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寒露的古诗词6篇咏寒露的古诗词 千古诗圣——杜甫 作者生平杜甫(712—770),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一个没落的官僚地主家庭。杜甫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咏寒露的古诗词6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咏寒露的古诗词
诗圣—— 杜甫作者生平杜甫(712—770),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一个没落的官僚地主家庭。杜甫是我国文 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一生写了,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一个没落的官僚地主家庭。杜甫是我国文 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一生写了1400 多首诗,博得后人广泛的称赞。他的诗不仅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鲜明的时代色彩和强烈的政治倾向,而且充溢着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崇高精神。人们称杜甫的诗为泛的称赞。他的诗不仅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鲜明的时代色彩和强烈的政治倾向,而且充溢着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崇高精神。人们称杜甫的诗为 “ 诗史 ” ,是 “ 千古绝唱 ”,称誉杜甫是,称誉杜甫是 “ 诗学宗师 ” , “ 诗圣 ”,对于这些高度的称誉,杜甫是当之无愧的。,对于这些高度的称誉,杜甫是当之无愧的。
千古诗圣—— 杜甫 爱国主义
千古诗圣—— 杜甫 爱国主义 儒家思想
千古诗圣—— 杜甫 爱国主义 儒家思想 诗歌追求
• 仕途失意志难酬千古诗圣——杜甫
• 仕途失意志难酬中年丧子命多舛千古诗圣——杜甫• 中年丧子命多舛
• 仕途失意志难酬中年丧子命多舛千古诗圣——杜甫• 中年丧子命多舛• 潦倒困顿病缠身
• 仕途失意志难酬中年丧子命多舛千古诗圣——杜甫• 中年丧子命多舛• 潦倒困顿病缠身• 乱世飘零吟苦辛
杜甫与诗歌一,读书和漫游时期(三十五岁以前)所谓“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一,读书和漫游时期(三十五岁以前)所谓“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1 年 开元19( (时 时20岁 岁 )
年始漫游吴越, ,5 年之后归洛阳应举,不第。再漫游齐赵。以后在洛阳遇李白,二人结下深厚友谊,继而又遇高适,三人同游梁、宋(今开封、商丘)。后来李杜又到齐州,分手后又遇于东鲁,再次分别,就没有机会再见面了。归洛阳应举,不第。再漫游齐赵。以后在洛阳遇李白,二人结下深厚友谊,继而又遇高适,三人同游梁、宋(今开封、商丘)。后来李杜又到齐州,分手后又遇于东鲁,再次分别,就没有机会再见面了。
二、困居长安时期(三十五至四十四岁)这一时期,杜甫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生活,这一时期,杜甫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生活,( 主 最后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 ( 主要是看守兵甲仗器,库府锁匙)的小官。这期间他写了 《兵车行》 、 《丽人行》等批评时政、讽刺权贵的诗篇。而等批评时政、讽刺权贵的诗篇。而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尤为著名,标志着他经历十年长安困苦生活后对朝廷政治、社会现实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尤为著名,标志着他经历十年长安困苦生活后对朝廷政治、社会现实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
三、陷贼和为官时期(四十五至四十八岁)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把家安置在鄜州,独自去投肃宗,中途为安史叛军俘获,押到长安。他面对混乱的长安,听到官军一再败退的消息,写成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把家安置在鄜州,独自去投肃宗,中途为安史叛军俘获,押到长安。他面对混乱的长安,听到官军一再败退的消息,写成 《月夜》 、《春望》 、 《哀江头》 、 《悲陈陶》等诗。后来他潜逃到凤翔行在,做左拾遗。由于忠言直谏,上疏为宰相房琯事被贬华州司功参军(房琯善慷慨陈词,为典型的知等诗。后来他潜逃到凤翔行在,做左拾遗。由于忠言直谏,上疏为宰相房琯事被贬华州司功参军(房琯善慷慨陈词,为典型的知识分子 , 但不切实际 , 与叛军战 , 采用春秋阵法 , 结果大败,肃宗问罪。杜甫始为左拾遗,上疏言房琯无罪,肃宗怒,欲问罪,幸得脱)。其后,他用诗的形式把他的见闻真实地记录下来,成为他不朽的作品,即“三吏”、“三别”。“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大败,肃宗问罪。杜甫始为左拾遗,上疏言房琯无罪,肃宗怒,欲问罪,幸得脱)。其后,他用诗的形式把他的见闻真实地记录下来,成为他不朽的作品,即“三吏”、“三别”。“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四、西南飘泊时期(四十八至五十八岁)随着九节度官军在相州大败和关辅饥荒,杜甫弃官,携家随人民逃难,经秦州、同谷等地,到了成都,过了一段比较安定的生活。严武入朝,蜀中军阀作乱,他漂流到梓州、阆州。后严武为剑随着九节度官军在相州大败和关辅饥荒,杜甫弃官,携家随人民逃难,经秦州、同谷等地,到了成都,过了一段比较安定的生活。严武入朝,蜀中军阀作乱,他漂流到梓州、阆州。后严武为剑南节度使摄成都 , 杜甫投往投 , 严武死 , 他再度飘泊,在夔州住两年,继又漂流到湖北、湖南一带,病死在湘江上。这时期,其作品有飘泊,在夔州住两年,继又漂流到湖北、湖南一带,病死在湘江上。这时期,其作品有 《水槛遣心》 、 《春夜喜雨》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病橘》、《登楼》、《蜀相》、《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又呈吴郎》、《登高》、《秋兴》、《三绝句》、《岁晏行》等大量名作。、《病橘》、《登楼》、《蜀相》、《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又呈吴郎》、《登高》、《秋兴》、《三绝句》、《岁晏行》等大量名作。
秋兴八首
教学要求 了解杜甫晚年的思想感情和艺术成就 。 了解杜甫七言律诗的艺术特点。
学习重点1. 结合秋兴八首的创作背景,分析杜甫在景色描写中所包含的感情。结合秋兴八首的创作背景,分析杜甫在景色描写中所包含的感情。2 , 分 2. 以颈联为例 , 分析杜甫此诗在遣词造句上的特点。3. 情景交融使秋兴八首达到很高的艺术高峰,分析这两首诗如何做到情景交融的。情景交融使秋兴八首达到很高的艺术高峰,分析这两首诗如何做到情景交融的。
《秋兴》八首是杜甫在公元766 年( 大历元年) 、 55岁旅居夔府时的作品。这是八首蝉联、结构严密、抒情深挚的七言律诗,体岁旅居夔府时的作品。这是八首蝉联、结构严密、抒情深挚的七言律诗,体创作背景创作背景现了诗人晚年的思想感情和艺术成就。写这组诗时,离开安史之乱的爆发现了诗人晚年的思想感情和艺术成就。写这组诗时,离开安史之乱的爆发(755) 已十一年。
