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信息化管理4篇

时间:2022-09-01 08:00:07 来源:网友投稿

高校信息化管理4篇高校信息化管理 2018年8期科技管理科技创新与应用TechnologyInnovationandApplication高校实验室信息化管理与建设*张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校信息化管理4篇,供大家参考。

高校信息化管理4篇

篇一:高校信息化管理

18 年 8 期 科技管理科技创新与应用Technology Innovation and Application高校实验室信息化管理与建设*张 辉1 , 2 , 3 ,刘蕊1 , 2 ,罗璇1 , 2 ,郭金梅 1 , 2 ,刘兴1 , 2( 1. 贵州师范学院 地理与旅游学院,贵州 贵阳 550018 ; 2. 贵州省地理国情监测分析与优化调控重点实验室,贵州 贵阳 550018 ; 3. 贵州大学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 )高校实验室是进行实验教学、科学研究、科技开发的重要基地,承担着科学研究、知识创新、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的主体工作。随着我国对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高校实验室工作由原来的劳动力密集型逐步向知识、技术密集型过渡 [1] 。因此,加强对高校实验室信息化建设与管理不仅是各个高等院校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当今社会对高校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要求的必然结果。因此,高等院校实验室工作的当务之急是如何建立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实验室管理体制 [2] 。随着当今信息技术水平的发展和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高校网络基础建设基本成熟,高校教育教学网络化、信息化得到基本保障,但是在传统的实验室信息化建设与管理方面仍较为落后,实验教育教学信息化开放内容少、学科创新性比重低、实验仪器设备利用率不高、不同专业学科实验室资源共享率低等情况亟待解决。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阻碍了当今高校教育能力及实验室科技水平的提高,特别是在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上更为明显 [3] 。1 实验室信息化建设的内涵高校实验室信息化建设是指通过利用建设信息技术的硬软件设施,通过优化整合实验室各种资源配制,提高实验仪器设备和实验教学设施的利用率,提升实验教学效果的一项重要举措。高校实验室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内容是对教育教学等信息资源合理利用和有效开发,其功能是通过当今多媒体网络技术,实现实验教学的信息化水平与管理水平,在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上软硬齐抓,建设起一套可在网上进行集中有序管理和共享的实验信息资源。因此,要提高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的水平,实现高校实验室信息化建设的前提是必须要完善学校实验室网络设施这一信息化基础平台 [4] 。而只有通过实验室信息化系统的建设,才能提高实验室在运作过程中的效率,实现各种先进实验管理与应用技术手段,因此实验室信息化建设可以带动学生学习、参与实验的热情,锻炼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意识。2 实验教学信息化资源建设高校实验室教学信息化建设是一项涉及到多领域的综合性资源建设 [5] ,其资源建设包括利于实现教学目标,在实验项目设计、实施和效果评价过程中利用到的各种资源总和。2.1 综合共享信息模块实验室综合共享信息模块的组成几乎涵盖了实验室所有的综合资源信息,为同类型实验室的基础建设、教育教学改革、实验教学运行与管理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其建设的基本内容一般可以按照教育部所公布的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评审指标体系所引导的建设内容进行设计,本模块建设较为成熟,综合教育部指标和各类国家级实验示范中心,一般由中心概况、实验教学、实验队伍、设备与环境等几部分内容组成。对于建设有高水平实验室的教学单位和研究机构中,一般在综合共享信息模块中会体现出实验室实验教学建设与运行的先进经验和方法,一方面对其潜在使用人员提供更加便利的信息查询功能,另一方面作为引领示范作用为其他高校和研究机构提供共享资源和借鉴范例。2.2 实验课件模块实验课件模块是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性模块,根据不同的学科体系和课程特点按照实验目的、实验原理、仪器说明、实验成绩评定、实验过程观察与思考等几部分设计制作实验教学课件 [6] 。对于实验课件制作要求结合实验项目具体情况和学生学习特点来做针对性制作,但总的原则是要求原理介绍简明扼要,具有必要的动画展示,用“虚拟指导现实、形象表现抽象”,这也就要求实验课课件的制作上要达到课外辅摘 要:高校的实验室是开展教学、科研、学科建设的重要场所,文章通过对高校实验室信息化管理与建设为研究对象,探讨了高校实验室信息化管理与建设在具体实践中的操作模式。关键词:实验室信息化;管理;建设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5-2945(2018)08-0136-02Abstract: The laboratory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an important place to carry out teaching ,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This paper takes th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and construction of university laboratorie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discusses the operation mode of university laboratory information management and construction in practice.Keywords: laboratory information; management; construction* 基金项目:贵州省教育厅青年科技人才成长项目(黔教合 KY 字【2016】224)作者简介:张辉(1986-),男,山东滕州人,实验师,博士研究生,单位:贵州师范学院地理与旅游专业,主要从事实验教学与管理工作。136 - -万方数据

