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数学课后辅导计划8篇

时间:2022-08-27 10:35:05 来源:网友投稿

一年级上册数学课后辅导计划8篇一年级上册数学课后辅导计划 2010至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_ 数学__学科复习计划年级: 一年级( ) 任课教师: 复习内容比一比 1---20的认识及加减法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年级上册数学课后辅导计划8篇,供大家参考。

一年级上册数学课后辅导计划8篇

篇一:一年级上册数学课后辅导计划

10 至 201 1 学年度第一学期_

 数学__学科复习计划 年级:

 一年级(

 )

 任课教师:

 复习 内容 比一比

  1---20 的认识及加减法

  看图列式

 分类

  认识物体和图形 时间

 口算 找规律

 统计 复习 重点 1. 掌握比较的方法。

 2. 掌握 20 以内数的顺序, 读, 写, 组成, 会比较大小以及加减法, 理解算理, 正确口算。

 3. 解决简单问题。

 4. 能直观认识物体与图形, 能辨认和区别

 会对物体进行分类

 会看整时和半时。

 复习 难点 1. 掌握比较多少 , 长和短的方法。

 2. 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 掌握口算方法, 正确口算。

 3. 能直观认识物体与图形, 能辨认和区别。

 4. 会对物体进行分类

 会看整时和半时并会写出钟面上的时间。

 本学期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知识与能力)

 本班大部分学生知道学习, 学习比较主动. 上课专心听讲, 能按时完成作业.所学知识能够当堂掌握, 但也有一小部分学生依赖性很强, 在家长的督促下完成作业, 还有个别学生要在家长的帮助下才能完成作业. 学习成绩较差, 错题率较高。

 本学期重点训练和培养学生学习习惯(思维习惯)

 情况 1. 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 写作也不拖拉。

 2. 上课专心听讲, 积极思考。

 3. 按时完成作业, 作业要干净整洁。

 4. 能完整的回答问题, 思路清晰。

 5. 注意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 审题, 认真做题, 做后检查的能力。

 提高不同层次学生的措施 1. 进行归类复习并与单元复习相结合 2 针对单元测试卷、 复习册、 作业中容易出错的题作重点的渗透复习、 设计专题活动, 渗透各项数学知识。

 3.

 复习加减法计算时, 可以采用游戏、 竞赛等多种形式组织学生练习, 以激发

 学生练习的兴趣, 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熟练程度, 促进计算技能的形成。

 4..利用综合复习卷讲做结合。

 5. 对学困生加强个别辅导, 并与家长配合齐抓共管。

 学困生名单:

 王宇

  薛鑫婷

  李浩

 廖嘉豪 学困生状况:

  王宇 偷改户口年龄入学, 理解、 接受能力差。

  薛鑫婷 双胞胎中的一个, 智商相对较低。

  李浩 上课听讲容易走神, 家长辅导力度若。

  廖嘉豪 没有学前班基础, 拼音较差, 数学中的活题差。

  每个学生达到目标:

 努力使王宇、 薛鑫婷考试不出现待合格情况。

 使李浩、廖嘉豪语数均能上 80 分。

  提高成绩措施:

 王宇:

 1. 课上多提问, 让同桌多帮助。

 2. 关注其作业中的错题, 耐心给其辅导。

  薛鑫婷:

 1.

 课上多关注, 同桌多指导。

 2. 基本题型反复训练, 寻求家长的配合。

  李浩:

 1.

 课上留心观察他的听讲状态, 多提醒。

 2. 与家长多沟通, 取得家长的配合, 共同抓学习。

  廖嘉豪:

 1.

 课上多给其发言机会, 鼓励其不懂就问。

 2. 取得家长配合, 课下给其多做辅导。

  学困生补课时间:

 课间、 早自习、 中午饭班。

 复习进度及具体安排

 周次 日期 课时 复习的主要内容 复习课型12. 20 1 回忆,梳理一册知识点 讲练结合12. 21 1 20 以内的认识 ( 数数 ,读数,写数,比较大小,组成,顺序) 讲练结合12. 22 1 20 以内进位加法,10 以内减法 讲练结合12. 23 1 认识图形 (会区分平面图形,立体图形,并认识常见的图形) 讲练结合17 12. 24 1 认识钟表(会看整时和半时以及大约几时) 讲练结合12. 27 1 用数学 (会看情境图,理解图及文字的意思,知道用什么方法解决)看图列式(一图一式, 一图四式, 带大括号的)

 求和求剩余 讲练结合12. 28 1 20 以内口算(正确熟练的口算) 讲练结合12. 29 1 做综合练习卷, 查缺补漏(考卷另附)

 考试 12. 30 1 做综合练习卷, 查缺补漏(考卷另附)

 考试 18 12. 31 1 做综合练习卷, 查缺补漏(考卷另附)

 考试 1. 4 1 做综合练习卷, 查缺补漏(考卷另附)

 考试 1. 5 1 做综合练习卷, 查缺补漏(考卷另附)

 考试 1. 6 1 做综合练习卷, 查缺补漏(考卷另附)

 考试 19 1. 7 1 做综合练习卷, 查缺补漏(考卷另附)

 考试  复习阶段要求及建议:

 1.带领学生本学期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 归类。

 2.结合学科内容及特点, 设计、 编制复习题。

 3.认真制定复习计划, 按计划上好复习课和训练课。

 4.依据复习内容分解出不同的复习课型, 撰写复习课教案。

 5 精选复习题, 精心布置复习作业(做到有目的, 有计划。)

 6.语文、 数学、 英语学科:

 (1)

 对于课本上的例题及书后典型练习题, 一定要让学生熟练掌握。(2)

 重视《目标》 中的习题。

  第一课时 复习内容:

 梳理整册教材的知识点 复习要求: 帮助学生按单元梳理整册教材的知识点。

 复习过程:

 (1)

 会用一定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并逐步训练学生完成正确的语言表述(注意比较的相对性)

 (方法:

 直观判断、 数数、 一一对应)

 。

 (2)

 学会比较的方法(直观判断、 一端对齐比较, 利用介质等)

 , 会比较几个物体的长短。

 (3)

 在活动中理解“高” 、 “矮” 、 “最高” 、 “最矮” 、 “一样高” 的含义。

 说明:

 长短是物体长短在水平方向上的比较, 而高矮是物体长短在垂直方向上的比较。

 高矮不仅局限于人和其它动物的身高比较, 还有物体高矮的比较。

 (4)

 会用 5 以内的数表示事物的顺序(序数的含义)

 , 能利用序数的含义对5 以内的数进行大小比较。

 (5)

 让学生经历从实物操作逐步过渡到数的抽象过程, 在此基础上掌握 5 以内的数的分解与组成, 并能正确表述(两种表述方式)

 。

 (6)

 通过一定的实践活动, 探索并掌握 5 以内的数的组成规律, 并逐步让学生学会有序的思考。

 (7)

 让学生经历“问题情境” ——“建立模型” ——“解释与应用” 的数学建模流程。

 (8)

 会读加法算式, 会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简单的加法计算。

 (全数法、 接数法、 数的组成等方法)

 (9)

 会读减法算式, 会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简单的减法计算。

 (点数法、 倒数法、 数的组成等方法)

 说明:

 练习三 10 题, 利用每组算式的对比, 直观感知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为“想加算减” 的算法做铺垫。

 (10)

 会按要求写 0, 知道有 0 介入之后的数序, 能按数序比较0 -5 以内数的大小。

 说明:

 练习四 8 题, 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是利用“一一对应” 方法的比较, 也是减法的另一个含义的渗透。

 (11)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 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学会表达、 学会倾听)

 说明:

 教材按三个层次处理的:

 知识的引入——知识的教学——知识的应用, 即:

 形象的物体——建立表象——抽象的图形。

 把物体按形状分类的过程, 就是物体形状抽象的过程。

 分类后, 要仔细看一看, 摸一摸, 感知每类实物的特征。

 做一做中, 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视觉、 触觉、 运动觉感知图形特征, 同时一定要把操作与表达结合起来。

  第二课时 复习内容:

 20 以内的数。

 (教材第 116 页第 1—2 题, 练习二十三的第 1—2 题、 4 题、 )

 复习要求: 通过复习 20 以内的读写、 数序大小、 组成和序数的含义, 使学生加深对数的理解。

 复习重点

 20 以内数的组成。

 复习过程:

 一、 复习读数、 写数、 数数、 数序

  1. 教师出示数字卡片, 指名学生读 20 以内的数。

 2. 教师报数, 学生写数, 如十九(学生写 19) 等。

 3. 学生一个一个地数, 从 7 数到 15。

 4. 两个两个地数, 从 2 数到 20。

 5. 填数, 练习二十三的第 1 题。

 学生在书上填, 并指名学生口答, 后集体口答, 检查学生熟练掌握 20 以内数的顺序的情况。

 二、 复习 20 以内数的组成

 1. 问:

 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第二位是什么位?