赏诗先 “ 读 ”1 .人:知其生平遭际、性、 思 情风格 、 思想功绩推知诗文内容手法2 .题:
人:
杜甫(712—770),字子美,曾居长安城南少陵以西,自称),字子美,曾居长安城南少陵以西,自称 少陵野老 ,世称 杜少陵。原籍襄阳,迁居巩县。杜审言之孙。开元后期,举进士不第,漫游各地,寓居长安近十年。及安禄山兵陷长安,乃逃至凤翔,谒见肃宗,官。原籍襄阳,迁居巩县。杜审言之孙。开元后期,举进士不第,漫游各地,寓居长安近十年。及安禄山兵陷长安,乃逃至凤翔,谒见肃宗,官左 。
。
, 筑 至 左拾遗 后弃官移家成都 , 筑草堂于浣花溪畔,世称浣花草堂。一度任剑南节度参军,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畔,世称浣花草堂。一度任剑南节度参军,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 杜工部。其诗显示了唐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其诗显示了唐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 “ 诗史 ”。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而以沉郁顿挫为主。有《杜工部集》。。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而以沉郁顿挫为主。有《杜工部集》。
765 年4月,严武死,乃决计东下回乡,次年暂寓夔州,迎来创作高峰,或追忆似水年华,或感叹世事如棋,或借古抒怀,或自伤衰老。月,严武死,乃决计东下回乡,次年暂寓夔州,迎来创作高峰,或追忆似水年华,或感叹世事如棋,或借古抒怀,或自伤衰老。766年作《秋兴》。时安史之乱已结束,但北方军阀割据,剑南川西唐朝与吐蕃争斗年作《秋兴》。时安史之乱已结束,但北方军阀割据,剑南川西唐朝与吐蕃争斗不休。正值多事之秋,国家动荡不安,诗人作客他乡。不休。正值多事之秋,国家动荡不安,诗人作客他乡。
765 年4月,严武死,乃决计东下回乡,次年暂寓夔州,迎来创作高峰,或追忆似水年华,或感叹世事如棋,或借古抒怀,或自伤衰老。月,严武死,乃决计东下回乡,次年暂寓夔州,迎来创作高峰,或追忆似水年华,或感叹世事如棋,或借古抒怀,或自伤衰老。766年作《秋兴》。时安史之乱已结束,但北方军阀割据,剑南川西唐朝与吐蕃争斗年作《秋兴》。时安史之乱已结束,但北方军阀割据,剑南川西唐朝与吐蕃争斗不休。正值多事之秋,国家动荡不安,诗人作客他乡。不休。正值多事之秋,国家动荡不安,诗人作客他乡。• 题:
秋兴,因秋感兴
秋 兴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开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秋 兴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开涌,塞上风云接地阴。秋风侵袭,寒露生凉,枫林凋谢, 巫山巫峡一派萧森阴沉的气象。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秋 兴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开涌,塞上风云接地阴。江上惊涛骇浪如涌上青天,塞上风云漫卷大地 , 阴气沉沉 。秋风侵袭,寒露生凉,枫林凋谢,巫山巫峡一派萧森阴沉的气象。秋风侵袭,寒露生凉,枫林凋谢,巫山巫峡一派萧森阴沉的气象。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地 , 阴气沉沉 。
秋 兴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开涌,塞上风云接地阴。江上惊涛骇浪如涌上青天,塞上风云漫卷大地 , 阴气沉沉 。秋风侵袭,寒露生凉,枫林凋谢,巫山巫峡一派萧森阴沉的气象。秋风侵袭,寒露生凉,枫林凋谢,巫山巫峡一派萧森阴沉的气象。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地 , 阴气沉沉 。丛菊已开两度令人回忆往昔而潸然泪下,孤单的小船永远系着游子的心。丛菊已开两度令人回忆往昔而潸然泪下,孤单的小船永远系着游子的心。
秋 兴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开涌,塞上风云接地阴。江上惊涛骇浪如涌上青天,塞上风云漫卷大地 , 阴气沉沉 。秋风侵袭,寒露生凉,枫林凋谢,巫山巫峡一派萧森阴沉的气象。秋风侵袭,寒露生凉,枫林凋谢,巫山巫峡一派萧森阴沉的气象。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地 , 阴气沉沉 。丛菊已开两度令人回忆往昔而潸然泪下,孤单的小船永远系着游子的心。为赶制冬衣家家正忙着剪裁缝制,暮色中高高的白帝城传来急匆匆捣衣的声音。丛菊已开两度令人回忆往昔而潸然泪下,孤单的小船永远系着游子的心。为赶制冬衣家家正忙着剪裁缝制,暮色中高高的白帝城传来急匆匆捣衣的声音。
景玉露 枫林 波浪 风云丛菊 孤舟 暮砧萧瑟 凄凉雄浑 壮丽玉露 枫林 波浪 风云丛菊 孤舟 暮砧萧瑟 凄凉雄浑 壮丽
景玉露 枫林 波浪 风云丛菊 孤舟 暮砧萧瑟 凄凉雄浑 壮丽玉露 枫林 波浪 风云丛菊 孤舟 暮砧萧瑟 凄凉雄浑 壮丽承接自如,纵情开合
景玉露 枫林 波浪 风云丛菊 孤舟 暮砧萧瑟 凄凉雄浑 壮丽玉露 枫林 波浪 风云丛菊 孤舟 暮砧萧瑟 凄凉雄浑 壮丽承接自如,纵情开合离乱之苦 漂零之悲 故 之愁情离乱之苦 , 漂零之悲 , 故 园 之愁情
景玉露 枫林 波浪 风云丛菊 孤舟 暮砧萧瑟 凄凉雄浑 壮丽玉露 枫林 波浪 风云丛菊 孤舟 暮砧萧瑟 凄凉雄浑 壮丽承接自如,纵情开合触景伤触景伤情离乱之苦 漂零之悲 故 之愁情情离乱之苦 , 漂零之悲 , 故 园 之愁情
景玉露 枫林 波浪 风云丛菊 孤舟 暮砧萧瑟 凄凉雄浑 壮丽玉露 枫林 波浪 风云丛菊 孤舟 暮砧萧瑟 凄凉雄浑 壮丽承接自如,纵情开合触景伤触景伤情离乱之苦 漂零之悲 故 之愁情情离乱之苦 , 漂零之悲 , 故 园 之愁清 清· 贺裳:以 ‘ 秋兴 ’命篇,乃因秋起兴,非咏秋也。其言忽而壮丽,忽而荒凉命篇,乃因秋起兴,非咏秋也。其言忽而壮丽,忽而荒凉……正所谓哀伤之至语言失论正所谓哀伤之至语言失论情
景玉露 枫林 波浪 风云丛菊 孤舟 暮砧萧瑟 凄凉雄浑 壮丽玉露 枫林 波浪 风云丛菊 孤舟 暮砧萧瑟 凄凉雄浑 壮丽承接自如,纵情开合触景伤触景伤情离乱之苦 漂零之悲 故 之愁情情离乱之苦 , 漂零之悲 , 故 园 之愁明 明· 陈继儒:
“云霞满空,回翔万状,天风吹海,怒涛飞涌,可喻老杜《秋兴》诸篇云霞满空,回翔万状,天风吹海,怒涛飞涌,可喻老杜《秋兴》诸篇 ”情
景玉露 枫林 波浪 风云丛菊 孤舟 暮砧萧瑟 凄凉雄浑 壮丽玉露 枫林 波浪 风云丛菊 孤舟 暮砧萧瑟 凄凉雄浑 壮丽承接自如,纵情开合触景伤触景伤情离乱之苦 漂零之悲 故 之愁情情离乱之苦 , 漂零之悲 , 故 园 之愁清 清·无名氏:以其生平之所郁结,与其遭际,暨其伤感,一时荟萃,形为慷慨悲歌,遂为千古之绝调无名氏:以其生平之所郁结,与其遭际,暨其伤感,一时荟萃,形为慷慨悲歌,遂为千古之绝调情
课文讲解其一玉露凋伤巫山巫峡江间波浪塞上风云丛菊两开孤舟一系寒衣处处白帝城高枫树林,气萧森。兼天涌,接地阴。他日泪,故园心。催刀尺,急暮砧。
课文分析玉露凋伤枫树林
课文分析玉露凋伤枫树林“ 悲落叶于劲秋 ”,秋天草木的凋谢是最容易引起诗人感发的。,秋天草木的凋谢是最容易引起诗人感发的。
“ 玉露凋伤枫” 这 , 在 树林 ” 这一句 , 在凄凉之中还有一种艳丽的感觉。因为 “ 玉露 ”有白色的暗示,白是一种冷色;有白色的暗示,白是一种冷色; “ 枫树林 ”有红色的暗示,红是一种暖色有红色的暗示,红是一种暖色, 在悲哀中藏有热烈。这两种颜色的强烈对比,就更增强了在悲哀中藏有热烈。这两种颜色的强烈对比,就更增强了 “ 凋伤 ”这个词给人的感觉。这个词给人的感觉。
课文分析巫山巫峡气萧森
课文分析巫山巫峡气萧森这是从夔州东望之...
