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设计项目流程3篇创新设计项目流程 第40卷第6期2019年6月科研管理ScienceResearchManagementVol.40,No.6June,2019收稿日期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创新设计项目流程3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创新设计项目流程
40 卷 第 6 期2019 年 6 月科 研 管 理Science Research ManagementVol.40,No. 6June, 2019收稿日期:2016 -05 -28;修回日期:2018 -06 -13.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管理生命周期中 CEO 行为假设的不连续性及其公司治理含义”(71572041)。作者简介:钟 榴(1986 - ),男,湖南双峰人,复旦大学应用经济学博士后,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研究方向:创新管理。余光胜(1965 - ),男,安徽淮北人,企业管理博士,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公司治理与企业战略。潘闻闻(1986 - ),女,江苏南京人,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复旦大学应用经济学博士后,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知识管理。通讯作者:钟榴文章编号:1000 -2995(2019)06 -010 -0205 DOI:10. 19571/j. cnki. 1000 -2995. 2019. 06. 020从目标导向逻辑到手段导向逻辑———初创企业产品创新流程决策钟 榴,余光胜,潘闻闻(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上海 200433)摘要:如何在资源约束条件下实现初创企业的产品创新一直是学界和商界关注的焦点。本文首先介绍了创业决策逻辑理论中的目标导向和手段导向的特征,通过案例分析分别探讨了锤子和小米两个初创企业产品创新流程决策,并以理论模型对比了两种决策理论在实践中的适用性和局限性。研究结果表明,锤子手机的研发过程体现了目标导向的特征,而小米手机的研发过程体现了手段导向的特征。本研究认为,创业更多是介于精密计划和非系统性试错之间,目标导向和手段导向逻辑的适用性取决于不确定情境下创业者战略决策的权变性,权变性影响了企业资源的整合和创业机会的识别;初创企业在发展早期比较适合采取目标导向逻辑进行决策,通过提高资源整合效率,能加快创业机会的识别,而手段导向的作用更多体现在产品创新后期,随着产品的约束性条件不断演化,创业者通过保持资源整合的柔性来持续识别新的创业机会,产品创新是外界环境各种约束性条件不断迭代而成的结果。关键词:产品创新流程决策;初创企业;手段导向逻辑;目标导向逻辑中图分类号:F270. 5 文献标识码:A1 引言创新与创业是过去一个世纪以来最令人瞩目的研究领域之一。1985 年,德鲁克指出,一项创新的考验并不在于它的新奇性和科学内涵,而在于推出市场后的成功程度,也就是能否为大众创造出新的价值。德鲁克从企业家创业的层面去理解创新,即企业家创业的实质就是探索和捕捉潜在创新机会的过程,这一观点体现了 80 年代新古典经济学对理性预期有效性的推崇。而企业家创业也因其机会导向、不拘泥于资源约束条件下的快速行动、富于创新并积极承担风险等特点引起了管理学者广泛的兴趣和关注。对此,Shane 与Venkataraman [1] 指出,创业机会源于客观环境中,行动者通过异质性知识和信息优势来发现识别市场机会,个体在寻求和发现创业机会时是基于理性的目标驱动行为,这类似于企业的计划战略,通过分析产品的边际成本、边际收益和市场需求来确定产品的需求函数和价格,强调创业者决策模式的目标驱动性和战略的深思熟虑。然而,创业者对于创业机会的把握并非一蹴而就,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必须解决机会识别和资源获取两大问题[2 -4] ,在具体的商业实践中,初·206· 科 研 管 理 2019 年创企业的产品创新更多是以模仿市场领先产品来获得生存,故被称作“平庸的大多数”(Modest ma-jority)[5] 。以往许多产品创新流程的研究更多是以发展成熟的大企业为研究对象 [6,7] ,如许多研究者建议企业采取目标导向逻辑决策 [8] ,设定产品开发的市场目标,确定发展创新项目的长远战略,形成一系列的产品创意组合,最后根据净现金流量和投资回收期确定不同创新项目的资源分配顺序,然而,少有研究能够清楚地解释或指出资源约束下的初创企业从“平庸的大多数”之中脱颖而出的真实原因,大多数探讨的是中小企业产品创新的前置性因素和后果 [9] 、风投或其他股权投资如何驱动企业创新成功 [6] 、组织间合作的效益[10] 、竞争者导向 [11] 、组织结构 [12] 、智力资本 [13]和人力资源的可得性 [14] 等方面。