 2. 出示计数器, 教师在计数器上表示 11 让学生读出这个数, 并问这两个 1 表示的意思相同吗?为什么?

  指 2 名学生回答。

 3. 问:

 谁会在计数器上表示“13" 这个数?

  指一名学生演示, 然后问学生 13 这个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子。

 4. 学生做教材第 118 页的第 2 题。

 5. 师生对口令 (11 一 20 各数的组成)

 如 1 个十和 5 个一组成几?十二里有几个十和几个一等。

  三、 复习序数的含义

 ’

 1. 出示教材第 116 页的第 3 题, 先让学生口答, 再在书上填写。

 (1) 从左边起, 红珠子是第几个?

  (2) 把第 14 个珠子涂上颜色。

 2. 数学游戏, 猜猜我是几。

 (1) 我是 10 前面的一个数, 我是几? (2) 我比 9 少 1, 我是几?

  (3) 我是 12 和 14 中间的一个数, 我是几?

  (4) 我是 19 后面的一个数, 我是几?

  (5) 我比 18 少 1, 我是几?

  (6) 我是由 1 个十和 2 个一组成的, 我是几? (7) 我是由 2 个十组成的, 我是几? 四、 复习加减法的含义

  1.

 让学生根据这幅图列出两个加法算式。

 ○○○○

  ○○○

 (1) 指名学生说算式, 教师板书

 3+4=7

 4+3=7

  (2) 这两道加法算式各表示什么意思?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2. 学生看这幅图, 列出两个减法算式, 并计算得数。

 指名学生说两个算式表示的意义。

 五、 课堂练习 总复习的第 1、 2 题。

 1、 先让学生在书上独立填写, 教师巡视并针对情况讲解。

 2、 学生独立完成第 2 题。

 六、 布置作业:

 练习二十三的第 1、 2 题。

 课堂小测:

 1. 按照数的顺序填一填, 然后回答问题 (

 )

 (

 )

 15 (

 )

 (

 )

 12 (

 )

 (

 )

 (

 )

 8 (

 )(

 )(

 )(

 )(

 )

 (1)

 一共有(

 )

 个数 (2)

 这些数中最大的是(

 ), 最小的是(

 )

 (3)

 把从左数的第 5 个数涂上绿色 (4)

 把从右边书的第四个数圈起来 2. 填空 (1)

 15 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2)

 7 个一 1 个十合起来是(

 )。

 3、 和 19 相邻的两个数是(

 )

 和(

 )。

 4、 13 后面连续的五个数是

 、

  、

  、

  、

 。

 5、 一个数从右边数起, 第一位是

  位, 第二位

 位。

  (1)

 从左往右数,

 在第(

  )

 个,

 在第(

  )

 个。

 (2)

 从右往左数,

 在第(

  )

 个,

 在第(

  )

 个。

 (3)

 一共有(

  )

 个图形。

 第三课时

 复习内容

 20 以内的加法和 10 以内的减法。

 (教材第 116 页第 3 题第 118-119 页第 3-6 题)

 复习要求:

 通过计算使学生加深加减法的含义, 提高 20 以内进位加法的熟练程度 复习重点

 20 以内的进位加法 教学过程:

 一、

 基本练习 数学游戏 1、 教师将 1——10 的两组卡片, 打乱顺序, 分放在两个纸盒里。

 2、 一个学生抽出两张卡片, 较快说出得数, 如果算对了, 就把卡片留在自己手中, 如果算错了 , 就把卡片放回去, 然后由另一个学生抽卡片, 算出得数, 这样轮流抽, 直到所有卡片抽完为止, 最后手中得到卡片多的为优胜者。

 二、

 指导练习 1、 教材第 119 页的第 6 题复习 20 以内的进位加法 (1)

 把学生分成三人一组, 一个学生出示口算题卡片, 并做裁判, 另外两个学生抢答, 看谁又对又快, 给得胜的学生发红花, 然后, 三个学生交换角色, 再玩。

 (2)

 口算:

 7+5

 2+9

 5+8

  7+4

  6+6 课堂小测:

 一、 我会填 6+(

 )

 =9

  (

  )

 +7=14

 8+(

 )

 =13

  5+(

  )

 =12 (

  )

 +9=17

  4+(

 )

 =14

  7+(

 )

 =14

  5+(

  )

 =8 二、 在○里填上<、 >、 = 11○9

  19○20

  7+8○15

 9+4○16

 8+3○9+1 三、 选一选, 写算式 3

 4

  7

  10

  1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四、 给正确的算是画上框 12

 5+7

 3+6

 9+3

 6+2

 8+4 15

 8+8

 7+8

 6+9

 9+4

 5+10 14

 2+2

 6+9

 7+7

 5+9

 10-6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认识图形 教学目标:

 使学生认识常见的四种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 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的几何图形的认识。

 教学重点:

 认识图形, 并能够形成对这些图形的表象。

 教学过程:

 一、 认识图形 1、 出示第 116 页第 4 题 (1)

 学生看书并回答有哪几种图形, 教师板书:

 长方体、 正方体、 圆柱、 球 (2)

 问:

 长方体、 正方体、 圆柱、 球各有几个? 学生再书上完成, 集体订正。

 (3)

 教师分别指出每种图形的名称, 学生举起对应的几何图形。

 (4)

 教师出示实物, 让学生说出每种物品是什么形状?

 (5)

 指名说一说日常生活中见过哪些物体是长方体、 正方体、 圆柱、 球?

 2. 出示第 117 页第 5 题 (1)

 学生看书并回答有哪几种图形, 教师板书:

 长方形、 正方形、 三角形、 圆 (2)

 问:

 长方形、 正方形、 三角形、 圆各有几个? 学生再书上完成, 集体订正。

 3. 对比

 (1) 教师拿出一个正方体的盒子, 和盒子一个面大小的正方形, 指名说出名称。

 2) 问:

 谁能说一说他们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引导学生观察:

 正方体的每一个面各是什么形状的?

 (3) 用同样的方法观察长方体、 圆柱的面各是什么形状?

 (4) 完成书上第 119-120 页第 7、 8 题, 集体订正。

  课堂小测:

 1. 数一数 找一找 涂一涂 长方体有(

 )

 个, 涂上红色 正方体有(

 )

 个, 涂上绿色 圆柱体有(

 )

 个, 图上黄色 2.数一数。

  3.