 2018 年 8 期 科技管理科技创新与应用Technology Innovation and Application导与课堂教学指导功能的有机统一,让学生不仅在课外可以通过课件进行实验预习与复习,在课内也可以通过课件对学生的实验进行测评和指导。2.3 仿真实验模块仿真实验是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并迎合实验教学的产物,其本身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需要的实验项目进行信息技术仿真生成,可以让学生在计算机上实现实验操作并得出数据分析。学生通过现代实验仿真技术进行实验操作训练,可以提高其在实际实验操作的水平和整体实验教学的效率。对于一些实验条件限制的高校,通过仿真实验也可以弥补自身实验室硬件条件的缺失,开设实验室未有仪器的仿真实验项目,这样不仅能节省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的费用的步骤,还有助于开拓学生的知识面,可以锻炼学生的探索能力,降低实验室的安全隐患。2.4 知识拓展模块利用计算机的信息集成功能所建立的知识拓展模块,其实质是对实验教学过程中所涉及的相关信息进行数据集成,进而建立起实验教学信息数据库(或称为知识素材库),其数据库课包含与学科专业相关的实验理论知识、实验操作步骤、实验应用案例等。通过这一模块的建设,可以为学生自主学习营造良好的资源信息库,实现实验教学与相关理论教学的有机融合,并通过学生自主的实验课程学习带动其整体的学习热情。2.5 仪器资料库模块实验网络教学建设的重要信息资源之一是仪器资料库的建设,在该模块中药包含各类实验教学仪器工作原理和仪器操作技巧等。这一模块的建设,一方面可以为实验教学中提供所需的仪器信息,另一方面也可以方便学生自学实验提供相应的实验文本、图片、视频等。3 实验教学信息化管理实验教学信息化管理不仅要实现对学生实验项目、时间、考勤、成绩等相关教务类型的管理 [7] ,还要实现对实验室实验教学资源的综合利用。3.1 选课管理模块课程管理信息化平台的管理平台为选课管理模块,通过这一模块可以实现实验教学的网上实验项目选择、实验时间预约、课程调整、成绩管理等功能。通过选课管理模式,不仅是实现实验教学管理信息化,更能为实验教学教师和学生提供便利的课程人员管理模式,极大地提高了实验课程和实验室资源的优化配置。3.2 刷卡派位与电源管理模块这一模块主要是通过信息管理系统相关后台设定,实现对学生进入实验室的刷卡认证,启动相应动力供应,记录实验室和实验仪器运行时间,自动监控记录学生进出实验室时间,实现学生实验日志管理 [8] 。这一模块的建立,不仅更好地实现对实验室安全工作的管理,而且使实验教师轻松掌握实验室运行状态和学生实验学习考勤情况。3.3 远程答疑与监控模块通过答疑与监控控制系统实验室教学与管理人员可以实现对各实验室教学情况的远程、实时监控,也可以实现高水平教师通过控制中心为多个班级学生进行相应实验指导。通过该模块,改变了原来实验教学的时间限制,极大地方便了师生在实验教学上的有效沟通和学习指导,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3.4 学生技能测评模块传统的实验测评除了实际实验操作以外,还要对学生进行实验安全、实验技能、实验结果运算等进行纸质测评,这种测评方法一方面受时间场所限制,另一方面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网上技能测评模块,是通过对学生课前基础、实验项目预习效果、实验项目数据结果、课后实验技能等测评模块,实现对学生在实验课程全过程的知识和操作水平的整体评价,不受时间场地的限制,提高了工作效率。3.5 设备管理模块实验设备是实验室开展实验教学的基础条件,具有种类多、数量大的特点,因此实验设备管理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传统的实验仪器设备管理采用纸质记录仪器设备的运行情况和维修情况,不仅复杂繁琐,而且实验室管理部门无法全面及时的掌握情况。通过设备管理模块的建设,实验仪器设备的基本信息、完好程度、运行状态等都可以做到实时查询、随时监控。4 结束语高校实验室信息化管理与建设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一项系统的庞大工程,不仅仅涉及信息技术方面硬软件的投入,更需要实验教学和管理人员结合自己本身工作需要,在系统设计建设方面提供建设性的思路和意见。除此之外还要不断吸收和借鉴其他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成功经验,结合本校自身的发展定位和实际情况,建设具有自己特色的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系统,培养一批信息化管理人才,提高实验室工作的效率。参考文献:[1] 王会燕,刘媛霞,孙逊,等 . 实验室综合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 [J].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7 , 34 ( 06 ):

 146-149.[2] 文华 . 物联网下的高校实验室信息化管理技术分析 [J]. 科学技术创新, 2017 ( 33 ):

 103-104.[3] 王鹏举 . 高校实验室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探讨 [J]. 工程技术研究,2017 ( 08 ):

 236+240.[4] 杨新 . 物联网技术在高校实验室信息化管理中的研究与实现 [D]. 湖南大学, 2015.[5] 周慧忠,邓仲云 . 基于协同的实验室信息化建设管理 [J]. 认证技术,2013 ( 11 ):

 40-42.[6] 董振旗,刘鹏,陈桂明,等 . “ 6S ”管理在实验室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2 , 31 ( 07 ):

 410-412+415.[7] 张玉平,徐洲,林忠钦 . 新时期一流大学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探索 [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1 , 30 ( 03 ):

 64-67.[8] 吴红萍,傅丽容,汪继超 . “ 4M1E ”要素在高校实验室管理中的应用探讨 [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3 , 32 ( 12 ):