篇二:咏寒露的古诗词
阳历真方便, 人人会推算, 一年十二月, 三百六五天,
月大三十一, 月小三十天, 七前单月大, 八后单月小,
二月二十八, 闰年廿九天, 何时始逢闰, 四除公历年。
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 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 下半年是八廿三
打春阳气短, 雨水沿河边
惊蛰乌鸦叫, 春分地皮干
清明忙种麦, 谷雨种大田
立夏鹅毛住, 小满鸟来全
芒种开了铲, 夏至不拿棉
小暑不算热, 大署三伏天
立秋忙打淀, 处暑动刀镰
白露烟上架, 秋分不生田
寒露不算冷, 霜降变了天
立冬交十月, 小雪河插严
大雪河封上, 冬至不行船
小寒大寒又一年
种田无定例, 全靠看节气。
立春阳气转, 雨水沿河边。
惊蛰乌鸦叫, 春分滴水干。
清明忙种粟, 谷雨种大田。
立夏鹅毛住, 小满雀来全。
芒种大家乐, 夏至不着棉。
小暑不算热, 大暑在伏天。
立秋忙打垫, 处暑动刀镰。
白露快割地, 秋分无生田。
寒露不算冷, 霜降变了天。
立冬先封地, 小雪河封严。
大雪交冬月, 冬至数九天。
小寒忙买办, 大寒要过年。
西园梅放立春先,
云镇霄光雨水连。
惊蛰初交河跃鲤,
春分蝴蝶梦花间。
清明时放风筝好,
谷雨西厢宜养蚕。
牡丹立夏花零落,
玉簪小满布庭前。
隔溪芒种渔家乐,
农田耕耘夏至间。
小暑白罗衫着体,
望河大暑对风眠。
立秋向日葵花放,
处暑西楼听晚蝉。
翡翠园中沾白露,
秋分折桂月华天。
枯山寒露惊鸿雁,
霜降芦花红蓼滩。
立冬畅饮麒麟阁,
绣襦小雪咏诗篇。
幽阖大雪红炉暖,
冬至琵琶懒去弹。
小寒高卧邯郸梦,
捧雪飘空交大寒。
(五)
立春梅花分外艳, 雨水红杏花开鲜;
惊蛰芦林闻雷报, 春分蝴蝶舞花间。
清明风筝放断线, 谷雨嫩茶翡翠连,
立夏桑果象樱桃, 小满养蚕又种田。
芒种玉秧放庭前, 夏至稻花如白练;
小暑风催早豆熟, 大暑池畔赏红莲。
立秋知了催人眠, 处暑葵花笑开颜;
白露燕归又来雁, 秋分丹桂香满园。
寒露菜苗田间绿, 霜降芦花飘满天;
立冬报喜献三瑞, 小雪鹅毛片片飞。
大雪寒梅迎风狂, 冬至瑞雪兆丰年;
小寒游子思乡归, 大寒岁底庆团圆。
立春:
立春春打六九头, 春播备耕早动手;
一年之计在于春, 农业生产创高优。
雨水:
雨水春雨贵如油, 顶凌耙耘防墒流,
多积肥料多打粮, 精选良种夺丰收。
惊蛰:
惊蛰天暖地气开, 冬眠蛰虫苏醒来,
冬麦镇压来保墒, 耕地耙耘种春麦。
春分:
春分风多雨水少, 土地解冻起春潮,
稻田平整早翻晒, 冬麦返青把水浇。
清明:
清明春始草青青, 种瓜点豆好时辰,
植树造林种甜菜, 水稻育秧选好种。
谷雨:
谷雨雪断霜未断, 杂粮播种莫迟延,
家燕归来淌头水, 苗圃枝接耕果园。
立夏:
立夏麦苗节节高, 平田整地栽稻苗,
中耕除草把墒保, 温棚防风要管好。
小满:
小满温和春意浓, 防治蚜虫麦秆蝇,
稻田追肥促分孽, 抓绒剪毛防冷风。
芒种:
芒种雨少气温高, 玉米间苗和定苗,
糜谷荞麦抢墒种, 稻田中耕勤除草。
夏至:
夏至夏始冰雹猛, 拔杂去劣选好种,
消雹增雨干热风, 玉米追肥防粘虫。
小暑:
小暑进入三伏天, 龙口夺食抢时间,
米中耕又培土, 防雨防火莫等闲。
大暑:
大暑大热暴雨增, 复种秋菜紧防洪,
测预报稻瘟病, 深水护秧防低温。
立秋:
立秋秋始雨淋淋, 及早防治玉米螟,
翻深耕土变金, 苗圃芽接摘树心。
处暑:
处暑伏尽秋色美, 玉主甜菜要灌水,
粮菜后期勤管理, 冬麦整地备种肥。
白露:
白露夜寒白天热, 播种冬麦好时节,
稻晒田收葵花, 早熟苹果忙采摘。
秋分:
秋分秋雨天渐凉, 稻黄果香秋收忙,
碾脱粒交公粮, 山区防霜听气象。
寒露:
寒露草枯雁南飞, 洋芋甜菜忙收回,
好萝卜和白菜, 秸秆还田秋施肥。
霜降:
霜降结冰又结霜, 抓紧秋翻蓄好墒,
冻日消灌冬水, 脱粒晒谷修粮仓。
立冬:
立冬地冻白天消, 羊只牲畜圈修牢,
田整地修渠道, 农田建设掀高潮。
小雪:
小雪地封初雪飘, 幼树葡萄快埋好,
用冬闲积肥料, 庄稼没肥瞎胡闹。
大雪:
大雪腊雪兆丰年, 多种经营创高产,
时耙耘保好墒, 多积肥料找肥源。
冬至:
冬至严寒数九天, 羊只牲畜要防寒,
极参加夜技校, 增产丰收靠科研。
小寒:
小寒进入三九天, 丰收致富庆元旦,
季参加培训班, 不断总结新经验。
大寒:
大寒虽冷农户欢, 富民政策夸不完,
产承包继续干, 欢欢喜喜过个年。
说个子来道个子, 正月过年耍狮子。
二月惊蛰抱蚕子, 三月清明坟飘子。
四月立夏插秧子, 五月端阳吃粽子。
六月天热买扇子, 七月立秋烧袱子。
八月过节麻饼子, 九月重阳捞糟子。
十月天寒穿袄子, 冬月数九烘笼子。
腊月年关四处去躲帐主子。
地球绕着太阳转, 绕完一圈是一年。
一年分成十二月, 二十四节紧相连。
按照公历来推算, 每月两气不改变。
上半年是六、 廿一, 下半年逢八、 廿三。
这些就是交节日, 有差不过一两天。
二十四节有先后, 下列口诀记心间:
一月小寒接大寒, 二月立春雨水连;
惊蛰春分在三月, 清明谷雨四月天;
五月立夏和小满, 六月芒种夏至连;
七月大暑和小暑, 立秋处暑八月间;
九月白露接秋分, 寒露霜降十月全;
立冬小雪十一月, 大雪冬至迎新年。
抓紧季节忙生产, 种收及时保丰年。
立春阳气转, 雨水沿河边,
惊蛰乌鸦叫, 春分地皮干,
清明忙种麦, 谷雨种大田;
立夏鹅毛住, 小满雀来全,
芒种开了铲, 夏至不拿棉,
小暑不算热, 大暑三伏天;
立秋忙打甸, 处暑动刀镰,
白露烟上架, 秋分不生田,
寒露不算冷, 霜降变了天;
立冬交十月, 小雪地封严,
大雪江茬上, 冬至不行船,
小寒近腊月, 大寒整一年。
正月:
岁朝蒙黑四边天, 大雪纷纷是旱年,
但得立春晴一日, 农夫不用力耕田。
二月:
惊蛰闻雷米似泥, 春分有雨病人稀,
月中但得逢三卯, 到处棉花豆麦佳。
三月:
风雨相逢初一头, 沿村瘟疫万民忧,
清明风若从南起, 预报丰年大有收。
四月:
立夏东风少病遭, 时逢初八果生多,
雷鸣甲子庚辰日, 定主蝗虫损稻禾。
五月:
端阳有雨是丰年, 芒种闻雷美亦然,
夏至风从西北起, 瓜蔬园内受熬煎。
六月:
三伏之中逢酷热, 五谷田禾多不结,
此时若不见灾危, 定主三冬多雨雪。
七月:
立秋无雨甚堪忧, 万物从来一半收,
处暑若逢天下雨, 纵然结实也难留。
八月:
秋风天气白云多, 到处欢歌好晚禾,
最怕此时雷电闪, 冬来米价道如何。
九月:
初一飞霜侵损民, 重阳无雨一天晴,
月中火色人多病, 若遇雷声菜价增。
十月:
立冬之日帕逢壬, 来岁高田枉费心,
此日更逢壬子日, 灾殃预报损人民。
十一月:
初一有风多疾病, 更兼大雪有灾魔,
冬至天晴无雨色, 明年定唱太平歌。
十二月:
初一东风六畜灾, 倘逢大雪旱来年,
若然此日天晴好, 下岁农夫大发财。
一月小寒又大寒, 生产计划订周全,
修剪技术先试点, 不同品种细修剪。
二月立春就雨水, 药械肥料备齐全,
成龄果树先修剪, 幼树修剪三月完。
三月惊蛰到春分, 顶凌刨盘要紧跟,
专人刮治腐烂病, 灭菌清园贯常年。
清明谷雨四月天, 挖坑栽树到时间,
果树嫁接春时到, 光杆药剂树春灌。
五月立夏见小满, 果树疏花紧相连,
打药防治红蜘蛛, 卷叶蚜虫莫小看。
疏果追肥保稳产, 果树夏剪进行完。
压青施肥搞深翻, 维修树盘扩梯田。
八月立秋处暑到, 树喷药剂防叶掉,
果树嫁接又到时, 施用农肥好时机。
白露秋分九月天。
秋果采收霜降完,
不同品种适时采, 轻摘轻放轻运搬。
十月寒露霜降连, 果品运输人不闲,
