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认识》教学反思五篇【通用文档】

时间:2023-02-06 17:15:08 来源:网友投稿

《0的认识》教学反思1  本堂课的主要内容是:  1)0的含义;  2)0的书写;  3)0的有关加减法。这三部分内容,我在时间分布上呈现出1:1:2的比例。  从整堂课来看,我认为比较成功的地方有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0认识》教学反思五篇【通用文档】,供大家参考。

2023年《0认识》教学反思五篇【通用文档】

《0的认识》教学反思1

  本堂课的主要内容是:

  1)0的含义;

  2)0的书写;

  3)0的有关加减法。这三部分内容,我在时间分布上呈现出1:1:2的比例。

  从整堂课来看,我认为比较成功的地方有:

  1.创设学生喜欢的游戏情境。在巩固“0表示没有了”的时候,我设置了“猜一猜”的游戏环节,让学生猜我手里的硬币有几枚——硬币一枚也没有,用0表示。这对于一年级的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有一定的作用,同时也可以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提高课堂效率。

  2.重难点突出。在突破难点,即理解有关0的`叫减法的算理时,我反复问学生“这表示什么?”让学生再说的过程中理解算理,学生比较容易消化。

  但是从整堂课的教学氛围来看,师生的互动有些僵硬,似乎学生说的比较少,而我说的比较多,学生在听老师说的过程中容易产生注意转移,因而后半堂课明显感到学生有些疲倦与力不从心;引导的力度不够,使得学生对于我的提问有些茫然不知所措。“0的书写”一块,由于投影仪出现的问题,对于学生常出现书写错误并未完全呈现出来;“0的有关加减法”一个模块,学生对于减法学习之后的加法学习产生了负迁移,而我对于这部分考虑的不够周全!

  但是,让我特别感恩的是,在几次磨课的过程中得到了师傅和其他老师的指点,对我的帮助很大。

  《新课标》指出,数学课堂的呈现遵循以人为本,即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引导者和组织者,因此在今后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我将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老师说学生听”转换成为“老师引导学生说”;在语言上也尽量精简,说得太多反而让学生产生听觉疲劳,课堂效率难以提高;在学习方面,我将继续向同事与组内成员交流学习,争取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学到更多。

《0的认识》教学反思2

  数字0的认识一课安排在数字1——5的认识之后,我想学生既然已经有了前面的认数知识的基础,于是在教学0的认识时,一上课,我就让学生观察猴子吃桃子的图片,让学生自己尝试解决问题。

  新课程标准提出我们必须实施开放教学,让学生有更多的`学习空间和更多的思考余地,审视0的认识这节课,总体来说还是较成功,但离预设的目标还差些。课后总结了一下,这堂课的成功之处有以下几个方面:

  1、运用故事导入法导入新课,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基本上符合低年级学生学习的特点。

  2、在课前做了充分准备,通过图片让学生认识0,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可感知的现实背景,是学生真正的理解了数的概念,培养了学生的数感。

  这堂课不足之处有:

  1、用手提电脑播放课件,画面太小后面的学生不容易看清楚。

  2、对于“起点”这个0所表达的意思,学生还不是很明白。所举的事例:运动会上的起跑,和跳远的起点这个事例,因为学生年龄小有的知道,有的不知道,所以教学在这块有缺陷,学生掌握的不是很好。

《0的认识》教学反思3

  时间把握不好课堂纪律乱在教学0的认识及0的写法时,课堂纪律比较乱,浪费的时间比较多,以致于后面的有关0的加减法没有讲到。自身的语言还有待加强,尽量简洁少说,感情要有起伏,语气要有轻重缓急,不能一直都在一个调上,这样让学生不能感受到这节课哪些是需要注意的,哪些是重难点。组织教学应更有指向性,老师一个命令下达,全班的同学都要做好它,不能强调几次以后效果还不明显。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还应全面的关注学生,老师不仅仅是把知识传递给学生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量体裁衣—为学生设计适合他们的学习方式,才能最大程度的呈现出教学效果。

《0的认识》教学反思4

  0的认识及加减法是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的最后一个知识点,前面,同学们已经认识了数字1-5以及5以内的加减法运算,对加减法的含义有了一定认识,能看图列加、减法算式,并能运用数的组成知识做5以内的加减法。因此,本节课的重难点我安排为:认识0的两种含义,正确书写0,会做与0有关的加减法题。

  在教学安排上,我先复习旧知,口算5道加减法题,目的是提高学生5以内加减法口算的速度。接着以谈话方式导入新课,出示小兔拔萝卜的课件。

  一、揭示0的第一层含义:没有

  1、看一看、想一想

  师:老师带来了一位新朋友,看看,它是谁?在干什么?

  生:小兔,拔萝卜。

  师:第一幅图小兔拔了几个萝卜?还剩几个?

  生:拔了一个,还剩3个

  ……

  (出示空地)师:第四幅图小兔拔了几个萝卜?还剩几个?

  生:拔了四个,一个也没有了。

  出示小猴吃桃的课件,第一张图片盘子里有2个桃子,用数字2表示;第二张图片盘子为空,一个桃子也没有,用数字0表示。

  2、听一听,猜一猜

  我拿出事先准备好(里面放了两个硬币)的小茶叶桶,使劲摇,让学生猜猜里面是什么东西?