 230-233.137 - -万方数据

篇二:高校信息化管理

行政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构想

  【摘要】

 针对高校行政管理工作, 首先阐述了高校信息化的内涵和主要特征, 分析了高校信息化的关键构成要素, 并分别从建设内部信息门户系统、 建立统一的业务平台、 建设办公自动化系统、 建设决策查询系统这四方面提出了高校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构想。

 【关键词】

 高校 行政管理工作 信息化建设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在信息化技术不断扩散的前提下,各个高校都在谋求自身的改革与发展。从目 前某些高校行政管理工作来看,仍然习惯于采用传统的人工或半自动化工作方式,即便对于很多已建设校园网的院校而言, 其信息化水平也还处于初级阶段。

 因此, 如何在信息化条件下进一步提高高校行政管理效率, 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1.高校信息化管理的内涵和主要特征

  对于我国广大高校而言, 高校信息化是高校从传统的运营方式转变为现代运营方式的过程, 这一转变至少涵盖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高校行政管理工作从传统管理转变为现代管理的过程, 二是高校基于信息化的制度创新、 基础设施重建、 信息资源拓展以及信息技术应用等一系列流程再造过程, 三是高校通过信息技术从业务应用转变为向业务核心渗透的过程,四是挖掘高校内部智力

 资源的巨大潜力, 并由此提高高校效益和竞争力的过程。

 根据高校信息化的内涵, 可进一步归纳出高校信息化的主要特征。

 首先, 高校信息化强调对过程要有根本性的转变; 其次, 高校信息化的最终目 标在于挖掘高校内隐的巨大潜力, 并由此提高高校效益和竞争力, 集中体现于实现知识创新为基础的高校教职员工的现代化转变; 再次, 高校信息化所实现的总的转变由高校整体运营中的各个构成要素转变之和所体现出来。

 2.高校行政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的关键要素

  第一, 制定科学合理的高校信息化战略规划。

 高校的信息化工作和其他工作一样, 有自身的发展规律。

 具体而言, 其一, 从空间层面来看, 由于高校信息化工作要通过技术手段来实现, 因此, 这一工作在开展过程中不仅涉及到是技术范畴, 而且还要涉及到管理范畴, 业务范围广, 会涉及到很多职能部门; 其二, 从时间层面来看, 高校信息化贯穿于高校发展过程中的每一个工作事项, 随着高校所处的教育政策导向、 社会文化和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 高校自身发展目标也表现出动态变化趋势, 由此, 高校信息化工作也需要紧密围绕不同阶段的不同目 标不断调整, 形成可续合理的高校信息化战略规划。

 第二, 密切关注高校信息化进程中边际收益的大小。

 除了肩负社会责任之外, 高校整体运营的另一个重要目 的于追求相应的效益, 从而保证自身的发展壮大, 这一目 标的实现需要一定的成本支付。

 对于高校信息化而言, 其投入并非一次性, 例如:

 随着信息系统复杂性的增强, 信息开发成本也会随之提高, 这主要是由于信息平台的软硬件投入以及日 常维护工作都会随之变得更加复杂,从而造成成本增加。因此,这就需要高校在信息化进程中密切关注边际收益的大小,从而保证正常的利润来维持有效运转。

  第三, 使用适合高校自身实际情况的信息化软件。

 随着我国高校近期内不断整合, 对于一些规模较大的高校来说, 即使自身拥有 IT 部门以及充足的研发力量, 并具备一定的软硬件制作和研发能力, 但从专业化生产的角度来看,其制造和研发能力较之于高校外部的专业化软件公司, 自然还存在差距, 因此在很多情况下, 构造高校信息化平台的软硬件产品从外部购买要优于内部研发, 尤其是对于硬件环境的搭建、 实施和维护等一系列工作, 由于高校靠自身力量需要投入大量资金, 因此更加有必要把这些项目 外包给高校外部的专业公司。

 对此,高校可以成立专门的项目 管理小组, 以充分分析和描述自身需求为前提, 与外部的产品提供供应商有效沟通, 并通过供应商的产品性能演示、 高校个性化要求答疑等一系列流程来选择适合高校自身状况的信息处理系统,同时还要考虑高校自身的定位和发展趋势( 如教学型或科研型), 从而为信息化平台的日 后升级预留一定的升级空间。

 第四, 坚持全员参与。

 尽管高校的 IT 部门在高校信息化推进过程中起到了一枝独秀的推动作用, 然而, 信息化成果的最终使用者涵盖了高校的其他部门、 全体教职员工以及庞大的学生群体, 这就意味着, 只有高校各个部门以及每一名教职员工都立足于系统观点, 从全局角度出发, 积极参与和主动调整、 适应自己的信息化新环境, 才能真正成为信息化的受益者, 并推动高校向前发展, 这同时意味着高校的信息化实施过程也是高校更新管理理念和业务流程再造的过程。

 3.高校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方案

  3.1 建立统一的高校行政管理业务平台

  构建统一的业务平台至少可以实现两个功能, 一是可以为高校业务系

 统提供通用的筲理支持, 从而保障信息资源的合理使用, 二是可以为高校的各个应用系统提供统一的信息标准规范框架、 统一的开发环境以及同一的信息化服务。

 在这一系统而庞大的工作中, 为了避免定制开发带来的周期长、 系统不稳定、 维护工作复杂等麻烦,高校要确保核心平台软件尽量与具体的业务无关,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理念。具体而言,信息核心平台软件主要包括高校门户平台、工作链平台、 报表工具平台以及信息发布平台, 这些平台在日 后将成为高校信息化平台建设的基础, 因此要保证其具有安全性、 扩展性和稳定性。

