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污染控制技术有哪些7篇

时间:2022-08-30 10:50:03 来源:网友投稿

水污染控制技术有哪些7篇水污染控制技术有哪些 第11章 总 论 第22章 水污染控制的物理法 第33章 水污染控制的化学法 第44章 水污染控制的物理化学法 第55章 水污染控制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水污染控制技术有哪些7篇,供大家参考。

水污染控制技术有哪些7篇

篇一:水污染控制技术有哪些

1 章

 总

 论

 第2 2 章

 水污染控制的物理法

 第3 3 章

 水污染控制的化学法

 第4 4 章

 水污染控制的物理化学法

 第5 5 章

 水污染控制的生化法

 第6 6 章

 污泥处理

 第7 7 章

 循环冷却水的处理

 第8 8 章

 污水处理厂设计与运行管理

 第1 1 章

 总

 论

 1.1

 我国水资源现状

 1.2

 污水的来源、水污染的途径及危害

 1.3

 水体中主要污染物质及水质指标

 1.4

 水污染控制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

 1.1.1 水资源及其特性

 

  1. 水资源

 

 水资源是指可供人们经常使用的水量,即大陆上由大气降水补给的各种地表、地下淡水的储存量和动态水量。

 

 地表水包括河流、湖泊和冰川等,其动态水量为河流径流量,因此,地表水资源由地表水体的储存量和河流径流量组成.

 

 地下水的动态水量为降水渗入和地表水渗入补给的水量,因此,地下水资源由地下水的储存量和地下水的补给量组成。

 

 2. 水的特性(为非重点)

 1.1

 我国水资源现状

 

 1.1.2 水资源的循环

 

 水资源的循环指自然界中的水通过蒸发、凝结 、 降水(雪) 、渗透和径流等作用而无终止地往复循环过程。

 

 1. 自然循环

 

 地球上的水在阳光照射下,通过江河、湖泊、海洋等地面水、表土水的蒸发,植物茎叶的蒸腾,形成水蒸气,进入大气,遇冷凝结,以雨、雪、雹等形式重返地面。

 图1 1- - 1 地球上水的分配比例

 地球上的水 咸水 97.2% 冰雪.冰川

  77.2% 地下水.土壤水 22.4% 湖泊.沼泽

  0.35% 大气

 0.04% 河流

 0.01% 淡水 2.8%

 

 返回地面的水,一部分渗入地下成为土壤水和地下水,再供植物蒸腾,或直接从地面蒸发;一部分流入江河、湖泊、海洋,再经过这些水面蒸发或植物蒸腾等,无终止地往复循环。

 

 自然界中的水在太阳照射和地心引力等的影响下不停地流动和转化,通过降水、径流、渗透和蒸发等方式循环不止,构成水的自然循环,形成各种不同的水源。

 

 水在自然循环中几乎在每个环节都有杂质混入,使水质发生了变化。

 

 2. . 社会循环

 

 人类为了生存,从自然环境中大量取用天然水体中的水,作为维持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又不断地通过新陈代谢把代谢产物排泄到自然环境中,如此周而复始。水在人类社会中构成的局部循环体系,被称为社会循环。

 

 1.1.3 我国的水资源

 

 我国淡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拥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美国的1/5,在世界上名列第 121位,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

 

 水污染更加剧了水的危机。

 

 我国的水资源空间分布很不均匀。

 

 因此,水资源对我国来说是十分宝贵的。保护水资源的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就是防治水污染。

 

  污水的性质及危害取决于污水的来源。在实际生活中,污水一般来源于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降水。

 1.2 污水的来源、水污染的途径及危害

 

 1. 生活污水。是由家庭、学校、机关等排放的污水,如厨房污水、粪便污水、洗涤污水等的总称(也叫城市下水)。

 

 生活污水中,有机物约占70%、无机物约占30%,同时含有大量的病菌和细菌,具有消耗环境氧量与传播疾病的危害,生活污水一般夏季量多,冬季量少。

 

 2. 工业废水。是指工业生产中排放出来的水。工业废水成分复杂,涉及面广,影响因素多,性质各异。工业废水的性质及危害人类的程度主要取决于工业类别、原料品种、工艺过程等诸多因素。

 

 3. 降水。包括降雨和降雪。降水时,雨雪大面积地冲刷地面,将地面上的各种污染物淋洗后进入水道或水体 , 造成河流 、湖泊等水源的污染。

 

 降水对受纳水体的污染很大,其中固体悬浮物、有机物、重金属和污泥直接污染地面水源。

 

 1.3.1 水体中主要污染物质

 

 水体中主要污染物质的种类大致可作如下划分:固体污染物、需氧污染物、营养性污染物、酸碱污染物、有毒污染物、油类污染物、生物污染物、感官性污染物和热污染等。

 

 1.3.2 水质指标

 

 为了表征废水水质,规定了许多水质指标。

 

 水质是指水与水中杂质共同表现的综合特征。水中杂质的具体衡量尺度称为水质指标。水质指标可分为物理指标、化学指标和生物指标。

 1.3 水体中主要污染物质及水质指标

 

 1.4.1 水污染控制的基本原则

 

 水污染控制的基本原则,首先是从清洁生产的角度出发,改革生产工艺和设备,减少污染物,防止污水外排,进行综合利用和回收。必须外排的污水,其处理方法随水质和要求而异. 

 1.4.2 水污染控制的方法

 

 水污染控制的方法按对污染物实施的作用不同,大体上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通过各种外力作用,把有害物质从废水中分离出来,称为分离法。另一类是通过化学或生化的作用,使其转化为无害的物质或可分离的物质,后者再经过分离予以去除,称为转化法。

  1.4

 水污染控制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

 习惯上也按处理原理不同,将水污染控制的方法分为物理处理法、化学处理法、物理化学法和生物处理法四类。

 

 1. 按对污染物实施的作用不同

 

  (1 1 )分离法

 

 废水中的污染物有各种存在形式,大致有离子态 、 分子态 、胶体和悬浮物。存在形式的多样性和污染物特性的不同,决定了分离方法的多样性,有混凝法、气浮法、吸附法、离心分离法、磁力分离法、筛滤法等。

 

  (2 2 )转化法

 

 转化法可分为化学转化和生化转化两类。

 

 现代废水处理技术,按处理程度可划分为一级处理、二级处理和三级处理。

 

 一级处理,主要去除废水中的悬浮固体和漂浮物质,同时还通过中和或均衡等预处理对废水进行调节以便排入受纳水体或二级处理装置。

 

 二级处理,主要去除废水中呈胶体态和溶解态的有机污染物质,主要采用各种生物处理方法。

 

 三级处理,是在一级、二级处理的基础上,对难降解的有机物、氮、磷等营养性物质进行进一步处理。

 

 废水中的污染物组成相当复杂,往往需要采用几种方法的组合流程才能达到处理要求。

 

 对于某种废水,采用哪几种处理方法组合,要根据废水的水质、水量,回收其中有用物质的可能性,经过技术和经济的比较后才能决定,必要时还需进行实验。

 

 2.

  

 (1 1 )物理处理法

 

 物理处理法是通过物理作用,分离、回收污水中不溶解的呈悬浮态的污染物质(包括油膜和油珠)的污水处理法。

 

 根据物理作用的不同,又可分为重力分离法、离心分离法和筛滤法等。

 

 (2 2 )化学处理法

 

 化学处理法是通过化学反应来分离 、 去除废水中呈溶解态 、胶体态的污染物质或将其转化为无害物质的污水处理法。

  

  (3 3 )物理化学法

 

 物理化学法是利用物理化学作用去除污水中的污染物质的污水处理法。

 

 主要有吸附法、离子交换法、膜分离法、萃取法、气提法和吹脱法等。

 

  (4 4 )生物处理法

 

 生物处理法是通过微生物的代谢作用 , 使废水中呈溶解态 、胶体态以及微细悬浮状态的有机污染物质转化为稳定物质的污水处理方法。

 

 根据起作用的微生物不同,生物处理法又可分为好氧生物处理法和厌氧生物处理法。

 第2 2 章

 水污染控制的物理法

 2.1

 格栅与筛网

 2.2

 调

 节

 2.3

 沉淀法

 2.4

 隔油与气浮

 2.5

 过滤法

 2.6

 离心分离

 2.7

 磁分离

 

  筛滤是去除废水中粗大的悬浮物和杂物,以保护后续处理设施能正常运行的一种预处理方法 。

 筛滤的构件包括平行的棒 、条、金属丝织物、格网或穿孔板。其中 

  由平行的棒和条构成的称为 格栅; 

  由金属丝织物、格网或穿孔板构成的称为 筛网。

 

  它们所去除的物质则称为筛余物。其中 

  格栅去除的是那些可能堵塞水泵机组及管道阀门的 较粗大的悬浮物; 

  而筛网去除的是用格栅难以去除的呈悬浮态的 细小纤维。

 2.1

 格栅与筛网

 

 根据清洗方法不同,格栅和筛网都可设计成人工清渣和机械清渣两类。

 

 2.1.1 格栅的构造、作用与分类

 

 格栅是一种最简单的过滤设备,用来截留污水中粗大的悬浮物和漂浮物。

 

 格栅通常由一组或多组平行金属栅条制成的框架组成,倾斜或直立地设立在进水泵站集水井的进口处。

 

 格栅按形状不同可分:平面格栅和曲面格栅两种。

 

 按格栅栅条间的间距可分:粗格栅、中格栅和细格栅三种. 

 格栅在应用中可分: 固定格栅和活动格栅两种。

 

 固定格栅,一般由间隔的固定金属栅条构成,污水从间隙中流出。

 

 根据截留物被耙除的方式不同,固定格栅又可分: 手耙式格栅和机械耙式格栅两种。

 

 活动格栅又可分: 钢索格栅和鼓轮格栅两种。

 

 2.1.2 人工清渣格栅

 

 2.1.3 机械清渣格栅

 

 机械清渣格栅(简称机械格栅)适用于大型污水处理厂以及需要经常清除大量截留物的场合。

 

 一般当栅渣量大于0.2 m 3 /d时,为改善劳动与卫生条件,应采用机械清渣格栅。

 

 机械清渣的格栅,倾角一般为60°~70°,有时为90°。

 

 机械清渣格栅的过水面积一般应不小于进水管渠的有效面积的1.2倍。

 表2-1

  我国常用的几种机械格栅

 类

 型

 适

 用

 范

 围

 优

 点

 缺

 点

 链条式 机械格栅 深度不大的中小型格栅。主要清除长纤维、带状物 ①构造简单,制造方便。

 ②占地面积小。

 ①杂物进入链条和链轮之间时,容易卡住。

 ②套筒滚子链造价高,耐腐蚀差。

 移动式伸缩臂机械格栅 中等深度的宽大格栅,现有类型耙斗适用于污水除污 ①不清污时,设备全部在水面上,维护检修方便。

 ②可不停水检修。

 ③钢丝绳在水面上运行,寿命较长 ①需三套电动机、减速器,构造较复杂。

 ②移动时,耙齿与栅条间隙的对位较困难。

 圆周回转式 机械格栅 深度较浅的中小型格栅 ①构造简单,制造方便。

 ②动作可靠,容易检修。

 ①配置圆弧型格栅,制造较困难。

 ②占地面积较大。

 钢丝绳牵引式机械格栅 分固定式和移动式。固定式适用于中小型格栅,深度范围较大。移动式适用于宽大格栅 ①适用范围广泛。

 ②无水下固定部件的设备,检修维护方便。

 ①钢丝绳干湿交替,易腐蚀,宜用不锈钢丝绳。

 ②有水下固定部件的设备,设备检修时需停水。

 

 2.1.4 常用格栅的选择及设计

 

 2.1.5 筛

 网

 

 目前,应用于废水处理或短小纤维回收的筛网主要有两种,振动式筛网和水力筛网。

 

