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守住人民的心
反复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党员干部要深刻领悟 的这一重要论述,在坚持人民至上,守住人民的心的过程中,巩固我们党长期执政的群众基础,永葆百年大党的蓬勃生机与旺盛活力。
一、守住人民的心,守的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行动。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100年来,我们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人民”二字深深地镌刻在自己的旗帜上。虽然一路筚路蓝缕、栉风沐雨,但是我们党做到了,因为这是对人民的责任、对人民的承诺。党的百年历程告诉我们,只有让人民群众过上越来越美好的生活,我们党才能牢牢守住人民的心,才能凝聚起亿万群众的磅礴伟力,才能推动中国这艘巍巍巨轮乘风破浪、不断前行。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的知青岁月》这本书有这样一个故事: 的大姨齐云阿姨是个老革命,大姨告诉当时在梁家河当知青的他,“那个时候,只有坚决依靠老乡。找到老乡,才能坚持斗争,坚持生存。哪有嫌弃农村生活艰苦、农民落后的道理?如果那个时候离开老乡,共产党员一天都活不了。” 铭记于心,从在梁家河办铁业社,帮村民解决农具问题;挖沼气池,解决群众烧柴的问题;带领村民打井,解决全村的吃水问题等,到十八大之后出台“八项规定”、发起“厕所革命”、要求“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等,无不践行着“让人民过上好生活”的奋斗目标。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自成立之日起,就始终坚持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团结带领人民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党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我们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紧紧依靠人民,永远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把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人民”背后藏的是“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的根本立场。党员干部是人民的公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党员干部的奋斗目标。从风雨如磐的革命岁月到筚路蓝缕的建设时期,从春潮澎湃的改革开放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我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主体地位,始终坚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去”的工作方法。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我们更要以人民满意为标尺,恪守为民之责,厚植人民情怀,迈开步子,“身入”基层询民意;俯下身子,“心入”基层知民情,用“面对面”的交流换“心贴心”的信任。
二、守住人民的心,守的是党始终将人民的利益放在最高位置。人民是国家的主人、社会的主人,党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一代代共产党人始终坚守人民立场和根本宗旨不动摇,始终坚持与人民心心相印、同甘共苦、团结奋斗,坚持根本立场和宗旨,我们党不只是写在纸面上,更是付诸一切奋斗、一切行动中。贯穿党百年奋斗历程的一条主线,就是始终坚持为人民群众的利益鼓与呼,始终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坚定地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的百年历程告诉我们,我们党忠实继承、卓越发展马克思主义人民观,提出并践行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使党一路走来、一往无前拥有最深厚的群众基础、最强大的力量源泉。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决定民心的事,是大事还是小事?其实是小事。因为“民心”主要系于“小事”而非“大事”。党员干部要向 看齐,了解和回应基层百姓的诉求,从人民群众身边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从细枝末节开始,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始终同人民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扎扎实实办好自己的事。
同样是解决民生问题,有的党员干部没有成本概念,乐于“堆盆景”;有的瞧不起小事,总想着“干大事”。其实,人民群众的小事就是我们的大事,久拖不决就会变成“大事”。“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大。山不拒细壤,方能就其高。”小事虽小,如果同频共振,也能产生强大的正向磁场。
“天下者我们的天下,国家者我们的国家,社会者我们的社会,我们不说谁说?我们不干谁干?”正因为有了一批热爱这个国家、愿意穷尽毕生为她奋斗的人,中国才能变成今日之中国。畅想2049年,在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征程中,广大年轻干部必将成为中流砥柱,更应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搏击风浪。
“满意”背后含的是“利民之事,丝发必兴”的评价标尺。为民谋利,哪怕一针一线;为民服务,贵在一点一滴。作为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党员干部与群众距离最近、接触最多、关系最密。一路以来,中国都是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一直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利民之事作为我们奋斗的目标。党员干部要坚定“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信念,永远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永远以人民满意为最大追求,工作中坚持以群众愿景期盼为导向,深入发扬务实作风,做好群众的信任桥梁。
民之所呼,政之所兴。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根本目的就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我们必须紧扣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自觉用新发展理念统筹全局,深入基层,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坚持走好群众路线,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一切从实际出发,求真务实、苦干实干,把好事实事做到群众心坎上,努力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顺应人民对高品质生活的期待。
三、守住人民的心,守的是把人民满意不满意作为一切工作的评判标准。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服务人民、不负人民的“答卷”做得好不好、公仆尽不尽职,要由人民这个“阅卷人”来评判。作为一个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我们党很早就认识到,党的工作必须而且只能由人民来评判。党的百年历程告诉我们,我们党只有坚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把造福人民作为最大政绩,把民心民意民智体现到政策制定和实施全过程,才能抓住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解民忧、纾民困、暖民心,使一切决策和工作满足群众需求、经得起历史检验,才能交出一份份让人民群众满意的答卷,才能一直得到人民衷心拥护和爱戴。
我们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党员干部必须搞清楚“为谁执政、为谁用权、为谁谋利”的问题,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确保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幸福。党员干部要解民忧、暖人心,以“热情似火”的服务涵养民本至上“鱼水情”。时刻牢记处处心系群众,事事不忘群众,一双铁肩,一颗义胆,一身正气,艰苦奋斗为国为民;一副柔肠,一腔热血,一片真情,全心全意为民服务。在乡村全面振兴的大背景下,便民服务工作人员要始终把百姓安居乐业,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切实察民之所需,缓民之所忧,解民之所难,增民之所愿。要在思想上尊重群众、在感情上亲近群众、在行动上围绕群众、在工作上依靠群众,在社情民意零盲点、为民服务零距离、关爱帮扶零缺失、共建共享零障碍、网格服务零间断的便民服务中,做好群众的贴心人,努力打造为民、便民、利民的温馨港湾,温暖人心,温暖社会。
守住人民的心,背后体现的是“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的政绩观。天地之间有杆秤,那秤砣是老百姓,党员干部的“政”乃众人之事,“绩”乃务实功业,所做的工作要是“人民满意”。“人民满意”既是一份崇高而神圣的荣誉,更是一把衡量党员为民服务的标尺,我党始终把自身“政绩”与“人民满意”相互挂钩,这是我们的初心,是我们的原则,更是我们的决心。当为人民的好公仆,要准确认识自身职责使命,牢固树立“为民情怀”,时刻以“人民满意”为标准,一心为公、一心为民,实干苦干、接续奋斗。
足寒伤心,民寒伤国。守住人民的心,是党员干部的最高荣誉,我们也要向焦裕禄、孔繁森、张富清等先进典型一样,把“人民满意”作为行为标尺,担当自身责任,提升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