 进一步来看, 各个平台又可以由工作流引擎、 系统权限管理、 系统公共组件、 消息管理、 报警管理、 系统配置工具、 数据维护管理、 编码规则和系统日 志管理等要素构成。

 在操作过程中, 一是要体现出信息系统的整体构架和规划的统一性和完整性, 能够反映出完善的组织机构和业务分工, 二是要有统一的用户及权限管理机制具备严密精细的数据权限、 使系统能够开展安全、 便捷的权限管理; 三是要具备强大的业务扩展能力, 使高校的各项行政管理工作和各项业务以及流程变革工作能够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快速做出调整。

 3.2 建设高校行政管理内部信息门户系统

  总体而言, 高校内部门户系统的主要功能在于:

 一是为高校各级领导及全体教职员工提供即时的信息查询服务和信息共享服务;二是为高校的各个应用系统( 包括如日 常行政办公管理、 企业项目 管理、 财务信息公布以及协同设计等各种业务系统)

 提供规范和统一的管理窗口, 从而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三是为高校提供个性化办公环境, 实现高校的人、 财、 物、 教学科研任务以及其他工作项目 的完整统计和分析。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 可把高校的各个应用系统和信息资源有效集成,从而把不同业务模块、 业务流程以及其他的信息服务功能统一到一个通用的环境中。

 由此构建一套功能强大, 运转有序的信息资源管理体系。

 此外, 还需要把高校的信息( 下转第 58 页)

 ( 上接第 114 页)

 门户与各个业务平台有机结合, 统一高校内部各个分支应用系统的界面风格, 由此形成鲜明的高校内部文化; 并且, 还应该遵循先重点, 后周边的门户系统建设流程, 即先满足高校目 前急需的各类工作任务, 并在这一基础上逐步把后续的各个分支系统纳入到这一信息门户中。

 3.3 建设决策查询系统

  第一, 实现项目 统计查询功能。

 可以通过图表、 明细表以及平衡积分卡等方式向全体教职员工展示项目 的基本信息、 项目 即时状况以及统计分析等相关信息。

 第二, 实现财务信息查询系统。

 从高校高层领导层的角度而言, 可以为领导提供总体财务信息及预算汇总数据,从而可以便于领导层随时了解一定期间内高校利润总额、 利润率等重要财务信息; 从职能部门角度来看, 可对各部门的年度工作预算指标、 完成比例、 完成数量以及各项预算支出等信息进行汇总、统计和分析, 并通过与往年同期数据对比, 由此掌握实际工作执行情况。

 第三, 实现人力资源查询系统。

 例如, 可以通过饼状图、 柱状图等多种图标形式对高校各部门、 各院系、 各教研室以及各专业工作人员总数、 岗位结构等信息进行分析和统计, 从而即时判断出校内全体教职员工结构状况是否合理; 再如,还可以针对某个教职员工,对其以往的工作经历、 教学任务量、 科研成果统计表、目 前从事的教学科研项目 及岗位变动情况等信息进行针对性查询和统计,从而快

 速判断员工的动态变动情况。

 3.4 建设办公自动化系统。

 办公自动化系统简称 OA 系统, 即改变过去复杂、 低效的手工办公方式, 采用 Internet/Intranet 技术, 基于工作流的概念,使高校内部全体教职员工方便快捷地共享信息,高效地协同工作。对于高校而言,主要构件如下。

 第一, 日 常办公管理。

 0A 系统能够集中管理校内行政管理人员的所有办公事务和个人事务,从而为行政管理人员提供一个个性化的工作平台和网上办公环境, 使之能够方便、 快捷地处理相关的工作。

 例如, 可以实现把个人相关的通知和任务自动传送到其他人面前, 使其不用自己去寻找要做的工作, 而是打开电脑后即处理日 常的教学科研和其他管理工作, 并同时享受到任务的提醒、 报警功能, 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第二, 即时通讯。

 即时通讯可以使信息交流和传递更加快捷方便, 主要包括文件传输、 手机短信、 远程协助等工具。

 其方便之处在于系统会把与教职员工相关的新工作任务、 消息通知等各种信息自动归集, 同时通过窗口弹出和声音提醒等功能, 并与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和其他任务相关人员的的手机绑定, 使大家能够在第一时间掌握自己需要处理的各项工作。

 第三, 信息发布。

 信息发布可以根据高校信息发布管理的相关规定,形成一个通畅的信息发布的平台, 其一, 这一平台包括高校规章制度、 紧急通知等各种信息; 其二, 信息可以通过文字、 图片、 动画、 视频等多种形式来表现;其三, 这一平台具有强大的信息查询检索功能, 使员工可以按校内各个部门、 信息发布时间、 信息类别等不同关键词及其组合快速搜索、 查询并打印。

 第四, 公文管理。

 公文管理可以方便地对收发文进行管理, 包括起草

 公文、 公文办理、 公文发放、 公文存档等, 系统可以自由设置公文流转流程。

 发文管理:

 完成拟稿、 核稿、 审签、 签发、 存档、 查询等, 系统中公文流转的流程允许用户自定义, 使系统可以适应各种公文流程的需求。

 系统对发文的整个流程进行跟踪, 详细记录发文的当前状态、 发文审核的过程和领导审签、 签发意见。

 中国论文联盟机械工业出 版社.XXXX 年

  [ 2]

 朱施南.教育信息化管理.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XXXX 年

篇三:高校信息化管理

淺談高校固定資產信息化管理

 淺談高校固定資產信息化管理

 【摘要】

 根據會計制度,會計人員必須提供真實、準確、及時、有效的會計信息。作為高校從事教學、科研、生產等各項工作的物質基礎――固定資產,在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及我國社會經濟發展中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瞭高校固定資產會計信息化管理存在的問題,並提出瞭合理實現高校信息化高效化的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

 高校固定資產 會計信息 對策

  一、高校固定資產信息化管理現存的問題

  1、管理上過於籠統。由於受傳統手工記賬和會計電算化的條件限制,一些高等院校隻能將固定資產明細賬僅設置二級或三級,例如:學校對儀器設備這個會計科目設置明細賬,手工一般設置為:儀器設備――教學類二級,學校如果想統計其中某一種儀器的購入、現存、維修等情況,就比較困難。隨著高等院校教學規模的不斷擴大,科研能力的不斷提高,以及相關經營方式的多樣化,高等院校的房屋、儀器設備、辦公用品、圖書等固定資產的種類不斷增多,數量不斷增大,會計電算化系統則不能設置更多級別的明細賬,無法及時準確地反映出有關信息,無法滿足管理工作的需要

 2、市場價格變化較快。由於各種固定資產的市場價格變化較快,不確定因素較大,因此,如果一個學校不能利用計算機強

  2 大的查索功能和網絡服務優勢及時掌握某一物品的價格變化情況和不同生產廠傢的性價比,勢必在物品采購上出現決策失誤,造成不必要的資金浪費,也就不能以最優惠的價格獲得最好的產品服務於學校的教學、科研工作,這也不符合國有資產的優化配置

 3、統計管理工作涉及面廣。固定資產作為高校資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具有價值高、使用周期長、使用地點分散、管理難度大等特點,同時與各院、系、科室間的聯系緊密。面對大量的統計數據,以往的人工記賬方式已經不能迎合現在信息化管理的需要,各院、系、科室間所需的統計數據、統計報表常因落後的技術處理而不能“資源共享”,從而導致管理人員工作強度很大,經常加班加點核對數據,制作統計報表,即使這樣,也會使提供的信息質量不高

 二、信息化在高校固定資產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1、提高資產管理的效率。資產管理信息化將對傳統資產管理的組織和業務處理流程進行重整,通過設置同一網絡平臺,能梳理資產數據的錄入、管理、業務審批及信息交流等工作,能有效地將高校固定資產管理中的各個分離節點通過網絡鏈接到一起,使出發點和終結點實現信息的集成化,同時可以隨時查看資產管理信息,出具資產管理報表,分析問題,並調控管理方案

 2、提高資產的科學化管理。現代信息技術對會計模式重構具有主觀能動性,利用計算機網絡平臺,能將所有資產實物和財

  3 務信息設置於系統中管理,通過不同的用戶輸入接口,實現數據的采集和存儲,形成各個環節的無縫對接,實現更廣域的信息鏈接和共享,並相互配合和監督,使資產管理更加科學、規范、透明

 3、提高資產智能化管理。根據資產管理信息化在時間上具有動態性的特點,會計資產管理人員可以通過資源平臺,及時采集到豐富、完整的數據,加以統計和對比,實現資源實時化、動態化的全面整合,形成資源的最優配置

 三、對高校固定資產信息化管理的對策和建議

  1、加強制度建設。一套完善嚴密的管理制度是開展固定資產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必要保證。信息化管理系統重點在於控制功能的研究和設計活動,強化內部審計制度,成立審計委員會,監督和控制各個工作站的日常工作,對系統薄弱的環節,加強管理與完善,以確保控制功能在系統內得到有效實踐。措施及對策:一是根據財政部《行政事業單位的國有資產管理辦法》和有關制度以及自身實際情況,高校應建立健全相關的規章管理制度,並建立必要的上機操作控制和系統運行日志。二是建立健全崗位責任制,按系統需要設置審計崗位,實行用戶分級授權管理,通過對每個用戶的安全級別和身份標識來落實其職責與權限,對系統的用戶身份、操作及運行狀態等進行實時監控和記錄,並做好定期檢查。三是嚴格輪崗制度,定期調整內部控制人員的監督權限,防止內部人的合謀串聯作弊。四是嚴格管理計算機硬件設備,確