 4.数一数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

 认识钟表 教学目标:

 1. 一方面巩固钟表中整时和半时的认识, 另一方面通过看接近整时的钟面, 使学生进一步说出大约是几时。

 教学重点:

 正确写出整时、 半时, 会在表盘上画分针。

 教学过程:

  一、 认识钟表 1、 拨钟, 分组活动, 让学生利用钟表的学具拨出每个整时和半时, 小组中同学相互检查。

 教师巡视, 提醒学生在拨表时, 时针和分针一定要拨到准确的位置上。

 2、 认钟, 教师拨钟, 学生认; 指名拨钟, 学生认。

 (1)

 引导学生观察整时:

 时针和分针没有正对着钟面上的数, 而是稍稍偏了一点。

 告诉学生:像这种差一点不到几时, 或是几时刚刚过一点, 我们就不能说正...

篇二:一年级上册数学课后辅导计划

版 小学 一 年级 数学 上册教学工作计划及教学进度表

 一、

 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了下面一些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0 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 以内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 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除了认数和计算以外教材安排了常见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简单的分类,以及初步认识钟面等。这些内容也很重要,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

 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

 1、 熟练地数出数量在 20 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 10 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 0~20各数。

 2、 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 10 以内数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回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回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乐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教学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

 编排特点

 1、 根据标准调整教学内容。为学生学习数学提供更丰富的知识。

 2、 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

 3、认数与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数概念,达到计算熟练。

 4、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数感。

 5、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6、直观认识立体和平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7、安排“用数学”的内容,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8、安排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9、体现教学方法的开放性、创造性、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

 四、教学措施:

 1、 结合教学内容,选择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学习目的性的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

 2、 针对计算教学这一教学重点,教学时注意:

 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究计算方法,提倡计算方

 法多样化。

 鼓励学生因题而异灵活采用不同的计算方法解决问题。

 加强基本训练,打好计算基础。

 培养认真、仔细地计算和及时检查的学习习惯。

 3、结合本册的数学知识、加强对学生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

 4、要充分体现教学的开放性和创造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学习能力。

 五、本学期教改思路

 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托,积极开展教改实验,尽快转变教学行为。引导学生开展自我学习,探索学习,合作学习和创新学习。让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充分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学习能力。

 2020- -1 2021 学年度第一学期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进度表

 2020.09 周次 日期 教学内容安排 1 9.1—9.4 数一数(2)

 2 9.7—9.11 比一比(2)

 1——5 的认识(3)

 3 9.14—9.18 加减法的初步认识(5)

 4 9.21—9.25 0的认识和有关 0 的加减法(2)测评(2)

 机动(1)

 5 9.28—9.30 国庆放假 6 10.9—10.10 认识物体和图形(3)

 测评(2)

 7 10.12—10.16 分类(2)测评(2)

 机动(1)

 8 10.19—10.23 6、7 的认识和加减法(5)

 9 10.26—10.30 8、9 的认识和加减法(5)

 10 11.2—11.6 10 的认识有关10 的加减法(4)

 机动(1)

 11 11.9—11.13 连加、连减、加减法混合(4)

 机动(1)

 12 11.16—11.20 整理和复习(2)实践活动;数学乐园(1)机动(1)

 13 11.23—11.27 11——20 各数的认识(4)

 测评(1)

 14 11.30—12.4 认识钟表(2)9 加几(3)

 15 12.7—12.11 8、7、6 加几(4)机动(1)

 16 12.14—12.18 5、4、3、2 加几(3)

 整理和复习(1)机动(1)

 17 12.21—12.25 测评(2)实践活动; 我们的校园(1)机动(2)

 18 12.28—12.31 复习总结 19 2021.1.4-2021.1.8 复习总结 20 2021.1.11-2021.1.22 复习总结,迎接期末测试

 人教版小学一 年级 数学 上册教学工作计划

 及教学进度表

 一、学生情况分析

 虽然大部分入学前,接受过学前教育,但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刚跨入小学,对学校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和不适应,但他们天真、活泼,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强。所以这一学期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工作重心。

 二、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 ,位置 ,1—5 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 , 6—10 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 各数的认识,数学乐园,认识钟表 ,20 以内的进位加法, 总复习。

 1、熟练的数出数量在 20 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 10 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 1~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的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 10 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点。

 7、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8、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9、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

 教材分析

 1 每一单元后面都跟有综合练习,形式灵活多样,能很好的起到巩固知识的作用。

 2、数学乐园很好的体现主体性原则,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3、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 4、认数与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数概念,达到计算熟练 5、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数感 6、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7、直观认识立体和平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8、安排“用数学”的内容,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9、体现教学方法的开放性、创造性,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 四、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标:

 ( ( 一) ) 、知识和技能方面

 1、使学生正确地数出不同物体的个数。逐步抽象出数,能区分“几个”和“第几个”熟练地掌握 10 以内的组成,会正确,工整地书写数字。

 2、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和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能熟练地数出 20 以内的数,正确地读、写 20 以内的数,掌握 20 以内的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 20 以内的数的顺序,会比较 20 以内数的大小。

 3、 使学生初步认识=、>、<三种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4、使学生初步知道加和减法的含义,直观地了解加法交换律和加法与减法的关系,能熟练地口算 10 以内的加减法和 20 以内的进位加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 20 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式题。

 5、使学生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解答比较容易的加减法一步计算的图文应用题。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会列出算式,注明得数的单位名称,口述答案,能看实物或直观图口述题意,简单的讲述和与求剩余的数量关系。

 6、使学生直观地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对这些图形有初步的了解。

 7、结合主题图和插图及有关数据,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科学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做题,正确计算,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

 ( ( 二) ) 、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能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 ( 三) ) 、解决问题方面

 1、 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

 与日常生活 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 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 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 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 ( 四 ) 、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 、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 、使学生从小养成认真学习、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五、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努力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2、尽量注意创设的情境为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或信息。帮助学生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3、时常注意强调学生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的习惯。

 4、课堂教学与家庭教学实践相结合。

 2020- -1 2021 学年度第一学期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进度表

 2020.09 周次 日期 教学内容安排 1 9.1—9.4 数一数(2)

 2 9.7—9.11 比一比(2)

 1——5 的认识(3)

 3 9.14—9.18 加减法的初步认识(5)

 4 9.21—9.25 0的认识和有关 0 的加减法(2)测评(2)

 机动(1)

 5 9.28—9.30 国庆放假 6 10.9—10.10 认识物体和图形(3)

 测评(2)

 7 10.12—10.16 分类(2)测评(2)

 机动(1)

 8 10.19—10.23 6、7 的认识和加减法(5)

 9 10.26—10.30 8、9 的认识和加减法(5)

 10 11.2—11.6 10 的认识有关10 的加减法(4)

 机动(1)

 11 11.9—11.13 连加、连减、加减法混合(4)

 机动(1)

 12 11.16—11.20 整理和复习(2)实践活动;数学乐园(1)机动(1)

 13 11.23—11.27 11——20 各数的认识(4)

 测评(1)

 14 11.30—12.4 认识钟表(2)9 加几(3)

 15 12.7—12.11 8、7、6 加几(4)机动(1)

 16 12.14—12.18 5、4、3、2 加几(3)

 整理和复习(1)机动(1)

 17 12.21—12.25 测评(2)实践活动; 我们的校园(1)机动(2)

 18 12.28—12.31 复习总结 19 2021.1.4-2021.1.8 复习总结 20 2021.1.11-2021.1.22 复习总结,迎接期末测试

 人教版小学一 年级 数学 上册教学工作计划及教学进度表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学期一年级共有学生 45 人,男生有 27 人,女生有 18 人。这些学生大部分是上过学前班的,他们天真可爱,活泼调皮,据学前班老师介绍,这些学生各方面的差异较大。有的活泼开朗,有的性格内向,还有个别学生智力低下,接受能力差。开学初,经过和学生初步接触了解,这些学生由于常规训练少,常规知识还得加强训练,他们还像在学前班一样没有任何约束,想来就来,要走就走,上课时乱走乱动。本学期施行的实验教材,主要是开拓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的想象。因此,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对学生进行思维的开拓,创新能力的培养,使他们每一个人都成为一名优秀的学生。

 二、 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0 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立体图形, 11-20 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 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解决问题,综合与实践主体活动。

 三、教学重、难点

 这一册的教学重点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 20 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四、教学目标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 20 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

 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 10 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会写 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 10 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 <”,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五、教学措施

 1、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

 (1)注意注意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活动情境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构建有关的数学知识。

 (2)尽量选择、设计现实的、开放式的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积极思考、相互交流,体会数学知识的含义。

 (3)让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用数学的乐趣。

 (4)设计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

 (5)联系儿童实际、根据学生特点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2、重视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建立数感。

 3、计算教学应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4、根据儿童生活特点,从感必经验出发直观认识立体和...