晚秋清园要抓紧, 病虫技叶全烧干。
立冬小雪十一月, 冬灌培土不容缓,
果树涂白本月办, 免受冻害树体健。
大雪冬至又一年, 总结经验以利战,
做好准备来年干, 喜庆胜利丰收年。
立春:
2 月 4 日-5 日, 春季开始, 立是开始的意思, 春是蠢动,表示万物开始有生气。
雨水:
2 月 18 日—20 日, 此时冬去春来, 气温开始回升, 空气湿度不断增大, 降雨开始增多, 春雨绵绵, 但冷空气活动仍十分频繁。
惊蛰:
3 月 5 日(6 日), 虫类冬眠或隐藏起来, 伏着不动, 叫做蛰。
惊蛰指的是冬天蛰伏土中的冬眠生物开始活动。
惊蛰前后乍寒乍暖, 气温和风的变化都较大。
春分:
每年的 3 月 20 日(或 21 日), 春季过了一半, 此时阳光直射赤道上, 这一天太阳从正东方升起, 落于正西方, 地球上南北半球受光相等, 昼夜长短相等, 古代曾称春分与秋分为昼夜分。
我国广大地区越冬作物将进入春季生长阶段。
清明:
每年 4 月 5 日前后, 气温回升, 天气逐渐转暖。
春暖花开,草木开始萌发茂盛, 大地一片气清景明的现象。
谷雨:
4 月 20 日前后, 雨生百谷的意思, 此时农夫刚完成春耕,田里的秧苗正需大量的雨水滋润, 适时且足够的雨水才能使谷物成长茁壮。
但此时的气候, 却时晴时雨, 时冷时热, 最让人不易捉摸。
立夏:
5 月 5 日或 6 日“立夏”。
夏季开始, 此时已出现温暖的气候, 万物迅速生长。
小满:
5 月 20 日或 21 日交“小满”。
满指谷物籽粒饱满, 稻谷和麦类等夏熟农作物行将结实, 等待成熟, 但尚未达到饱满的程度。
芒种:
6 月 6 日前后, 此时太阳移至黄经 75 度。
麦类等有芒作物已经成熟, 可以收藏种子。
夏至:
6 月 22 日前后, 炎热的夏天真正到来, 此时阳光直射北回归线上, 北半球受光最多, 是白天最长黑夜最短的一天, 中午时太阳的仰角是一年里最高的, 因此日影是一年中最短的, 过了夏至日,白天渐渐变短, 夜晚慢慢加长。
小暑:
7 月 7 日前后, 暑是炎热之意, 此时天气开始逐渐炎热,但是还没有热到极点, 虽然夏至时北半球受阳光照射时间最长, 由于太阳射来的热力必须先对地面和大气加温, 才能把热储存于大气中,所以天气从夏至开始慢慢加热, 经过小暑后, 热度才会逐渐升高到极点。
大暑:
23 日前后, 正值中伏前后。
这一时期是我国广大地区一年中最炎热的时期, 但也有反常年份, “大暑不热”, 雨水偏多。
立秋:
8 月 7 日或 8 日, 草木开始结果, 到了收获季节。
处暑:
8 月 23 日或 24 日, “处”为结束的意思, 至暑气即将结束,天气将变得凉爽了。
由于正值秋收之际, 降水十分宝贵。
白露:
9 月 8 日前后, 由于太阳直射点明显南移, 各地气温下降很快, 天气凉爽, 晚上贴近地面的水气在草木上结成白色露珠, 由此
得名“白露”。
秋分:
9 月 22 日前后, 秋季过了一半, 同春分一样, 此时阳光直射赤道上, 地球上南北半球受光相等, 昼夜长短相等 寒露:
10 月 8 日前后。
此时太阳直射点开始向南移动, 北半球气温继续下降, 天气更冷, 露水有森森寒意, 故名为“寒露风”。
霜降:
10 月 23 日前后为“寒露”, 黄河流域初霜期一般在 10 月下旬, 与“霜降”节令相吻合, 霜对生长中的农作物危害很大。
立冬:
每年 11 月 7 日前后。
季开始, 冬是终了, 作物已收割贮藏, 农事完成。
小雪:
11 月 22 日前后为“小雪”节气。
北方冷空气势力增强, 气温迅速下降, 降水出现雪花, 但此时为初雪阶段, 雪量小, 次数不多,黄河流域多在“小雪”节气后降雪。
大雪:
12 月 7 日前后。
此时太阳直射点快接近南回归线, 北半球昼短夜长。
冬至:
12 月 22 日前后, 此时太阳几乎直射南回归线, 北半球则形成了日南至、 日短至、 日影长至, 成为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
冬至以后北半球白昼渐长, 气温持续下降, 并进入年气温最低的“三九”。
小寒:
1 月 5 日前后, 此时气候开始寒冷。
大寒:
1 月 20 日前后, 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
篇三:咏寒露的古诗词
1.庭院中月 映地白树栖昏鸦,
料寒露悄然无声沾湿桂花。
今夜里明月 团圆人尽瞻望,
不知那悠悠秋思落在谁家.
译文 2 中秋的月 光照射在庭院中, 地上好像铺上了 一层霜雪那样白, 树上的鸦雀停止了 聒噪, 进入了 梦乡 。
夜深了 , 清冷的秋露悄悄地打湿庭中的桂花。
今夜, 明月 当空, 人们都在赏月 , 不知那茫茫的秋思落在谁的一边?
赏析:
题中的“十五夜” , 结合三、 四两句来看, 应指中秋之夜。
诗题, 《全唐诗》 作《十五夜望月 寄杜郎中》 。
杜郎中, 名 不详。
在唐代咏中秋的篇什中, 这是较为著名 的一首。
“中庭地白树栖鸦” 。
月 光照射在庭院中, 地上好象铺了 一层霜雪。
萧森的树荫里, 鸦鹊的聒噪声逐渐消停下来,它们终于适应了 皎月 的刺眼惊扰, 先后进入了 睡乡 。
诗人写中庭月 色, 只 用“地白” 二字, 却给人以积水空明、 澄静素洁之感, 使人不由会联想起李白的名 句“床前明月 光, 疑是地上霜” , 沉浸在清美的意境之中。
“树栖鸦” , 主要应该
十五夜望月 是听出来的, 而不是看到的。
因为即使在明月 之夜, 人们也不大可能看到鸦鹊的栖宿; 而鸦鹊在月 光树荫中从开始的惊惶喧闹( 周邦彦《蝶恋花》 词有句“月 皎惊乌栖不定” , 也就是写这种意境)
到最后的安定入睡, 却完全可能凭听觉感受出来。
“树栖鸦” 这三个字, 朴实、 简洁、 凝炼, 既写了 鸦鹊栖树的情状, 又烘托了 月 夜的寂静。
“冷露无声湿桂花” 。
由于夜深, 秋露打湿庭中桂花。如果进一步揣摩, 更会联想到这桂花可能是指月 中的桂树。这是暗写诗人望月 , 正是全篇点题之笔。
诗人在万籁俱寂的深夜, 仰望明月 , 凝想入神, 丝丝寒意, 轻轻袭来, 不觉浮想联翩, 那广寒宫中, 清冷的露珠一定也沾湿了 桂花树吧?这样, “冷露无声湿桂花” 的意境, 就显得更悠远, 更耐人寻思。
你看他选取“无声” 二字, 既细致地表现出冷露的轻盈无迹, 又渲染了 桂花的浸润之久。
而且岂只 是桂花, 那树下的白兔呢, 那挥斧的吴刚呢, 那“碧海青天夜夜心” 的嫦娥呢? 诗句带给我们的是多么丰富的联想。
明月 当空, 难道只 有诗人独自 在那里凝神注望吗? 普天之下, 有谁不在低回赏月 , 神驰意远呢? 于是, 水到渠成,吟出了“今夜月 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
前两句写景,不带一个“月 ” 字; 第三句才明点望月 , 而且推己及人, 扩大了 望月 者的范围。
但是, 同是望月 , 那感秋之意, 怀人之情, 却是人各不同的。
诗人怅然于家人离散, 因而由月 宫的
凄清, 引 出了 入骨的相思。
他的“秋思” 必然是最浓挚的。然而, 在表现的时候, 诗人却并不采用正面抒情的方式, 直接倾诉自 己的思念之切; 而是用了 一种委婉的疑问语气:
不知那茫茫的秋思会落在谁的一边( “谁家” , 就是“谁” ,“家” 是语尾助词, 无实义)
。
明明是自 己在怀人, 偏偏说“秋思落谁家” , 这就将诗人对月 怀远的情思, 表现得蕴藉深沉。
似乎秋思唯诗人独有, 别人尽管也在望月 , 却并无秋思可言。
这真是无理之极, 然而愈显出诗人情痴, 手法确实高妙。