  4 保硬件設備能夠連續地、實時地運行,系統內部人員應按各自的權限范圍管理和使用計算機硬件設備,並按操作程序辦事,同時加強系統軟件維護

 2、選擇適合本校實際的統計軟件。高校固定資產隸屬國有資產,我國現已實施迎評促建的高校教育評估政策,固定資產的清查工作也就成為評估工作的重要環節。面對大量橫向縱向的資產數據,高校固定資產管理系統軟件需要提供豐富的信息,做好日常管理的同時,系統也能根據需要自動生成完整的各樣財務報表及統計分析圖表。措施及對策:一是系統設計要能協調各個崗位間的分工合作,明晰各崗位職責,滿足學校信息化管理的需要,符合科學的工作規范流程,能根據學校相關資產管理制度自由設定申購、變動、維修等各項資產管理工作。二是以教育部十六大類為系統設計主線,同時將重要資產單獨構架,做到全面管理,重物重管。例如,房屋土地作為高校最主要的固定資產管理,應專門設置土地房產管理子系統,結合高校房產內外各部門所需數據的需要,提供詳盡的房產信息。日常管理也應配備低值易耗管理模塊,並科學合理地設置分類,使進出庫管理方便快捷,使高校固定資產管理變得高效輕松。三是全面使用條碼,系統采用樹形結構分類庫采集信息數據,大部分的操作都可直接用鼠標點擊方式完成智能化優化處理。四是為瞭加強定期與不定期的盤點工作,得出固定資產的實際情況,系統還應設置單獨清查和智能清查兩種模塊,解決對已有資產通過手工清查和條碼采集清查兩種

  5 不同方式產生的矛盾,實現不同方式的數據共享

 3、加強系統的安全性,防止出現意外事故。因固定資產具有數量大、種類多、價值高等特性,為瞭避免資產流失和資產重復的購置,防止單位成本大幅增加,應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增加各種安全管理手段,如口令管理功能:維護賬號和口令。權限控制功能:將用戶劃分為不同等級確定用戶對系統使用權限,根據不同權限確定不同的操作。數據加密功能:對重要數據進行加密。其次,做好備份和審核工作,由資產管理部門及時錄入系統並生成“驗收單”,然後按次序進入財務、使用部門後,再回到資產管理部門。對於當年需增加采購的固定資產,必須嚴格執行已經批準的年初部門預算,一般不得隨意采購,如確實是急需使用的,必需經相關部門批準。審核完成以後,資產管理部門應根據“固定資產增加驗收單”建立固定資產對應信息,並進行資產標簽的打印,同時將打印好的固定資產標簽粘貼於固定資產上。最後,固定資產在單位內部進行轉移時,應由轉出部門在管理系統中填寫“固定資產內部調撥單”,然後由固定資產部門根據調撥單在固定資產管理系統中進行部門調整,同時做好轉出部門與轉入部門間的審核並備份

 4、提高固定資產管理人員的素質。會計信息化是會計與信息技術的結合,固定資產信息化管理作為其中的一個分支,也是社會信息化對高校財務信息管理提出的一個新要求,從而必須加強固定資產管理人員對信息化的學習。目前,不少單位雖然實行

  6 瞭電算化,但是大多固定資產管理人員隻會使用微機財務軟件進行賬務處理及相關業務,對微機軟件和硬件的知識瞭解微乎其微,不用說處理電腦出現的故障,甚至對於出現不常見到的界面時,更是束手無策。對於龐大的數據管理系統,一旦操作系統出錯,可能就會使系統數據丟失,嚴重的則會導致系統崩潰。措施及對策:一是加強提高固定資產管理人員對信息化管理的思想認識,使其充分認識到信息化的意義及重要性,杜絕信息化僅僅是應用於代替手工核算的簡單想法,從根本上認識到建立完整的固定資產管理信息系統對提供及時、有效的管理信息的重要性。二是加強固定資產管理信息系統業務知識培訓,讓所有固定資產管理工作人員瞭解和掌握計算機的有關性能、操作技能以及一些必要的計算機語言。同時在整體規劃指導下,應重新調整固定資產管理人員崗位分工,使一批懂電腦的優秀固定資產管理人員上崗。三是提高審計部門人員對網絡審計系統的計算機硬件、軟件和處理系統的認識,因為嚴格的監督是執行信息化管理的保證,隻有這樣才能加強系統的安全性,防止意外事故發生,並充分發揮固定資產管理信息系統在高等院校固定資產管理中的積極作用。四是有效與固定資產管理人員的薪酬掛鉤,建立適當的獎懲制度,提高固定資產管理工作人員的積極性,特別對關鍵崗位,如設備使用、保管人員進行考核和監督,並同崗位責任掛鉤,對固定資產的使用,管理好的給予獎勵,對責任心不強、工作失誤、管理不善、造成損失和流失的,給予處罰

  7

 四、結語

  總之,解決高校固定資產管理工作這個多年來的薄弱環節,是在新形勢下各個高校發展中急需解決的重要課題。會計改革的這些年來,我國高校固定資產管理工作雖然取得瞭一些成就,在觀念、理論和方法等方面均得到瞭很大程度的提高和完善,也使會計信息化管理工作得到瞭健康的發展,但作為以信息技術為中心的新的會計管理要求,則對我們提出瞭更高的管理要求。因此,我們應認清高校固定資產管理現狀,加強高校固定資產信息化管理,科學合理地配置資源,提高固定資產的使用效益

 【參考文獻】

  [1] 史愛翠:高校固定資產管理問題研究[J].經濟科學,2010(11).

  [2] 楊周南:會計信息系統――面向財務部門應用[J].電子工業,2006(1).