篇三:一年级上册数学课后辅导计划

年级数学学困生辅导计划

 为了提高本班学生的学习成绩我想首先就得抓好学困生的辅导工作 不让他们掉队伍才能从总体上提高本年段学生的学习成绩。

 为此我制定以下学困生辅导计划来指导自己这学期的抓差补漏工作。

 一、确定学困生名单让辅导对象明确化。

 一年级数学学困生名单

 第一种 无人辅导、 督促的 在学习材料等方面较缺乏 也缺乏信心而且粗心大意的李俊、祁家园。

 第二种心理年龄还未达到上学要求还觉得自己很小什么事也不用管没有任何责任感注意力根本不能集中的李国蓉。

 二、安排好时间让转化工作有计划可循不能无章办事。

 时间安排表 1、做作业时对他们进行巡视检查随时指导。

 2、每节课前的复习要多检查他们对旧知识的掌握情况以确定课堂上对他们的指导应在哪一方面。

 3、做练习册时对这一部分同学要多关照让他们独立完成不要给老师一种假象。

 4、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来布置相应的家庭作业而且尽量让家长配合检查、指导。

 三、辅导方式要是学生乐于接受的而且能长期坚持的。

 1、学生作业上的错误给学生指出后要让他们自己找到具体的错误点然后更正当他们第二次还是错误时教师要耐心地给他们示范或指导。

 2、上课时随时进行组织教学这项活动让他们在课堂上听好课而不要只把希望寄托于辅导。

 3、上课的进度、内容尽量要照顾到学困生的接受能力让他们有时间参与进来而不是把他们置于课堂教学之外。

 4、课堂上给他们发言的机会只要对就鼓励让他们树立信心有往上赶的劲。

 5、充分发挥优秀生的模范作用不仅让他们看优秀生的样子而且安排优秀生包人到人每人辅导一个学困生。

 6、可以对他们的做题能力进行强化训练多次练习以达到巩固的效果。

 7、注意他们的思想教育让他们知道自己的职责是来学习不能把学习当成别人的事靠别人。而且知道父母把他们送到学校来是让他们学到知识将来做一个有用的人。好好学习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

 总之 对于学困生的转化是影响班级整体情况的重要因素 一定要抓好坚持抓。但是也不能急于求成应有步骤、有目标地长期抓。而且要根据情况变化来适当调整自己的计划不能只照搬计划而不知变通。

篇四:一年级上册数学课后辅导计划

部编 版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及进度表

 一、学情 分析:

  一年级学生刚跨入小学,对学校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和不适应,但他们天真、活泼,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强。所以这一学期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工作重心 二、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比一比,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一), 6—10 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各数的认识,数学乐园,认识钟表 ,20 以内的进位加法,总复习 三. 教学目标

  1、熟练的数出数量在 20 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 10 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 1——20 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的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 10 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6、初步了解位置方向,知道上下、前后、左右。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培养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 教学重点、难点

  10 以内的加法和 20 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 20 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识数的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五、内容变动

 1.加强了准备性(主要体现在第一、二单元)

  (1)把实验教材中的第一、二单元合并为第一单元“准备课”。

 第一单元“准备课”包括数一数、比多少两部分内容。是由实验教材中的第一、二单元合并而成的。

 数一数是原来的第一单元,主要目的是了解学生数数的情况和经验。比多少是原来第二单元“比一比”的内容,而原来第二单元的“比高矮”“比长短”与数学学习的关系不是很大,被删去了。

 (2)将“位置”由一年级下册提前到一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位置,主要是认识“上下、前后、左右”。是从一下移过来的,而原来“位置”中“左右的相对性”以及“用第几行第几列确定物体的位置”则删去了 2.降低了难度 (1)平面、立体图形的认识分散编排。

 认识图形原来包括:认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主要是加强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但在实验过 程中 老师们反映:学生一下子接触的图形太多,认识辨别难度较大,不易掌握。因此现在本册先认识立体图形,一年级下册再认识平面图形。

 (2)只认识整时。

 “认识钟表”原来包括:认识整时和半时,但实验过程中教师普通反映:半时的认识比较困难,我们把“半时”的认识移到了二年级上册。本册只认识“整时”。

 六、方法与措施:

 1.认真研究《标准》和教科书,提升教学理念,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寻找学生熟悉的数学生活,使之进入课堂。

 2.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加强演示、观察与操作,让学生经历用数字和数学符号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

 4.在学习方式上倡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5.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

 难、偏、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6.结合教学内容,适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7.每月进行作业评比活动一次,比一比看谁学习进步快。

 8.对学生坚持正面评价,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七、教学进度安排:

 教 学 进 度 周次 教学内容 周次 教学内容 1 1

 准备课 2 课时

 13

 11—20 各数的认识 4 课时

 2 2

 位置

  3 课时

 14

 数 11—20 各数、读数和写数 3 3

 1—5 的认识

  3 课时

 15

 10 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实践活动:数学乐园

 4 4

 1-5 的加减法

 3 课时

 16

 认识钟表 2 课时 20 以内的进位加法 11 课时

 5 5

 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

 4 4 课时

 17

 ①9 加几 ②8、7、6 加几 ③5、4、3、2 加几

  6 6

 认识图形(一)3 课时

 18

 总复习 4 课时

 7 7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0课时

 19

 总复习

 8 8

 6—10 的认识和加减法 10 课时

 20

 期末考试

 9 9

 6、7 的认识和加减法 4课时

 10

 8、9 的认识和加减法 4课时

 11

  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 4 课时

  12

 连加、连减、加减法混合 实践活动:数学乐园 1课时

 4 课时

篇五:一年级上册数学课后辅导计划

面提供的文章可用于工作中写作参考,提高效率,如果文档有不合适的地方可留言以便进行改进。

 关于底图:如果不需要图片或是要更换图片,只需要双击页眉便可删除或替换图片。

 目

 录 1. 20xx 年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2. 最新初三物理教师工作计划模板 3. 20xx 年学校安全工作计划

  20xx 年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十个单元:数一数、比一比、15 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物体和图形、分类、610 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 的认识、认识钟表、20 以内的进位加法及总复习 数学活动:数学乐园和我们的校园。

 本册的教学重点是 20 以内的进位加法和 10 以内的加减法,难点是进位加法,这两部分知识和 20 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基础,同时它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本册教材是义务教育的实验教材,是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进行的实验课本,本册教材主要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对学生进行数感及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学习习惯、合作与交流的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自己有用的知识,对学生进行有效地思想品德教育,初步了解一定的学习方法、思考方式。

 教材重、难点:教学内容是 10 以内的加减法和 20 以内进位加法。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 20 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 10 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 0?D?D20 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 10 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了解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1、深入细致的备好每一节课。在备课中,认真研究教材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要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 。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的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做出总结,力求准确把握难重点,难点.注重参阅各种杂志,制定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方法及教学形式。注意弱化难点强调重点。教案编写要认真,不断归纳总结提高教学水平 2、认真上好每一节课。上课时注重学生主动性的发挥,发散学生的思维, 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教学质量。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觉得愉快,注意精神,培养学生多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思维的严谨性及逻辑性,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思维素质.保证每一节课的质量. 3、认真及时批改作业,布置作业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做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讲评,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注意听取学生的意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有目的的对学生进行辅导。