 2.2.1 调节的作用

 

 污水的水质和水量一般都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

 污水的水量和水质的变化对排水设施及污水处理设备,特别是生物处理设备正常发挥其净化功能是不利的,甚至还可能破坏这些设备。

 2.2 调

 节

 

 为此,在污水处理前要设置调节池,对污水的水量、水质进行均衡和调节,使污水处理效果更好。

 

 调节池是调节水质和水量的构筑物。

 

 2.2.2 水量与水质调节的常用方法

 

 1. 水量调节

 

 污水处理中水量调节有两种调节池,一种为线内调节池,另一种为线外调节池。

 

  (1 1 )线内调节池。进水一般采用重力流,出水用泵提升。

 

 (2 2 )线外调节池。设在旁路上。

 

 当污水流量过高时,多余污水用泵打入调节池; 

 并送去后续处理。

 

 线外调节池与线内调节池相比,不受进水管高度限制,但被调节的水量需要两次提升,消耗动力大。

 

 2. 水质调节

 

 水质调节的任务是将不同时间或不同来源的污水进行混合,使流出的水质比较均匀。水质调节的基本方法有两种。

 

  (1 1 )外加动力调节

 

 外加动力就是采用外加叶轮搅拌、鼓风空气搅拌及水泵循环等设备对水质进行强制调节。

 

  (2 2 )差流方式调节

 

 水质调节采用差流方式进行强制调节,使不同时间和不同浓度的污水进行水质自身水力混合。

 

  ①对角线调节池

 

 这种形式的调节池的特点是出水槽沿对角线方向设置。

 

 污水由左右两侧进入池内后,经过一定时间的混合才流到出水槽,使出水槽中的混合污水在不同的时间内流出,就是说不同时间、不同浓度的污水进入调节池后,就能达到自动调节均衡水质的目的。

 

 ②折流调节池

 

 折流调节池在池内设置许多折流隔墙,污水在池内来回折流,得到充分混合、均衡。

 

 折流调节池配水槽设在调节池上,通过许多孔流入,投配到调节池的前后各个位置内,调节池的起端流量一般控制在进水流量的 1/3 ~1/4,剩余的流量可通过其他各投配口等量地投入池内。

 

 2.2.3 调节池容积的计算

 

 2.3.1 沉淀过程的理论基础

 

 1. 概述

 

 它是利用水中悬浮颗粒的可沉降性能,在重力作用下使其下沉,以达到固液分离的一种过程。

 

 2. 沉淀的类型及其理论基础

 

 (1 1 )沉淀的基本类型

 

 根据悬浮颗粒的性质、凝聚性及其浓度的高低,沉淀可分为四种基本类型。

 

 ①自由沉淀

 2.3

 沉淀法

 

 水中的悬浮固体浓度不高,不具有凝聚的性能,也不互相聚合、干扰,其形状、尺寸、密度等均不改变,下沉速度恒定.

  悬浮物浓度不高且无絮凝性时常发生这类沉淀。

 

 ②絮凝沉淀

 

 当水中悬浮物浓度不高,但有絮凝性时,在沉淀过程中,颗粒互相凝聚,其粒径和质量增大,沉淀速度加快。

 

 ③拥挤沉淀(也称集团沉淀、分层沉淀或成层沉淀)

 

 当悬浮物浓度较高时,每个颗粒的下沉都受到周围其他颗粒的干扰,颗粒互相牵扯形成网状的 “絮毯”整体下沉,在颗粒群与澄清水层之间存在明显的界面。沉淀速...

篇二:水污染控制技术有哪些

章污水的预处理2. 1 格栅与筛网水的调节水的调节2. 2思考题习 题

 2. 1 2. 1 格栅格栅与 与筛网筛网• 1. 格 栅(1)

 作用:(2)

 安装位置:(3)

 格栅的类型与应用:( )

 格栅的类型与应用①人工清渣的格栅一般采用直栅条平行焊制而成, 栅条间距20~40mm,安装倾角45~60° , 设置操作平台。

 ②机械清渣的格栅

 实习现场:

 首都机场格栅间闸板

 实习现场:

 首都机场格栅间

 返回目录

 各种格栅除污机弧形格栅除污机进水泵房格栅除污机

 ( 4)格栅设计① 设计参数过栅流速:

 0.6~1.0m/s栅前渠道内流速:

 0.4~0.9m/s栅前倾角:

 45° ~ 75° , 90°水头损失般为:

 0 08水头损失一般为:

 0.08~0.15m栅渣量标准:

 与格栅间间隙大小有关栅条间隙16~25mm:

 0.10~0.05m3渣/103m3污水30~50mm:

 0.03~0.01 m3渣/103m3污水栅渣含水率约80%, 容重960kg/m3当栅渣量>0.2m3/日 , 则应采用机械清渣0 15

 栅槽宽度b② 设计计算格 栅 的 计 算 草 图)() 1(mennSb式中:

 n—格栅间隙数(个)Qnn sinmaxv—过栅流速, m/se—栅条净间隙, mQmax—最大设计流量, m3/sα—格栅倾角;h—栅前水深(m)S- 栅条宽度 (m)ehv

 过栅水头损失h1( m))(sin2202mgkkhh式中:

 h0—水头损失(m)k—水头损失增大系数, k=3ε—阻力系数,栅槽总高度H( m)式中 h—栅前水深, m h1—栅前渠道超高, m,一般h1=0.3m21hhhH式中: l1—渐扩部分长度, ml2 — 渐缩部分长度, ml2 = l1/2H1—栅前槽高, m,H1 = h + h1(m))(5 . 00 . 1121mtgHllL栅槽总长度L( m)

 栅渣量W(m3/d)max1总864001000QWWK式中:W1—栅渣量标准(m3/103m3污水)K总—总变化系数栅渣的去处:填埋; 焚烧(820℃以上)

 ; 堆肥;将栅渣粉碎后再返回废水中, 作为可沉固体进入初沉池。

 ③格栅设计注意要点①防止栅前雍水:

 栅后渠底应比栅前渠底低h。

 ;②二个平行格栅的设计;③栅前渠道断面尺寸的确定:

 由栅前流速与栅前水深而决定。①①过栅流速的控制过栅流速的控制0 6①①过栅流速的控制过栅流速的控制0.60 6~ ~1 0m/s1 0m/s0.61.0m/s.1.0m/s.(5)

 格栅的运行与管理return②②栅渣的清除栅渣的清除..③③定期检查渠道的清渣情况定期检查渠道的清渣情况..④④格栅除污机的除渣情况格栅除污机的除渣情况..⑤⑤卫生与安全卫生与安全..⑥⑥分析测量与记录分析测量与记录

 2. 2 水的调节2. 2. 1

  水量调节2. 2. 22. 2. 2

  水质调节水质调节2. 2. 3

  水量水质调节return

 1.

 水量的调节水量调节池是一座变水位的贮水池, 来水重力流, 出水用泵抽,贮存盈余, 补充短缺。水量调节池

 061218245010 015061.0平均流量曲线流量曲线ΣQ = 14 6 4 m / d3图5- 2 某厂废水流量曲线---------生产周期T内废水总量WT(m3)tiTiiTtqW0TtqTWQT0tiiTi式中:

 qi—ti式时段内废水的平均流量, m3/hti—时段, h------在周期T内废水平均流量Q(m3/h)

 (1)

 出水累计曲线OA, 其斜率即为出水流量。(2)

 池中水量变化曲线。6008001000120014001600Ad600400300出 水 累计 曲 线220m3废 水 累积 曲 线90m3CEb池中水量(m3)累计水量m3(3)

 水量调节池的容积确定:

 V(m3)V=DB+CE06121824a200400200100090+220=310m3池 中 水 量变 化 曲 线图 5-3 某 厂 废 水 流 量 累 积 曲 线

 不仅要求有足够的池容, 而且要求不同时段流入池内 的废水都能达到完全混合。混合方式:2.

 水质调节池水泵搅拌混合:用 动力混合:空气搅拌混合; 机械搅拌混用 水力混合:

 水泵强制循环搅拌return

 物料平衡:普通水质调节池VCQTCVCQTC2201式中:

 Q——取样间隔时间内的平均流量C1——取样间隔时间内进入调节池污物浓度T——取样间隔时间C0——取样间隔开始时调节池内污物浓度C2——取样间隔终了时调节池出水污物浓度。V——调节池容积。QVTQVCTCC012调节池容积:return停留平均tQV当在一个取样间隔时间内出水浓度C2不变, 则调节池工艺尺寸的确定:先取有效水深H1.5~2.0m, 则池面积有效HWFT

 穿孔导流槽水质调节池 如图所示调节池的容积itTqiW12itTqiW12 式中:

 η =0. 7从废水的水量水质变化曲线图表上选择其流量和水质浓度较高的时段。求其该时段的废水平均浓度与废水累计量。矩形穿孔导流槽1 进水 2 集水 3 出水4 纵向隔墙5 横向隔墙6 配水槽

 同心圆型穿孔导流槽

篇三:水污染控制技术有哪些

染控制技术

 第一章、 绪论 一、 名词解释 1. 自然循环:

 地球表面的水体如海洋、 湖泊、 河流等广大水体及土壤表面、植物茎叶等在太阳辐射作用下, 其中大量水分被蒸发和蒸腾形成水汽, 上升到空中形成云, 又在大气环流的作用漂移到各处, 在适当的条件下又以雨、 雪、 雹等形式降落下来。

 这些降落下来的水分一部分渗入地下成为土壤水或地下水; 一部分可顺着地表径流汇入江河、 湖泊, 兵最终汇入海洋。与此同时, 一部分经过地面和水面的蒸发以及植物吸收后茎叶的蒸腾又进入大气圈中。

 这种川流不、 循环往复的过程叫做水的自然循环。

 2. 社会循环:

 人类社会为了满足生活需求从各种水体中取用大量的水, 这些生活和生产的用水, 使用后成为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 被排放后最终流入水体, 这样, 水在人类社会中又完成了一个循环, 成为水的社会循环。

 3. 水体污染:

 是指排入水体的污染物在数量上超过了该物质在水体中的本地含量和水体环境容量, 从而导致了水体的物理、 化学记微生物特性发生变化, 破坏了水中固有的生态系统, 破坏了水体功能及在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中的作用。

 4. 水体的自净作用:

 污染物随污水排入水体后, 经物理、 化学和生物等方面的作用, 使污染物的浓度或总量减少, 经过一段时间后, 受污染的水体讲恢复到受污染前的状态, 这一现象成为水体的自净作用。

 5. 河流氧垂直线:

 河流接纳有机废水后, 河水有机物量增加, 好氧分解剧烈,消耗大量溶解氧, 同事河流又从水面上获得氧气, 这时耗氧速率大于复氧

 速率, 河水中溶解氧迅速下降。

 随着有机物被分解, 耗氧速率小于复氧速率, 河水中溶解氧逐渐回升, 最后, 河水中溶解氧恢复或接近饱和状态,这条曲线被成为河流氧垂直线。

 6. 人为富营养化:

 是由于生活污水、 工业废水尤其是农业径流水所携带的植物所需的氮、 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 河口、 海湾等缓流水体, 导致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急剧和过量生长, 藻类死亡后其分解作用大大降低了水体中溶解氧的含量而形成厌氧条件, 使水质恶化, 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

 二、 填空题 1. 水污染的发生取决于污染物、 污染源及承受水体三方面的特征及其相互作用和关系。

 水污染可分为自然污染和人为污染两大类。

 2. 人为污染是指人类在生产和生活中产生的“三废” 对水体的污染。

 3. 水体污染源包括工业污染源、 生活污染源、 其他污染源。

 4. 废水的物理性指标包括水温、 色度、 臭味、 固体物质。

 5. 表示有机物的综合指标可分为两大类:

 以氧表示的指标和以碳表示的指标。以氧表示的指标:

 理论需氧量、 生化需氧量、 化学需氧量; 以碳表示的指标:

 理论有机碳(THOC)、 总有机碳(TOC)

 . 6. 某一水样 BOD5 与 COD 的比值是衡量污水可生化性的一项指标, 比值越高, 可生化性越好, 一般认为该值大于 0.3, 即为可生化的。

 7. 生物性指标:

 细菌总数和大肠杆菌。

 三、 简答题 1. 水体自净的机制可以分为几类。

 1)

 物理过程 物理净化作用指污染物质由于稀释、 混合、 沉淀等作用

 而使水体污染物质浓度降低的过程。

 2)

 化学及物理化学过程 污染物质通过氧化、 还原、 吸附、 凝聚、 中和等反应使其浓度降低的过程。

 3)

 生物化学过程 由于水中微生物的代谢活动, 污染物中的有机物被分解氧化并转化为无害、 稳定的有机物, 从而使浓度降低的过程。

 2. 水体污染类型有哪些。

 1)

 病原体污染 2)

 耗氧物质污染 3)

 植物污染物质污染 4)

 石油污染 5)

 热污染 6)

 放射性污染 7)

 有毒化学物质污染 8)

 酸碱盐污染 3. 水污染技术性控制对策

 技术性控制对策主要包括:

 推行清洁生产、 节水减污、 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 加强工业废水处理等。

 1)

 积极推行清洁生产 清洁生产是通过生产工艺的改进和改革、 原料的改变、 操作管理的强化以及污染物的循环利用等措施, 讲污染物尽可能地消灭在生产过程中, 使污染物排放量减到最小。

 2)

 提高工业废水重复利用率 可以减少污染物排放量, 而且可以减少工业新鲜用水量。

 3)

 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 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是既要控制工业

 废水中的污染物浓度, 又要控制工业废水的排放量, 从而使排放到环境中的污染物总量得到控制。

 4)

 促进工业废水与城市生活污水的集中处理 工业废水的水质必须满足进入城市下水道的水质标准。

  第二章 污水的物理处理 一、 名词解释 1.

 沉淀:

 是使水中悬浮物物质(主要是可沉固体)

 在重力作用下下沉, 从而与水分离, 使水质得到澄清。

 2.

 物理处理法:

 借助于物理作用分离和除去污水中不溶性悬浮物或固体的方法叫做物理处理方法。

 二、 填空题 1. 借助于物理作用分离和除去污水中不溶性悬浮物或固体的方法叫做物理处理方法。

 2. 格栅是用于去除污水中那些较大的悬浮物, 以保证后续处理设备的正常工作的一种装置。

 格栅分为两大类:

 人工清理格栅和机械格栅。

 3. 筛网用以阻截、 去除污水中的纤维、 纸浆等较细小的悬浮物。

 4. 按照水中悬浮物颗粒的浓度、 性质及其絮凝性能的不同, 沉淀现象可分为自由沉淀、 絮凝沉淀、 拥挤沉淀、 压缩沉淀。

 5. 沉砂池的功能是从污水中分离相对密度较大的无机颗粒, 例如砂、 炉灰渣等。

 6. 常用的沉砂池有平流沉砂池、 曝气沉砂池和钟式沉砂池; 按照沉淀池内水流方向的不同, 沉淀池可分为平流式、 竖流式、 辐流式和斜流式四种。

 7. 污水中的油品以四种状态存在:

 浮油、 分散油、 乳化油、 溶解油。

 8. 隔油主要用于对污水中浮油的处理, 它是利用水中油品与水密度的差异与水分离并加以清除的过程。

 隔油过程在隔油池中进行, 目前常用的隔油池有两大类:

 平流式隔油池和斜流式隔油池。

 9. 配水系统的作用是保证反冲洗水均匀地分布在整个滤池断面上, 工程中常用大阻力配水系统和小阻力配水系统。

 三、 简答题 1. 通过调节和均衡作用主要达到什么目的。

 1)

 提供对污水处理负荷的缓冲能力, 防止处理系统负荷的急剧变化;

 2)

 减少进入处理系统污水流量的波动, 使处理污水时所用化学品的加料速率稳定, 适合加料设备的能力;

 3)

 控制污水的 PH 值, 稳定水质, 并可减少中和作用中化学品的消耗量;

 4)

 防止高浓度的有毒物质进入生物化学处理系统;

 5)

 当工厂或其他系统暂时停止排放污水时, 仍能对处理系统继续输入污水, 保证处理系统的正常运行。

 2. 沉速公式说明影响颗粒沉淀的主要因素 (沉速公式见书本 P32)

 颗粒与水的密度差是影响颗粒分离的一个主要因素。

 若 Ps-P>0,表示颗粒下沉,则 V 为下沉速度; 若 Ps-P=0, 表示颗粒既不下沉也不上浮, 颗粒处于悬浮状态; 若 Ps-P‹ 0, V 为负值, 表示颗粒比水轻, 从而上浮, 此时 V 为上浮速度。

 此外, 颗粒直径与水的动力粘滞系数也有重要影响, 特别是颗粒直径, 增大颗粒直径或降低水的粘滞系数, 均有助于提高沉降速度。

 3. 快滤池的构造与工艺过程

 快滤池一般为矩形钢筋混泥土的池子, 本身有洗沙排水槽、 滤料层、 承托层、配水系统组成。

 过滤工艺包括过滤和反洗两个基本阶段。(工艺见书本 P48)

 4. 滤料的选择 1)

 有足够的机械强度;

 2)

 化学性质稳定 3)

 价廉易得 具有一定的颗粒级配和适当的孔隙率。

 四、 论述题 1. 过滤的概念及机理 过滤是通过具有孔隙的粒状滤料层截留水中悬浮物和胶体而使水获得澄清的工艺过程。

 过滤的作用, 不仅可截留水中的悬浮物, 而且通过过滤层还可把水中的有机物、 细菌乃至病毒随着悬浮物的降低而被大量去除。

 滤池的净水原理如下。

 1)

 阻力截留 当污水自上而下流过颗粒滤料层时, 颗粒较大的悬浮颗粒首先被截留在表层滤料层的空隙中, 随着此层滤料间的孔隙越来越小, 截污能力也越来越大, 逐渐形成一层主要有截留的固体颗粒构成的滤膜, 并由他起重要的过滤作用。

 这种作用属阻力截留或筛滤作用。

 悬浮物粒径越大,表层滤料和滤速越小, 就越容易形成表层筛滤膜, 滤膜的截污能力也就越高。

 2)

 重力沉降 污水通过滤料层时, 众多的滤料表面提供了 巨大的沉降面积。

 重力沉降强度主要与滤料 hi 经及过滤速度有关。

 滤料越小, 沉降面积越大; 滤速越小, 则水流月平稳, 这些都有利于悬浮物的沉降。

 3)

 接触絮凝 由于滤料有巨大的比表面积, 他与悬浮物之间有明显的物理吸附作用。

 此外, 沙粒在水中常带有表面负电荷, 能吸附带电胶体, 从而在滤料表面形成带正电荷的薄膜, 并进而吸附带负电荷的黏土和多种有机物等胶体, 在沙砾上发生接触絮凝。

 在实际过滤过程中, 上述三种机理往往同事起作用, 只是随条件不同而有主次之分。

 对粒径较大的悬浮颗粒, 以阻力截留为主; 因这一过程主要发生在滤料表层, 通常称为表面过滤。

 对于细小悬浮颗粒, 以发生在滤料深层的重力沉降和接触絮凝为主, 成为深层过滤。

 第三章 污水的化学处理方法 一、 名词解释 1. 中和法:

 是利用化学酸碱中和的原理消除污水中过量的酸和碱, 使其 PH值达到中性或接近中性的过程。

 2. 混凝:

 就是通过向水中投加一些药剂(常称混凝剂), 使水中难以沉淀的细小颗粒及胶体颗粒脱稳并相互聚集成粗大颗粒而沉淀, 从而实现与水分离,达到水质的净化。

 3. 化学沉淀法:

 是向水中投加某些化学物质, 使之与水中溶解性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生成难溶化合物, 然后进行固液分离, 从而去除水中污染物的方法。

 二、 填空题 1. 对于酸含量小于 3%~5%或碱含量小于 1%~3%的低浓度酸性污水与碱性污水, 由于其中酸碱含量较低, 综合利用及回收价值不高, 常采用中和处

 理。

 2. 针对酸性废水, 主要有酸性污水与碱性污水相互中和、 投药中和及过滤中和三种方法。

 而对碱性废水, 主要有碱性污水与酸性物质相互中和、 投药中和两种方法。

 3. 混凝可以用来降低污水的浊度和色度, 去除多种高分子有机物、 某些重金属和反射性物质。

 4. 影响混凝效果的因素:

 PH 值、 温度、 共存杂质、 混凝剂的种类、 投加量及投加次序、 水力条件。

 5. 按化学成分分, 混凝剂可分为无极混凝剂和有机混凝剂。

 无极混凝剂目前广泛使用的是铝盐混凝剂和铁盐混凝剂。

 有机混凝剂广泛使用主要是人工合成高分子絮凝剂, 常用的有聚丙烯酸钠、 聚丙烯酰胺。

 聚丙烯酰胺是最常用的一种高分子混凝剂。

 6. 混凝剂的偷配方法有干投法和湿投法。

 7. 混凝沉淀处理工艺流程包括混凝剂的配制和投加(重力投加和压力投加)、混合、 反应及沉淀分离几个部分。

 8. 化学沉淀法的工艺流程和设备与混凝法相类似, 主要步骤包括:

 化学沉淀剂的配制与投加、 沉淀剂与原水混合、 反应, 固液分离, 泥渣处理与利用。

 三、 简答题 1. 中和处理使用与污水处理中的情况 1)

 污水排入收纳水体前, 其 PH 值指标超过排放标准, 这时应采用中和处理, 以减少对水生生物的影响;

 2)

 工业废水排入城市下水道系统前, 采用中和处理以免对管道系统造成腐蚀;

 3)

 化学处理好哦生物处理之前, 对生物处理而言, 需将处理系统的 PH 值维持在 6.5~8.5 范围内以确保最佳的生物活力。

 2. 化学沉淀的基本原理 根据采用的沉淀剂及反应中所生成的生成物不同, 可将化学沉淀法分为氢氧化物沉淀法、 硫化物沉淀法、 钡盐沉淀法、 碳酸盐沉淀法、 铁氧体沉淀法。

 1)

 氢氧化钠沉淀法 水中金属离子很容易生成各种氢氧化物, 其中包括氢氧化物沉淀及各种羟基配合物, 它们的生成条件和存在状态与溶液的 PH 值有直接关系。

 常用的沉淀剂有石灰、 碳酸钠、 苛性钠等, 以石灰最经济。

 2)

 硫化物沉淀法 金属硫化物是比氢氧化物更为难溶的沉淀物, 对去除水中重金属离子有更好的效果, 此法常用的沉淀剂有硫化氢、 NaHS等 3)

 钡盐沉淀法 主要用于处理含六价铬的污水。

 采用的沉淀剂为BaCO3、 BaCL2、 等。

 1. 消毒的目的和方法 消毒的目的就是要灭杀水中的病原微生物, 防止疾病扩散, 保护公共水体 消毒方法可分为化学法消毒和物理法消毒两大类。

 化学法消毒是通过向水中投加化学消毒剂来实现消毒, 在污水消毒处理中采用的主要化学法消毒有氯化法、 臭氧消毒法、 二氧化氯消毒法。

 物理法消毒是应用热、 光波、 电子流等来实现消毒作用的方法, 在物理消毒处理中, 采用或研究的物理方法消毒有加热消毒、 紫外线消毒、 辐射消毒、高压静电以及微电解消毒等方法。

 四、 论述题

 1. 混凝的机理

 污水中投入某种混凝剂后, 教团因电位降低或消除而脱稳。

 脱稳的颗粒便相互集聚为较大颗粒而下沉, 此过程称为凝聚, 此类混凝剂称为凝聚剂。

 但有些混凝剂可使未经脱稳的胶体也形成大的絮状物而下沉, 这种现象称为絮凝, 此类混凝剂称为絮凝剂。

 不同混凝剂能使胶体以不同方式脱稳、 混凝或絮凝。

 按机理不同, 混凝可分为压缩双电层、 吸附电中和、 吸附架桥、 沉淀物网捕四种。

 a) 压缩双电层 当向溶液中投加电解质后, 溶液中与胶体反离子相同电荷的离子浓度增加, 这些离子与扩散层原有离子之间的静电斥力把原有部分反离子挤压到吸附层中, 从而使扩散厚度减小, 胶体所带电荷数减少, (不会写 ZETA 符号)

 电位相应降低, 胶粒就相互聚合与凝聚。

 b) 吸附电中和机理 当向溶液中投加电解质作混凝剂, 混凝剂水解后在水中形成胶体微粒, 其所带电荷与水中原有胶粒所带电荷相反。

 由于异性电荷之间有强烈吸附作用, 这种吸附作用中和了电位离子所带电荷,减少了静电斥力, 降低了 ...