  [3] 付得一:會計信息系統[J].經濟科學,2006(6).

  [4] 冉福松、沈晴:論高等學校固定資產管理[J].經濟師,2009(7).

  [5] 王萬水、高千亭:高校資產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會計之友(中旬刊),2008(1).

  (責任編輯:張瓊芳)

  8

篇四:高校信息化管理

2013.24网络与信息工程1

 问题的提出信息化是人类社会从工业化阶段发展之后的一个奇迹。从上世纪 60 年代日本学者提出信息化概念以来, 计算机、数字技术开始走出实验室服务于人们的日常生活, 特别近 20 年来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 信息化已经成为我们所处时代的一个标志。信息化应用领域从科技、军事、经济等方面等不断拓展, 信息化可以使人们以更加快捷的形式认知与传递我们自己所创造的文明成果,它为人们提供了 有效的交往手段, 特别是互联网的应用, 缩短了世界各国人民之间交往的距离。二十一世界信息化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每一个领域, 使得我们的工作、生活都被以信息的形式进行加工、传递。随着我国大学数量与在校生人数不断攀升, 学生管理当中的一些问题也慢慢凸现出来, 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完成现代学生管理的要求。在信息化与大学教育与管理快速发展的双重驱动下, 高校学生信息化管理已经成为每个大学的必由之路。它不但可以服务于教学、科研活动, 在学生管理当中, 信息化更是有其他方式无法比拟的优势, 学生信息化管理的大量数量, 不但有利于信息化管理本身的不断完善, 通过数据分析, 也为高校学生管理者提供了决策的依据, 高校学生信息化管理还可以节约大量的人力资源, 管理的效率也是传统形式无法追赶的。在信息化背景下,如何使用信息化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与心理动向, 并给予公正、客观的评价, 让学生管理者能 “足不出户”便能掌握他们的动态。2

 高校学生工作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2. 1

 社会发展的时代要求特别是本世纪开始, 计算机以及互联网技术以超出了 人们想象的速度快速发展, 打破了 传统传媒的信息量与传播速度的记录, 被称为继报刊、电视、电影之后的第四大媒体形式。在我们生活的世界已经成为一个以互联网为中心的信息社会。因此,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 高校学生管理落后的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社会的要求, 社会信息化发展的促使下, 高校学生管理必须转变思维,变革管理模式, 引入信息化管理模式。2. 2

 学情的要求我国大学从精英教育向平民教育过渡基本完成, 这使得越来越多的学生能进入大学学习。大学的数量与在校生人数不断增多的同时, 学生管理的工作任务也越来越重, 特别是信息化时代带来的网络化, 给高校学生管理带来方便的同时, 网络上一些负面的、消极的信息对大学生也造成了 很多不良影响。网络上有悖传统道德伦理的信息不断的误导年轻人, 西方敌对势力也利用网络平台, 向年轻人灌输西方的价值观与普世价值, 以及所谓西方人权与民主等意识形态, 造成一部分学生思想与意识形态混乱,还有一部分学生沉迷与网络暴力游戏、色情影像等。而传统的手工学生管理模式效率低下, 很难解决好信息时代大学生出现的形形色色的新问题, 以及大学扩招造成学生管理工作急剧增加的现状, 这就要求学生管理者要根据学情变化这一新情况, 选择效率更高, 有利于学生管理的信息化管理模式。2. 3

 高校自身发展的客观需要高校网络化办公已经是高校各项工作的常态, 学生管理也要适应高校数字化、网络化办公的要求, 在学生管理工作上使用信论高校学生工作信息化管理的现状与问题闫 军(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 陕西咸阳 , 712000)摘要 :

 高校学生工作信息化管理是新时期学生管理的要求。本文运用文献资料对我国高校学生工作信息化管理进行研究, 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关键词 :

 学生管理 ; 信息化 ; 学生工作Pres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informatization management of University Students Yan Jun(Shaanxi Industrial Vocational College Shaanxi Xianyang, 712000)Abstract :

 The university student information management is a student management requirements of the new period. This article utilizes the literature material management work of college students in our country study, analyz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Keywords :

 student ; information ; student work management

 942013.24网络与信息工程息化进行管理, 通过数据平台收集学生各方面信息, 把每个学生学习与生活的评价进行数字化管理, 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工作管理水平, 也使得学生工作与大学其他工作的交流、汇总、分析更加畅通与高效。3

 高校学生工作信息化管理现状与问题3. 1

 对信息化重要性认识不够很多人能根据时代的要求, 主动获取信息化技术相关的技能, 以适应信息化的生活与工作。但高校学生工作岗位很多年长的教师, 对网络及其信息化工作望而却步。还有些学生管理者认为, 学生工作就是要用传统的手写面授才有效果, 信息化管理是“花架子”, 不符合学生管理的工作要求。还有一部分教师认为, 自己懂得计算机, 所学知识足以应付学生管理工作, 岂不知学生工作信息化管理专业性极强, 它需要管理者深入学习才能灵活运用。所以, 轻视学生信息化管理模式, 对学生工作信息化管理理解不够、认识不清是高校学生信息化管理存在问题的首要原因。3. 2