相比之下,手段导向逻辑决策 [15] 更能适应不同 市 场 环 境 下 企 业 创 新 项 目。Sarasvathy&Simon [16] 指出,手段导向能适应不同市场环境下的产品创新,它更类似于应急战略[17](Emergent Strategies)或非预测式战略[18] (Non -predictive Strategies),该种决策并不预先定义一个市场目标,它以一切手头可利用的资源和工具为出发点,创业者通过在不同资源约束环境下来调整市场目标和产品设计构想,并在运用手段的过程中分析是否能达到潜在的目的。Sarasvathy&Dew [19] 研究了创业者的手段导向如何推动新市场的形成,Wiltbank 等[18] 研究了在不确定环境下天使投资者的手段导向战略决策。总体来看,目前学界对于手段导向逻辑(Means - given,Effec-tuation Process)和目标导向逻辑(Goals - given,Causation Process)两者的差异和适用性研究还不够详尽,基于此,本文试图提出一个整体的理论框架,以锤子手机和小米手机为案例,考虑资源约束的情境下的初创企业在不同时期创新决策导向变化的机理,以期为创业者在不同发展阶段制定创新战略提供参考。2 理论框架2. 1 目标导向逻辑在传统的创业战略研究中,目标导向逻辑一直是诸多研究的主流观点,它是基于一种预测未来的思想,强调在既定的目标条件下搜寻相应的手段和方法。遵循目标导向的创业者首先能够清晰地定义市场目标,然后在发展成熟的产业内系统性地搜寻能实现该目标的创业机会。目标导向逻辑理论的发展源于新古典微观经济学的理性决策理论,以乔治·斯蒂格勒(George Joseph Sti-gler)为代表的信息经济学认为,行动者以目标导向来制定战略往往是基于所有可能与其决策相关的信息和所能实现的所有潜在的期望效用。目标导向逻辑强调,创业者的作用就是尽可能全面搜集和分析市场信息,快速探寻市场环境中存在的创新机会,然后根据预测收益和风险在各个备选的创新项目中进行筛选,从这一意义而言,目标导向逻辑下的企业家租金主要源自行动者对市场的洞察力和执行能力。事实上,目标导向逻辑经常以商业计划书的形式出现,如分析产品的需求曲线,投资回报率等等。目标导向逻辑对外在信息的依赖性还表现在 Mcgrath 的“实物期权”理论中,即在公司面临不确定性的市场环境下,一个投资方案其产生的现金流量所创造的利润,不仅来自于截止目前所拥有资产的使用,还应加上一个对未来投资机会的选择,企业通过不同的投资组合为股东创造价值。然而,在创新性较高的环境中,外界信息的模糊性将使得行业分析和期权价值的评估变得复杂。2. 2 手段导向逻辑手段导向逻辑源于 Sarasvathy&Simon [16] 针对创业者做的企业访谈,文章指出,在高度不确定性的创业情境下,产品创新是一个不断的问题出现- 解决(Problem Solving Process)过程,因为目标不是预先设定的,在实践中,创业者以手段导向逻辑进行决策时,其市场开发意图和战略计划还不是非常明确,只能依据以往的市场发展状况作为依据,尝试以企业手头可利用的资源为手段,后期通过接受不断更新的外界信息,试验和调整战略方向来重新发现和挖掘创业机会。这种决策导向虽然不够长远或明晰,但这种导向具有一定的适应性,能充分利用外界环境的权变性,随时进行创业学习更新组织的知识系统。因此,手段导向逻辑是一种基于控制的思想,它取代了传统的创业研究中的目标驱动决策,转而集中了各种非预测性战略作为手段。
第 6 期 钟 榴,余光胜等:从目标导向逻辑到手段导向逻辑———初创企业产品创新流程决策 ·207·Sarasvathy 的手段导向逻辑对某个产品市场的必然性存在假设提出了质疑,她指出,创业机会是由不同行动者互动过程所产生,未来是难以预测的,只有通过不断的试验,控制进程来应对环境的不确定性,因此,外部环境与创业者之间的互动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创业机会应该是创业者在外界社会经济环境中主观建构的产物,而创新决策乃是源于经验的积累,与创业者自身的行业经验、认知习惯密切相关。Sarasvathy 对企业存在的因果性反思同样体现了这一点。她认为,企业作为一种资源配置的机制,是经济资源优化配置的结果,但资源的配置过程并不能通过某个收入函数或需求函数所能体现的,尤其对创业者而言,现实中任何产品的出现,都是为了实现人们生活的某种具体需要,而在此之前只能付诸笼统的想象,如果人们清楚地知道市场上需要一个什么类型的公司或产品,完全可以依据已有的理论或知识来创办,但事实上,所有企业家的创新战略仅仅是一个谋利动机或出人头地的雄心。