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变水泥语文阅读答案1 垃圾变水泥 ①资料显示,我国历年垃圾堆存量已达60亿吨,占用耕地5亿*方米。全国2/3的城市被垃圾围困,1/4的城市已经没有地方处理日渐增多的生活垃圾,更严重的是,城市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垃圾变水泥语文阅读答案3篇【通用文档】,供大家参考。
垃圾变水泥语文阅读答案1
垃圾变水泥
①资料显示,我国历年垃圾堆存量已达60亿吨,占用耕地5亿*方米。全国2/3的城市被垃圾围困,1/4的城市已经没有地方处理日渐增多的生活垃圾,更严重的是,城市生活垃圾以*均每年8%10%的速度增长,传统的垃圾处理技术已不堪重负。
②据专家介绍,目前国内外处理生活垃圾的主要方法有:填埋法、焚烧发电法、堆肥法和综合处理法。这些处理生活垃圾的方法弊端较多,不仅占用了大量土地资源,而且对土壤、地下水和空气会造成二次污染,同时,垃圾焚烧产生有害气体二恶英等,以及飞灰飞渣难以处理。
③通过对国内外垃圾焚烧技术的研究,中信重工研发出目前国内外最先进的利用水泥生产系统处理混合收集的生活垃圾技术,利用水泥窑将生活垃圾变成生产水泥的原料。
④记者在生产现场看到,一车车未经分类的生活垃圾直接被倒入全封闭的巨大处理间,随即被专用抓手投入到破碎机。破碎后的垃圾由板式喂料机经专用皮带传送系统送入垃圾焚烧炉,经由原水 泥生产系统引入850℃以上的热风进行高温处理,生成灰渣固化物进入原水泥生产系统,经原料立磨、水泥烧成系统,最终成为水泥熟料。
⑤该技术具有传统的垃圾填埋和焚烧方式无可比拟的优势;能有效地抑制二恶英的合成与排放,飞灰与炭灰渣通过煅烧全部进入水泥熟料的晶格中,避免了产生二次污染的可能;垃圾储存和输送均处于负压状态,防止了异味对空气的污染;L型垃圾焚烧炉能够调节焚烧时间,非常适合处理目前我国混合收集的生活垃圾。利用水泥生产系统处理城市生活垃圾技术,还能用垃圾中的可燃物替代部分燃料,完全达到了垃圾处理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的要求。
⑥中信重工的这项创新与建一条日处理500吨垃圾的垃圾焚烧厂相比,每天可节约煤48吨,为水泥厂节约矿石65吨。也就是说,像洛阳这样的城市,两条月生产5000吨水泥的生产线,就基本上可以把城市每月的全部生活垃圾 处置并充分利用。
1.文章第①段主要用了哪种说明方法?用意何在?(3分)
2.认真阅读文章第④段,写出垃圾变水泥的生产流程。(2分)
破碎垃圾→ →生成灰渣→ →水泥成分
3.垃圾变水泥的新技术与传统处理垃圾技术相比,最大的优点是什么?(不超过10个字)(2分)
4.通读全文,说出本文的说明顺序,并结合③一⑤段内容作简要说明。(2分)
5.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2分)()
A.城市生活垃圾成为日益严重的问题,不仅占用了大量土地资源,而且对土壤、地下水和空气造成二次污染。
B.中信重工研发的新技术,使生活垃圾通过破碎焚烧,变成了生产水泥的原料。真正做到了变废为宝。
C.用新技术处理生活垃圾,能有效抑制二恶英的合成与排放,而且垃圾中可燃物可替代部分燃料,从而降低了成本。
D.如果采用这项新技术,两条月生产5000吨水泥的生产线就基本上可以把像洛阳这样的城市每个月的全部生活垃圾处置并充分利用。
答案:
1.数字说明(或列数字);准确具体地说明了城市生活垃圾日益增多,传统垃圾处理技术不堪重负;引出下文说明对象,垃圾变水泥这项新技术。
2. 高温处理(或焚烧垃圾)、磨碎再烧
3. 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
4. 逻辑顺序;先概况介绍垃圾变水泥这项新技术,再具体介绍垃圾变水泥的生产流程和巨大优势。
5.A
垃圾变水泥语文阅读答案3篇扩展阅读
垃圾变水泥语文阅读答案3篇(扩展1)
——垃圾阅读理解答案3篇
垃圾阅读理解答案1
垃圾
刘国芳
六楼又下楼了,倒垃圾。垃圾桶边有一个女人,这女人是小区的清洁工,她看见六楼走过来,跟六楼笑了笑,但六楼压根没用眼睛瞧她。六楼其实也是个女人,但两个女人的层次完全不同,六楼的丈夫当官,而这个女人,是清洁工。六楼从不跟女人打招呼,女人不也计较这些。六楼不睬她,她也不介意,下次见了六楼,仍然笑。
六楼提一包米下来,女人盯着六楼看,六楼走到垃圾桶前,一伸手,把米扔了。女人很吃惊,说:“米也扔了呀?”
六楼没睬女人,扔了米,转身往楼道里去。
女人把那袋米提起来看,一袋十斤装的米,真空包装,完好无损,连空气都没进去,女人冲着六楼的背影喊道:“这米也扔了吗?”