篇四:水污染控制技术有哪些

曝气量计算二、 曝气系统和曝气装置2.

 曝 气三、 曝气池

 一、一、曝曝气气量量计计算算当曝气设备在混合液中曝气时,dcLa1.扩散过程的基本规律--菲克定律 ccVAKdtdcsLKL—氧传送系数, A—气液界面面积,m2; cc分别为液体的饱和溶解氧m2; cs、 c—分别为液体的饱和溶解氧dtdc— 氧传递速率, mg/L·h T2020TLaLaKK ccaKdts式中:

 α —混合液混合污泥颗粒降低传递系数的修正值;废水饱和溶解氧的修正值β —废水饱和溶解氧的修正值;的和实际溶解氧的浓度, mg/L。 ccKdtdcsLa总传递系数:VAKKLLaKLa—评价曝气设备供氧能力的重要参数KLa温度修正, θ —温度特性系数,一般为 1. 006~ 1. 047之间, 常取1. 024。在气压不足1.013×105Pa的地区,引入压力修正系数ρ。510013. 1Pa所在地实际气压

 以R0表示单位时间由于曝气向清水传递的氧量, R表示单位时间向混合液传递的氧量, 并且假定脱氧清水的起始溶解氧为零, 即得两种情况下供氧量之比为:  T)20(2020024. 1 ]c[00024. 1TsbTLTsbLacccccKKccKRRR在鼓风曝气系统, 氧的溶解度与空气扩散装置浸没深度有关,Hppb3108 . 9%100)1 (2179)1 (21AAtEEO4210026. 25tbssbQPcc2020200ssLa T2020024. 1TsbLarccKdtdcR曝气池在稳态下操作供氧速度将等于系统的耗氧速度Rr, 即测定耗氧速度Rr时, 先将混合液曝气, 直到接近饱和溶解氧值, 停止曝气, 测定一定时间内 溶液溶解氧降低量。

 %1000SREA如果实际供氧量为S, 则氧的转移效率为:SSGGS3 . 043. 121. 0GS---供气量m3/h;1003 . 00ASERG如果采用 机械曝气, 则可由所需的R0值计算叶轮直径和转速。理论上, 每去除1kgBOD需消耗1kgO2, 即相当于标准状态下的空气3. 5m3, 因鼓风曝气的利用 率为5%~ 10% , 故去除1kgBOD需供给空气量为35~ 70m3。

 实际上, 由于曝气池的负 荷和运行方式不同, 供气量需放大1. 5~ 2. 0倍。)/(379. 088. 128. 0hkgKDQOS0 RQOS

 例:

 某城镇污水量Q=10000m3/d, 原污水经初次沉淀池处理后BOD5值Sa=150mg/L, 要求处理水BOD5值是15mg/L, 去除率90%. 求定鼓风曝气时的供气量和采用机械曝气时所需的充氧量。

 有关的设计参数为:混合液活性污泥浓度(挥发性) Xv=2000mg/L; 曝气池出口处溶解氧浓度C=2mg/L ; 计算水温25℃。有关设计的各项系数为:经计算曝气池有效容积v=3000m3, 空气扩散装置安设在水下4. 5m处。5 . 0 a1 . 0 b85. 095. 01%10AE=0.58550%=0..9111=00.=.=EA0=解:

 (1)

 求定需氧量:VXbQSaORr2dkgOOR/12751000300020001 . 01000)15150(5 . 01000022(2)

 计算曝气池平均溶解氧饱和度:4210026. 25tbssbQPcc

 %3 .19%100%)101 (2179%)101 (21)1 (2179)1 (21AAtEEOabPHpp535310454. 1105 . 48 . 910013. 1108 . 91)2)3)LmgCS/4 . 8)25(LmgCSb/8 .10)423 .19026. 2454. 1(17. 9)20(LmgCS/17. 9)20(hkgOdkgOR/71/1692024. 1] 288. 9195. 0 [85. 017. 9127522)2025(0LmgCSb/88. 9)423 .19026. 2454. 1( 4 . 8)25((3)

 计算20℃脱氧清水的需氧量  T20)20(202020200024. 1 ]c[0024. 1sTsbsLaTLTsbLacccKccKRR

 (4)

 计算供气量min/43.87/56400100103 . 0169233mdmGS(5)

 采用机械曝气时所需的充氧量1)

 计算20℃脱氧清水的需氧量0808101012754 . 81修改hkgOdkgOR/11.96/63.2306024. 1] 295. 0 [85. 0.127522)2025(02)

 需氧量:hkgOQOS/43.872

 二、 曝气系统和空气扩散装置二、 曝气系统和空气扩散装置空气扩散装置在曝气池内的主要作用是:(1) 充氧, 将空气中的氧(或纯氧) 转移到混合液中的活性污泥絮凝体上,以供应微生物呼吸之需。(2) 搅拌、 混合, 使曝气池内的混合液处在剧烈的混合状态, 使活性污泥、 溶解氧、 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三者充分接触。

 同时, 也起到防止活性污泥在曝气池内沉淀的作用。表示空气扩散装置技术性能的主要指标是:(1) 动力效率(EP) , 每消耗1kwh电能转移到混合液中的氧量, 以kgO2/kwh计.(2) 氧的利用效率(EA) , 通过鼓风曝气转移到混合液中的氧量, 占总供氧量的百分比(%) 。(3) 氧的转移效率(EL) 也称为充氧能力, 通过机械曝气装置的转动, 在单位时间内转移到混合液中的氧量, 以kgO2/ h计。对鼓风曝气系统性能按(1) 、 (2) 两项指标评定, 对机械曝气装置, 则按(1) 、 (3) 两项指标评定。

 ( 1 )

 小气泡扩散器 微孔材料如陶粒, 粗瓷等掺以适当的酚醛树脂一类的粘合剂, 在高温下烧结成 制成的扩散板、 扩散管和扩散罩的形式, 气泡直径在1.5mm以下, 氧利用率高(在11%左右)

 ,但阻力大, 易阻塞 。1 、 鼓风曝气

 (2)

 中气泡扩散器 常用穿孔管, 它的孔直径为2~3mm, 孔眼气体流速不小于10m/s, 以防堵塞, 其特点是氧利用率低, 但空气压力损失较小;( 3)

 大气泡扩散器常用的是曝气竖管, 直径为15mm左右, 底口敞开, 其特点是气泡大(直径3mm以上)

 ,分布不匀, 氧利用率低,不易堵塞;

 机械曝气大多以装在曝气池水面的叶轮快速转动, 进行表面充氧。表面曝气叶轮的供氧是通过下述三种途径来实现的。①由于叶轮的提升和输水作用, 使曝气池内液体不断循环流动, 更新气液接触面, 不断从大气中吸氧。②叶轮旋转时, 在周边处形成水跃, 使液面剧烈搅动动, 从大气中将氧卷入水中。从大气中将氧卷入水中2. 机械曝气③叶轮旋转时, 叶轮中心及叶片背水侧出现背压, 通过小孔可以吸入空气。

 卧式表曝机卧式表曝机转刷曝气机(aeration brush)

 三、三、曝气池的构造曝气池的构造按水力特征可分为推流式和完全混合式及二者结合式三类。1、 推流式曝气池(1) 平面布置L≥(5~10) B(2) 横断面布置B=(1~ 2) H,Hmin=3m, Hmax=9m, 超高0. 5m。根据横断面上的水流情况, 又可分为平推流和旋转推流。

 推流式曝气池

 完全混合式曝气池完全混合式曝气池

 2 2、 完全混合曝气池、 完全混合曝气池

 悬挂链移动曝气器悬挂链移动曝气器工作原理:

 浮管、 若干沉于池底的曝气头及连接两者的软管组成曝气链,浮管的两端(或一端)

 通过软管与池边的空气管道相通, 浮管两端由固定于池边的钢索牵拉固定。该技术已被国家经贸委鉴定验收验收, 并与1998年被授予国并与1998年被授予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证书。

 目前,该工艺已在山东、 河北、 河南、 新疆、 上海、 香港等地诸多工程中应用, 总体造价低, 维护方便, 取得很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

 每条曝气链的气量可通过阀门单独控制, 整个曝气池中的曝气链可以按预定的程序间歇曝气或同时曝气, 并根据DO探头的数据控制风机的风量, 实现最佳的运行条件。应用实例:香港中国染厂集团污水处理项目 (2000吨/天)上海豪泰皮革有限公司污水项目 (1000吨/天)河北玉田县华鑫纸业有限公司(5000吨/天)河南浚县齐雪淀粉厂(1000吨/天)山东栖霞源通果汁有限公司(5000吨/天)

 【例题】

 某污水处理厂, 设计流量Q=500,000m3/d, 原废水的BOD5浓度为240mg/L, 初沉池对BOD5的去除率为25%, 处理工艺为活性污泥法,要求处理出水的BOD515mg/L, 出水中的SS为20mg/L;曝气池容积V=150,000m3, 曝气池中的MLSS浓度为3000mg/L,VSS/SS=0.75, 回流污泥中的MLSS浓度为10000mg/L, 剩余污泥经浓缩后含水率降低至98%, 再经压滤后泥渣的含水率降至80%;采用鼓风曝气系统, 微孔曝气盘作为曝气装置, 其EA=15%, 混合液中DO要求不小于1.5mg/L, 当地冬季平均气温为10C, 夏季平均气温为30C, 曝气盘安装在水面下4.5m处。有关计算参数:

 a’=0.5kgO2/kgBOD5, b’=0.1kgO2/kgVSS.d;k/kba=0.6kgVSS/kgBOD5, b=0.08d-1;=0.8, =0.9, =1.0;不同温度下水中的饱和溶解氧浓度分别为:

 11.33mg/L(10C),9.17mg/L(20C), 7.63mg/L(30C) 试计算:d1(1)

 曝气池的水力停留时间;(2)

 曝气池的F/M值, BOD5容积去除负荷及污泥去除负荷;(3)

 剩余污泥的含水率、 产量以及体积;(4)

 剩余污泥浓缩后的体积, 最终经压滤后泥渣的重量;(5)

 污泥龄;(6)

