的尴尬,让人啼笑皆非呢。

成语故事:管中窥豹2

  从竹管的小孔里看豹,只看到豹身上的一块斑纹。比喻只见到事物的一小部分,看不到全面,也比喻见识狭小。

  这则成语的典故来自东晋著名的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他也是著名的书法家,与父亲并称“二王”。王献之小的时候很聪明,从小就开始学习写字、绘画,深得父亲喜爱。一次他父亲的朋友及门生玩一种游戏,王献之在旁观看,虽然他对这种游戏不精通,但却在旁边评论,被门生嘲笑他就像从管子里看豹,只看见豹身上的`一块花斑,看不到全豹。

  天赋聪慧的王献之,也有不擅长的事情,管中窥豹,看到的只能是事物的一小部分,是片面的、不准确的。所以造成了王献之因为不懂装懂,被别人奚落。因此对待未知的事物,我们只有真正全面了解并掌握,才能够避免片面,就像孔子曾经说过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通过管中窥豹这个成语,也让我们能够真正体会到孔子想告诉我们的:“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这句话深刻的含义。

推荐访问:管中窥豹 成语故事 菁选 成语故事:管中窥豹 菁选2篇 成语故事:管中窥豹1 管中窥豹成语故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