  最新初三物理教师工作计划模板 一、基本情况 今年我担任九年级三个班的物理教学,共 150 多位学生,总的特点来讲,物理学科的基础还是较好,很多同学善于用物理的眼光分析物理问题,总成绩在县区居于上等水平。虽然如此,但三个班的学生还是存在较大差距,154 班的学生无论是对学习物理的兴趣还是物理的基本功都 153、157 班同学好一些,三个班仍然存在优等生少、后进生面较大的特点,特别是 157 班的学生,对学习物理缺乏兴趣,少于发言,分析问题的能力较弱,有一部分同学由于思维能力、认识水平、学习基础等发展不平衡,导致物理成绩很差,历次的考试都不能及格,这就给教学增加了一定的难度。然而,做为一名教师,应该要看到学习的积极的一面,对于消极的一面要扬长避短,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提高整个年级的物理教学成绩。

 二、工作目标 1、每一个学生能将教材中的所有实验进行熟练地操作,使他们基本上具有一般物理知识的操作能力; 2、学生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多种类型的计算题目,能运用多种途径进行解答; 3、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去解答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4、学生的人平成绩达 70 分以上,优秀率达 35%,及格率达 80%以上,毕业率达 100%; 5、在市统一举行的毕业考试中,争取居于镇区前三名。

 三、工作措施

  1、认真学习课程标准,领会本科目在教学中的具体要求。新教材切然不同于过去的要求,因为新教材其灵活性加强了,难度降底了,实践性变得更为明确了。教师必须认真领会其精神实质,对于每一项要求要落到实处,既不能拔高要求,也不能降底难度。

 2、注重教材体系,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新教材不仅在传授文化知识,更注重于培养能力。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已有的各类实验,做到一个一个学生过好训练关,凡是做不好一律重做,直到做到熟练为止,力争在理化实验操作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3、讲求教学的多样性与灵活性,努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学不能默守陈规,应该要时时更新教学方法。本期要继续实践好兴趣教学法,充分运用多种手段,让科学进入物理课堂,让新的理念武装学生头脑。

 4、严格要求学生,练好学生扎实功底。学生虽逐步懂得了学习的重要性,也会学习,爱学习,但终究学生的自制力不及成人。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以学生严格要求,不能放松任何一个细节的管理。做到课前有预习,课后有复习,课堂勤学习;每课必有一练,杜绝学生不做作业、少做作业,严禁学生抄袭他人作业;教育学生养成独立思问题的能力,使每一个学生真正做到学习成为自已终身的乐趣。

 5、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加强对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教材中有许多科学家、爱国人士、唯物论者,他们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因势利导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从小就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爱科学、爱祖国等优秀品质。

  20xx 年学校安全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学校安全关系到师生生命安全,关系到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建国以来党和国家一贯的安全生产方针,也是学校正常工作开展的保障。党中央、国务院三令五申强调安全工作,江总书记也多次指示安全工作。为此本校结合自身实际,严格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等各部门安全工作指导方针,制定本计划。

 二、具体工作 1、加强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建设,个别人员参加有关培训,持证上岗。

 2、健全规章制度,明确工作职责,严格执行有关规章制度。并经常学习有关安全管理、安全上岗方面的知识。

 3、定期和不定期检查各类安全设施,加强对重点场所的管理 4、经常开展各类安全教育活动,使师生增强安全工作观念。经常利用电视、广播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5、加强教师护导、食堂值班的管理,经常检查、督促要求提高工作责任心。

 6、经常检查电器电路,杜绝火灾隐患。防止触电、火灾等事故。

 7、进一步配备消防设备,加强硬件建设。

 8、加强食堂安全工作,严格食品卫生。

 9、加强饮用奶和饮水卫生,经常督促自来水公司对饮水机进行消毒,教育学生养成卫生习惯。

 0、高温季节,防止师生中暑;冬季要严防火灾事故,经常加强检查。

 一、指导思想

  学校安全关系到师生生命安全,关系到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建国以来党和国家一贯的安全生产方针,也是学校正常工作开展的保障。党中央、国务院三令五申强调安全工作,江总书记也多次指示安全工作。为此本校结合自身实际,严格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等各部门安全工作指导方针,制定本计划。

 二、具体工作 1、加强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建设,个别人员参加有关培训,持证上岗。

 2、健全规章制度,明确工作职责,严格执行有关规章制度。并经常学习有关安全管理、安全上岗方面的知识。

 3、定期和不定期检查各类安全设施,加强对重点场所的管理。

 4、经常开展各类安全教育活动,使师生增强安全工作观念。经常利用电视、广播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5、加强教师护导、食堂值班的管理,经常检查、督促要求提高作责任心。

 6、经常检查电器电路,杜绝火灾隐患。防止触电、火灾等事故。

 7、进一步配备消防设备,加强硬件建设。

 8、加强食堂安全工作,严格食品卫生。

 9、加强饮用奶和饮水卫生,经常督促自来水公司对饮水机进行消毒,教育学生养成卫生习惯。

 0、高温季节,防止师生中暑;冬季要严防火灾事故,经常加强检查。

篇六:一年级上册数学课后辅导计划

课课目课要求重、课点教学课课教学课想教学54558(

 一年课

 数学)

 课

 教学划生活中的数

  通课教学掌握120的且了解并存在的课律课之 课的它、学等数数活课课找数生课松的字数课之课所它且掌握并法。写

  1.解学激课。2.课。数助生了学帮校的生活生课的课趣学学生活中的找

  使120的和会数20以内的。数生学学会写法

 在生的课趣出课学激课他课的课趣然后在课生课着任课学去课。学中课教学从比

  1、使初步知道大、小、高、矮、课、重的含课用一一课课的方法会比课物的多少。体使生通课课察、操作学初步感知课、短、高、矮的含课物的方法。体生通课操作学2、比课学会

  通课操作使学生用一一课课的会方法比课物少。的多体

  培课察和分析能力。生的课学

 造课去课察、操作、课课要课学课筋做他课想做的事。课要课件放心课条生课学教学生课课课极加减法

 使加减己理解的方法去课算20以的的加内数算。生初步知道学法的含课用自会法的课减

  通课课课独课多课课算方法使学生掌握所生课手课学立思考展知课。学

 在课要采取多课教多课的教学使学快的掌握知课。中教学方法生课松愉

  在课要多课用生活教中的数学生课松愉快的掌握知课。课程中教学使学大家来

 课系生活课课使课一步知道加课用自己理解的方会法去课算20以加法的课算。减生学法的含减的的内数

  在要课多课课能课在课践中掌握知课。中课教学生多课手、学教

  在课课要注意强课教生在课一课准学下的一至性不同课准下的多课性。活课中践

  在要课多课课能课在课践中掌握知课。中课教学生多课手、学教

 容内课课目

 课

 要

 求

 重、课 点教 学

 课 课教 学42033(

 一年课

 数学)

 课

 教学划体

 1.使球体分析生直课课课课方学2.课课课方形、正方形、课和三角形课的形特征。它状、正方体、课柱和体。

 通课课、形使课形的特征。各课课画拼生直课感受各课学

  使己的课言课形出它生能用自学出课课的来能课描述并的特征。加减法

 1.使出课便的课算方法。找以的加内减解生活中的课课课课。决生通课学他人交流各自的课算课程与2.能课比课熟课的口算20法使生能课课用以学的知课学

 通课课立思考展课多课课算独方法使生掌握所学课。生课手课课学知学

  通课生充分日常生活的密切课系感受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课使学课课 课 课体学数学与在数学分