 在冬季和夏季两种条件下所需的供气量。

 lmgSi/%)(180251240hdQVHRT2 . 73 . 0500000150000dkgVSSkgBODXVSQMFvi/267. 075. 03000150000180500000/5[解]:曝气池的进水BOD5浓度为:(1)(2)dmkgBODVSSQNvei353/55. 015000010)15180(500000)(dkgVSSkgBODXVSSQNveiSBOD/244. 075. 03000150000)15180(500000)(55

 vrbVXaQSxdkgVSS /225001075. 0300015000008. 010)15180(5000006 . 033ewrwXQQXQx)(dmXXXQxQerew/20041075. 0)2010000(10375. 0205000002250033ddtSStSSddkgSSkgSSXXQQ////04042020200402004010101000010000200420043(3)因为:所以:剩余污泥的产量为:(5)rw.因为回流污泥的MLSS浓度为10000mg/L, 所以其含水率为99%dtdtSS/2 .100%801X/04.20dXQQXQXVxVewrwvvc15225001075. 03000150000)(3(4)

 剩余污泥浓缩后的含水率为98%, 所以其体积应为其未浓缩之前的一半, 即为:

 1002m3/d最终压滤后的泥渣的含水率为80%, 其重量为:

 vrXVbQSaO""2dkgO /750001075. 030001500001 . 010)15180(5000005 . 0233184. 0)15. 051 (2179)15. 01 (21)1 (2179)1 (210138 . 9AAtE3EOabPHpP5310454. 15 . 4108 . 910. 110lmgCsm/09.13)21. 0184. 0184. 0013454. 1. 1(454. 1(33.11211)10(lmgCsm/60.10)21184. 0. 0013454. 1. 1(17. 921)20(lmgCsm/82. 8)21. 0013. 163. 72)30((6)

 需氧量为:则:所以所以, 冬季时的实际需氧量为:冬季时的实际需氧量为60.1075000)2010夏季时的实际需氧量为:hkgOdkgOR/4 .5105/7 .122529) 5 . 109.130 . 19 . 0 (024. 18 . 022(0hkgOdkgOR/6 .5073/2 .121766) 5 . 182. 80 . 19 . 0 (024. 18 . 060.1075000)20"2230(0min/9 .2025/1 .12155715. 028. 04 .510528. 0330mhmERGAsmin/9 .2013/12080015. 028. 06 .507328. 0""330mhmERGAs则所需供气量分别为:

篇五:水污染控制技术有哪些

24 卷增 刊第 1期 2011 年 6 月 环 境 科 技 E nvironmental Sc ience and T echnology V o1 . 24 Jun. 201 1 S upp. 1 水污染控制技术与清洁生产 刘庄泉 . 姜玲 玲 ( 上海环境卫 生工程设 计院 ,

 上 海200232 ) 摘染状况 。

 针 对性地提 出了各 自的水污染控制 对策 , 最后还介绍 了评估污水处理工 艺清洁性的方 法, 从 水资源可持续发 展的 高度 . 提 出 了从 源头控制 到推 广清洁生产的全过程控 制的污水治理模 式。

 关键词 :

 城市污水 ;

 水处理工 艺;

 清洁生产 ;

 源头控 制 ;

 中图分 类号:

 X 5 文献标 识码:

 A 文章编 号:

 1674— 4829 (20 11)S 1— 0 10 1— 03 要 :

 简要介 绍 了目前我 国污水排放及 治理现状 , 介绍 了几种常见工艺及其特点 。

 分别 分析 了农 村和工业的水 污

 生命周期分析( LCA ) W a ter

 P o llution C ontro l T echnologi es and C lea ner

 P roductio n LIU Zhuang- quan ,

 J IA N G L ing- ling A bstra ct :T he condition of sewage discharging and treatment in our country,some norma l

 treatment pr o cesses and their cha r acteri stic s were i ntroduced. T he si tuation of water

 poll ution i n countryside and industr y

 was analyzed, a n d the respective water pol lution control measurements were put forward. In the l a s t, the methods of a ssessing the cl eanness of water tr eatment pr o cess were introduc ed, moreover,the mode of water treatment from source control to carrying out cleaner pr o duction was put f o r w ard.

 K ey

 w or ds :D omestic sewage ;T reatment process ;

 Cl eaner pr o duction ;

 Source control ;Life cycl e assessment (LCA) 1

 我 国 污水 的排 放及 治 理现 状 我 国目前仍然是 以粗放型经济为主 , 很 多企业 能耗高、 水耗高、 重污染 , 并且缺乏相应 的水处理设 施 :

 对于生活污水 。

 由于排水管 网建设落后 、 各类排 水设施建设不配套及人们 的节水意识不强 。

 使得很 多污水未经 收集处 理 , 就直 接排入河流 ; 这些 加剧 了流域 的水污染。据统计 , 2000 年全 国废 污水排放 总量 620 亿 t(不包括火电直流冷却水) ; 其 中工业废 水 占 66%, 生活污水 占 34%。据水利部水资源资料 表 明 , 在全 国七 大流域中 , 太 湖 、 淮河 、 黄河 流域均 有 70%以上 的河 段 受 到 污染 , 海 河 、 松 花 江 流 域 污 染也相当严重 , 污染河段 占 60%以上。

 目前城市水 污 染率 已达 90%以上 。但 是 工业 污 水 处理 率 仅 60%, 城市污水处理率仅 1O%。

 收稿 日期 :

 2010—11~ 18 作者简介:刘庄泉 (1978- ) , 男, 江苏泰兴人, 硕 士, 工程师 , 目前从事环 卫设计工作.

 修 回日期 :

 2011一 O1— 19 2 目前 常用 的污 水处 理工 艺 工业废 水 由于生产 所用 的原料 和生产过程 的 不 同 . 废水 的性 质和成分也有很 大的差别 。

 因此所 用 的处理方法也有很大的差别 。一般而言 , 工业废 水含有各种 有害 、 有毒成份 , 单独 的生物处 理不太 适合 , 一般要结合物理处理法和化 学处理法 。常用 的物理方法 有均化法 、 沉淀法 、 蒸发法及 萃取 法等 等 . 化学处理法常用 的有化学混凝沉淀 、 离子交换 、

 中和 等方 法 。

 对于城市生活污水 . 仍然是以活性污泥法为主 ,

 在此基础上产生 了好多改进 的方法 .如氧化 沟法 、

 AB 法 、 SBR 及不同工艺组合的 A/ O, AVO 法 。另一类 常 用 的生 物处 理方 法 就是 生 物膜 法 , 如生 物转 盘 、 生 物滤池 、 接触氧化及各类组合方法。

 各种方法都有其 相应的特点。

 在选择处理工艺时 。

 不仅要考虑污水处 理工艺本身的特点 , 还要根据所要处理水 的水质 、 所 要达到的处理 目标 、 当地的经济条件 , 进行综合全面 的比较 , 优选出最佳污水处理工艺。

 102 环 境 科 技 2011年6月

 2. 1 常规 活性 污泥 法 传统活性污泥法典型的流程为预处理一 一 初 沉池一行管理较有经验 , 对 BOD 和 SS 的去除率较高 , 适宜 于处理水质要求高且水质 比较稳定的水 。但是对负 荷的变动适应力较差 , 对难降解有机物 、 氮 、 磷 的去 除效果较差 ,这与现代环境污染的富营养化是一对 矛盾 。

 为此 , 常把厌氧 、 缺氧、 好氧生物处理技术有机 的结合起来 , 以达到脱氮除磷的效果。另外 。

 传统活 性污泥法 占地面积大 , 处理单元多 , 投资及运行费用 高 , 不易管理 , 在处理过程 中还易产生二次污染 , 影 响周 围的环境 2 . 2 A B 法 AB 工艺是吸附一 生物降解工艺的简称 . A 段是 高负荷生物吸附段 , 在缺氧 (兼性 ) 环境下T 作 . 有较 强的缓冲能力 。

 B 段在低负荷下工作 , 处理稳定性较 好。A B 法对高浓度废水的处理具有较好 的适应性 ,

 具有 较好 的节 能效 益 ; 通过 对运 行方 式 的控 制 , 还 能 达到一定的脱氮除磷的功能,因此对老厂改造有较 好 的效果。一般情况下 。

 采用 AB 工艺可使基建投资 节 省 15% ~20%, 节省能耗 15%, 生物产气量增加 25%_lI。并且 , 可根据当地的经济条件和污水所要达 到 的处理 程度 , 分期 建设 , 具 有较 好 的灵 活性 。

 但是 AB 法具有 2 个独立 的污 泥回流系统 , 流 程多 , 对运行管理具有较高的要求 。

 A 段污泥产量较 大 , 且污泥有机物含量极高 , 在运行时易 出现恶臭 ,

 影响周围环境卫生 ,同时污泥后续稳定化处理将增 加一定的投资和费用。另外 , 由于 A 段去除了较多 的 BOD, 可能造成碳源不足 , 难 以实现脱氮功能。对 于污水浓度较低的场合 , B 段运行较为困难 , 也难 以 发 挥优 势 。

 2. 3 氧 化 沟法 氧化 沟 是 常 规 活性 污 泥 法 的一 种 改 型 和发 展 .

 曝气池呈封闭的沟渠形 ,污水和混合液在其 中作不 停的循环流动 , 水力停 留时间长 , 泥龄 大 , 能有效去 除 COD , BOD , SS , 出水 水质好 ; 剩余污泥量 比传 统 活 性 污 泥法 要 少 得 多 ,且 已得 到好 氧 硝 化 的稳 定 .

 无 需 进 行 硝 化 处 理 , 可 在 浓 缩 、 脱 水 后 加 以利 用 或 最后处置 , 减少了后续污泥处理的费用。

 另外 , 氧化 沟运行管理方便 , 操作维护简单 , 抗 冲击负荷 , 运行 方式灵活 . 通过对 运行方式 的控制 , 还可 实现脱 氮 除磷 。

 氧化沟的基建投资省 、 运行费用低 , 根据美国 E PA 提供 的数据 , 当氧化沟具有硝化功 能时 , 当处 理水量分别 为 3 785 m3 / d 和 37 850 m / d 时 ,其 污 水厂 的基建费用 为同等规模 以及活性污 泥法处 理 厂投资的 50%和 65%, 为二级活性污泥法处理厂的 曝气池一二沉池 , 此法技术成熟 , 运 40%和 55%。其运行费用则分别为一级活性污泥法 处理厂的 7l%和 124%.分别为二级活性污泥法处 理厂的 61%和 l 12%翻 。当处理规模较小时 , 运行费 用节省较多 但是氧化沟法相对 占地面积较大 ,沟 内混合液 自流流程长 ,由于紊流导致的流速不均有可能引起 污泥沉淀, 影响运行效果。为保持池内的流速 , 循环 水量为进水量 的 30 ~60 倍 , 故能耗较高 。另外 , 氧 化沟的氧利用率相对较低 , 在运行时有臭味。

 泥水分 离负荷要求低 。

 2. 4厌 氧水 解一 高 负荷 生物 滤池 厌氧水解一 高负荷生物滤池组合处理工艺采用 厌氧水解滤池取代传统的初沉池作为预处理工艺 ,

 同时在传统高负荷生物滤池 的基础上对其工艺构造 进行 了重要的技术创新 , 保留了该方法高负荷 、 高效 率的长处 , 通过采用具有高空隙率 、 高附着面积和高 二次布水性能的新型塑料模块填料 .取消了滤池 出 水回流系统 ,从而在提高处理效率的同时大幅度降 低了建设投资和运行能耗。

 与活性污泥法工艺相比,

 厌氧水解一 高负荷生物滤池处理系统集初沉池、 曝气 池 、 污泥回流以及供氧等设施于一体 , 大幅度简化 了 污水处理流程 ,管理方便 ,并能承受较强的冲击负 荷。

 该工艺最大的缺点是滤床易发生阻塞 . 滤池在夏 天可能要滋生飞蝇 , 产生臭味 , 影响周围环境 。

 3水污 染控 制 的清洁 性 我国未来的水环境污染发展趋势将在很大程度 上取决于采用的污染控制策略和措施 。为了改善水 环境 , 促进水的可持续发展 , 必须将水污染控制与清 洁生产结合起来 , 做到从源头控制、 企业推行清洁生 产 技术 、 采 用绿 色的 污水处 理 工艺 。