在炼字上, 一个“落” 字, 新颖妥贴, 不同凡响, 它给人以动的形象的感觉, 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 的清辉, 一齐洒落人间似的。
“落” 字作“在” , 就显得平淡寡味, 相形见绌了 。
这首诗意境很美, 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 丰美的想象, 渲染了 中秋望月 的特定的环境气氛, 把读者带进一个月明人远、 思深情长的意境, 加上一个唱叹有神、 悠然不尽的结尾, 将别离思聚的情意, 表现得非常委婉动人。
0
篇四:咏寒露的古诗词
关寒露霜降的古诗词有关寒露霜降的古诗词
寒露和霜降都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你知道哪些有关寒露霜降的古诗词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有关寒露霜降的古诗词,欢迎阅读。
白居易
袅袅凉风动,凄凄寒露零。
兰衰花始白,荷破叶犹青。
独立栖沙鹤,双飞照水萤。
若为寥落境,仍值酒初醒。
韦应物
下第常称屈,少年心独轻。
拜亲归海畔,似舅得诗名。
晚对青山别,遥寻芳草行。
还期应不远,寒露湿芜城。
张九龄
寒露洁秋空,遥山纷在瞩。
孤顶乍修耸,微云复相续。
人兹赏地偏,鸟亦爱林旭。
结念凭幽远,抚躬曷羁束。
仰霄谢逸翰,临路嗟疲足。
徂岁方暌携,归心亟踯躅。
休闲倘有素,岂负南山曲。
王昌龄
深林秋水近日空,归棹演漾清阴中。
夕浦离觞意何已,草根寒露悲鸣虫。
李频
欲窃高仓集御河,翩翩疑渡畏秋波。
朱宫晚树侵莺语,画阁香帘夺燕窠。
疏影暗栖寒露重,空城饥噪暮烟多。
谁令不解高飞去,破宅荒庭有网罗。
王安石
空庭得秋长漫漫,寒露入暮愁衣单。
喧喧人语已成市,白日未到扶桑间。
永怀所好却成梦,玉色彷佛开心颜。
逆知後应不复隔,谈笑明月相与闲。
杜甫
藜杖侵寒露,蓬门启曙烟。
力稀经树歇,老困拨书眠。
秋觉追随尽,来因孝友偏。
清谈见滋味,尔辈可忘年。
张九龄
潦收沙衍出,霜降天宇晶。伏槛一长眺,津途多远情。
思来江山外,望尽烟云生。滔滔不自辨,役役且何成。
我来飒衰鬓,孰云飘华缨。枥马苦踡跼,笼禽念遐征。
岁阴向晼晚,日夕空屏营。物生贵得性,身累由近名。
内顾觉今是,追叹何时平。
常建
泊舟淮水次,霜降夕流清。夜久潮侵岸,天寒月近城。
平沙依雁宿,候馆听鸡鸣。乡国云霄外,谁堪羁旅情。
钱起
玉柱金罍醉不欢,云山驿道向东看,鸿声断续暮天远,
柳影萧疏秋日寒。霜降幽林沾蕙若,弦惊翰苑失鸳鸾。
秋来回首君门阻,马上应歌行路难。
李约
看图闲教阵,画地静论边。乌垒天西戍,鹰姿塞上川。
路长须算日,书远每题年。无复生还望,翻思未别前。
栅高三面斗,箭尽举烽频。营柳和烟暮,关榆带雪春。
边城多老将,碛路少归人。点尽三河卒,年年添塞尘。
候火起雕城,尘砂拥战声。游军藏汉帜,降骑说蕃情。
霜降滮池浅,秋深太白明。嫖姚方虎视,不觉请添兵。
刘长卿
九日登高望,苍苍远树低。人烟湖草里,山翠县楼西。
霜降鸿声切,秋深客思迷。无劳白衣酒,陶令自相携。
岑参
相识应十载,见君只一官。家贫禄尚薄,霜降衣仍单。
惆怅秋草死,萧条芳岁阑。且寻沧洲路,遥指吴云端。
匹马关塞远,孤舟江海宽。夜眠楚烟湿,晓饭湖山寒。
砧净红鲙落,袖香朱橘团。帆前见禹庙,枕底闻严滩。
便获赏心趣,岂歌行路难。青门须醉别,少为解征鞍。
钱起
六府且未盈,三农争务作。贫民乏井税,塉土皆垦凿。
禾黍入寒云,茫茫半山郭。秋来积霖雨,霜降方銍获。
中田聚黎甿,反景空村落。顾惭不耕者,微禄同卫鹤。
庶追周任言,敢负谢生诺。
白居易
霜降水返壑,风落木归山。冉冉岁将宴,物皆复本源。
何此南迁客,五年独未还。命屯分已定,日久心弥安。
亦尝心与口,静念私自言。去国固非乐,归乡未必欢。
何须自生苦,舍易求其难。
篇五:咏寒露的古诗词
记 上 [唐]徐坚 辑卷 01 天部上
卷 02 天部下
卷 03 岁时部上
卷 04 岁时部下
卷 05 地理部上
卷 06 地理部中
卷 07 地理部下
卷 08 州郡部
卷 09 帝王部
卷 10 中宫部
卷 11 职官部上
卷 12 职官部下
卷 13 礼部上
卷 14 礼部下
卷 15 乐部上
卷 16 乐部下
卷 17 人部上
卷 18 人部中
卷 19 人部下
卷 20 政理部
卷 21 文部
卷 22 武部
卷 23 道释部
卷 24 居处部
卷 25 器物部上
卷 26 器物部下
卷 27 宝器部
卷 28 果木部
卷 29 兽部
卷 30 鸟部
卷一·天部上
○ 天第一
§叙事
《河图括地象》云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未分其气混沌清浊既分伏者为天偃者为地。
《释名》云天坦也。坦然高而远也。
《物理论》云水土之气升为天。
《尔雅》天西方曰成天西北方曰幽天北方曰玄天东北方曰变天 九天亦名九野。
九天之际曰九Ф 也。
九天之外次曰九陔。
陔阶也言其阶次有九。
凡天去地二亿一万六千七百八十一里半度。
地之厚 与天高等 天南北相去二亿三万三千五十七里二十五步。
东西短
减四步。
《纂要》云东西南北曰四方四方之隅曰四维天地四方曰六合天地曰二仪以人参之曰三才四方上下谓之宇往古来今谓之宙或谓天地为宇宙。凡天地元气之所生。天谓之乾地为之坤天圆而色玄地方而色黄。日月谓之两曜五星谓之五纬 五星者东方岁南方荧惑西方大白北方辰中央镇。
日月星谓之三辰亦曰三光日月五星谓之七曜天河谓之天汉。
亦曰云汉、星汉、河汉、清汉、银汉、天津、汉津、浅河、银河、绛河。
《五经通义》云天神之大者曰昊天上帝 即耀魄宝也亦曰天皇大帝亦曰太一。
黄帝含枢纽。
§事对
【转盖 倚杵】桓谭《新论》 天如盖转左旋日月星辰随而东西。
《河图·挺佐辅》曰百世之後地高天下如此千岁之后而天可倚杵汹汹莫知始终。
【覆盆 转毂】王充《论衡》曰天平与地无异若覆盆之状。
《浑天仪》曰二十八宿半隐半见天转如车毂之运。
【象盖 论》曰天形如笠而冒地之表。
【玉仪 铜浑】
《尚书考灵曜》曰观玉仪之旋昏明主时。邓注曰以玉为浑仪故曰玉仪。
《汉名臣奏》曰今史官所用候台铜仪则浑天法也。
《述征记》曰长安南有灵台上有铜浑天仪。
【设位 垂象】
《易》曰天地设位而易行于其中。又曰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
【高明 贞观】
《礼记》曰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郑注曰此言其善见功成。
《易》曰天地之道贞观者也日月之道贞明者也。
【三体 六气】蔡邕《天文志》言天体者三一曰周髀二曰宣夜三曰浑天。
《左转》曰天有六气降生五味。杜预注曰六气者阴、阳、风、雨、晦、明。
【四极 九野】
《淮南子》曰昔者女娲氏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高诱注曰鳌大龟也。天废倾以鳌足柱之。九野见上。
【九重 八柱】
《楚词》曰圆则九重孰营度之。王逸注曰言天圆而九重谁营度而知之又八柱何当东南何亏注曰言天有八山为柱也。
【折柱 绝维】
《列子》曰共工氏与颛顼争为帝怒触不周山折天柱绝地维天倾斗戾兮太山夷。
【雨粟
魏王问子顺曰 “寡人闻昔者上天神异后稷而为之下嘉谷周遂以兴。
”
【杞国忧 秦密答】
《列子》曰杞国昔有人忧天崩坠身无所寄废于寝食。又有忧彼忧者晓之曰 “天积气耳奈何而崩坠乎”其人曰 “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也。