 1.使课。生直课课课物学。体2.多课方法分学会

 通课课、分使直课感受到物生学的课课。体

  使己的课言何分课生能用自学描述如来

 使课。生课合生活中的课课学看课表课课课学会

  1.使半课。2.。生看整课和会课课的学会学法写

 培课能力。生的课察学

 34

  1.通课理数课使2.学会生掌握课课的课课方法。据的收集数整学学会据。

  课课的课课方法。学会

  使何整理物集据。数生如学学会、收体

 通课课课使知课。生课一步掌握本学期所的学学

 课课和课课一步加深课知课的理解。固以巩的知学

  使以学活中的课课课课。生能课课用学的知课解生决

 课 想教 学

 课

 教学划

  利用七巧板课生课课形的掌握。生课手学课课以促课拼学

 在法使中课要采取多课多课的教生课松愉快的掌握知课。学方教学教学

  利用以促课“小小分课课”活课课当生课物学体生课手课学践的课课和使用。

 学课要注意教生以生课、具生的日常生活出课课从学的表演掌握知课。体来

  课课律生多课手课课课学解课课。来决课言想方法、极找

  握。重点、抓课点以促课找生课知课的掌学

 课

 课

 课

 划课课姓

  名基

  本

  情

  况课

  课

  措

  施A课振课 婷吴静蔡 文唐富国课玉春B课课课课有昊何课课课 慧课殿雄课玉春魏武课李海琪课玉课李靖叶元课刘C蔡得课蔡婉琴宗刘宝柴子卿

  课部分好上课课心回答课课思课于课新能课索知课课求解方法。生的基课课学课课听灵主课的探极决极活勇课课的

 课部分课要课予“佐料”教不引课课他课自断己课手解决步培课他课课手课课的良好课课生要求学课课课一

 课部分比例课大且基课知课不太课主要是扎成良好的学上课课玩不课真听勤于课课等不良课课。生所占的学有课没课课课。如课不

 课课出课的课课课真分析原因制定合理的措施局部课化使他课课成良好的课课。课课 课 有所提学 气氛高努力课取课等生。

  课部分小主要是他课课基课知课的掌握课差课用知课缺乏没有课成勤课课、勤课手的良好课课。生所占的比例课学

 课课他课的情不课要加大课基课知课的教更课课培课他课学勤课课的良好课课。课况教课课、会

 C金刘宝王课俊

  课部分小主要是他课课基课知课的掌握课差课用知课缺乏没有课成勤课课、勤课手的良好课课。生所占的比例课学

 课课他课的情不课要加大课基课知课的教更课课培课他课学勤课课的良好课课。课况教课课、会

 课

 期

 效

 果

 通课老课和同课自己的努力学课部分能课在课定的下课一步提高力使每争生都做的更好。生都学状课个学

  通课课生共同的努力课部分生能课课学课等生培课他课的自主、自强、自立不力在没的情下能课完况成各课任课。课化课极能断有老课

 通课课生共同努力使他课课课生”的帽子努力上良好生同赶课使他课在思课上上一台课。个“后脱

 通课课生共同努力使他课课课生”的帽子努力上良好生同赶课使他课在思课上上一台课。个“后脱

篇七:一年级上册数学课后辅导计划

年一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XX 年一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XX-XX 学年一年级上数学教学计划

  XX-XX 学年一年级上数学教学计划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尽快地掌握科学知识,迅速提高学习能力,接下来小学频道为大家提供的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本班人数 22 人,其中男生 10 人,女生 12 人。班上大部分学生会数 10 以内的各数,会认这些数,会写这些数;少部分学生已能计算 10 以内的加减法; 颇 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对课 肾 堂学习不太适应,课堂 曰 上集中注意力较短,根 约 据这些情况,在教学时 者 ,我应从学生的学习兴 坊 趣出发,注意建立良好 熔 的师生情感,让学生爱 蚌 教师、爱数学,并通过 巍 以后的学习,体会到学 缆 数学的乐趣和作用。

 案

 二、教学理念:让不 坛 同的孩子在数学上得到 鸦 不同的发展。

  三、 巢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 哦 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 条 数学一年级上册。

  毋 四、教材分析:本册实 斩 验教材是以《课程标准 吸 》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 届 内容为依据。一共分为 卯 十个单元:数一数、比 玫 一比、1----5 的 鳖 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物 抢 体和图形、分类、6- 癣 ----10 的认识和 待 加减法、11---- 刺 -20 的认识、认识钟 拐 表、

 20 以内的进位加 迪 法及总复习和两个数学 厅 活动第一单元“数一数 雇 ”教材设计了一个“美 咙 丽的校园”情景,一方 宋 面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 仗 活,另一方面初步感知 校 10 以内各数,体会数 妖 存在于我们生活当中, 森 使教师初步了解学生数 吃

 数、观察和语言表 狂 达能力情况,为以后教 那 学做好准备。本单元教 差 学重、难点是使学生充 患 分感知 10 以内的数, 驶 关键是要充分利用教材 离 资源和生活情境让学生 尘 充分数数。第二单“比 洛 一比”是学习认数、计 疥 算和量的准备性知识, 噶 重点是初步感知“多少 壹 、长短、高矮”的含义 叉 。难点是学会比较物体 裳 多少长短高矮的方法。

 扎 关键是掌握比一比的方 又 法。

  第三单元“1 姨 —5 的认识和加减法” 闸 是数概念中最基础的知 协 识之一。是小学生学习 贮 数学的开始。重点:教 邯 学生写数字和初步建立 惧 数感、符号感。难点:

 害 建立数感、符号感。关 也 键:使学生经历数概念 蠢 的形成过程。第四单元 秩 “认识物体和图形”是 砚 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 鹏 识的开始,主要是从形 告 状这一角度使学生初步 郁 认识物体和图形。重、 著 难点:掌握图形特征, 悄 建立空间观念。关键:

 剩 通过直观操作,感受图 题 形特征。

  第五单元 经 “分类”能力的发展对 穿 于将来理解、接受和掌 毅 握系统化的知识,形成 贸 科学、严谨的思维方式 授 很有益处。重、难点:

 砧 确定分类标准,掌握分 川 类方法。关键:掌握初 蘸步的分类方法。

 第 痊 六单元“6—10 的认 亚 识和加减法”是学生进 竿 一步学习20 以内数的 之 认识和加减法计算最直 茨 接的基础。重、难点:

 怔建立数感、符号感,掌 迸 握 6—10 的加减法。

 砧 关键:让学生体会数可 拄 以用来表示和交流。第 户 七单元“11—20 各 贝 数的认识”为学习 2

 攘

 0 以内的加减法做准 籍 备。重、难点:认识数 路 位和计数单位,掌握数 褂 的组成。关键:通过直 幻 观操作,逐步形成数概 媳念。

  第八单元“认 抄 识钟表”主要是使学生 艳 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 倚 会看整时和

  半时, 眠 初步认识钟面。重、难 营 点:会看整时和半时。

 溜关键:掌握看整时和半 织 时的方法。第九单元“ 狰 20 以内的进位加法” 挠 是 20 以内退位减法和 突 多位数计算的基础,也 堪 是进一步学好数学必须 搪 练好的基本功之一。用 伴 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 擂 问题,既有利于学生在 隐 用数学中领悟加减法的 蘸 含义,又可以为以后发 乱 现和解决稍复杂的问题 蘑 打下基础。重点:掌握 凌 20 以内的进位加法。

 旬 难点:用加法和减法解 厅 决简单的问题。关键:

 型 掌握一种 20 以内进位 叁 加法的方法。

  五、 亮 重点是 10 以内的加减 鼠 法和 20 以内的进位加 漾 法。

  六、难点是用 壕 正确的数学语言表述比 扛 较的结果,熟练地口算 嗜 10 以内的加减法,会 挺 口述计算 20 以内的进 圾 位加法的思维过程。1 靶 0 以内的加减法和 20 癌 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 园