六楼没回头,也没睬女人。
女人说:“好好的呀。”
六楼说:“你觉得好,拿去吃呀,但话说在前头,这米过期了,吃坏了身体,别怪我没告诉你。”说着,消失在楼道里。
女人仔细看那袋米,果然,她看见了标注的保质期,女人算了算时间,超过保质期一天,女人笑了笑,提了米走了。一个瘦瘦的保安在值班室看见了,就说:“又捡到好东西呀?”
女人说:“一袋米,说过期了,哪过期了呀,好好的。”
瘦保安说:“六楼扔的?”
女人说:“是。”
两人说话的时候,六楼又下来了,这次搬了一箱苹果往垃圾桶方向走来,女人多嘴,又问:“这苹果也要扔了吗?”
六楼仍不睬她,走到垃圾桶边,把苹果扔了进去。
女人随后把苹果箱打开,发现里面除了两个烂苹果外,其它全是好好的,女人就摇头,跟自己说:“这样好的苹果也不吃,真是浪费呀。”说完,把苹果搬走了,搬到了门口值班室,跟瘦保安分苹果。女人捡什么好东西,都会分给瘦保安。六楼扔了两条烟,女人让保安去捡。瘦保安捡了后,发现那烟虽然过了保质期,但没发霉,瘦保安乐了,跟女人说:“当官的就是有钱,这么好的烟都扔了。”六楼扔了几件衣服,女人让瘦保安把这些衣服捡走了。
这天,六楼又搬下来一箱橘子,女人也在垃圾桶边,六楼砰的一声把橘子扔进垃圾桶,女人问:“这橘子又坏了吗?”
六楼还是不睬她,走了。
女人在六楼走后,把那箱橘子打开,里面确实有烂橘子,女人把烂橘子捡出来扔了,扔着扔着,发现橘子下面是一沓一沓的钱,数了一下,共十沓是十万元。女人数钱的时候,瘦保安走了过来,看见了钱,说:“莫作声,我们把钱分了。”女人说:“六楼肯定不知道橘子下面有钱,知道了,肯定不会扔的,要还给人家。”瘦保安说:“六楼又不知道下面有钱,咱们分了吧。”女人说:“这钱不能要,做人要有底线。”
女人搬箱子往六楼去,敲了敲门,门开了,六楼说:“怎么,你也要送礼?”
女人说:“不是,这是你扔的橘子。”
六楼说:“一箱烂橘子,你拿去就是,送回来做什么?”
女人说:“这里面有十万块钱。”
说着,女人把箱子放下转身走了。
瘦保安在楼下对女人说:“你就是个傻瓜。”
这天晚上,瘦保安趁六楼不在家,潜了进去,发现书房一堆书旁摆着一个箱子,装满一箱子钱。神色慌张的他让巡警注意上了,毫无疑问,瘦保安被抓了,当然牵出了六楼和她的丈夫。几天后,六楼丈夫出事了,被纪委立案调查。
(摘编自《微型小说选刊》)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4分)
A、小说开头点明两个女人不同的身份,并叙述了两人见面时的情境,有两点作用:一是交代了事件的起因,二是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B、六楼女人扔到垃圾桶的东西,有的是过了保质期的米,有的是成箱的水果,做清洁工的女人不嫌弃,挑拣后拿走,这表现了清洁工的节俭品质。
C、瘦保安这一人物形象在小说中有助于推动情节的发展,同时与清洁工女人的形象作对比,更加突出了她不为钱所动、坚守道德底线的性格特点。
D、以“垃圾”为标题,这是小说的线索,围绕六楼扔垃圾、清洁工捡垃圾来展开事件,发现箱底的钱是小说高潮,送还钱则是故事的结局。
E、这篇小说的叙述语言显得波澜不惊,贴近生活,提炼寻常用语,简洁而实在,尤其是通过对话描写,推动了情节发展,展现了不同性格的人物形象。
8、小说反复写“六楼不睬女人”,有什么用意?(4分)
9、有人认为最后一段的情节设计很好,你同意吗?请结合文章说说你的理由。(6分)
试题答案: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7、(4分)AD
【评分标准】选A得2分,选D得2分,共4分,选B、C、E不得分。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项还有交待人物性格,清洁工的包容宽厚,六楼的傲慢待人。D项清洁工女人给六楼送还烂橘子下面的钱是小说的高潮。
8、(4分)①刻画人物形象,形成对比作用:表现了六楼女人的傲慢与世俗;虽然六楼女人不睬自己,清洁工仍热情主动搭话,在反差中显示了清洁工的朴实和善良。②深化小说主题:通过六楼的女人,侧面揭示官场的腐败。
【评分标准】每点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9、(6分)同意。①从故事情节看,照应了小说中和痩保安有关的情节,使小说结构紧凑,合情合理;②从艺术效果看,六楼丈夫被调查,与六楼之前的傲慢形成反差,具有正能量;③从主题看,小说以六楼丈夫被立案调查,旨在反映现实生活,警醒那些贪婪受贿的人必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不同意。①从故事情节看,这样结尾没有必要,过于注重巧合;②从艺术效果看,戛然而止,应给读者留下想象和回味的空间;③从主题看,几次扔垃圾的行为已经强化了所扔垃圾的来源,也照应了题目,不必再添加最后一段。
【评分标准】答同意或不同意,1分;答出一点理由1分,答出两点理由3分,三点理由5分。意思对即可。
垃圾阅读理解答案2
捡垃圾
“直美,这儿也有垃圾。”
我一面说着,一面把捡起的烟头、空罐头、糖纸、树枝等塞进塑料袋里,塑料袋都快装满了。
我已忘了沉重的书包,猫着腰边走边捡,双腿疲惫不k1n( )。真叫人生气,这些垃圾究竟是谁瞎扔的呢?腰也有点痛了,我都不想再捡这些垃圾了。回家的路已走完了一半。“直美,咱们一直捡到家门口吗?”我问道。
“你说哩?哎,真累啊!”