”晓者曰 “日月是气中之有光耀者正复使坠亦不能有伤。
” 《蜀志》曰吴使张温来聘温问秦密曰 “天有头乎”密曰 “有之。
”温曰 “在何方”密曰 “ 《诗》云乃西顾。以此推之头在西方。
”温曰 “天有耳乎”密曰 “天处高而听卑。
《诗》云 ‘鹤鸣九皋声闻于天。
’若其无耳何以听之”温曰 “天有足乎”密曰 “ 《诗》云天步艰难若其无足何以步之”温曰 “天有姓乎”密曰 “姓刘。
”曰 “何以知之”密曰 “其子姓刘以此知之。
”
【命虞 启魏】
《史记》曰叔虞母梦天谓武王曰 “余命汝生子名虞余与之虞。
”及生子有文在手曰虞遂因命之。
《左传》 晋侯赐毕万魏卜偃曰毕万之后必大。万盈
数也。魏大名也。以是始赏天启之矣。
【授楚 锡秦】
《左转》曰公孙归父会楚子于宋。宋人告急于晋晋侯欲救之。伯宗曰“不可天方授楚未可与争。虽晋之强能违天乎”张衡《西京赋》曰昔者天帝说秦穆公而觐之乃为金册锡用此土而剪诸鹑首以上直载天。
【油云 膏雨】
《孟子》曰油然作云霈然下雨。
《左转》 小国之仰大国也如百谷之仰膏雨。
【榆星 桂月】
《古乐府诗》曰天上何所有历历种白榆。虞喜安《天论》曰俗传月中仙人桂树今视其初生见仙人之足渐已成形桂树后生。
【璧月 《感兴赋》曰风触波而文结兮露沾丹而珠凝。
【紫电 文虹】曹毗 《霖雨诗》曰洪霖弥旬日 翳翳四区昏 紫电光飞牖迅雷终天奔。傅玄《阳春赋》曰习习谷风洋洋绿泉丹霞播景文虹竟天。
【缯云
【风驷 云车】仲长统诗曰春云为马秋风为驷按之不迟劳之不疾。魏武帝《古乐
【文露 光风】
《春秋佐助期》曰武露布文露沉。宋均注曰甘露见其国布散者人尚武文采者则甘露凝重谓雨已出日而风草木有光也。
【详风
紫霓】冯衍《明志赋》曰驷素虬而驰骋兮垂翠云而相半。扬雄《大玄经》曰紫霓围日其疾不割。
微风树间阴鸟
鹤。周处《风土记》曰五月大雨名为濯枝。五月风发六日乃止。黄雀风是时海鱼变为黄雀因以名之以上总载天。§赋
【晋成公绥 《天地赋》 】
天地至神 难以一言定其称。
故体而言之 则曰两仪 性而言之则曰柔刚色而言之则曰玄黄名而言之则曰天地。若乃玄象成文列宿有章三辰烛曜五纬重光众星迁而环极招摇运而指方白虎时据于参昴青龙垂尾于心房玄龟匿首于女虚朱鸟奋翼于轸张垣屏络绎而珠连三台差池而雁行轩辕华布而曲列摄提鼎峙而相望。
§诗
【晋傅玄《两仪诗》 】两仪始分元气清列宿垂象六位成。日月西流景东征悠悠万物殊品名圣人忧代念群生。
【又《歌天诗》 】天行一何健日月无高踪百川皆赴海三辰回泰蒙。
【梁刘孝绰《三光篇》 】三光垂表象天地有咎度声和善响应形立景自附素日抱玄鸟明月怀灵兔。
德星犹可见仙槎不复留。
【宋之问《明河篇》 】八月凉风天气晶万里无云河汉明。昏见南楼清且浅晓落西山纵泛滥水精帘外转逶迤。倬彼昭回如练白复出东城接南陌。南陌征人去不归谁知今夜捣寒衣。鸳鸯绮上疏萤度乌鹊桥边一雁飞。雁飞萤度愁难歇坐见河倾渐微没。已能舒卷任卜人。
§赞
【郭璞《释天地图赞》 】祭地肆瘗郊天致烟。气升太一精沦九泉。至敬不文明德惟鲜。
【宋河承天《天赞》 】轩辕改物以经天人。容成造历大挠创辰。
龙集有次星纪乃分。
○日第二
§叙事
《说文》云日者实也太阳之精字从○一象形也。又君象也。
《淮南子》云日出于谷浴于咸池拂于扶桑是谓晨明。登于扶桑之上 扶桑东方之野。
爰始将行是谓フ明。
フ明将明也。
至于曲阿 曲阿山名。
是谓朝明。临于曾泉 曾重也早食时在东方多水之地故曰曾泉。
是谓早食。次于桑野是谓晏食。臻于衡阳是谓禺中。对于昆吾 昆吾邱在南方。
是谓正中。靡于鸟次 鸟次西南方之山名。
是谓小迁。至于悲谷 悲谷西南方之大壑。
是谓晡时。回于女纪 女纪西方阴也。
是谓大迁。经于泉隅 是谓高舂。
言尚未冥上蒙先舂 曰高舂。
顿于连石是谓下舂 连石西北山名。言将欲冥下蒙悉舂故曰下舂。
爰止羲和爰息六螭是谓悬车。
日乘车驾以六龙羲和御之日至此而薄于虞泉羲和至此而回六螭。
薄于虞泉是谓黄昏。沦于蒙谷是谓定昏。日入崦嵫 亦曰落棠山。
经于细柳 细柳西方之野。
入虞泉之池曙于蒙谷之浦。
蒙谷蒙汜之水。
日西垂景在树端谓之桑榆。
言其光在桑榆树上。已上并《淮南子》文。又 《尔雅》云东至日所出为泰平西至日所入为泰蒙。
《广雅》云日名耀灵一名朱明一名东君一名大明亦名阳乌。日御曰羲和。
《山海经》曰东南海之水甘泉之间有羲和国。有女子曰羲和为帝之妻。是生十日常浴日于甘泉。郭璞注羲和能生日也故日为羲和之子。尧因是立羲和之官以主四时。
《纂要》云日光曰景照于东谓之反景。景在上曰反景在下曰倒景。日有爱日、畏日、 爱冬日也畏夏日也。
《左传》曰冬日可爱夏日可畏。
迟日。
迟春日也。
《诗》曰春日迟迟。
§事对
【丽天 出地】
《易》曰日月丽乎天百谷草木丽乎地。
《文子》曰日出于地万物蕃息。
【合璧 连珠】
《汉书》曰太初历晦朔弦望皆最密日月如合璧。
《淮南子》曰若木在建木西末有十日其华照地。高诱注曰末端也。若木端有十日状如连珠华光照其下地。
【两珥 重轮】
《杂兵书》曰日冠者如半晕也法当在日上。有冠文有两珥者尤吉。《管子》曰盛魄重轮六合俱照非日月能乎
【火精 阳德】
《范子·计然》曰日者火精也。火者外景主昼。居昼而为明处照而有光。
《春秋内事》曰日者阳德之母也。
【再中 三舍】
《风俗通》曰成帝问刘向俗说文帝被徵后期不得立日为再中。向为之反三舍。
【分阴 寸晷】王隐《晋书》曰陶侃少长勤整自强不息常语人曰大禹圣人乃惜寸阴至于凡俗当惜分阴。潘尼诗曰尺璧信易遗寸晷难可逾成名非我事所玩琴与书。
【麟斗 鹿解】
《淮南子》曰虎啸而谷风至麟斗则日月蚀。许慎注曰麒麒大角之兽故与日相动。
又曰 日者 阳之至是以春夏则群兽除解。
《礼记》 曰日冬至而麋角解日夏至鹿角解。
【鞠陵 蒙谷】
《山海经》曰大荒之中有山名曰鞠陵于大东极离瞀日月所出。蒙谷见上。
【高舂 下枝】高舂见上。
《山海经》曰大荒之中汤谷上有扶桑木十日所浴。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皆戴乌也。
【测景 步晷】
《周礼》曰大司徒以土圭之法测土深浅。正日景以求地中日南则景短多暑日北则景长多寒。陆士衡《连珠》曰情见于物虽远犹疏神藏于形虽近则密。是以仪天步晷而修短可量临川揆水而浅深难测。
【建木 拒松】
《吕氏春秋》曰白人之南建木之下日中无影盖天地之中也。
《山海经》曰大荒之中有方山上青松名曰拒格之松日月所出入。
【贯白虹 夹赤鸟】
《汉书》曰邹阳上书说梁孝王曰昔荆轲慕燕丹之义白虹贯日太子畏之。
《左传》曰哀公元年楚有云如众赤鸟夹日以飞三日。楚子使问周太史太史孔子曰昭王其不失国也宜哉。
【夸父弃杖 鲁阳挥戈】
《山海经》曰夸父逐日渴饮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也。郭璞注曰夸父神人言能反日景。鲁阳事见上三舍注。
【似骐步 类凫飞】王充《论衡》曰日昼行千里夜行千里骐骥昼日亦千里。然则日行舒疾与骐骥步相类。又曰日月一日一夜行二万六千里与冠凫飞相类。
【长安近 车轮远】刘劭《幼童传》曰晋明帝讳绍元帝太子也。初元帝为江东都督镇扬州时中原丧乱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消息潸然流涕。帝年数岁问泣故具以东渡意告之。因问帝 “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答曰 “不闻人从日边来只闻人从长安来居然可知。
”元帝念之。明日集群臣宴会设以此问明帝又以为日近。元帝动容问“何故异昨日之言”答曰 “举头不见长安只见日以是知近。
”帝大悦。
