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高考化学必背知识点归纳1 一、含量与物理性质 1.O是地壳中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Si次之,Al是地壳中质量分数最大的金属元素。 2.H是最轻的非金属元素;Li是最轻的金属元素。 3.Na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广东高考化学必背知识点归纳,菁选2篇,供大家参考。
广东高考化学必背知识点归纳1
一、含量与物理性质
1.O是地壳中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Si次之,Al是地壳中质量分数最大的金属元素。
2.H是最轻的非金属元素;Li是最轻的金属元素。
3.Na是焰色反应为黄色的元素;K是焰色反应为紫 色(透过蓝色的钴玻璃观察)的元素。
4.Si是人工制得纯度最高的元素;C是天然物质中硬度最大的元素。
5.N是气态氢化物最易溶于水的元素;O是氢化物沸点最高的非金属元素。
6.常温下,F、Cl是单质具有有色气体的元素。
7.C是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最高价氧化物的含量增加会导致“温室效应”的.元素。
8.Cl是单质最易液化的气体、最高价氧化物的 水化物酸性最强的元素。
二、化学性质与用途
1.F是单质与水反应最剧烈的非金属元素。
2.N是气态氢化物与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能起化合反应的元素。
3.S是气态氢化物与其低价氧化物能反应生成该元素的元素。
4.P是在空气中能自燃的元素。
5.F是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可以雕刻玻璃的元素。
6.O是有两种同素异形体对人类生存最为重要的元素。
7.Mg是既能在CO2中燃烧,又能在N2中燃烧的金属单质。
8.Li、Na、F的单质在常温下与水反应放出气体的短周期元素。
广东高考化学必背知识点归纳2
实验中导管和漏斗的位置的放置方法
1.气体发生装置中的导管;在容器内的部分都只能露出橡皮塞少许或与其*行,不然将不利于排气。
2.用排空气法(包括向上和向下)收集气体时,导管都必领伸到集气瓶或试管的底部附近。这样利于排尽集气瓶或试管内的空气,而收集到较纯净的气体。
3.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导管只需要伸到集气瓶或试管的口部。原因是“导管伸入集气瓶和试管的多少都不影响气体的收集”,但两者比较,前者操作方便。
4.进行气体与溶液反应的实验时,导管应伸到所盛溶液容器的中下部。这样利于两者接触,充分发生反应。
5.点燃 H2、CH4 等并证明有水生成时,不仅要用大而冷的烧杯,而且导管以伸入烧杯的 1/3 为宜。若导管伸入烧杯过多,产生的雾滴则会很快气化,结果观察不到水滴。
6.进行一种气体在另一种气体中燃烧的实验时,被点燃的气体的导管应放在盛有另一种气体的集气瓶的中央。不然,若与瓶壁相碰或离得太近,燃烧产生的高温会使集气瓶炸裂。
7.用加热方法制得的物质蒸气,在试管中冷凝并收集时,导管口都必须与试管中液体的液面始终保持一定的距离,以防止液体经导管倒吸到反应器中。
8.若需将 HCl、NH3 等易溶于水的气体直接通入水中溶解,都必须在导管上倒接一漏斗并使漏斗边沿稍许浸入水面,以避免水被吸入反应器而导致实验失败。
9.洗气瓶中供进气的导管务必插到所盛溶液的中下部,以利杂质气体与溶液充分反应而除尽。供出气的导管则又务必与塞子齐*或稍长一点,以利排气。
11.制 H2、CO2、H2S 和 C2H2 等气体时,为方便添加酸液或水,可在容器的塞子上装一长颈漏斗,且务必使漏斗颈插到液面以下,以免漏气。
12.制 Cl2、HCl、C2H4 气体时,为方便添加酸液,也可以在反应器的塞子上装一漏斗。但由于这些反应都需要加热,所以漏斗颈都必须置于反应液之上,因而都选用分液漏斗。
推荐访问:高考 知识点 广东 广东高考化学必背知识点归纳 菁选2篇 广东高考化学必背知识点归纳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