直美和我对视着,哈哈地笑了起来。
我们必须遵守年级会上所作出的决定,自觉地捡垃圾。这样,我们的城镇( )街道才会美丽、干净。想到这里,我们忍受着劳苦,一直捡到家门口。
( )洋子,这么多的垃圾从哪儿捡来的( )妈妈问道( )
我有点难为情地说:“从学校回来的路上捡到的。妈妈,您帮我把这些垃圾扔掉了吧!”
“洋子,你做了一件好事啊!从我们的街道做起,如果整个湖东町都开展捡垃圾这一活动的话,那么湖东町一定会非常干净、整洁的。”
听了妈妈的这番话,我真高兴。当想到我们所做的事是“一件好事”时,*劲倍增。行,明天还要继续捡!我独自笑了起来。
吃晚饭时,爸爸知道了我捡垃圾的事情。爸爸说:“你们的活动搞得很不错,不乱扔垃圾的活动太重要了。”爸爸说得很对,烟头都是大人扔的,首先要让大人们引起注意。
班里的同学们今天也捡垃圾了吧?我一面想着一面往会议厅走去。会议厅前也一样,满地都是乱扔的空罐头和纸xi8( )。明明有扔空罐头的地方,可有些人就是不往那儿扔。我把空罐头——捡了起来。那些正在玩耍的小朋友学着我的样子,也捡起了空罐头。
我看着这些孩子,越看越高兴,对他们报以微微的一笑:“小朋友,谢谢!”
做好事能使人心情舒畅,回家时,我还要边走边捡。
我喜气洋洋,一定要把我们的湖东町变成一个美丽的城镇!
1.在文中的拼音旁填写汉字。
2.文中“我”的名字叫____,她居住的地方是____。
3.用( )标出文中的句子并回答: 年级会上为什么作出“自觉捡垃圾”的决定?
4.在文中的4个括号内填上合适的.标点。
5.你喜欢文中“我”的爸爸妈妈吗?为什么?
答案:
1.堪 屑
2.洋子 湖东町
3.这样,我们的城镇、街道才会美丽、干净。
4.、“?。
5.喜欢,因为他们都非常支持洋子搞这一套。
垃圾变水泥语文阅读答案3篇(扩展2)
——安全的节能大衣:发泡水泥阅读答案3篇
安全的节能大衣:发泡水泥阅读答案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安全的节能“大衣”:发泡水泥
刘荣明
①为了能够阻挡夏天的炎热和冬天的寒冷,国家规定在建造楼房时必须给建筑物穿一件用保温材料做成的节能“大衣”,以减少夏天室内冷气和冬天室内暖气的外流。然而近年来,由于建筑外墙易燃的保温材料导致的“高楼火灾”却令人触目惊心。国家有关部门已经禁用了易燃的有机外墙保温材料,取而代之的是无机保温材料,发泡水泥就是其中的一种。
②发泡水泥,顾名思义,是一种有“泡泡”的水泥。“泡泡”是如何产生的呢?首先,将发泡剂用机械搅拌方式,或者高压空气雾化气动方式进行充分发泡,形成大量大小均一、直径适宜、稳定的泡沫。然后将泡沫与水泥浆均匀混合,经过发泡机的泵送系统进行现浇施工或模具成型,经自然养护,就形成了一种内部含有大量封闭气孔的新型轻质保温混凝土。
③通过发泡水泥技术制作的节能“大衣”除了阻燃,还有很多优势。它属于气泡状绝热材料,那些水泥内部的封闭泡泡,可以使混凝土轻质化和保温隔热化,所以保温、隔音的效果特别好。发泡水泥还有支撑地暖管材和地面承重的作用,因其强度高、不变形,故可以避免使用复合材料形成的地面裂缝.其抗压强度较高,抗裂性是普通混凝土的8倍。
④在制作发泡水泥的过程中,发泡剂必不可少,发泡剂是否安全环保呢?水泥发泡剂原料为植物性或者动物性的脂肪酸,合成体为水溶性,不含苯、甲醛等有害物质,所以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绝对安全环保。
⑤发泡水泥耐久性大于50年,可与建筑同寿命,一次施工可使建筑终身保温。我国最早的发泡水泥应用,是黑龙江地区的墙体保温层。该工程由上世纪50年代初期的前苏联专家指导施工,至今近60年依然完好无损,仍在使用。
⑥目前,发泡水泥在楼层间低温地板辐射采暖中,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作为外墙保温“大衣”还亟待推广。相信未来这种新型环保材料会带给我们更加安全节能的居住环境。
(选文有删改)
小题1:阅读全文,请简要回答发泡水泥的优势有哪些。(4分)
小题2:第⑤段中的画线语句,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小题3:第⑥段中的划线词语能否删掉,为什么?(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①阻燃②保温、隔音;③抗压、抗裂性强/支撑地暖管材和地面承重;④安全环保:⑤耐久性强。(答出1个方面。给1分,答出4个方面,即给满分)
小题1:举例子、例数字(2分);具体说明了发泡水泥耐久性强的特点(1分)。
小题1:不能(1分),准确地说明发泡水泥(在楼层间低温板地板辐射采暖中)应用的程度(1分)。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文章的3、4、5小节的内容来概括发泡水泥的优势即可。