因此,创业者的战略设计往往只能反映企业家自身的社会环境状况而非抽象的市场机会,具体可归结为“我是谁”、“我了解什么”、“我认识谁”三个维度,这三个维度作为创业者实施产品创新的手段或资源,不同的组合方式决定了创业者最后实现的价值和市场机会,也因此,这些“手段”在很大程度上就反映了创业者自身的特质、眼光、能力、知识和社会网络。如下图 1 的手段导向逻辑决策理论所示。图 1 手段导向逻辑创业决策理论 [15]Figure 1 Entrepreneurship decision - making theory of effectuation process logic从上图 1 中可知,首先,手段导向逻辑重视预先评估企业能够承担的损失量而非预期收益,创业者在给定的手段下尽可能采用更多战略进行试验,且倾向于能带来更多选择余地的战略,这也相对地降低了风险;其次,手段导向逻辑重视战略联盟的作用,创业者通过与利益相关者达成的事先承诺降低了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同时也构建了进入壁垒;第三,由于个体认知理性的有限性和偏好差异性,这导致了创业过程中的各种权变性,其因果关系难以被分析和预测,因此创业者的决策要充分利用外部环境的权变性,及时调整战略方向。2. 3 目标导向逻辑与手段导向逻辑的比较目标导向逻辑注重以理性预测的视角来识别机会,制订严密的战略计划整合资源,进而在分析预测的基础上开发市场机会,创业的成败取决于
·208· 科 研 管 理 2019 年之前市场预测的准确程度和战略执行的程度;而手段导向逻辑则提出要以行动者为中心,从权变性的视野来看待人类生活中的行为,企业的最终产品不可能通过市场预测或分析来决定,市场机会是行动者与市场环境持续达成的承诺而形成的结果,故决策的实质是将已有现实条件逐渐向潜在市场转化的过程。本文将两种决策理论的差异进行整理如下表 1 所示。表 1 目标导向逻辑与手段导向逻辑的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causation process logic and effectuation process logic维度 手段导向逻辑特点 目标导向逻辑特点手段 vs 目标 手段驱动 目标驱动可承担损失 vs 期望收益 对投资项目可能存在的损失作提前准备 对投资项目的未来收益做预先估计伙伴关系 vs 竞争性分析通过合作关系和利益相关者承诺降低环境不确定性通过市场调研和竞争性分析识别和避免环境不确定性承认意外 vs 克服意外 权变性被视为机会的来源 避免或克服权变性3 研究方法3. 1 案例选取与描述为探索新兴的创业理论,本研究通过运用目标导向和手段导向逻辑理论来分析产品创新过程的动因、流程和结果,比较不同的创业者在产品创新过程中的决策动因,展示初创企业在突破资源约束的环境下如何识别、利用、开发创业机会的创新路径。本文将采用理论驱动的探索型案例研究,案例标准满足以下要求:首先本研究选取的两个案例都是具有相对知名度的创业者,其创业过程媒体报道较多,在手机行业两者的可比性具备一定的参考价值;其次,本案例选取的手机行业是中国目前创新速度相对较高的行业,也是创业者频繁识别创业机会的行业,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第三,本案例选取的两个创业者都是在资源约束环境下开始其产品创新流程的,体现了初创企业的特征,符合本研究提出的理论条件。3. 2 资料获取方法和分析手段本研究将采取多种方法收集案例资料。为保证收集资料的效度,本文采用三角互证法[21],比较来自媒体报道、公司文档和社区访谈的信息,以确定它们是否相互证实,从而确保资料收集的真实性。公共媒体报道主要来自第一财经、南方周末等主流财经和 IT 媒体,公司文档信息则通过实地观察走访获得,具体包括与企业高层的深度交流、对一线员工发放开放式问卷以及对二者的一些合作伙伴进行采访。本研究采取扎根理论分析法[22] 来研究锤子和小米开发手机以来所历经的重大事件,主要基于以下三点:首先,目前有关手段导向逻辑和目标导向逻辑决策的理论研究中,其变量的设定还不够明确,变量间的互动关系尚未正式,没有形成清晰的概念体系;其次,本研究所探讨的产品创新流程决策涉及的影响因素和范围比较广泛,且其中有很多属于情境型的因素,难以一一进行量化,只有将其置于一定背景环境下才能做出解释;最后,扎根理论经过多年的发展,研究流程和分析技术日趋完善,可以实现科学研究的信度和效度要求。本文试图通过描述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来对比两家公司在手机开发前后所采取的创新流程决策,并在最后给出研究的假设和结论。3. 3 模型建构(1) 开放式编码。本研究主要通过文本资料来挖掘数据,在编码前将排除与主题无关的段落和章节,且尽量使用原始的文本语句作为标签,并从中归纳出初始概念。通过对零散概念进行对比分析,将类似的概念整合到一起,设定概念范畴。如下表 2 所示。(2) 主轴编码。主轴编码是一个将被分解的资料重新整合的聚类分析过程,本研究运用典范模型的因果条件、现象、脉络、行动策略和结论方面逻辑关系在主轴编码阶段共得到个 2 ...