 首先 必须 加强 环 保宣传 , 强化人们 的环保意识 , 改变消 费观点 , 做到 合理用水 、 节约用水 , 尽量减少污水 的产生量 , 从源 头 减 少污水 的排 放量 。另一方 面 , 要加 强 给水 、 排 水 设施 的建设 .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合理规划给排水 管网建设和设计规模 ,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进行全 面规划 ,确保已有 的水资源及有潜 力开发的水资源 能 满足 目前及 未来 城 市 内各 种 用水户 。

 3. 1在 企业 中推 广清 洁生 产

 工业废水是造成我国水污染的主要方面 .减少 工业废水 的排放量 、提高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将会 有力的改善水环境 。目前 ,我 国大部分企业工艺落 后 、 物耗能耗 高 、 资源利用水平低 , 这是造成工业废 水产量大 、 超标排放的主要原因。

 要对工业废水做到 有效的防治 , 必须采取综合性对策与措施 , 调整 、 优 化产业结构 , 加强对工业 、 企业 的技术改造 , 从注重

 第 24 卷增 刊第 1 期 刘庄泉 等 水污染控制技 术与清洁生产 10 3 末端治理逐步转 向以发展清洁生产与工艺为主要 内

 容的全过程控制 。从以浓度控制转向浓度控制和总 量控制相结合的双轨控制。

 清洁生产是一种新 的创造性思维 ,该思想将整 体预防的环境战略持续应用于生产过程 、产品和服 务中.以增加生态效率和减少人类及环境 的风险[3 】

 。

 清洁生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①尽量使用低污 染 、 无污染 的原材料; ② 采用清 洁高效 的生产 工艺 。

 使物料能源高效益地转化成产 品,减少有害于环境 的废物量。

 对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废物实行再利用 , 做 到化害为利, 变废为宝; ③向社会提供清洁的产品; ④ 完善的企业管理 , 确保清洁生产的推行 。

 根据清洁生产的思想 . 对于现有的一些工业 、 企 业可以采取:

 ①调整原料结构, 削减污染物产生量;

 ②改革生产工艺, 更新生产设备 , 尽量提高每道工序 的原材料和能源 的利用率 。减少生产过程中资源的 浪费和污染物的排放 ; ③建立生产闭合圈, 推行工业 废水循环套用; ④加强科学管理, 杜绝跑、 冒、 滴、 漏,

 提高资源利用率; ⑤开展综合利用, 回收污水中的有 用物质 。

 做到污水 的资源化 ; ⑥加强工厂企业 内的终 端处理 。

 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 。

 通过以上综合 措施 。

 将会实现工业废水 的减量化 、 资源化及达标排 放 , 给企业带来环境与经济效益 。

 3. 2采 用清 洁 的污 水 处理 工艺 长期 以来 。我国建设城镇污水处理厂主要侧重 于考虑其处理功能 、 水中污染物 的末端控制 , 而往往 忽略了由此产生的资源消耗 、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问题。在上海地区, 采用传统活性污泥法城镇污水厂 建设费用吨水为 l 400 ~1

 700 元 。平均电耗 0. 263 kWh/ t。对于一座处理量为 4 万 法的二级处理厂 , 其建设费用一般为 4 832 ~5 824 万 元 , 运行 费用 至少 为 350 万元 左 右嗍 , 可 见运 行费 用相 当高, 这使得许多污水厂建成之后不能正常运转。

 各种污水处理工艺在净水的同时 , 在建设 、 运行 及报废各个阶段都存在能源 的使用及污染物的排放 问题 。

 在运行过程 中将会产生多种二次污染物 , 产生 的各类主要环境影响见表 1。

 表 1

 主要环境影 响一览 的传统活性污泥 上述各类影 响污水处理工艺 的不同而不 同 . 这 就涉及到污水处理工艺的清洁性 问题。我 国经济持 续发展和人 口持续增加势必导致城镇污水处理厂的 规模和数量都将扩大 。大量土地被征用于建设 污水 处理厂, 大量建筑材料被用 于处理设施 的建造 , 大量 能源被用来维持污水处理厂的正常运转 。为了促进 水污染控制的可持续发展 , 我 国城镇必须采用经济 、

 高效 、 节能、 技术先进可靠 的清洁性城市污水处理工 艺和技术 。

 即所谓的“三低一少”技术。

 “三低一少”技 术是指低建设费用 、 低运行管理费用 、 低操作管理需 求 , 二次污染物排放少 的新型城镇污水处理技术 。

 如何判 断污水处理 工艺的清 洁性是 比较重要 的.目前在工程界一般采用技术经济评价方法考虑 处理技术本身的可行性 、先进性及其建设和运行过 程 的经济合理性 ;对污水处理工艺的环境影响采用 环境影响评价(EIA) 。这2 种方法并不能完整或如实 地反映污水处理工艺的真正社会费用和效益 , E IA 由

 于方法学的局限。

 侧重点放在污水厂生命周期内运行 环节“末端排放 ”所产 生的各种影响 , 这与清洁生产 的源头预防 、 全过程控制的思维模式是不一致的。

 生命周期评价( LCA ) $0克服了 EIA 存在的局 限 性 。

 这是一种从 “摇篮”到“坟墓 ”的全过程评价方法。

 运用此方法评估污水处理工艺的清洁性 ,将把污水 处理厂作为一个产 品和服务系统 ,它的生命周期包 含从污水处理厂施工建设 、污水处理厂长期生产运 行直至退出工作和拆除的全过程 , 可用 图 1嘲 表示 。

 大气 污染物 废水排放 固体废物 其他污染物排放 图 1 污 水 处 理 厂 生 命 周 期 LCA 从整个生命周期考虑城镇污水处理技术 的 能源 、 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

篇六:水污染控制技术有哪些

GO

  水污染组分及衡量指标

 LOGO 工业废水

 一般不含有毒物质,但是含有大量有机物、细菌、病原体。污染程度比工业废水轻;水浑浊,色深,恶臭。PH 7~8;固体物质含量0.1%~0.2%。

 一种废水含有多种污染物,根据污染物组分分为有机工业污染废水,无机工业污染废水,混合工业废水;污染强度大,污染物质多,治理难度大 生活污水

 废水的分类

 LOGO 水质指标:

 能够以切实可行的方法进行定量测定,同时又能够表征所测水样的水质特性的指标称为水质指标。

  既适用于表征废水性质,也适用于表征所测水样的是指特征的指标称为水质指标。

  用于表征废水性质时,习惯称为 污染指标

 LOGO

 水质指标项目繁多 , 可以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 , 物理性水质指标

  第二类 , 化学性水质指标

 第三类 , 生物学水质指标

 LOGO 2.1物理组分及特征指标  2.1.1

 温度 水温是重要的水质物理参数 水的许多物理特性、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以及水中进行的许多物理化学过程都和温度有关。

 地表水的温度随季节、气候条件而有不同程度的变化,0-30℃。

 地下水的温度比较稳定,8-12℃ 工业废水的温度与生产过程有关。

 饮用水的温度在10℃比较适宜。

 LOGO 2.1.1

 温度  由于气候条件的自然变化,水温的指标也应该是改变的,标准规定:

 认为造成的环境的水温变化,应限制在:夏季周平均最大温升≤1°C,冬季周平均最大温降≤2°C。

  测定:现场测定,与地点和深度有关 观测仪器:分度值为0.2°C,温度范围为0~100°C的普通水银温度计;可将温度计提出水面度数的专用水银温度计;热敏电阻温度计;可同时测量水温和气温的颠倒温度计。

 LOGO

 LOGO

 LOGO 2.1.4

  悬浮物  水中的固体污染物主要以悬浮状态、胶体状态、和溶解状态存在。而固体污染物,主要指 固体悬浮物(SS)

 。

   水质标准规定: 水样过滤后,滤样截留物蒸干后的残余固体量称为悬浮性固体,滤过液蒸干后的残余固体量。

 LOGO 2.1.5

  臭  臭是检验原水和处理水质必测项目之一。

  测定臭的方法:

 定性描述 臭强度近似定量法(臭阈试验)

  自来是通过颗粒活性炭支取无臭水

 LOGO 2.1.6

  电导率  水中溶解的盐类均以离子状态存在,具有一定的导电能力,因此电导率可以间接地表示出溶解盐类的含量。

  电导率的大小受溶液浓度、离子种类及价态和测量方法的影响。

  电导率是指一定体积溶液的电导,即在25℃时面积为1平方厘米,间距为1厘米的两片平板电极间溶液的电导。mS/m或μS/cm。

  对天然水而言:TDS=(0.55-0.70)s  常用方法:电导仪法

 LOGO 2.2

  化学组分及特征指标 2.2.1

  pH值 

 pH 反映水的酸碱性质。

  天然水体的 pH 一般在 7.2-8.0 之间,决定于水体所在环境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饮用水的适宜 pH 应在 6.5-8.5 之间。生活污水一般呈弱碱性,而某些工业废水的 pH 偏离中性范围很远,它们的排放会对天然水体的酸碱特性产生较大的影响。大气中的污染物质如 SO 2

 、 NO 2

 等也会影响水体的 pH 。但由于水体中含有各种碳酸化合物,它们一般具有一定的缓冲能力。

 LOGO 2.2.2

 碱度  水的碱度是指水接受质子的能力。

  这个能力的大小可以由水中所有能与强酸发生中和作用的物质所接受质子的总量来量度。因此水的碱度也就是水中所有能与强酸相作用的物质所接受H + 的“物质的量”之总和。这类物质应包括各种强碱、弱碱和强碱弱酸盐,也包括有机碱等。

  天然水中的HCO 3 - 、C0 3 2- 、OH - 和NH 3 等都会引起碱度。

  最主要的致碱阴离子:重碳酸盐HCO 3 - 、碳酸盐C0 3 2- 和氢氧化物OH - 。

  酸碱指示剂滴定法试用与一般非混浊、低色度地面水;电位滴定法适用于浑浊有色干扰水样的测定。

 LOGO 2.2.3

  水中氯化物和余氯  氯化物几乎存在于所有水和废水中,氯离子含量随着矿物质的增加而增加。

  氯离子含量较低时对人体无害;过多的氯离子会对金属管道、锅炉和构筑物造成腐蚀,阻碍植物生长。

  氯化消毒法:给水常规处理工艺。

  水中氯离子的测定采用容量法,包括硝酸银滴定法(GB 11895-89、硝酸汞滴定法、。电位滴定法、离子色谱法。

 LOGO 2.2.4

  水中含氮化合物  水中含氮化合物是一项卫生指标,可以反映水体受污染的程度和进程。

  氨氮、亚硝酸盐氨等对人体和生物有毒害作用。

  氨氮对生物的危害主要是游离氨,测定方法有气象分子吸收光谱法(HJ/T 195-2005)、纳氏试剂比色法(GB 7479-87)、水杨酸分光光度法(GB 7478-87)、蒸馏-滴定法(GB 7481-87)、和电极法等。

  亚硝酸盐的测定方法有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HJ/T 197-2005)、N-(1-萘基)-乙二胺比色法(GB 13589.7-92)、分光光度法(GB 7493-87)、离子色谱法等。

  总氮包括溶液中含氮化合物,测试方法包括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HJ/T 199-2005)、过硫酸钾氧化-紫外分光光度法(GB 11894-89)和加和法(凯氏氮、硝态氮)两种。

 LOGO 2.2.6

  水中含硫化合物  硫酸根是天然水体中八个主要离子之一 。( Ca 2+ 、Mg 2+ 、 Na + + 、K K + + 、 HCO 3 3 - - 、 SO 4 4 2 2- - 、 Cl - - 、 NO 3 3 - -