小题1:本题考查说明方法以及说明方法的表达效果。说明方法根据说明方法的各种类型来判别,说明方法的作用一般都是该段的中心句或该段的主要内容。
小题1: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一般方法为:表态+解释+分析效果+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先表态,再解释加点词的意思,然后联系说明对象“土壤被污染的程度”作答,最后还要联系上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垃圾变水泥语文阅读答案3篇(扩展3)
——海洋垃圾阅读答案 (荟萃2篇)
海洋垃圾阅读答案1
①日本3·119级大地震并引发强烈海啸,大量的房屋、汽车和各种残骸卷入太*洋,形成了一个长约111公里的垃圾岛。研究人员估计,这个漂浮在海上的垃圾岛两年内会漂至夏威夷,3年后漂到美国西岸。
②其实,在日本地震和海啸导致大量垃圾卷入海洋之前,人们生活的这个星球中的海洋上就已经漂浮着大量的海上垃圾。2007年,美国科学家发现,太*洋上漂浮着一个巨大的太*洋垃圾岛,其面积有两个美国得克萨斯州那么大。虽然后来有人认为其面积被过分夸大了,但其存在却是不争的事实。
③海洋垃圾不仅影响海洋景观,还可能威胁航行安全。但更可怕的是,会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产生致使的影响,进而对海洋经济产生负面效应。海洋垃圾已引起全球的高度重视,新加坡等发达国家正采取措施,尝试处理这一问题。
④由于海上垃圾大部分是塑料,所以处理海上垃圾首选办法应当是焚烧发电。不过,海洋垃圾的焚烧也有几个问题需要解 决。除了 打捞、运输、搁置脱水外,还会遇到二恶英的排放问题。由于塑料焚烧可产生大量的二恶英,会危及环境和生态,需要有特别能控制二恶英排放的高级焚化炉。
⑤海洋垃圾的另一个处理办法是建造人工岛屿。1998年,新加坡*在两个离岸的小岛实马高和西康之间建造了1公里长的岩石长堤,并分出了11个相互连接的海湾单元;;将单元里的海水抽干,排放好一层厚厚的塑料膜;然后将垃圾灰烬倾倒在这些单元里进行密封,防止泄漏。至于垃圾中也那些不能燃烧和回收的材料,比如石棉,也被塑料密封并掩埋在泥土中。此后,每个月都要对单元周围的海水取样检测,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发现任何单元有泄漏和污染海水的情况。每当一个单元的垃圾填到二三米高时,就进行铺沙种草,然后再继续埋置垃圾。如此反复,垃圾最高可埋置到30米,之后就在上面栽种植物,不再堆放垃圾。
【相关链接】
材料一 目前我国历年垃圾堆存量约60亿吨,占用耕地达5亿*方米。全国660个主要城市中,有200个城市陷入垃圾包围之中。以城市人口6亿为例,如每人每年产生440公斤垃圾,年产生垃圾量为2.64亿吨。
材料二 英国的垃圾填埋率为为90%,意大利为74%,美国为67%,法国为45%,德国为46%。瑞士的垃圾焚烧率为74%,日本为72%,丹麦为70%。美国的废纸利用率为60%,铁罐头盒回收率为25%,玻璃回收率为20 %。
11.文章 第①节从日本大地震产生的垃圾岛写起,有何用意。(2分)
12.结合上下文,分别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部分的作用。(4分)
(1)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发现任何单元有泄漏和污染海水的情况。
(2)太*洋上漂浮着一个巨大的太*洋垃圾岛,其面积 有两个美国得克萨斯州那么大。
13.请用简洁的语言说明第⑤节中新加坡建造人工岛屿的具体步骤。(限60字以内)(4分)
14.根据文章内容和链接材料,就垃圾问题进行探究,写出你的两点发现。(4分)
参考答案:
11.引出海洋垃圾的话题,激发阅读兴趣。
12.(1)到目前为止,限制了时间,准确地说明了没有发现任何单元有泄漏和污染海水的现象只是现在的运行状况,并不表示以后一定不会发生。
(2)(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具体地介绍了太*洋垃圾岛面积之大,海上漂浮的垃圾之多,使读者对太*洋垃圾岛的印象更直观、更清晰。
13.建长堤,分单元;抽干海水,排放塑料膜;倾倒并密封垃圾 ;(定期检测);反复地铺沙种草掩埋垃圾;栽种植物。
14.参考示例:
(1)我国城市面临严重的生活垃圾问题,加强环保教育刻不容缓;(2)海洋面临着人类生活垃圾危险;(3)发达国家在处理垃圾问题方面有各自成熟的技术。
15.文章第①节,从日本大地震产生的垃圾岛写起有何用意?(2分)
16.结合上下文,分别指出下列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4分)