篇二:创新设计项目流程
1福田雷沃产品创造流程手册(讨论稿)产品创造能力提升项目组2012.112福田雷沃产品创造流程手册阐述了雷沃新产品的开发流程,包含了从产品规划至确定新产品项目直至量产的所有活动。它是在借鉴国内外先进实践,在公司多年的产品开发经验和知识积累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并将通过持续改进与优化保持其先进性和适用性。产品创造流程手册有利于产品策划、过程调整和状态监控。关键特征是它能够评估各业务活动的结果并对其进行相应调整。产品创造流程手册是为在产品创造过程中达成项目的目标而建立起的一套通用的任务、人物、时间的前后贯通的管理框架。我们必须对产品创造流程有个一致的理解,才能更好是达成项目目标。产品创造流程手册适用于福田雷沃重工下属产品创造业务,它解释了产品创造中最为相关的组成部分,是标准的产品创造业务流程框架,具体的项目开发需根据实际开发内容,参照本框架进行二次开发。前言
3Contents目 录一、总则 概述 术语 全生命周期划分二、产品规划流程三、 产品开发流程四、关键活动及方法论
4【1】产品创造流程以样机的实现为主线进行设计,过程项目管理的范围始于项目启动,终于项目总签发。【2】产品创造流程以矩阵式管理模式进行推进,设立1个项目经理、1个项目经理助理,9个子项目经理。(各业务根据实际情况可进行二次调整)【3】产品创造流程通过项目管理的三要素(QCD)建立目标,并在各个阶段进行更新、验收。基本原则一、总则
5QCD管理目标注释一、总则Q-Quality-质量【1】在立项之初就要评估项目风险,并由项目发起者批准,在早期阶段要减小风险(新底盘和新车身的组合要避免)。【2】产品开发遵从循序渐进的开发原则:设计,之后分析,之后制造,最后测试(与PDCA循环类似),来持续地提高产品的成熟度。【3】质量门使得活动相关的所有部门(角色)同步。【4】质量门是产品创造流程是否继续进行的主要决策点,不影响各节点活动的同步开展。【5】通过质量门和定期(月度)汇报来同步项目内的各项业务的进展情况,并通过项目管理来跟踪。
6一、总则C- Cost-成本【1】成本达成情况作为产品开发的重要指标进行量化,并在项目规格模块完成自上而下的目标制定及自下而上的逐级验证。【2】在10-1质量门节点之间,每个质量门必须对成本执行情况进行更新、回顾,确保与目标的一致性。D- Delivery-交付期【1】零件图纸发布之前,询价开始,及确定零部件制造周期。【2】从一开始,所有子项目的要求就必须符合到整个产品的配置和项目的整体规划。【3】整机工程发布的时间需要与所有子项目的时间同步(特别是在制造、采购和售后方面)
。
7关键术语【1】项目经理:产品开发阶段负责人,从项目启动介入,概念批准牵头,直至项目总签发,对产品目标的实现负责。【2】子项目经理:产品开发过程中,代表某职能负责职能模块任务与交付质量的人,对职能模块质量、成本、周期负责。【3】全生命周期:产品从客户需求提出开始到退出市场的全生命历程。产品全生命周期=产品规划+产品开发+量产与改进。【4】质量门:整个产品设计流程中设立的检测点,对产品开发状态进行过程监控(QCD目标验收),检验当前环节是否满足要求可以进入下一环节。【5】规格:是可量化指标明确产品的各项功能参数、成本、质量特性和客户需求等,用来规范产品开发过程各项指标,是产品开发的“宪法”。【6】角色:产品创造流程中,代表各个活动开展的责任人,对活动开展的有效性负责一、总则
8【8】样机样品种类节点区间图纸状态生产单元 制造状态 样机目的A样机(样品)S-8S/草图/无图试制测试部非批产工装件手工、数控加工制作(不一定用预期材料)直接借用标杆件支持概念设计确认创新技术对不同的和相互竞争的产品概念进行决策B样机(样品)8-6 S 试制测试部非批产工装件软模件或手工、数控加工制作件(不一定用预期材料)支持规格确定,验证样件功能性验证:功能、结构预测:耐久性提供初步的零部件层级的成本分析依据提供初步的FMEA分析支持自制或采购的基础定义以及生产概念C样机(样品)
7-4 S/A 试制测试部功能上与量产设计一致。精细化后的几何元素(圆角、形状、皮纹)和材料与量产设计接近(无相关的技术限制)制造原则:主要的成形与量产设计接近(根据零件具体情况确定样件状态最终过程(装配)一般要手工完成验证规格,验证产品可靠性、耐久性确定安装,功能,可靠性和耐久性表面质量与量产零部件接近空间和接触要求满足装配需要确认“量产”状态的图纸完成。支持完成最后生产设备的采购以及完成所有工装D样机(样品)
6-0 A 装配车间用量产材料和量产工装生产(硬模件)在预生产和生产测试阶段完成制造供应商必须完成所有质量相关的测试对量产零部件认证(PPAP)取得成功的生产测试无限制释放一、总则软模:一般是用预加硬过的钢材做的模具,不需要进行热处理加工,直接可进行机械加工,加工完直接可投入使用。
一般在开发前期样品及小批量时采用,具有成本低,周期短,寿命短的特点。硬模:材料在机械加工前是退火态的,机械加工后再进行热处理,多数情况下热处理后还要进行电加工成型。一般在产品成熟、批量生产后才使用,具有材料昂贵,寿命长等特点。
9产品全生命周期划分一、总则产品全生命周期共划分为三个阶段,产品规划、产品开发、量产与改进,共13个模块。
10Contents目 录一、总则二、产品规划流程流程框架管理组织模式业务及流程分析三、 产品开发流程四、关键活动及方法论
11Contents目 录一、总则二、产品规划流程三、 产品开发流程 产品开发流程框架1、业务模块2、关键路径3、质量门定义4、角色说明 产品开发模块业务展开 产品开发质量门业务展开 产品开发各质量门交付物 各角色活动说明四、关键活动及方法论
