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斯童年趣事的名人故事1 小高斯上小学,教师名字叫布特纳,是当地小有名气的“数学家”。这位来自城市的青年教师,总认为乡下的孩子都是笨蛋,自己的才华无法施展。三年级的一次数学课上,布特纳对孩子们又发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高斯童年趣事名人故事,菁选3篇,供大家参考。
高斯童年趣事的名人故事1
小高斯上小学,教师名字叫布特纳,是当地小有名气的“数学家”。这位来自城市的青年教师,总认为乡下的孩子都是笨蛋,自己的才华无法施展。三年级的一次数学课上,布特纳对孩子们又发了一通脾气,然后,在黑板上写下了一个长长的算式:81297+81495+81693+……+100701+100899=?
“哇!这是多少个数相加呀?怎么算呀?”学生们害怕极了,越是紧张就越是想不出怎么计算。
布特纳很得意。他知道,像这样后一个数都比前一个数大198的100个数相加,这些调皮的学生即使整个上午都乖乖地计算,也不会算出结果。
不料,不一会儿,小高斯却拿着写有答案的小石板过来了,说:“老师,我算完了。”布特纳连头都没抬,生气地说:“去去,不要胡闹。谁想胡乱写一个数交差,可得小心!”说完,挥动了一下他那铁锤似的拳头。
可是小高斯却坚持不走,说:“老师,我没有胡闹。”并把小石板轻轻地放在讲台上。布特纳看了一眼,惊讶得说不出话来,没想到,这个10岁的孩子居然这么快就算出了正确的答案。
原来,小高斯不是像其他孩子那样一个数一个数地加,而是细心地观察,动脑筋,找规律。他发现一头一尾两个数依次相加,每次加得的和都是182196,求50个182196的和可以用乘法很快算出。
小高斯的难以置信的数学天赋,使布特纳既佩服,又内疚。从此,他再也不轻视穷人的孩子了。他给小高斯买来了许多数学书,并让他的年轻的助手巴蒂尔帮助小高斯学数学。
高斯童年趣事的名人故事2
高斯,著名数学家,1777年生,德国人,先后有155种数学专著出版,有“数学家之王”的称号。
高斯的父亲是泥瓦匠的工头,每星期六他总是要发薪水给工人。有一次,当他计算着给工人发薪水的时候,小高斯站了起来告诉爸爸错了。原来,3岁的小高斯趴在地板上,一直暗地里跟着父亲计算,父亲惊异地复核了一次,果然孩子说的是正确的。高斯后来回忆自己的童年时说,他在学会说话之前,已经学会计算了。
高斯上三年级时,有一次老师给学生们出了一道求1至100之和的算术题。不料,老师叙述完题目不过几秒钟,高斯就第一个把写有答案的小石板交了上去,老师起初并不注意这一举动,心想这个小家伙不知道写了些什么。但当他检查完全班学生的石板,发现唯一正确的答案是属于高斯时,才大吃一惊。而更令人吃惊的是,高斯用了教师未曾教过的计算等差级数的办法。即将一头一尾挨次两个数相加,这样,和都是一样的:1加100是101;2加99是101;直到50加51和也是101;一共有50个101;用50乘101,最后得出了正确答案:5050。
高斯的才华使老师彪特耐尔十分激动,并感到内疚。原来,他不安心在乡村小学工作,看不起农民的孩子。这件事发生以后,他认真备课,努力教学。
高斯特别愿意和舅舅本茨在一起玩,舅舅也十分疼爱小高斯。他每次来到家中,总是给小高斯讲故事,做游戏,有时还带他出去捉蝴蝶、钓鱼、采蘑菇。
四月的一天,天气晴朗,风和日丽。小高斯跟着舅舅到野外玩耍,他骑在舅的肩上学骑术,手里拿一根小树枝,嘴里高声叫着:“嘎!嘎!”俨然是一位威武的骑兵将军。
突然,奔跑着的“马”停了下来。原来从河的"上游漂来一根木头。舅舅为了开发小高斯的智力,便问:
“小高斯,你说木头为什么不沉到水下去呢?”
“木头轻呗!”小高斯不假思索地回答道。
舅舅又弯腰拾起一个石头投到河中,石头“扑通”一声就掉进河里去了。他又问:
“是那根大木头重,还是小石头重?”
“大木头比小石头重得多呀!”
比大木头轻的小石头为什么能沉到水下去,而比小石头重得多的大木头却浮在水面上,舅舅故意不给小外甥做解释,让小高斯自己去思考。于是,这个“为什么”长久地留在小高斯的脑海中,他一直在苦苦地思索着。
舅舅本茨是个有心人,他为了让小外甥更好地成长,他省吃俭用,买来不少好书送给小高斯。这一本本很有趣的书,使小高斯爱不释手。小高斯的智力得到了很好开发,他的数学奇才一发而不可收,最后成为数学大王。
边读边想:一个人的成长除了本身的爱好之外,与周围的环境是密不可分的。家长要善于引导和帮助孩子,调动孩子对知识的渴望。
高斯童年趣事的名人故事3
说的是两百多年以前的一段小故事,一位9岁小孩的数学天才使他的老师大吃一惊。
1787年,在德国一所乡村小学的三年级课堂里,数学老师出了一道计算题:
1+2+3+4+5+…+98+99+100。
把100个数一个一个地加起来,这件事让三年级的小同学来做,是一种考验。
不料,老师刚说完题目,班级里的一位学生,名叫高斯,就把他写好答案的小石板交上去了。
起初老师毫不在意。这么快就交来,谁知道写了些什么呢?
小学生数学故事:全班只有一个人做对:后来发现,全班只有一个人做对,就是这位飞快交卷的高斯。
高斯解答的方法更使老师惊讶不已。
高斯把这100个数从两头往中间,一边取一个,配起对来,1和100,2和99,3和98,…,共计配成50对,每一对两个数相加都等于101,因而原式=101×50=5050。
这种算法虽然不是小高斯首创,但是事先谁也没有教过他。在两百多年前的德国,这样的计算方法是在大学里讲授,叫做等差级数求和。即使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等差级数求和也要到高中数学课里才系统地学习。当年只有9岁的高斯,出身农户,家境贫寒,居然这样勤于动脑,善于动脑,使老师无比欣慰和深受感动。老师名叫彪特耐尔,特意到大城市汉堡买来数学书,送给高斯看,并且请自己的年轻助手巴特尔斯对高斯多多关照。
后来呢?
后来高斯继续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在数学、天文学和物理学中作出许许多多重大贡献,被称为“数学家之王”,和阿基米德、牛顿齐名。高斯是数学史上一颗光芒永恒的天王巨星。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