(1)太*洋上漂浮着一个巨大的太*洋垃圾岛,其面积有两个得克萨斯州那么大。
(2)材料一中 目前,我国垃圾堆存量已达60亿吨,占用耕地5亿*方米。
17.加点的词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
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发现任何单元有泄漏和污染海水的情况。
18.请用简洁的语言说明第⑤节中新加坡建造人工岛屿的具体步骤。(限60字以内)(4分) 19.根据文章内容和链接材料,就垃圾问题进行探究,写出你的两点发现。(4分)
海洋垃圾阅读答案2
①日本“3·11”9级大地震引发强烈海啸,导致大量的房屋、汽车和各种残骸卷入太*洋,形成了一个长约111公里的“垃圾岛”。研究人员估计,这个漂浮在海上的“垃圾岛”两年内会漂至夏威夷,3年后漂到美国西岸。
②其实,在日本地震和海啸导致大量垃圾卷入海洋之前,人们生活的这个星球中的海洋上就已经漂浮着大量的海上垃圾。2007年,美国科学家发现,太*洋上漂浮着一个巨大的“太*洋垃圾岛”,其面积有两个得克萨斯州那么大。虽然后来有人认为其面积被过分夸大了,但其存在却是不争的事实。
③海洋垃圾不仅影响海洋景观,还可能威胁航行安全。但更可怕的是,会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产生致命的影响,进而对海洋经济产生负面效应。海洋垃圾已引起全球的高度重视,新加坡等发达国家正采取措施,尝试处理这一问题。
④由于海上垃圾大部分是塑料,所以处理海上垃圾的首选办法是焚烧发电。不过海洋垃圾的焚烧发电有几个问题需要解决。除了打捞、运输、搁置脱水外,还会遇到二恶英的排放问题。由于塑料焚烧可产生大量的二恶英,会危及环境和生态,需要有特别能控制二恶英排放的高级焚化炉。
⑤海洋垃圾的另一个处理办法是建造人工岛屿。1998年,新加坡*在两个离岸的小岛实马高和西康之间建造了1公里长的岩石长堤,并分出了11个相互连接的海湾单元;将单元里的海水抽干,排放好一层厚厚的塑料膜;然后将垃圾灰烬倾倒在这些单元里进行密封,以防止泄漏。至于垃圾中那些不能燃烧和回收的材料,比如石棉,也被塑料密封并掩埋在泥土中。此后,每个月都要对单元周围的海水取样检测,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发现任何单元有泄漏和污染海水的情况。每当一个单元的垃圾填到二三米高时,就进行铺沙种草,接着继续埋置垃圾。如此反复,垃圾最高可埋置到30米。最后在上面栽种植物,不再堆放垃圾。
(选自2011年4月20日《北京日报》,有删改。作者张田勘)
【相关链接】
材料一 目前,我国垃圾堆存量已达60亿吨,占用耕地5亿*方米。全国660个主要城市中,有200个城市陷入垃圾包围之中。以城市人口6亿为例,如每人每年产生440公斤垃圾,年产生垃圾量为2.64亿吨。
材料二 英国的垃圾填埋率为90%,意大利为74%,美国为67%,法国为45%,德国为46%。瑞士的垃圾焚烧率为74%,日本为72%,丹麦为70%。美国的废纸利用率为60%,铁罐头盒回收率为25%,玻璃回收率为20%。
1.文章第①节,从日本大地震产生的`垃圾岛写起有何用意?
2.结合上下文,分别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部分的作用。
(1)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发现任何单元有泄漏和污染海水的情况。
(2)太*洋上漂浮着一个巨大的“太*洋垃圾岛”,其面积有两个得克萨斯州那么大。
3.请用简洁的语言说明第⑤节中新加坡建造人工岛屿的具体步骤。(限60字以内)
4.根据文章内容和链接材料,就垃圾问题进行探究,写出你的两点发现。
[参考答案]
1.引出海洋垃圾的话题,激发阅读兴趣。
2.(1)“到目前为止”,限制了时间,准确地说明了没有发现任何单元有泄漏和污染海水的现象只是现在的运行状况,并不表示以后一定不会发生。
(2)(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具体地介绍了“太*洋垃圾岛”面积之大,海上漂浮的垃圾之多,使读者对太*洋垃圾岛的印象更直观、更清晰。
3.建长堤,分单元;抽干海水,排放塑料膜;倾倒并密封垃圾 ;(定期检测);反复地铺沙种草掩埋垃圾;栽种植物。
4.参考示例:(1)我国城市面临严重的生活垃圾问题,加强环保教育刻不容缓;(2)海洋面临着人类生活垃圾危险;(3)发达国家在处理垃圾问题方面有各自成熟的技术。
垃圾变水泥语文阅读答案3篇(扩展4)
——《乐不思蜀》阅读答案3篇
《乐不思蜀》阅读答案1
《乐不思蜀》
司马文王①与禅②宴,为之作故蜀技③,旁人皆为之感怆,而禅喜笑自若。王谓贾充曰:“人之无情,乃可至于是乎!虽使诸葛亮在,不能辅之久矣,而况姜维邪?”