12业务模块产品开发流程共分为10个业务模块,按照12个质量门实施管理和控制项目启动项目概要项目框架概念批准最终规格设计发放长周期工装冻结设计签发零部件批产放行SOP 市场测试结束项目总签发生产方式项目概要项目框架概念决定自制或购买策略 自制或购买决定概念产品规格规格设计验证最终设计状态D图发布(量产)3.A样件/机 4.B样件/机1.概念2.规格1:4模型造型决定设计最终确定造型冻结A面冻结-数字模型供应商预选B样件供应商确定S系统规格项目规格先行技术可行A样件/机测试B样分析B图发布零部件测试B样件/机制造B样件及工装采购B样件/机测试A样概念设计C样分析C图发布零部件测试C样机制造C样件及工装采购C样机加速测试5.C样机无限制放行(工程文件)样件放行测试D样机制造认证测试C样机整车测试D样件采购与自制模拟分析图纸发布样件采购与测试整车试制与测试6.D样机供应商开发生产系统开发&爬坡上市策划C样件供应商确定 量产合同签订安装与预验收试生产PP1 — 3生产爬坡量产产品市场定价 产品认证 产品试销10 9 8 7 6 5 4 3 2 0 1(设计&工艺)7.供应商开发8、生产系统开发9. 生产启动项目组织建立工厂生产区位产品最终规格B样设计A样分析A图发布零部件测试B到C优化生产与物流工艺设计A样件/机制造设备与工装供应商确定零件最终规格项目最终规格系统最终规格A样件及工装采购D样车可靠性运行确认长周期量产供应商确定供应商工装制造跟踪(B样件、C样件)制造工艺及工装设计生产设备功能规格制造工装功能规格设备与工装制造跟踪 最终验收+量产移交产品上市启动策划 分销与服务网络到位C到D确认客户测试完成1:1模型零件规格合格供应商发布量产件PPAP供应商工装制造跟踪(量产件)10.上市启动PS规划中长期产品先期规划项目先期策划三、产品开发流程 1)产品开发流程框架
13关键路径三、产品开发流程 1)产品开发流程框架是否确认仅用产品开发关键路径
14质量门定义福田雷沃产品创造体系1.0版的12个质量门)项目启动项目概要概念批准项目框架最终规格设计发放长周期工装冻结零部件量产放行设计签发生产启动(SOP)市场测试结束项目总签发产品规划和定义 产品开发与验证 生产启动与量产S 10 9 8 7 6 5 4 3 1 0 2三、产品开发流程 1)产品开发流程框架
15角色说明项目组织一般的包含了1个项目经理、1个项目经理助理,9个子项目经理、33个角色。PPLMALMAMMAIMAOASMS规划负责人FCPDIPDCPDDPDTPDS缩写 角色 缩写 角色 缩写 角色售后服务市场与分销财务与成本售后服务市场与分销财务与成本生产与物流子项目经理物料输送厂内物流厂外物流整机集成设计文档/BOM验证/测试模拟分析物料输送厂内物流厂外物流整机集成设计文档/BOM验证/测试模拟分析PDL设计工程子项目经理PML项目经理MELMEFMEPMASSAL制造工程子项目经理技改工程工艺工程试生产制造工艺工程试生产制造市场与分销子项目经理PMP 样车试制MEE装备采购APLAPP采购工程子项目经理先期采购AQSAQE采购工程质量产品质量工程QL 质量工程子项目经理FCL 财务工程子项目经理 AQP 制造工程质量型式认证服务与配件子项目经理项目经理助理服务与配件子项目经理项目经理助理AP零件采购AP零件采购三、产品开发流程 1)产品开发流程框架
16概念模块包括项目启动和做概念决策所需的所有业务活动,这些活动用以将顾客期望转化为项目目标和工作内容10 9 8PM 概要(项目概要规格)FC PM整车的初始目标成本(自上而下)项目框架规格PM开始项目组织建立PDIPMME概念决策自制或采购策略生产方案 模块1:概念项目概要 项目框架 概念批准定义:ME, MA, AP, AQ, MS, AS职能策略已定义PD, AQ, MS 竞争对手分析PD 确认产品可行性ME, MA, AP, AQ, MS, AS职能概念FC 财务与成本 PDI 整车集成 PM 项目管理 ME 制造工程 PD 产品开发 AQ 先期质量 MS 市场与分销MAS 试生产制造 AP 先期采购 AS 售后服务三、产品开发流程 2)产品开发模块业务展开
179 8PDIPDC整车功能规格书系统功能规格书项目规格书FCPDCAP零件的功能规格书定义目标成本及最终校核定义和确认主要的开发供应商确认内部开发部分的规格书定义:支持最终规格书(外部开发部分 )在这一模块,所有从概念设计得来的结果必须体现在规格书内,并且要完成与开发供应商签订合同。7PM(由下而上)目标成本计算及预核算PDCPDCFCPM 项目最终规格书开发合同签订 模块2:规格AP项目框架 概念批准 最终规格PDI总布置开发PDI 整车集成 PDC 设计 FC 财务与成本 AP 先期采购 PM 项目管理三、产品开发流程 2)产品开发模块业务展开
1810 9 8PDC A样件的概念设计定义:本模块的活动主要是验证有技术创新的组件和不同概念的决策,所有活动必须与先期工程设计同步实施。PDD A样件模拟验证文件准备PDS A 样车数字化模拟仿真MEP A样车可制造性评估PDD A样车零件图纸下发提供A样车用的零件及工装PDTA样件测试PMPA样车试制PDTA样车测试/验证 模块3:A-样机/件项目概要 项目框架 概念批准PDC 设计 PDD 文档/BOM PDS 模拟分析 PDT 验证/测试 MEP 工艺工程 PMP 样车试制 AP 先期采购AP三、产品开发流程 2)产品开发模块业务展开