《列子》曰孔子东游见两小儿斗辨。问其何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去人近日中时远日出初大如车轮其中时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 “日初出苍苍凉凉及其中时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两儿笑曰 “孰谓汝多知乎 ”
§诗
【太宗文皇帝《赋秋日悬清光赐房玄龄诗》 】秋露凝高掌朝光上翠微。参差丽双阙照耀满重闱。仙驭随轮转灵乌带景飞。临波无定彩入隙有圆晖。还当葵藿志倾叶自相依。
【又《赋得白日半西山诗》 】红轮不暂驻乌飞岂复停。岑霞渐渐落溪阴寸寸生。藿叶随光转葵心逐照倾。晚烟含树色栖鸟杂...
篇六:咏寒露的古诗词
纤云弄巧, 飞星传恨, 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 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 佳期如梦, 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 又岂在朝朝暮暮。作者秦观(1 049 —1 1 00), 早年字太虚, 后改字少游, 自号邗沟居士, 学者称淮海先生, 扬州高邮 (今江苏高邮县)
人。元丰八年(1 085)
进士。
经苏轼举荐, 除太学博士, 兼国史院编修官。
在党争中因与苏轼关系密切而屡遭打击, 先后被贬杭州、 处州、 郴州、 横州、 雷州等地。
终放还, 而北返途中死于藤州, 享年五十二岁。他与黄庭坚、 张耒、 晁补之并称“苏门四学士”。
而以词著称, 与黄庭坚并称“秦七黄九”。
其词深受李煜、 柳永影响, 风格轻柔婉丽, 情调哀怨感伤, 常“将身世之感, 打并入艳情” (周济 《宋四家词选》),向被推为北宋婉约派代表词家。
有《淮海集》 和《淮海居士长短句》 传世。《鹊桥仙》, 又名《鹊桥仙令》、《广寒秋》、《忆人人》、《金风玉露相逢曲》。《风俗记》 载有:
“七夕, 织女当渡河, 使鹊为桥。” 当为此调最早取名所本。
又据 《钦定词谱》, 此调有两体, 一为五十六字, 一为八十八字。
五十六字者始自欧阳修, 八十八字者始自柳永。
两体皆为双调。
此词五十六字, 上下片各五句, 两仄韵。此词《草堂诗余》 题作《七夕》。
它是根据古老的有关牛郎织女的神话传说写成的。
牵牛、 织女之名最早见于两千多年前的《诗经・ 小雅・ 大东》:
“彼织女,终日七襄”, “彼牵牛, 不以服箱”。
二星结为夫妻的故事起于汉代。
《淮南子》载有:“乌鹊填河而渡织女” (据 《岁时广记》引), 说明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故事西汉时已经形成。而以这一故事入诗则始自汉魏之际。
如《古诗十九首》 中的《迢迢牵牛星》、 曹丕的《燕歌行》 等均咏及此事。至唐宋以后, 继作者已不可胜数。
即从宋词看, 秦观之前以此题材进行创作的名家就有欧阳修、 张先、 柳永、 苏轼等。
因此,再写这个题材, 要想不落旧套, 实在太难了。
但秦观这首词却能蹊径独辟, 写出了新意, 从而成为此类作品中的佼佼者。按照传统写法, 此类作品大抵不外乎表达对牛、 女虽衷心相爱却不得常年厮守的悲剧的深切同情和对造成这一悲剧的责任人天帝天母的强烈不满; 秦观这首词则一反传统, 立意高远, 而推出了一种进步的识见超拔的爱情观。词的上片写牛、 女的七夕相会, 从而初步推出自己的爱情观。前三句“纤云弄巧, 飞星传恨, 银汉迢迢暗度”, 描叙牛郎织女的七夕 相会。“纤云弄巧, 飞星传恨” 是先烘托背景, 渲染气氛。“纤云” 的“纤”, 此处有轻柔、稀薄之意。“纤云弄巧” 句系用拟人化手法, 可有二解 :
一指天空的浮云轻柔变幻,花样翻新, 那是织女在展演她善织的灵巧的手艺; 一说天空的浮云轻柔变幻, 摇曳多姿, 那是她为牛、 女的将行相会而起舞祝贺, 助兴添彩 (比较说来, 似后说为优)。“飞星传恨” 句也系用拟人化手法, 也可有二解:
一为“飞星” 应指牛、 女二星,全句意谓牛、 女二星隔河相望, 不停地发出耀眼的光芒, 那是他们在互致相思之情; 二为“飞星” 应指流星, 全句是说天空的流星时时划出道道亮光, 那是他为牛、 女传递久别之思, 并为他们即将相会奔走张罗 (比较说来, 亦似后说为优)。
“银汉迢迢暗度” 句则正写二星渡河相会。
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 有云:
“桂阳城武两情专注
何必朝暮——秦观《鹊桥仙》 精赏文学与传播文 / 宋恪震此词 《草堂诗余》题作 《七夕》。
它是根据古老的有关牛郎织女的神话传说写成的。秦观这首词则一反传统, 立意高远, 而推出了一种进步的识见超拔的爱情观。
爱情的最可贵之处正在于内心感情的真纯持久, 而不在于双方形影的须臾不离。
词人如此歌颂真纯持久的爱情, 无疑是对封建社会中那种男女之间虚伪感情的有力批判, 也是对压制青年男女真挚爱情的封建礼教的一种抗争。万方数据
94丁, 有仙道, 常在人间。
忽谓其弟曰:‘七月 七日, 织女当渡河, 诸仙悉还宫。
吾向已被召, 不得停, 与尔别矣’。
弟问曰:‘织女何时渡河去? 兄当何时还? ’ 答曰:‘织女暂诣牵牛, 吾复三年当还。’ 明旦果失武丁所在。
世人至今犹云:
七月 七日织女嫁牵牛。” 又曹植《九咏》 注有云:“牵牛为夫, 织女为妇。
织女、 牵牛之星, 各处一方, 七月 七日得一会同矣。” ( 《文选》曹丕《燕歌行》 李善注引)
当为此句所本。句中 “银汉”, 即银河, 俗称天河。
“迢迢”,字面出自《古诗十九首・ 迢迢牵牛星》, 此处既极言相隔距离的遥远, 也暗示相别时间的久长。“暗渡”, 则表明他们是在七夕的夜里, 在人们不知不觉间渡河相会的。后两句“金风玉露一相逢, 便胜却人间无数”, 则就牛、 女的七夕相会, 推出词人的爱情观。“金风”, 指秋风。
古代阴阳家以阴阳五行和五方之说解释四季变化, 秋为西, 属金, 故称秋天西风为金风。这里不说秋风而偏说金风, 正好彰显了此风的珍美难得。
“玉露”,即寒露。着一 “玉”字, 适巧描状出露珠之晶莹清润, 亦兼带清爽之意。
古代诗人常以“金风”、“玉露”并提, 用来突出珍美圣洁的特定的环境和氛围。“金风” 句当化用唐代诗人李商隐《辛未七夕》 “由来碧落银河畔, 可要金风玉露时”之句而出, 但情趣却与李诗有别。李诗强调的是牛、 女只在每年的七夕才能难得一见, 从而表达对他们不幸的同情;秦词凸显的则是牛、 女相会于 “金风玉露”这一美好的时刻, 从而表达对他们爱情的赞美。“便胜却人间无数” 句则当属借鉴于唐诗人李郢 《七夕》 :“乌雀桥头双扇开,年年一度过河来。
莫嫌天下稀相见, 犹胜人间去不回” 诗意而成, 但既师法前人,又有出蓝之妙。
总之, 这两句是从相会次数之少立论, 而写得十分精警, 昭示出一个极其深刻的道理, 即:
爱情的分量决不可用相会次数的多少来衡量, 而只能看双方感情是否真纯圣洁。
如果真纯圣洁, 哪怕一年只相见一次也要比那并无真情而终日里卿卿我我地厮混在一起的庸俗的所谓男欢女爱胜过千倍万倍。当然, 归根到底,这两句是作者针对他所处的当时的社会现实而生发出来的一种感慨:
宋代妓女制度极为盛行, 那些达官贵人、 公子王孙们嫖娼宿妓、 寻花问柳的风气泛滥成灾, 那样的男女之间一方以玩弄女性为乐, 一方以色相谋生为意, 无非是一种赤裸裸的肉欲与金钱的交易, 他们即使整天厮混在一起, 更哪有真正的爱情可言呢!