充曰:“不如是殿下何由并之。”
他日,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郤正闻之,求见禅曰:“王若后问,宜泣而答曰:‘先父坟墓远在陇、蜀⑤,乃心西悲,无日不思。’”会王复问,对如前,王曰:“何乃似郤正语邪!”禅惊视曰:“诚如尊命。”左右皆笑。
注释
①司马文王:指司马昭。②禅:指蜀王刘禅,刘备之子。③蜀技:四川的歌舞。④郤正:刘禅旧臣,与刘禅一起被迁送到洛阳。⑤陇、蜀:都指四川。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4分)
(1)为之作故蜀技。
(2)乃可至于是乎。
(3)颇思蜀否。
(4)宜泣而答曰。
翻译句子
虽使诸葛亮在,不能辅之久全,而况姜维邪。
“乐不思蜀”故事的结尾处“左右皆笑”,你认为他们为何而笑呢?(3分)
参考答案
(3分)即使诸葛亮还在,也不能辅助他使蜀国长久保全,更何况姜维呢。
(3分)能答到嘲笑、讥笑刘禅的*庸、无能、没有见识、目光短浅、贪图安乐、“扶不起来的刘阿斗”等其中两点可给满分。
垃圾变水泥语文阅读答案3篇(扩展5)
——《少年闰土》语文阅读答案3篇
《少年闰土》语文阅读答案1
我于是日日盼望新年,新年到,闰土也就到了。好容易到了年末,有一日,母亲告诉我,闰土来了,我便飞跑地去看。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这可见他的父亲十分爱他,怕他死去,所以在神佛面前许下愿心,用圈子将他套住了。他见人很怕羞,只是不怕我,没有旁人的时候,便和我说话,于是不到半日,我们便熟识了。
1.这段文字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将这段话分为三层,并给各层添加小标题。
第一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画出作者联想的句子。
4.根据理解完成填空。
(1)从文中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我们可以感受到“我”对闰土的急切盼望之情。
(2)“飞跑”一词,让我们从中感受到“我”得知闰土到来后的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
(3)对闰土外貌的描写,抓住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特征。
5.根据这段文字,说说闰土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案】
1.“我”和闰土初次见面的情景
2.……飞跑地去看。‖他正在厨房里……套住了。‖他见人恨怕羞……
第一层:“我”对闰土的盼望之情。
第二层:闰土的外貌描写。
第三层:“我”和闰土的交往。
3.这可见他的父亲……套住了。
4.(1)日日盼望好容易
(2)激动、兴奋、急切
(3)紫色圆脸头戴毡帽项戴银圈
5.健康朴实的海边农村少年。
垃圾变水泥语文阅读答案3篇(扩展6)
——《榕树》阅读答案3篇
《榕树》阅读答案1
①住所左近的土坡上,有两棵苍老蓊郁的榕树,以广阔的绿荫遮蔽着地面。在铅灰色的水泥楼房之间,摇曳赏心悦目的清翠;在赤日炎炎的夏天,注一潭诱人的清凉。也许是对榕树有一份亲切的感情罢,我常在清晨或黄昏带小儿子到这里散步。
② 那天特别高兴,动了未泯的童心,我从榕树枝上摘下一片绿叶,卷制成一支小小的哨笛,吹出单调而淳朴的哨音。心却像一只小鸟,从哨音里展翅飞出去,飞过迷蒙 的烟水,苍茫的群山,停落在故乡熟悉的大榕树上。我仿佛又看到那高大魁梧的躯干,卷曲飘拂的长须和浓得化不开的__________绿云;看到春天新长的 嫩叶,迎着金黄的阳光,透明如__________碧玉,在__________的风中晃动如耳坠,摇落一__________晶莹的露珠。
③ 我怀念从故乡的后山流下来、流过榕树旁的清澈的小溪,溪水中彩色的鹅卵石,到溪畔洗衣和汲水的少女,在水面嘎嘎嘎地追逐欢笑的鸭子;我怀念榕树下洁白的石 桥,桥头兀立的刻字的石碑,桥栏杆上被人抚摸光滑了的小石狮子。那汩汩的溪水流走了我童年的岁月,那古老的石桥镌刻着我深深地记忆,记忆里的故事有榕树的 叶子一样多……
④站在桥头的两棵老榕树,一棵直立,枝叶茂盛;另一棵却长成奇异的S形,苍虬多筋的树干斜伸向溪中,我们都称它为“驼背”。 更特别的是它弯曲的这一段树心被烧空了,形成一丈多长*放的凹槽,而它仍然顽强地活着,横过溪面,昂起头来,把浓密的枝叶伸向蓝天。小时候我们对这棵驼背 分外有感情,把它中空的那段凹槽当作一条“船”。几个伙伴爬上去,敲起小锣鼓,以竹竿当桨七上八落地划起来,明知这条“船”不会前进一步,还是认真地、起 劲地划着。在儿时的梦里,它会顺着溪流把我们带到秋苗青青的田野上,绕过燃烧着火红杜鹃的山坡,穿过飘着芬芳的小白花的橘树林,到大江大海去,到很远很美 丽的地方去…… ⑤使人留恋的还有铺在榕树头四周的长长的石板条,夏日里,那是农人们的“宝座”和“凉床”。中午,两棵高大的榕树撑开遮天巨伞,洒落一地的阴凉,让晒得黝 黑的农人们踏着发烫的石板路到这里透一口气。傍晚,人们在一天辛劳后,躺在用溪水冲洗过的石板上,享受习习的晚风。高兴时,还有人拉起胡琴,用粗犷的喉咙 唱几段充满原野风味的小曲,在苦涩的日子里寻一点短暂的安慰和满足。
⑥我深深怀念在榕树下度过的愉快的夏夜。有人卷一条被单,睡在光滑的石 板上;有人搬几块床板,一头搁着长凳,一头就搁在桥栏杆上,铺一张草席躺下。我喜欢跟大人们一起挤在那里睡,仰望头上黑黝黝的榕树的影子,在神秘而恬静的 气氛中,用心灵与天上微笑的星星交流。要是有月亮的夜晚,如水的月华给山野披上一层透明的轻纱,将一切都变得不很真实,似梦境,似仙境。在睡意朦胧中,有 嫦娥驾一片白云悄悄飞过,有桂花的清香自榕树枝头轻轻洒下来……而桥下的流水静静地唱着甜蜜的摇篮曲,催人在夜风温馨的抚摸中慢慢沉入梦乡。有时早上醒 来,清露润湿了头发,感到凉飕飕的寒意,才发觉枕头不见了,探头往桥下一看,原来是掉到溪里,吸饱了水,涨鼓鼓的,搁浅在乱石滩上……
⑦但那样的日子不会回来了。我仿佛刚刚从一场梦中醒转,身上还留着榕树叶隙漏下的清凉;但我确实知道,这一觉已睡过三十年,而人也已离乡千里万里外了!