199 6PDC B样件设计定义:本模块是确认整车及各零件的规格(功能)。测试是在实验台架上,必要时对整车进行测试。评估之后的C样车的可靠性是否可以验证。PDD B样件模拟验证文件准备PDS B样车数字化原型模拟仿真MEP B样车可制造性评估PDD B样件图纸下发提供B样车试制零件与工装PDTB样件测试B样车制造8 7PDCB样件设计更新PDT B样车测试 模块4:B-样机/件项目框架 概念批准 最终规格 设计发放PDC 设计 PDD 文档/BOM PDS 模拟分析 先期采购 PDT 验证/测试 APAPPMP 样车试制PMP三、产品开发流程 2)产品开发模块业务展开
206PDC优化到设计状态C定义:本模块主要是对各零部件及整机进行生命周期及可靠性评估。C样机主要特性必须满足正式生产的要求。PDD C样件模拟验证文件准备PDSC样车数字化模拟MEPC样车可制造性评估PDDC样件图纸下发PDTC样件 零件测试C样车整车制造7 5PDC更新设计状态C (与量产接近)PDTC样车测试 模块5:C-样机提供C样车试制零件与工装最终规格 设计发放 长周期工装冻结 设计签发PDC 设计 PDD 文档/BOM PDS 模拟分析 先期采购 PP 产品规划 PDT 验证/测试4APAPPMP 样车试制PMP三、产品开发流程 2)产品开发模块业务展开
21 模块6:D-样件7 5PDC定义:本模块内的所有活动主要是为了验证零部件量产的可行性。新车和相应零部件已经通过认证,可以毫无限制的使用了(放行了)PDD D样件模拟验证文件准备PDS模拟仿真:验证最终设计状态MEP完成D状态设计(正式工装用)PDD D状态图纸下发 (采购零部件)客户测试PDT法规认证整车预试制D样件零部件组织6 4PDC产品放行 (自制零部件)3 1PDDAQPPDDPDIPDAS 预试制用图纸下发D设计状态确认可制造性分析:验证最终设计状态无限制放行(工厂正式生产工艺)认证测试(相应路况/机型)测试D样车2MEP最终规格 设计发放 长周期工装冻结 设计签发 零部件量产放行 SOP 市场测试结束PDC 设计PDD 文档/BOMPDS 模拟分析MEP 工艺工程PDI 整车集成PDT 验证/测试 AS 售后服务 AQP 生产制造质量AP 先期采购AP三、产品开发流程 2)产品开发模块业务展开
22 模块7:供应商开发7最终规格6设计发放5长周期工装冻结3零部件量产放行2SOP4设计签发8概念批准9项目框架AQS 供应商评审AP B样件供应商选定APB样件价格确定APL供应商预选APAPC样件开发供应商选定C样件价格确定APQC样件开发供应商评审AP长周期量产供应商选定APQ长周期量...
篇三:创新设计项目流程
.3969/j.issn.1671-489X.2020.09.090项目化课程体系背景下教学进程创新设计*——以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为例◆郭建勤
沈洁
杜玉红摘
要 阐述创新设计教学进程的原则,提出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教学进程的创新设计,分析教学进程设计的创新点,以期为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教学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关键词 高职;项目化课程体系;应用电子技术;智能家居系统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489X(2020)09-0090-021 前言项目化课程体系是指采用一个或多个相关的项目贯穿课程体系的教学实施,在各专业课程教学中,根据课程自身特点,对项目进行多次剪裁、引用、剖析,皆在提高学生对项目熟悉度、课程间项目资源利用率及学习成效。而在项目化课程体系建立后,如何遵循高职学生的认知和学习规律,科学合理安排教学进程,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效至关重要。课程排序安排不合理,会造成学生一入校就进入枯燥抽象的理论学习而被当头棒喝。本文以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为例,在采用智能家居系统作为贯穿课程体系项目的背景下,创新设计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教学进程。2 创新设计教学进程的原则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在采用智能家居系统作为贯穿项目的前提下,按照以下原则进行教学进程的创新设计。1)按照智能家居系统的项目实施工作过程、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典型工作岗位(设计、生产管理、安装调试、销售、维护)的人才需求,采用“智能家居系统的直观认识→智能家居系统子系统(如智能安防、智能密码锁、智能插座、智能窗帘等)的设计→各子系统所用器件及产品的生产工艺与管理→各子系统的安装调试→智能家居系统产品的销售→智能家居系统产品的维护→智能家居系统综合应用”的顺序,进行课程排序设置。2)教学进程要“起于智能家居系统项目认知,终于智能家居系统项目设计与运维”,即:第一学期初始,学生* 基金项目:山东省教育厅 2015 年度立项重点资助项目“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项目化课程体系构建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15052)。