即使到今天, 面对社会上依然存在的此类丑恶现象, 当年词人的感慨不也仍具有深刻的鞭挞意义么!词的下片写牛、 女的会后相别, 从而进一步阐发自己的爱情观。前三句“柔情似水, 佳期如梦, 忍顾鹊桥归路”, 具体描叙牛、 女的会后相别。“柔情似水, 佳期如梦” 先点醒牛、 女的爱长会短, 是说他们温馨的恩爱之情就像悠悠长流的天河水那样无穷无尽; 而他们的终年一会又宛如经历一场梦幻般的如此短暂, 于是逼出下句, 写牛、 女的别时依依:“忍顾鹊桥归路”。“忍顾”, 是反问语气, 即不忍顾。“顾”, 即看。“鹊桥”, 神话传说每年七月 七夕牛郎、 织女相会, 是借鹊鸟互相衔接为桥以渡银河。
韩鄂《岁华纪丽》 卷三引《风俗通》:“织女七夕当渡河, 使鹊为桥。” 即记此事。
全句意谓:他们依依难舍, 怎么会忍心去看往回走的那条鹊鸟搭桥而成的路呢? 真所谓 “相见时难别亦难” (唐李商隐 《无题》诗句)
啊。看都不忍看, 当然更不忍走了。
所以, 这里不说不忍走而说不忍看, 意思更显深厚, 能把“别时难” 的感情和场景表达得更为酣畅淋漓。唯其如此, 也就彰显出 “金风玉露一相逢” 的弥足珍贵。后两句“两情若是久长时, 又岂在朝朝暮暮”, 则照应上片末两句, 再就相会时间之短立论, 进一步阐发词人的爱情观。
在这里, 词人以安慰而又带有议论的口吻强调地提出:
人们的爱情只要是能坚贞不渝、 经得起时空阻隔等各种不利因素的考验, 又何必一定朝夕相守、 形影不离。“朝朝暮暮”, 意即从早到晚, 时时刻刻。有一种理解, 认为“ ‘朝朝暮暮’ 语出宋玉《高唐赋》‘朝为行云, 暮为行雨; 朝朝暮暮, 阳台之下’, 和‘行云行雨’ 一样, 都是性爱的暗语。
所以末二句骨子里也就是说最亲密的关系是真心相爱, 而不是性关系。”(见今人周啸天《宋元明清诗词曲鉴赏》)
这样从语源学的角度进行阐发, 当然无不道理, 只是稍嫌迂曲。
又有一种理解, 认为这是秦观在宣扬“距离产生美” 或“精神恋爱” 法, 似乎是有意要唱情侣间应主动拉开距离, 借以培养感情的高调。我们认为这却是对秦观的莫大误会, 他何尝有那样的“时髦” !
其实, 秦观所提出的“两情若是久长时, 又岂在朝朝暮暮”, 只不过宣示了一种对爱情一反传统而又非常现实的观点:
爱情的最可贵之处正在于内心感情的真纯持久, 而不在于双方形影的须臾不离。
因为从主观上说, 真心相爱的情侣固然总是以能够相亲相偕、 形影不离为最大幸福的; 但从客观上看, 在现实生活中, 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而又往往逼使他们不得不忍受短暂的乃至长久的分离, 正所谓“人有悲欢离合,月 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苏轼词 《水调歌头》 中语)
啊。
于是, 这样的分离反倒适巧成为检验双方爱情是否真纯持久的试金石, 正所谓“恩爱苟不亏, 在远分日亲”(曹植诗《赠白马王彪》 中语)
了。
如前所述, 词人如此歌颂真纯持久的爱情,无疑是对封建社会中那种男女之间虚伪感情的有力批判, 也是对压制青年男女真挚爱情的封建礼教的一种抗争。而这种爱情观, 即使到今天也仍然值得肯定。
近年来广泛流传的《十五的月 亮》 中所深情唱出的 “我在家乡你在边关”夫妻双方相互 “思念” 式的爱情, 不也刚好从一个具体方面(现役军人家庭方面)
证明着秦观的“两情若是久长时, 又岂在朝朝暮暮” 的爱情观的现实价值么!总之, 这首词的确写出了新意, 表达了词人秦观对爱情的一种进步的认识。明人沈际飞 《草堂诗余正集》卷二评价此词:“ (世人咏)
七夕, 往往以双星会少离多为恨, (而此词)
独谓情长不在朝暮, 化腐朽为神奇。” 是的,“化腐朽为神奇” 的褒誉, 秦观完全当之无愧。
而清人黄苏《蓼园词选》 评此词认为:
“少游以坐党籍被谪, 思君臣际会之难, 因托双星以写意;而慕君之念, 惋恻缠绵, 令人意远矣。” 则应系牵强附会, 以之为说, 实不足取。实习 编辑:
王若希文学与传播作者简介:
宋恪震, 郑州大学文学院教授万方数据
两情专注何必朝暮——秦观《鹊桥仙》 精赏作者:宋恪震作者单位:郑州大学文学院刊名:美与时代(下半月)英文刊名:BEAUTY & TIMES年, 卷(期) :2009(7)
本文读者也读过(8条)1.
赵秀莲 秦观《鹊桥仙》 赏析[期刊论文]-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07(3)2.
闰桂娥. 赵丽红. RUN Gui" e. ZAO Lihong 《鹊桥仙》 与《别离辞》 爱情观的对比研究[期刊论文]-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 37(1)3.
赵同宇 纤手因岁月流逝易老, 真情因河汉阻隔弥新--评秦观《鹊桥仙》 (纤云弄巧) [期刊论文]-现代语文(理论研究)
2005(8)4.
卢小燕. LU Xiao-yan 牛郎织女恨《鹊桥仙》 中情——宋代《鹊桥仙》 七夕相会词的情感内涵及审美效应[期刊论文]-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7, 23(5)5.
袁永军 《鹊桥仙》 赏析[期刊论文]-语文教学与研究(大众版)
2004(4)6.
谢静泽 地久天长话七夕——古典诗词中牛郎织女的故事[期刊论文]-中学语文(下旬· 大语文论坛)
2010(7)7.
黄世民. HUANG Shi-min 宋代七夕诗词的发展与流变[期刊论文]-怀化学院学报2006, 25(4)8.
徐志华 秦观后期词中的醉· 梦· 忆[期刊论文]-太原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2)
本文链接:
http: //d. g. wanfangdata. com. cn/Periodical_mysd-x200907035. 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