⑧ “爸爸,爸爸,再给我做几个哨笛。”不知什么时候,小儿子也摘了一把榕树叶子,递到我面前,于是我又一叶一叶卷起来给他吹。那忽高忽低、时远时近的哨音, 弥漫成一片浓浓的乡愁,笼罩在我的周围。故乡的亲切的榕树啊,我是在你绿荫的怀抱中长大的,如果你有知觉,会知道我在遥远的异乡怀念你么?如果你有思想, 你会象慈母一样,思念我这漂泊天涯的游子么?
⑨故乡的榕树啊……
1、请简要概括作者回忆的“记忆里的故事”。(2分)
2、将下列叠词分别填入第②段中的画线处,顺序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填序号)(2分)
A.串串 B.团团C.片片 D.袅袅
3、联系上下文,仿照第⑥段划线句子续写一个句子。(2分)
有嫦娥驾一片白云悄悄飞过,有桂花的清香自榕树枝头轻轻洒下来。
4、制作读书卡片是一种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在文中摘录一个你最喜欢的句子,抄写在下面的读书卡片上,并将你的感悟写出来。(2分)
答案:
1、把榕树中空的凹槽当船划;夏日,在榕树下的石板条上休息、纳凉。
2、 B、C、D、A
3、略。只要言之有理,符合语境特点即可。
4、 示例:我的心却像一只小鸟,从哨音里展翅飞出去,飞过迷蒙的烟水,苍茫的群山,停落在故乡熟悉的大榕树上。“我的心却像一只小鸟,从哨音里展翅飞出去”, “小鸟”之喻,充分表现了心情的轻快、愉悦和联想的迅捷。“飞过迷蒙的烟水,苍茫的群山,停落在故乡熟悉的大榕树上”,照应自己千里万里远离故乡的实际, 并借助飞鸟的“飞”与“停”,巧妙地引出了故乡的榕树,文笔自然,不露痕迹。“我仿佛又看到那高大魁梧的躯干,卷曲飘拂的长须和浓得化不开的团团绿云”, 紧紧抓住了故乡榕树的主要特征,字里行间充满了赞美之情。
垃圾变水泥语文阅读答案3篇(扩展7)
——五年级语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3篇
五年级语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1
我以前见过的含笑花都是庭院种植的,叶细花小,象牙色的花蕊吐着幽香,有一种水果般的甜沁。含笑不(以、已)艳丽著称,妙的是一缕沁香。
在井冈山深处,我被另一种含笑花(佩、折)服!几株两三丈高的乔木体如游龙,散发出弥天的清香气息,这就是野生的深山含笑。
多么突兀的秀色啊!她简直像一个绝世独立的北方佳人,(竟、竞)然在大山深处隐藏了如此潇洒、如此豪放的春光。和庭院含笑相比,倒(像、向)是临风挺立的巾帼英雄,笑得那么爽朗、欢畅。那是一种胜利的喜悦,似乎天上的白云都是从她的胸中笑出来的。
从小路那边走过来两个拎着简单行李的年轻人。他们是那个边远的、还没通车的村子里的老师、跟着他们,我们也进了村。目睹孩子们围着老师的亲切嬉闹,我忽然感觉另有一株高大的深山含笑在我心中晃动起来……
1.把文中括号里有不合适的字划掉。(5分)
2.庭院中的含笑与野生的含笑有什么不同?(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文中用曲线画出两个比喻句。(2分)
4.注意带点词语,结合题目写出文章最后一句话的意思。(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己;佩;竞;向;撤;
2.庭院中的含笑有一种水果般的甜沁;野生的含笑散发出弥天的清香气息。野生含笑与庭院含笑相比,倒像是临风挺立的巾帼英雄。
3、深山含笑散发着弥天的清香气息,像临风挺立的巾帼英雄。
5.深山含笑像一个绝世佳人,像一个临风挺立的巾帼英雄令我赞叹,但我更敬仰和佩服在边远山区默默作贡献的知识青年。)
五年级语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2
我们踏着石级登上半山腰,迎面是圆形的喷水池,池中有一座假山。
假山上有崎岖小路,有悬崖峭壁,有精致的楼阁和小巧玲珑的凉亭。假山上还有四个小喷水管,欢乐地喷着水花。秋风阵阵,水花随风飘洒而下,迷迷蒙蒙,像是给假山罩上一层薄薄的轻纱,景色迷人,就像仙境一般。
池中各色各样的金鱼鼓着一双双大眼睛,自由自在,有时潜入水草中,有时浮游到水面上,好像在听我们快乐的歌声。池中的水竹倒映水中,和蓝天白云的倒影构成一幅美丽的图画。围绕着喷水池种满了奇花异草,凤尾花扬起脸蛋,它的脸颊似火一样红,像是在热情地欢迎我们;鞭炮花像节目的礼花,在祝贺我们祖国繁荣昌盛,发达兴旺。
在喷水池的四周,有许多高大的树木:榕树、木棉、银槐等。这些绿树、红花映衬着假山喷泉,真是美丽极了。
1.在文中找出一个拟人句,并写下来。
2.解释下面的词语。
崎岖:
玲珑:
3.概括第三自然段的段意。
4.回答问题:
(1)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本文详写了什么?略写了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参考答案:
1.围绕着喷水池种满了奇花异草,凤尾花扬起脸蛋,它的脸颊似火一样红,像是在热情地欢迎我们。
2.崎岖:形容山路不*。精致:精巧细致。玲珑:精巧细致。映衬:映照;衬托。
3.第一段:登上半山腰,看到了喷水池。第二段:池中的假山景色迷人。第三段:喷水池中的景物。第四段:喷水池的四周。
4.(1)本文是按照从中间到四周的顺序写的。
(2)详写了喷水池和池中的假山,略写了喷水池的四周。好处:详略得当,突出重点,更好地表达中心思想。
五年级语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3
王若飞同志是一位无产阶级革命家。*前,他因从事革命工作,被敌人逮捕了。在监狱里,他经常对难友们说:“敌人要摧残我们,我们一定要爱护自己的身体,我们是革命者,决不能向恶劣的环境屈服,要坚决斗争。”
王若飞同志的身体不好,为了坚持对敌斗争,他想方设法,利用各种条件锻炼身体。
王若飞同志在狱中的锻炼方法之一是日光浴。他利用每天短暂的放风时间到院子里晒太阳。后来,他得了严重的风湿性关节炎,敌人被迫允许他每天晒一两小时太阳。他就利用这个机会,躺在院子里让太阳晒全身,把皮肤晒得紫红紫红的。
冷水擦身,是王若飞锻炼身体的另一种方法。那时,_百般折磨政治犯,别说洗澡,就连喝的水也不供给。但王若飞的言行感动了出身贫苦的老看守员,他偷偷地给王若飞买了几只大碗,王若飞同志每天用它盛冷水,用毛巾蘸着擦身,擦到全身发红为止。
王若飞同志在狱中还有一种锻炼方法,叫做“室内体操”。体操包括伸腿、弯腰、曲臂等动作。不管三九天,还是三伏天,他都坚持锻炼。
一次,一个难友问王若飞:“我有一事不明白,你骂_,骂蒋介石,天不怕,地不怕,真是好汉。可是,你坐在牢房里,还天天做操,又好像很爱护自己的身体,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王若飞同志说:“我不怕死,是因为敌人害怕我们的真理,我们必须拼死去保卫我们的真理;我爱护身体,是因为有了健康的身体,才能更有力地保卫真理。我生为真理生,死为真理死,除了真理,没有我自己的东西。”
1.文中“豁然开朗”的意思是:( )。
2.王若飞狱中锻炼方法有( )、( )、( )。
3.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
4.第2自然段与第3、4、5自然段的关系是( )。
5.第7自然段是王若飞说的话,分号前后两部分是( )关系。
6.给短文拟个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参考答案:
1.因王若飞道理讲得透,所以难友们顿时领悟到了爱护身体的重要性。
2.日光浴、冷水擦身、室内体操;
3.赞扬了王若飞不向恶劣环境屈服,坚持斗争的精神。
4.总分关系;5.并列关系;6.狱中锻炼
垃圾变水泥语文阅读答案3篇(扩展8)
——我爱语文课本阅读答案
我爱语文课本阅读答案1
我不爱那小巧玲珑的玩具,不爱那漂亮的服装。你问我到底爱什么,我将自豪地对你说:“我爱我的语文书!”
每当新学期开始的时候,我第一盼望的就是新语文书。我一拿到,就迫不及待地一页一页地看下去。
每当上语文课时,我瞪大双眼,看着老师写在黑板上的字,倾听老师的讲解,生怕放过一个字。
每当清早霞光四射的时候,我就坐在窗前,放声朗读着课文,一遍、二遍、三遍……毫不厌倦。
啊!语文书,我该怎样感谢你呢?你像一位亲切而耐心的知识老人,从拼音“a、o、e”起,到深奥的古诗,都用你生动的语言向我们讲解;你让我们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使我们认识大自然的优美和神奇;你带我们与标点符号交朋友,让我们熟悉它们的`用法……
岁月在流逝,转眼就过去了六个春秋,你也源源不断地把知识送给了我们,使我们懂得了怎样看书,怎样作文。当我提笔写这篇文章时,不禁心潮起伏,说不完对你的感谢。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词语。
迫不及待
A.急切得来不及等待
B.厌倦而宁愿一直等待
正确答案:A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词语。
深奥
A.年代久远
B.意思深,难理解
正确答案:B
3.根据短文内容写一个句子,要求用上“因为……所以……”。
A.因为我爱语文课本,所以我懂得了怎样看书,怎样作文。
B.因为语文课本源源不断地把知识送给了我们,使我们懂得了怎样看书,怎样作文,所以我爱语文课本
正确答案:B
4.短文中的两个省略号的作用是( )。
A.内容的省略
B.声音的延长
C.说话的断续
D.话没说完
正确答案:A
5.选择下列各题的正确答案。
短文中最后一自然段朗读时语气应是()。
A.热爱
B.感谢
C.敬佩
正确答案:B
6.选择下列各题的正确答案。
短文中第一自然段连写两个“不爱”,是为了( )。
A.把内容写具体
B.说明作者的喜好
C.强调突出对语文书的爱
正确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