 分知识与 20 以内的退 昼 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 芯 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 玉 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姐 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 狄 算的基础。因此,一位 爱 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诬 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 沈 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 数 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 赞 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 仗 生切实掌握。除了认数 舜 和计算外,教材安排了 晨 常见几何图形的直观认 娘 识,比较多少、长短和 牡 高矮,简单的分类,以 版 及初步认识钟面等。虽 蹬 然每一单元内容都不多 吐 ,但都很重要,有利于 瑟 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 阁 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 疵 的兴趣。

  六、教学 称 目标:根据新课标的要 李 求,结合实验教科书第 譬 一册的内容和我班的实 雄 验情况,从知识技能、 蔽 数学思考、解决问题、 冒 情感与态度等这四个方 循 面确定全册 的教学目标 淑 。

 知识与技能

  1. 娠 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 收 出数的过程,能熟练地 颁 数出数量在 20 以内物 炮 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 凡 和第几个。会用数表示 掌 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 汰 序,能比较数的大小, 珠 掌握 10以内各数与 2 延 0 以内数的组成,能认 荒 、读、写 0-20 各数 棠 。

  2.初?了解数 妙 位和计数单位:知道个 咐 位、十位上的数各表示 竭 什么意义。3.结合具 鹅 体情境,初步体会加减 扫 法的含义。

  4.知 百 道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 悯 ,初步体会加减法之间 峪 的互逆关系,能熟练地 猪 口算 10 以内的加减法 攒 和 20 以内进位

 加法。

 骸

 5.认识符号“&gt; 触 ”、“”,会使用这些 熏 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 凡 、直观认识长方体、正 昭 方体、圆柱、球。

  唱 6、初步了解位置方向 硷 ,知道上下、前后、左 惜 右。

 7、初步认识钟表 助 ,会认识整时。

  8 标 、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茵 ,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累 ,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胁 。

 9、培养认真作业、 学 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遮

 10、通过实践活 玲 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 返 的密切联系。

 五、全册 椒 教学重点、难点

  1 磅 0 以内的加法和 20 以 智 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 屹 分内容和 20 以内的退 裤 位减法

  是学生学习 骸 认识数的计算的开始。

 臃 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 吏 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 阎

 位数计算的基础。

 册 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 予 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 成 中最基础的内容,

  喧 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 彬 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 堡 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 锡 掌握。

 六、教学设想 1 摇 、增强责任意识,强化 漾 目标管理 2、重视常规 拨 教学管理 3、强化因材 弟 施教,搞好分类推进

  云

 4、加强学生的励志 酿 教育、理想教育激发学 星 生斗志。

 七、教学措施 印

 1.认真学习新课 涝 改精神,根据新课改的 艇 要求,把握教材的内容 熟 ,吃透教材的前后联系 舷 ,认真备课上课,认真 班 批改作业,做到对学生 啮 基础摸清,好、中、差 札 生做到心中有数,更好 殃 的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悄 ,优生优培,做好学习 酮 困难生的转化工作。【 饿 XX 年一年级上学期数 诛 学教学计划】

  2. 犯 不断学习业务理论,提 绍 高自身素质,加强理论 虞 与实际相结合,加强直 寓 观教学,通过教具、挂 歇 图、投影仪等教学辅助 润 手段,使学生从实物中 戳 认识并掌握数学概念知 骄 识。

  3.加强基础 晾 教学的同时,继续关注 嗓 学生智力的发展,培养 尘 学生学习数

  学的兴 题 趣,更好发挥他们的特 酝 长,培养他们的数学能 吹力。

  4.继续深入 贞 开展“大班额教育的实 薛 验与研究”,使学生在 斟 等高、等爱、等距的氛 耿 围中健康成长。

  5 杖 .制作必要的数学教具 口 ,为有效地开展数学课 鹊 堂教学而准备。

 6.认 漱 真写好每节课后的反思 邢 。

 八、后进生培优措施 腑

 1、积极转化教育 哟 教学观念,和任课老师 措 热心配合。

 2、在班级 予 里能建立学生的学习档 楷 案

 3、实行“低、小、 止 多、快”的教法改革 4 箭 、建立家校教育“互联 妨 网”。

 九、教学进度安 巍 排:

 单元教学内容课时 修

 1.数一数

  2.比 鸟 一比【XX 年一年级上 蹈 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3 晤 .位置 4.1——5 的 略 认识 加减法的初步认识 纹

 0 的认识和有关 0 的加 掸 减法 5.认识图形 6. 类 6、7 的认识和加减法 匈

 8、9 的认识和加减法 骡

 10 的认识和有关 10 补 的加减法

  连加、连 豆 减、加减混合的整理复 村 习实践活动:数学乐园 蔗

 7.数 11——2 瘁 0 各数,读数、写数 1 姓 0 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 棠 减法 8.认识钟表 9. 坞 认识钟表 10.9 加几 砂

 8、7、6 加几

 5、4 粳 、3、2、加几 11. 柴 总复习

  XX 年一年 羌 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橡 :XX 小学一年级数学 隅上册教学计划

  XX 夜 年一年级上学期数学教 盲 学计划:XX 一年级数 私 学教研组工作计划 范文 他 一:一年级数学教研组 滨 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蛔 :

  本学期,我们一 必 年级教研组紧紧围绕学 债 校和教导处工作内容, 眼 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 殆 方向,以深化校本教研 沸 为中心,以提高教师专 饿 业化水平为根本,树立 暗 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加 尼 强教学研究,立足课堂 蚕 教学,积极开展教学研 亚 究活动,树立良好的教 传 风、学风、研风,不断 绰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 舷 、工作目标:

  加强 胎 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 话 认真学习领会先进的教 囱 学理念和方法,努力提 莹 高本组教师的业务综合 摊 素质。

  加强数学课 蛹 堂教学研究,转变教学 珊 理念,积极提高课堂教 揩 学效率,努力培养学生 切 的良好的数学学习的习 牧 惯,全面培养和提高学 需 生的数学综合素养。

 夷

 以研究&quot;课堂教学的 擎 有效性&quot;和&quot;作业设置 豹 的有效性&quot;为重点,努 郁 力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 蚤 和学生的学习方式。

  雇

 以创建品牌教研组为 靖 契机,积极开展教学研 分 讨,营造研讨氛围,努 腰 力提升教师的群体素质 甩 ,争做学习型、研究型 醛 、创新型的教师。

 三、 咐 工作要点 深刻领会课程 哈 标准的精髓与要求。

 演

 认真学习课程标准, 豫 研究教材的编写意图和 穴 内涵,掌握新课改对学 袁 生和教师提出的新要求 涛 ,充分认识到课改的长 瞻 期性、艰巨性、复杂性 首 。善于学习、善于思考 倡 、勤于研究、勤于研究 伍 、勤于总结,努力将课 衷 改理念转化为自觉的课 疑 堂实践,做到理论与教 桑 学实践相结合。

  课 园 堂教学思想上要以学生 争 为本,能力为中心、活 睡 动为重点;过程要开放 俄 和灵活;组织形式要宽 晕 松民主;评价要多元。

 燕 课堂教学目标要着眼于 伏 学生的发展,除关注学 狭 生的一般能力外,更要 濒 关注学生能力的提高, 绣 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 撵 趣、信心、意志、毅力 藩 等。

 研究新课标、新教 豫 材,优化课程实施。

 痹

 在新理念的指导下创 灾 造性地使用教材。以发 雍 展为根本,关注落实过 润 程性目标;以生活为依 保 托,着力构建鲜活的课 内堂;以解决问题为主线 槛 ,建立探究性学习方式 全 ,着力培养学生的基础 英 性学习能力。要让学生 霍 感到学习是有趣的、快 慰乐的,真切地感到生活 再 中处处有数学。