作者:郭建勤,山东电子职业技术学院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教研室主任,副教授,专业带头人,山东省高职电子信息类教育宣讲团专家,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与教学、智能系统设计;沈洁、杜玉红,山东电子职业技术学院(250200)。直观认识智能家居系统;然后将智能家居系统的子系统贯穿于四个学期的各课程项目化教学中;最后,在第五学期完成一个智能家居系统项目的设计、安装调试、模拟销售、维护、模拟管理等,将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应用。3)依据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学生对系统的直观认识敏感、喜欢动手操作的特点,课程排序及教学设计为直观认识→动手实践→偏实践、少理论→理论与实践并重。3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教学进程创新设计第一学期:智能家居系统直观认识、实践操作、设计类基础支撑课程教学,偏实践、少理论,基础技能训练。打破原有的电路基础、C 语言程序设计两门课的 1 ~ 16 周的 64 学时的教学进程设置,教学进程设计为:入学教学 +前训(第1、2周,集中实践)+智能家居系统的认知实习(第3周,集中实践)+智能家居系统子系统中电子元器件识别(第4 周,集中实践)+ 智能家居系统子系统安装、焊接(第 5、6 周,集中实践)+ 智能系统子系统软件初识(第 7、8 周,集中实践)+ 电路基础教学(第 9 ~ 16 周,每周八学时,共 64 学时)+ 智能系统子系统(任选一个)的硬件电路板安装焊接、软件修改强化训练(课下以技能竞赛方式开展)。其中,在第7、8周开设的智能系统子系统软件初识部分,建议讲解 C 语言程序设计的一些基本知识,使学生对软件程序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在第 9 ~ 16 周进行的电路基础教学过程中要以偏实践、少理论的理念进行教学,要将简单子系统作为课程教学的项目。第二学期:智能家居子系统设计类基础支撑课程的单科独进式教学,偏实践、少理论,基础技术技能训练。打破原有的模拟电子技术与应用课程采用的第 1 ~ 16 周 64学时的教学进程设置,教学进程设计为:模拟电子技术与应用课程教学(第 1 ~ 8 周,单科独进,每周八学时,共64 学时)+ 模拟电子技术及应用课程设计(第 9 周,集中实践)+ 数字电子技术与应用课程教学(第 10 ~ 17 周,单科独进,每周八学时,共 64 学时)+ 数字电子技术及应用第一学期:智能家居系统直观认识、实践操作、设计类基础支撑课程教学,偏实践、少理论,基础技能训练。打破原有的电路基础、C 语言程序设计两门课的 1 ~ 16 周的 64 学时的教学进程设置,教学进程设计为:入学教学 +前训(第1、2周,集中实践)+智能家居系统的认知实习(第3周,集中实践)+智能家居系统子系统中电子元器件识别(第4 周,集中实践)+ 智能家居系统子系统安装、焊接(第 5、6 周,集中实践)+ 智能系统子系统软件初识(第 7、8 周,集中实践)+ 电路基础教学(第 9 ~ 16 周,每周八学时,共 64 学时)+ 智能系统子系统(任选一个)的硬件电路板安装焊接、软件修改强化训练(课下以技能竞赛方式开展)。其中,在第7、8周开设的智能系统子系统软件初识部分,建议讲解 C 语言程序设计的一些基本知识,使学生对软件程序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在第 9 ~ 16 周进行的电路基础教学过程中要以偏实践、少理论的理念进行教学,要将简单第二学期:智能家居子系统设计类基础支撑课程的单·课程整合 - 90 -2020年5月上 第09期(总第483期)
课程设计(第 18 周,集中实践)。其中,模拟电子技术与应用、数字电子技术与应用教学要注重偏实践、少理论,且在结束课程后就紧跟对应课程的终结性考核;在课程设计集中实践环节,要以对应课程所学内容为背景,选取智能家居的简单子系统作为载体进行。各学校可针对专业教学要求,选择开设合适的选修课程,建议开设一些与人工智能相关课程,教学过程采用第1 ~ 16 周的 64 学时教学。第三学期:智能家居子系统设计类基础、核心支撑课程的教学,理论与实践并重,核心技术技能训练。建议第1 ~ 16 周并行开设印制电路板的设计与制作、单片机技术及应用、物联网应用技术、传感器技术及应用、高频电子技术及应用等五门设计类基础、核心支撑课程,各课程每周四学时,共 64 学时,课程教学注重理论与实践并重,将智能家居的较复杂子系统作为课程教学项目。第 17 周,进行单片机技术及应用课程设计集中实践环节教学,且以智能家居的子系统的智能控制部分为载体而开展。专业选修课建议选用移动通信技术或物联网相关标准解读等,采用第 1 ~ 16 周的 64 学时教学。第四学期:智能家居子系统制造类、运维类核心支撑课程的教学,理论与实践并重,核心技术技能训练。以开设生产、管理、装配、调试、销售、维护类课程为主,建议第 1 ~ 16 周并行开设无线传感网络技术及应用、电子产品生产工艺与管理、智能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智能电子产品维护、电子产品营销及技术服务课程,各课程每周四学时,共 64 学时,注重理论与实践并重,要将智能家居子系统的生产制造、运维、管理等相关知识融入课程教学。