 学生管理体系缺乏信息化专业人才高校学生工作信息化管理工作系统是一个庞大的内部互联网系统, 它的建设、使用与维护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工作, 这个系统不但需要容量足够大服务器的, 网络运行速度足够快, 局域网性能稳定性要求高、局域网软件系统无明显缺陷以保持网络畅通。在此基础上, 需要有专业训练人员进行日常管理、运行、维护,及时处理由于系统漏洞、访问量激增、病毒侵入等造成的网络瘫痪等。只是硬件保障与专业人员的操作还远远不够。每个学校学生的情况有所差异, 这就要求不但专业人员不但能操作, 还需要学生工作者有一定的软件开发能力, 以便在工作过程中, 对一些软件的技术漏洞进行修改, 或者开发出适合本院校的学生工作信息化管理系统。3. 3

 硬件建设不足信息化硬件建设是信息化发展的基石, 要提高高校学生工作管理信息化水平, 必须加大信息化硬件设备的投入, 只有不断的加强信息化硬件的投入, 才能适应信息化背景下学生工作的新要求。但由于一些院校管理者对高校学生信息化管理重视不够, 缺乏资金投入, 不能及时更新学生信息化管理急需的硬件设施, 造成有些高校学生信息化管理硬件建设不能适应学生工作的要求。硬件缺失容易造成学生管理岗位彼此孤立, 缺乏学生管理数据的充分共享, 造成了 在学生管理工作中, 很多工作各部门简单重复工作, 也降低了数据的利用率与工作的效率。3. 4

 与学生互动信息化平台较少无论是哪种学生管理模式, 管理者与学生的互动是高校学生工作的必要方法。把信息化工作方式引入到学生管理工作当中,只是学生管理工作的一个创新, 不能因此而放弃与学生之间的互动管理模式。高校学生工作信息化管理系统是通过网络把管理者与学生练习到一起, 还需要管理运用网络平台建立起与学生的沟通渠道。但很多高校只是把信息化管理用于学生信息的收集, 各种数据的传输等, 网络平台的交流系统使用较少, 有些院校为了限制学生在互动平台上发言, 甚至关闭了 留言系统。这容易给学生造成管理者缺位的现象, 从而降低对自己的要求。也容易使得管理者思维僵化, 简单的认为有了 信息化管理系统, 自己就可以轻松的工作。4

 对策4. 1

 更新观念, 加强认识全球信息化时代已经带来, 它已深刻的改变了我们生活的世界, 颠覆了 我们的生活与工作方式, 高校学生工作信息化管理是历史发展的潮流, 是信息时代下学生工作的新要求。无论是高校的管理层还是学生管理工作者, 都要坚定的走学生工作信息化管理的道路, 适应时代与学生的要求, 抛弃陈旧的工作方式与观念,积极推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 学生管理者在工作中要勇于创新, 敢于实践信息化技术, 把信息化技术引入到学生管理工作当中, 把信息化管理作为高校学生管理的有效管理手段。4. 2

 充实信息化专业人才学生管理岗位不但需要懂思想教育的专业人才, 还需要有专门的信息化人才, 不但要能使用庞大的学生信息化管理系统, 维护各种硬件、软件设施, 排除学生信息化管理系统出现的各类问题, 保证高校学生信息化管理系统的畅通, 防止系统漏洞、访问量激增、病毒侵入等造成的网络瘫痪。同时, 要能根据各个院校的不同情况, 开发出适合本校学生情况的软件, 使得每个院校学生工作信息化管理系统各有特色。这就需要在学生管理队伍当中, 补充一些有不但懂学生管理, 还懂得信息技术的专门性人才。4. 3

 加大资金投入高校学生工作信息化管理需要建设庞大的硬件设施, 还有购买、研发各系统软件, 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 对系统要进行维护与更新, 这都需要有大量的资金投入。这就需要各个高校重视学生管理工作, 给予学生工作信息化管理建设资金上的支持, 保持学生管理系统的畅通、高效运行, 划拨资金对学生管理队伍进行信息化培训。4. 4

 提供多渠道的学生互动平台不能因信息化程度提高而轻视与学生的互动, 与学生互动的学生管理模式是任何管理制度与模式的前提。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 建立多渠道的与学生互动平台, 及时了 解学生的动向与诉求。除了提供宿舍、图书馆的有线网络, 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实现全校无线网络全覆盖。同时降低网络限制, 允许学生在学生管理论坛平台上留言等。5

 结语信息化时代的到来, 需要高校学生管理者能与时俱进, 运用信息化系统服务于学生管理工作, 使得学生管理工作高效、快捷。在学生工作信息化管理过程中还需要不断的加强对信息化管理的认识, 在学生管理队伍中补充信息化专业技术人才, 加大对学生工作信息化管理的资金投入, 为学生提供多渠道的互动平台等, 以适应信息时代背景下学生管理工作的新要求。参考文献[1] 郑晖 , 文涛 . 学生管理系统的设计实例 [J]. 南昌高专学报 , 2005(3) : 96-101.[2] 王 艺 . 推 进 高 校 学 生 管 理信 息 化 的 思 考 [J]. 教 育 研究 , 2011, 18(8) : 34-36.[3] 宋建修 .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反思与建构 [J]. 中国科技信息 , 2007(15) : 207-208.

推荐访问:高校信息化管理 信息化管理 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