 ) 硫酸盐的测试方法有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HJ/T 200-2005)、硫酸钡重量法(GB 11899-89)、铬酸钡光度法、铬酸钡间接原子吸收法(GB 13196-91)、EDTA容量法和离子色谱法等。

  地 下水、特别是温泉水中常含有硫化物。

 水中硫化物测定方法有碘量滴定法、亚甲基蓝分光光度法(GB/T 16489-1996),直接显色分光光度法(GB/T 17133-1997)、和硫离子选择电极法等

 LOGO 2.2.7

  金属离子  水中的金属离子,有些是人体必须的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有些对人体有害的,如镉、铅、铬、锌、镍、铜、钴、砷等。

   重金属主要是指汞、镉、铅、铬以及金属砷等生物毒性显著的重金属(有人称之为“五毒”) ,也包括具有毒性的重金属锌、铜、钴、镍、锡等。

   金属元素的测定广泛采用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阳极溶出伏安法及容量法;容量法适用于常量元素测定

 LOGO 2.2.7

  金属离子  重金属污染物最主要的特性是在水体中不能被微生物降解, 而只能发生各种形态之间的相互转化, 以及分散和富集的过程。这些过程统称为金属迁移。

  重金属在水体中的迁移主要是下列物理化学作用:

  a.沉淀;

 b.吸附;

 c.氧化还原。

  在天然水体中, 一般重金属产生毒性的范围大致在1~10毫克/升, 毒性较强的金属如汞、镉的范围在0.01~0.001毫克/升。

 LOGO

 镉污染

 LOGO

 汞污染

 LOGO 2.3

 有机污染物组分及指标 

  水体中的有机物分类,按其最初的来源,可分为:

 天然来源 植物 动物 矿物 人工合成:

 上述三个方面来源的有机物经分解、合成等化学反应的产物。

 LOGO 

  在环境监测中,除了对必要的、特定的有机化合物做单项测定外,一般采用简洁方法,即测定一些综合性能指标来反映水中有机物的相对含量。最常用的测定手段是利用大部分有机物比较容易被氧化这一共同特性,氧化方式大致有化学氧化、生物氧化和燃烧氧化三类,均是以有机物在氧化过程中所消耗的氧化剂的量换算成氧的数量来代表有机物的数量,如化学需氧量(COD)、生化需氧量你(BOD)和总需氧量(TOD)都属于综合性指标。而总有机碳(TOC)则是根据碳的变化来反映有机物的总量。

 LOGO 2.3.1

  化学需氧量(COD)

  化学需氧量指在一定条件下,水中易被氧化剂氧化的还原性物质所消耗氧化剂的量(在酸性条件下,用强氧化剂特有机物氧化为CO 2 、H 2 0所消耗的氧量),结果以氧的质量浓度(mg/L)表示。

  化学需氧量是一个条件性指标,会受加入的氧化剂的种类、浓度、反应液的酸度、温度,反应时间及催化剂等条件的影响。

 LOGO  氧化剂一般采用重铬酸钾。由于重铬酸钾氧化作用很强,所以能够较完全地氧化水中大部分有机物和无机性还原物质(但不包括硝化所需的氧量),此时化学需氧量用CODcr,或COD表示。如采用高锰酸钾作为氧化剂,则写作COD Mn 。

  重铬酸钾法已经成为国际上认定的COD测定的标准方法,适用于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收受污染水体的测定。

 LOGO 2.3.2

 生化需氧量(BOD n )

  生化需氧量(BOD n )是在一定条件下,一定时间内(n指天数或时数)氧化水样(20℃)中的有机物时,微生物所需溶解的分子氧的总量。

  生化需氧量可评估某一水体中有机污染对氧含量影响的程度。

 第一阶段,有机物大部分分解为无机物;此阶段消耗的氧才是要求的BOD; 第二阶段,又称硝化阶段,主要是氨氧化过程。

 LOGO BOD 5 是指在20℃下,微生物在5d的培养期间内氧化分解水中有机质所用的溶解氧分子的量。

  BOD 5 存在一些缺点:

  (1)当污水中含大量难降解物质时,BOD 5 测定误差较大;  (2)每次测定需5天,不能及时指导实际工作;  (3)废水中如存在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的物质或不含微生物生长所需的营养时,将影响测定结果。

 LOGO COD和BOD的区别与意义 项目 BOD 5 COD 定义 在有氧条件下,有机物可被微生物氧化分解所需的氧量(O 2 ,mg/L)

 一定严格条件下,有机物被K 2 Cr 2 O 7 氧化所需的氧量(O 2 ,mg/L)

 氧化动力 微生物的生物氧化作用 强氧化剂的化学氧化作用 氧源 水中的溶解氧(分子态氧)

 强氧化剂中的化合态氧 意义 测定生物可降解物质的多少,可生化性判据(BOD/COD),判断生物可降解性的大小 测定所有耗氧物质(有机物和无机物),一般较BOD高,其差值表示不能被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含量 对研究水体的污染与自净和污水的净化效果来说,起数值都是重要资料,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和可比性。

 LOGO  化学需氧量和生化需氧量的测定都是用定量的数值来间接地、相对地表示水中有机物质数量的重要水质指标。如果同—废水中各种有机物质的相对组成没有变化,则这二者之间的相应关系应是COD>BOD 5 。

  化学需氧量几乎可以表示出水中有机物质全部氧化所需的氧量,而生化需氧量则反映了能被微生物氧化分解的有机物质氧化时所需的氧量。如果同一废水的BOD 5 /COD>0.3,一般认为此种废水是适宜于采用生物化学处理方法的。比值越大,可生物处理性越强。如果此比值小于0.3,则说明该废水中不可生物分解的有机物质数量很多,需寻求其它的处理途径。

 LOGO 2.3.3

 总有机碳(TOC)

  有机物都含有碳,通过测定废水中的总含碳量可以表示有机物含量。

  TOC和DOC可以由它们所含有有机结合碳的量正确地定义,并能采用现代化仪器分析方法比较准确地测量。然而,目前并不知道这些化合物的组成,所以这两个参数仅代表部分的总有机质,不能定量地转变成总值

 LOGO  总有机碳(TOC)的测定方法是:向氧含量已知的氧气流中注入定量的水样,并将其送入以铂为触媒的燃烧管中,在900℃高温下燃烧,用红外气体分析仪测定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CO 2 量,再折算出其中的含碳量,就是总有机碳T0C值。为排除无机碳酸盐的干扰,应先将水样酸化,再通过压缩空气吹脱水中的碳酸盐。TOC的测定时间也仅需几分钟。

 LOGO 2.3.4

 可吸收紫外线的有机组分  为确定溶于水中有机物的全部参数,作为重铬酸钾法得到的化学需氧量和溶解有机碳的一种补充,紫外吸收测量已成为一种快速测定光谱吸收系数的方法,它可作为测定溶解有机物含量的一种间接方法。

  应用此方法时,必须保证水样清亮,因为浑浊会产生错误结果。

 LOGO 2.3.5

 表面活性剂

  表面活性物质就是通常所说的去垢剂或表面活性剂,可用于清洁剂、洗洁剂、化妆品,也可作为工业产品的助剂,其应用范围宽广。

  大多数表面活性剂可溶于乙醇。因此,蒸发水样的残余物中可溶于乙醇的物质的含量,即表示水样中表面活性剂的含量(其他可溶于乙醇的物质有干扰作用,所以第一次提取液再进行第二次提取很有必要)。

 LOGO 2.3.6

 酚  酚是羟基和芳香环直接相连的一类物质的总称。废水中通常含有多种酚,因为不能都进行测定,现在仅监测挥发酚。

  酚污染源分布比较广泛,主要来自钢铁工业、煤气发生站、焦化厂、炼油厂、石油化工厂、木材防腐厂、造纸厂、生产苯酚及苯类化合物的车间、绝缘材料和合成纤维、树脂(如酚醛树脂)等工业废水

 LOGO 2.3.7

 矿物油

   水中矿物油来自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

  测定矿物油的方法有重量法、非色散红外法、紫外分光光度法、荧光法、比浊法 。

 LOGO 2.4

 微生物学特征及指标  2.4.1

  水中的微生物

   藻类可以当做水生微生物,通常用显微镜来监测和计数。

  水中生物分析一般不做病毒分析。

 LOGO 2.4.2

 指示生物  通常用来指示水中粪便污染的细菌是埃希氏大肠杆菌、粪链球菌、硫还原菌和孢子生物。此外,大肠杆菌、伪单孢铜绿菌也可用于指示水中是否有影响卫生的细菌点玷污。

 LOGO  埃希氏大肠杆菌

 规定饮用水的合格标准是在100ml水中(欧洲的矿泉水为250ml)未检测出埃希氏大肠杆菌。

  粪链球菌

  粪链球菌可以用富养培养的方法方便的检出。规定在250ml水中不得监测出粪链球菌。

  硫还原菌和生成孢子的厌氧菌

  规定在20ml饮用水中不得多于1个硫还原菌和生成孢子的厌氧菌,在50ml矿泉水中不能检出上述细菌。

 LOGO  大肠杆菌

 规定在100ml饮用水中不应检测出类大肠杆菌,在250ml矿泉水中不得检出

  伪单孢菌属铜绿菌

 规定伪单孢菌属铜绿菌应在100ml饮用水中不被检出,在250ml矿泉水中不得检出

 LOGO 2...

篇七:水污染控制技术有哪些

1 主要学习内容(32 学时)

 章节 安排 1 2 3 4 6 总论(3 )

 环境生态学基础(3 )

 水污染及其控制工程(8 )

 物理性污染及其控制(4 )

 大气污染过程及其控制工程(6 )

 5 固体废物处理及其应用(2 )

 7 环境质量评价及环境管理(4 )

 8 清洁生产与审核(2 )

 . 2 第三章水污染及其控制工程

 • 第一节

 水污染问题

 • 第二节

 水体污染过程及自净机理

 • 第三节

 水污染控制技术方法

 . 3 第三节

 水污染控制技术方法

 • 一、概述 • 二、物理法 • 三、化学法及物理化学法 • 四、生物化学法

 . 4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 21、水污染治理的原则是什么? • 22、按照废水处理的作用原理分为哪几种方法?各自的处理对象是什么? • 23、按照水的处理程度划分,水处理分为几级,各级采用的具体处理方法是什么? • 24、什么是废水处理流程?污水净化后一般有哪几种处置方式? • 25、格栅的主要作用是什么?筛网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 26、过滤主要去除的物质是什么?滤池为什么要进行反冲洗? • 27、沉淀有哪几种类型?沉淀池有哪几种类型?沉淀和浮上法的主要不同在哪里? • 28、气浮的原理?其主要目的是什么?气泡的产生方法有哪几种? • 29、加压溶气法主要有哪几种流程?溶气法的原理是什么?最普遍的是哪一种? • 30、酸性水中和处理有几种方式? • 31、化学沉淀法主要去除的目标物是什么?

 . 5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 31、化学沉淀法主要去除的目标物是什么? • 32、臭氧氧化法的主要优点是什么? • 33、吸附的原理是什么?常用的吸附剂是什么? • 34、离子交换法的主要用途?其和吸附法的区别是什么? • 35、什么是膜分离法?什么是反渗透?反渗透和超滤有什么区别? • 36、生物化学处理法去除的主要目标物是?主要分哪两大类方法? • 37、什么是活性污泥?其主要性能指标有哪几个? • 38、MLSS和MLVSS主要区别是什么?SV和SVI分别表示污泥的什么性能?两者有何关系? • 39、绘图表示普通活性污泥法的基本流程?标明各单元的名称并说明其作用? • 40、什么是生物膜法?一个普通生物滤池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 • 41、什么是生物接触氧化法? • 42、什么是厌氧生物处理?三阶段的名称是什么?