  生1:是硬币

  生2:是色子

  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了,同学们众说纷纭,耳朵、眼睛全都集中到我手中的小茶叶桶上面来了,这时,我揭开谜底--硬币

  再让学生猜猜有几个硬币呀,学生有说1个的,有说2个的,还有说3个、4个的,当他们争论不休时,我打开桶盖将硬币倒在桌上,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2个。师:用数字几表示呀?生:用2表示。

  我转过背去,将硬币取出,再摇,没有任何声音。全班同学大声喊道:没有硬币了,0个。

  在同学们看一看,想一想,听一听、猜一猜的游戏中,对0表示"没有"的含义已经都能接受了,这时板书课题:0的认识。

  3、说一说,做一做

  (1)出示教科书上第29页的小鸟图

  师:这两幅图是什么意思?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生:鸟窝里有3只小鸟,飞走了3只,一只也没有了。

  师:谁会列式?

  生:3-3=0

  师:谁能说说这里的3、3、0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生:第1个3表示原来的3只小鸟,第2个3表示飞走了3只小鸟,0表示一只也没有。

  (2)引导学生说说生活中与0有关的事件。

  生:妈妈给我买了3个苹果,我全吃光了,就是0个了。

  生:妈妈给我买了5块手表,都坏掉了,就是0块了。

  师:小朋友,他说的对不对呀?

  引起争论,同桌互相讨论,说对的占多数,这时,老师就要指正错误了,分析为什么不对。5块手表都坏了,但是手表还在那,只是不能用了,所以还是5,如果说手表都掉了,那就是0块了。

  针对这一问题我举例说:桌上有3只苍蝇,老师用拍子打死了3只,桌上有几只苍蝇?

  生1:0只

  生2:3只

  师:还是3只,

  苍蝇死在桌子上,并没有飞跑呀。

  二、学习和0有关的加减法

  1、一个数加上0还等于它自己;

  2、一个数减去0还等于它自己;

  3、一个数减去它自己等于0

  三、揭示0的第二层含义:起点、开始

  本环节,学生在做为尺子标数字的题目时容易出错,第一个刻度容易写成"1",这是由于前面学习数数的时候,都是从1开始的,学生形成了一定的思维固势。我出示课件--长尺子,告诉学生,第1个刻度数字是0而不是1;运动员跑步比赛的起跑线也是从"0"开始计算距离的。

  四、教学生正确书写"0"

  0不能写成字母"o",在这里我先教笔划顺序,一笔写成,从上到左,再从下往右,最后拐到上与起笔汇合,要圆滑,不能有棱角。为使学生形象记忆,可以教学生儿歌:数字0,像鸡蛋,上下长,左右扁。

《0的认识》教学反思5

  《0的认识和加减法》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第一册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0在生活中应用广泛,在此之前,学生对“0”已有初步的感知。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重点:理解0的含义,并能正确书写。难点:学会计算有关0的加、减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设想通过多种情景来经历“具体--抽象--具体”的认数过程,在学生的知识、技能、心理特点等因素基础上,营造情境氛围,架起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之间,具体事物与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让学生积极参与、体验0的含义。在已有知识经验的支持下,能主动探索,学习0的有关加减法。

  在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我与学生共同收获着成功的喜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运用多种手段,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快乐学习。

  例如:引导学生理解“0”表示没有这一含义,首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三毛掉毛”这一动画情境让学生从视觉上初步感知0的第一个含义,表示什么也没有;接着,让学生猜罐子里的硬币加深对印象;最后,还让学生举例说明,用放磁铁强调。这样,学生在快乐、轻松的氛围中认识了0表示没有的含义。

  二、充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使学生主动学习。

  例如:有关0的加减法,为了让学生发现两个相同的数相减,结果等于0;一个数加0,结果等于这个数本身;一个数减0,结果也等于这个数本身的规律。我先让学生看图列出有关算式,再举生活中例子让学生列有关算式,最后让学生自己举出类似的算式,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

  课堂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在本节课的教学实践中我感觉到的不足,主要表现在:

  一、课堂上的组织教学还不够到位。由于学生首次到学校五楼多媒体教室上课对周边一切都很好奇,加上多媒体教室相对教室大得多我没带扩音器,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纪律较涣散、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减少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我应该做到一手抓组织教学,一手抓学科教学,两手都不能误。

  二、调控课堂的能力需要进一步的提高。教学预案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情况,需要教师随时进行调整,从而更好地为学生获取知识服务。但在本节课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因为考虑到课件的问题,所以在个别环节显得啰嗦。如,“三毛掉毛”环节,学生说三根毛都掉了,头上没有一根头发,成了光头,我应该顺势引出:没有一根头发用哪个数来表示。可考虑到下一张课件,却做到一再啰嗦三毛头上有三根头发用几来表示,二根头发用几表示,一根头发用几来表示,而后才问没有一根头发用几来表示,致使教学显得啰嗦。

  学无止境,在今后教学中我将把有效组织课堂教学、随机调整预案,使教学达到最佳效果,作为努力的一个方向。

推荐访问:反思 教学 《0认识》教学反思五篇 《0的认识》教学反思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