 加强教 姓 学常规管理。

 1、 宝 要精心备课,扩大学生 嚷 课堂实践的空间,注重 婆 三维目标的落实,注重 辜 整体结构的设计,注重 寒 形成个性化的设计方案 问 ,使学习过程成为课程 珍 创新与开发的过程。

 号

 2、加强对学习上有 逐 困难的学生的辅导,要 了 特别关爱他们,并制定 楚 行之有效的措施,不歧 痢 视责骂他们,不打击他 朗们,让他们也有完成某 兆 项任务后产生的自我满 颖 足感,让这些学生也在 践 一种积极而愉快的情绪 弦 状态下学习,从而大面 桅积提高教学质量,全面 肘 实施素质教育。

 四、活 意 动安排 9 月份:

 学习一 整 年级数学教学研究工作 页 计划。

 制订本校数学教 牵 研组工作计划

 积极参 氨 加学校举行的数学教研 鹤 活动。

 10 月份:

 进行 烹 集体备课,组织全组数 蛔 学教师教研活动。

 积极 癣 参加学校教学开放日听 沫 评课活动。

 学科教学衔 增 接主题教研。

 11 月份 袖 :

 进行常规检查,迎接 徐 上级视导评估。

 期中数 椽 学教学质量检测。

 做好 烤 家长会的准备工作。

 1 臆 2 月份:

 研讨数学教学 搀 中存在的问题。

 进行数 几 学实践活动研究。

 1 月 止 份:

 制订复习计划,研 备 究复习方法和方式。

 期 耸 末工作检查。

 期末质量 恋 检测与分析。

 教研组工 掷 作总结

 范文二:一年 整 级数学教研组工作计划 钝

 一、指导思想。

  以 外 学校提出的以雅育雅, 瞻 自主发展为指导,围绕 魔 学校的工作重点从愿意 癣 到明白,聚焦课堂教学 亦 开展本期数学教研组工 修 作,完善相关管理制度 瞎 和机制,使得教研组团 铱 队建设专业化,教师专 避 业发展自主化。用任务 岳 驱动,使教研组内每位 躯 成员明明白白上好每节 顺 课,明明白白做好每个 签 研究,明明白白搞好每 博 次活动。

 二、关键词:

 涛 常规,研究,质量,活 人 动 三、工作策略:

 想实 烈 招,做实事,求实效 四 硷 、工作要点。

 ...

篇八:一年级上册数学课后辅导计划

级上数学教学计划 张倩雯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为指导 依据教育学、 心理学有关知识 针对低年级学生特点采用多种手法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建立数的概念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学生情况分析 一3班全班总人数 48 人女生 22 人男生 26 人。一4班总人数 50 人女生 22 人男生 28 人。两个班级外地学生比例接近 50%期中个别学生没有接受正规幼儿园的教育。学生从幼儿园刚进入一年级很多学生逐渐习惯了小学的生活但是还有一些孩子适应能力较差跟不上其他同学的脚步。有的家长忙于做生意忽视了对孩子的监督而造成孩子不完成作业。也不能排除有的学生的确是由于学习能力差造成学习困难。当然也有一些同学已经是班级学生的学习榜样、老师的小助手。此外本班学生中调皮捣蛋的较多再加之学生刚进入小学学习习惯、行为习惯等还没有形成所以课间、中午追逐打闹的现象较多本学期内要着重抓一下养成教育争取经过一学期的努力让学生养成较好的学习、行为习惯。

 班中大部分学生活泼好动 上课时注意力容易分散 口头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人数较少家长的重视程度相对较好与学校与老师的配合比较令人满意。

 三、教材分析本教材包括以下内容 1、 数与运算 1 数的运算与表达 通过对周围熟悉的物体实施对应、分类、计数学会从多角度计数、序数、编号来构建数的概念。会读、会数、会写 20 以内的数。

 2 数的运算 10 以内数的加减法20 以内数的加减法在实际情境中探究加法的交换关系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加数与和的关系加数与和的关系被减数、减数与差的关系。

 2、 方程与代数 学生通过所提供的情节初步学会在含有 、□ 的算式中填写合适的数。

 3、 图形与几何 1学生通过几何小实验触摸、推、棍 积累对平面与曲面、正方形、长方形、圆、三角形的经验并能分类初步获得几何知识。

 2学生通过画物体的表面与玩彩色图片积累对正方形、长方形、圆、三角形的经验。

 四、教学设想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成功的关键 所以在教学中我要从抓好学生的学习习惯入手 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开展适合他们的教学活动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除了抓好基础知识的教学之外还要结合二期课改精神以学生发展为本把注重教学的过程转变为注重学生学的过程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

 他们各方面的能力。对不同的学生教育教学首先是对好的学生采取积极鼓励的态度。鼓励他们多看课外书开拓知识面培养自学能力和探索精神在学习上要有创新精神其次对学有困难的学生开展经常性的辅导一方面耐心教育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要提高他们学习的自信心与求知欲争取学习上的不断努力与进取。另一方面要加强和学生家长的联系对那些学习态度不端正的要与家长配合思想教育工作 启发、 开导使其能建立起较明确的学习态度随之激发他们在学习上的求知欲通过家长和教师的共同教育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以逐步提高。

 五、具体教学措施

  1、在教学中注意选取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生动有趣的素材构成“情境串” 提出一系列的问题形成“问题串” 让学生经历“做数学”的过程。

  2、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和初步的应用意识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倡多样化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

 4、注重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启发学生从兴趣习惯、合作交流、知识技能、问题意识、发挥潜能等多方面的自我评价与反馈中逐步培养学生建立自信、认识自我的能力。

 5、在教学中深入贯彻责任教育让学生从小牢记责任从点滴做起。

 潼港小学 2010 学年第一学期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进度参考表

 周次 日

  期 教

  学

  内

  容 P2

 一/说一说 P3

  分一分 P4

  数一数

 同上

  同上 P15

 几个与第几个 P17

 比一比 P19

 数射线 P21

  二/分与合 P23

 加法

  国庆放假 P23

 加法 P26

 讲讲算算一 P28

 减法 P30

 讲讲算算二 P32

 加与减 P33

 看数射线做加、减法 P34

 10 的游戏 P35

 连加、连减 P36

 加减混合 P38

  三/11—20 的数 P40

 十几就是十和几 课 时 1 1 1 3 2 1 2 1 2 1

  3 1 2 1 1 1 1 1 1 1 1 备 注 1 9.1 — 9.3

  2 3 9.6— 9.10 9.13— 9.17

  4 9.20— 9.24 中秋 5 6 7 8 9.27— 10.1 10.4—10.8 10.11—10.15 10.18—10.22

 国庆

  9 10.25—10.29

 10 11.1—11.5 期中练习 11 11.8—11.12

 P41

 20 以内数的排列 P42

 加减法一 P43

 加减法二

  同上 P45

 讲讲算算三 P46

 加进来减进去 P47

 数墙

  P49

  四/物体的形状

 P53

  五/分彩色图形片 P54

 推算 P55

 比较 P57

 加倍与一半 P58

 大家来做加法 P59

 大家来做减法 P60

 组算式 P61

 数学游乐场、期末复习 期末复习、考查 1 2 1 2 1 2 1 2 1 1 2 2 1 1 2 3 12 11.15—11.19

 13 11.22— 11.26

 14 11.29— 12.3

 15 12.6—12.10

 16 12.13—12.17

 17 12.20—12.24

 18 19 20 12.27—12.31 1.3 — 1.7 1.10 — 1.14 元旦

  期末测试

推荐访问:一年级上册数学课后辅导计划 上册 课后 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