第 17 周,进行创新创业管理实践集中实践环节,以智能家居系统为背景,进行创新设计、模拟创业管理实践。选修课建议开设集成电路相关通识性课程,采用第 1 ~ 16 周的64 学时教学。第五学期:智能家居子系统综合应用、拓展应用核心支撑课程的教学,理论与实践并重,综合技术技能全面训练。本学期教学内容要求:以综合应用为主,将前四个学期所学知识进行综合运用;开设软件设计类课程,实现智能家居系统的应用层设计;增设一些人工智能的相关课程,方便实现“电子技术 + 物联网应用技术 + 人工智能技术”的跨界融合。依据上述要求,建议第 1 ~ 16 周并行开设智能系统设计与运维、手机 APP 开发设计、人工智能技术与应用、机器人技术及应用,各课程为每周四学时,共 64 学时,理论与实践并重。第 17、18 周,以真实智能家居系统为背景进行毕业设计。选修课建议开设集成电路测试类课程或人工智能典型应用课程,采用第 1 ~ 16 周的 64 学时教学。第六学期:顶岗实习、职业资格证书获取。第1~18周,进入顶岗实习的集中实践环节,据学生特长及对不同岗位的兴趣度,对每位学生所能胜任的岗位进行排序,并按此顺序安排学生进行轮岗锻炼实习。同时,校内外教师共同指导学生考取职业资格证书,重点指导考取印制电路板制作工、广电和通信设备电子装接工、广电和通信设备调试工、系统集成工程师、物联网工程师等职业资格证书。4 教学进程设计的创新点1)打破传统的入校就进行抽象知识传授的教学进程设置,遵循高职学生的认知、学习规律,在第一学期、第二学期采用单科独进的方式,从直观认识的集中实践→多门动手操作类课程的集中实践→支撑类课程的单科独进,旨在把学生学习兴趣、自信心调动起来,为后续学习打下良好基础。2)按照贯穿课程体系的项目的工作过程、应用电子技术专业面向的岗位,进行相关课程的教学排序,能够将前面完成的作品应用于后续课程教学实施中。比如在前导课程中经过设计、安装、调试完成的智能台灯硬件电路板,可为单片机技术及应用等后续课程的教学提供实物平台,使前后知识、成果连贯起来,既防止教学资源的浪费,又能使学生更容易明确前后知识技能的关联。3)教学进程中课程排序注重“智能家居系统直观认识→中间课程贯穿于智能家居子系统设计与运维→智能家居系统设计与运维”这一循序渐进、项目实施不间断的理念,做到项目化课程体系背景下的教学进程设计。5 结语高职院校的电子信息类专业,由于专业理论知识相对抽象、难懂,对于很多刚入校的高职学生来说,很难让其立即投入理论知识学习而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站在高职学生的认知角度进行科学合理的教学进程设计至关重要,唯有此,才能把学生很好地“领进门”,让学生有兴趣、有信心学习相关专业知识。项目化课程体系背景下的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教学进程的创新设计,能够较好地实现这一要求,该教学进程设计翔实、可操作性强、有效性高,具有较强的推广价值。■参考文献[1] 崔传文 . 基于工作过程的系统化课程整合研究探析 : 以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为例 [J]. 中国农村教育 ,2019(14):45.[2] 王永春 . 深碗课程 : 高职院校项目化课程体系改革的一个思路 [J]. 秘书之友 ,2017(4):31-33.[3] 魏清俊 . 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探索[J]. 课程教育研究 ,2019(50):50.[4]邱燕,王明哲,赵方舟.基于成果导向理念的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改革与实践 [J]. 高教学刊 ,2019(7):107-109,112.[5] 李秀霞 , 秋珊珊 . 项目式教学模式的层次递进结构研究[J]. 教育现代化 ,2019(A4):106-107.[6] 唐开军 , 杨小燕 . 高职专业课程教学横向融通实践研究[J]. 贵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8(4):42-44. 课建议选用移动通信技术或物联网相关标准解读等,采用第 1 ~ 16 周的 64 学时教学。第四学期:智能家居子系统制造类、运维类核心支撑课程的教学,理论与实践并重,核心技术技能训练。以开设生产、管理、装配、调试、销售、维护类课程为主,建议第 1 ~ 16 周并行开设无线传感网络技术及应用、电子产品生产工艺与管理、智能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智能电子产品维护、电子产品营销及技术服务课程,各课程每周四学时,共 64 学时,注重理论与实践并重,要将智能家居子系统的生产制造、运维、管理等相关知识融入课程教学。第 17 周,进行创新创业管理实践集中实践环节,以智能家居系统为背景,进行创新设计、模拟创业管理实践。选修课建议开设集成电路相关通识性课程,采用第 1 ~ 16 周的64 学时教学。第五学期:智能家居子系统综合应用、拓展应用核心支撑课程的教学,理论与实践并重,综合技术技能全面训练。本学期教学内容要求:以综合应用为主,将前四个学课程整合·- 91 -2020年5月上 第09期(总第48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