 . 6 第三节

 水污染控制技术方法

  解决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的一个主要途径在于水处理 。

 在很多地方并不是没有水 , 而是水质不合用 。

 如果能通过人工和自然的处理 , 使水满足使用和环境的各种要求 , 并循环使用 , 则缺水问题将得到缓解 。

 . 7 一、概述 水处理的 主要任务:

 改善水质 。

 即 采用各种方法将废水中的污染物分离出来 ,或将其转化为无害的物质 , 从而使废水得到净化 。

 ① 给水处理:

 将原水中的杂质去掉,加工成符合生产和生活使用水质要求的成品水;

 ②排水处理:

 收集使用过的废水并处理到水质符合循环使用或排放要求。

 . 8 一、概述 ( 一 )

 水污染防治的目标

 ① 确保地面水和地下饮用水源地的水质 。

 ② 恢复各类水体的使用功能 。

 ③ 还清地面水体的水质 , 恢复其美好的观瞻 , 增加人类居住区的悦人景色 。

 . 9 一、概述 ( 二 )

 水污染防治的主要任务

 ①

 进行区域 、 流域或城镇的水污染防治规划 。

 ②

 加强对污染源的控制 。

 ③

 对各类废水进行妥善的收集和处理 。

 ④

 加强对水环境、水资源的保护。

 . 10 一、概述 ( 三 )

 水污染防治的原则

 “ 防 ”

 、 “ 管 ”

 、 “ 治 ”

 1 1 、 “ 防 ” (预防)

 “ 防 ” 是指 对污染源的控制 ,通过有效控制使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量减少到最少量。

 推行 “ 清洁生产 ” 工艺

 减少末端治理, “ 零排放 ”

 节水,减少生活污水排放量

 施肥和农药的合理使用

 . 11 一、概述 2 2 、 “ 管 ”

 “ 管 ” 是指对污染源 , 水体及处理设施的管理 。

 ①

 对 污染源 的经常监测和管理;

 ②

 对 污水处理厂 的监测和管理;

 ③

 对 水体卫生特征 的监测和管理 。

 例如:

 例如:

 限期治理, 2000 年零点行动

 规范排污口

 关停 “ 十五小 ”

 排污许可证、总量控制指标

 排污收费 (水量 → 污染物量)

 环保设施

 “ 三同时 ” 验收

 . 12 一、概述 3 3 、 “ 治 ”

 “ 治 ” 是水污染防治中不可缺少的一环。

 通过各种 治理措施 ,对污(废)水进行妥善的处理,确保在排入水体前达到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

 . 13 一、概述 ( 四 )

 控制水污染途径

 思路:

 1 1 、 减少废水排放量;

 2 2 、 降低废水中污染物浓度 。

 例如:

  (1 1 )改革生产工艺,发展清洁生产工艺。

 (2 2 )改进生产装置的结构性能。

 (3 3 )发展封闭系统,重复利用废水。

 (4 4 )清污分流,分隔治理。

 (5 5 )回收有用物质。

 (6 6 )适当处理,安全排放。

 (7 7 )节约用水。

 (8 8 )排出系统控制。

 . 14 一、概述 ( 五 )

 水污染控制工程的基本内容

 ① 物理法

 ② 化学法 、 物理化学法

 ★

 ③ 生物处理法

 ★

 ④ ④ 水系污染防治工程

 . 15 一、概述 ( 六 )

 废水处理技术概述

 废水处理的基本任务 是采用各种方法将废水中的污染物分离出来 , 或将其转化为无害的物质 , 从而使废水得到净化 。

 1 1 . 废水处理方法的分类:

 (1 1 )

 按照废水处理的 作用原理 分类

 物理法 、 化学法 、 物理化学法 、 生物法

 . 16 一、概述

  ① 物理法

 利用 物理作用 使悬浮状态的污染物质与废水分离 , 在处理过程中污染物质的化学性质不发生变化 。

 处理对象:

 悬浮物

 处理方法:

 a a

 截留

 b b

 沉淀

 c 过滤

 d 气浮

 e 离心分离

 f 膜分离

 . 17 一、概述 ② 化学法 、 物理化学法

 利用某种 化学反应 使废水中污染物质的性质或形态发生改变,而从水中除去的方法。

 处理对象:

 溶解性污染物质或胶体物质。

 处理方法:

 a 混凝

 b 中和

 c 氧化还原

 d 电解

 e 萃取

 f 吸附

 g 离子交换

 . 18 一、概述 ③ 生化法 ( 生物法 )

 利用 微生物的作用 去除废水中胶体和溶解性有机物的方法 。

 A A 、 好氧生物处理法 ( 如活性污泥法 、 生物膜法 、 氧化塘等 )

 B B 、 厌氧生物处理法

 . 19 一、概述

  (2 2 )

 按照废水 处理程度 划分

 一级处理 ( 包括 预处理 )

 二级处理 ( 生物处理 )

 三级处理 ( 深度处理 )

 . 20 一、概述

  ①

 预处理

 主要任务:

 为某种意图而进行的污水处理 。

 去除污水中某些特殊有害物质或降低其浓度 。

 处理方法:

 机械法 、 物化法 、 生化法 ( 多用厌氧法 , 如水解酸化法 )

 。

 . 21 一、概述 ② 一级处理

 ( 物理处理 )

 主要任务:

 从废水中去除漂浮物和悬浮物,调节废水 pH值,减轻废水的腐化程度和后续处理的工艺负荷。

 常用方法:

 筛滤法、重力沉淀法、上浮法(如隔油法)、气浮、离心分离、滤池、微滤机等。

 . 22 一、概述 ③ 二级处理

 ( 生物处理 )

  主要任务:

 大幅度地去除污水中呈胶体和溶解状态的有机物。

 处理方法:

 以 生化处理 为主体工艺 。

 主要有活性污泥和生物膜法。

 。

 . 23 一、概述 ④ 三级处理

  ( 深度处理或高级处理 )

 主要任务:

 防止受纳水体发生富营养化和受到难降解的有毒化合物的污染 。

 // 污水回用 。

 去除对象:

 污水中的N N 、P P 及难生物降解的有机物 、 病原菌 、 矿物质 ( 盐类 )

 等 。

 处理方法:

 生物处理 、 活性炭吸附 、 离子交换 、 电渗析 、 反渗透 、 消毒等 。

 . 24 一、概述

  污泥处理:

 污泥是污水处理过程中的产物 。

 处理程度不同 , 污泥成分不同 。

 污泥处置 。

 . 25 一、概述 2 2 . 典型的处理流程简介

 废水中的污染物是多种多样的 ,不能预期只用一种处理方法就能够把所有的污染物质去除殆尽,一种废水往往需要把几种处理方法 联合 成有机整体,并合理配置其 主次关系和前后顺序 ,才能达到最经济有效地处理要求的程度。这种处理系统,叫 废水处理流程( ( 废水处理系统) ) 。

 . 26 一、概述 设计废水处理流程的 原则 :

 先易后难 , 先简后繁

 即:

 首先使用物理法 , 然后再使用生化法和物化法 。

 具体原则:

 首先去除大块漂浮物质 , 然后再依次去除悬浮固体 , 胶体物质 、 溶解性物质 。

 . 27 一、概述

  工业废水的水质千差万别 , 处理要求也极不一致. .

 一般的废水处理程序:

 澄清 → 回收 → 污染物处理 → 再用或排放

 比较成型的流程:

 城市污水处理流程 。

 . 28 一、概述 (1 1 )一级处理厂流程

 格

 栅 原生污水送往农田运出填地杂粒脱水床 污泥消化池出水 沉砂池投氯沉淀池 接触池污泥脱水图1-4

 一级处理厂流程图

 . 29 一、概述 (2 2 )

 二级处理厂 ( 活性污泥法 )

 流程

 原生污水 格

 栅污泥脱水污泥消化池有机肥料至农田沉砂池 曝气池 初次沉淀池投氯接触池 出水 二级沉淀池污泥浓缩池回流活性污泥剩余活性污泥浓缩活性污泥图4-3

 二级处理厂典型流程图

 . 30 二级生化污水处理厂

 . 31 北京高碑店污水处理厂的工艺流程图 活性污泥系统

 . 32 高碑店污水处理厂的工艺流程与平面布置 初沉池 曝气池 二沉池 二期 曝气池 二沉池 初沉池

 . 33 一、概述 (3 3 )三级处理厂流程

 去除氮 、磷 磷 去除剩余有机污染物 物 去 除 无 机盐类 杀灭病原 菌 、 病毒

 二级处 理出水

 出水

 三级处理厂流程

 . 34 一、概述 城市污水三级处理全流程

 格

 栅 沉砂池 曝气池 初次沉淀池 二级沉淀池图

 城市污水典型处理流程图原生污水污泥回流污泥浓缩池污泥消化池或其它处理设备一级处理出水(排放、灌溉) 剩余污泥二级处理出水(排放、灌溉)污泥消化池或其它处理设备三级处理出水(排放、再用)沉渣处理 沉渣处理 垃圾处理一级处理 二级处理 三级处理

 . 35 城市污水处理厂实例照片

 . 36 处理规模:

 20 万吨 /d

 . 37

 . 38 进水粗格栅

 . 39 进水细格栅

 . 40 进水巴氏流量槽

 . 41 进水平口堰

 . 42 曝气沉砂池

 . 43 初沉池

 . 44 挡板的作用? 出水部位?

 . 45 中心筒及行车的作用?

 . 46 曝气池( 何种类型曝气? )

 . 47 曝气池回流污泥( ( 回流的作用? )

 . 48 鼓风机

 鼓风机(沼气驱动)

 . 49 二沉池

 泥位计

 虹吸排泥管

 . 50 污泥处理区

 . 51 污泥消化池

 . 52 沼气罐

 . 53 卧式离心脱水机

 . 54 污泥储罐

 . 55 混凝剂罐

 . 56 污泥脱水泵(螺杆泵)

 . 57 一、概述 (4 4 )工业废水处理流程

 图1-8

 酒精废水处理流程图

 . 58 一、概述

  1 1

 图1-9

 造纸废水处理工艺流程图

 . 59 一、概述 3 3. .

 污水净化后的处置方式

 ① 排入水体,作为水体的补给水:

 排入水体是污水的自然归宿,是造成水体遭受污染的原因之一。

 同时由于水体自净作用,可使污水得到进一步净化。

 ② 灌溉田地

 灌溉田地可使污水得到充分利用,但符合农溉标准,使土壤与农作物免遭污染。

 ③ 重复利用:

 是最合理的出路。

 循环冷却水外排水回用。

 污水进一步净化作城市、工矿企业给水源;

 城市污水为给水源,处理后作生活杂用水或饮用水。

 建筑中水回用。

 ④ 地下水回灌

 . 60

 污水回用应满足下列要求:

 ① 对人体健康不应产生不良影响;

 ② 对环境质量和生态系统不应产生不良影响;

 ③ 对产品质量不应产生不良影响;

 ④ 应符合应用对象对水质的要求或标准;

 ⑤ 应为使用者和公众所接受;

 ⑥ 回用系统在技术上可行 、 操作简便;

 ⑦ 价格应比自来水低廉;

 ⑧ 应有安全使用的保障 。

 . 61

 ( 一 )

 . 格栅和筛网[ [ 分离水中悬浮物 , 简单 , 易 , 效果良好] ]

 1 1 . 格栅 ( 废水第一道设施 )

 一组平行的金属栅条组成的 框架 , 斜置在水通道上 ( 废水通道上 , 或原水进口 , 取水口进口 )

 。

 截留粗大悬浮物 ( > 20 mm )

 。

 通常是 废水处理流程

 的第一道设施 。

 污物人工清除:

 劳动条件恶劣 , 强度大 。

 污物机械清除:

 链条拉动齿耙转动 ...

推荐访问:水污染控制技术有哪些 水污染 控制 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